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合集下载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

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6篇《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道德经》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一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

本人自觉《道德经》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

“道”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

第二部分是“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

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小国寡民”,希望人民的生活是“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

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

例如“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可以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

现在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

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可以忽视了(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可以抛弃了(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

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

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

世人所认为的“多则得”虽是有积极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多”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得人生更充实。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十分名。

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

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哀悼短信舆。

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

这是对上方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

道德经读后感10篇

道德经读后感10篇

道德经读后感10篇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读完某⼀作品后,相信⼤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是⼩编精⼼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道德经读后感1 这是⼀篇迟交的作业,师⽗在暑假就让我写了,可是⼀直俗务缠⾝,往往有所得时也没有什么时间写下来,今天正好有空,赶紧抽空码⽂。

《道德经》,⼀部著作,在短短五千⾔⾜以让世⼈细细品读⼀⽣。

第⼀次看时我只是当成课外的读物⼀样看,⼀⽬三⾏,粗粗扫过,只觉得这篇韵⽂哲理诗在努⼒向我们阐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但具体是什么,根本不得⽽知。

第⼆次,结合很多资料去看,发现很多⼈⽤庄⼦的《天下篇》来概括其旨:“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澹然独居神明居。

……建之以常⽆有,主之以太⼀,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 其说⼤体从天⼈合⼀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发明修⾝治政等⼈道。

所谓“⼈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然。

道之理则,分⽆、有⼆⾯。

道常⽆,⽆名⽆形,先于天地⿁神,⽽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天地万物,具⽆穷之⽤。

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

⽽有之⽤,常以⽆为本,“有⽣于⽆”。

圣⼈体道之⽆,法道之⾃然⽆为,以之修⾝,当⽆欲⽽静,⽆⼼⽽虚,不⾃见⾃是,⾃伐⾃矜,为⽽不持,功成⽽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为之事,⾏不⾔之教”,还⼑兵,离争⽃,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实腹,⽆知⽆欲,则⽆为⽽治。

“反者道知动,弱者道之⽤”,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坐,以柔弱胜刚强。

它以⼤部分内容劝告⼈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私、淡泊名利、知⾜常乐;教导⼈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度、以德报怨、先⼈后⼰、舍⼰为⼈;⿎励⼈们⽆为守静、顺其⾃然、清⼼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预⾃然;引导⼈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对⼈⽣…… 以上很多都是别⼈的思想,对《道德经》作出的简单概括。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篇1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

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

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要更深入的研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

《老子》一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

而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

比如,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这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应提高眼力,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

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的两只手不能什么都伸出去,因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读完《老子》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触,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也有很大的改变。

《道德经》读后感(13篇)

《道德经》读后感(13篇)

《道德经》读后感(13篇)《道德经》读后感1一、看作者,老子是周朝的史官,史官是整理和编纂史料史书的职位,所以老子博闻强识,在写书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文献积累和对名著的毕生研究。

二、看哪些人研究过《道德经》并且取得了些怎样的成绩?这里以曾国藩和马云先生为例。

曾国藩在他告老还乡、在老家湖南修养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亲人去世,又感慨自己不得志、效力朝廷时上下关系总处理不好,终日苦闷、哀愁。

一天,他偶遇一位老中医,告诉他,你肝火太旺,去读《道德经》!看完道德经的他连连感慨,这本书如此的宝贵,原来我的答案就全在这里面!于是他为了将书的内容吃透,就随身携带,一遍一遍的朗读,一篇一篇的背诵,书不离身。

曾国藩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呢?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并且,在晚清的动荡复杂的时期,曾国藩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善终的官臣。

第二位成功人士,马云,他创造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互联网帝国,阿里巴巴系,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购买,以及帮助了那些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马云先生走到哪里都一直揣着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

其实中国的领导人无不是老子的粉丝,他们都无不是《道德经》的虔诚的学生。

所以《道德经》对于国家、和企业领导人来说都是必取之经。

三、要看他的同类人怎么评价他。

老子是哲学思想家,那么同类人是如何看待他的呢?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源。

在他的眼中,老子是他唯一承认的中国千年来的思想家。

这是在他研究了中国数千年古代的、当代的思想家之后所给出的一句评价。

当然中国也并不匮乏像老子一样伟大的思想家。

四、看发行量: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就是《道德经》,在德国,道德经的地位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国家,一个出版物能够与圣经的普及度相媲美,足可见它的重要程度。

五、看这部作品的思想发源。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毕生研究《易经》,《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优秀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优秀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优秀4篇)道德经读后感篇一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

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

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

欲言其言,先言其人。

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23多年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还一向被我们实践着,追求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老子思想精华的凝聚体。

它告诉我们,凡事要取法自然,仅有取法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摆脱痛苦与烦恼;它告诉我们,“一”为万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诉我们,祸福相扶相持,无中能够生有,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它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诉我们,“功成身遂”,应对成功,应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约义丰的短短五千言,教给了我们道的哲学,教给了我们处世之道,教给了我们治国之道。

老子教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对立中存在,在对立中发展的。

在必须条件下,事物是能够互相转化的。

正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如果世人对于美、善的认识改变,那丑与恶的标准也就变了,正如难易相对、长短相对一样。

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也没有绝对的假恶丑,有时,不好的事情不必须就是坏的,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还教诲我们物极必反,所以,强者要学会收敛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自居于弱势、静态而坚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也就是“强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强者鹤立鸡群,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弱者则不然,所以,人要学会收敛自我的光芒,学会韬光养晦。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道德经》读后感1说实话,读完道德经,最深刻的情绪体验是——很有成就感!通篇文言,读下来着实不易!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收获还是有的。

首先是对老子的思想精华。

也无非四点:无为、自知、反战以及大道。

先说无为吧!有目共睹,现今社会浮华不堪,私欲膨胀,追名逐利,这就是一种“有为”。

“有为”令人们疲惫不堪,令社会千疮百孔,而“无为”就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只是我们不必如老子说的那般被动——完全去顺应自然,而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去满足我们合理的欲求。

或许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好:商人之间正当竞争,且一心为消费者着想;明星为大家树立起正确榜样,而不是一味哗众取宠;官员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力;专家教授静心于学术,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而我们自己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修养,而不是醉心于求田问舍。

再来说说自知。

自知即自己知道自己的实力、能力,清楚的了解自己。

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就是自知的最好诠释。

不自知的品行对个人损害是十分大的,因为不自知也就是自满,而自满者根本不会有追求上进的热情,所以自满就难出成绩,难有进步,可见不自知害人不浅啊!反战思想也是老子思想中重要的一点。

老子的话语中,表面上说的是担心民生疾苦,似乎是站在人民立场上反战的,但其实不然,老子的反战思想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从他反战的目的就可以看出:他反战是怕人民在战争中受苦而起义,进而威胁到统治阶级的稳定,而不是单纯为人民着想。

但不论怎样,他的反战思想在当时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在现代国际社会中,究其导向还是正确的,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最后要说的是大道,但不是要讲老子提出的哲学概念,而是“大道废,有仁义”中的大道。

他看到社会上宣扬仁义,不觉欣慰,反而担心,何者?因为他知道社会宣扬什么正是因为缺失什么这个本质。

老子能看到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实在不得不佩服他极强的洞察力。

他确实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篇一: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 ——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 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 ⽼⼦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灵的⽢泉”。

⼈们看事物多是从正⾯看,⽽⽼⼦却是从反⾯看。

其中“以柔克刚”,就是⽼⼦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

接下来⼩编为你带来⽼⼦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篇1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式,事物的产⽣、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章⼤部分⽤近乎诗体的语⾔,有些晦涩难懂,但⽤“博⼤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为”,“尊重规律”。

第⼀段“道可道,⼗分道,名可名,⼗分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语⾔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分名。

”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异名。

”是说有和⽆这两⽅⾯都同出于道却有不⼀样的名称。

“同谓之⽞”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之⼜⽞,众妙之门。

”那⾥指的是这种⽞⽽⼜⽞的道是⼀切奥妙的门径。

这⼀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道指的就是规律。

⽽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然的,变化的,不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规律。

”这是⼀种⼗分朴素的辩证思想。

全⾯体现了我国古代⼈民对⼤⾃然的探索与思考,⽽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的,是⼗分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化思想产⽣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切都会顺利,⽽违背规律会得到⼤⾃然的惩罚。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00字(3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00字(3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00字(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子道德经读后感500字(3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读后感是通过文字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传达给他人,并能够引发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文体形式。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6篇)《道德经》读后感1每个人都想从书本中汲取点什么,不同层次的人考虑会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我的眼光从当今移开,去古书中找寻。

读点自己不懂得东西,了解一些高深的理论,以期提升自己的素质。

经朋友的推荐,找到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道德经解读》,试读之后,虽不甚理解,仅得皮毛,但坚持静静看完,零散地记载了些东西。

结合现实,生发些个人的东西,为我所用。

老子,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国。

本姓李,名耳,李聃是他的称,而老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

曾做过小官,职位不高。

这和传统的文人没有太多的不同,后来辞官归隐,生活平静,精通修养之术。

据说活了200岁,是道教的开山鼻祖,都尊他为太上老君。

他的哲学思想与其他的伟人有太多的不同,我们总说自己缺乏信仰,那么什么支撑我们活下去。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想探寻一下“道”为何物。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是空虚无形,但不是空无所有。

如果从物质层面而言,创万物的(自然界)是“道”,由自然之道引申到治国之道,再回归到个人的修身之道,可以说“道”的作用是巨大的。

支配一切事物,是一种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力量。

“道”,是对付应变之术,是法则和智慧,是自然规律。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不可言说的,它一落到语言上,人就无法理解其超越形象的内涵。

”就大的方面,老子的治国之道是清静无为的统治方式,就个人而言,我们该成为一个有“道”之士。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是人类自然和社会的法则。

其实读书学习要遵道,做人做事要遵道。

安然,顺天道,合人道。

生生不息,永恒长存。

领悟之后,寻求解脱。

心浮气躁的我们,孔子的“礼”“仁”,有时显得苍白。

庄子亦如老子一样,看开了,活得坦然。

自然存活的愉悦,我亦满心期待,于是记之。

《道德经》读后感2作为一部流传千年而不失其光彩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一直以来受到许多人的推崇。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地球上的人们之间联系也日益紧密,《道德经》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

道德经读后感(通用15篇)道德经读后感1“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

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

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

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

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

道德经读后感5篇道德经读后感。

阅读传记,还可以沐浴伟人们的光辉。

换言之,就是将其当作自己的“榜样”,仔细品尝写的作品后,大家肯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与看法。

如何读后感能写到最好?这里是栏目我为您整理的有关“道德经读后感”的内容。

道德经读后感(篇1)《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读书要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奇养分,但不能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

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渐渐的体会多了一些。

“无为”就是合道之为。

通行本《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作“无”(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未分之前,世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先天地生”的道在“周行而不殆”地运行,布生天地和万物。

可见“道”就是世界产生、进展、变化的本原,是天地万物的母体,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无”是道的根本属性。

“无为”即是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实行的管理对策,是在对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透彻理解后而实行的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管理手段。

“无为”是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境界。

那么怎样才算是“无为”?怎样实施和推行“无为”?由于现阶段对世间万物及其客观规律的熟悉还很有限,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精确全都的答案。

但个人认为“无为”必有以下特点:一、“无为”以公平为基础。

虽然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天下万物因进化程度或组成的不同,有高等和低等、植物和动物、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的分别,但在老子看来,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它们既没有凹凸之分也没有贵践之别。

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它们都是草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的、公平的。

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天下万物有些是我们生活所必需的,有些是不直接需要的,有些从某种角度看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但它们都是道支配给我们的伴侣,它们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作为天地万物一员的人,不能也不应当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打算其它万物的生死。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

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道德经读后感范文10篇道德经读后感范文(9篇)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2篇)《道德经》读后感1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书中主要阐“道”,老子认为,事物的种种玄妙都来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来自于哪儿?日前,我再次拜读了道德经一书,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间万物的本源,道无法以语言阐述,却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来阐释道,上善若水,水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状,水是最柔软的,却也是最坚硬的,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和合乎于“道”,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在为人处世中,能够适应于各种环境,能够快速融入其中并且发挥效用,同时不妄自作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处于一个顺畅的状态。

现代的生活节奏下,许多人们无法真正理解无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钱财富等,才会造成人们的贪欲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犯罪率的高发,若人们能重读《道德经》,体悟其中的“道”,终有一天,人们的心能重归平静。

《道德经》读后感2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________。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

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日逝,逝曰远,远日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寂:无声。

寥:无形。

殆:疲劳。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注:橐龠(tuoyue):风箱。

屈:竭尽。

闻:见闻,知识。

数:招致。

中:冲,指内心的虚静。

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

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

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注:攘臂:捋起袖子。

仍:拉。

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重:沉重,压迫。

害:受害,妨碍。

厌:厌恶,反对。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曲:曲解。

全:全解。

抱:掌握。

式:法式。

长:长进。

第三十六章将欲歖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微明:微妙的明智。

;第四十七章不出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明,弗为而成。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然乎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无事:无为。

忌讳:禁令。

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注:辩:夸耀自我。

博:卖弄渊博。

既:尽力。

《老子》中的辩证法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婨;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注:纇(lèi):缺陷,瑕疵,毛病。

质:诚实,纯。

渝:改变虚假。

贷:施与。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詘,大辩若讷。

大巧若拙,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已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注释]注: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

淳淳:淳朴厚道。

察察:严苛。

缺缺:狡黠,抱怨。

正:标准,确定。

廉:锐利。

刿:割伤。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注:为无为:为以无为。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注:不与:意为不争。

配天:符合天道。

极:准则。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敢:坚强。

不敢:柔弱。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注:徒:类。

《道德经》读后感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

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

(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

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

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

可谓旷世奇书。

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

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

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

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

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

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

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

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

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

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

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

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

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

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

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

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

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有”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

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

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

“无”其实就是指空间。

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

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

“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

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

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

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

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

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有”与“无”并作的境界。

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

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

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最好体现。

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

“塞翁失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