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含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也就是说它包括了系统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方面。

系统研究是指从人类心理的种系发展的角度或动物演化的过程来研究,也就是研究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又是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演化到现代人的心理,这种研究由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来进行。

个体心理的研究一般是指从人类个体的胚胎期开始至直衰老的全过程中,个体心理如何从简单低级水平向复杂高级水平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方面的研究,主要由学前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及一般的发展心理学来进行(研究)。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以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是指从0―6、7岁的学前儿童心理。

二、如何理解研究对象在理解学前儿童心理研究对象时应搞清: 1、学前儿童与动物不同2、学前儿童与成人的关系①学前儿童心理本质上与成人一样是人脑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不能把学前儿童心理与成人心理完全等同,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其特点,低水平。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发生指心理什么时候出现。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一词有时与发育、成长交替使用,但含义不完全等同。

发育、成长更多指身体、生理方面的生长成熟,且更意味着量的增长。

发展――含义更为广泛,指个体身心整体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

(三)学前时期各种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状态(注意、情绪、意志)人格特征(个性)(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四.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略讲)(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个体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整理。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成熟势力说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生理成熟所决定的,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例如,儿童在生理上达到一定的成熟水平,才能学会走路、说话等技能。

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了潜意识和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3、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儿童的行为是通过环境中的刺激和强化所塑造的。

例如,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儿童的行为。

4、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

5、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逐渐增强。

例如,幼儿能够更敏锐地分辨颜色和形状。

2、注意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3、记忆发展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优势,随着年龄增长,有意记忆和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4、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自我中心、泛灵论等特点。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儿童出生后就有情绪表现,随着年龄增长,情绪种类不断丰富,情绪的表达和调节能力逐渐提高。

2、情感的发展幼儿逐渐形成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特征和能力,形成自我概念。

2、人际交往发展学前儿童与同伴、成人的交往能力不断发展,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1、心理P3 :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2、学前儿童心理学P4: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儿童心理发展P4 :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4、发展心理学P6 :又称年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漫长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5、年龄特征P18 :是指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6、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P18 :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7、儿童心理年龄特征P20 :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

8、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P25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

9、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P26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10、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P26 :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P28: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2、手眼协调动作P35 :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也就是能够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13、五指分工P37 :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而且活动时采取对立的方向,而不是五指一把抓,五指分工动作和眼手协调动作是同时发展的,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

14、注意P55: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5、注意的指向性P55 :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16、注意的集中性P56:不仅指在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而且也指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象的程度。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心理学考试重点

学前心理学考试重点

选择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A. 心理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B. 心理发展迅速且稳定(正确答案)
C. 心理发展停滞不前
D. 心理发展呈倒退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哪种?
A. 抽象逻辑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正确答案)
C. 直觉行动思维
D. 形式逻辑思维
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是什么?
A. 注意分散且难以集中
B. 注意容易转移且不稳定(正确答案)
C. 注意非常稳定且持久
D. 注意只受外部刺激影响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正确答案)
D. 生理因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哪个方面?
A.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正确答案)
B. 情绪情感日益单一
C. 情绪情感日益稳定不变
D. 情绪情感与生理需要无关
学前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A. 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答案)
B. 语言能力的发展
C. 认知能力的发展
D. 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哪个阶段是关键期?
A. 婴儿期
B. 学前期(正确答案)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哪个方面?
A.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速率不同(正确答案)
B.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内容不同
C.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方式相同
D.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没有差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 生理成熟与环境教育(正确答案)
B. 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
C. 生理因素与认知发展
D. 情感因素与意志发展。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28044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于现实。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只有最简单的感知活动,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2.普通心理学3.学前教育学4.儿童解剖生理学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年龄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 (2)第三章学习的概述 (3)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4)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5)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7)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8)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 (10)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 (12)备注:除了识记这些内容外,一定要详细完整的看书,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研及的基本内容: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包含两层含义:(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既有基础性,又有实践指导性。

2、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经的四个时期:(1)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期);(2)20世纪20-50年代(发展期);(3)20世纪60-70年代(成熟期);(4)20世纪80年代以后(完善期)。

3、教育心理学发展新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个性化教学研究。

4、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创始人)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由此建立。

5、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6、裴斯泰洛齐创造以直观事物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

7、欧文1816年在苏格兰设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在新学园中设立“幼儿学校”。

8、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提出活动教育思想,教育以游戏为基础,设计一套教玩具“恩物”。

9、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10、学前教育心理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独立,其发展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教育心理学结构性分化;二是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考试资料
旦SO
(2)蒙宜校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响和开展,并称之为敏感期。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趋势
研究内室的多元化:研究王段的现代化;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研究内安的外乡化。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教学心理、幼儿教师心理。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生亘心理和幼儿教学心理。
(5)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中存储起来。
29.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单项选择)★
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生成模式。
30.学习策略的含义(名词解释)★
★★
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单项选择、简答)★★
(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与开展(单项选择)★★★
(1)桑代克被称为“教学心理学之父”。
(2)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由此确立。
(3)20世纪初,耋代克构建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比拟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与开展(单项选择、名词解释、
简答)★★★
(1)卢梭的著作(爱弥尔一论教育)被誉为“儿童文学宪章和儿童权利誓士“
(2)学习的实质:知觉的重新组织。是主体借助于问题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突然领悟的过程。
24.认知学习理论一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本课程得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爼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2.遗传决左论及环境决泄论3.幼儿得情绪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5.记忆得种类6.想彖7.思维方式8.年龄特征9.具体形象思维10.社会性微笑11.气质12.类型13.视觉悬崖14.埃斯沃斯得贡献15.同化16.个性17.心理年龄特征1&依恋19.自我意识20.儿童动作发展21.学前儿童无意注意2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23.学前儿童自我评价24.学前儿童同伴交往25.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心理学》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得就是(C)。

A.从岀生到成熟时期心理得发生发展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C.0〜3岁儿童心理得发生发展得规律D.6〜18岁儿童心理得发展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就是(A)。

A.有目得、有汁划得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得外部行为并分析英心理活动B.在有控制得条件下观察儿童得行为并揭示其心理C.通过儿童得家长去了解英心理活动D.通过与儿童得交谈研究英各种心理活动3.儿童心理发展得年龄特征就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得人表现出来得典型得特征B.与儿童生理成熟有关得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得一般得、典型得、本质得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得个别差异4.狼孩所表现出来得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得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得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与教育5.儿童得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就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得规律。

A.小B.接近学前晚期C.大D.接近于成年6.儿童得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B.4〜5月C.6〜12月D」〜3岁7.以下说法正确得就是(C)。

A.1〜3岁就是心理活动系统得奠基时期B.3〜6岁就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得时期C.3〜6岁就是个性形成得最初阶段D.3〜4岁就是高级得心理过程逐渐岀现得时期&儿童得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与(D)得发展。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识记):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理解)
(一)双趋冲突:一个人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像这种从两个所爱者或两种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二)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具有威胁性而又力图想躲避的目标,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

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三)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希望接近;另一方面,不得不回避。

像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四)多重趋避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面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目的,而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向两方面的作用。

像这种对几个目的兼具好恶的复杂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多重趋避冲突。

三、意志的品质(识记)
(一)独立性(二)坚定性(三)果断性(四)自制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与培养
一、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特点(识记)
(一)行动的目的性逐渐增强
新生儿没有意志,1—2岁的儿童才出现意志的萌芽。

(二)坚持性逐渐发展
著名的马努依连柯“哨兵站岗”实验的研究充分说明:用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是十分有效的。

(三)自制能力逐步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

1.被动性语言: 一岁左右,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几十个词,但能说出的很少,这种能理解却不能主动说出应用的语言则是被动性语言;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儿童心理的发展应该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产物;3.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他们之间异同的过程;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4.独白言语:是一个人在较长的时间内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如报告,讲课演讲等;书面言语:是指人们要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言语;5.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6.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可以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是由视觉听觉运动学等多种分析器联合运动的结果;8.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印象的过程;灯具在线是否有预定目的,可以把在线分为无意在线和有意在线;9.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指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注意的转移:指有意识的调动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这反映了注意的灵活性;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集中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上;10.布拉泽尔顿根据婴儿的活动水平生理机能的规律性等指标,把婴儿分成三种类型,一般型、活动型、安静型;11.运动记忆:以过去练习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情绪记忆;12.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视觉敏锐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1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14.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是感受性的降低有时也可以是感觉的消失;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从亮处进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了一会儿,对弱光的感受性逐渐提高,就能分辨出物体的轮廓了,这一过程就是暗适应;刚从暗室走到阳光下时,最初一瞬间感到耀眼发眩,什么都看不清楚,只要过几秒钟,由于对强光的感受性较快的降低,视觉随即恢复正常,就能清楚的看清周围的事物了,这种现象叫明适应;15.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动机和目的,社会性行为可以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两大类;亲社会行为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们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表现为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等等;反社会行为也叫做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和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其中最具代表性,在学前儿童中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如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体等等;16.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三岁能辨别上下,四岁能辨别前后,五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六岁幼儿虽然能完全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一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电别人很困难;17.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和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憎恨,赞赏,厌恶等;18.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19.重听,是指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唇部动作以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才出说话的内容;20.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符号系统;言语的作用: 符号固着功能,概括功能,交流功能;21.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简答;客观因素: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活动性;3.对象的特征;主观因素,像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情感状况等,都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2.思维的种类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种;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也就终止;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与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是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找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等,其主要功能是求异;23.儿童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语句的掌握,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单词句一到一岁半__双词句两岁左右__简单完整句两岁开始__复合句两岁半开始;24.学前儿童记忆的量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主要从记忆范围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年长度等方面去衡量;①记忆范围,指幼儿记忆中内容种类的多少,幼儿前期,记忆的范围十分狭窄,随着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方式的日益复杂化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记忆范围也迅速扩大,所储存的记忆从动作到情感,然后又扩大到形象和词语,儿童掌握语言后,记忆的范围就更加广阔,从家庭发展到教育机构,学校,社会;从日常生活扩展到文化,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幼儿记忆的范围随着他们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理解程度,以及对识记目的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②记忆广度,指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所记住材料的最大数量;随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记忆广度也不断扩大;③记忆保持时间,从铭记材料到开始能对材料再认和再现之间的间隔时间,有时也称为潜伏期;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长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一般来说在再认方面,二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星期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三岁儿童能再认几个月前感知过的事物,四岁能再认一年以前感受过的事物,七岁儿童能再认三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一岁儿童能再认几天以前感知过的事物;25.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握受其概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他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26.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题一、通过促进儿童社会性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各种需要、各种能力、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处在社会中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实现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才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人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和谐发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但在知识和技能上要比别人出众;更重要的事,有坚定的自信心,顽强的毅力等等;因此学校和家庭不但要向儿童传授各种学科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性教育;促进其社会化;二、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的系列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的到很好的发展呐,也就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未来人格发展的基础,幼儿期社会性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人格的方向和水平,幼儿期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已初步具有了个人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稳定的特征在个人身上,将进一步明确化、固定化,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因此,对处在可塑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良好的社会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7.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的攻击行为有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二,中班儿童的攻击行为明显多于小班,大班;三,儿童攻击行为表现为以身体动作为主;四,攻击行为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28儿童记忆的主要特点1、容易记容易忘幼儿期健忘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3、以形象记忆为主儿童记忆内容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首先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两周左右,接着是情绪记忆半岁左右,然后是形象记忆六个月到十二个月,最后才是语词——逻辑记忆一周岁以后;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5、记忆不精确29.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两大反映形式;也是两种语言符号类型;30.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语言行为;3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应;32.儿童性格的最初表现是在婴儿期;两岁左右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群性2.独立性3.自制力4.活动性p127页3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及时复习是十分必要的;34.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的意义归纳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父母亲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性急的孩子饿了第几大哭大闹;这使成人不得不马上放下一切其他事情,急忙给她喂奶;而对那些饿了只是断断续续地细声哼哼唧唧的婴儿成人则可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完再去喂奶;日积月累,前一种儿童可能形成不能等待别人自己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而后一种儿童则可以培养成自制的性格特征;有如成人,自己总是而且要求儿童东西要放的整整齐齐,衣服扣子要扣好手脏了立刻去洗,等等;这些耳濡目染的周围现实是婴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逐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喜整洁爱劳动等性格特征的萌芽;35.婴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但注意的对象逐渐增加,在第一年的下半年,他们不仅注意具体事物,对周围语言刺激也引起注意;36.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四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37.简答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一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四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五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六抓住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38.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生存发展的意义;1.情绪和情感适应而适应生存的重要的心理工具;孩子一路的就用哭声传达着信息和金额;和含了等等呼唤照料者的注意,用自身的情绪,情感能力,求得生存的动地位,得到母亲等照料着的抚爱,他们用微笑反应舒适,满足用哭声挽留母亲的离去;2.情绪和情感是婴儿心理活动的激发者;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婴儿的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动机作用;婴儿心理活动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影响着婴儿的行为;3.情绪和情感推动、组织婴儿的认知加工4.情绪和情感是婴儿人际交往的有力手段;表情是婴儿与成人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5.情绪和情感,促进婴儿意识产生、个性形成;情绪情感对婴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期间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学前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儿童认知发展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方式和能力。

2. 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儿童认知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如对象恒常性、符号意义、逆推思维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掌握。

二、儿童语言发展1.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掌握母语之间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听觉感受、语音辨别、词汇习得等多个方面。

2. 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敏感期、快速习得、语法规则掌握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儿童的语言学习。

三、儿童社会情感发展1.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可分为信任与不信任期、自主与羞怯期、倡导和罪恶感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

2.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情感发展。

四、儿童游戏行为1. 儿童游戏行为的类型儿童游戏行为包括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两种类型。

自由游戏是指没有明确规则和目标的游戏,而规则游戏则要求玩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2. 儿童游戏行为的作用儿童游戏行为对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这些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五、儿童情绪管理1.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儿童情绪管理是指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2. 儿童情绪管理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表达感受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1.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一、原始的注意行为——条件的定向注意。

二、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和发展(1.最初形态——定向注意2.发展——选择性注意)三、有意注意发展的三个阶段(1.儿童的注意是由成人的言语和指令引起和调节的。

2.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3.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指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转折发展。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1.一岁以前婴儿注意发展以无意注意为主。

2.1-3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稳定性有所增长。

3.3-6岁儿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奇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他的注意,但注意容易被其他新奇的刺激所转移。

2.中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而且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

3.大班幼儿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干扰其无意注意的活动,表示不满,并设法排除。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1.婴儿末期,有意注意开始逐渐萌芽。

2.1-3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比较缓慢。

3.3-6岁儿童,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有意注意时间为3-5分钟。

中班有意注意时间为10分钟。

大班有意注意的时间为15分钟。

)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1.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2.注意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3.注意的分配能力不断增强。

4.注意的转移动力不断发展。

4.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1.无关刺激过多。

2.疲劳。

3.目的要求不明确。

4.注意不善于转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没有并用。

5.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数量。

5.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6.灵活的交互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8.对幼儿进行有意注意的训练。

6.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1.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运动和语言发展。

他们的感知发展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运动发展主要包括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

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四个方面的发展。

2. 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中心思维、前后因果、类比、分类等。

中心思维是指孩子只关注某个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

前后因果是指孩子认为事件的前后发生是有因果关系的。

类比是指孩子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分类是指孩子将事物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但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区分。

3. 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其特点是针对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注重于儿童的体验、独立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前教育时间和内容,避免过度教育和竞争,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4. 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方位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各方面。

通过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能力,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同时还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有利于成长和发展。

5. 学前师资的要求学前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的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包括必须具有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具备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幼儿学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关爱和支持儿童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0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要点

00384学前心理学复习资料要点

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和23 •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 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 中实现的。

第四节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 激做岀选择性的反映,使儿童在一 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 的对象,并做岀清晰的反映。

注意的选择性随年龄增长而发一方面依赖生理成熟;一方面 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 验及兴趣情绪有关。

2 •教育意义:⑴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 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2) 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 性差异;(3)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 过教育强化改变。

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 人在比较短的时间性片断中所能 清楚地知觉到的食物的数量。

1 .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生理制约 性,还取决于注意对象的特点及本 人的知识经验。

2 •教育意义:⑴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 短时间内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面;(2)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 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 (3)采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 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扩大注意范 围。

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 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 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 使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 效果的基本保证。

1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 及幼儿自身状态有关,随年龄增长 而增强。

2 •教育意义:(1)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 幼儿心理发展水平;(2)教育教学 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 ⑶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 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 样。

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 指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 活动,及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意 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 以上的活动。

1 •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 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到自 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 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 意志力等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8.儿童的视觉发展主要包括颜色视觉和(D)的发展。

A.形状视觉

B.空间视觉
C.大小视觉
D.视觉敏度
9.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10.“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

A.深度知觉B.方位知觉C.视觉定位D.形状知觉
11.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B)。

A.再认B.再现C.识记D.保持
12.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
13.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C)。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14.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和“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D)。


A.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有阶段性
B.有阶段性就不可能有连续性
C.绝对对立的
D.辨证统一的
15.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

A.越难B.越容易C.越容易消失D.不能判断
二、填空题
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实验室试验法和自然室试验法。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3.婴儿最先掌握的自由移动身体的动作是爬。

4.疼痛发生的条件主要包括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痛觉阈限、痛的情绪三个方面。

5.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其主要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

6.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7.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8.据研究,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5 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三、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
2.最近发展区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3.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

4.幼儿期健忘
幼儿期健忘是指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提示:
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从零乱到成体系
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
回答概要:
时间知觉表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7~8岁可能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②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严格执行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时间观念。

③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④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
3.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概要: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两类: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2)人本身的状态。

4.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
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
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3.儿童的情绪状态
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
五、论述题
举例说明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回答概要:(详见第三章)
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