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表解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标题通常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以下是该章节的重要知识点:
1.秦的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得到增强,最终在公元前
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国家。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设立了三公九
卿来管理国家事务,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货币、文字和度
量衡等。

3.秦始皇的统治措施: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
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

4.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汉朝继承和发扬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5.汉武帝的统治措施:汉武帝通过实行推恩令、打击诸侯势力等
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加强
了思想控制。

6.秦汉时期的文化科技: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科技的重要发展阶
段,如造纸术的发明、儒学的发展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或观看视频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国的开创者是秦始皇——秦始皇,其在六国内推
行“一统中原”运动;
2、他颁布《秦法》,推行“九鼎一元”的一元化治理体系,实行王朝集
权制度;
3、十六国与秦国的战争,也就是所谓的”六国之乱“,最后秦国灭亡了
十六国。

二、西汉开创国家
1、西汃开创国家:西汉创建者假山卢把秦朝的政体改革:开启了历史
上第一个实行skin并有特殊地位的汉族政权;
2、西汉的社会制度特色:实行“五爵制”,将社会划分为五等,使西汉
社会更加均衡;
3、西汉的文化艺术:西汉时期,国家创立了段节和学院,提倡佛教等,与上古文化渊源的陶泥,开创了越剧和新乐,也创办了史書体在汉朝
之意;
三、两汉到魏晋
1、两汉到魏晋:宀及上古文明沃土其时出现大量文学著作,向外开放,推行和平政策,实行太医制,尊重养生、药物治病;\
2、魏晋之间:强调论议与历史学,重视游泳,增设国职、编制民科,
涌现出许多政治学、哲学、经韵等学说;
3、两晋文化:两晋文化创作了史书、医学之作,著有《后汉书》、汉
魏之书,并有许多论诸、形态语言等书籍。

四、南北朝时期
1、南北朝时期:中原黄河以南的地区民族多样,逐渐出现汉释双朝的
局面;
2、南北朝的政治:政治上,南朝实行皇家封地制,皇家分封·营部·官吏,北朝则是以分封立国家为主;
3、南北朝文化:文化上,南朝拓展儒家思想,晋代起人才济济,形成“开元盛世”;北朝时期,以魏晋文化为基础,发展出“繁华更新”的文化。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0课、秦王扫六合1、秦灭六国:时间:前230年——前221年2、秦朝建立:时间:前221年都城:咸阳人物:嬴政(秦始皇帝)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统一的原因:①商鞅变法,封建改革彻底②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③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④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4、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内容:首创皇帝称呼,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3)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其余的统统烧掉。

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些书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7、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的作用:①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局面;②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紧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经济联系;④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泽被后世的灵渠;⑤扩大了中华疆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8、秦王赢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秦王嬴政知人善任。

这些人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克敌制胜,对秦统一大业的完成做出重大贡献。

9、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1:凡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要求,适应历史发展朝流的,顺应人民愿望的,都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凡是损害人民利益,阻碍社会发展的,要给予其否定的评价。

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

2:对一历史人物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既要看到他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又要看到他阻碍社会发展的一面,对其功过要有主次之分。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2、沉重的赋税;3、严酷的刑法;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第三单元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解读表

第三单元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解读表
2.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3.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东汉盛衰原因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
2.识读“张骞通西态度价值观
1.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文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在本册中的地位与作用
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单元教学重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单元教学难点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休养生息政策,东汉盛衰的原因。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2.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单元课题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解读时间
2017.10.8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嘿,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哟!先来说说秦统一六国。

那秦始皇嬴政可厉害啦,他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和策略,把六国一个一个都拿下了,实现了大一统。

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事儿!统一后的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统一货币、度量衡,让大家买东西、做买卖都方便多啦。

再讲讲秦始皇的那些大工程。

长城知道不?那可是个超级大的防御工程,为了抵御北方的敌人,耗费了好多人力物力呢。

还有灵渠,把长江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这交通一下子就便利了不少。

秦朝的统治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哟。

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继位,那叫一个昏庸无道,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终于,陈胜、吴广忍不住啦,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发起了大泽乡起义。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给后面的起义开了个好头。

接着说刘邦和项羽。

这俩人在秦末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刘邦呢,比较会用人,也懂得收买人心;项羽呢,力大无穷,打仗特别猛。

他们俩争天下,最后刘邦赢啦,建立了汉朝,称为西汉。

西汉初期,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让老百姓好好种地、过日子,经济慢慢就恢复起来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那可不得了!他推行了好多厉害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把汉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强盛。

怎么样,小伙伴们,这一单元的历史是不是很精彩呀?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二)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又见面啦,今天一起来瞅瞅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哟!秦朝啊,那可是个很有故事的朝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觉得自己功劳大大的,自称始皇帝。

他还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权力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文字也统一啦,以前六国的文字各不相同,交流起来多麻烦,现在都用小篆,方便多了呢!不过秦朝的法律可严啦,动不动就惩罚,老百姓压力山大。

这也导致了后来的农民起义。

话说回来,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影响力可不小。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和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3、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

4、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1)、北伐匈奴,修筑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兴修灵渠,开发南疆。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后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刑法残酷3、秦二世(即胡亥),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史记》:“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义:(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3)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之始祖)。

刘邦的历史贡献:(1)从政治上,他开创了真正的统一时代;(2)从民族关系上,刘邦是汉族族名的开创者;(3)从文化上讲,刘邦是汉文化的保护者;(4)从对后人的影响上讲,结束了“血统贵贱论”.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统一国家的建立1.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定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公元前207年秦王向刘邦投降。

秦朝灭亡2.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3. 新:公元8年,王莽夺权都城:长安4. 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二: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秦:1.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大夫2.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共36个郡3.统一了文字(大篆-小篆-隶书)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秦的一尺长23.1cm 一升为202毫升一斤250克)4.发布焚书令和焚书坑儒5.派蒙恬攻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6.修筑长城7.开发南疆地区8.秦朝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汉:1.文景之治: 1.轻徭薄负 2.奖励农耕 3.提倡节俭 4.以德化民2.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2.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3.经济:把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制造五铢钱,抑制大商牟取暴利,增加财政收入。

4.军事: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反击匈奴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1.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历时13年,其中两次被扣留。

2.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完成了通西域的“凿空之举”。

4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阳关玉门关—西亚—欧洲5黄河的治理:1.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

经过这次治理,八十多年没有出现水灾。

2.西汉末年黄河水患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在今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6.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三:人民的反抗1.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人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1、秦国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先后兼并了六国,于_____________ (时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定都于 ____________ 秦王___________ 自称____________ 即秦朝的建立。

2、秦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_______________ 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勺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局面。

3、秦朝疆域,东至y _________ 南至y _________ 西至y _________ 北至y ___________ 。

4、公元前209年,. 和. 率众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提出的口号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起义军攻下陈,建立政权。

这场起义是我国历史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失败后,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207年, ____________ (人名)以少胜多,在___________ (地名)大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 ____________ (人名)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5、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_____________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6、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在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央设 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合称三公。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15课)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旳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识点1秦灭六国▲秦国通过________,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有了统一六国旳条件。

秦王________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足旳准备。

▲公元前________年, 秦国完毕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 定都________,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旳、多民族旳国家。

知识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 国家旳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 拥有至高无上旳权威,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 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 设有中央政治机构,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 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最终旳决断权由________掌控。

▲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旳________制。

全国分为36郡, 郡下设县, 郡县旳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旳实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旳基本模式。

知识点3巩固统一旳措施▲统一文字: 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 制定笔画规整旳________,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 以秦国旳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原则货币, 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 以秦制为基础, 统一________制度, 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 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旳宽窄, 修筑贯穿全国旳道路, 使秦朝旳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________, 沟通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旳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并修建了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旳“__________”。

秦朝旳疆域:东至________, 西到________, 北至________一带, 南达________, 是当时世界上旳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1秦旳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旳________, 迫使农民将2/3旳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________。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第三单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第三单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基础知识(第三单元)
一、 秦王扫六合——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1、秦朝的建立:前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 。
2、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 ,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 、 、 ,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5、秦始皇派大将 大举反击匈奴,夺取地区;又让他负责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城防,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6、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地区,兴修 ,沟通了 和 大水系,促进了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 大一统的汉朝
பைடு நூலகம்
1、文景之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 农桑,提倡 ,重视“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 ”。
2、汉武帝的大一统: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 ,建立较小的侯国,后又找借口削减侯国,解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
7、秦朝的疆域:东到,西到 ,南达
二、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战争
1、原因:秦的暴政:秦始皇繁重的 及残酷的 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导火线是贫苦农民在 遇到大雨耽误行期要被处斩。
2、经过:年,、领导农民在 前207 秦朝灭亡。
3、西汉的建立:年,建立 ,定都,史称西汉。
3、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统一文字:把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使用笔画更为简单的 )。还统一 。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 ”。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单元知识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

1. 秦统一六国。

- 原因:- 人民渴望统一: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安定的生活。

-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嬴政重用人才,如李斯、尉缭等,制定了正确的统一战略。

- 过程:公元前230 - 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 政治上:-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 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这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背景: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到汉武帝时,面临着王国问题、匈奴威胁等诸多问题。

- 措施:-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思想上:- 经济上:-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 军事上:-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华夏文明的形成1. 大禹治水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被封为夏代开国君主。

治水是夏王朝的一项伟大成就。

2. 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性历史人物,是古代人们所相信的“人类始祖”。

3. 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人民推崇神灵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表现。

二、周朝的兴起1. 商朝的衰落商朝的衰落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失去了民心,民众的反抗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加速了商朝的崩溃。

2.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商朝的灭亡,周朝的兴起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周朝的重要特征,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周朝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三、西周的盛世1. 周公制礼周公制礼是西周时期最出名的一位贤臣,他编制了《周礼》,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礼制。

2. 铸造青铜器青铜器是西周时期的一种流行的艺术品,它的制作技术高超,款式繁多,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 分封制度分封制度是西周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政治和社会更加稳定,推动了贵族的崛起和社会的分层。

四、东周的分裂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时期,这时期的诸侯割据,战争频仍,是中国历史上政局动荡的时期。

2. 我国古代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赵国、燕国、韩国、魏国、秦国。

这些诸侯国在春秋战国的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3. 孔子及儒家思想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学派,他的理念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古代中国历史中的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征,华夏文明的形成、周朝的兴起、西周的盛世和东周的分裂都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篇章。

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必背知识点一、秦统一中国1. 秦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治: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地方: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统一措施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消除了文字上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和度量衡不一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并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敌。

二、秦末农民起义与西汉建立1. 秦的暴政表现: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结果: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其中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为开端。

2.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3. 刘邦建立西汉时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初期政策: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萧条的局面,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如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

三、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大一统1. 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政策: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政治:颁布 “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历史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历史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历史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和汉朝,包括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治措施、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汉武帝的改革等内容。

二、主要知识点1. 秦朝的统一:讲述了秦朝如何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秦始皇的统治措施:重点讲述了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以及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介绍了汉朝的政治体制,包括三公九卿、郡县制等,以及汉朝的经济制度,如均输法、平准法等。

4. 汉武帝的改革: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如实行察举制、推行儒学教育等,以及这些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重点历史事件及人物1. 秦始皇的生平和统治:了解秦始皇的出生背景、统一六国的经过以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

2. 汉武帝的改革:了解汉武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行察举制、推行儒学教育等。

四、难点解析本单元的难点主要在于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这些影响。

同时,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也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进行。

五、易错点辨析1. 秦朝的焚书坑儒:需要明确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影响,理解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必要性。

2. 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样需要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认识到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六、考点分析本单元的考点主要包括: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措施、汉朝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汉武帝的改革等。

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并能够运用。

七、学习方法和策略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1. 深入阅读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全面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形成对秦汉历史的整体认识。

2. 重点突破:针对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理解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知识点一:古代人类与工具的关系1.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石器、骨器等2.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陶制品、石器、玉器等3. 金属时代的工具:青铜器、铁器等知识点二:古代社会的发展1.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过着游牧的生活。

2.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和农耕工具,逐渐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3. 金属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社会出现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知识点三: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1. 相传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创立了中华文明。

2. 盐池女娲补天,创造了人类。

3. 燧人氏的发明:制火、制器物等。

知识点四:古代我国的发展成就1. 农业:我国古代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 工艺:我国古代雕刻、织布、铸造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

3. 商业:我国古代商业活跃,有“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知识点五:古代我国的思想1. 易经:有关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典籍。

2. 《诗经》: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思想。

3. 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知识点六:古代我国的政治组织1. 郡县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区划制度。

2. 封建制度:宗法制社会、官僚制度。

3. 帝国制度: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七:古代我国的社会制度1. 农奴制度:在古代我国,有部分人被迫成为土地所有者的奴隶。

2. 身份等级制度:古代我国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划分,贵族、士、农民和奴隶等身份有明显差别。

3. 家族制度:古代我国以家族为单位,家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个人。

知识点八: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1. 农业技术:古代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如灌溉、耕作工具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工艺技术:古代我国的陶瓷、织布、冶炼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医学技术:古代我国的医学技术也非常发达,有许多古代医学著作留存至今,显示了古代医学方面的卓越成就。

知识点九:古代我国的艺术1. 书法:古代我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具有独特的魅力。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1、公元前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出使西域。

公元前年,汉武帝为了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再次派其出使西域。

2、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是以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为开始的'。

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欧洲的交通线,因而得名。

4、请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促进西汉王朝形成强盛局面的措施:
①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②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③在经济上把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归中央,大大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④在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彻底解决了匈奴威胁西汉政权的问题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在西汉初年经济繁荣与政权巩固的基础上,使西汉进人全盛时期。

他在位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格局。

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初一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表解知识点
.6、什么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它有哪些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这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

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经济根源: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政治根源: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3)理论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

由于这一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

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即财源由中央垄断。

(2)剥夺地方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7.关于“焚书坑儒”:直接原因:儒生方士等攻击郡县制和以古非今,且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暴政。

目的:巩固郡县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评价: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禁止“以古非今”的活动,采取统一思想的措施是必要的。

但是焚书坑儒的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这也是秦朝暴政的突出表现之一。

8.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认识:刘邦、项羽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因为他们的目的和陈胜、吴广一样,是为了推翻残暴的秦二世的统治,他们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了。

9、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汉代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繁荣景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环境比较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代的统治者如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光武帝等人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措施(如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技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水利的兴修、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也是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10.两汉时期有哪些值得我们引以为荣的科技成果
(1)汉代的牛耕已使用了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犁上还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比欧洲早1 000多年。

(2)两汉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耧车。

(3)两汉时已经有温室栽培蔬菜的技术,这属于世界首创,比欧洲早1 000多年。

(4)汉代的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已使用提花机。

(5)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已发明了水排。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1 000多年,也是世界首创的技术。

(6)汉代的炒钢技术是世界首创,欧洲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

11.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功过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 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

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的鼎盛局面。

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秦始皇统治时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这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而此时天下刚统一,基础不牢,最后秦朝的统治仅仅14年就灭亡了。

汉武帝虽穷兵黩武(反击匈奴等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他执政时,汉政权已经历了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国力强盛,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故有人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12.对汉代和亲政策的理解: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

历史上的和亲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

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这种和亲政策);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昭君出塞”)。

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13.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

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

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

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14.如何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15.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1)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环境比较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汉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农具改进、温室栽培蔬菜等);(3)各民族往来的加强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如张骞通西域、匈奴统一后发展、昭君出塞的意义);(4)中外交往的增多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如佛教的传入);(5)人民群众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如: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16.鲁迅先生为什么对司马迁的《史记》给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因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