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班级: 姓名: 2011-8-2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自学过程】 一、区域的含义 1.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 划分出来的。

2. 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背会)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背会)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有等级性)。

(背会)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 、 、 等。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2.(2011·安徽合肥二摸)读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回答下题。

有关A 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河以南地形完整开阔,以北地形破碎B.该河以南煤、铁丰富,以北有色金属丰富C.该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以南雨季较长D.该河以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硬叶林(2011·试题调研)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生长期较长B.降水较少C.大陆性较强D.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阅读下述材料,完成7~9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梳理归纳】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1) 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2) 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气候气候土地条件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等矿产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棉花玉米、、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落后工业重要的基地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条件: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______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的、和棉花生产基地3.工商业发展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使粮食商品率____,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_______和华北平原.【思考导读】1.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环境的什么特点?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尝试练习】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良,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1~2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5题.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导学案一、导(2分钟)1、提问上节重难点知识2、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思(10分钟)(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3)区域具有。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因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纬度30°N附近43°N~48°N海陆位置我国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地处我国地区的中部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行为要求:起立、聚首、主持、成员依次发言,小结,笔不离手。

讨论要求:组长主持,每人都讲,及时记录总结,综合题按要点总结关键词及疑点,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激情要求:以为小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荣,以“全都会”为荣(全,即每个人、每个题)。

下面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比分析两图,探究以下问题。

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1.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又有何差异?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生产差异的突出表现有哪些?究其原因是什么?四、展(10分钟)基础知识填空题随机抽人,口头展示;合作探究小组代表根据问题展示会点、疑点,其他小组质疑、挑战、补充;动作迅速,激情展示五、评(5分钟)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六、检(5分钟)当堂背诵、检验。

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 、 和 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 ,人均耕地 ,生产规模 ,商品率,机械化难推广,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B .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C .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D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 .水稻土B .黄土C .紫色土D .黑土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田为主B .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 .一年两熟至三熟D .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若干平原组成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9.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12.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芝麻、甜菜、大豆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学年:高二学科:地理编号:B3-1-1-1 编制人:王海锁审核:高二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一、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的城市,归纳区域特征。

2、通过比较分析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分析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发展的差异;形成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导学过程】【预习导航】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它是人们在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__________特征.(2)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形状和边界;(3)内部的__________相对一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30ºN附近,我国___________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43º~48ºN,地处我国__________中部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丰富,雨热同期,河湖密布______________,雨热同期,但___________稍强,降水量较少,热量不足土地条件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______,多________,人均耕地_____,较______为肥沃的_____,多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贫乏____________等资源丰富2、长江三江洲和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等作物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备注__________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____________工业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________基地。

(完整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完整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制作:高二地理教研组审核人: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提问1.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那种自然带。

2.举例说明我国的南北差异。

新课学习自主学习(预习案)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_________、形状和__________。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___________。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域既是上一级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____ ___________。

4.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1)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附近。

地处我国东部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Ⅰ的中部。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____________,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属于___________气候。

松嫩平原属于_______ 气候。

(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耕地以________为主,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

松嫩平原更低以________为主,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

(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________ 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3)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2.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3.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4.能说出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不同影响主要环节知识归纳:阅读回答一、区域的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_划分出来的。

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点:都是______(气候)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地形)区看教材图1.1和图1.2。

读两者的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情况,设问:(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一)地理环境的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 位于_____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_____________,长江的____ __附近;松嫩平原: 位于___ - __N附近,地处我国___________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___气候区,夏季___________,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_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较____,温暖季节____ 设问: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______土为主,耕地多为_______,较为_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_______分布广泛,耕地多为__________,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_________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__ __、__ _ 、等矿产。

全国2019年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全国2019年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梳理归纳】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1) 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2) 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气候气候土地条件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等矿产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方式 耕作业、水产耕作类型旱地耕作业、业农业主要作物水稻、、棉花玉米、、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落后重要的基地工业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条件: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______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的、和棉花生产基地3.工商业发展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使粮食商品率____,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_______和华北平原.【思考导读】1.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环境的什么特点?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尝试练习】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良,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1~2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5题.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

高中地理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教案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说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文字,图片资料进行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文字和图片材料归纳总结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通过分组讨论解决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和变化的。

【教材内容及分析】学习地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地理问题。

尽管不少的地理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区域的实际,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是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

所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也就成为地理3(必修)的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要认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在地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并非要求死记硬背“区域”的概念。

因此,教材主要使学生理解区域的几种划分方法和特性。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教学中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了解“区域”的含义。

接着,教材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第一方面,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书本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不同的区域为例,比较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方面,介绍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书本主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

这两个方面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环境的异同,归纳分析对其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判断1.所有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2.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发展水平差异发展方向差异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究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图1为“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2为“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主要是因为该地南部距夏季风的源地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是因为该地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也越来越少。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答案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高。

精选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精选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区域的含义2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知识清单一、什么是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①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②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③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④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⑤形状和边界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⑥发展方向存在差异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⑦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⑧东北地区的中部(2)气候: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属于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总体来说,⑩长江三角洲_的水热条件组合较好(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松嫩平原⑪黑土_分布较广泛长江三角洲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则有丰富的⑫石油等矿产(5)农业: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下,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⑬水稻等粮食作物和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⑭春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大豆等经济作物,一年⑮一_熟;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6)工业商贸: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⑯综合性_工业基地松嫩平原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⑰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⑱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桑蚕和⑲棉花生产基地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⑳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规模○21较小,商品率○22较低,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对点训练【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一 区域的含义读图,回答1~2题1 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内涵是( )A .区域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B .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答案 B解析 可逐项分析突破 A 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基本各自独立,水田、旱地、牧区之间以差异为主,没有内在联系;B项: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相对一致性;C项:图甲中三类干湿地区是并列关系,而非包含关系;D项:三个干湿地区的界线是一个过渡带,而并非是明确的界线2.2009年8月份,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 C解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考查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3~4题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A.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长B.松嫩平原降水较少C.长江三角洲大陆性较强D.长江三角洲高温多雨答案 B解析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4.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D.松嫩平原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答案 B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并利用周围地区的煤、铁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轻、重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考查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从原始社会到现今,我国水稻种植区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技术改革 B.气候 C.市场 D.交通6.导致现今新疆水稻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地形 C.光热资源 D.水源答案 5 A 6 D解析第5题,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水稻种植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第6题,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比东北地区短缺,造成水稻的种植面积比东北地区小【方法技巧练】歌诀法记忆区域的内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②明确的边界③明确的区域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____性( )A.相对一致差异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性答案 (1)A (2)C (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第(3)题,区域内部的整体性(或相似性)是相对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方法技巧运用歌诀记忆区域的内涵主观客观划类型,内部一致排他性;面、边、形状都具备,还有区位是特征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等识记的内容,利用歌诀法记忆,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提升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答案 D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属于均质区;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答案 D解析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明显;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土层发育深厚,但因流水的冲刷和淋失以及植物的吸收,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3~4题3.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4.民居特点反映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③—终年高温多雨D.②—湿热的气候答案 3 C 4 D解析①是陕北窑洞,地处温带季风区,降水集中在7、8两月②是云南西双版纳竹楼,地处湿热的热带季风区③是蒙古包,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读下表,回答5~6题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5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答案 B解析考查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由于这四个城市都位于北纬35°~40°之间,说明它们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但这四地的冬、夏气温以及降水量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主要是由它们的海陆位置不同导致的6.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答案 C解析①地降水少,③地位于华北地区,春汛并不明显;②③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大于400毫米,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从干湿区上看属于半湿润区,以种植业为主④地位于东西部的过渡地带,农作物以谷子、高粱为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7.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答案 D解析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区别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8.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的制定二、综合题9.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e、f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__为界(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3)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f地以________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b地以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为主,d 地以________为主,g地以__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 答案 (1)贺兰山 3 000米等高线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多旱涝灾害 (3)水源绿洲地区 (4)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灌溉农业水分 (5)水稻冬小麦春小麦(玉米) 青稞热量解析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导教案【学习目标】1.经过自学,能举例说明地区的含义及特色2.经过对图表信息的获得,初步学会剖析两个不一样地区自然环境差别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主学习】研读要求:阅读教材第2-4 页,达成以下问题1.阅读教材第 2 页第一至三段,回答:地区的观点、特色(学习目标1)1)地区观点: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2) 地区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例说明)。

2. 阅读教材第2-3 页,读图 1.1 和 1.2,填写表格和达成思虑题(学习目标2):1)对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同样点地理地点不天气条件同土地条件点矿产资源条件2)致使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均匀气温差别的主要原由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散布各体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类散布规律的主要原由分别是什么 ?3.对照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生产活动的异同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原由水田耕种业一年两熟、旱地耕种业农业一年一熟三熟,水产养殖业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交通沿海航线的中枢第1页/共2页建筑壁厚度、屋坡度、楼距⋯【试尝试究】复述:横向 (静 )——空地区剖析法【课后提高】1.(北京 2019)回答(1)明甲地降水特色及其形成原由。

(8 分)(2)指出乙、丙两区的地区型。

与乙区对比,明丙区生的自然。

(6分)2.(全国, 2019)下表示某地区多年均匀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雪日的天数) 的空散布。

地区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重。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

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掌握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了解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重点难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知识链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早期人们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耕作业落后中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成为鱼米之乡晚期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耕地被河网切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区域的内涵和特点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

1.甘肃省降水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特点?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甘肃省内分为几个干湿区?2.同一干湿区内部和不同干湿区之间降水有什么特点?干湿区的边界是明确的,还是过渡的?3.从干湿区的划分,归纳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探究点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阅读教材图1.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图1.2“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回答以下问题。

1.两图中哪些要素可反映两地的气候差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可通过哪些现象反映出来?2.两图所示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松嫩平原地区,地理环境有何差异?对两地的区域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请列表对比说明。

探究点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1.假若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阶段Ⅰ时期,该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2.该地区从Ⅱ到Ⅲ阶段,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哪些因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图示地区从Ⅲ到Ⅳ阶段,农业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阶段社会经济部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的边界都是确定的B.区域虽有大小之分,但其级别相同C.相同级别的区域其特征一致D.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2012·永安期中检测)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也有差异,据此回答2~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2020-2021学年人教地理必修三学案: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地理必修三学案: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导学案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开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根本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比拟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拟区域差异的根本方法。

(重难点)3.运用案例,比拟不同开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开展的观念。

(重点) 【导】〔3分钟〕江南民居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局部,江浙水乡注重前街后河,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临水建筑在底层延伸出一排屋顶,下面设有栏杆,两者共同构成檐廊。

这里不仅可以开设店铺,也是人们聊天的场所。

江南民居多二层楼,二楼底楼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其实是防潮,也是在沿河有限空间扩张居住面积的一个手段。

窑洞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为什么江南民居多临水建设而黄土高原地区民居多项选择择窑洞居住?【思】〔11分钟〕阅读课本P1-5,答复以下问题。

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根底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开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特别提醒]区域内部的区位特征相对一致,表达了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层次性表达了区域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地理环境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开展水平、发展方向存在差异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比照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开展的影响(1)地理位置的差异(2)自然环境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贫乏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3)人类活动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耕作类型水田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畜牧业商业贸易兴旺落后工业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特别提醒]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有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1.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1.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细化】1、了解区域的含义2、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结合实例,分析、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尝试提出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的预习】2010年8月26日、N 两河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M 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 .M 河水位季节变化小C .N 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D .N 河水量丰富5.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B .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C .②地:热带荒漠带,地形D .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100轮台塔里木河8441河流、湖泊等高线/m 沙漠图3422022021006.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D.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2021年百校联盟模拟下图示意的A、B两地区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主产区。

据此完成7-8题。

7.比较A、B两地区气温的变化特点及成因①A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②A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③B地区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小④B阿地区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大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8.A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全年热量丰富②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水源充足④土质黏重,土壤肥沃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二、综合题9.美国和分别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家。

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并回答有关问题。

1 比较两地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异同点:2比较两地区域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3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经验,你认为西部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我的预习】1、(1)B (2)C【课堂学习】活动二、1、东部季风区长江 43-48°高温多雨季风较少水稻水田少黑土旱地大石油水稻棉花春小麦两熟至三畜牧综合性农业石油重化工业商业贸易3、改造自然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黏重的土壤,阻碍农业的发展耕作农业发展缓慢工具改进,技术改良,船只广泛使用,劳动力丰富水系成了天然水道,多水而黏重的土壤适合种植水稻成为粮、棉、桑蚕的重要生产基地人口、城市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网稠密、耕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全国粮仓以及棉花生产的地位下降【我的构建】答案: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2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河流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我们协作吧!!!】
1.促使荣昌开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荣昌区种植水稻有哪些优势条件?
3.构成了哪些特征农业?
4.开展前期能够会遇到哪些效果?该如何处置?〔从土地肥力、人均耕地、粮食产量等方面剖析〕
【走近荣昌】之〝工业社会的我〞
荣昌区特征产业众多。除畜牧产业优势共同之外,夏布、折扇、茶叶、陶器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荣昌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
4.自然资源
荣昌区土种有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和黄壤四大土类及六个亚类。水能径流量3.25亿m³,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以濑溪河流域最广。矿产资源有煤炭、自然气、陶土、荣昌区全景图页岩、石灰岩、建材砂岩、石英岩和矿泉水等。
【你知道吗?】
1.据资料剖析,为什么早期荣昌选址在昌州,以莲花广场为中心?
2.早期荣昌消费力水平如何?
2.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下,该如何维护荣昌的猪文明继续开展?
一、赞同荣昌赞同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级为国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二、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级后规划面积为17.05平方公里,由5个区块组成……
……
五、要增强指导和管理,积极探求和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的生态体系,努力提升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水平,为贯彻新开展理念、树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2.地形地貌
荣昌区以浅丘为主,地势坎坷陡峭,平均海拔300~40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中有螺罐山,北有铜鼓山,最低处在西北部清江镇的濑溪河水面。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南向西南倾斜,坎坷不大、相对平整。
3.气候特征
荣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西北季习尚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年总积温6482℃,无霜期327天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荣昌仁义中学李秀利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走近荣昌】之“早期的我”
1.位置境域
荣昌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
谷区交接处,介于东经105o17山水棠城′~105o44′、北纬29o15′~29o41′之间。

2.地形地貌
荣昌区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
300~40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中有螺罐山,北有铜
鼓山,最低处在东南部清江镇的濑溪河水面。

地势
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起伏不大、相对平
坦。

3.气候特征
荣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年总积温6482℃,无霜期327天以上。

4.自然资源
荣昌区土种有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和黄壤
四大土类及六个亚类。

水能径流量 3.25亿m3,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以濑溪河流域最广。

矿产资
源有煤炭、天然气、陶土、荣昌区全景图页岩、石
【你知道吗?】
1.据材料分析,为什么早期荣昌选址在昌州,以莲花广场为中心?
2.早期荣昌生产力水平如何?
3.以何种生产、生活方式为主?
(可从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
灰岩、建材砂岩、石英岩和矿泉水等。

建筑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农业社会的我”
荣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盛产茶叶、蚕桑、生姜等。

畜禽类主要有
猪、羊、鹅,其中荣昌猪为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
大名猪之一。

农业产业呈现“南竹、北畜、中蚕桑,东园、
西茶、规模猪”的规模化产业格局。

【咱们合作吧!!!】
1.促使荣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荣昌区种植水稻有哪些优势条件?
3.形成了哪些特色农业?
4.发展后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土地肥力、人均耕地、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工业社会的我”
荣昌区特色产业众多。

除畜牧产业优势独特之 1.为何板桥荣昌工业集中在板桥工业
外,夏布、折扇、茶叶、陶器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

荣昌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

荣昌区地处重庆的西大门,地处川、渝、黔“西三角”,“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距重庆88公里,距成都246公里。

“米”字型公路网络辐射巴渝、
四川、云贵、甘陕等地区。

实现一小时重庆、一小
时港口,即将实现半小时机场。

有“老成渝公路”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潼
荣高速”等交通路线经过,正在筹备修建荣昌机场。

区?
2.是哪些因素的改变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走近荣昌】之“正在转变的我”
【政府要我这样做呀!!!】
国务院关于同意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国函﹝2019﹞47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你关于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荣昌同意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产业向哪个方向进行转型?
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的政策,
二、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
积为17.05平方公里,由5个区块组成……
……
五、要加强领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和完善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努力提升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水平,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国务院
2019年2月28日2.如果你是曹清尧书记,在引进企业时,会选择哪些产业?
【走近荣昌】之“我的猪文化如何发展”
荣昌猪品种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勤劳聪明的荣昌人民选育而成。

以其适应性强、
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肉质
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

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成为国际公认的宝贵猪种资源。

经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评审,荣昌猪以其"瘦肉率高、白色、特定遗传性状",农业部在"七五"规划中把荣昌猪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优
良地方猪种。

又于2019年8月农业部确定其为全
国保护的19个猪品种资源之一。

2019年农业部又将重庆市种猪场定为国家级荣昌猪资源场。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在荣昌的四个发展阶段,饲养荣昌猪的方式和规模有何不同?
2.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下,该如何保护荣昌的猪文化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