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和满意度,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强调医疗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与优化,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下面是一个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制定质量管理政策1.明确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的要求和目标,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2.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或组织,负责管理和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

3.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手册,明确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二、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包括质量测评、质量报告、异常处理等。

2.建立医疗质量数据管理系统,对医疗质量信息进行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

3.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其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三、推动持续改进1.建立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医疗过程、结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

2.采用质量审核、自查和评审等方法,发现和纠正医疗质量问题,加强内部控制。

3.建立并推动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进行改进工作。

4.开展持续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

四、加强沟通与合作1.建立医患沟通管理机制,做好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及时处理患者反馈的问题。

2.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改进和提高。

五、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1.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贡献显著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和荣誉制度。

2.建立医疗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质量事故和责任事故进行追责和处理。

六、持续改进成果评估1.建立医疗质量改进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评估质量改进成果。

2.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审查,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上述实施方案,医疗机构能够确保医疗质量的全面管理和持续改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可推动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质量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不断更新,医疗质量安全的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通过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持续进行改进和创新,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实现医疗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1.1 意识培养医疗机构应该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并进行内部宣传,让医务人员深入了解和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针对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2 体系建设医疗机构应该根据所在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适当确定医疗质量管理的服务范围。

同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实现对医疗过程的全方位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邦。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2.1 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确立医疗服务的标准和流程,并且制定纪律处分制度,明确对违反规定行为的惩罚措施,从而形成强制效应,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2 反馈改进以医疗服务为中心,不断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反馈意见以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及时分析和处理,寻找医疗服务的瓶颈和不足,倾听患者的声音,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有力推进3.1 制度保障医疗机构应该落实各项规定,建立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内部检查和外部评估,不断提高医疗行业的监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闸。

3.2 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医疗咨询和反馈平台,促进医患沟通,使得医疗服务更加透明和规范。

通过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监管,及时掌握各项医疗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方。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效果评估4.1 监测评估医疗机构应该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的评估和监测,分析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足,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1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1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11篇)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管理目标及分段实施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确保每项医疗行为都有制度和规程,各级岗位职责都得到落实。

同时,应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和合理收费。

此外,应切实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

2.根据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改进意识,提高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和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和实施。

3.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医院各方面积极参与和互助,利用医院现有资源优化医疗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升“两个效益”。

因此,科室必须每月选择两个疑难病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工作。

4.应促进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平。

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检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完善用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5.应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6.应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

坚决执行住院医师小时负责制度,建立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应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

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应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

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应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完善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一、引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永恒的主题,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确保患者安全,降低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

(3)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患者需求。

(2)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3)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1. 组织架构(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医疗质量管理日常工作。

(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网络,涵盖临床、医技、行政等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2. 制度建设(1)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2)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3)制定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程序,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 培训与教育(1)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2)组织医疗技术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3)开展医疗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措施1. 强化环节质量管理(1)加强入院、住院、出院等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患者得到连贯、高效的医疗服务。

(2)优化诊疗流程,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3)加强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确保使用安全。

2. 提高技术水平(1)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医疗技术创新。

(2)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提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

(3)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诊疗能力。

3. 改进服务模式(1)推行预约诊疗,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规范和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实现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了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下面提出一个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以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制定质量管理政策与目标:首先,医疗机构应制定一套明确的质量管理政策与目标,确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明确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目标,例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等。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流程与规范、岗位职责等,确保医疗质量管理的顺利开展。

3.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对医疗过程、医疗结果、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4.建立规范的医疗流程:医疗机构应将医疗流程规范化,并将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

医疗流程应确保全员参与,无疏漏地完成,并经常进行改进。

医疗人员应按照规范的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确保医疗流程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5.建立医疗风险管理体系:为了降低患者风险,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风险管理体系。

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控措施、应急响应机制等,确保医疗过程中风险的及时发现和控制,保障患者安全。

6.推动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

医疗机构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包括定期召开改进会议、制定改进计划与目标等。

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7.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疗质量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机会,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8.提高患者参与度:医疗机构应鼓励患者参与医疗过程,提供透明、可理解的信息,并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回应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患者对医疗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总之,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需要包括质量管理政策与目标、质量管理体系、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流程规范、医疗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培训和教育、提高患者参与度等多个方面。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键工作,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管理机制:医疗机构应成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或副院长担任组长,聘请具备质量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组员,负责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规划和决策。

同时,各科室应设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监测等。

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实施指南,确保医疗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同时,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现对事故和事件的及时上报和处理。

3.提升人员素质: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安全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质量安全意识。

加强医院与高校的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推动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和维修等。

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隐患,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与服务,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制度。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和病案质量评价,了解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服务不足之处,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6.强化风险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识别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7.推动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疗质量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为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行业的基础。

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满足患者的需求,减少医疗事故,更是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实施,提出若干具体的建议。

一、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实施1.确定目标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这有助于明确医疗机构需要解决的难点,以及方便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

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的范围,即包含哪些环节,哪些过程需要考虑。

2. 确定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目标,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体系。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标准制定全面质量管理计划(QMS)。

QMS是针对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的一整套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目的的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相关方的需求。

3. 基于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设置合适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平台,将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并定期进行打印、录入及分析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据统计的效果,还要考虑基于信息系统技术的CQI(持续质量改进)及PDSA(计划、实施、评价及修改)等工具。

4. 实施医疗质量管理策略具体来说,医疗机构通过制定医疗质量管理策略,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为掌握健康状况、加强鼓励和反馈,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医疗机构可以设置民意调查机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撰写医疗质量报告,评估阶段性成果,反思缺点,以实施保障患者安全的方案。

二、持续改进方案实施1. 采用PDCA循环法医疗机构可以采用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测、分析)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该模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在对工作过程进行改善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计划和步骤,根据情况进行优化。

2. 提高医疗业务管理水平医疗机构需要从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归纳整理与医疗质量和安全有关的问题,并且逐步制定关于治疗、预防、救治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7A版】2018年度医疗质量管理PDCA项目实施方案

【7A版】2018年度医疗质量管理PDCA项目实施方案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度医疗质量管理PDCA项目实施方案医疗质量是衡量医院人员素质、设备条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医疗保健服务效果的主要指标。

一切工作都必须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出发,故建立完善、协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控制、维护和持续改进。

但一直以来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在持续改进上存在严重不足,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证明持续改进的效果,更无法对持续改进效果进行追踪及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院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故医院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PDCA项目活动。

特制定本方案。

一、PDCA项目开展的目的和意义1、为充分发挥医院各级人员的潜能和智慧、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参于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献谋献策,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使医院质量文化的核心价值得到有效传递,从而提高我院医疗质量水平及全员质量意识,进一步推进我院创“三甲”工作稳步进行。

2、应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是《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细则》中明确要求的。

其是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追踪及持续改进的有效评估方法。

细则中明确要求各科要提供具体案例。

因此,开展PDCA项目已刻不容缓。

3、各参加科室均应成立PDCA质控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协助科主任开展科内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小组成员学习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使医院上下管理融为一体、质管和谐,使质量管理活动由点到面,提升全体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PDCA项目参加科室各临床科室、儿保、妇保及医技科室(以下简称各科室)三、PDCA小组架构和工作职能为使各科室PDCA项目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让质量改进成为医院各级人员日常工作的常态,各科室均应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及本科医疗实际提出相应项目,并修订科内PDCA小组的管理架构,并规定其工作职能、制定管理办法,使PDCA小组日常开展活动有专门的制度保障和激励保障。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而实施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要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案来指导医疗机构的工作。

下面是一个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包括了五个主要的步骤。

第一步:制定质量政策和目标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质量政策和目标,以指导工作。

质量政策应包括医疗机构对优质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的承诺,并表明医疗机构将采取的具体措施。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第二步:组建质量管理团队医疗机构应组建一个专门的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方案。

这个团队应包括质量管理专家、医生、护士和其他关键成员。

他们的任务是确保质量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并监测和评估结果。

第三步:制定和实施质量管理计划医疗机构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质量评估、质量改进、质量监测和质量培训。

质量评估包括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质量改进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改进措施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质量监测是为了监督质量改进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纠正问题。

质量培训是为了提高医疗团队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四步:实施持续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反馈系统,以收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反馈信息,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医疗机构还应制定一个定期的质量审查计划,对医疗服务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确定改进措施,并追踪其实施情况。

第五步:监测和报告质量和安全数据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个监测和报告系统,以监测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指标,并及时向管理层和相关方报告。

这样可以使管理层及时了解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机构还应与相关机构合作,参与质量评估和认证,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以上是一个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的概述。

实施这个方案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一、实施方案1.明确目标: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总体目标,包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等。

2.建立质量管理团队:成立由医疗机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团队,负责全面领导和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3.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对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养。

4.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根据现有的法规和标准,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制度、程序、规范、检查表等。

5.实施质量管理指标: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指标,用于对医疗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和监控。

6.开展质量评审与改进:定期组织质量评审会议,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1.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各级领导职责,将质量管理作为各级领导的重要职责,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2.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快速、公正、有效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3.医疗质量审计制度:开展医疗质量审计工作,对医疗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4.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医疗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防范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医疗质量监测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测体系,定期抽查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6.医疗质量信披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医疗质量信息,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

以上是一份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的示例,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完善。

通过实施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可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望各科室认真执行。

一、实施依据及指导思想:(-)实施依据:1.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年版)》2.卫健委《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2018版)3.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服务要求。

4.《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示方案》。

5.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

6.医院发展规划纲要。

(二)指导思想:1.实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的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2.以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3.强化医疗核心制度及监督实施,如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4.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一)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

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

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和质控网络,强化主管院长及职能科室的管理责任,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

医院建立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负责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医疗质量与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各专业专家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办公室设置在医务部。

医务部、护理部、公共卫生科、药剂科、计算机中心、医保办、设备科、后勤部等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分述如下:(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①负责全院医疗、医技工作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在这个行业中,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我们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治疗效果,从而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在医疗行业中对医疗服务质量开展全面、规范、有效的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诊疗技术质量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三项基础。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通过加强医疗组织管理、科室管理、医生管理和护理管理,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加强病历记录和信息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保证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定医院内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医疗服务的标准、技术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3、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培训机制,强化医疗技术人员应有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诊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二、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只有经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1、强化服务质量意识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将患者放在服务的中心地位,从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开展全程服务,创造更多满意度高、感性较好的医疗服务流程和方式。

2、开展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改进工作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医疗服务的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找出问题原因,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3、引入先进的西方管理思路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思路,比如六西格玛、改进型管理等,将这些思路和方法运用到医疗管理中,全员参与,精益求精,不断改善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实施方案为了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案,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改进制度和标准2、增强医疗服务质量的意识,全员参与3、加强医疗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4、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的投诉和建议5、开展医疗服务评价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总之,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医疗健康行业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一、引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和发展。

为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院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医疗质量意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措施1.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各级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3)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强化医疗质量意识(1)加强医疗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2)建立医疗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医疗质量信息和典型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和学习。

3.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2)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3)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4. 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1)运用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建立医疗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患者反馈和投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

(3)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职责,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意识和参与度。

3. 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和持续改进。

五、结语本方案的实施是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

2018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2018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根据《三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一)医疗质量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二)质量管理1.基础质量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

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

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

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入出院疾病诊断准符合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甲级病历率、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医疗事故发生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留观时间等22项。

二、基本原则(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四)数据化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一)三级质控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进行自我监控。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一、概述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医学保健服务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目的是确保医疗机构的服务品质和安全,提高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本文将探讨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方案,从管理体制、流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

二、实施方案的管理体制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需要完整的管理体制,包括领导机构、管理人员和委员会等机构,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1. 领导机构:医院或诊所需要有一位专司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的领导人,通常是副院长或副主任医师,他/她负责对医疗质量实施方案的推进和执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流程的畅通。

2. 管理人员: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去管理,包括医疗质量管理人员、专家委员会成员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不良事件等人员。

3. 委员会:医院或诊所需要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并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监管输入方案的执行和效果,提出对方案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员通常是医疗领导、医院管理人员、医疗专家和质控人员等。

三、流程和方法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方法。

1. 设定目标:先制定目标,明确需改进的地方和目标达成的标准。

这需要对医院或诊所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确定哪些环节需要改善和提高。

2. 制定方案: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具体方案,包括组织架构、流程控制、质量标准、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等要素。

制定方案需要考虑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 实施方案:在制定好的方案基础上,对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工作进行实施。

包括制定实施计划、资源调配和工作分配等。

需要注重实效性和结果导向。

4. 评价效果:实施完毕后,需要对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实施计划一、计划的目标和涵盖范围1. 目标这份计划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一套系统化的医疗质量管理和不断改进的措施,来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我们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同时也希望能更高效地利用医疗资源。

具体来说,我们的目标包括:- 提升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标准化和合规水平。

- 降低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提高他们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满意度。

2. 范围这个计划适用于医院的所有临床科室、护理部门以及相关支持单位。

具体包括:-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 护理部- 质量管理部- 药剂部- 诊断科室(像影像学和检验科等)二、现状分析与需求1. 组织现状我们对医院目前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评估,发现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缺少系统性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 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培训。

- 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导致改进措施难以落实。

- 患者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沟通和信息共享也不足。

2. 需求分析为了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医院必须:- 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 制定培训计划,以提升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认知和技能。

- 完善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反馈和改进。

-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从而增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1.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1.1 组织架构我们需要成立一个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各科室的主任和护理部的代表,负责整体的医疗质量管理规划和监督。

1.2 制定管理制度要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流程和考核指标。

2. 质量监测与评估2.1 制定关键质量指标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推出一些关键质量指标(KPI),如:- 医疗错误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的培训完成率2.2 定期评估每个季度要进行一次医疗质量评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查看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形成相应的报告。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8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8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计划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____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

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三级质控,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目标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范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范文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范文一、引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发展的基石。

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我院决定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以期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指导思想1. 以人为本,患者至上。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保障患者安全。

2. 全面质量管理,全员参与。

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

3.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

4. 科学管理,规范操作。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水平。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领导、决策制定和监督实施。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评估等。

3. 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四、主要任务1.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医疗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2.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实施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价,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检查、病案质量评审、患者满意度调查等。

4. 开展医疗质量培训与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医疗质量意识和服务水平。

5. 推广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医疗质量全面提升。

6. 加强医疗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

7. 落实医疗质量责任制,建立医疗质量奖惩制度,激发全员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五、实施步骤1. 调研与分析:对医院医疗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制定计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3. 组织实施:按照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4. 检查指导: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刚刚铺开的稿纸上,笔尖在指尖轻轻旋转,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关于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方案,已经在我脑海中盘旋多时,现在,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将这些想法汇聚成文字。

一、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1.构建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要明确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架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

各部门负责人为质量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

2.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质量管理计划,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和任务,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

3.落实质量管理措施(1)加强医疗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医疗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完善医疗制度:修订和完善各项医疗制度,确保医疗行为有章可循。

(3)加强医疗质量监控:设立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4)开展医疗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质量改进项目,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质量管理评价与奖惩设立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约谈和整改。

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设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小组,负责对医疗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

建立质量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

2.加强医疗质量改进项目实施(1)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2)实施质量改进项目:针对医疗服务中的问题,开展质量改进项目。

(3)加强质量改进交流:定期组织质量改进交流会议,分享质量改进经验。

3.质量改进成果展示与推广三、相配套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1.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制度制定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制度,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2.建立医疗质量责任制度明确医疗质量责任,对医疗质量事故进行追责,确保医疗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二)质量管理
1.基础质量
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

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

2.环节质量
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

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

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入出院疾病诊断准符合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
—1—
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甲级病历率、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医疗事故发生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留观时间等22项。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
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设备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
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

2.相关职能部门
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重点进行环节质控。

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
—2—
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中最主要的有:
1)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年度医疗质量控制计划。

2)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3)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拟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运行。

5)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6)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

具体要求如下:
①自查运行病历
②检查人员:科主任、质控医师。

③检查表:采用医务科下发的《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标准》,根据检查表对病历打分,检查好的表格由科室按月保存。

④自查结果:各科室能自查出的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实施,并对医务科上月检查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价。

⑤各科室将自查结果填写完整。

⑥科室病历自查工作的完成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部分。

4.科室质控医师
科室质控医师,按照病历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对本科室病历进行实时、全面的质控,抓好病历质量。

5.医务人员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要首先端正态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落实以核心制度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患者提高安全、高效的服务,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3—
(一)基础质量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医务科、质控科、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等科室要经常性地深入一线,服务一线。

4.改善服务流程,为病人提高安全高效的服务。

(二)环节质量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

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2.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核心制度和核心条款。

(2)提高病历质量,及时、规范、准确书写,按时归档,妥善保存。

减少归档病历的返修率。

(3)做好沟通工作:包括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和科室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

(4)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5)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4—
(6)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7)抓好中医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三)终末质量
1.临床路径管理:
2.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五、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见附件六
六、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一)科室质量考核
科室质量检查标准共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辅助科室、输血科、急诊科六个部分。

(二)考核办法
1、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每月进行一次全院医技科室大检查,总分为100分,90分为基数,考核每高于基数1分奖励科室100元,依次累加,考核每低于于基数1分扣除科室100元,依次累加。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考核
根据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由医务科统计汇总临床科室及相关部门完成情况,按年考核,总指标完成率每下降1%,将责令科室整改。

(四)病历质量考核
1.每月检查病历书写质量,各类检查结果均纳入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当月绩效考核挂钩。

(1)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实行单项扣款,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的扣分标准执行,每扣1分扣款50元。

(2)归档病历严格按照《终末病历检查标准》执行,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90分;乙级:75--90分;丙级:< 75分。

每份病历大于98分不予罚款,98分以下每扣1分按50元罚款,乙级病历罚款600元/份,丙级病历罚款2000元/份。

(乙级病历及丙级病历,如与科级质控评分不符,处罚科主任每份病历100元)。

—5—
1.优秀病历奖励:每月按甲级病历平均分计算,得分前三名者给予奖励,奖金按当月罚款金额酌情核算。

2.优秀病案展评
评选程序:每月病案质量第1名的优秀病案,一年累计后经院病案管理委员会最终评定,分内外科各一名,进行全院展览、
出现丙级病历,质控医师扣款50元,科主任扣款500元。

2.归档病历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 所有的医疗文书必须无缺失;各级医生护士必须审查并签字;所有检查报告必须无缺失;病案首页必须填写完整、准确。

特别说明:没达到以上基本条件而送到病案室的病历,查出后视为无效归档,因此延长归档时间者,自行负责,归档超时仍从出院日算起。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执行。

附件1:礼泉县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附件2:礼泉县中医医院科室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3:礼泉县中医医院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4:礼泉县中医医院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5:礼泉县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礼泉县中医医院
2015年1月10日
—6—
附件1:礼泉县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