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正比例【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说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学准备】投影仪。
【说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说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说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说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说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说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
小学六年级数学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1)、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而探索出点阵中的规律,并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教师准备好说课稿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观潮》第二课时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再三强调,待人以诚是立身之本;而今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培养青少年的诚实美德。
目前,商业战线也提出了“诚信经营”的口号。
因此,“诚实”是人心所向。
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能力特点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工巧匠有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四、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学,主要采取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骤的根据是学习比例的知识不能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取知识,主要靠实际例子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比例意义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成正比例的量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成正比例的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物品之间是否成比例;2.学会把物品之间的比例搭成比例分式;3.能够根据已知的比例分式计算未知数值。
二、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把物品之间的比例搭成比例分式。
三、教学难点1.根据已知的比例分式计算未知量。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概念讲解(15 min)•比例的概念:如果两个量之间存在着等比关系,这就叫做比例。
•比例的性质:比例中的四个数(两个比和两个项)称为比例的的要素。
其中,比和项成反比例关系,比和项之积为定值,比和项除以同一数得到的商相等。
2.例题讲解(30 min)•例题1:“小金和小明的身高比是 3:2,小明的身高是 120 厘米,那么小金的身高是多少?”–解题思路:先将身高比例转化为比例分式:$\\frac{小金的身高}{小明的身高} = \\frac{3}{2}$,设小金的身高为x厘米,则有$\\frac{x}{120} = \\frac{3}{2}$,解得x=180。
所以,小金的身高是180 厘米。
3.练习(15 min)•练习1:“5 支钢笔的价格是 6 元,那么 10 支钢笔的价格是多少?”•练习2:“某种商场的促销活动是 2 件衣服打九折,现在有一件衣服的原价是 50 元,那么促销价是多少?”•练习3:“甲地与乙地之间相距 100 千米,甲地到某地的距离是 40 千米,求甲地到此地的距离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的比例。
”4.总结(10 min)•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将比例搭成比例分式、根据比例分式计算未知量。
五、作业布置1.作业1:“150 辆自行车和 250 辆摩托车共用了 280 千瓦时的电力,求每辆车在一天内所用的电力。
如果一辆自行车在一天内所用的电力是 5 度,那么一辆摩托车在一天内所用的电力是多少度?”2.作业2:“某商场的商品促销活动是买 2 送 1,某件衣服的原价是 60 元,某人买了 6 件衣服,那么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
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说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说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
行数就少了。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1)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
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高度/㎝ 2 4 6 8 10 12体积/㎝3 50 100 150 200 250 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2。
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正比例的量》说课课件
(在充分观察、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填空,为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打好坚实的基础) 2、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板块三、应用 在比较判断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明确正比例的判定方法。 首先,使用教科书P19的试题及P21的“想一想”2小题,让学生体会用 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其次呈现给学生简单的成正比例和 不成正比例的三组量进行比较,然后呈现一些易错的数量关系进行判断, 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剥离无关因素,突出正比例的本质特征, 并形成正确的正比例的判定思路。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A、谁能向大家说说这些相关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 1、身高与体重 2、香蕉的重量与总钱数 3、修路时修了的与剩下的 (温习相关联的量的意义,理清相关联的量与正比例的联系。)
板块二、自主探究正比例的量
1、初步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
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2、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米 1
7
……
)
总价(元 2
4
6
8
10
12
14
……
)
观察图表,回答下面问题:
(1)、表中有______和_____两种量 (2)、数量扩大,总价也随着______,数量缩小,总价也随着______;总价扩大,数量也随着 ______,总价缩小,数量也随着______。总价和数量相互______。总价和数量是两种_________的 量。 (3)总价和数量的相对应数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根据计算,我发现了总价和数量的相对应数的比值(商)是_____________的 (4)如果用关系式来表示这种关系,可写为________=____( )
路程 90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
教材还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和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正比例的概念和判断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2.让学生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以及如何表示成正比例的量。
3.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
3.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
2.讲解:讲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知识。
4.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正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正比例的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应用情况的评价。
成正比例的量 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有关比例知识的初步认识,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这些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二)教材简析:该情景图呈现了啤酒生产车间的一角,并用表格的形式出示了啤酒生产中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一些数据。
拟引导学生发现对应数值的变化规律,引入对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具体问题来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具体问题。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的教学本着“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发现正比例的变化规律,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学法:本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分析,感知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反思,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青岛啤酒是我们青岛的名牌产品,每年的啤酒节都能吸引海内外的许多宾朋。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啤酒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青岛啤酒这一话题导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3,练习十二5,6,7题。
说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1)飞机飞行的速度一定,飞行的时间和航程。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梯形的面积和高。
(3)一个加数一定,和与另一个加数。
(4)如果y=3x,y和x。
2.揭示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过正比例的一些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比例的应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用课件出示例3教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指导学生思考出:(1)195÷5×8=312(元),先求每份报纸的单价,再求8份报纸的总价,就是李老师应付给邮局的钱。
(2)195÷(5÷8)=312(元),先求5份报纸是8份报纸的几分之几,即195元占李老师所付钱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出李老师所付的钱。
(3)195×(8÷5)=312(元),先求出8份报纸是5份报纸的几倍,再把195元扩大相同的倍数后,结果就是李老师所付的钱。
3.尝试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如果有学生想出用正比例方法解答,教师可以直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成正比例的量》小学数学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小学数学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教材精简了例题例1通过研究圆柱形杯子的体积、底面积与高这三个数量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只是提供观察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另外增加了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例2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设计理念:教材的改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出表中的规律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去回答但是如果一开始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规律学生会感到盲目不知从何入手那势必会造成合作学习的低效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修改稿中不再回避而是接纳和提倡接受学习)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二、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正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不管是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教学过程: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观察实验引入新课首先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装水的高度和相应体积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底面积我这节课是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以观察试验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一句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一下打开话匣子为开课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DD讨论DD再观察DD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实验数据报告单让学生观察表格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2让学生计算杯子的底面积让学生体会到体积和高度的比值相等感受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体积和高度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水的体积随着高度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增加、体积也增加高度降低、体积减少但体积和高度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并用“”来表示“高度、体积、底面积”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体积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如果说例1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k(一定)和正比例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揭示例2让学生继续体会当学生真正建立起正比例的概念进行了对比练习后再接着让学生来说由于学生有折线统计图和数对的相关知识经验所以在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做简单介绍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少制作正比例图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p41做一做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基于当前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的思考,这节课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板书设计这几方面进行说课: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1、基于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学段“数与代数”中第四部分“正比例、反比例”的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求比值的内容,会根据两个数的比求它们的比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铺垫。
教材中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根据具体情境会找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时,要让学生先观察表格,从中能发现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并且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观察具体情境,学生会根据表格发现总价和数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对应的比值是一定,进而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通过在方格图上描点和连线,学生知道成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学习重点:理解正比例关系的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学习难点: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二、评价任务1、通过观察表格,会说出总价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对应比值相等。
2、通过练习,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通过描点连线,会说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射线。
三、说教学流程本节课我设计以下环节:(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看到“总价”这个数量,你想到了什么量?生:数量和单价。
师:为什么?生:因为我们学过总价÷数量=单价师:说的对,我们把像总价和数量这种有关系的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分数和比的知识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X/Y=k(一定),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会正确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
2、通过对比、观察、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反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突破以上教学重难点,教师采用迁移法、对比法、引导法、讲解法、联系法、自主探索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结的方法等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四、说学情评析:出示习题,数的关系可转化为生活的情形体现,生活的情形可简化为数的关系解决,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成正比例的量》这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接着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往一个圆柱形被子里倒水,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随着水面的升高,水的体积也在增加。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1、填空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
(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
(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学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1.6×10=16(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12.8=1.25×12.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说课稿《成正比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说课稿《成正比例量》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说课稿《成正比例量》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这一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足够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及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帮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一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第六单元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2.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的第六单元第1课时。
本单元主要讲解成正比例的量,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已经学过比例,本节课再深入讲解比例中的正比例。
本节课程设计基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让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难点1.让学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概念2.让学生理解比例中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观察、讨论、实践”的教学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比例中正比例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讨论和辨析正比例,最后通过实际的计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回忆比例的概念。
2.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1:2和1:3两组比例,让学生观察比例中的特点及关系。
3.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中成正比例的量,引入新课内容。
B. 新课讲解1.定义成正比例的概念——两个量的比例积等于常数。
比如a:b= c:d,且a:b和c:d成正比,那么 $a \\times d$ = $b \\times c$。
2.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成正比例的实例,如身高与体重、时间与路程、数量与价格等。
3.让学生了解比例中正比例的应用。
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利用比例中正比例的关系进行计算。
C. 计算练习1.分享佩欧纳夫人去购物的故事,让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物品价格。
2.在黑板或白板上给出故事中所购物品的图片和价格列表,让学生猜测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3.让学生观察物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发现它们是成正比例的。
4.引导学生计算不同的数量下物品的价格,让学生掌握计算成正比例的量的方法。
D. 拓展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成反比例的概念,了解成反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尝试发现成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要求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同学们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同学们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二、新知1.教学例1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6 (1)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路程填表,思考:再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点拨: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
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教学例2(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数量1234567总价8.216.424.632.841.049.257.4(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①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②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③看书,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④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x/y=k(一定)⑤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教学例3(1)出示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2)学生讨论解答。
小学数学说课稿六年级《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讲课稿六年级《成正比率的量》讲课稿范文成正比率的量讲课稿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成正比率的量》这部分内容是在教课比和比率的知识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侧重使学生理解正比率的意义。
正比率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目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类数目关系,能够加深对照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正比率方面的实质问题。
同时经过正比率的教课进一步浸透函数思想,为学生此后学习中学数学和物理化学打下基础。
依据本课的详细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乞降学生的年纪特色,我从知识技术、能力特色及感情态度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课目的。
二、说教课目的(1)、使学生经过详细问题认识正比率的量,理解正比率的意义,能工巧匠有依据正比率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成正比率。
(2)、指引学生经过察看、沟通、概括、推测等数学活动,感觉数学思想的全过程的合理性,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灵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经过指引学生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审盛情识。
三、说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是理解正比率的意义,教课难点经过详细问题来理解正比率的意义四、说教法、学法如何突出要点,打破难点,达成上述的三维目标呢?依据《新课程标准》要乞降教材的编排特色,我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我采纳多媒体为主要的教课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产要方式来进行教课,主要采纳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中经过多个例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概括正比率的特色。
采纳以上步骤的依据是学习比率的知识不可以靠直观演示、操作,来获得知识,主要靠实质例子经过察看、比较概括、推测等数学活动来获得知识,这样战胜了比率意义教课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突出教课要点,打破了教课难点。
为了理好的实现教课目的,我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和展示台教课目的的实现,教课要点的突出,难点的打破以及教法的实行,教具的应用均要表此刻讲堂教课上五教课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课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铺垫孕伏,导入新课在这个环节里,我第一是让学生复习常有的数目关系,而后让学生依据一辆汽车行驶的路和时间说出路和时间的比.老师接着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要碰到很多半量,这些数目间藏在很多小奥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目间的一些规律和特色,,直接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沟通、研究新知这一环节是学生获得新知的过程,教课中我以学生自产研究为主,合伯沟通为辅,教师问题为桥的教课思路睁开的,这个环节我分四个步骤来达成:第一个步骤、师生联手,共同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侧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指引学生怀疑、检查、研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2、学习例7(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5)教师作评讲并小结。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观察:在表里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表示正比例关系的是一条什么线?A点表示什么?B点呢?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由学生比、说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2、P49第1题。
四、课堂小结: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五、作业P49第2题(1)(4)(5)(6)(9)六、课后作业1、P49第2题(2)(3)(7)(8)(10)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说课稿【第2篇】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等,而正比例是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善于观察、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能够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够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
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材分析:对比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在保留原来表格的基础上,去除了表格下方的三个小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这个个更开放、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更能提供让学生有充足研究的空间与思维想象的空间,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旧教材中的3个小问题实际上就是正比例概念的三层含义(两个量必须相关联;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相关联的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旧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这3个问题观察表格,发现表格中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
虽然这样的编排能让学生明确观察方向,少走弯路,即时的发现变化规律,但是这样的数学学习体现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仅仅按照教师的指令在行动。
而新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何更好的组织、引导学生在没有3个小问题的协助下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呢?新教材的这个变化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完成这节课的前提。
教材精简了例题,例1通过研究圆柱形杯子的体积、底面积与高这三个数量的依存关系,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材不再对研究的过程作详细的引导和说明,仅仅提供观察研究的素材与数据,出示关键性的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另外,增加了理解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例2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设计理念:教材的改动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出表中的规律,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去回答。
但是如果一开始马上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规律,学生会感到盲目,不知从何入手,那势必会造成合作学习的低效。
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个句能够看出,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修改稿中不再回避而是接纳和提倡接受学习)学生理应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二、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协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用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
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正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正比例的量的规律,但要他们用很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的表达水平,组织水平,归纳水平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
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有着,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基本能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
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教学过程: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一、观察实验,引入新课首先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
教材表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装水的高度和相对应体积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底面积。
我这节课是用多媒体表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以观察试验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
一句,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一下打开话匣子,为开课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协助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表现,首先出示实验数据报告单,让学生观察表格,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量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2,让学生计算杯子的地面积,让学生体会到体积和高度的比值相等。
感受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体积和高度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水的体积随着高度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增加、体积也增加,高度降低、体积减少,但体积和高度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并用“”
来表示“高度、体积、底面积”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这里的体积和高度是成正比例的量,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理解。
如果说例1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正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能够,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 =k(一定)和正比例图像表示正比例关系,让学生继续体会,当学生真正建立起正比例的概念,实行了对比练习后,再接着让学生来说。
因为学生有折线统计图和数对的相关知识经验,所以在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做简单介绍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多少制作正比例图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因为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所以,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