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标准答案.doc
人教版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语文试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泱泱( 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 yán 三尺喧阗tián迤逦yǐlǐ央浼měiC 得鱼忘筌quán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D 鲜 xiǎn 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húntún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著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 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全像是说话。
-------- 讲故事或作报告; ----------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 不写稿子; ----- 应像篇文章。
A 虽然而却即使也B 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 尽管而却虽然但D 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
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短视频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
几年前,某知名企业连续发生10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在分析原因时,共同指向了这些一线员工面临的压力问题。这种压力不仅来自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还有“人几乎变成机器”的精神挫败感。过分注重效率和利润,往往造成了对人性的漠视。但不管怎样,这家企业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加班有加班费,远比那些强制推行996工作制的企业守法和良善得多。从法律意义上讲,996工作制直接把加班转换为对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要求,与法律规定的标准工时明显不符。有的企业甚至还赋予996工作制以某些文化、道德色彩,将、房贷、养家等一系列压力叠加之下,许多人只能默默忍受。而一些企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
D.文章结尾段运用精确的数字为短视频已成为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高二下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lào yàn)B.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C.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B. 这场演讲比赛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他的成绩之所以优异,是因为他勤奋好学,加上老师的教育。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强烈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B.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C.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D.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无数颗闪亮的眼睛,在夜空中注视着大地。
B.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他的声音像一阵清风,让人心旷神怡。
5.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请问您贵姓?B. 你这个主意太好了!C. 你看,这是什么?D. 这件事你怎么看?6.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书法技艺精湛,堪称一绝(无与伦比)。
B. 他做事犹豫不决,总是优柔寡断(拖泥带水)。
C. 她的性格温和,待人诚恳,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蔼可亲)。
D. 他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掷地有金石之声)。
7.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名列前茅)。
B. 他的观点新颖独特,独树一帜(独树一帜)。
C. 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精益求精(精益求精)。
D. 他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一丝不苟)。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有参考答案一、名篇名句默写1.默写。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论语》中,孔子用“,”来解释“恕”,倡导我们用一生来践行。
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城乡差距。
可以说,___,___,更重要的是,___,___。
①信息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巨大推动力之一②信息技术可被视为现阶段调节城乡差距的一个均衡器③它会产生“数字红利”效应④持续科学配置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并推动城乡均衡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2)下列对联与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②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③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④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A.①杜甫②陶渊明③苏轼④屈原 B.①杜甫②白居易③陶渊明④屈原C.①屈原②苏轼③陶渊明④杜甫 D.①屈原②白居易③苏轼④杜甫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别用“常识”理解复杂世界万维钢①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谈物理,哪怕他只是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做科普,外行一般也不太敢提出质疑。
人们知道物理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尖端科学,没经过多年训练的人胡乱说话只能闹笑话。
可是当一个社会学家谈论社会问题的时候,哪怕他旁征博引了好多东西方先贤的经典理论,别人还是可以毫无压力地批评他。
②这也许怪不得大众。
实践表明,像政治学这样的软科学,其“专家”的实用程度很可能并不显著高于“砖家”。
1984年,心理学家泰特洛克做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研究。
他调查284个专门以预测政治经济趋势为职业的政治学家,向他们提出各种预测问题,要求专家们对其中大多数问题——比如某个国家的未来政治自由状况,提供出现三种可能性(保持现状,加强或者减弱)的大致概率。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高二 语文(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
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
但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氨。
不过,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类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
据科学家推测,在地球诞生的早期,其表面有大量的水。
地球上演化出的第一批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它们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同时利用化学能合成身体所需的有机物。
在海洋深处就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管虫等多种生物生活于其中。
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传递给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
所以,随着蓝细菌的繁殖,氧气就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一开始,氧气刚刚释放出来就会被消耗掉,这是因为氧气会与当时地球上还普遍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又回到了某种化合物的形态。
但当这些“缓冲物质”耗尽后,氧气就逐渐在地球大气中积累。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大气中终于出现了一定浓度的氧气。
这段时期被称为“大氧化”时代,发生在距今约24亿-18亿年前。
“大氧化”对于绝大部分厌氧生物而言是灭顶之灾。
这些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当然也不会利用氧气。
对它们而言,氧气是有毒的,氧气会与其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分子发生反应,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
所以,“大氧化”必然伴随着一波“大灭绝”。
同时,氧气浓度的上升又给地球的生命体指出了一条新的演化道路——如果能进行有氧呼吸,那么这种生物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
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一个单细胞生物如果具有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的能力,它就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复习题附参考答案第Ⅰ卷(共36 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逦迤(lǐ)按捺(nài)踯躅(zhú)战战兢兢(jīnɡ)B.仇雠(chóu)古冢(zhǒnɡ)赝品(yàn)纤尘不染(qiān)C.肖像(xiāo)碾过(niǎn)蜷缩(quán)庖丁解牛(páo)D.六国互丧(sàng)暴(pù)霜露谗(chán)言胜负之数(sh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枯竭忌讳转瞬即失活灵活现B.横亘伶俐扭转乾坤洗耳躬听C.留连嶙峋颓壁残垣蜃气迷蒙D.翌日引擎不可逾越谈笑风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一次地发生,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③我再度__ __:出版这本书,不是为了几个钱,而是为了难以忘怀的大山情。
③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____________要思考重大的原则问题,__________要敢于在涉及这些问题时提出和坚持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性意见。
A.不止申明不仅/也 B.不止申明既/更C.不只声明不仅/也 D.不只声明既/更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C.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空袭利比亚的认可与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D.钱钟书先生在文学研究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管锥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命是否起源于火星而非地球,地球上的生命是否由陨石带来,天文学家正在研究诸如此类的问题。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2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
《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鼎是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的始终。
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在大约1500年的历史进程中,鼎从一件日常的生活用器逐渐走向政治舞台,成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尊贵的社会地位,深厚的精神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汇聚于铜鼎一身,使其成为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化而来,最初用来烹煮食物。
最早的铜鼎见于夏代晚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经商、周发展至极盛,两汉至魏晋时期逐渐衰落。
早期的铜鼎,囚铸造技术的局限,形制比较单一,以锥足圆鼎为主,器壁较薄,纹样简单,充满了原始性。
商中期以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日益重要的祭祀的需要,鼎的形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方鼎和分档鼎,且形体也不断变大,鼎足由原来单一的锥足发展为柱足和造型各异的扁足;同时纹饰也逐渐精关繁缤起来,甚至整器都有装饰的纹饰,而且主。
次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代中期偏晚的时候,以族徽与日名为主题所构成的铭文开始出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青铜鼎由此进入了它的繁荣期。
西周是青铜鼎发展的全盛时期,时代的更替变革必然会给青铜器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纹饰和鼎足上,纹饰由繁缤逐渐变得简约,青铜器满花的装饰风格已经不是主流。
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鼎足。
西周早期的柱足从中期开始向蹄足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突变是这一时期的青铜鼎已经成为"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的礼制用器,由此也赋予了青铜鼎政治与精神的含义。
列鼎制度就是在这时兴起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长篇铭文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铭文内容涉及革命、战争、诉讼和婚嫁等许多方面。
在类型上,西周青铜鼎较前代也有所发展,既有庙堂重器,也有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实用型的温鼎等。
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语文座位号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
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
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
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
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
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
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
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
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
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
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
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
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
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孤寂。
这时,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向我走来,她的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上面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我好奇地接过报纸,发现这是一则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的启事。
我仔细阅读了寻人启事,得知这个男孩名叫小明,今年十岁,身高约1.3米,失踪地点是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沉思片刻,突然想起在公园门口见过一个男孩,他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
于是,我决定去公园门口寻找那个男孩。
当我走到公园门口时,果然看到一个男孩正在那里玩耍。
我走上前去,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确实和小明有些相似。
我小心翼翼地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家在哪里?”男孩回答道:“我叫小强,我家住在公园附近的小区。
”我心中一喜,觉得这个男孩很可能就是小明。
当我们敲开小明的家门时,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了出来,紧紧地抱住我们。
原来,小明的父母一直在寻找他,但他们不知道小明已经回到了小区。
看到小明的父母如此高兴,我也感到十分欣慰。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我”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寻找失踪多日的男孩为开头,引出下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
B. 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就毫不犹豫地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
C. 文章通过“我”帮助寻找失踪男孩的故事,强调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D. 文章结尾部分,小明的父母激动地跑出来,表达了对“我”和“小强”的感激之情。
2.文章中,“我”在公园门口看到一个长得和小明有些相似的男孩,为什么没有立刻判断这个男孩就是小明?3.文章中,小明的家人在寻找小明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4.文章结尾部分,为什么“我”感到十分欣慰?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的起源距今有3000多年了。
我国很早就将水利工程的环境美学引入宫城建设。
一个环境优美、市政功能完备的城市,往往有规划合理、管理得当的城市水利工程体系。
例如,北京自金代至明代终于演化出流动的湖泊水体与规则宫域和市坊街道整合的城市格局,既体现了帝国都城的威严,又以湖光山色赋予城市以灵气和美感。
其实,水资源条件作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在城市出现的初期已被重视,古代典籍中早已提出关于城镇规划的水利原则。
《管子》蕴涵着丰富的水利规划内容,既从纲领上明确了城池建设是国之要务,又从细节上强调城址高程选择须取水之利、避水之害,城址位置选择应水源丰沛,引蓄得宜,城市整体规划宜遵循供排水综合功能具备的制度等。
这些理论体现了因地制宜、顺势利导的主要原则,成为至今所知最早的自然城市理论。
水利工程的兴建给一些都城留下了宛若银链的城市水道和碧波盈盈的园林陂池。
这些水道和陂池互相贯通,可调节供排水量,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如今,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对传统城市水利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后,城市市民的愿望就是有整洁优美的市容、良好的秩序,能够享受蓝天、碧水、绿树、花丛,看到更多的能代表城市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东西。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功能至上的城市规划观念进行了反思,重新研究旧城市,研究古代“自然城市”的风味,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以“创造优美城市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理论。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麵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君子之道“智”“仁”“勇”周可真①君子文化不僅是儒家文化之精華,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
②《論語·憲問》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對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③從現代認知心理學角度來看,在認知過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實關係,它表現為事實判斷;“仁”所涉及的是價值關係,它表現為價值判斷;“勇”所涉及的是行為關係,它表現為行為判斷。
其中,行為判斷是認知過程的最高階段,是根據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來作出行為決定。
行為判斷得當與否,取決於事實判斷的正確與否和價值判斷的合理與否。
故行為判斷是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集中反映與綜合體現。
這意味著“勇”集中反映與綜合體現著君子人格特徵。
④根據孔子“見義不為,無勇也”的解說,“勇”的含義就是“見義而為”,其意義要素包括“義”和“為”,而“義”,:是“勇”的核心意義,“為”之為“勇”是由“義”決定的,當且僅當“義為”時,才是“勇”。
⑤荀子謂:“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也。
”“無正義”的意思就是“人不行正路”。
按荀子“禮”“法”並重的思想,他所謂“無正義”實際是指行為不合“禮義”“法度”。
要之,“正義”的基本意義就是“人應遵守的行為規則”。
具體而言,“正義”又有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制定行為規則所依據的一定原理或原則(屬於價值範疇),一是依據一定原理所制定出來的具體行為規則(屬於制度範疇)。
在儒家看來,前一種意義的“正義”就是孔子所謂“人而不仁,如禮何”的“仁”,後一種意義的“正義”就是“克己複禮為仁”的“禮”。
進而言之,“仁”是正義原則,“禮”是正義標準。
就其二者的關係而言,“仁”是“禮”的價值依據,“禮”是“仁”的制度表現。
因此,在“智”“仁”“勇”的關係中,“見義而為”的“義”應是指作為“仁”的制度表現的“禮”之所宜。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阅读以上文章,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不仅仅是儒家的主张,法家思想中也有相关内容。
在《管子·霸言》中,提到了“霸王之道”的目的是“争人”,这需要以利为纽带,让百姓获得切实利益。
同时,法家主张凡事要依法行事,把法作为察言、观行、考功、任事的准绳;并从不同方面说明法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事物的一般、普遍的规定,因此又将法称为事之“常”。
同时,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
《管子·君臣上》中提到,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
因此,法家所谓法治其实是人治,法家所认定的是等级法,没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思。
与此同时,儒家也认可爱民、利民、惠民、富民这一主张。
在孔子的眼中,“王”与“霸”没有明显的对立,但“霸”指诸侯扮演了“王”的角色,比“王”稍逊一等。
其后,“王”与“霸”分化为不同的政治路线。
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明确分出帝道、王道与霸道,孟子把“王”与“霸”视为对立的政治路线。
最后,儒家和法家都认可的主张是爱民、利民、惠民、富民。
B.法家认为君主应该利用民间之力,而儒家则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使民自发地遵循道德规范。
C.孔子倡导的道德思想和法家主张的功利思想是相通的,都强调以民为本,目的在于用民。
D.法家主张徭役制度,认为适度徭役可以收民心,而儒家则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让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解析】原文中没有提到孔子倡导的道德思想和法家主张的功利思想是相通的,选项是错误的。
B。
法家有很多关于君主高于法的论述。
他们所谓的法治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有根本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C。
儒家和法家都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用民”。
虽然孔子倡导道德,是为了“使民”,但儒家和法家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
D。
儒家和法家对于“王”和“霸”的含义认识不同,但是他们对“王”和“霸”的目的认识是相通的。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畸形(jī xíng)翘首以盼(qiáo shǒu yǐ pàn)B.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琼楼玉宇(qióng lóu yù yǔ)D.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C. 他的文章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D.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解答。
3.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六雁行横。
D. 春风得意马蹄疾,扬鞭直出青霄外。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常用实词的一项是:A. 禽兽B. 知识C. 文明D. 英雄5.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B.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C. 他的声音如雷鸣般响亮。
D. 这座山势险峻,宛如一把利剑。
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 yì)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愚昧(yú mèi)翘首以盼(qiáo shǒu yǐ pàn)C. 畸形(jī xíng)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D. 残羹剩饭(cán gēng shèng fàn)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优秀,品德高尚,为人诚实。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眺望不同于俯视的高高在上,亦或是仰视的低人一等。
在远眺时,我可以低头,于是我成了芸芸众生的一份子,携手在红尘里而行;我亦可以抬头,于是我与天同高,我把夕阳搂在怀里,与天边的残霞道别。
眺望是平和的,是一种绝对的平等,他对云与泥。
我用平和来感受这个世界,所以世界也以平和来我。
A.蹒跚一视同仁迁就B.蹒跚一视同仁包容C.踽踽相提并论迁就D.踽踽相提并论包容2.下列楹联出自名人故居,与故居主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治经先考文博学冠群伦,千古不朽作原善共疏证。
②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
③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④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
A. ①戴震②公孙杵臼③李清照④梅兰芳B.①戴震②程婴③晏殊④梅兰芳C.①梁启超②公孙杵臼③李清照④侯宝林D.①梁启超②程婴③晏殊④侯宝林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和我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惠存着。
B.您寄来的产品使用说明书,有几处我看不明白,特去信垂询。
C.(编辑先生:)承蒙赐教,不胜感谢,谨颂教祺。
D.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4.下列各句中加点文言词语活用情况与其他不同的是(3分)A.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在晋武帝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后,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
B.“旦”、“末”都是元杂剧的角色。
旦为女角色,分为正旦、副旦、小旦、老旦等。
末为男角色,分为正末、副末、外末等。
C.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剧作家和诗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在学习上总是锱铢必较,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今天的晚会真是群英荟萃,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登台献艺,让观众大饱眼福。
C. 他每次发言都高谈阔论,不切实际,让人听了觉得十分反感。
D.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总是得过且过,这种态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答案:B解释:A项中“锱铢必较”形容极小的差别也计较,含贬义,与“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的语境不符;B项“群英荟萃”指许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在一起,符合语境;C项“高谈阔论”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与“不切实际”重复;D项“得过且过”指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与“对自己的要求很低”的语境不符。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它。
B.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教学工作做得好坏的重要标志。
C.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D. 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A解释:B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发现并解决”。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他告诉我,“这件事很复杂,你要耐心点,别着急。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被合称为“四子书”。
C. “今天天气真好,”他说,“我们去公园玩吧!”D.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小时候的玩伴。
答案:C解释:A项引号内句末句号应改为逗号,并移到引号外;B项“四子书”为专有名词,应将书名号内的顿号改为逗号;D项并列词语间如果没有逗号,则不能用顿号,应去掉顿号。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上语文人教版期中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语文期中试卷考试总分:7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40分)5. 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连辟公府不就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大王来何操6. 选出对“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偏僻不在路上的人,都没有来得及去看。
B.处在偏僻的不靠路边的游人,都没有来得及去。
C.偏僻不挡住路的石刻,都来不及去观看。
D.偏僻而不在路旁的石刻,都来不及去观看。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衣军查抄宁国府,焦大借口是西府的跑出宁国府。
正在搓手等待旨意的贾政听见外面军人乱嚷,出外一看,原来是焦大,他号天蹈地,说道贾珍、贾蓉也已经被捉拿,宁府已经乱成一团。
(第一百零五回)B.凤姐先前仗着自己的才干,原想办贾母丧事她会大有一番作为。
不想现在的贾府早已今非昔比,仆人骤减,难以点派差使,又将庄上的弄出几个,还是不够差遣。
(第一百一十回)C.凤姐生病期间,贾琏忙着家族的事对她不管不问,连王夫人送葬归来几天了也没亲自来慰问,凤姐悲苦不堪,只有平儿时时安慰。
(第一百一十三回)D.贾政亲自护送贾母、林黛玉、秦可卿、赵姨娘等人的灵柩回金陵安葬,让贾琏看家并督促宝玉、贾环、贾兰认真念书,当年都去参加科考。
(第一百一十六回)8.某校文学社准备编写一本散文集,挑选了三组散文,要为每组散文拟一个专题名称。
所拟名称与各组散文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第一组:《登临黄鹤楼》《雨中访滕王阁》《又到虎跑泉》《观壶口瀑布》第二组:《菜畦蝴蝶飞》《耕牛的背影》《袅袅炊烟升起》《麦苗青青》第三组:《传统团圆饭》《幸福在元宵节》《飘香的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献给你》A.亲近自然儿时回忆美好生活B.行万里路儿时回忆潇洒人生C.行万里路田园风光美好生活D.亲近自然田园风光潇洒人生卷II(非选择题)二、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9.(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学科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学科试题(分值:150分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再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泱泱(yàng)不乐. 翘(qiáo)首泅qiú水睥pì睨B.垂涎yán三尺喧阗tián 迤逦yǐlǐ央浼měiC得鱼忘筌quán 憎zèng恶熨yùn帖杀手锏jiǒn D鲜xiǎn为人知窸窣xīsū馄饨húntún 阈值yù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 因地治宜别出心裁富丽堂皇瞻养父母B 脏款臭名昭著感恩戴德微言大义C 宣泄怨天尤人幅圆辽阔变换莫测D林阴路见风驶舵大器晚成长年累月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小说家应尽肯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不能全像是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不写稿子,-----应像篇文章。
A虽然而却即使也B尽管可是而虽然但C尽管而却虽然但D虽然相反可即使也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穷山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经是跨国集团董事长,今昔之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B刘敬宣缺乏根底,想造反只能是因人成事。
当时各路人马都已被灭,除非和司马氏联手。
C为了救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啊!D我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我责无旁贷的重任,不管他是不是罪犯,我都要先救活他!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A王勃被誉为唐初四才子之一,其他三杰分别是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其中王勃有《王子安集》留世。
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等,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C《逍遥游》出自《庄子》一书,这本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子所著,行文多为寓言,善于虚构,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气势波澜壮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辞,是古代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抒情文体,它是战国时期的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因而多有楚地方言,又称楚辞。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共9分)文化要发展环境需宽松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
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
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
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
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
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
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
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
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
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
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更加解放思想,也许是更需要我们各方人士共同思考研究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7、下列不属于“文化”成为人们热门话题理由的一项是( )A、发展文化可以使人幸福,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治理。
B、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形成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C、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
D、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引发了人们对“文化”概念深层次辨析的讨论,人们迫切希望政府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方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也是族群文化,但发展传统文化,除立足自身实际外,还必须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
B、文化发展有其自然规律,并且需要宽松的环境,如果权威加以干预,那么,建设文化就可能成为戕害文化。
C、“文化”很重要,也需要发展,但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即使是政府也还没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
D、解放人们思想,创造一个发展文化的宽松环境,比思考发展文化的方式更重要。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都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所以,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也就把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了。
B、建一座“文化城”确实不能说明炎黄子孙拥有了精神家园,但如果我们不建文化城,不写繁体字,不开国学班等,文化是肯定不能得到继承发展的。
C、于丹、易中天的成功,不能说国学已复兴,但他们宣传传统文化的方式值得提倡。
D、果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思想更加解放,那么,文化是可以出现在繁荣和发展的。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2分)范)纯仁字尧夫,(仲淹没),始出仕。
知襄城县。
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
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
《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
”神宗嘉纳之。
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
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弼与先臣素厚,臣在谏省,不录私谒以致忠告,愿示以此章、使之自省。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1)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2)昼夜争输还之。
使者至,已无所负。
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
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
”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
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
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
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弟纯粹在关陕,纯仁虑其于西夏有立功意。
与之书曰:“大辂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触,君子与小人斗力,中国与外邦校胜负,非唯不可胜,兼亦不足胜,不唯足胜?虽胜亦非也。
”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怒可以成德。
”其人书于坐隅。
(节选自《宋史》)[注]掊(póu):搜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条:分条列举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致:交还官职C.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任:担当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情:主观愿望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举世非之而.不加沮B.神宗嘉纳之.之.二虫又何知?C.而恤已深于.恤物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公一宽以.,恐不胜其治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2.以下四组句子,不全属于表现范纯仁“忠恕”的一组是()A.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纯任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纯仁对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宫廷卫士丝毫不姑息迁就,严惩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卫士。
由于皇帝认为他的解释合理,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把牧场交给他管理。
B.范纯仁直言敢谏,不惧怕权贵,他弹劾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不顾朝廷眷顾倚重,家居养病,不主动担当国家重任,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方面都有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