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藏象学说-五脏脾
藏象-脾肝肾、六腑
①贮存排泄胆汁 ②主决断
⒉胃
①主受纳腐熟水谷 ②胃气以降为和
⒊小肠
①主受盛化物 ②泌别清浊
Jiang shao niu
第一节 脏腑
二、六腑
4、膀胱
贮尿排尿
5、大肠
传导糟粕
6、三 焦
①主持诸气, ②为水谷运行之道路。 《灵枢·营卫生会》按部位:“上焦如
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Jiang shao niu
中医学基础
第三章 藏 象
[脾、肝、肾、六腑]
Jiang shao niu
第三章 藏 象
学习要求
1 掌握脾、肝、肾、的生理功能及其整体系统联系; 2 掌握六腑生理功能;
Jiang shao niu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脾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生理特性:主升、喜燥恶湿; 整体系统联系:在志为思;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Jiang shao niu
第一节 脏腑
三、奇 恒 之 腑
1、脑
《内经》“脑为髓之海”。“头者,精 明之腑”。人的思维、记忆、言语、 嗅觉、运动功能活动与脑密切联系。
2、女子胞
1)主持月经; 2)孕育胎儿。
Jiang shao niu
检测
1、以降为和(顺)的俯是
。
2、《内经》描述三焦的生理特性:
“上焦如 ,中焦如
,下焦如
。”
(3)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 饮食口味、口唇色泽与脾运正常与否相关; 脾气健运—食欲旺,口味正常;口唇红润有光泽 脾不健运—口淡乏味;气血不足,口唇淡白无华。
(4)在液为涎。
涎液润泽口腔、助脾运化。
返
Jiang shao niu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
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色、 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面色、舌 面色 脉象及胸部感觉四个方面反应出来 四个方面反应出来。 色、脉象及胸部感觉四个方面反应出来。
心主血脉功 心血亏虚 能正常 面色 红润有光泽 淡白无华 舌色 脉象 胸部 感觉 淡红荣润 和缓有力 节律均匀 舒畅 心火亢胜 心脉瘀阻 面赤 灰暗
说明
(一)心的生理功能
主血脉 藏神
1.心主血脉 1.心主血脉 含义: 含义: 主持、管理、 主— 主持、管理、主宰 血— 心脏及全身的血液 血脉, 脉— 血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道,又称“ 的通道,又称“血 之府” 之府”
两 主血 大 主脉 行血 方 面
生血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是指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 是指心具有化生血液、 液运行的作用。 液运行的作用。
3.心五脏六腑之大主 3.心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 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得到血气 的充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 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 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 心主神志— 心主神志 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功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 分工合作, 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 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 所以,心为“君主之官” 五脏六腑之大主。 所以,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 脏象学主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 以,脏象学主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 但不泥于解剖。 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 的整体性外, 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 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 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 包括解剖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 ),而且 包括解剖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 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古人称神明之 ),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 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和社 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 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 主要与西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与西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 及内分泌(心钠素)等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关。 及内分泌(心钠素)等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关。
藏象五脏
3、肝的系统联系
肝 肝合胆 在体合筋 其华在爪 在窍为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与春气相通应
(五)、肾
位置: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 形态:形如豇豆,里白外黑。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 在发,其充在骨。 《素问·六节脏象论》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灵枢·脉度》 肾,开窍于二阴。 《素问·金匮真言论》
脉管的舒缩,推动血液运行。
② 心主血脉的生理表现 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主要反映在脉 象(和缓有力、节律均齐)、面色(红润光 泽)、舌质(舌体红活荣润)、胸部感觉 (舒畅)。尤其虚里部位是其功能最集中反 映的部位。其病理表现也多反映于以上各部。 此外,心率、心律、心力亦为反映其主 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
脏器
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脏 腑 通 过 经 络 联 系 和 功 能 配 合 , 构 成 整 体——脏腑的整体性。 2. 形体、官窍、精、神、气、血、津液与五 脏密切联系——人身整体性。 3.人体与自然界密切联系——天人合一。
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系统 五脏 六腑 在形 其华 开窍 志 液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 ) (2 ) (3 ) (4 )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 肺通调水道;
(1)肺主气、司呼吸;
① 主呼吸之气 含义: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 的场所。通过肺的宣肃作用,吸清排浊,吐故 纳新,完成呼吸功能,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 间的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 ② 主一身之气 含义: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参与一身之 气的生成并可调节气的运行。
6藏象学说-五脏脾
上行于口 而不外溢
涎液分泌↑ 涎液分泌↑ 口涎自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22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三)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在液,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在体合肌肉, 四肢,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四肢,肌肉 需要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微的充养. 需要脾胃运化来的水谷精微的充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二)脾的生理功能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主升: 主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上输输布并 固护脏器位置的生理功能
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面部
脾 主 升
升输清气
失常,头目眩晕,倦怠乏力 失常,头目眩晕, 升托脏器, 升托脏器,恒定在相应位置 失常,内脏下垂 失常,
21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三)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在志,在液,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涎
病理
指脾与五液中的" 在液为涎 :指脾与五液中的"涎" 相通应(关系密切) 相通应(关系密切)
正常
助吞咽和消化 保护,润泽口腔 保护, 脾胃不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9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饮 脾 主 运 化 运化水液 运化水谷 食 物 消 化 吸 收
参与作用 主导作用
脾
肝胆胃肠
中医学藏象-五脏
心
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筋, 开窍于舌。
脾
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统摄血 液,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肾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 水液代谢,主纳气,濡养温煦 脏腑,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相互关系
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 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 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 ,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 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 畅达全身。
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二者 在呼吸运动方面相互配合,共
同维持呼吸深度。
06 肾系统与功能
肾脏解剖位置及形态
解剖位置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形如蚕豆。
形态结构
肾脏外有黄脂包裹,内有肾盂、肾盏等结构,是泌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脏生理功能
藏精主水
01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和主水,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
• 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 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 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03 肝系统与功能
肝脏解剖位置及形态
解剖位置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横隔之下,右 胁之内。
按摩保健
可定期进行腰部按摩,促进肾脏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疲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剖位置及形态
解剖位置
质地与颜色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 上。
肺质软,呈浅红色或红白色,富有弹 性。
形态
肺脏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两 面和三缘。
肺脏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五脏相关(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五脏关系与五脏相关(思维导图)
把五行属性和五脏功能及特性放在前面便于学习。
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肝(主疏泄藏血),火(温热上升光明)心(主血脉藏神),土(生化承载受纳)脾(主运化统血),金(沉降肃杀收敛)肺(主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肾(藏精主水主纳气)。
工作原因,时间有限。
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神五志、五液及季节的关系以下面图片形式展示,仅做几个阐述的示例。
五体
心在体合脉:是指血脉统属于心,即由心主司。
肺在体合皮:一是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而是肺气宣发水谷精微和津液于皮毛。
…
官窍
肺开窍于鼻:鼻为呼吸道最上端,通过喉咙和气管与肺相连。
肝在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血循经上注于目,使其能视。
…
五液
心在液为汗: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汗血同源),汗液的生成和排泄与心血、心神关系密切。
…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藏象学说之五脏六腑
藏象学说之五脏六腑《黄帝内经》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淤结);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主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肛门会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六腑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肠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十二经络流注】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个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也就掌握了长寿健康的秘诀!子时:23:00——1:00 胆经: 熟睡!胆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脏病人备好救心丸。
丑时:1:00——3:0肝经 :深睡眠!此时中肝修复的最佳时间,废弃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在丑时完成。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PART
02
五脏之肾—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
精: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概念和分类
广义:
狭义:
泛指一切精微 禀受于父母的
物质(气血津 生殖之精
液、水谷精微)
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 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 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 精微和脏腑代谢化生 的精微物质
促进生殖繁育: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 的充盛,故称肾主生殖。
PART
07
五脏之脾—生理系统
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脾其华在唇
3、脾开窍于口
4、脾在志为思
5、脾在液为涎
肺
相傅之官 治节出焉
PART
01
五脏之肺—简介
肺,位居胸中,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 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在五行属金,为 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故称肺为华盖。肺与四 时秋相应,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PART
06
五脏之肝—生理系统
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肝在体合筋 2、肝其华在爪 3、肝开窍于目 4、肝在志为怒 5、肝在液为泪
脾
谏议之官 知周出焉
PART
01
五脏之脾—简介
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在 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主统血,输布 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 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与四时长夏相应, 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PART
02
五脏之肝—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 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的生理特性:主升、主动、主散。 肝主疏泄的作用: 1、调畅气机—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 2、调节情志—情志指情感、情绪 3、助脾运化—促进消化吸收 4、调节性与生殖—调理冲任,调节精室
藏象学说-脾
病理意义: 病理意义: 运化无力 脾 清气不升 统血无能 出血 下部出血——便血,尿血, 便血,尿血, 下部出血 便血 月经过多,崩漏。 月经过多,崩漏。 皮下出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0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系统联系 系统联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3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二 节
其华在唇: 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不但能反映全 身的气血情况, 身的气血情况,更是脾胃运化水谷精 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 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
正常
口淡无味 五 其 脏 华 脾 在 唇
出脉外
•《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 难经•四十二难》 脾裹血 脾裹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9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生理意义——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生理意义 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表 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现——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血行脉内而不外溢
脾失健运
四肢倦怠无力瘦弱不用
肌肉瘦削无力 甚至痿软不用
临床意义 从脾胃着手四肢肌肉痿废不用的痿证
(治痿独取阳明——指足阳明胃,这里泛指脾胃) 治痿独取阳明——指足阳明胃,这里泛指脾胃) ——指足阳明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2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第三章 藏象-五脏-脾肝肾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10
肾的生理功能
•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 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藏精,是肾 的主要生理功能,即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 的作用。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 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 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 • 主骨生髓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13
肾在生活中的体现
• 在窍为耳及二阴: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 气的充盈有密切关系。肾中的精气充盈,髓海 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反之,肾中 精气虚衰时,则髓海失养,而可见听力减退, 或见耳鸣,甚则耳聋。二阴,即前阴(外生殖 器)和后阴(肛门)。前阴是排尿和生殖的器 官,后阴是排泄粪便的通道。尿液的排泄虽在 膀胱,但须依赖肾的气化才能完成。
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 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 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 理功能,水液转化为津液,五谷转化为营气和 卫气。 • 主升清:脾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 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 统摄血液: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 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
• 脾:脾居于中焦,在膈之下,在胃的左侧 后上方。其形如鸡冠,状如犬舌,色如马 肝,又形如刀镰,称其为“阴中之至阴之 脏”,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的生化 之源”。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摄血液。 五行属土,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 思,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唇。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中医养生康复医疗专业委员会
第2章 藏象-五脏(脾肝)
肝血不足,则筋力不健,动作迟缓,或肢体无 力、动作失灵、手足震颤麻木拘急,爪甲软 薄,色泽枯槁,甚则变形、脆裂等。
能曲能直
筋力强健,运动灵活
刚柔相济
•其华在爪
含义:爪甲赖肝精肝血以濡养,其荣枯与肝之功能 盛衰密切相关。
生理意义:肝精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
病理意义:肝精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 夭,甚则变形、脆裂。
生理: 肝主 调畅 疏泄 气血
任脉通利--月经应时 冲脉充盈 孕育正常
病理: 肝失 气血不和 疏泄 冲任失调
经行不畅-痛经闭经 带下 不孕 排精不畅,阳痿等
肝 2.肝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 血的功能。
(1)贮藏血液 人体内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 状态而改变其血流量。肝能调节人体各部 分的血量分配。 “血海”;“肝藏血,血舍魂” 。
脾
2.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 水谷精微来营养。人体肌肉的丰满和四肢 的正常运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 系。 若脾的运化功能障碍,必致肌肉消瘦,软 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四肢同样。
生理:
│肌肉丰满 健壮 脾气____气血│四肢轻劲有力 健运 充足│食欲旺盛 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光泽
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如便血、尿血、 崩漏、肌衄等。
益气摄血 脾健气旺,气旺则能行固摄之功统摄血行
脾
现代研究:“脾虚证”者血清胃泌素水平、
胃泌酸功能、胃蛋白酶活性均↓,胰腺外分
泌功能↓,消化管排空↑,小肠吸收功能↓,
肝脏、胰腺的贮备能力、应激能力不足,
免疫功能↓。
脾
脾的系统联属:
1.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所思不遂——气机郁结,脾运不 健——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
中医学基础理论-藏象-五脏-脾
外湿邪侵入,也最易损伤脾阳,困遏脾气,引起湿浊内生
内湿、外湿皆易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
临床上,对脾生湿、湿困脾的病证,一般健脾与利湿
同治,所谓“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 故“脾恶湿”
藏象▪五脏▪脾
脾气下陷的病机主要有二: ❖ 一是脾气虚衰,无力升举,又称为中气下陷,
当以健脾益气治之;
❖ 二是脾气为湿所困,不得上升反而下陷, 治当除湿与健脾兼用。
下部和肌肉皮下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及肌衄等 脾不统血
气虚
脾不统血
出血时间较长,色淡质稀,多见于人体 下半部并有气虚见症,如倦怠乏力等。
出血 藏象▪五脏▪脾
脾气转输津液的途径及方式有四:
一是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
二是向四周布散,“以灌四傍”,发挥其滋养濡润脏腑的作用
三是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经过三焦下输膀胱
“化”
“运”
饮食物
脾阳的温煦 脾气的气化
水谷精微
全身
受纳 水谷
胃 腐熟
受盛化物
小肠
水谷精微
脾 升清
糟粕
《素问·玉机真藏论》 “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素问·厥论》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心肺 气血 全身
“散精”
藏象▪五脏▪脾
“脾气健运”
“脾失健运”
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乃至倦怠、消瘦
饮食物 消化吸 水谷精微 收转输 脾胃
四是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上腾 下达,肺之上源之水下降,膀胱水府之津液上升
津液生成不足
津亏
津液输布障碍
水湿痰饮 、水肿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健脾化痰
中医基础理论5藏象五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的解剖形象 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物象。
本节主要内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联系。
一、心
位置: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 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 (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 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与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 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 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 又称为六脏。
影响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学说 的形成
藏象的概念和结构源于古代 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直观功能源于其
形态学的认识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
而赋予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
修正和完善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
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和功能配合,构成整体。
藏象理论——脾
藏象理论——脾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之下,与胃以膜相连,“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
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一、脾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
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
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
“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脾升而善磨”(《四圣心源》),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
故“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医原》)。
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
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脾运化水谷的过程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又称水谷精气);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
概言之,脾主运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转输精微并将精微转化为气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饮食人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内进行的。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类经,藏象类》)。
胃主受纳水谷,并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幽门下移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但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为磨之能砻,杵之能舂也,以气吸之,而食物不坠焉耳。
食物入胃,有气有质,质欲下达,气欲上升,与胃气熏蒸,气质之去留各半,得脾气一致,则胃气有助,食物之精得以尽留,至其有质无气,乃纵之使去,幽门开而糟粕弃矣”(《医述》引《医参》)。
中医基础理论(六)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六)藏象【1】先说“藏”第一,它代表内脏。
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这是大家熟悉的。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
有时候还加上“心包络”,称之为“六脏”。
在《难经·三十六难》中,第六脏为“命门”。
其实,就是把肾分为左右两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还有个“奇恒之腑”,也是六个——“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女子胞,也叫胞宫,就是现代人所熟知的“子宫”。
这“五、六、奇”统合一起,构成了人体的主要内脏系统。
其中,“六腑”和“奇恒之腑”可以分别统归五脏的功能范畴之内,因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这个道理,打个比方,很像我们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有五大班子领导一样。
五大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又以党委为领导中心。
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心为领导核心。
第二,藏可以读作“藏(cáng)”。
表示五脏六腑藏在人体内部。
重要的东西,当然要藏起来。
就像打仗的是时候,指挥部在哪里?指挥部肯定得藏起来。
人体有四肢百骸,脸蛋上打一耳光,头顶撞了墙,手上打了一板子,脚底下被台阶绊住了,不太要紧的。
如果把某人的心脏拿出来,打了一板子呢?这人是不是要Game Over了?重要的事物,一定得藏起来。
司令部一定不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对吧?所以,人体的“五大班子”都要藏于形体之中。
而且,越重要,就藏得越深。
比如心脏就比小肠重要。
心脏在哪里?——胸腔之中,两肺之间,隔膜之上,而且还有心包卫护。
心包是覆盖在心脏外面具有保护心脏作用的心包膜,就像我们人体穿着衣服一样。
再往外是胸廓,胸口还有胸大肌,都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脏。
而小肠呢,就在腹腔之中,腹部软软的,就不像心脏有那么多保护层。
司令部的警卫员肯定比团长的警卫员多,这也是常理。
第三,它代表“收藏”。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个个都是宝库,里面收藏着人体所需的精气和能量。
五脏的内部组织相对而言,比较充实,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则多呈囊状,或管道形态,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藏象五脏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主血─┤ 心主血脉─┤ └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 ∣ 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 │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 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肺主行水的机理示意图
┌─┐┌ │肺││ │主├┤ │行││ │水││ └─┘│ ┌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 └ 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 代谢为 │外达全身皮毛肌腠 ──────┐ 肺气宣发──┤ 汗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 │ 控制腠理开阖 ──────┘ 调节汗的排泄 调控
(一)生理功能
1.主疏泄
字面理解:疏, 疏通、畅达; 泄, 发散、升散。
基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 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 志的舒畅等作用。
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 《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
调畅全身气机
气机,气的升 降出入运动 全身脏腑、经络、形体、 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 升降出入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运是指转运、输送 化是指消化吸收 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
《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9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脾 主 运 化
运化水谷
运化水液
饮 食 物 消 化 吸 收
主导作用 参与作用
脾
肝胆胃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0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饮食物
“脾胃为后天之本”
口 食道
“气血生化之源”
气 、 血 、 津 液 、 精
饮食水谷 精微物质 脏腑组织器官 发挥正常功能
脾阳的运化 脾气升清运化
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医贯· 内经十二官》“其左有脾,与胃同膜
而附其上,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
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7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胃 小肠
初步腐熟
泌别清浊
大肠
肛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传导糟粕
11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生理状态下,脾的运化功能全靠脾的阳气,脾气强
健,饮食物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水谷精微才能得到
顺利的输布。
病理状态下,脾气虚损,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腹 胀。便溏、倦怠、消瘦等。 治疗上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如四君子汤,参苓白 术散等方剂。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五 节 脏 腑 关 系
第 四 节 奇 恒 之 腑
藏 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藏 象
1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五 节 脏 腑 关 系
药物,如茯苓、薏苡仁、白术等,以期收到更
好的疗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6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二)脾的生理功能
主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上输输布并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固护脏器位置的生理功能
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面部
升输清气 脾 主 升
失常,头目眩晕,倦怠乏力 升托脏器,恒定在相应位置 失常,内脏下垂
升提脏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7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5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脾主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之间的关系
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之间是彼此联系,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
互相影响。
临床上治疗脾虚泄泻,常加用一些健脾利湿的
3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一)脾的存在部位和形态 (二)脾的生理功能 (三)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4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脾的存在部位与形态
部位: 中焦(在横膈之下的腹腔内)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形态: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
上之左,中医的脾当包括胰腺在内
脾为“阴中之至阴”,五行当中属土, 与六腑当中的胃互为表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5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散功能,是脾主运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
第 二 节 两个方面:
一是摄入到体内的水液,需经过脾的运化,输布,气
摄入的水液
五 脏 脾
化成津液,通过心肺到达周身组织器官,发挥濡养滋润
作用。 二是代谢后的水液及某些废物,经脾的转输至肺、肾, 经气化,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水液代谢 的平衡。 生理病理变化: 脾气充足则运化水液功能正常,防止 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2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在养生和临床方面有着重要 的生理意义。 1. 养生方面,做到饮食有节,顾护胃气。 2. 病理上,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正 气虚损,导致疾病发生。
3. 疾病预后判断上,“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4. 治疗上慎用苦寒燥烈之品,以防损伤脾胃之气。
5. 病人的护理上,注意嘱其忌口,时时顾护胃气。 减轻脾胃的负担,待其功能恢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3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
第 四 节 奇 恒 之 腑
第 三 节 六 腑
第 二 节 五 脏
第 一 节 藏 象 概 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
藏 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2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心
第 二 节 五 脏
提 要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14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生理情况 摄入的水液 脾的运化转输
Chinese
Medicine
气化为津液 肺
周 身
滋润濡养 水液代谢 协调平衡
代谢的水液 病理情况
脾的转输 肾
气 化
汗液 尿液
水液代谢障碍 脾气虚弱 运化水液↓ 水液停于局部
湿浊 痰饮 水肿
Medicine
(二)脾的生理功能
主运化:
第 二 节 五 脏 脾
运是指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主运化即消化吸收饮食物中的水谷精
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系
8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