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混凝土的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af65f54a7302768f993954.png)
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1、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作用是替混凝土受拉或协助混凝土受压.2、混凝土的强度指标有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混凝土抗拉强度。
3、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两类:受力变形和体积变形。
4、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的钢筋,不仅要强度高,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塑性、可焊性,同时还要求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性能。
5、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为混凝土强度、浇筑位置、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
6、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其主要原因是: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钢筋和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和混凝土对钢筋起保护作用.7、混凝土的变形可分为混凝土的受力变形和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其中混凝土的徐变属于混凝土的受力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属于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1、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所设计的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在具有足够可靠性性的前提下,完成全部功能的要求。
2、结构能够满足各项功能要求而良好地工作,称为结构可靠,反之则称为失效,结构工作状态是处于可靠还是失效的标志用极限状态来衡量。
3、国际上一般将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三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破坏一安全”极限状态。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是以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为基础,主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验算:应力计算、裂缝宽度验算和变形验算.5、公路桥涵设计中所采用的荷载有如下几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6、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通称为结构的可靠性.7、作用是指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和应变的所有原因,它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 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如汽车、人群、结构自重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
8、结构上的作用按其随时间的变异性和出现的可能性分为三类:永久作用(恒载)、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9、我国《公路桥规》根据桥梁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不同情况,规定了结构设计的三种状况: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和偶然状况。
混凝土结构第2章
![混凝土结构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f5a3507ca417866fb84a8e92.png)
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与结构的设计使
用年限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作用按随空间位置的变异可分为: 固定作用与自
由作用。
作用按结构的反应特点可分为:
(1)静态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的作 用,如自重、一般风荷载、雪荷载等,其作用效应 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无关;
(2)动态作用,使结构产生的加速度不可忽略不计的作 用,如地震,其作用效应不仅与作用的大小有关, 而且与结构的动力特性(如刚度、质量分布、自振 周期等)有关。
2.2 两类极限状态 2.2.1 建筑结构的功能
结构的可靠性指的是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 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所谓的预定功能是指建筑结构必须满足安全性、 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指结构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应能承受正常 施工、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外加变形、 约束变形等的作用。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 发生后,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不发生倒塌或连续破 坏,应避免个别构件或局部破坏而导致整体破坏。
例题2-1
已知:板宽0.6m,板的计算跨度 l0 3.3m , 板自重:1.62kN / m2 板面25mm水泥砂浆抹面: 0.025 20 0.5kN / m2
板底15mm纸筋石灰粉刷:0.01516 0.24kN / m2
合计:2.36kN / m2
在板宽0.6米内的均布线恒载的标准值为:
gk Gkb 2.36 0.6 1.42kN / m
在板宽0.6米内的均布线活载的标准值为:
qk Qkb 2.0 0.6 1.2kN / m
跨中弯矩设计值:
M
0S
0 ( G
1 8
4.61kN m
混凝土结构构
![混凝土结构构](https://img.taocdn.com/s3/m/9ee085b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0.png)
50
60
70
80
90
100
1
2
3
4
5
6
GBJ10-89
规范
55
.
0
395
.
0
cu,m
t,m
f
f
=
3
/
2
26
.
0
cu,m
t,m
f
f
=
▲轴心抗拉强度试验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4、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值
(1)《规范》规定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fk 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fc
/fc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 实际工程遇到较多的螺旋箍筋柱和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为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试验一般采用圆柱体在等侧压条件进行。) 3 三轴应力状态
衬底1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混凝土的变形
一次短期荷载下
受力变形 长期荷载下
(5)影响徐变的因素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2.1 混凝土
当初始应力水平si /fc ≤ 0.5时,徐变值与初应力基本上成正比,这种徐变称为线性徐变。产生线性徐变的主要原因是凝胶体的塑性流动。 当初应力si 在(0.5~0.8) fc 范围时,徐变最终虽仍收敛,但最终徐变与初应力si不成比例,这种徐变称为非线性徐变。产生非线性徐变的主要原因是裂缝的出现与发展。
混凝土弹性模量 变形模量 切线模量 弹性系数n 随应力增大而减(n =1~0.5) ▲混凝土变形模量的概念
混凝土课后答案解析
![混凝土课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9670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8.png)
混凝⼟课后答案解析第⼆章混凝⼟结构材料的物理⼒学性能2.1 我国⽤于钢筋混凝⼟结构和预应⼒混凝⼟结构中的钢筋或钢丝有哪些种类?有明显屈服点钢筋和没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应⼒—应变关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将屈服强度作为强度设计指标?提⽰:我国混凝⼟结构⽤钢筋可分为热轧钢筋、冷加⼯钢筋、热处理钢筋及⾼强钢丝和钢绞线等。
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应⼒—应变曲线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延伸率⼤,塑性好,破坏前有明显预兆;没有明显屈服点钢筋的应⼒—应变曲线⽆屈服台阶,延伸率⼩,塑性差,破坏前⽆明显预兆。
2.2 钢筋的⼒学性能指标有哪些?混凝⼟结构对钢筋性能有哪些基本要求?提⽰:钢筋的⼒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和变形。
对有明显屈服点钢筋,以屈服强度作为钢筋设计强度的取值依据。
对⽆屈服点钢筋,通常取其条件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强度的依据。
钢筋除了要有⾜够的强度外,还应具有⼀定的塑性变形能⼒,反映钢筋塑性性能的⼀个指标是伸长率。
钢筋的冷弯性能是检验钢筋韧性、内部质量和加⼯可适性的有效⽅法。
混凝⼟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①强度⾼:强度越⾼,⽤量越少;⽤⾼强钢筋作预应⼒钢筋,预应⼒效果⽐低强钢筋好。
②塑性好:钢筋塑性性能好,破坏前构件就有明显的预兆。
③可焊性好:要求在⼀定的⼯艺条件下,钢筋焊接后不产⽣裂纹及过⼤的变形,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
④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共同⼯作,要求钢筋与混凝⼟之间必须有⾜够的粘结⼒。
2.3 混凝⼟的⽴⽅体抗压强度是如何确定的?与试件尺⼨、试验⽅法和养护条件有什么关系?提⽰:我国规范采⽤⽴⽅体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混凝⼟强度等级的标准,规定按标准⽅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体试件,在28d或规定期龄⽤标准试验⽅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N/mm2计)作为混凝⼟的强度等级。
试件尺⼨:考虑尺⼨效应影响,试件截⾯尺⼨越⼩,承压⾯对其约束越强,测得的承载⼒越⾼,因此,采⽤边长为200mm的⽴⽅体试件的换算系数为 1.05,采⽤边长为100mm的⽴⽅体试件的换算系数为0.95。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件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4881c650722192e4536f6e7.png)
3)轴心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可以采用直接轴心受拉的试 验方法来测定,但由于试验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主要 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来间接测试混凝土的轴 心抗拉强度。
F
压
a
2020/2/20
拉
压
F
劈裂试验
f sp
2F
a2
6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压强度fc时,试验机中集聚的弹性应变能大于试件所能吸收的
应变能,会导致试件产生突然脆性破坏,只能测得应力-应变 曲线的上升段。
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或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与试件 一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以测得应力-应 变曲线的下降段。
2020/2/20
8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上。e ×10-3
6
8
10 2.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强度等级越高,线弹性段 越长,峰值应变也有所增 大。但高强混凝土中,砂 浆与骨料的粘结很强,密 实性好,微裂缝很少,最 后的破坏往往是骨料破坏, 破坏时脆性越显著,下降 段越陡。
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式中: k1为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之比,对不大
于C50级的混凝土取76,对C80取0.82,其间按线性
插值。k2为高强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对C40取1.0,
对C80取0.87,中间按直线规律变化取值。0.88为考虑 实际构件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取用的折减系 数。
2020/2/20
5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考虑到实际结构构件制作、养护和受力情况,实际 构件强度与试件强度之间存在差异,《规范》基于安全 取偏低值,规定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换算关系为: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1182a5551810a6f524866a.png)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2.1.1 单轴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虽然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一般处于复合应力状态,但是单轴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强度是复合应力状态下强度的基础和重要参数。
混凝土试件的大小和形状、试验方法和加载速率都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结果,因此各国对各种单轴向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都规定了统一的标准试验方法。
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和强度等级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标准立方体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单位为“N/mm2”。
用上述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例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N/mm2。
其中,C50~C80属高强度混凝土范畴。
图2-1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的破坏情况(a)不涂润滑剂;(b) 涂润滑剂(2)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试件的形状有关,采用棱柱体比立方体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抗压能力。
用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称为轴心抗压强度。
图2-2 混凝土棱柱体抗压试验和破坏情况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规定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以上述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用符号f ck表示,下标c表示受压,k表示标准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大纲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教案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b44b3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5.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案大纲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1.1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1.2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1.3 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4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章:混凝土的基本性质2.1 混凝土的组成及材料性质2.2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3 混凝土的耐久性2.4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第三章: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分析3.1 概述3.2 单向板受力分析3.3 双向板受力分析3.4 梁、柱和节点受力分析3.5 框架结构受力分析第四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4.1 概述4.2 抗拉、抗压承载力计算4.3 抗弯、抗剪承载力计算4.4 疲劳承载力计算4.5 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第五章:混凝土结构的变形与裂缝控制5.1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控制5.2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5.3 钢筋的锚固、焊接与连接5.4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处理第六章: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分析6.1 结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6.2 压弯构件的稳定性分析6.3 受拉构件的稳定性分析6.4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分析6.5 稳定性校核与提高稳定性的措施第七章: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7.1 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7.2 地震作用及地震反应7.3 抗震设计原则与要求7.4 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7.5 抗震设计实例分析第八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8.1 耐久性的基本概念8.2 混凝土的侵蚀与碳化8.3 钢筋的腐蚀与防护8.4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8.5 耐久性设计实例分析第九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实例9.1 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2 桥梁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3 港口与水利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9.5 特殊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软件应用10.1 结构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10.2 常见结构设计软件介绍1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操作实例10.4 结构设计软件在工程中的应用与优势10.5 结构设计软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解析第一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重点: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分类、特点及应用范围。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06024a7dd3383c4bb4cd209.png)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则第一节 概术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和是正确合理地处理结构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这一对矛盾。
总的来说,钢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方法按其发展先后,有下列几种:容许应力计算方法,破损阶段计算方法,极限状态计算方法。
材料的容许应力,是由材料的极限强度(混凝土)或者流限(钢筯)除以安全系数K 而得到的。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可沿用弹性匀质材料的《材料力学》概念计算,计算比较方便。
缺点是安全系数的确定比较主观。
这种方法的计算准则是:结构的最大内力不应大于结构的承载能力,其设计表达式为 K M M P /其中P M 是截面所能承受的破损内力。
K 是安全系数。
定值观点下的安全系数是人们对许多未知的无法了解和控制的因素的估计,以及对安全度的期望而经验地加以确定的。
它并不能从定量上度量结构的可靠程度,其要本原因在于它不能作为度理设计变量变异性的尺度。
第二节 几个基本概念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按时间变异的特点,可以分为 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结构抗力的广义概念是指结构构件承受作的效应的各种能力。
对结构构件的变菜效应,相应地有结构的刚度,刚度也是一种广义的抗力。
第三节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安全,适用,耐久 总 为结构的可靠性。
结构的极限状态及分类:(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用。
当结构或构件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可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1 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2因其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椟 承载。
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性。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1影响正常使用和外观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受到损坏3造成不舒或对设备发生影响过大的振动。
其实可以理解为结构或结构构件使用功能的破坏或受损害 ,或结构质量的恶化。
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混凝土-习题及答案
![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混凝土-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24afb1a8956bec0875e3d4.png)
第二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一、填空题1、结构的、、、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
2、当结构出现或或或状态时即认为其超过了承载力极限状态。
3、当结构出现或或或状态时即认为其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在、、完成的概率。
5、可靠指标 = ,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构件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时的目标可靠指标分别是和。
6、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分为和两类。
7、我国规定的设计基准期是年。
8、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规定条件是、、。
9、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是指。
10、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极限状态验算。
二、判断题1、结构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值。
2、偶然作用发生的概率很小,持续的时间很短,但一旦发生,其量值可能很大。
3、钢筋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为97.73%。
HPB235级钢筋设计强度210N/mm2,意味着尚有2.27%的钢筋强度低于210N/mm2。
4、可变荷载准永久值: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组合设计时采用的可变荷载代表值。
5、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一般为50年。
即在50年内,结构是可靠的,超过50年结构就失效。
6、构件只要在正常使用中变形及裂缝不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值,承载力计算就没问题。
7、某结构构件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问题。
8、请判别以下两种说法的正误:(1)永久作用是一种固定作用;(2)固定作用是一种永久作用。
9、计算构件承载力时,荷载应取设计值。
10、结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基准期后,其可靠性减小。
1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力极限状态相比,失效概率要小一些。
12、没有绝对安全的结构,因为抗力和荷载效应都是随机的。
13、实用设计表达式中的结构重要性系数,在安全等级为二级时,取00.9γ=。
14、在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中,荷载采用标准值。
15、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少于95%的保证率。
16、结构设计的目的不仅要保证结构的可靠性,也要保证结构的经济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b7ce26ff5335a8102d22058.png)
0
1.1
1.0
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建规 0 S R 桥规 0 Sud R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原则
三、建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 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
▲基本组合-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
S G SGK Q1SQ1K Qi Ci SQi k
i 2
2.1.2 结构的功能
(包括安全性、适应性和耐久性)
一、 结构的安全等级
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破坏后果 很严重 严 重 不严重 建筑物类型 重要的建筑物 一般的建筑物 次要的建筑物
3.1 结构的功能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原则
桥梁结构的安全等级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原则
三、 结构的功能
(包括安全性、适应性和耐久性)
1、 安全性
结构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 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 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 ▲各种作用:指荷载、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如温度和收缩变形受 到约束时); ▲偶然事件:如地震、爆炸、火灾、撞击等;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设计原则
2.2 按近似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2.2.1结构的可靠度 一、可靠性
结构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规定的条件 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完 成预定功能(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能力。 即是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
二、可靠度
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因(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基础差异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三版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三版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8a612b915f804d2b16c14e.png)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2.4.2 结构的安全等级
{
一级: 一级:重要建筑 二级: 二级:一般建筑 三级: 三级:次要建筑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2.5
结构的可靠度
主 页 目 录
2.5.1 结构的可靠性
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指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上一章
2.5.2 结构的可靠度
μz 平均值
变异系数 δz µz σz
正态分布
= /
{
Z>0,结构可靠; Z>0 结构可靠; Z<0,结构失效; Z<0 结构失效; 0,极限状态。 Z= 0,极限状态。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2.4.2 结构的可靠指标
现行设计方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用可靠指标度量,采 现行设计方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用可靠指标度量, 用多个分项系数表达。 则可靠指标为: 用多个分项系数表达。设 µz = βσ z,则可靠指标为:
β= µ −µ µz = R2 s 2 σz σR +σs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2-2
式中: 结构抗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值; 式中: µR、σ R ––– 结构抗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值; µs、σ s ––– 作用效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值。 作用效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2. 组合值 组合值——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变荷载同时作用 时的代表值 。 组合值 = ψc ×标准值 3. 频遇值 频遇值——可变荷载可能出现的较大值 但小于标 可变荷载可能出现的较大值,但小于标 可变荷载可能出现的较大值 准值。计算裂缝变形时用。 准值。计算裂缝变形时用。 频遇值 = ψf ×标准值 t/T<0.1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https://img.taocdn.com/s3/m/3983192dcfc789eb172dc88e.png)
混凝土强度等级: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
20±3℃ , ≥ 95% 湿 度 ) 养 护 28 天 , 用 标 准 试 验 方 法 ( 加 载 速 度 0.15~0.3N/mm2/sec,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
双轴应力状态(Biaxial Stress State)
• 混凝土的双向
受力强度
双向受拉:强度接近 单向 受拉强度 双向受压:抗压强度和极 限压应变均有 所提高
一拉一压:强度降低
k=0.82,其间按线性插值。
f c k f cu
对于同一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小于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
16
150
500
也是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用符 号 ft 表示。 混凝土构件开裂、裂缝、变形,以 及受剪、受扭、受冲切等的承载力 均与抗拉强度有关。
100
150
á Ä Ü Ô é Ö Ð Ê À Ê Ñ
抗压强度,用符号C表示,C30表示 fcu,k=30N/mm2
f cc
F A
非标准试块强度换算系数: • 200mm×200mm×200mm:1.05; • 100mm×100mm×100mm:0.95。 • 6〞×12〞圆柱体:1.20 (1〞=2.54cm) • 6〞×12〞棱柱体:1.32 分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 C55, C60,C65,C70,C75,C80 (高强混凝土),共14个等级 • C—Concrete,单位:N/mm2或MPa 与原《规范GBJ10-89》相比,混凝土强度等级范围由C60 提高到C80,C50以上为高强混凝土。
第二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构造与识图
![第二章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构造与识图](https://img.taocdn.com/s3/m/c52bf326f524ccbff12184b1.png)
全装配式框 国 内 较 少 , 很高
快
架结构
国外较多
多层建筑,公共建 筑
装配式+减 国 内 没 有 , 很高
快
震(隔震) 国外较多
体系
中心支撑
高层建筑,公共建 筑,住宅等
13
剪力墙体系
技术体系 目 前 应 用 工 业 化 程 度 施工速度 推荐应用范围
情况
(预制化率)
装 配 整 体 式 国内很多 一般
2020/3/15孙凤明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常见构造与节点连接形式有:
在通常情况下,现浇节点(湿连接)是预制结构连接中常用且便利的连接 方式,其结构整体性能更接近于现浇混凝土。因此现浇节点是比较常用的 一种预制结构节点施工方式。
2020/3/15孙凤明
2020/3/15孙凤明
2020/3/15孙凤明
例1:YWQ1表示预制外墙板,序号为1; 例2:YNQ5a表示预制混凝土内墙扳,内墙板序号为5a; 例3:DL1表示預制叠合梁,编号为1;
例:装配式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平面布置图图2-41.doc
第四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图识读(剪力墙结构)
(二)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 15G107-1对预制构件及与预制构件相关构件的编号规则作了统 一要求。预制构件及与预制构件相关构件的编号分为:构件编 号(反映构件信息)+工程编号(反映构件的工程信息)。在 配套标准图集中给出了各类型预制构件编号的方法和规则,在 结构平面布置图中,按预制构件类型和位置顺序给出工程编号; 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中,应统一或分别给出预制构件明细表或索 引,列表标注内容(包括工程编号、构件编号、标志尺寸、数 量、重量、设计参数、设计状态、位置信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常见构造与 节点连接形式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6f90cb5fbfc77da269b18b.png)
2)材料强度设计值是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对应的 材料分项系数。
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 钢筋的材料分项系数γS=1.1; 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的材料分项系数 γS=1.2, 混凝土的材料分项系数γC=1.4。
33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及抗压强度设计 值fy‘按附表6采用;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py及抗压强度设计 值fpy'按附表7采用。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和轴心抗拉强度 设计值 ft 按附表2采用。 3)结构构件抗力设计值R的一般表达式为
11
fcu,k=fcu,m(1-1.645δf)
式中 fcu,m——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δ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对
C40级以下的混凝土δf =0.12;对
C60级,δf =0.10;对C80级,δf =0.08。 《规范》给出各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 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见表2-3。
1 2 C l0 8
结构抗力是指结构或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用 R 表示。例如,构件的承载力、刚度等。
9
影响结构抗力的因素:结构的材料性能、几何尺 寸、配筋情况和抗力的计算假定、计算公式等。通 常,结构抗力主要取决于材料性能。 材料强度标准值是材料性能的基本代表值。一般 取符合规定质量的具有不小于95%保证率的材料强 度下分位值作为材料强度标准值,即 fk=fm(1-1.645δf) 式中 fk——材料强度标准值; fm——材料强度平均值;
4
(3)偶然荷载是指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 而一旦出现,则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例如,地震荷载、爆炸力、撞击力等。 二、荷载的代表值 荷载代表值是在结构设计中采用的荷载数值,包 括: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1.荷载标准值
(沈蒲生第四版)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沈蒲生第四版)第二章: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c9d13610a6f524ccbf8557.png)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2.1 结构可靠度
2.1.1结构上的作用、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
结构上的作用与时间有关,结构抗力也随时 间变化。
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 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GB 50153-200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 一标准》规定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2.3 极限状态设计法
2.3.1 结构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分为两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安全性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适用性、耐久性
通常对结构构件先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承 载能力计算,然后根据使用要求按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进行变形、裂缝宽度或抗裂等验算。
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如结构自重、土
—— 压力、预应力、
地基沉降等。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
可变作用 —— 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
忽略的作用。
偶然作用 ——
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 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 很短的作用。
如楼面活荷载、吊车
—— 荷载、风荷载、雪荷 下一章
钢筋强度某—钢—厂钢正材态屈分服强布度统计资料
混凝土强度 —— 正'态分布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某预制构件厂对某工程所作使块的统计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2章
2.2.2 材料强度标准值的确定
2.材料强度标准值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材料强度基本代表值。 材料强度标准值应根据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 度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确定。
第二章 混凝土受力本构关系
![第二章 混凝土受力本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d6e03f3ec3a87c24028c4df.png)
单轴抗拉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
2)裂缝和破坏过程
试件达到最大荷载后,首先在最大拉应变一侧出现横向裂缝,垂直于拉应
力。继续拉伸、承载力下降,裂缝不断扩展,并向截面另一侧延伸,最终将试
件断裂成两段。
偏心受拉试件的截面最大拉应变与混凝土强度等级、试件截面高度和偏心
距有关。偏心受拉试件:(140 ~ 180)106 ;受弯试件:(180 ~ 320)106;统计
三、规范中的抗压强度指标
1.材料强度的统计分析 统计特征值:
1)平均值
1 n
1 i 1
Xi
2)标准(均方)差
n
1 1
n i1XiFra bibliotek 23)离差系数
单轴抗压强度
2.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1)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cu,k 1 1.645 fcu,m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0.88c1c2 1 1.645 fcu,m
ft f t,sp
1.369
f 0.0833 cu
国外试验结果:
ft 0.9 ft,sp
单轴抗拉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
3.破坏过程和特征
单轴抗拉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
4.受拉与受压破坏特征的比较 1)受拉和受压主要力学性能指标
2)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是由于试件上出现众多的纵向裂缝,以 致形成斜裂缝等原因使得全截面上各处的承载力普遍降低。而受拉曲线的下降
混凝土和箍筋同时屈服时的约束 指标为: t 0.32
受压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5)约束混凝土的性能指标与约束指标的关系
受压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龄期和承载时间
1.龄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 规范一般采用28天龄期的强度 作为设计依据,后期强度作为 安全储备。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_课堂笔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_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ea007210066f5335a812183.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章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课堂笔记◆ 学习要点:钢筋砼的组成为非匀质的,又由于混凝土材料组成的非均匀性以及具有显著的非弹性性能,因此其力学性能与匀质弹性材料有很大的差异。
对钢筋和砼材料力学性能的了解,包括其强度和变形性能,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了解是掌握钢筋砼构件受力特点,确立计算方法,制定构造措施的基础。
◆ 主要内容混凝土及其力学性能混凝土的组成、强度指标及其换算关系、变形性能、其它性能(疲劳、收缩、徐变)、钢筋及其力学性能。
钢筋品种、级别和型号、力学性能及性能要求。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学习要求1、掌握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轴心抗拉强度的测定方法和换算关系。
2、了解影响硷强度的因素,掌握砼应力一应变曲线特点,理解复合应力下硷强度和变形特点。
3、了解混凝土收缩、徐变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收缩、徐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4、了解钢筋的品种级别和使用范围。
掌握钢筋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的特点和强度的取值标准:,◆ 重点难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强度。
混凝土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的特征值。
混 凝土的收缩与徐变及其影响因素,一、混凝土(一)混凝土的组成结构砼是由水泥石(水泥胶结料)和骨料(石料)组成的一种内部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
从微观看:砼是不均匀的多相材料,存在许多内部微裂缝,这与其物理力学性能有密切的关系。
从宏观看:混凝土是粗骨料均匀分散在连续的砂浆基材中的两相材料,可视为各向同性的。
(二)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力学.隆能中的主要指标。
在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强度指标有: ·立方体抗压强度fcu ·轴心抗压强度fc ·轴心抗拉强度ft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是其力学性能中最基本的指标,也是评定fc 强度等级的标准。
砼强度等级是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普通骨料 2700 kg/m3 • 轻骨料 ~1000 kg/m3 • 重骨料 > 4000 kg/m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考
• 水泥浆体的密度约为2g/cm3,普通骨料、轻骨料 和重骨料与之混合后,其均匀性有何不同表现?
几种岩石的线胀系数
岩石种类
花岗岩 闪长岩 辉绿岩 砂岩 白云岩 石灰岩 大理岩
• 毛细孔隙:硬化水泥浆体内没有被水化产物(固相)填充的 空间,呈不规则形状。其孔径与数量取决于水灰比和水化程 度。水灰比小的浆体中,毛细孔孔隙在10~50nm之间,而在水 灰比高的浆体中可大至3000~5000nm。孔径分布比总孔隙率对 水泥石特性影响更大:大于50nm的毛细孔对强度和渗透性产 生有害影响,小于50nm的毛细孔则对干缩和徐变的影响更为 重要。
Ø 悬浮-密实结构:各级集料不能靠拢形成骨架。容易泵送、振 捣;弹性模量、抗折强度、收缩、徐变等性能不佳。如泵送高 强混凝土。
Ø 骨架-空隙结构:集料可以靠拢形成骨架,细集料过少,未填 满留下空隙。抗水、抗化学介质渗透能力差。如透水混凝土。
Ø 骨架-密实结构:合理数量粗骨料形成骨架、相当数量细集料 填充空隙。内摩擦力大,不易泵送。但弹性模量、抗折强度 大,收缩、徐变小。如路面混凝土。
混凝土微结构是复杂与非匀质的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is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混凝土由三个非匀质的部分(相)组成 1) 骨料相(增强相) 2) 浆体相(基体相) 3) 过渡区(界面相)
混凝土的微结构复杂且非均质
Microstructure of Concrete is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SEM of AFt
AFt crystals need space to grow so they are often found in large air voids
200 ×
2000 ×
AFt(局部视图)
水化硫铝酸钙
5000 ×
(2) 孔隙
• C-S-H凝胶孔(层间孔):鲍尔斯(Powers)认为C-S-H结构中 层间空间距离约1.8nm(即凝胶孔孔径),费尔德曼认为层间 空间变化于0.5~2.5nm。凝胶孔固定占C-S-H固相体积的28%, 其比例与水灰比和水化程度无关。由于孔径小,不影响水泥 浆体的强度和渗透性。但水泥浆体的收缩和徐变主要受凝胶 孔(凝胶水)的影响。
1) 几何形态(geometry) 2) 状态与性质(state-property) 3) 界面的影响(effect of interface)
目的:设计材料;预测性能;简化后应用
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大颗粒粗骨料的间隙由小颗粒粗骨料填充。 小颗粒粗骨料的间隙由细骨料填充。 浆体填充粗细骨料的间隙并包裹骨料,形成润滑层,以满足浇注成型 时的流动性要求。
硬化水泥浆体微结构一性能关系
1)强度 主要来源于水化物层间的范德华引力,结合力虽 弱,但C-S-H、钙矾石微晶表面巨大(100~700 m2/g,约为 水化前水泥颗粒的1000倍),作用之和非常可观,并且与 氢氧化钙、未水化水泥及骨料间的粘结也很牢固。水泥浆 体与集料的界面粘结以界面粘着和机械咬合的物理结合为 主,以集料与浆体之间化学反应结合为辅。
合水。
(1) 固相
• C-S-H凝胶:占固相体积的50%~60%,呈层状结构,层与层 之间有大量孔隙(凝胶孔)。钙硅比(C/S):1.5~2.0;比 表面积100~700m2/g,约为未水化水泥颗粒的1000倍,巨大的 比表面积使它有很强的胶凝性,是产生硬化水泥浆体强度与 骨料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线胀系数(10-6/℃)
1.8 ~ 11.9 4.1 ~ 10.3 3.6 ~ 9.7 4.3 ~ 13.9 6.7 ~ 8.6 0.9 ~ 12.2 1.1 ~ 16.0
几种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岩石种类
花岗岩 闪长岩 辉绿岩 砂岩 凝灰岩 石灰岩 大理岩
弹性模量(GPa)
6.0~ 60.0 60.0~80.0 70.0~110.0 6.0~ 25.0 2.0~ 20.0 30.0~40.0 50.0~80.0
1) 靠近集料颗粒存在一个薄弱的过渡区(厚度约10~50 μm的薄层),一般要弱于浆体相和骨料相,但它对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远大于其反映的尺度。
2) 三相中的任一相,本身实际上还是多相体。例如, 花岗岩颗粒里除微裂缝、孔隙外,还不均匀地镶嵌 着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
3) 与其他工程材料不同,混凝土结构中的两相一硬化 水泥浆体和过渡区是随时间、温度与湿度环境不断 变化着的。
• 气孔:形状大体呈球形。搅拌过程中由于空气混进而产生诱 导气泡,诱导气泡可以大到3mm,或引气剂引入的微细气 泡,孔径一般50~200μm。诱导气泡和引入气泡比毛细孔隙大 得多,因此会影响强度和渗透性。
水 泥 石 中 的 毛 细 孔
混凝土中的小气孔
孔隙的尺寸大小
(3) 水
• 化学结合水:水化产物结构的一部分,干燥时不失 去,只有高温下才分解释放。
2)尺寸稳定性 湿度低于100%时,自由水蒸发,但并不伴 随收缩;继续干燥使吸附水、层间水蒸发,收缩明显。
3)耐久性 硬化的水泥浆体可象致密的岩石一样不透水。同 时,即使骨料非常致密,混凝土的渗透性也要比水泥浆体 低一个数量级。这说明混凝土的渗透性更主要的影响来自 界面过渡区。
3) 界面(过渡区)相
混凝土中的泌水及对界面的影响
2014年3月8日10时58分
过渡区微结构特点及对性能影响
1) 过渡区的CH、AFt含量和尺寸及CH晶体取向性、 Ca/Si比高于基体部分,未水化水泥的含量低于基体 部分,且临近集料表面呈一个梯度变化;
2) 过渡区的孔隙率大,大孔径的孔多;
3) 过渡区存在大量原生微裂缝。荷载之前出现的裂缝 ,由于水泥石和集料弹性模量不同,温湿度变化时 ,两者变形不一致;
1) 骨料相Aggregate Phase
影响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弹性模量、 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等物理性质。
骨料的空隙率、孔径与分布,以及粒 形、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
For example: 碎石一卵石 轻骨料
混凝土的种类
根据密度划分: 普通混凝土(约为2400kg/m3) 轻混凝土(小于2000kg/m3) 重混凝土(大于2800kg/m3)
• 未水化熟料颗粒:较大的水泥颗粒即使在水化很长时间后, 仍存在未水化的内核,周围则被水化产物所包裹。
不同尺度下的水化 硅酸钙
SEM of calcium hydroxide
Large calcium hydroxide crystals precipitated in an entrained air void
混 凝 土 的 结 构
孔隙
水泥石的结构
砂粒
水化硅酸钙
未水化水泥颗粒 氢氧化钙
硬 化 水 泥 石 的 水 化 产 物
2014年3月8日10时58分
水泥浆扫描电镜照片(7d龄期)
钙矾石
C-S-H
电镜下的水泥水化产物图
CH Crystal 氢氧化钙晶体
C-S-H 水化硅酸钙凝胶
混凝土的宏观结构
1) 新成型的混凝土中沿集料周围包裹了一层水膜,使 贴近粗集料表面区域的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基体的 水灰比。
2) 由于贴近粗集料表面区域的的水灰比大于混凝土基 体的水灰比,界面区形成的AFt和CH等晶体的尺寸 较大,界面区结构中的孔隙比水泥浆体或砂浆基体 的孔隙多。
3) 板状CH晶体定向排列,取向是平行于集料表面或垂 直于集料表面。
第二章 混凝土的结构 The Structure of Concrete
结构—性能关系(structures—properties)
——现代材料科学的核心
材料的结构——
组成材料各个相(phase)的类型、数量、 尺寸、形状及其分布。
建立结构一性能关系模型
Modeling of structure-property
泊松比(ν)
0.11 ~ 0.23
0.25
0.07~ 0.22 ~ 0.11 0.19 ~ 0.27 0.25 ~ 0.28
2) 硬化水泥浆体相
Hardened Cement Paste Phase
不均匀,含多种固相、孔隙和水。 固相:水化硅酸钙(C-S-H);水化硫铝酸钙微晶;氢
氧化钙片状大结晶;未水化水泥。 孔隙:层间孔(凝胶孔)、毛细孔(微小);气孔(大)。 水分:毛细孔水、吸附水、层间水(凝胶水)和化学结
cement paste linear up to failure • Concrete stressstrain response (elastic) in between aggregate and cement paste • Concrete does not have a linear behavior up to failure
Ø 混凝土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
– 凝结: 水泥加水拌合而成的浆体,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
化,浆体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而成为水泥石的过程。 – 硬化:
水泥石强度逐渐发展的过程称为硬化。
Ø 水泥的凝结过程和硬化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凝结过 程较短暂,一般几个小时即可完成;硬化过程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持续几十 年。
4) 过渡区的强度、弹性模量低于基体部分(显微硬度 表征)
5) 过渡区的渗透与扩散系数均高于基体部分。
过渡区微结构特点:
l未水化水泥少 lC-S-H少、AFt、CH多 l孔隙率大、大孔多 lAFt、CH晶体粗大 l CH定向排列
硬化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结构模型
CH P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