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探析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研究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研究【摘要】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探讨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教育方式、矫正效果评估、矫正机制和政策等方面。
研究发现,在当前的教育矫正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资源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如加强教育投入、完善矫正机制等。
文章也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发展。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效果、改善社会治安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研究、特点、方式、效果评估、机制、政策、不足之处、建议改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面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政府和社会都予以高度关注。
在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中,他们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甚至犯罪。
对于这样一群需要关爱和教育的未成年人,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矫正成为了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犯罪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尤其需要关注和帮助。
他们处于关键的成长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因此正确的引导和矫正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问题所在,为制定有效的教育矫正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背景、特点和教育需求,可以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使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1.2 研究目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和问题,探讨有效的教育和矫正方式,评估矫正效果,研究教育矫正机制和政策,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从而提高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再犯率,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对在社区中进行刑罚执行的犯人,通过心理矫治的方法和路径进行心理上的改造和矫正。
这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的监狱刑罚而言更为人性化和有效的矫治方法,能够更好地促使服刑人员的思想觉悟和心理状态的积极转变。
下面将从心理矫治的方法和路径两个方面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进行探索。
一、心理矫治的方法1.认知矫治:认知矫治是指通过改变服刑人员的价值观念、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犯罪行为对社会和自身造成的伤害。
通过认知矫治,使服刑人员重塑自己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情绪矫治:情绪矫治是指对服刑人员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和矫正,帮助其改变消极情绪,建立积极情绪。
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培训、心理疏导等方式,引导服刑人员学会合理地面对各种情绪,避免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犯罪行为。
3.行为矫治:行为矫治是指通过对服刑人员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可以通过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引导服刑人员主动担责、追求善良行为。
二、心理矫治的路径1.心理评估:对服刑人员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包括个体心理特征、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为后续的心理矫治提供基础数据。
心理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和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矫治方案提供参考。
2.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辅导,帮助服刑人员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题和矛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建立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3.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培养服刑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提高其自我调节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心理技能培训、心理维持训练等方式,帮助服刑人员形成正确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
4.社区支持:社区支持是指社区对服刑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家庭关怀和社交支持等。
社区支持可以为服刑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资源,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心理和行为的矫治。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通过心理矫正手段,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觉遵守法纪和参与社会正常生活的能力。
一、心理评估和干预社区服刑人员首先需要进行心理评估,通过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人格特点、心理问题和需要矫治的方向。
评估结果将为后续的心理矫治提供指导。
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合适的心理干预计划,包括个体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支持、心理训练等手段,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具体的心理问题,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认知行为矫正社区服刑人员在犯罪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扭曲的认知,如自责、自卑、消极情绪等。
通过认知行为矫正,帮助他们改变消极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
具体方法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自我控制技巧等,通过训练和引导,使其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以及正确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心理技能训练社区服刑人员在狱中或犯罪前往往缺乏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导致他们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或者应对困境。
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如问题解决、决策能力、情绪管理等,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四、社会适应训练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与社会脱节,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较差。
社会适应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生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参与社会正常活动。
训练内容包括社交技巧训练、交往能力培养、就业技能培训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逐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心理支持和自助培训在心理矫治过程中,社区服刑人员往往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惑和压力。
为了增加其对矫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自助培训。
这可以通过心理矫治队伍的建设、心理辅导员的指导、心理服务的支持等多种方式实施。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矫治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入手,全面提升服刑人员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题目: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探究一、调研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犯罪分子进行改善和教育,防止其再次犯罪。
因此,对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究,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探究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旨在为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改善和完善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八个城市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从事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人员和未成年罪犯。
在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了相关的实地访谈,深入了解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的具体情况。
四、调研结果1. 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情况在问卷调查中,从事未成年罪犯矫正工作的工作人员认为,在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中,重点应该放在对未成年罪犯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上,以便更好地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
同时,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一些地区对未成年罪犯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有调查对象认为,应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家庭关怀,因为矫正就是在全方位对人进行矫治,而且家庭的支持是未成年罪犯走向健康和正常之路的保障。
2. 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实地访谈中,调查人员了解到,在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矫正措施不完善:不同地区对社区矫正的措施不尽相同,有些地区的措施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同时,有些对未成年罪犯的矫治手段并不是很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环境。
(2)人员不足:对于未成年罪犯进行社区矫正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但这方面的人员常常不足,所以难以实现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矫正工作。
(3)未成年罪犯随时可能逃脱:由于未成年罪犯的人口数量不大,加之早期的社区矫正措施较为宽松,一些未成年罪犯常常会利用这种宽松的环境逃脱流程。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摘要】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当前矫正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从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理论基础、方法探索和路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心理矫治效果评估和实践案例分析,揭示了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帮助他们重建自我认同、改变不良心理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手段,对减少再犯率、增进社会安全和改善社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方法和路径设计,以促进社会康复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方法探索,路径设计,效果评估,实践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当前矫正工作中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升,对于犯罪分子的心理矫正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区服刑人员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环境,往往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矫正,将会对其未来的社会重返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当前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既有来自于社会观念的认知偏差,也有来自于矫正机构的资源不足等问题。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治效果,减少再犯率,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进行探索,为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研究目的旨在探索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法,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重新融入社会。
通过深入研究社区服刑人员心理问题的根源和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矫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认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社会康复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工作探索与实践报告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工作探索与实践报告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系统的一种刑罚方式,通过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可有效帮助他们重建自信、适应社会环境,减少再次违法犯罪的概率。
问题的重要性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严重,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并且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易陷入再次违法犯罪的恶性循环中。
因此,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以案例为例某社区矫正人员张某因贩毒被判刑,服刑期间情绪低落、自卑感强烈。
在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法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提升自我价值感,并提供社交支持。
此后,张某逐渐恢复了自信并成功融入社会。
干预方法1. 心理咨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倾听社区矫正人员的内心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2. 心理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班,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3. 心理疏导技巧:教授社区矫正人员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例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等,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心情;4. 集体心理辅导: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集体心理辅导,通过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达到互相支持和鼓励的目的。
干预效果评估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不仅仅是解决暂时的心理困惑,更是为他们提供持久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通过定期跟踪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经过心理干预和辅导的社区矫正人员,违法犯罪的再次发生率明显下降。
心理辅导工作的挑战和对策1. 社会认知:提高社会对心理辅导工作的认知和重视,增加对心理辅导机构的投入;2. 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工作者的培训与能力提升,建立更专业、高效的心理辅导团队;3. 个性化干预:针对不同矫正人员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提高干预效果;4. 家庭支持: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家属的心理教育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服刑人员改善心理问题,促使其对犯罪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从心理矫治的意义、方法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心理矫治的意义1.帮助服刑人员改善心理问题服刑人员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导致他们再次犯罪。
通过心理矫治,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改善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促使服刑人员对犯罪行为有更深入的认识心理矫治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深入分析自己犯罪的原因和动机,以及犯罪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后果,从而认识到自己犯罪的错误和伤害性。
这种认识能够增强服刑人员对犯罪的警惕性,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3.培养服刑人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服刑期间,服刑人员容易形成消极、悲观的情绪,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心理矫治,可以帮助他们调整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
二、心理矫治的方法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通过心理专业人员与服刑人员的对话,帮助其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心理咨询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服刑人员缓解压力,增强心理资源。
2.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与心理专业人员的系统性互动来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治疗根据服刑人员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帮助他们调整负面思维、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三、心理矫治的路径1.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心理矫治的第一步,通过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和面谈,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特点。
心理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的心理矫治提供依据,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
2.制定个性化矫治计划根据心理评估结果,制定服刑人员的个性化矫治计划。
个性化矫治计划应充分考虑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和矫治目标,确定适合其个体需求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3.开展心理矫治活动在社区矫正机构或监狱中设立心理矫治团队,负责开展心理矫治活动,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等。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心理矫治技术,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评估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和自我修复的过程。
现今,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越来越重视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因此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也逐渐得到了探索和发展。
本文将从心理矫治的目标、方法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矫治的目标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目标是让服刑人员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达到健康、稳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状态。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改变思想观念: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服刑人员修正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观念,提高其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增强自我改造的信心和决心。
2. 发展自我控制和情感调节能力:社区服刑人员大多具有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和自我控制欠佳等问题,因此心理矫治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和情感调节能力。
3. 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社区服刑人员因犯罪行为而受到了社会的排斥和压迫,心理矫治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服刑人员重新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恢复社会形象和信任度。
心理矫治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心理康复等多种方法。
1. 心理诊断:对服刑人员进行全面的心理学评估,掌握其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阶段,为心理干预提供基础和指导。
2. 心理治疗:根据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和症状。
3. 心理教育:帮助服刑人员理解并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责任,提高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价值观,避免再犯罪的可能性。
4. 心理康复:通过职业培训、技能训练等方式,帮助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获取有效的技能和知识,为重返社会后的职业发展和生活适应做好充分准备。
心理矫治的路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个体化心理矫治:根据服刑人员的个体性特征和具体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矫治方案,注重对服刑人员个体差异的尊重和重视。
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分析与矫治策略探讨
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分析与矫治策略探讨I. 问题引入社区矫正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方式,旨在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综合分析和针对性的矫治策略。
本文将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治策略。
II. 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点1. 低自尊心犯罪行为会对个体的自尊心带来打击,使其自卑、自负。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区矫正对象往往需要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和不被社会接受的身份,进而导致自尊心的下降。
2. 不良情绪状态矫正对象通常具有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对于社区矫正对象来说,他们可能面临大量的社会压力、家庭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其情绪状态的波动。
3. 行为问题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缺乏长期目标和责任感。
这使他们更容易返回原有的犯罪环境中。
III. 心理矫正策略1. 提升自尊心通过心理训练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提高自尊心。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自身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2. 情绪管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有效减轻其心理问题。
这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情绪管理技巧的培训等方式实现。
3. 培养责任感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社区矫正对象需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这可以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社区建设项目等方式实现,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IV. 个案分析与心理矫正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具体心理问题,并针对其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矫正策略。
例如,对于那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
V. 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社区矫正对象往往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完成矫正过程。
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朋友、社区组织等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其再次犯罪的风险。
VI. 与社区矫正员的合作社区矫正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者,他们与社区矫正对象的合作至关重要。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于犯罪分子的处罚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更加人性化和有效的手段,而使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成为有益的一员。
社区服刑已经成为了刑事司法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回归社会的成效。
本文将就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进行探索。
一、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必要性社区服刑人员是犯罪分子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通常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对于那些有着心理问题的犯罪分子,传统的刑罚形式往往难以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是非常必要的。
社区服刑人员有回归社会的需求。
社会对于服刑人员的排斥和歧视增加了他们再犯罪的可能性,而心理矫治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其再犯罪的风险。
心理矫治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建自我认知和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矫治,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和缺陷,从而更好地改变自己。
心理矫治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从而更好地走上正轨。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个体心理矫治、群体心理矫治、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个体心理矫治和群体心理矫治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两种方法。
个体心理矫治是指对社区服刑人员个体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需要对每个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问题和特点。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和其个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包括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行为改变等。
通过个体心理矫治,可以帮助每个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其个体心理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
群体心理矫治是指以群体为单位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方法。
群体心理矫治可以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群体心理矫治,社区服刑人员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形成对心理问题的共同认知,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服刑已逐渐成为刑罚执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监狱服刑模式,社区服刑更加注重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他们重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本文将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
一、加强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与心理专家的讨论和交流,让服刑人员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与思维模式,并思考对社会造成的伤害和痛苦。
在心理辅导中,需要运用一些心理治疗技巧,如认知重构、情绪调控等,帮助服刑人员解决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
二、提供职业培训社区服刑人员由于长期在监狱中服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就业技能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
提供职业培训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培训,使服刑人员能够习得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并为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和改变生活态度提供支持。
三、借助社会支持社区服刑人员往往会面临社会回避和孤立的现象,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建设和社会适应造成一定的困扰。
借助社会支持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支持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活动、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等方式来实现,让服刑人员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四、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是个体成长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本单位,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影响不容忽视。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重要路径之一。
家庭成员可以向服刑人员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改变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家庭成员也需要关心服刑人员的内心需求和心理变化,提供他们所必需的支持和鼓励。
五、关注心理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社区服刑人员在心理康复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来自于自身对未来的担忧、社会的歧视和压力、家庭关系的变化等。
关注心理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重要内容之一。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研究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研究概述未成年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社区服刑的未成年犯罪人员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为了使这些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矫正,各地政府和机关纷纷开展相应的教育矫正工作。
本文拟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特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通常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其中很多人都是初犯,犯罪动机也比较复杂。
这些未成年人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需要得到特别关注和照顾。
此外,由于其未成年身份和社区服刑情况,这些人员的矫正和改造工作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现状和问题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但当前的现状却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庞大,相应的社区教育矫正机构过少,无法有效覆盖所有目标人群。
其次,当前的教育矫正工作存在着单一的思路和模式,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成效不明显。
此外,由于教育矫正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人员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对策和建议为了有效地解决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问题,既需要充分发挥教育矫正机构的作用,也需要引入更加专业和针对性的社会资源。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增加社区教育矫正机构,提升基础设施和人员配置的水平;•创新教育矫正模式,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教育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会服务和教育。
结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关爱,对教育矫正机构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的采取,我们相信该问题一定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改变不良行为,并最终重新融入社会。
下面我将探索一些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和路径。
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应当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评估等服务,为服刑人员提供精神支持和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与服刑人员展开心理矫治工作。
应当重视心理矫治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个性化的心理矫治方法。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与服刑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然后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矫治方法。
重视心理矫治过程中的积极心理介入。
积极心理介入是指通过激励和奖励来引导服刑人员改变不良行为和思维模式。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并逐步改变他们的消极思维习惯。
第四,注重心理矫治的社会适应性。
社区服刑人员最终要重新融入社会,因此心理矫治工作应当注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社交技能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支持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应当建立一个庞大的心理支持网络,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社区志愿者等。
这些人员应当密切合作,互相协作,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个性化需求的心理矫治方法、积极心理介入、社会适应性的心理矫治和心理支持网络等方式来开展。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实现心理的融合和改造,最终实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随着刑罚执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已经成为刑罚执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而在社区矫正中,为了进行心理矫治,需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本文将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进行探索,旨在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特点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卑心理较为明显。
由于在社会上的品牌形象降低,服刑人员缺少对生活的信心,对自己产生了自卑心理。
2. 忧虑感较强。
由于受到刑罚的制约,服刑人员对未来有较多的担忧和忧虑。
很多人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缺乏希望和信心。
3. 内心孤独。
作为站在社会法律制度最低端的人,社区服刑人员往往被社会边缘化,孤独感较强。
4. 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
社区服刑人员的过错使得他们失去了主流社会的认同度,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已经被社会遗弃,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
二、心理矫治的方法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心理矫治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呢?以下是几种科学有效的方法:1. 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由于自卑感较强,服刑人员常常产生消极自我评价,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没救了。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矫治的重要任务是帮助服刑人员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2. 在交往中感受生活由于孤独感较强,社区服刑人员往往需要通过交往来感受生活。
在心理矫治过程中,可以引导服刑人员主动与亲友、同事等人建立联系,让他们好好感受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从中汲取力量。
3. 缓解忧虑情绪由于忧虑感较强,社区服刑人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忧虑情绪。
在心理矫治过程中,可以引导服刑人员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法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4. 接受其他人的肯定由于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社区服刑人员更需要接受其他人的肯定。
在这方面,心理矫治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肯定手段,如鼓励、夸奖等,帮助服刑人员扭转消极情绪。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工作探索与实践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心理辅导工作探索与实践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通过监管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矫正人员在服刑期间所经历的心理压力和社会排斥常常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征1. 焦虑与抑郁:社区矫正人员常常面临重压和挫折,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2. 自卑和自我认同困惑:社区矫正人员由于犯罪行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常常对自己的价值和身份感到迷惑和自卑。
3. 人际关系困难:社区矫正人员常常受到社会排斥和歧视,与家人、朋友以及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面临困难。
4. 冲动和暴力倾向: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和情绪调控能力,社区矫正人员容易产生冲动和暴力行为。
三、干预和辅导的原则1. 个体化:根据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和辅导方案。
2. 综合性:将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与其他方面的社会支持、教育培训等综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社区矫正服务模式。
3. 长期性: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和辅导需要持续进行,通过长期的跟进和支持,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建立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四、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策略1. 心理评估:通过心理测试和面谈等方法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问题的具体性质和程度。
2. 心理教育: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帮助社区矫正人员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3.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等形式,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4. 心理治疗:对于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用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治疗等,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矫正不良心理模式。
5. 网络干预:利用网络平台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和交流的机会,增加干预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五、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践经验1. 多元合作:社区矫正心理辅导工作需要各方合作,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心理专家等。
浅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
浅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近年来,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市共有9名未成年人社区服刑人员。
通过调查发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具有文化程度低、农村人员多、以侵权为目的的暴力犯罪突出、团伙作案比例较大、出现了新型犯罪苗头,而且有着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庭教育不力,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
父母忽视对子女的教育,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是粗暴管教。
溺爱型家庭容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粗暴型家庭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自暴自弃。
这种缺乏对孩子的管教和引导,促成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
二是家庭结构失衡,家庭不和睦。
家庭是每个人的生活起点,对每个人的身体发育、知识取得和道德品质的陶冶都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离异,破坏了家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1对儿女缺少爱抚和管教,削弱了家庭对子女受教育的职能,这就不同程度地使他们的人格和行为发生了扭曲。
三是家庭缺乏正确的引导。
有的家长迫于生存压力,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好自己的子女,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不能及时发现和教育纠正子女的不良行为,甚至对子女的越轨行为即便是有所觉察也放任不管,导致子女放任自流,一步步地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四是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
一些家长把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入家庭生活,自身言行不端、品行不正、素质低下,影响了孩子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产生误导。
更有甚者公然唆使子女违法犯罪。
五是有少数学校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认识不足。
学校是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
而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重智轻德,法制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这使得青少年错过了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的最佳时期。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将服刑人员从监狱环境转移到社区环境中进行心理矫正和社会适应的过程。
其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服刑人员改正错误思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念,促使他们重返社会并且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现将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一般方法与路径进行探索。
一、依法行政,确保社区服刑人员的权益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在心理矫治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干预计划、活动安排等方面,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政策进行操作,不得侵犯他们的人权和自由。
二、建立科学和系统的心理治疗体系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第二个关键是建立科学和系统的心理治疗体系。
这体系应由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组成,借助心理学理论和技巧,通过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形式,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个性化、全面化的心理治疗服务。
目的是让他们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根源,经过心理调整和心理重建,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
三、注重心理干预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成功还需注重心理干预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即在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持续进行心理干预,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
心理干预可以采取集体型和个体型两种形式,比如心理讲座、小组讨论、个案心理咨询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干预,切实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现实困境和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
四、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体系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强他们的社会支持体系。
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往往面临着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这时候,社会的支持和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网络,建立起亲友团队、就业中介机构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是指刑满释放后,犯罪分子在社区中接受监督、教育、康复,以达到心理矫正和重新融入社会的目的。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方法与路径的探索,旨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改变思想和行为,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应注重个体化。
每个人在犯罪行为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和动机,因此心理矫正应因人而异。
心理工作者应与服刑人员进行个案评估和心理测量,深入了解其犯罪背景、行为动机和心理特点,从而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心理矫正应注重心理治疗。
服刑人员常常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攻击性等。
心理治疗是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个体心理治疗、群体心理治疗等方式,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接受自己的情绪,配合心理技能训练,提高情绪调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心理矫正应注重社交技能培训。
服刑人员往往在犯罪过程中与社会脱节,缺乏适应社交环境的能力。
通过社交技能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提高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社交网络,为重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心理矫正应注重职业培训和教育。
心理矫正的根本目标是让服刑人员重新获得工作能力,重建独立生活。
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提供保障。
除了上述方法和路径外,重要的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需要有一个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心理矫正机构和工作团队,在社区中提供专业化的心理矫正服务。
需要与法律机构、司法系统、教育机构等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的实施。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的方法与路径探索需要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注重心理治疗、社交技能培训、职业培训和教育,并建立起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这样才能在社区服刑期间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心理矫正和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矫治,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最终实现社会融入和重返正常生活。
本文将探索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方法与路径。
一、心理矫治的重要性心理矫治是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纠正罪恶思想、改变不良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环节。
透过心理矫治,可以解决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减少再犯率,为他们创造一个重返社会的机会。
而且,心理矫治也是推动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
1.心理疏导在社区服刑期间,重建服刑人员的自我认知、价值观和世界观十分重要。
心理疏导是一种帮助服刑人员释放压力、解决矛盾和情绪困扰的方法。
通过与心理专家的交流,服刑人员可以理性分析自己的问题,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心理辅导是通过专业心理师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心理辅导的具体形式包括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
个别辅导将针对每个服刑人员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小组辅导则通过与其他犯人的交往,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认知重建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存在着不良的认知观念,需要对其进行认知重建。
认知重建的核心是帮助服刑人员纠正其错误的认知,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自我、准确理解社会以及正确看待他人。
通过认知重建,使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行为矫正社区服刑人员往往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和改变。
行为矫正的具体措施包括行为规范化、行为训练和行为反馈。
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惩罚,使服刑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
5.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服刑人员需要得到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改变不良行为。
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家庭的关心、社会组织的帮助以及志愿者的参与来实现。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的路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基本路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和诊断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评估和诊断,了解其心理问题和矫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探析
[摘要]社区矫正对象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在行为和心理方面都有别于普通公民和在监狱服刑罪犯。
其中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又是这类特殊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使对其社区矫正难上加难。
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正处在人生过渡时期、心理问题较多的特点,加强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社区矫正;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
一、我国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探析
(一)社区矫正的概述
1.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是依法在社区矫正中监管、改造和帮扶犯罪人的非监禁刑执行制度。
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
近代学派的大师们认识到监狱刑罚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对罪犯人格的改造,社区矫正便由此发端。
社区矫正比监狱矫正有更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2.社区矫正的对象
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对象主要包括:一是被判处管制的;二是被宣告缓刑的;三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四是被裁定假释的;五是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3.社区矫正的价值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蕴涵着刑罚的惩罚性和恢复性双重价值。
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未成年人由于处在生理上和社会化过程中的特殊时期,其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社会经验较少,判断能力较弱,抵御外界不良信息能力较差,做事往往不计后果,对外界的承受力薄弱,对社会和家庭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基于此,很容易就会滑入社会对立面的深渊。
社区矫正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将已经站到社会对立面的未成年人拉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三)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现状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非刑罚化、非监禁化、轻刑化的理念,早在19 世纪末就开始萌芽并最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对于未成年人适用社区矫正也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逐步生根发芽。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起步较晚,就目前来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矫正方式。
现实中主要是对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者组织在一定的社区、街道参加一般性的学习教育,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无所事事,即使是为他们介绍了一定的工作,往往是嫌工作辛苦且待遇过低,干不了多久就会自动放弃,之后又会和以前的团伙成员或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四)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起步较晚,观念滞后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起源于国外,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专业性不强,所以在我国无论是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及工作者,还是社区服刑人员,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都未加以足够的重视,心理矫正观念还较为滞后。
2.物质保障不足
从目前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来看,专门用于心理矫正的经费数额是有限的,所以工作人员往往有心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心理矫正专业力量不足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使工作得以顺利而高效的开展,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前从事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主要是: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社工和心理矫正工作志愿者。
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社工大多缺乏必要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训练,而志愿者所参与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将心理矫治工作深入、全面、长期开展下去的要求。
二、完善社区矫正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的改进探讨
(一)国家和社会要给予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社区矫正观念
在我国无论是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及工作者,还是未成年犯社区服刑人员,对心理矫正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是泛化,也就是将所有的社区矫正工作,包括社区服刑人员思想的转变、恶劣行为的改变等都认为是心理矫治。
二是简单
化,也就是把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精神治疗糅合到一起就认为是心理矫治。
三是夸大化,也就是盲目夸大心理矫治的功能。
矫正“异常心理”和“心理障碍”,已超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围,应该及时送精神病防治医院进行治疗。
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的科学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心理矫正的重要性。
(二)落实和加强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
只有各级领导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很大的拓宽。
所以必须调整工作指导思想,改善经费、场所保障等现实问题,才能为未成年犯心理矫治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矫正工作者素质建设,提高矫正力量专业水平
专业化是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是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社工,要提高他们的心理学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是心理矫正专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可以考虑选拔、招聘具有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作为专职的社区矫正心理矫正人员,以保证未成年犯心理矫正工作的连续性和效果的稳定性。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要走上专业的道路,需要重视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评估,采用成熟心理测验量表,用科学、实证的评价结果作为应用心理技术的依据。
通过科学的心理矫治技术,及时掌握和发现客观存在的心理疾患,有的放矢地提出干预对策和措施,逐步调适和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
(四)建立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
社区矫正的基本特点是立足于社区、依赖于社区、强调社会力量对罪犯矫正的参与,因此,必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动员和组织高校、医院和研究机构的心理专家参与心理矫正工作。
社区矫正机构还应当加强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共同对未成年罪犯的犯罪心理和不良行为进行矫正。
可以依据未成年人的兴趣,组织他们学习先进人物事迹,阅读法律书籍,邀请改造好的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引导其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矫正活动中去,真心实意地接受改造。
(五)分析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工作要点
未成年人失足原因多样,各不相同,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诱惑、法制观念不强等都有关系,因此,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需要掌握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关注矫正相关环节,便于实施分类管理和个性化教育,对提升矫正实效、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至关重要。
1.未成年矫正对象自身的特点
未成年矫正对象被判处刑罚,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受到国家刑法惩罚的罪犯。
同时,他们大都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思想幼稚单纯的花季青少年。
因此,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犯罪心理和不良恶习;三是不能正确认识适用社区矫正的意义。
部分未成年矫正对象不懂“从轻减轻处罚”的涵义,犯罪了不用坐牢不用受苦,没有体会到法律的威慑力,使其产生“犯罪也不是什么大事”的思想。
2.外部环境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影响
虽然由专门的矫正机构和矫正志愿者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实施管理、教育,但是由于放在社会上,青少年还会普遍进行交往,有的矫正对象利用监管工作间隙,沿袭从前的不良生活圈子和朋友圈子,不知不觉地重走老路,引发犯罪。
因此,由于外部环境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群体感染”情况,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3.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发挥作用
在实际情况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类,这些未成年人或者被送往工读学校,或者不愿意接受工读学校严格的管理拒绝入校,被推向社会,在社会闲散、游荡,很多会再次犯罪,甚至成为惯犯。
另一方面,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家庭教育多存在问题,不是过分溺爱就是不闻不问,不是窒息管束就是放任自流。
4.防止教育、监管流于形式
“谁都管但都管不深”。
当前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处于多个部门管理之下,公检法司、团委、妇联、教育等多个部门都开展了与职能相关的工作,各管一段,延伸帮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
但是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是一项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仅靠分段进行或者工作程序中顺带进行的,不是长效之策。
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和社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对矫正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和加强经费、场地等物质保障,不断提升矫正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助,调动各方力量,推动我国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工作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宗宪主编.社区矫正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
[2] 狄小华.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组织和实施.[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3)
[3]涂龙科.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若干立法问题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4).
[4]章恩友,姜祖桢.矫治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