中国古代描写节日的诗句
中国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大全

关于民间民俗的古诗词
中国古代文化中民间民俗的相关内容常被描绘和歌颂于古诗词之中,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宋朝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描写了一个孤独的人在赏月时的心情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
在中秋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在田野上赏月的习俗与这首诗也有关联。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唐代王维的作品《相思》,里面描述红豆生长在南国春天才会绽放出几枝,希望令意中人能唤醒相关的思绪和回忆。
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这是唐代白居易《卖炭翁》中的一部分,描写了在漫
天飘雪中行驶在路上的辛苦。
诗中也提到了一些器具和物品,如炭车等,反映了当时民间生活的真实情况。
以上三首是只是仅举几例,中国古典诗词涉及的民俗内容非常广泛,而其中不少传统的习俗和节日,至今仍在中国流传。
描写节日的古诗诗句

描写节日的古诗诗句描写节日的古诗诗句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节日的古诗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描写节日的古诗诗句11、两情缠绵忽如故。
——王建《七夕曲》2、鸿北去,日西匿。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E《小重山·端午》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刘长卿《新年作》5、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李白《九日龙山饮》6、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孟浩然《他乡七夕》7、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杨万里《寒食上冢》8、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杜甫《九日寄岑参》10、愁不肯、与诗平。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11、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王安石《壬辰寒食》12、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王安石《壬辰寒食》13、鹤钩空带蛛丝卷。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14、梦魂偏记水西亭。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15、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来鹄《除夜》16、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赵鼎《寒食》1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1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徐灿《菩萨蛮·秋闺》19、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云表《寒食诗》2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阳关曲》2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22、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寒食》23、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
——郑刚中《寒食》2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25、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很多的习俗和风俗,比如说吃粽子、龙舟竞渡、挂艾草、赛鸭子等等。
古人们也对端午节有着深刻的感悟和诗意,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十首五言绝句的端午节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古人的智慧和诗意。
1. 端午(唐)白居易艾花香里说丰年,信是龙舟向北边。
五月谁知道,大雨不曾闲。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在写作中通过艾草的香气、龙舟竞渡、五月的雨水等意象来描绘传统习俗,展现出端午节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2. 车过山溪(唐)高骈这里草原多竹叶,五日蒲江许马蹄。
多少水边飞锦翅,整衣归去欲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以及比赛结束后人们整装归家的情形,比较符合端午节的古风古韵,也深深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龙舟竞渡的热爱和追求。
3. 长沙草堂(唐)刘禹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首诗歌描述了端午节的采莲活动,顺便提到了莲花和莲子,这是端午节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也说明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
4. 山行(唐)白居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是其中的“枫林晚”和“霜叶红”等自然描写,把我们带到了秋天和端午节,让人感到一阵淡淡的意境。
5. 端午日作(唐)郑谷雄樯断樯愁不展,孤帆半帆飘荡。
赤壁平江风雨中,一日三度过楚疆。
这首诗歌中的“雄樯断樯”、“孤帆半帆飘荡”等词句,画面感比较强烈,描绘了端午节上汹涌澎湃的江河和舟楫竞渡的景象。
6. 端午日赏荷(唐)杜牧荷叶风吹翻作舟,石榴裙带自相留。
芦花深处鸿声起,散入蒹葭望渡头。
这首诗歌中出现了“荷叶”、“石榴裙带”等象征端午节的元素,以及江南特有的风景和鸟鸣之声,颇有地方风味。
7. 稻田风光(唐)白居易平稳扉情洒涟漪,半亩禾场半亩移。
绿蔬迎风单不损,红稻开花亦未稀。
这首诗歌不是单纯描绘端午节的场景,而是通过“禾场、绿蔬、红稻”等良种画面,表现出了祥和、丰收的节日气氛,让人倍感温馨。
上元佳节诗句

上元佳节诗句
上元佳节,又称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代诗人们常以之作诗的题材,留下了很多有没的诗句。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李清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古人写的节日的诗句

古人写的节日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古人写的节日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古诗中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1. 描写除夕的诗句:《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诗句:《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5月5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望月怀远》张9龄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7. 描写7夕节的诗句:《7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1家欢乐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1年。
8.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9月9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2.描写节日的古诗有哪些描写节日的诗句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节诗句重阳节

春节诗句重阳节【篇一: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寒食)、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寒食)、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除夕1、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2、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3、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4、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6、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7、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春节9、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10、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2、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中国古代描写节日的诗句

中国古代描写节日的诗句节日诗句中国古代描写节日的诗句1、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2、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仲殊《诉衷情寒食》3、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4、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5、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6、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妙信《九日酬诸子》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8、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9、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1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佚名《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11、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王禹偁《清明日独酌》12、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13、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沈佺期《寒食》14、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张埜《夺锦标七夕》15、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1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17、河汉女,巧云鬟。
吴文英《诉衷情七夕》18、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19、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苏轼《守岁》20、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21、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2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23、绿云蔽日树输囷。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24、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25、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26、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韩偓《夜深》27、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28、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29、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
重阳诗句经典古诗

重阳诗句经典古诗重阳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秋季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重阳节源自中国古代祭祀重要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登高祈福、祭拜祖先、品尝重阳糕等各种活动。
而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古人的聪慧与感悟。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古诗,领略重阳佳节的美好寓意。
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我国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地鹳雀楼。
通过登高,作者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我们可以在重阳节这个登高祈福的日子里,借助这首诗的诗意,意味着欲望与追求的不断升华。
二、宋代诗人陆游的《九日登高》千山冠雪,万树笼云。
天阶风雨声,顷刻苍然暮。
卷地烟霞共长势,奔流涧石欣陶思。
巧即红妆不晤时,密约遥期盼粉仪。
重阳味一时难度,禁闭曾经烟火宜。
黄花怨、杜鹃怨,咫尺幸无红粉吗没意思?这首诗以重阳节这个秋日登高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突出了时光荏苒,人生易逝的主题。
诗中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以及对遗憾和遥远故乡的回忆。
这与重阳节中人们缅怀故人、追寻故土的情感精神相契合。
三、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短暂人生和无尽岁月的感叹,其中融入了对江山沧桑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在重阳节这个祭祀祖先、感悟人生的日子里,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规律。
四、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离乡异国的思念之情,也传达了对重阳佳节和兄弟之情的怀念。
重阳节是我们感恩家人、回顾亲情的日子,这首诗凸显了重阳佳节的家庭温情。
五、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晚泊虎头山前渡》山,一程山有万重水。
以端午节有关的古诗

以端午节有关的古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躲避瘟疫及避邪之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人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端午节的祝福和思念之情,留下了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优美古诗。
一、屈原《离骚》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之首。
在《离骚》中,他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写出了一个奋发向上的自强不息的英雄形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个经典的诗句传达了屈原在压力和逆境中始终保持坚强与勇敢的精神,也是端午节精神的体现。
二、李清照《端午日》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她的《端午日》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词的开头几句:“香叠鲛帔,游春扶苏,绣闼龙舟握红骝”称颂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词的结尾几句:“不用烦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节日意义的凝重思考。
三、白居易《赠汪伦序》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赠汪伦序》与端午节的联系在于其最后一句:“忆昨燕支山下,曾逢阖闾翁,赤松春雪中。
”这里的“燕支山下”是今天的湖南岳阳市,传说为伍子胥投江之地;“阖闾翁”是指吴国首任国君夫差的父亲阖闾;“赤松春雪中”描绘了古时端午节时节的沉静与美好。
四、陆游《卜算子·咏鹅》陆游是宋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他的《卜算子·咏鹅》描绘了端午节家庭团聚、野外游玩的美好天景,表达了对节日的喜悦和祝福。
“公子小儿女,俱怀春意,指挥蒲鞭,绿水青山任意行。
”这些诗句既展示了节日的欢乐,又道出了自由自在、忘却烦恼的魅力。
五、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是宋代的大文豪,他的《青玉案·元夕》虽然与端午节关系不大,但它却是端午节诗词中的佼佼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鸟飞急,直到天涯路。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状态的深思,展示了极具感染力的人生态度。
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应该用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和逆境。
9.《古诗三首》

思考:
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想一想“爆竹”、 “春风”、“曈曈日”、“新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爆竹: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改革的春风。 曈曈日:改革的阳光。 新桃:推行的新法。
说一说:《元日》一诗体现了哪些 节日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 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 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 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一年。 除:去。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 一年已经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 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 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清明雨 行人失魂落魄 杏花盛开
清明节有哪些节日习俗呢? 扫墓 踏青
课堂展示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
一说诗句写了怎样的景象。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飘落, 路上的行人悼念逝去的亲人,伤心 欲绝,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 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馆,他指了指 远处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结构梳理
景 雨纷纷
清明
人 行人 诗人 牧童
他们都把旧桃符取下,换上了新桃符。
古诗赏析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 写了怎样的景象。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 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 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 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 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 着千家万户。他们都把旧 桃符取下,换上了新桃符。
古诗赏析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中意。
七夕节的古诗10首诗句

七夕节的古诗10首诗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日期为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爱情传说相连,历史悠久。
在古代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七夕节的爱情文化的赞美和表达,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十首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句。
第一首:《长恨歌》作者:白居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一句表达了爱情的远程和难以逾越的道路。
第二首:《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一句表达了爱情的美好和渴望,对爱人的思念和追思。
第三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者:苏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一句表达了爱情好像春天的蓬勃和美好,形容了爱情的鲜花和渴望。
第四首:《元夕》作者:王安石【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这一句描绘出爱情的渴望和期待,对于美好的祝愿和祈福。
第五首:《钗头凤•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作者: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这一句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场景,用意简单,韵味悠长。
第六首:《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秦观【绝知此事要躬行,七夕今年要买仙桥。
】这一句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渴望穿越时间长河,永远地在一起。
第七首:《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丁香枝上豆蔻繁,停骖听茶花雨声。
】这一句描绘了爱情的美妙和让人沉醉的情景,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寻。
第八首:《七夕》作者:杜牧【汉宫传蜡烛,胡笳韵管弦。
】这一句描绘了七夕节的浪漫和温馨,表达了对祝愿和美好的期许。
第九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李之仪【不堪看取眼前事,长向春风老尽枝。
】这一句虽不是关于七夕节的诗句,但却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爱情的变迁。
第十首:《出塞二首·其二》作者:王昌龄【合淝连波逐浪迹,临洮击鼓悲歌陈。
】这一句虽然也不是关于七夕节的诗句,但却表达了对时间的流转和记忆的纪念。
综上所述,这十首古诗句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富于意蕴和深刻的思意,在节日中弘扬传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传达着深情厚谊和缅怀先人的情感。
节日古诗大全60首 节日诗有哪些古诗

节日古诗大全60首节日诗有哪些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汉·佚名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上元夜》唐·崔液目录: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郊行即事(程颢)上元夜(崔液)元夜踏灯(董舜民)冬至(杜甫)小至(杜甫)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清明(杜牧)卖痴呆词(范成大)上元竹枝词(符曾)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寒食(韩翃)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诗曰(姜白石)诗曰(姜白石)九月十日即事(李白)节令门(李静山)汴京元夕(李梦阳)中秋(李朴)醉花阴(李清照)诗曰(李商隐)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十五夜观灯(卢照邻)沉醉东风(卢挚)田家元日(孟浩然)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生查子(欧阳修)八月十五夜玩月(栖白)鹊桥仙(秦观)元夕无月(丘逢甲)七夕(权德舆)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水调歌头(苏轼)中秋月(苏轼)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煎熬(台湾民谣)月夜思乡(台湾民谣)中秋旅思(台湾民谣)七夕醉答君东(汤显祖)元夕影永冰灯(唐顺之)元宵(唐寅)蜀中九日(王勃)九日作(王缙)清江引(王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清明(王禹偁)迢迢牵牛星(佚名)九日(文森)端午(文秀)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青玉案(辛弃疾)太常引(辛弃疾)七夕(徐凝)九日(杨衡)七夕(杨璞)寒食上冢(杨万里)韩庄闸舟中七夕(姚燮)端午日(殷尧藩)京都元夕(元好问)正月十五夜灯(张祜)竞渡歌(张建封)九九歌(中国民谣)压岁钱(吴曼云)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
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
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十二月下旬,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古诗中的中国传统节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元日》南宋·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的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正月十五夜热闹繁华的景象。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不输唐代,且看辛弃疾这样写道: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二月二日》唐·白居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这天,雨后刚晴,青草和菜芽都借着雨水不停的生长着。
传统节日诗句古诗大全

传统节日诗句古诗大全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而诗词则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一些优秀的诗人通过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了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美好景象。
今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些传统节日的优秀诗句和古诗吧。
元宵节1. 残烛照今宵,心思人自知。
——唐代·李商隐《元宵夜短信》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唐代·李白《将进酒》3.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清明节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代·白居易《乐游原》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浣溪沙·其二》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代·刘禹锡《赋得古原草送别》端午节1. 粽子香,龙舟赛,荷花婆娑绿水中。
——唐代·白居易《赏荷十绝句》2. 浴罢沐浴兰亭晚,红文鸟外满园愁。
——唐代·杜牧《北固亭·登临赋》3. 苍茫古木连穹碧,上有青冥之长天。
——唐代·杜甫《登高》中秋节1. 嫦娥奔月,桂枝香载酒,欲饮琼浆先醉。
——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秋节》2. 乘兴南游不戒慎,后羿遗矢射伤人。
——唐代·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3. 月到是秋分,曲园瓜已熟。
——唐代·李商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节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诗经》2. 听雪楼中吟白雪,清江阁上望青山。
——唐代·柳宗元《江雪》3. 家家户户一张灯,欢庆新岁正如庚。
——唐代·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除夕1. 春节到,除旧岁。
万家灯火辉煌,欢乐撒满大地。
——唐代·张祜《除夜》2.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唐代·纳兰性德《浪淘沙·北青萝》3. 夜半钟声到客船,十年梦觉共忘年。
关于节日的古诗100首

关于节日的古诗100首范文一:在古代,有许多与节日有关的诗歌流传至今,这些诗歌以其娓娓动听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曾经成为了古时候人们庆祝节日、祈祷吉祥的重要文化表达。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些有关节日的古诗,探寻其中的美丽和深意吧。
古诗中最常见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一种,在古诗中自然也对应着许多优美的诗句。
比如《除夕》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一景象描绘出了除夕夜的热闹场面;而《过年》中的“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春深午后”,则是一幅舒适惬意的春节家庭生活图景。
另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都在古诗中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诗意味。
比如《清明日早泊岳阳楼而忆洛阳》中,唐代诗人杜牧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悼念先人的哀思融合在一起,表达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生动地勾勒出了端午节在古时候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家乡的留恋之情。
要点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节日的古诗,包括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多种不同的节日。
其中,写作重点在于列出诗歌的例子,并用诗歌中所描绘的场景和言语来真实地展现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
用词上,本文的语言流畅优美,采取了大量的诗句进行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古时候节日庆祝的盛况。
范文二:节日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集体文化现象,也是人们展示自己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时空。
古代诗人们擅长以诗词的形式表达当时的节庆氛围和心情,这些诗句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节日的古诗,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
古诗中最为优美的节日之一,莫过于中秋节了。
中秋节,是我国汉族传统佳节之一,而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红酥手,黄滕酒,与我共,雅陶杯”的诗句则把我们带入一个有情趣的,让人叫绝的中秋环境。
还有春节,季节交替之际的太阳节、仲夏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
例如,《春曲》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诗传递了人们在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生活场面;而《登幽州台歌》:“临风仰天兴叹息,云树几時又见君”,则表达了人们赏月的意境。
我国传统节日来源习俗相关诗句

除夕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各大传统节日标志由来: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习俗:守岁、放烟花、吃粽子。
诗句:《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春节即夏历(农历)新年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由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诗句: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由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习俗: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诗句:《上元夜》 (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立春由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
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习俗:吃春饼、春卷,诗句:“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天来历: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
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
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
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
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寒食禁火元张养浩曲《中吕。
兼尧民歌。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2)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唐)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描写端午节日的古诗20首诗句

描写端午节日的古诗20首诗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它主要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有古代江民的抗击黄河洪水历史事件。
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和活动,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投身其中,过适应时节的节日。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首描写端午节日的古诗,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个古老节日的文化魅力。
1. 战鼓震山河,江流喧日月。
身披彩龙锦,庆节古风韵。
——《端午节热闹》2. 红龙锦带五彩飘,填墨叠彩绘山峦。
绿竹千枝欢招展,头戴五色乐腾讯。
——《端午节》3. 端午节商人戏龙舟,旗帜飘扬震河流。
荡漾水波踏桨处,呼喊声冲天动地牛。
——《端午节假日》4. 黄河水急潮带猛,长篙一挥直冲冲。
劈波斩浪奋英勇,举旗翻盘劳农工。
——《龙舟竞渡至商丘》5. 阴云霏霏波涛远,龙快飘动吐真龙。
战鼓擂动威声振,佳节欣悦乐无穷。
——《端午节》6. 肉粽咸香韵四溢,迎端午佳节来到。
豆沙包子软绵绵,黄酒香醇醇醉人心。
——《午节迎来》7. 动人心弦满磬声,端午节到欢聚庭。
荷花燃烧点缀夜,纳凉味儿在槐荫。
——《端午夜话长》8. 唤起凭栏意乱情,端阳微风徐又生。
风清月皎汀波涌,双双对对春意浓。
——《端阳》9. 天上月华望长空,赏端阳会好风光。
醉饮凉酒吹笙箫,贪嗑肉粽甜味长。
——《端阳》10. 卧人轻吟寂夜凉,夜灯高耸照端阳。
粽子芦叶满庭院,菖蒲酒香悦人心。
——《琴听浅微》11. 河南庐山楼间,夜灯熄灭看鬼王。
傍苇犬叫号粽骨,岸边钓人乐千场。
——《端午迎仙》12. 五年火急落班衣,昔日江南今日归。
垂垂老色含悠结,数人满酌寒簟微。
——《六蛇醉酒歌》13. 石香爆裂劈山霄,春色谁将陈旧寿。
宫乐颁香龙舟急,浪花千丈海堤头。
——《塞妇怀古》14. 看今朝,岁又重,高台绮阁展干戈。
悠悠扬扬向殷浩,滩干海鼓鸣篙歌。
——《端午去还》15. 鸟栖青枝水寂寂,西江涟漪燕归来。
端阳散息亭留客,天际风波尽冻消。
——《诊得一首解昏寐字》16. 白粥小锔肉,红枧酸风滋。
古诗词中的节日、人物、地名

古诗词中的节日、地点和人物典故一、古诗词中的节日考点春节(农历一月一日)1.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2.别称:“元正”、“元辰”、“元朔”、“元春”。
3.习俗:放爆竹、挂桃符、屠苏酒。
诗句展示: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4.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6.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8.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守岁》9.令月归馀届早春,羲舒相望协元辰。
–晏殊《辛春日词·御阁》元宵节、灯节(农历一月十五日)1.简介:据道教的“三元说”,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2.别称:“上元节”、“灯节”、“灯夕”。
3.习俗: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诗词展示: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2.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4.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5.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6.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7.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唐寅(明)《元宵》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宋)《青玉案元夕》9.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
哪些古诗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呢?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zhú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xiǎo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 的烛影, • 银河渐渐疏落,启明 星要消失了。
[思考讨论]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 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 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 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 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 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乞巧
嫦娥
qǐ
乞
xiāo
巧
林杰
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生字学习]
乞 (qǐ) (乞巧) 霄 (xiāo) (云霄) 烛 (zhú) (蜡烛)
晓 (xiǎo) (破晓)
乞 气
[正音正字]
乞 ( qǐ ) (乞巧 ) (天气 ) (今宵) (碧霄)
[了解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 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 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qǐ
乞
xiāo
巧
林杰
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诗句理解】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 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来到户外观看 碧蓝的天空。
巧
林杰
xiāo xiāo
看碧霄, 渡河桥。 望秋月, 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zhú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描写节日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
——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3、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4、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5、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
——杜甫《九日寄岑参》
6、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7、西园日日扫林亭。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8、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韩偓《夜深》
10、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1、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12、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沈佺期《寒食》
13、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苏轼《鹊桥仙·七
夕送陈令举》
14、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15、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6、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文征明《拜年》
1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8、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张埜《夺锦标·七夕》
19、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仲殊《诉衷情·寒食》
20、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1、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
——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23、满堂惟有烛花红。
——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4、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沈佺期《寒食》
2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26、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27、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28、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29、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0、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妙信《九日酬诸子》
31、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徐凝《七夕》
32、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佚名《郊庙歌辞。
五郊乐章。
舒和》
3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文森《九日》
34、舞烟眠雨过清明。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35、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
——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6、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
——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7、河汉女,巧云鬟。
——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38、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39、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0、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
——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41、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42、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3、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杜甫《九日寄岑参》
44、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5、分明不受人间暑。
——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6、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7、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妙信《九日酬诸子》
48、乘云径到玉皇家。
——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9、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钱谦益《丁卯元日》
50、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51、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寒食》
52、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3、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王建《寒食》
54、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55、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6、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
——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57、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杜甫《九日蓝田
崔氏庄》
58、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5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0、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