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
《综合素质》学习笔记❖考题分析:选择题:29*2’=58’材料分析题:3*14’=42’作文:50’❖听课笔记: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章:教育观第一节:素质教育观一、什么是素质教育:1、素质:人生来所具有的生理特点及后天环境教育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品质,内容包括:生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
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2、理论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3、现实依据:现代化建设关键科技现代化依据人才依靠教育重点基础教育重点工程素质教育4、意义:时代发展的需要:国际竞争、创新型人才决定国家的未来:科技增长方式,科技、管理家庭的幸福教育自身改革需要5、素质教育的历程:1)1985.0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意义:思想源头2)1994.08:《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誉工作的若干文件》文件意义:第一次使用素质教育概念3)1999.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意义: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式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4)2006.09:《义务教育法》依法实施的阶段5)2010.0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时间:2010——2020文件意义:把素质教育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主题高度二、怎么实施素质教育:1、途径: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实施新课程:科目设置:横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题、劳动、心理健康纵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同学生:必修+选修3)学校管理、教育活动、班主任第二章:学生观一、正确地认识学生(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具有的特性:1、客观性:学生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以老师的意志为转移。
2、主体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基本)、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的最高表现)3、发展性:身心发展最迅速发展阶段,可能性,可塑性4、全面性: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全面发展5、差异性:1)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2)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3)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不同年龄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二)中学生的特点:初中生: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个性发展关键时期关键高中生:三观(世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反对错误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错误的学生观:1、教师中心论:老师是教学的主宰,强调教师的权威错误根源: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
2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 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 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 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 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教师从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 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中发挥作用。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 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 “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 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 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来说, 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 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 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1)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是教育 T-作所存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 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进 一步深造的机会。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 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 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 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 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 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 “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 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 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 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资考试是每一个志向成为教师的人所必须要通过的一道门槛。
而在教资考试中,科目一综合素质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部分。
科目一综合素质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法规素养、教育教育行政能力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目一的考试,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关于【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的详细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教资科目一中考查对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颇高,要求考生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热爱学生,愿意为学生付出奉献。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多关注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了解现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也是教资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理论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教育学理论,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
在备考时,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育学书籍,听取专家讲座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三、教育法规素养教育法规素养是教资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有关教育法规和政策法规,包括《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了解相关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法规文件、参加法律法规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法规素养。
四、教育行政能力教育行政能力是衡量一名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备考科目一时,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工作内容,掌握教育行政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考生还需要了解学校管理制度、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可提升自己的教育行政能力。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学笔记】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法规素养、教育行政能力等多个方面。
2017湖北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
2017湖北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一、职业理念二、(一)★教育观1.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说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呢?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连续30年我们国家GDP以每年10%速度递增,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注重,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完美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2)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育法律法规
了解
1、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3、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理解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运用
1、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笔记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均,并不是全面)(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为了可持续发展)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①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②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①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一直转移③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生理)(年龄段)(抓住关键期)(生理心理)(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分阶段教学”“及时教育”“长善救失”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长远眼光③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长善救失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②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有三个方面:(1)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2)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2017上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11)
2017上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预计1月份发布,笔试时间为3月份,以下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中学综合素质》的考点,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笔试报名: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报名入口|笔试公告笔试资料: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技巧、备考攻略!文化素养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要求考生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艺术鉴赏的能力,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第二节教师的科学素养高频考点提要1.中外科技史的杰出代表及其所取得的成就;2.重要的科学发明。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1.张仲景张仲景(约150一219),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齐备的论著”,后人称之为“中医方书的鼻祖”。
2.祖冲之祖冲之(429一500),南北朝时期人,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值,直到1100多年以后才被阿拉伯和法国的数学家超过。
3.贾思勰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杰出的农学家,代表著作为《齐民要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农学著作。
4.沈括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5.秦九韶秦九韶(1208--1261),南宋人,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其代表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6.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明代人,药学家,所著《本草纲目》为一部世界上伟大的药典。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归纳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不少,咱们一起来捋捋。
先来说说教育观。
教育观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我给您讲个事儿。
我之前去一所学校听课,有个老师的课堂就特别能体现这一点。
那是一节物理课,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拿出了一堆实验器材,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探究。
有个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特别积极,提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
这位老师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就忽视他,反而鼓励他大胆尝试。
最后,这个同学成功完成了实验,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就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
学生观呢,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您看啊,还是拿课堂来说,有个学生语文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但是他特别喜欢画画。
老师发现了他这个特长,就鼓励他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结果这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语文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这就说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咱们得善于发现。
教师观也很重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比如说,有位老师发现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就自己研究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和游戏,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学习效果也特别好。
再讲讲教师的职业道德。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几条可都得牢记。
我认识一位老教师,教了几十年书,每天都早早到学校,认真备课、批改作业。
对学生那更是关爱有加,有个学生家里困难,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还自己掏钱给他买学习资料。
他一直说,只要自己还能教,就得不断学习,给学生更好的教育。
教育法律法规也是考试的重点。
像《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咱们得清楚里面的重要条款。
比如说,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老师也不能体罚学生。
曾经有个学校,因为学生犯了点小错误就想开除他,后来家长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了孩子的权益。
2017年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2】
2017年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必考知识点整理【2】教师职业道德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对工作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
举止文明礼貌。
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平等对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不以粗鲁言行对待家长。
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
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教师思想行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人际行为规范、教师仪表行为规范、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综合素质》复习笔记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具体表现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答题模板:X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材料中……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材料中……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向X老师学习,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平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理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二、新课改的教学观:①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中学《综合素质》笔记
4. 学校组织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 措施
5. 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导致后果加重的
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4.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5. 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 6.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学校责任
1. 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 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
不同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发 因材施教 展具有差异性
第三部分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必考)
爱国守法——教师是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户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 违背党和国家方针和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 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同学,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 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 苦歧视学生,不提法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道德核心。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 良好品,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 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 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 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2017《综合素质》重点知识整理
《综合素质》复习总纲第一章 教师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教育观即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
考纲解析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要掌握,有可能出分析题)1、 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改变仅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做法,有失教育公平。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
3、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4、 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是以学生注动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实施1、 转变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 调整课程结构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要掌握)1、把教学目标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2、构建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最为迫切、最为关键的一步)3、全方位跳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大全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大全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1、教育法的体系我国教育法体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
2、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中学 教师资格 综合素质 笔记
中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笔记敬爱的读者:今天我想和大家共享的主题是“中学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
一、中学教师资格的重要性中学教师资格,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再次,中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高尚的职业操守,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综合素质是中学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和能力。
二、综合素质的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是指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再次,中学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评价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综合素质要求中学教师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中学教师笔记的重要性和作用笔记是中学教师备课和备考的重要工具,也是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中学教师笔记是中学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重要记录工具,可以帮助中学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整理和归纳。
中学教师笔记是中学教师备考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中学教师全面、深入地准备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再次,中学教师笔记还可以帮助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及时跟踪和分析。
中学教师应该养成记录和整理笔记的良好习惯,以提升教学质量。
回顾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中学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对于中学教师的重要性。
中学教师应该全面、深入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看来,中学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是中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中学教师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肩负起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均,并不是全面)(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为了可持续发展)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①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②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1.“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2.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①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一直转移③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生理)(年龄段)(抓住关键期)(生理心理)(因材施教)“拔苗助长”“分阶段教学”“及时教育”“长善救失”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长远眼光③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长善救失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3)学生是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②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有三个方面:(1)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2)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3)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分阶段教育:学生的才能有高有低,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学生的才能高低来进行分配;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潜能不同,因而给予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有利于发展的教育机会。
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三、教师观:体现在教师角色多样化1.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复杂性:全面性(目的)、多样性(任务)、差异性(学生)(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育机智(3)示范性:学生的模仿对象、开模(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长(6)系统性:教育系统化2.教师职业的特点:(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示范者(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研究者和学习者3.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教师专业发展):(1)关注生存阶段:处理人际关系、管理学生(2)关注情境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班级体建设、自己备课(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乐福·布朗)4.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3)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5.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从教学行为看:(1)对待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对待教学关系,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关系,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4)对待其他教育者,新课程强调合作6.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终身学习(2)行动研究(3)教学反思(4)同伴互助(5)专业引领(6)课题研究7.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3)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5)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8.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为什么要终身学习:(1)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3)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4)提高教育创新精神必须终身学习(5)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6)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9.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①学习能力②专业知识③教育理论④信息技术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校本学习③成人教育④媒体学习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10.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求:(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11.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12.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13.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1)教师职业的责任: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综合素质》知识点【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中国教育: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法律体系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统一性: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教学、经费、建设、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 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2、不得脱离监护;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2、适用范围: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城乡“入园难”;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10、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纲要三大战略: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一、教育法律基本常识1、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把握方向、兼顾公平、保障发展、平等教育、终身可行(1)方向性原则(2)公共性原则(3)保障性原则(4)平等性原则(5)终身性原则2、教育法律责任分类:(1)行政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行政处分(2)民事法律责任——常见行为:罚款(3)形式发露责任——严总违法行为:3、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1)有损害事实(2)损害行为必须违法(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具有因果关系4、教育法律救济:含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途径:(1)行政渠道、(2)司法渠道、(3)仲裁渠道、(4)调节渠道《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1)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另加教师工作量标准的一半(2)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3)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力(4)强调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1、师生关系:(1)师生平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老师的要求)①更新教育观念:(①更新教学观②更新知识观③正确确立“平等者中的首席”)②热爱尊重学生,确立民主观念,强化师生平等意识,严格要求学生③重视学生独立性、能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④提高自身素质,改进交往策略(2)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①一视同仁,正视差异②体谅和宽容③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3)宽容学生的缺点:①认识上的宽容②态度上的宽容③时间上的宽容④条件上的宽容⑤要求上的宽容⑥处理上的宽容(4)慎用惩戒;拒绝体罚(5)严格要求学生2、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怎样处理好):①建立平等关系②良好的沟通习惯③换位思考3、教师与同事的关系(交往技巧):①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②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③积极主动地交往4、教师与领导的关系:①了解领导需要:自尊的需要、成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②争取领导支持:尊重领导,相信领导,努力工作,作出成绩,主动沟通,争取支持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教师的权利: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