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反思
近日,我作为一位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反思性的数学课。
在上课之前,我预习了这节课的教案,想尽可能的让孩子们有一个有趣的学习体验。
课堂上,我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的题目和环节,并对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
孩子们的反应都很热烈,他们很愿意思考并尽可能完成任务。
在这堂课上,孩子们克服了困难,了解了加减运算,利用操作板仔细完成了习题,把所有题目都做得风生水起。
课后,我思考教案的实施情况。
我觉得,主题的设计很合理,课堂的安排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我认为还有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采取不同的讲述方式,使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2、可以在教案中引入游戏元素,让孩子们在救特趣味的情况下学习知识。
3、在安排习题时,要注意每个孩子的难度,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
4、可以在教案内容中穿插一些拓展性的知识,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基础知识,也让他们学会探索和思考。
总的来说,我觉得通过对这节数学课的教案的反思,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争取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有更有趣的学习体验。
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教案及教学反思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又有趣的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数学教学是那些希望挑战自己并获得成绩的学生所需的。
而教师是保护学生和他们的学业的桥梁之一。
因此,在这份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大班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和教案,并总结教学反思,以期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教学架构课程目标在本学期的大班数学课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基础知识,比如说算式的编制和答案的计算;2.通过作图和解题,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何形状和二维空间;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我会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如下的教学内容,课前先布置好作业:•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个加法游戏,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
•课堂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解决问题来巩固加法,学会用坐标轴的方式输入数据。
•讲解扩展,让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增加课讲解的可操作性。
•分组训练,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各种数学表达式的计算和解决,以便了解计算和几何间的关系。
•结尾任务:通过综合测试,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
课堂设计我在教学中,会根据每一课的主题,安排相应的活动和任务。
每节课的设计大致如下:1.开场白:介绍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如何进行。
2.看看任务:根据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了解问题,并尝试解决后的结果。
如“通过运动会的记录表,学生给出一个学生的记录表”,“小明带有4件礼物,分别有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小明的情况是什么?”等。
3.结合实际:让学生通过游戏等实际操作,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4.推导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和计算,让学生尝试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操作规范。
5.总结反思: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听取学生对当天学习的反馈,指导下一步的作业完成和学习。
教学反思教案的编制只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以推动学生提高其数学学习成绩。
在我这次的教学中,我发现我的教案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1. 需要更好的教学控制能力尽管我能够让学生完成这份教案,但是我觉得在许多细节的控制上还需要改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四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抽奖游戏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数玉米》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棋子跳跳》四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设计意图:暖暖的春天伊始,万物复苏,春季刚到,我班就有幼儿从家带来了各种种子,并迫切要求老师带他们到自己的种植园里去种植。
这天,我们准备好了劳动工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种植园,看着孩子们三五一群,二四一伙的兴奋劲,我也溶入到孩子们当中,咦!陈子浩他们那伙在干什么?我走过去一听:陈自浩说:“我的白云豆种子比你的花生种子大,我一粒种子可以换你三粒。
”婷婷不服气地说:“不能按个大小来换,只能按种子的数量多少换”听到孩子们的议论,让我想到我们刚学的数学中的自然测量和“替换”,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过后,我便以陈子浩与婷婷两位小朋友换种子的事组织孩子们来讨论,由此,生成了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
活动目标: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知道第一次测量的结果处,为第二次测量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2、使幼儿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4、培养幼儿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一、探索自然测量的方法“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发展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或移动设备,安装数学教学软件;•学生课前布置的练习题;•一些小奖品作为激励措施。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让学生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然后简要回顾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3.2 知识讲解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向学生展示《看看谁最长》这个游戏的规则。
解释游戏的玩法和目的:“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比较数字的大小。
你们将会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会有一个游戏成员代表小组进行比赛,看看谁能找出最大的数字。
”3.3 游戏规则说明详细解释游戏规则,包括比较数字的方法和操作流程: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
2.找数字:老师或学生随机写出3-4个数字,让学生快速记住这些数字。
3.选择比较数字的方式: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方式(如用手指比较、口头比较等)选择比较数字的方式。
4.比较大小:学生按照规定的方式比较数字的大小,找出最大的数字。
5.确定胜者: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报出自己小组找到的最大数字,并决定最终的胜者。
3.4 游戏实施按照游戏规则,让学生进行游戏实施。
老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引导他们应用比较数字的方法找出最大的数字。
3.5 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在大班学生中进行讨论和总结。
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找到的最大数字,并帮助学生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4. 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这个游戏以竞争和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于数字大小比较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快速比较数字的大小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游戏的竞争和团队合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会过于关注比赛结果,而忽视了深入理解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长短概念;2.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3.能够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能够进行长度比较,确定最长和最短的物体;教学内容1.长短概念的介绍;2.不同计量单位的介绍;3.长度的测量方法;4.长度比较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体,比如水果、玩具、书籍等,引导学生谈论它们的长度,从而引入本课长度的概念。
第二步:长短概念的介绍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实物,向学生介绍长短概念。
例如,展示一支笔和一把椅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长度差别。
第三步:不同计量单位的介绍介绍什么是计量单位,通过图示的形式列出常见的计量单位,并让学生感知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在量测某个物体时,怎样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第四步:长度的测量方法向学生展示测量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手动的实践。
引导学生描述在使用测量尺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五步:长度比较方法介绍长度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对各种物体进行长度比较,并运用刚刚学习的计量单位,确定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第六步: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长度测量题目,并要求学生用Markdown文本格式记录作业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难点在于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和学生的手动实践。
在讲解计量单位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我采用了通过图示形式来展示的方式。
在学生手动实践时,我注意到有些同学不太熟悉使用测量尺的方法,他们容易将尺子放歪或读数有误。
因此,在课上进行了反复演示,确保每位同学都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将测量结果用Markdown文本格式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计量单位的理解,也方便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
《看看谁最长》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识别物体的长短。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识别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物体的长短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长短不一的木棒、绳子、尺子等。
2.学具:每组一套长短不一的木棒、绳子、尺子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木棒,让其他幼儿判断哪根最长。
(二)主题活动1.分组讨论: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套长短不一的木棒、绳子、尺子等。
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比较,找出最长的物体。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集体分享: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发现,其他幼儿认真倾听。
4.拓展活动:请幼儿用长短不一的木棒、绳子、尺子等,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一)优点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
2.分组讨论和集体分享,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引导到位,使幼儿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不足1.部分幼儿在表达时,语言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活动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幼儿等待时间较长。
(三)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训练。
2.提高活动效率,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六、教学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表达。
2.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相关活动,共同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幼儿对长短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通过观察、比较和表达,他们逐渐掌握了长短的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
幼师优质课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长度的不同。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比较物体长度,并能用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长度的差异,并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三、教学准备1.教具:长短不一的绳子、木棒、塑料尺、书本等。
2.学具:每组幼儿一套长短不一的物体。
3.课件:长短不一的物体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长短不一的绳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度吗?长度有什么用?2.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将木棒按照长度从短到长排列,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3)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哪根木棒最长?哪根最短?(4)教师让幼儿分组,每组一套长短不一的物体,让幼儿自己动手排列,并用语言表达。
(5)教师展示课件,让幼儿观察长短不一的物体图片,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3.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看看谁最长”的游戏,每组幼儿轮流用长短不一的物体进行比赛,看哪组能找出最长的物体。
(2)教师记录比赛结果,评选出“最长物体小组”。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体的长度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来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体。
五、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长短不一的物体,比较它们的长短,并用语言表达。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长短的画作,可以是长短不一的线条、物体等。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表达等活动。
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言简练,引导幼儿发现规律,使幼儿能够轻松掌握长度概念。
3.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长度概念。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不等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来排序不等式。
教学重点:1. 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的理解。
2. 通过比较大小来排序不等式。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
2. 学生练习册《看看谁最长》。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并推导出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的符号。
2.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解释不等式是用于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数学语句。
步骤二:讨论不等式的符号1. 给出几个例子,并让学生观察、分析不等式中的符号。
例如:- 5 > 3- 6 < 9- 7 ≥ 4- 2 ≤ 62. 引导学生总结不等式的符号和含义,并与学生共同完成符号的解释表格。
步骤三:应用不等式进行排序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练习册《看看谁最长》。
2. 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根据提供的不等式,决定每个人的长度大小关系,并按照顺序将每个人的名字写在空格里。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验证自己的答案。
4. 随机选择一组学生,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步骤四:总结和拓展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不等式的概念和符号的应用。
2. 拓展学习,给出更复杂的不等式例子,让学生进行排序和解答。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能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够应用不等式符号进行排序。
- 教学过程调整:由于时间紧凑,只给每组学生提供了一个练习册,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完成练习。
- 学生表现:学生在理解不等式的符号和含义方面表现良好,能够正确应用不等式进行排序。
- 教学改进:下次课可以增加更多的练习时间,让学生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应用。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游戏性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一、教学目标1.孩子们能够理解比较长度的概念,掌握最长的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孩子们对长度的感知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谁最长》数学游戏三、教学准备1.纸带:准备若干长度不同的纸带,可以是彩纸、绳子或其他材料,长度不超过40厘米。
2.游戏卡片:准备若干游戏卡片,在每张卡片上写上一个长度。
3.计时器:用于控制游戏时间。
4.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游戏结果。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品有长有短吗?有没有想过如何比较它们的长度呢?”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渐引入比较长度的概念。
步骤二: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1.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到5人。
2.每组选一个学生作为“裁判”,其他学生作为“选手”。
3.裁判抽一张游戏卡片,展示给选手。
4.选手根据卡片上的长度信息,选择一根纸带并将其放置在桌面上。
5.当所有选手都选择好自己的纸带后,裁判开始比较选手们纸带的长度,选取最长的纸带,并标记。
6.比赛结束后,记录每个小组最长纸带的长度。
步骤三:游戏实施(20分钟)1.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每次比赛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2.老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观察纸带的长度,并问一些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的纸带哪根最长?”“你们是如何判断纸带的长度的?”等。
步骤四:游戏总结与讨论(10分钟)1.通过游戏结束后的记录,向学生宣布每个小组最长纸带的长度。
2.让学生观察记录结果,并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纸带比其他纸带更长?”“我们学到了哪些有关比较长度的知识?”等。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谁最长》的数学游戏,通过比较纸带的长度,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长度的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中,游戏的设置和规则都比较简单明了,适合大班学生的年龄特点。
大班数学测量《看看谁最长》公开课优秀教案含反思
大班数学测量《看看谁最长》公开课优秀教案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
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三、教学难点1.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尺子、绳子、吸管、小棒等测量工具。
2.各种长短不一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玩具等。
3.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各种长短不一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提问:你们知道哪个是最长的吗?哪个是最短的吗?3.邀请幼儿上台比较物体的长短,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测量方法1.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幼儿认识尺子,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2.分组讨论: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3.教师示范测量方法,强调测量的准确性。
4.邀请幼儿上台尝试测量,并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尺子。
(三)实践测量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测量工具和记录表格。
3.幼儿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4.测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测量结果。
2.教师邀请幼儿谈谈在测量活动中的感受,如: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合作的重要性等。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测量方法、比较物体长短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幼儿参与度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4.教学反思环节,让幼儿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5.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对测量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学习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
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1.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并能用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补充:(二)探索测量方法1.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幼儿认识尺子,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长度及大小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准确辨认不同长度的物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
教学内容
1.引入新知:老师手持数张较短和较长的纸条,观察学生对于“长”和
“短”的理解程度。
2.直观展示: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画纸,让学生自由观察、比较。
3.知识讲解:通过PPT、故事等形式,向学生讲解比较长度的方法及注
意事项。
4.合作学习:分成小组,让学生用纸条、尺子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共
同完成比较长度的任务。
5.个案辅导:针对个别学生操作困难或出现错误,给予个别辅导。
教学研讨
1.引导学生寻找差距:老师在展示画纸时,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长度
的特点及差距,加深学生对于“长”、“短”概念的理解。
2.重点区分合理设定:老师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纸条,强调长度的数值
大小与物品大小无必然联系,引导学生注重差距而非长度的大小。
3.评价及反馈:老师在课程结束时,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鼓励好的方面,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教学时间为45分钟,主要授课内容为比较长度,通过直观展示、知识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比较长度及大小的概念。
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中,部分学生由于尚未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导致测量不够准确。
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强调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合适的时候采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此外,教师在之后的教学中也应当注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与个性化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稳步发展。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看看谁最长》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大班学生,年龄在5到6岁之间。
在学前教育中,数学启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长度的概念,学习使用尺子和厘米刻度。
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尺子和厘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使用尺子和厘米刻度测量物品的长度。
3.学生通过玩游戏“看看谁最长”,掌握长度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尺子(每个学生需要一把)•物品(可以是橡皮擦、书本、笔等等,数量至少10个,长度不同)•游戏规则卡片(每组学生需要一张)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老师出示各种物品,包括橡皮擦、书本、笔等等,并邀请几位学生上前来将这些物品按照长短顺序排列。
在学生的排列完成后,老师指出用眼睛看比较长度的方法并不准确而且容易出错,邀请学生们尝试使用尺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2. 学习尺子和厘米的概念老师出示尺子,解释尺子是度量长度的工具,并介绍尺子上的刻度单位——厘米。
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熟悉尺子的使用方法,并强调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
3. 实践测量(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发放物品和尺子,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用尺子测量物品的长度。
老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和解答问题,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进一步熟悉尺子和厘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4. 游戏“看看谁最长”游戏规则:学生们按照长度从小到大依次测量物品,然后将测量结果拼接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长度线”。
最后比较哪个小组的“长度线”最长,并在黑板上画出各组“长度线”。
5. 整合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分享游戏的体会,并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知识导入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巩固了这些知识点的应用。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很快就掌握了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游戏环节更是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节课,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长度的概念,并初步掌握了使用尺子和厘米刻度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大班幼儿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不同长度的概念;2.培养幼儿对物品长度进行比较的能力;3.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4.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介绍教师将展示两个纸箱,让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将两个纸箱拿出来,让幼儿猜猜哪个箱子里的东西更长。
3.让幼儿把箱子打开,确认猜测是否正确。
步骤二:呈现1.教师出示几个物品,并介绍它们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2.让幼儿尝试拿着这些物品比较它们的长度,并让幼儿用语言表述出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形成对长度的概念和认识。
3.给出两个物品,让幼儿比较它们的长度,并说出哪个物品更长。
步骤三:让幼儿自主体验1.教师发给每一位幼儿同样的长度不同的物品,让他们先自己玩玩,看看是否有什么想法。
2.让幼儿把自己手中的物品,按照长度从小到大排列,并找出哪个物品最长、哪个物品最短。
3.让幼儿回答:哪个物品最长?哪个物品次长?哪个物品最短?步骤四:小组合作1.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里有4~5个幼儿。
2.教师将一些长度不同的毛线球放在教室里,让每个小组选出毛线球中最长的,并标好名字,然后在工作纸上绘制这些毛线球的实物图,并通过图形进行比较。
3.让小组把毛线球按照长度从大到小排列,并说出每个球的长度,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后得到答案。
4.让每个小组派干部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整个小组的成果。
步骤五:小结1.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确保幼儿掌握了新的知识。
2.让幼儿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问一问他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和了解。
3.发放作业:让幼儿画一幅长方形图案,并标上长和宽的长度。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共计40分钟,涉及到幼儿的数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逻辑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通过该课程,幼儿们学会了对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和分类,增强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环节的设计。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最长》教案课题:《谁最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尺子和物体长度,正确比较大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1. 板书:谁最长?2. 学生课前学习的物体长度和尺子的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向学生展示一张有多个物体的图片,例如飞机、火车、汽车等,让学生猜测哪一个物体最长。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提问: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需要注意什么?Step 2:探究活动1. 分发每组一个尺子和多个不同长度的物体模型。
2. 让学生观察物体模型的长度,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下来。
3. 让学生根据所测量的数据比较物体的长度,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4.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Step 3:操练练习1.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图片上的物体长度选择最长的物体。
2. 让学生两两合作,相互检查答案,解释自己的选择。
3. 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答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Step 4:拓展应用1. 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想要买一根最长的香蕉,请问哪个长度的香蕉最长?2.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推理,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Step 5:归纳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物体长度的比较方法和技巧。
2. 整理出一个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表。
Step 6: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集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和问题解答,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加深了他们对物体长度的认识。
同时,我也关注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生在测量时不准确,对尺子使用不熟练等,对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教案活动介绍此次活动是一项数学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活动中让学生将几个数字进行比较,然后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
此活动对大班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数字的大小有更深的认识,并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字的大小概念。
2.学生能够不同角度去比较数字的大小。
3.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1.我们首先给出三个数字:2、5和9,然后询问学生这些数字有什么区别。
2.通过探讨,引出数字的大小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数字大小的方式。
2. 游戏过程1.本次游戏需要两名学生对战。
2.游戏中,首先由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数字,并选择一个对手进行比较。
3.选择一个老师或者学生代表来记录比赛结果。
4.记录器宣布比赛开始,并且双方对比出画的数字中最大或最小的数。
5.最后,根据比较结果,把胜利的结果告知两名参与者。
3. 活动反思1.活动结束后,我们等待学生的反馈,然后搜集学生意见进行反思。
2.讨论活动的难点和易错点,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是什么,并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对于某些数字大小概念的理解不够。
2.活动中存在语言表述和记录比赛结果的问题。
3.学生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的内容是:数字的大小比较,细节把握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更加注重细节把握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总结和总结经验。
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次活动更好地掌握数字大小比较这一内容。
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
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反思:谁最长在大班数学活动与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谁最长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测量、排序等活动来进行探索。
通过这种亲身参与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有关长度的概念。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会给学生们一个简单的定义:长度是指物体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然后,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段线,让他们找到教室中的每个物体,并将线条的一端放在物体的一个端点,然后伸展线条,直到和物体的另一个端点对齐。
学生们会围绕着教室,测量并记录他们认为最长的物体的长度。
接下来,我让学生们将他们测量的结果分享给全班。
学生们会站起来,一个个分享他们的结果,并解释为什么他们认为某个物体是最长的。
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展示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测量技巧,还提供了一个互动的机会,让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辩论。
然后,我组织学生们将他们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整理。
我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一支笔,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长的物体的名字写在纸上。
然后,我让他们按照自己认为的顺序排列这些物体,并将自己认为最长的物体放在第一位。
接着,我请学生们用他们测量的线将每个物体的长度画在自己写的名字旁边,以便进行直观的比较。
在整理数据的同时,我会逐个呼唤学生的名字,并请他们将自己的物体放在一个大白板上的适当位置。
学生们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测量的物体是否被其他人也认为是最长的。
这种集体互动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鼓励他们思考他人的观点和选择。
接下来,我会将所有学生的数据进行整合。
我首先让学生们观察整体的趋势和规律,以及持续多次出现的选项。
然后,我引导他们思考一些不同的问题,如:- 为什么有些学生认为同一个物体是最长的,而其他学生认为不是?- 学生们如何测量长度?他们的测量方式有何不同?- 学生们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们的测量结果之间有何差异?这种差异有多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帮助学生们深入思考有关长度的概念,并促使他们注意到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准确性。
2023年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精选3篇)
2023年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谁最长(精选3篇)教案一:最长的线段怎么找?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利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找出最长的线段。
教学重点:1. 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2. 利用测量结果找出最长的线段。
教学准备:1. 直尺。
2. 不同长度的线段模型。
3.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出示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找出最长的线段。
Step 1:测量线段长度教师发放直尺和学生练习纸,让学生选取两个线段,利用直尺测量并记录线段的长度。
Step 2:比较线段长度学生对比两个线段的长度,讨论线段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Step 3:找出最长的线段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找出最长的线段,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Step 4:练习教师发放多个线段模型和直尺,让学生自主练习测量线段,并找出最长的线段。
Step 5:总结教师与学生总结测量线段和找出最长线段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二:比一比,谁最长?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利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比较线段的长度并找出最长的线段。
教学重点:1. 线段的测量和比较。
2. 利用线段的长度比较找出最长的线段。
教学准备:1. 直尺。
2. 不同长度的线段模型。
3.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出示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哪个线段最长。
Step 1:测量线段长度教师发放直尺和学生练习纸,让学生分别测量三个线段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Step 2:比较线段长度学生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讨论线段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Step 3:找出最长的线段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找出最长的线段,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Step 4:练习教师发放多个线段模型和直尺,让学生自主练习测量线段,并比较找出最长的线段。
Step 5:总结教师与学生总结测量线段和比较线段长度找出最长线段的方法和技巧。
教案三:找出最长的线段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利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反思1. 背景在学校的大班数学教学中,每位教师都要编写课堂教案。
然而,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篇幅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因此,学校决定开展“大班数学看看谁最长教案”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教案编写能力,提高大班数学教学质量。
2. 活动过程活动分为两个部分:教案编写和反思总结。
2.1 教案编写每位教师需要自主编写一份大班数学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内容。
要求教案篇幅在500字以上,1000字以下。
2.2 反思总结完成教学后,每位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包括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学习效果等。
要求总结篇幅在1000字以上,1600字以下。
3. 教案反思3.1 教案13.1.1 教案思路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大比大小。
通过观察图片、数值和大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大小之间的比较方法。
通过大量实物比较和讨论的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1.2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大比大小的概念和应用场景,然后通过实际比较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物品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讨论阶段,教师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尊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1.3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也较为活跃。
但是在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于比较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补充和回答疑问的环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
3.2 教案23.2.1 教案思路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数数字母的认识。
通过观察数字和字母之间的相似点,让学生了解数字和字母的含义和区别。
通过大量实物比较和讨论的方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2.2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和实际物品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数字和字母的外形和含义,然后通过实际操练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和字母的写法和认知。
在讨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过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长短差异。
2.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长短差异。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长短不一的小木棍、绳子、积木等。
2.学具:每位幼儿一套长短不一的物品(如:小木棍、绳子、积木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长短吗?谁能举个例子说说?2.感知长短(1)教师展示长短不一的小木棍,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短。
师:请你们看看这些小木棍,哪根是最长的?哪根是最短的?(2)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小木棍的长短。
师: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这些小木棍的长短呢?比如:“这根小木棍比那根小木棍长。
”3.操作活动(1)教师将长短不一的物品分发给每位幼儿,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找出最长和最短的物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任务。
(3)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描述。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看看谁最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长短。
(2)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3)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长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热情。
2.教学亮点(1)教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幼儿在直观的操作中感知长短。
(2)教师组织了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不足(1)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数学语言描述长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在游戏活动中,部分幼儿合作意识不强,需要加强引导。
大班数学教案谁的长及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谁的长及反思一、引言本文旨在分析大班数学教案的优缺点,并提供相应的反思和改进意见。
对于大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了解教案的长处和问题所在将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给学生。
二、教案的长处以下是大班数学教案中常见的长处:1.系统性强: 教案通常有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2.形式多样: 教案以图片、图表、例题等形式展示,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3.清晰明了: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清晰明确,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4.引导探究: 一些优秀的教案能够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案存在的问题然而,大班数学教案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过于繁杂: 有时候教案中的内容过于繁杂,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
2.缺乏趣味性: 一些教案缺乏趣味性,学生可能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缺少实践和应用: 一些教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实践和应用的环节,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缺少个性化教学: 大班数学教学中,教案通常是针对整个班级设计的,缺少对不同学生个性化差异的考虑。
四、反思和改进意见为了改进大班数学教案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简化内容: 教案中的内容应该尽量简单明了,不能过度复杂化。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一个准确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内容的调整和精简。
2.增加趣味性: 在教案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例如游戏、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增加实践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
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个性化教学: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谁最长公开课教案与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
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
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
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活动重点: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活动难点: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活动准备: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两种不同的种子若干白云豆、花生(选择种子时颗粒的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活动过程
一、探索
“看看桌上有什么?”(铅笔、白云豆、花生)
“请你们拿一种种子来量一量这只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师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得到幼儿的一致认可后,教师小结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教师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