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总复习》 考点13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无答案)

合集下载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JISHOU UNIVERSITY《固体物理》期末考核报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摘要: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其中,晶体是指那些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与此相反,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无规律地排列的固体物质为非晶体或非晶态。

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即各向同性。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它首先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经历一个软化过程。

这些特征和晶体是不同的。

晶体可对X射线发生,非晶体不可对X射线发生衍射。

非晶态内能高、不稳定,而晶态内能低、稳定。

关键词:晶体非晶体区别一、定义晶体: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如石英、云母、食盐、明矾等。

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

如玻璃、橡胶、松香、沥青等。

一些物质又有晶体和非晶体不同形态,如天然水晶和石英玻璃都有二氧化硅成分,但前者是晶体,后者是非晶体。

二、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非晶体性质自范性(本质区别)有无各向异性有无固定熔沸点有无能不能(能发生散射)能否发生X 射线衍射(最科学的区分方法)内能小而最稳定大而不稳定(一)外形1、区别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是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

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有序,外形规则。

例如。

在氯化钠晶体内部,无论任何方向上CI 一和Na+都是相间排列的,如图1,●代表Na离子,○代表Cl离子,其外形是非常规则的立方形,从盐场生产的粗大盐粒到实验室用的基准氯化钠微粒,无论大小都是立方形的。

图1 NaCl晶体结构17世纪中叶,丹麦矿物学家斯迪诺在研究石英晶体断面时发现,石英晶面的大小和形状尽管千变万化,但相应晶面问的夹角却是相等的。

如图2所示,无论哪种形状的石英晶体,其晶面a,b,C相互间的夹角均保持相等。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对精 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而非晶体具有较好 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适用于对柔韧性和加工性 能要求较高的场合。
THANKS
感谢观看
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是无规律的,因 此其外形通常是不规则的,没有固定的形状。
非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没 有明显的方向性差异。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在加热时逐渐软化,最终变成液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与非晶体物理性质的对比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 何外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实际应用中,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也很大,如陶瓷、玻璃、塑料等材料中,非晶体材料通常具有较好 的韧性和塑性,而晶体材料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04
物理性质
晶体物理性质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且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固定的温度不 变。晶体还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是因为晶体内部原子 或分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等。
非晶体定义
01 非晶体是指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不具有长程 有序性和对称性的固体物质。
02 非晶体内部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排列是混乱无序 的,导致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02 非晶体的物理性质通常表现为各向同性,即在不 同方向上表现出相同的性质。
晶体与非晶体的性质比较
光学性质
晶体具有光学各向异 性,即在不同方向上 表现出不同的光学性 质;非晶体则表现为 光学各向同性。
橡胶制品
非晶体材料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 可用于制造各种橡胶制品,如轮胎、
鞋底等。
塑料制品
非晶体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是塑 料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制造各种塑 料制品。

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一、晶体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汞、铯等熔、沸点很低. (2)原子晶体 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 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
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相应的晶格能大,其晶体的熔、沸 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4)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
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 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
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CH3OH>CH3CH3.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 CH3—CH2—CH2—CH2—CH3>
类型 比较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 体
离子晶体
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如P4、Cl2)、气态
一部分非
金属单质 金属单 质与合
金属氧化物
(如K2O、 Na2O)、强
氢化物、酸(如HCl、 (如金刚石、
物质类别 H2SO4)、非金属氧
SiO2除外)、绝
硅、晶体
及举例 化物(如SO2、CO2, 硼),一部 分非金属

属 晶 体
钾型
典型代表Na、K、Fe,空间
利用率68%,配位数为8 典型代表Mg、Zn、Ti,空 间利用率74%,配位数为12 典型代表Cu、Ag、Au,空 间利用率74%,配位数为12
镁型
铜型
[例1]如图,直线交点处的圆圈为NaCl晶体中Na+或Cl-所

中考物理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A。

一定处于固态
B。

一定处于液态
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种神奇物质在吸热时,温度能保持在55℃不变,所以可知这种物质属于晶体物质,55℃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应选D。

相关推荐:中考物理知识点:温度计的读数。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
在不同方向上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不同, 才引起晶体的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的不同.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晶体溶化时,吸收的 热量全部用来破坏规则的排列,温度 不发生变化.
非晶体熔化时,先变软,然后变成粘滞性很大的液体, 温度不断升高.
2.利用晶体结构,可以用来解释_A__B_D__ A.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的导电性能比非晶体好 D.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多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
相同点
都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多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同性
不同点: 多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所以固体是否有确定的熔点,可作为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标志.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B.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
常见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天然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固的水晶(即石英玻璃)却 是非晶体. (4)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 动.
2、用晶体的微观结构解释晶体的特征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由于晶体的物质微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空间中整齐地排列的,表 现在外形上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且不同类型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各 种晶体的不同外形. (2)解释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
定是单晶体
D.一块晶体,若其各个方向的导热性相同,则一定是多晶体
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 而另外某些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同性
练一练
3.关于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B_D___ A.它们是由不同物质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 B.它们是由相同物质微粒组成的不同晶体 C.金刚石是晶体,石墨是非晶体 D.金刚石比石墨原子间作用力大,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观结构不同。

组成晶体的微粒——原子是对称排列的,形成很规则的几何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排列成不同的形状,就在宏观上呈现为晶体不同的独特几何形状。

组成点阵的各个原子之间,都相互作用着,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静电力。

对每一个原子来说,其他原子对它作用的总效果,使它们都处在势能最低的状态,因此很稳定,宏观上就表现为形状固定,且不易改变。

晶体内部原子有规则的排列,引起了晶体各向不同的物理性质。

例如原子的规则排列可以使晶体内部出现若干个晶面,立方体的食盐就有三组与其边面平行的平面。

如果外力沿平行晶面的方向作用,则晶体就很容易滑动(变形),这种变形还不易恢复,称为晶体的范性。

从这里可以看出沿晶面的方向,其弹性限度小,只要稍加力,就超出了其弹性限度,使其不能复原;而沿其他方向则弹性限度很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拉力而仍满足虎克定律。

当晶体吸收热量时,由于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疏密不同,间距不同,吸收的热量多少也不同,于是表现为有不同的传热系数和膨胀系数。

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等就是常见的晶体。

非晶体的内部组成是原子无规则的均匀排列,没有一个方向比另一个方向特殊,如同液体内的分子排列一样,形不成空间点阵,故表现为各向同性。

当晶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其内部分子、原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温度也开始升高,但并不破坏其空间点阵,仍保持有规则排列。

继续吸热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时,其分子、原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可以破坏其有规则的排列,空间点阵也开始解体,于是晶体开始变成液体。

在晶体从固体向液体的转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一部分一部分地破坏晶体的空间点阵,所以固液混合物的温度并不升高。

当晶体完全熔化后,随着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又开始升高。

而非晶体由于分子、原子的排列不规则,吸收热量后不需要破坏其空间点阵,只用来提高平均动能,所以当从外界吸收热量时,便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

矿物岩石之晶体与非晶体概念介绍

矿物岩石之晶体与非晶体概念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晶体具有特定 的对称性,而 非晶体则没有。
非晶体的性质
1
2
3
4
无固定熔点:非晶 体在加热过程中逐 渐软化,最后熔化
无固定形状:非晶 体在凝固过程中可
以形成各种形状
光学性质:非晶体 的光学性质不均匀,
无固定折射率
各向同性:非晶体 在不同方向上的物
理性质相同
晶体与非晶体的共性与差异
共性:都是固体物 质,具有一定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01
晶体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晶体管、集成电路、太阳能 电池等
02
非晶体在光学领域的应用: 玻璃、塑料等光学材料
03
晶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X射线晶体学、药物研发等
04
非晶体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 用:非晶合金、纳米材料等
05
晶体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太 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06
非晶体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 用:土壤、水、大气等非晶 体污染物检测
差异:晶体具有规 则的几何形状,而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
几何形状。
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而非晶体具有各向
同性。
晶体具有特定的对 称性,而非晶体没 有特定的对称性。
晶体具有固定的熔 点,而非晶体没有
固定的熔点。
3
晶体的应用
01
电子设备:晶体管、集成电 路等电子元件
03
太阳能电池:利用晶体的光电 效应进行能量转换
非晶体的应用
非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 电子、光学、机械、化
工等领域。
非晶体材料具有优良的机 械性能,如高强度、高硬
度、高耐磨性等。
非晶体材料具有优良的 电性能,如高导电性、

高中化学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识点总结一、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而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有( 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非晶体没有( 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晶体的特点:(1 )有固定的几何外形;(2 )有固定的熔点;(3 )有各向异性。

晶体形成的一段途径:(1 )熔融态物质凝固;(2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3 )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说明:1 、晶体可以认为是内部粒子(原子、离子、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干冰、金刚石等;而非晶体则是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如:橡胶、玻璃、松香等。

2 、晶体的自范性是指:在适宜的条件下,晶体能够自发地呈现封闭的规则和凸面体外形的性质。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是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晶体自范性的条件是:生长速率适当。

3 、由于晶体各个方向排列的质点的距离不同,而导致晶体各个方向的性质也不一样。

对于晶体来说, 许多物理性质:如硬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因研究角度不同而产生差异,即为各向异性。

4 、加热晶体,温度达到晶体熔点时即开始熔化,在没有完全熔化之前,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才会升高,即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加热非晶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软化,流动性很强,最后变为液体,从软化到熔化,中间经过一段很长的温度范围,即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5 、当单一波长的X -射线通过晶体时,可发生衍射,会在记录仪上看到分立的斑点或谱线。

说明晶体可使X -射线产生衍射,而X -射线通过非晶体时只能产生散射。

因此,利用晶体的这一性质,来鉴别晶体与非晶体。

6 、熔融态物质凝固以及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时,在适宜的生长速率下可以形成晶体,但如果生长速率不当,则形成的晶体外形很不规则。

初二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初二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初二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初二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是凝固物质的两种大类,它们是从物理性质上做出区分的。

初二学生学习到的晶体和非晶体有石英、汞(等金属)、玻璃、沥青、橡胶等,其中符合晶体定义的有石英、汞等。

晶体具有高度的有序结构,它是由多个原子或分子按照重复射线几何分布组成的物质,即能够对对称性分类的物质。

它们有完全均匀的空间结构,就像灌装在可观察的空间尺度到比原子还小的结构中的立方空间网格。

它的形状是均一的,而且它的每一面都是平整的,这就形成了它典型的立方体结构。

而非晶体有着不规则的空间结构,它们不能对称性的归类的物质,由于结构上的不规则性,使其具有更复杂的性质,如玻璃、沥青、橡胶等,它们都是非晶体。

总之,晶体和非晶体是两类物质,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晶体有秩序的空间结构,非晶体有不规则的空间结构。

这种性质的差异使得它们用来表征和控制复杂的物理性质,应用场景各不相同。

特别是,晶体是量子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材料,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JISHOU UNIVERSITY《固体物理》期末考核报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摘要: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其中,晶体是指那些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地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与此相反,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无规律地排列的固体物质为非晶体或非晶态。

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即各向同性。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它首先变软,然后逐渐由稠变稀,经历一个软化过程。

这些特征和晶体是不同的。

晶体可对X射线发生,非晶体不可对X射线发生衍射。

非晶态内能高、不稳定,而晶态内能低、稳定。

关键词:晶体非晶体区别一、定义晶体: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构成的固体物质。

如石英、云母、食盐、明矾等。

非晶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物质。

如玻璃、橡胶、松香、沥青等。

一些物质又有晶体和非晶体不同形态,如天然水晶和石英玻璃都有二氧化硅成分,但前者是晶体,后者是非晶体。

二、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表1 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一)外形1、区别晶体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是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

晶体内部质点排列有序,外形规则。

例如。

在氯化钠晶体内部,无论任何方向上CI 一和Na+都是相间排列的,如图1,●代表Na离子,○代表Cl离子,其外形是非常规则的立方形,从盐场生产的粗大盐粒到实验室用的基准氯化钠微粒,无论大小都是立方形的。

图1 NaCl晶体结构17世纪中叶,丹麦矿物学家斯迪诺在研究石英晶体断面时发现,石英晶面的大小和形状尽管千变万化,但相应晶面问的夹角却是相等的。

如图2所示,无论哪种形状的石英晶体,其晶面a,b,C相互间的夹角均保持相等。

随后人们又研究了大量不同形状的晶体。

发现每种晶体不同晶面间的夹角都保持相等,从而就诞生了结晶学上的第一个定律——晶面夹角守恒定律。

【知识解析】晶体与非晶体

【知识解析】晶体与非晶体

实验结论
从氯化钠饱和溶液 中可获得其晶体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1)最可靠的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2)常用的间接方法:测定固体的熔点。有固定熔点的固体是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的固体是非晶体。
典例详析
例2-3(2020江苏南通检测)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固体都是晶体 B.不同的晶体可能有不同的几何外形 C.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就是晶体 D.研碎后的晶体即变为非晶体
典例详析
例2-8 晶体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 为300毫米、重量达81千克的大直径单晶硅,晶体硅大量用于电子产业。下列对晶体 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形成晶体硅时速率越快越好 B.晶体硅没有固定的熔点 C.可用X射线衍射实验来区别晶体硅和玻璃 D.晶体硅的形成与晶体的自范性有关,而与各向异性无关
注意: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发生变化。如对普 通玻璃加热,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软化、流动性增强,最后变成液体,整个 过程温度不断上升。
(4)X射线衍射
晶体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而非晶体对X射线只能产生散射。
晶体的特性
教材延伸 晶体的其他基本性质
晶体的基本性质是由晶体内质点呈周期性排列的结构决定的。 1.均一性:晶体中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密度等都是相同的。 2.对称性:晶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具有特有的对称性。在外形上,常有相等 的晶面、晶棱和顶角重复出现。这种相同的性质在不同的方向或位置上存在有规 律的重复,就是对称性。
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把内部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的固体物质称为晶 体。常见的晶体有食盐、冰、铁、铜等。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热学实验专题复习(2课时)一、知识考点1、熔化概念: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比热容的定义: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

3、熔化特点:①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②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

4、凝固特点:①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②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一直降低。

5、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6、比热容的大小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质量,吸热多少,温度变化等无关。

二、解答方法1、根据晶体熔化及凝固图像判断物质的状态,温度变化,吸放热情况。

2、根据非晶体熔化及凝固图像判断物质的状态,温度变化,吸放热情况。

3、根据液体(比如水)的沸腾图像判断出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吸放热情况。

4、知道m、C及(t-t0)时,用Q吸=cm(t-t0)计算吸收的热量5、知道m、C及(t0-t)时,用Q放=cm(t0-t)计算放收的热量6、用热值公式Q=mq 计算燃料燃烧后释放的热量,注意m的单位是Kg, q的单位J/Kg。

7、能量转换效率公式:η=Q吸/Q放,Q吸是物体吸收的热量,Q放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三、典型例题例1、小明探究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今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回答问题:(1)这种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熔化过程温度不变(2)这种物质的沸点是90℃.(3)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4)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c=3×103J/(kg•℃),从熔点升高到沸点吸热2400J。

实验结束时,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10min内消耗酒精约5g。

请估算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8%。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
中的异同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从固态(液态)变成液态(固态)的过程
2.在熔化(凝固)过程中都需要吸热(放热)
2、不同点:
1.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即晶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才能熔化;非晶体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逐渐由固态变成液态。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才继续升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也要吸热,同时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不同。

晶体的熔化图像是一条折线,而非晶体的是一条曲线。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该物质一定是晶体,但是晶体在熔化时, 到达熔点,假如不继续吸热,不会熔化,依然是 固态;反之由液态凝固时,到达凝固点旳时候, 假如不继续放热,也不会凝固,依然是液态;而 熔化过程或者凝固过程中都是固液并存旳。
结论:某物质处于凝固点或熔点时,能够以任何一 种状态存在。 “一切皆有可能”
练一练
2.为何冰水混合物总是00C? 答:因为冰水混合物中,冰旳熔点和水旳凝固点都是
00C。晶体在熔化时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1)当外界高于00C时,热传递只能增进冰熔化成
水;但是熔化过程中,温度依然是00C; (2)当外界低于00C时,热传递只能增进水凝固成
冰,温度也不变; (3)外界等于00C时,根本不发生热传递,水和冰
旳百分比保持不变。 当然,(1)和(2)旳情况下水和冰旳百分比是会发
• 二、拓展题: 参照上表请回答为何用铁锅能熔 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 ( )
• A.铁旳密度比锡小
B. 铁比锡硬
• C.铁传热比锡快
D. 铁旳熔点比锡高
• 参照答案: • D;查表可知,铁旳熔点1535℃,锡旳熔点为
232℃。当锡温度到达熔点后,继续吸收热量, 但温度保持232℃不变,而这一温度低于铁旳熔 点,固铁仍为固态;反之铁温度要到达1535℃熔 点时,锡早已熔化成液态了。
硫代硫酸钠旳凝固图像
6D2
60
56
52
C
B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
温度不变,这个温
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48
3、晶体只有到达一定
44
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0
A
036 2 4 6 8 10 12 14 4、凝固过程放热。

浅谈物理教材中的晶体和非晶体

浅谈物理教材中的晶体和非晶体

浅谈物理教材中的晶体和非晶体我们都知道,物质分为三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

而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这部分知识所处的地位虽然不象力学、电学那样显得重要,而且都是些定性的分析和常识性的介绍,但是,它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具体的生产实践,特别是从事固体物理的研究工作来说,无疑也应是一个基础。

在现行初中课本物理第二册《熔解和凝固》一节教材中,对晶体和非晶体这部分知识的阐述,主要是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晶体萘和非晶体松香熔解和凝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它们在熔解和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这一现象的。

同时,又让学生从萘的熔解和凝固图象的观察分析中(如图1)懂得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温度。

从萘的温度是55℃时开始计时,图象ABCDEFG表示了萘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它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其中,BC部分表示萘的熔解过程,EF部分表示凝固过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萘的熔解过程和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它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

从图2中可以看出松香在熔解过程和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熔解温度和凝固温度,这与萘的熔解过程和凝固过程是不一样的。

鉴于这部分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初中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加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教材上把实验结果用图象形式表示出来,直观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上面只是从有无一定的熔解温度来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异点,得出所有晶体都跟萘一样,在一定的温度下熔解;所有非晶体都跟松香一样,没有一定的熔解温度。

这就把知识的深度仅仅限制在表面现象的层次上。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在内部结构上的差异,晶体在熔解过程和凝固过程中为什么有一定的温度,非晶体的熔解过程中为什么没有一定的温度,这些问题都是在初中阶段不作研究的。

但是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些知识要等将来进入高中学习后我们再作研究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适当阅读一些有关的书籍,以便开阔眼界,发展他们的智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

晶体与非晶体的定义

最佳答案晶体是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而非晶体就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它们分子的空间排列一个有规律一个杂乱大家知道,物质有三种聚集态:气体、液体和固体。

但是,你知道根据其内部构造特点,固体又可分为几类吗?可分为晶体、非晶体和准晶体三大类。

晶体在合适的条件下,通常都是面平棱直的规则几何形状,就像有人特意加工出来的一样。

其内部原子的排列十分规整严格,比士兵的方阵还要整齐得多。

如果把晶体中任意一个原子沿某一方向平移一定距离,必能找到一个同样的原子。

而玻璃(及其他非晶体如石蜡、沥青、塑料等)内部原子的排列则是杂乱无章的。

准晶体是最近发现的一类新物质,其内部原子排列既不同于晶体,也不同于非晶体.仅从外观上,用肉眼很难区分晶体、非晶体与准晶体。

一块加工过的水晶晶体与同样形状的玻璃(非晶体)外观上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

同样,一层金属薄膜(通常是晶体)与一层准晶体金属膜从外观上也看不出差异。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鉴定出它们呢?一种最常用的技术是X光技术。

X光技术诞生以后,很快就被科学家用于固态物质的鉴定。

如果利用X光技术对固体进行结构分析,你很快就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准晶体是截然不同的三类固体。

由于物质内部原子排列的明显差异,导致了晶体与非晶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巨大差别.例如,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高到某一温度便立即熔化),物理性质(力学、光学、电学及磁学性质等)表现出各向异性(比如光线在水晶中传播方向不同,速度也不一样)。

而玻璃及其他非晶体(亦称为无定形体)则没有固定的熔点(从软化到熔化是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物理性质方面则表现为各向同性。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矿石都是晶体,就连地上的泥土沙石也是晶体,冬天的冰雪是晶体,日常见到的各种金属制品亦属晶体。

可见晶体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通过长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逐渐发现了自然界中各种矿物的形成规律,并研究出了许许多多合成人工晶体的方法和设备。

现在,人们既可以从水溶液中获得单晶体,也可以在数千度的高温下培养出各种功能晶体(如半导体晶体、激光晶体等);既可以生产出重达数吨的大块单晶,也可研制出细如发丝的纤维晶体,以及只有几十个原子层厚的薄膜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3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2019秋•唐县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冰、海波都是晶体
B.真空不能传声是用推理法得出的
C.增加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液体蒸发
D.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2.(2019•西宁)关于物态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波是一种晶体,液态海波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B.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冰棒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D.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3.(2018•葫芦岛)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A.蜡熔化成蜡油
B.水凝固成冰
C.冰熔化成水
D.白霜的形成
4.(2017•齐齐哈尔)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5.(2019•邯郸模拟)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水、液氧、干冰
B.有机物:碳酸、塑料、葡萄糖
C.非晶体:松香、沥青、玻璃
D.省力杠杆:扳手、钳子、钓鱼竿
6.(2019•烟台模拟)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

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属于晶体
B.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C.沥青被烤化属于汽化现象
D.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7.(2017•兰山区一模)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对物体加热,对下列各图的相关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A.图甲,对正在熔化的海波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保持不变
B.图乙,对正在沸腾的水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不断升高
C.图丙,用相同的酒精灯给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水的温度升高得快一些
D.图丁,电阻丝阻值越小,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瓶中煤油温度升高得越多8.(2017•惠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属于非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A.B.
C.D.
9.(2018•开平区模拟)下列各组物质中,分类正确的是()
A.氧气、水、氯酸钾一一含氧化合物
B.蛋白质、甲烷、活性炭﹣﹣有机物
C.蜡、玻璃、沥青一一非晶体
D.橡胶、石墨、塑料﹣﹣绝缘体
10.(2019•日照模拟)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萘、冰、石英B.冰、石英、玻璃
C.铁、食盐、松香D.金、海波、石蜡
11.(2019•北京)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12.(2018•广西)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3.(2019•金平区一模)沥青是现在马路表面层的主要原料之一,加工沥青的过程中,沥青在高温下会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夏天在烈日的暴晒下,沥青路面温度很快升高,这是通过改变内能,由于路面温度很高,撒到路面上的水很快不见了,这是因为水了。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14.(2019•大东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某液体的凝固图象,当该液体凝固后,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5分钟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0分钟的内能。

15.(2018•临沭县校级一模)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英文名:Melamine),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固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

常压下熔点354℃;加热后极易消失,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极微溶于热乙醇,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等。

由以上信息可知三聚氰胺属于(“晶体”“非晶体”),加热消失的原因你认为应是(填物态变化名称)。

16.(2019•增城区一模)石蜡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1)对石蜡加热,其熔化过程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可判断石蜡是(选填“晶体”、“非晶体”),一段时间后,石蜡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

依据公式可以判断,石蜡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2)央视“2017年3.15晚会”曝出某款车型,使用了劣质防腐蜡,车内有异味,当车内温度较高时,刺鼻的气味更加严重,这是因为
17.(2018•长丰县一模)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该物体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为。

18.(2018•广东二模)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在“①冰、②石蜡、③沥青、④铁、
⑤萘”这些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有;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它可
能是上述物质中的。

(以上两个空均填序号)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19.(2019•米脂县一模)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甲是某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后,在杠杆A点挂3个
相同的钩码,则在杠杆的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3)用图丙所示的装置做“探究电流相同时,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的实验(金属丝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

通过对比观察,(选填“a”或“b”)温度计上升的温度高。

(4)用图丁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闭合开关后,电磁铁甲、乙的情形如图所示,则甲的磁性(选填“强于“或“弱于)乙的磁性。

20.(2018•江西三模)图甲、乙、丙三幅图中哪幅是晶体凝固的图象?请简要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