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而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阅读过程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46-01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机勃勃、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阅读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数学阅读则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数学信息、汲取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课前读,初步感知教材
课前读,是对课本的预习。这一阶段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教材,从而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预习前,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同,对于阅读方法的要求也不同。低年级学生要学会有顺序地看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中高年级学生要学会用总分法看书,先大概了解全节内容,再逐步进行分析,边读边想,在不理解的地方或重点处画上记号,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书中的内容。具体做法是:(1)看懂例题,逐字逐句阅读,要反复读。读完进行思考并且找出句子之间的联系,哪些读懂了,哪些话或哪个词不懂,做上记号。(2)在阅读数学课本时,对书中的图、数、式或解题过程要注意模仿,记住类型题、典型题。(3)教师事先设计自学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围绕问题练习口头回答,使读书自学带有鲜明的目的性。
通过课前对数学课本的阅读,学生初步接触学习内容,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读,加深理解新知
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具体做法: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完整地、仔细地阅读一遍,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句进行强调,教师在学生阅读时要巡视课堂,出现问题给予解决。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本上归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找出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明确“分数的大小不变”是有条件的,加深同学们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阅读时要让学生看懂内容,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新知识能举一反三,注重边读边想,总结规律。例如,在教学“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在阅读完课本后,自行归纳:(1)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首先看它是不是最简分数。(2)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它的分母有关。(3)一
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4)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的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归纳能力,使学生不受课本上现成的结论左右,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知识。
三课后读,拓展延伸知识
学生在学完新课后,要定期进行阅读、复习,从而进一步理解、消化新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对于课后阅读,要求学生做到:(1)边读课本边回忆老师当时是如何讲解的。(2)重点阅读“回生”的知识。(3)要注重归纳整理,形成系统。这样阅读不但针对性强,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转化为数学认知结构。此外,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老师准备有趣但有一定难度的资料供学生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数学日记、做数学小制作,定期开展“阅读成果展示会”、“比比谁的知识多”、“比比谁的数学制作好”等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数学阅读过程与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他
们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