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月的天山》说课(含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在七月游览天山时的所见所感,展示了天山的美景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课文也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描绘景物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方面还需要引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同时学习一些写作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
2.难点:欣赏课文中的自然景观,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天山的美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课文的表达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6.总结提升: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技巧,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一篇文字美丽,脉络清楚的抒情散文,紧抓七月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呈现了漂亮的安静而又布满生气的天山,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天山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如此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其在略读文章中独占鳌头,成为同学自主学习、积累方法的最佳素材呢?依据本次教研专题《如何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经过不断尝试,反复修改,设计了此课。
一、以学定教,促进同学的自主进展。
由于我们的同学对远在新疆的天山特别生疏,加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又不行与精读课文相提并论,进行精讲,因此,在课前通过课件展现天山的美景图片,使同学对漂亮的天山产生直观的感受,从视觉上来熟悉天山,了解天山,激发同学对天山的憧憬,引导了同学的阅读期盼。
进入中高班级后,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即每个单元的导读都会明确提出单元训练的重点,于是开课之初我留意了单元训练重点的回顾,目的在于让同学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真正达到学有目的,学有重点。
然后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巡游挨次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同学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同学的自主进展。
二、注意多读感悟,进行自主地猎取。
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我放手让同学自主阅读,品尝语句,进行自主地猎取。
在文中多次运用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奇怪的想象,呈现了七月天山独特的美景。
如:“蓝天衬着像盛开的白莲”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同学说出喜爱的理由,可以是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可以是从修辞角度去感受;也可以是从景物特点去观赏等等。
让同学自由地表达感受,近而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现景物的美,从而感受对天山的喜爱和赞美。
这样的阅读指导,才会让同学尝试到自主猎取的欢乐。
三、注意自读品析,率先提议合作相互沟通。
在品读、感悟美丽语句这一环节中,先是让同学默读思索,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在独立感悟美丽语句的前提下,进行同桌相互沟通,从而体会是怎样抓住美丽词句表达情意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精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七月游览天山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天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语言优美,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如临其境;其次,内容丰富,既有对天山景色的描绘,又有对天山物产的介绍;最后,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把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景物描写的课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结构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激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信息。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运用课文中的句式结构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天山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天山美景的描绘。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4《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七月的天山的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的说课稿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春天的花园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词句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生为主体指导学法(说教学方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健词句的理解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初读、赏读、品读、美读等通过师生、生生互支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我只运用天山景物的视频让学生真正去领略、去体会天山景物之美没有过多的图片扰乱学生的视觉五、表扬激励享受成功(说教学评价)在评价方面我努力北将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做为主要的方式我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得到肯定让学生面向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得到认可享受成功这是因为教育家说过:“教育的秘诀不再于传授已有的知识而在于激发起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在学生成功的时候让他们更想成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六、优化结构心灵对话(说教学过程)阅读课的生命在于师生互动心灵互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题课始创设美用富有激qing与美感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一个美妙的境界引出课题并激励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用富有激qing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为学生设置一个美丽的境界激发他们想饱览天山美景的欲望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与猜想) 第二个环节是:朗读欣赏景之美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然后观看有关天山景物的视频边看边观察:天山的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最深、最美的印象?第二步:品读课文继续欣赏美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要求学生思考:课文描写了天山的些景物?第三步:赏读课文再次体验美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想一想:作者采用些方法写出了天山的美?第四步:美读课文品味享受美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找一找描写雪峰、雪水、溪流的句子反复朗读并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情感(设置这个环节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在文本中感受、欣赏天山的美景与语言文字的美感让学生从整篇文章入手逐步到段、到词、到句由整体到局部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并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与速度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与对读书的兴趣) 第三个环节是:交流品味文之美第一步: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卡的内容讨论提纲: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用“”划出描写雪峰的句子3、用“┈┈”划出描写雪水的句子4、用“∽∽”划出描写溪流的句子5、反复朗读这些句子从中感受景物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二步:指导学生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并创造性地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描写原始森林的词句从中体会景物的美丽与词句的美妙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2)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野花的?你从中休会到了野花的些特点?第三步:配乐齐读课文让学生再次感受美丽的景物、美妙的文字与愉悦的心情(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的同时让他们面向全体学生或站在讲台上发言让他们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认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然后充满自信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与此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学让他们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实践自己刚刚积累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取自信与成就感)第四个环节是:积累内化吸收美第一步是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词句第二步是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之所以设计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明白: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第五个环节是:运用拓展实践美第一步是根据课文内容补充词语如()的日影、()的云霞等还可以用“像……像……像……”练习说话第二步是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比喻、排比、反问、想像)和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写一处景物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让学生用得到的知识、技能和自己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想像思维完成自己的作品在享受自己才能的同时感受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五篇
篇一:《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教学要求】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名校精品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名校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描绘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主题,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天山地区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增长见识,提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文本分析、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天山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教学难点:文本分析、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天山美景的图片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天山的美景和民俗风情。
3.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描绘方法、表达情感等方面,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民俗风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七月份的天山风光,展示了天山神奇、美丽、富饶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成语以及修辞手法方面仍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祖国的美丽河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学会欣赏自然风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成语以及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词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天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3.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僻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成语及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奇——美丽——富饶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4.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说课稿1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专题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标”关于这一组阅读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的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词句。
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春天的花园。
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单元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并积累优美词句。
4、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生活体验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略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生为主体,指导学法(说教学方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议结合,互动交流,真正奏响“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范文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范文【说教材】【教学要求】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
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
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
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
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
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七月游览天山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天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展示了我国西部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这篇课文也是一篇写作例文,为我们描绘了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对学生的写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他们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山的风光和物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学会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我国西部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课文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以及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天山的自然风光,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山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天山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山的风光和物产。
3.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描写方法,讲解如何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引入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七月的天山》一文。
首先,请听一段描写天山的小诗:天山高耸,雄伟壮阔,云雾缭绕,群峰耸立,雪峰交相辉映,苍松翠柏,千姿百态,争奇斗妍。
听了这首小诗,相信大家对天山这个地方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天山吧。
内容一、地理位置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是我国西北地区最为著名的山脉之一。
它的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绵延数百公里,山峰陡峭,形态各异。
山上常年积雪,这就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二、景点介绍1. 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的西部,是中亚西部最大的高原。
高原上有众多的河流、湖泊,构成了天山地区的主要水系。
帕米尔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动植物资源而闻名于世。
2. 天山天池天池在我国古代时是一处禁地,知道了它传说中惊天的故事,对我们的国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它位于天山北麓,海拔1980米,是我国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
别名称为“世外桃源”,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一,自然景观十分优美,因此受到众多游客的热烈欢迎。
3. 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是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座天然淡水湖,也是天山地区的一个知名景点。
湖水呈青绿色,周围群山环抱,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由于湖岸线上有不少的信息素成分,导致湖上时速可达到惊人的30公里,仿佛战地般刺激,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南极”。
三、文化遗产1. 新疆维吾尔族文化新疆维吾尔族是新疆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天山则是这个民族的故乡。
在天山的南麓一带,有一些著名的维吾尔族老城,如喀什和和田等。
他们的信仰,观念,语言,风俗习惯,都可以从这些地方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2. 新疆历史文化新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因此,在天山地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的文化景观,如大昭寺,赛里木湖等。
总结以上就是关于《七月的天山》这篇文献的简单介绍,相信我们在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同时,也能从中找到更多的感触。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认识8 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复习词语卡板书:进入天山雪峰雪水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美走进深处溪流野花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开鲁县他拉干水库学校——王强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七月的天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组课文是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向我们展现了夏天天山奇异的景色,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描写景物的特点,显得繁而不杂。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精心地运用了比喻、映衬、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组成了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入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文章的语言壮丽多彩,极具感人魅力。
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诵读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才能逐步沉浸在语境之中。
另外,学生还应该注意掌握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关于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的《颐和园》一课已经初步接触过,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在这一课中要重点学习,结合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一)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对于“识字与写字”目标是这样阐述的“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对于“阅读”目标的阐述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这个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使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
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体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二、说目标、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1、自主朗读,理解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教学设计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设计的理念是使用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自读自悟。
为了突出“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这个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激情导入后,我想安排三个层次的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层层推动。
(一)、初读,自主阅读,初识天山之美。
略读课文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由粗放整体的理解,所以我设计让学生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并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实施这个环节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就举手示意,老师给予个别指导,遇到共性的问题,在自读后交流。
(二)、再读,整体感知,构建天山之美。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学习运用贴 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学习如何按 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能力,感受祖国山河 的优美。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教学法、练习法、情 境教学法。 学法:读一读、划一划、圈一圈、写一写的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
1.同学们此次我们的天山之行快要结束了,接 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运用上面学过的 方法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自由活动,出示自 由活动的基本要求。 2.练习上述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3.师生交流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最重要的是从这个例子中学到 了什么?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写景记叙文要注意写 作顺序,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绚 丽多彩等写法特点,并进行语言实践,这样的学以 致用才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吧。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 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 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 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 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从这句话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 (雪水流动的磅 礴气势)
融化的雪水,从山涧、从峭壁 断崖上流下来,在山脚下汇成 冲激的溪流,浪花四溅。
你又有了怎样的 朗读感悟?
用词精确,比喻贴切
(三)品词析句,欣赏天山
1.披文以入情,在充分感知的状态下,扶着学 习写天山之水的第二自然段,用朗读、感悟、 对比的方法学习比喻、排比的写法特点,感悟 用词的精确。 2.放手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 生在文本中批文以入情,充分感知言语表达和 语言结构的方法,重感知,重理解,重运用。
贴切的比喻、强烈的排比 用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确
放手用批注的方法自由选择三自然段进行学习。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doc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下面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说课的侧重点是如何突破课文《七月的天山》的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人教版教材从中年级开始安排了一定比例的略读课文,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得一半。
”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根底,略读是精读的补充。
这一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都是经典的写景文章《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写景的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为后面的略读课文的做了充分的准备。
《七月的天山》一课描写的是我国西北边疆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并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
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为展现景物特点,作者采用了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方法,使读者有置身其间的感受。
说目标、重难点在前面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已经让学生初步学会了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不同的手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为学习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打下了伏笔。
本单元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为本课确定了三维目标: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认为上面的目标中第2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并初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这是根据教材特点、目标和本篇课文的课前提示语来确定的。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
七月的天山说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说课稿【说教材】《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说预设】【教学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2、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
【课时安排】1~2课时。
【说程序】一、用设境式教学导语引入新课1.同学们,前几节课,咱们游览了安徽的敬亭山,欣赏了湖北的洞庭湖,观赏了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让我们再去领略北国的风光,走进这“七月的天山”。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3、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演示)天山在我国自治区中部,终年积雪,多冰川,全长2400多千米,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最大山系之一,山地平均海拔高度4000米左右,把广阔的分为南北两半。
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从面对文本 的课内感悟汲取走向回归自然的课外体验运用, 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并 形成语言实践的技能。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六、课程评价
七、资源开发
谢 谢!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来自!29教学流程
1、引导质疑:天山的 水、树、花有什么关 系呢? 2、画出文章的另一条 线路图。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阅读《趵突泉》、《可 爱的草塘》和相关的拓 展材料。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雪峰说感”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自由畅想、 智慧感悟中交流、综合,自主建构他们的经验。 教师这个时候只是倾听,送上赞赏、鼓励,让 学生感觉自己的聪慧,享受收获的愉快。
通过当小导游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体现了教学 资源的整合。这一环节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的反 馈,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有文本语言的吸纳, 也有创生语言的倾吐。课堂上洋溢着“趣”,流淌 着“味”。学生在演说过程中,焕发出了生命的活 力,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 勇于创新,感悟内化文本,催生个性语言,促进了 思维发展,个性品格也随之成长。
教学流程
1、听课文录音,想想:天 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天山 雪峰的词句读一读。 3、结合课件交流体会。 4、指导朗读句子。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1、回顾学法。 2、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 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 自然段。 3、品读句子,交流感受, 质疑释疑,体会溪流的特 点和安排材料的方法。 4、指导朗读句子。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训练
让学生结合图片资 源和收集的资料,展开想 象,当当小导游,向游客 介绍天山的景色。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七月的天山》说课(含稿)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资源开发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法
分层教学 讨论交流法
自主学习 创新学习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同学们,上节课老
师带领大家去金华的双 龙洞游览,你们记得我 们游览的路线吗?
学生板 书
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导学思疑,掌握学法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深究质疑,领悟写法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手写创作,深化主题
教学流程
同学们,拿起 你的笔,写下你心 中的美景吧!
采用跨越式“精”加“略”的教学模式,重组 教材内容,把经典的写景文章《趵突泉》和《可爱 的草塘》放到拓展材料中,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 主学习、分层教学、创新学习等各种策略,有目的 地巧用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内、课外的 知识得以融合,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促使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不断提高,提高教学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