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有教无类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
听到了就去做吗?斯,则,就;诸,之乎
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
怎么能。 其,表反问。
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

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
问斗胆问问。敢,谦辞,表示冒昧的请求别人 迷惑、糊涂、不明白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
赏 析
本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样教
评 价
育理念?
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 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 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 “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 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 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语:(yǜ)告诉。上:高深 的学问和道理。
•【译文】 孔子说:“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 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以下的人, 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因材施教
【评析】“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 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 不去启发他。
• 1、子曰:“有教无类。”
教,教育。类,类别。无类,没有类别,一律平等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 • 下,不可以语上也。”
“无类”指什 么?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 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 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 以教育。
成语积累:
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
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 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 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4、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
高兴的脸色 生气、怨恨的脸色 楚国国君之下地位最高的官。
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
罢免。已之,让他停职 指子文自己 以之(旧令尹之政)告
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
“仁
哪里算得上仁。焉,哪里、怎么
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多次做官担任令尹,没 有高兴的脸色;多次罢免了他,也没有恼怒的脸色。他 每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政事告诉新一任的令尹。 怎么样?”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 “(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 上仁呢?”

开导,启发
启发、开导 墙角
类推
介词,把
不再次去教他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 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 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 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 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
注重启发,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因材施教
• 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竟然给出了两种截然 不同的回答。公西华感到有些糊涂,就向 孔子请教,为什么?
孔子的回答耐人寻味:“求也退,故进之,由 也兼人,故退之”。
原来,孔子之所以对同一个问题给出完全不 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
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现代教育 上称为因材施教。

料 补
源自文库
因材施教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 加;教:教育。
【意思】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
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
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
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
故不同也。”
虚数,多次 做官

犹豫,退缩
使…前进 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
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使…后退,压制
• 【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去实践它吗?” 孔子回答说:“有父亲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 就去实践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时间它 吗?”孔子回答:“听到就去实践它!”公西 华说“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 ‘有父亲兄长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 它吗?’您说‘听到了就去实践它’我不明白, 冒昧地问一问。”孔子说:“冉求遇事退却, 所以我让他果敢前进;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 让他沉着冷静”
【评析】
• 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 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我们可 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 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 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在弟 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郁结,指有凝难问题想弄明白 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古子杀父、臣杀君 四十匹。古计物以四为乘 离开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至。今表另起一事
表承接
别的国家
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之一 就
到了另外一国
算得上清白了
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
如?”
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
知,焉得仁?”
【译文】又问:“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他却丢去这四十 匹马离开了齐国。到了别的国家,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 夫崔子杼啊。’于是离开了这个国家又到一个国家去,就又说:‘(这里的大 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杼啊’又离开了这个国家。怎么样?”孔子说: “算得上清白的了。”问:“算得上仁吗?”答:“不知道,哪里算得上仁 呢?”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区 别,即不因为贫富地、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人排除 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类么说,也这么做。他以卓有成效的实 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 的新纪元。
【评析】
这句孔子的自白,让 后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 的人物他也是有想法的, 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教 法。孔子重视学习和思考 的关系,所以他说“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学生不聪明,自己 又讲的太玄妙。学生会去 想啊想,想不出来,就 “殆”了,殆是什么意思? 危险。学生理解能力足够, 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 这就是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