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改简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谈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美术课程评价的意义和方式。

2.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

3.谈谈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认识

4.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5.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6.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7.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请谈谈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美术课程评价的意义和方式。

(1)意义: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

重要环节。美术教学评价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发展,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作用,突出评价的改善、促进功能,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控,让评价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提高教

学效率。

(2)方式:新课程下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情境式的评价方式;作

业符号的评价方式;评语式的评价方式等。

2.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

(1)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一种抵制丑恶、向往美好的心灵,使自己变得高尚优美,并陶冶其情操。

(2)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加深其对审美的认识,准确把握审美的标准,正确理解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审美思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帮助我们在审美

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3)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及培养人的兴趣爱好,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上的家园,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放松,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3.谈谈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认识

第一,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

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第二,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

系的角度来考虑,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取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第三,从

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考虑,它可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待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总之,“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国际上是基于多元文化理论的影响,基于对文

化的多样性而提出来的。我国本次美术课程改革中提出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从根本上扭转

把美术学科仅仅作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的观念,而是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来看待的理念

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人类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4.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6.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

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

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

(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

(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

(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

(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