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它涉及到企业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调整其盈余信息,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
盈余管理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检测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力,揭示其真实财务状况,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对盈余管理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检测工具,能够有效揭示企业通过应计项目操纵盈余的行为。
本文将首先介绍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然后选取一定时期内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该模型进行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将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能力的关系。
本文还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差异,以期得出更为全面、准确的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企业盈余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助于他们更加有效地监管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议题,它涉及企业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调整其盈余信息,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
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作为一种常用的盈余管理检测工具,在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两个方面,对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在检测盈余管理能力方面的实证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在理论基础方面,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主要基于应计利润分离理论,该理论将企业的总应计利润划分为正常应计利润和操纵性应计利润两部分。
其中,正常应计利润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计利润,而操纵性应计利润则是企业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等手段实现的盈余管理部分。
通过构建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可以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和方式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参考。
财务管理中的利润管理与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中的利润管理与盈余管理在财务管理领域中,利润管理和盈余管理是两个关键的方面。
虽然它们在财务报告中都涉及到公司的利润和盈余,但实际上它们的定义和目标略有不同。
本文将探讨利润管理和盈余管理的概念、作用和实施方法,并分析它们对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健康的影响。
一、利润管理利润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操纵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以达到某种目的,通常是为了影响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看法。
利润管理旨在提高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指标,以改善企业形象、增加股东回报率或满足银行借款要求。
然而,过度的利润管理可能会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给企业带来法律和声誉风险。
1. 利润管理的目的利润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增加企业的利润,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改善财务报表上的利润指标,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促进资本流动和业务增长。
另一个目的是控制财务风险。
有时企业为了降低税务负担或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可能会进行一些非法的或有争议的财务操作,这就是利润管理的另一方面。
2. 利润管理的实施方法利润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改变会计估计,如调整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准、调整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机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权益转移、资产处置、债务再分类等方式操纵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然而,利润管理必须遵守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过度的利润管理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政府的处罚和市场的惩罚,因此企业必须谨慎地平衡利润管理的风险和回报。
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操作净利润与留存盈余等财务指标,以实现某种目标。
与利润管理不同,盈余管理更侧重于企业内部,涉及到公司的利润分配和再投资决策。
1. 盈余管理的目的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平衡股东权益和企业发展需求。
企业需要将盈余分配给股东作为回报,同时又要保留一定的盈余用于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研发创新等。
盈余管理帮助企业合理决策利润分配,最大化股东和企业的利益。
税制改革、公司所得税与盈余管理
税制改革、 公司所得税与盈余管理
邓俊 杰 韩 圣z
( 1 、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 院 重庆 4 0 0 0 3 0 ; 2 、 南方 电网财务有 限公 司 广东 广州 5 1 0 6 2 3) 摘要 : 本文采用 A股上 市公 司的数据, 从公 司实际税率和会计一税收差异视 角, 分析 了上市公 司在 2 0 0 8 年所得税税制改革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研 究发现 , 税制改革降低 了企业税 负, 对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产 生了
2 0 0 8 年新企业所得税法 的实施 , 为税 收相关 的研究代来 了新 的契机 ,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高丽娜 、 闫洪霞( 2 0 1 0 ) 分析 了税
制改革对所 得税收入 的影 响, 发现税改之后企业所得税 收入 在我 国 G D P中所 占的比重显著提高 , 表明企业所得税作 为我 国主体税 种的地位有所加强 。王丽晖 、 康会英 ( 2 0 O 9 ) 在分析新企业所得税法内容 的基础上从应纳税所得额 、 税收优惠等方面探讨 了新企业所 得税法下 的纳税筹划问题 。 基于税制改革 的推进 , 公司税率及税 收政 策的变化对其实际税负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 和新所得税法 的施行是否放大而不同性质 和不 同变化情 况的公司在税改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又有何差异? 这些问题值得探 讨。 现有相关文献较多的从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 的宏观效应如产 业政策导 向以及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 制度变更 以及企业纳税筹 划等方面人手 。 本文则试图通过对税改前后公 司实 际税率和会计一税 收差异的分析 , 来研究新税法 的施行对公 司盈余 管理程度 的影 响。
邓俊杰( 1 9 8 7 一 ) , 男, 重庆市人 ,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 院硕士研究生
会计-税收差异信息含量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
青
薇
耍】 在我 国会计准则 与所得 税税 法适 度分 离的模 式下 , 会计 准则与所得税法之 间的差异 日 益增 大 , 给企业管理者提供 了一个新
的操控 盈余 的空间。文章以会计 一税收差异 为视 角分析判断其在识别企业盈余 管理 中的作用 , ・ 结论表明会计 一税收差异指标 能有效地识 别企业盈余管理水平 , 计 一税收 差异比操纵性应 计利润在识 别企业盈余 管理 的行为时更加 准确和有效 , 会 会计 准则与所得税 法的适 当分
远 不如 那 些 差异 小 的 公 司 , 金流 的持 续 性也 差 。 常会 计 收 现 通 益 大于 应 税 收益 时 , 味 着 盈余 质 量 差 。 同时 , 有 证据 表 明 意 还 对于 投 资 者来 说 , 大的 会税 差异 已成 为一 个 红 色风 向标 。 巨 其
以作 为评价会计稳健性的一个指标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或
递 延所 得 税 资产 的突 然减 少 是 收 益质 量 恶 化 的一 个 标 志 。 P Ip (0 3指 出扩 大 的会 税 差 异是 公 司 盈 余 可能 存 在 ae u2 0 ) 危 险 的一 个信 号 。
额之间的差异。企业管理者具有最大化会计收益和和最小化
公
一
F E RI NDS 0 A CC UNT NG F CCOUNT NG O I 1
会 计 一税 收 差 异信 息 含 量 研 究
— —Leabharlann 基 于 盈 余管 理 的视 角
谭
李
中 国人 民大 学会 计 学在 读 博 士/ 西 旅 游 商 贸职 业 学院 江
江西旅 游 商 贸职 业 学 院 ( 摘
目前 ,我 国企 业 所得 税 法 与 会 计准 则 采 取 的是 适 度 分 离 的模 式 , 目标 不 一 致 使 应 税 收 益 与 会 计 收 益 在 计 算 口径 上 存 在许 多不 一 致 的地 方 。 应税 收 益 具 有一 定 刚 性 ,与会 计 收 益 相 比较 具 有 不 易操 纵 的 特 点 。国 外 很 多研 究 表 明会 计 一税 收
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
对本 年 度所得 税费 用 的影 响 , 对于永 久 性差 异 , 而 则 与 国 际会 计 准则 的趋 同 , 因此 本 文 拟探 讨 在 新 准 则 只需披露 其对 本年 度所 得税 费用 的影 响 。大 量研究 下 会计 一 收差异 在 反映上 市公 司盈 余 管理 行 为上 税 表明 , 与具 有 “ 约 束 ” 硬 的应 税 收益 相 比 , 计 收 益 是 否具 有增 量信 息 , 会 以及在 捕 捉 盈 余 管理 行 为 上 是 被企业 管理 当局 操 纵 的 概 率更 大 , 因而 会 计 一税 收 否 比主流 的应计 利润 模型更 具解 释力 。 差异 在某 种程 度上 能够 捕 捉到企业 管 理 当局 的盈余 二 、 献 回顾 文
应计利润在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的能力 。经过研 究 , 们发 现 , 国外 大多数文 献的研 究成果 一致 , 计 一税 收差异能 我 与 会 够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 而主流 的 Jns oe 模型在利用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测盈余管 理行为时则存 在严 重的系统性 偏误 , 会计 一 收差异较之主流的 Jns 税 oe 模型在识别上市公司盈余 管理行为上能提供增量信息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 09年 第 2期
会计 一 税收差异 、 操纵性应计利润 与盈余管理
刘文军, 米 莉 , 黎 莉 许
( 内蒙 古大学
[ 摘
经 济管10 1
要] 本文利用 20 07年 中国上市公 司的经验数据 , 实证 检验 了会 计 一税 收差异 与主流 的 Jn s o e 模型估计 出的操纵性
正常应计利润 系统性地误分类为非正常应计利润, 受到很 多学 者的质 疑, ehw e a (95 评估 了 D co t 1 19 ) . 可能高估了盈余管理水平 。正是 由于应计利润模型 五种应 计 利润 模 型 探 测盈 余 管理 的 能力 , 用 S C 利 E
会计—税收差异与企业所得税避税——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初步证据
与 其他 税 种 相 比 。 得税 税 率 较高 , 所 且其 应 纳税 额 与 会 计 为 非应 税 项 目损 益 ) 越高 , 上市 公 司 通过 操 纵 非应 税 项 目 也 即
这种避 税 筹 划行 为可 以在 不 影 响税 前 会计 收益 的 前提 下 减 少
应 税 收益 , 者通 过 操纵 非应 税 项 目损 益 , 不 增加 或 少 增 加 或 在
一
、
弓 言 I
国内 学者 从会 税 差异 的视 角研 究企 业 所得 税避 税 行为 ( 实 际上也 是 一种 以避 税 为 目的 的盈余 管 理行 为 ) 的实 证研 究文 献
纳税筹 划是指 纳税人 为达 到减 轻税收 负担 和实现 税收 零风
险的 目的, 在不违反税 法的前提 , 通过对企业 的生产 经营活动进 并 不 多 。 要有 以下 两篇 。 主 行事先统筹 安排并在事后 核算 中合理选 择会 计核 算方法 等手段 。
表明 , 会税差异越 大, 所得税税 负越低 , 所得税避税的程度越 大。为防止企业通过操纵非应税项 目 益等避 税筹划行为进行所得税避税 , 损 建
议 加 强 税 法 与会 计 的协 调 , 缩 会 税 差 异 。 压
【 关键词 】 会计一税收 差异 ; 所得税避税 ; 实 证研 究
JP 讧 O F A( C U T  ̄ ■ — 霸翮 — -鳓  ̄J E : O N L G g
,
与税务 一
会计一 税收差异 与企业所得税避税
— —
来 自沪深 A股上市公司的初步证据
广西经济管理 干部 学院会计 系 曾富全 吕 敏
【 要】 摘 文章以沪深 A股上市公 司为样本 , 从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视 角, 实证分析 了会税 差异与所得税避税之间的关 系, 结果
会计盈余管理
会计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涵义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进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便其效用最大化或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美国著名会计学者Schiper 在1989年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而被普遍认可的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上述对盈余管理的三种不同界定或解释。
在下列三个方面是一致的。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
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
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
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县利益最大化。
但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界定更为具体、更为广泛,不仅指出了盈余管理的主体和目的,而且指出了盈余管理的对象、方式和方法。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盈余管理的基本特性包括: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关于_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盈余管理的总体应计利润计量法综述 【摘要】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计量盈余管理程度,总体应计利润法是目前西方盈余管理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但同时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方法。
本文对总体应计利润法计量的原理、具体模型和优缺点作全面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总体应计利润;琼斯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后,盈余管理成为西方实证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实证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盈余管理程度进行量化反映。
一、总体应计利润法的常用模型 总体应计利润法是西方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类方法。
该类方法目的是从应计利润总额中分离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盈余管理的指标。
总体应计利润法下,提出了众多的模型,包括:Healy模型、DeAngelo模型、Jones模型、Jones截面模型、Jones修正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主要差异是非操纵性应计的假设与处理不同,各模型简介如下: (一)Healy模型 Heal(1985)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均值为零的白噪音过程,因此预期非操纵性应计等于零,总应计的任何非零值归于管理层操纵。
EDAit=TAit/Ait-1(1) (二)DeAngelo模型 DeAngelo(1986)假设非操纵性应计服从随机游走过程,也就是,对于一个稳定状态的企业,t时的非操纵性应计被假设等于t-1时的非操纵性应计,因而t时与t-1时总应计之间的差异被归于会计操纵。
EDAit=(TAit-TAit-1)/Ait-1(2) (三)基本Jones模型 Jones(1991)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会带来营运资本变动导致企业应计利润的变动,固定资产会产生折旧从而带来应计利润的减少,因此Jones模型用销售收入增量(△REV)以及固定资产原值(PPT)作为自变量,建立总应计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参数估计,预测事件期的可操纵性应计。
具体的计算是分为两步,首先利用估计期(P)的时序数据,将总应计(TA)回归到总应计的非操纵性成分决定因子(△REV和PPT), TAip/Aip-1=α1(1/Aip-1)+β1(△REVip/Aip-1)+β2(PPTip/Aip-1)+εip (3) 利用上述模型,求出各参数的系数估计值(a,b1,b2),然后运用事件期(t)的数据,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的预期(EDAit)。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指管理者对于公司盈利情况的操纵和干预,以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既包括合法的内部管理手段,也包括非法的突破底线的操纵手段。
虽然盈余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推高企业短期盈利,但这种短期行为是有风险的并且可能导致 companies倒闭,因此需要有强有力的对策来打击这种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一、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调整会计方法。
这种手段最常见,可以通过不同的会计方法,调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使公司看起来更加的蓬勃发展。
比如收入确认差异、存货核算差异、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
2、调整折旧期限。
折旧期限是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基础,可以通过调整折旧期限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快速消耗。
3、隐形负债。
将某些应该被计入负债的支出,视为经营费用或其他支出,从而在盈利和负债水平上都有所欺骗。
4、大肆扩张。
无序扩张会导致企业过多的投资和开支,以期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但长期经营却存在不稳定性风险。
二、针对盈余管理采取的对策1、制定严格的会计及财务制度。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核算。
2、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权责分明、程序公正,严格掌握公司财务数据。
3、加强监管。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
加大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严厉惩处盈余管理等不符合法规的行为。
4、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企业应该主动增加财务信息的披露,保证公司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投资人对于公司的信心和信任。
5、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逐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6、维护员工权益。
公司应该倡导良好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总之,企业应该秉持诚信经营,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外部监督,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打造健康的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种类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根据管理手段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等。
这种方法通常只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而不会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通过改变实际经营活动来操纵利润,例如调整生产计划、削减研发费用、增加广告支出等。
这种方法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盈余管理类型,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盈余管理方式,例如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来操纵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短期的财务目标,但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价值创造。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评价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评价引言盈余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和可持续性。
然而,由于企业所有者、管理层和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一些公司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以达到各种不同目的。
本文将讨论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的概念,以及如何评估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以及调整经营行为,来影响报告期内的净利润水平。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合法和非法两种形式。
合法的盈余管理通常基于会计准则和法规允许的做法,例如选择折旧方法、资产计提、收入确认等。
非法的盈余管理则是违反会计准则和法规的做法,并用于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
非法的盈余管理包括虚假报表、隐藏负债、虚增收入、滥用会计估计等。
盈余操纵的动机企业可能操纵盈余的动机种类繁多,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加股价和市值:公司可能通过操纵盈余水平,以增加股价和市值,从而获得更高的融资能力和更好的融资条件。
2.达到盈余目标:管理层可能面临内外部压力,需要满足特定的盈余目标,以获得奖金、股票期权等激励措施。
3.避免违约和债务重组:公司可能通过盈余操纵来避免违约和债务重组,维护声誉和资信等级。
4.避税优惠:企业可能通过操纵盈余来获得税收优惠和减少税负。
盈余质量评价的指标评价盈余质量主要依据两个方面:盈余管理程度和质量。
1.盈余管理程度:盈余管理程度指衡量一个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的程度。
常见的指标包括盈余管理指数、盈余稳定性指标等。
2.盈余质量:盈余质量指衡量一个公司盈余真实性和可持续性的程度。
常用指标包括盈余收益率、盈余变动率、能持续盈余能力等。
盈余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盈余质量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方法:1.财务比率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比率,如盈余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等,来评估盈余质量。
如果公司的财务比率稳定且处于行业水平之上,说明盈余质量较高。
2.盈余质量模型:盈余质量模型基于回归分析和统计方法,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和公司特征来预测盈余质量。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
盈余管理是什么意思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通过有意操纵盈余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的行为。
最早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计项目的操纵,即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操纵盈余,管理层通过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费用来增加当期盈余。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未来收益减少,激进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注意。
随后出现了真实活动操纵模型,是指通过故意安排真实交易来操纵收益,如提供价格折扣(或放宽信贷条款)、削减可自由支配的费用(如R&D费用)和生产过剩(以降低单位销售成本)。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很难被监管机构发现,缺点是改变了公司正常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未来的经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有利用线下物品管理收益的方法。
线下项目(非经常性项目)是指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以下的项目,即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线下项目操纵只是通过改变公司的损益来调整公司的净利润。
目前,分类转让盈余管理是一个热门话题。
是指故意对利润表中的项目进行错误分类以改变收益结构的行为,即把核心费用(营业费用)向下转移到非核心费用(非营业费用),把非核心收益(非营业收入)向上转移到核心收益(营业收入)。
不改变公司净利润,所以成本低,风险小。
但是,正是因为它只改变了营业利润,只有当报表使用者对不同质量的盈余(如永久性盈余和暂时性盈余)区别对待时,管理层才有动力进行分类转移操纵。
公司的盈余结构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对股票收益的解释力比总括盈余更强。
盈利结构在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更显著的预测力。
可持续性是衡量收益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越强,盈利结构质量越高,盈利的可持续性也越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投资者对盈余操纵行为识别能力的提升,企业管理层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分类转移盈余方式,以迎合投资者预期和分析师预期,获得质押融资,以期达到公司ipo、市场定价等市场门槛要求。
财务会计研究盈余管理
财务会计研究盈余管理引言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利润分配和财务报告中对盈余进行操控的行为。
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领域中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并讨论盈余管理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从企业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理解。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影响财务报告,进而影响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企业的评价。
以下是盈余管理的一些常见动机:1.税收规避:通过操纵盈余来降低企业的纳税义务。
2.股价操纵:通过调整盈余水平来影响股价,提高企业的市值。
3.奖金激励:管理者的奖金和激励措施通常与企业的盈余水平有关,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增加个人奖金收入。
4.债务融资:盈余对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和利率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改善企业的债务融资条件。
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1.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操纵盈余,比如选择加速确认收入或者推迟确认支出。
2.资本化支出:企业可以将本应计入费用的支出资本化,从而提高盈余水平。
3.销售和收入操纵: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销售时机、价格和销售条款等手段来影响收入水平。
4.负债和费用提前确认:企业可以提前确认负债或费用,从而减少当期的盈余。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收负担,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股价,增加管理者的奖金收入,改善债务融资条件等。
但是,盈余管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比如操纵盈余可能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导致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盈余管理可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和决策。
如果投资者不能识别和理解盈余管理的行为,可能会误判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规范为了防范和限制盈余管理的行为,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研究郭芳衎贺晨摘要: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备受众多学者重视,同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近年来随着企业越来越多的使用真实盈余管理操纵业绩,学者也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真实盈余管理。
本文从定义研究出发,分析了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区别、关系和抉择权衡,最后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方式盈余管理的存在会对企业发展和利益相关者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它已成为了学术界一大重要研究领域。
以往学者对应计盈余管理较为关注,故成果颇丰。
但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加大以及审计师为了避免声誉受损和诉讼风险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容忍度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真实盈余管理。
而大量证据也表明它已普遍存在于实务之中,应引起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应计盈余管理普遍被认为是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而选择灵活利用会计政策以及会计估计等方式来进行的一种盈余操纵行为(Healy 等,1999;秦荣生,2001;陆建桥,2002)。
或者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控制对外财务报告收益信息的披露,从而诱导相关利益者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与会计数据相关契约结果的行为(Schipper ,1989)。
而真实盈余管理是一种管理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偏离企业最优经营活动的行为(Roychowdhury ,2006;Zhao et a1,2011)。
它以企业真实交易活动为手段,不但会影响企业当期的报告利润,也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带来损害(Gunny ,2010)。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定义更多的是从“目的视角”和“信息视角”考虑的,从“目的视角”来看,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
从“信息观视角”来看,盈余管理会通过改变会计数据,从而迷惑相关利益人,以达到管理当局目的。
而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则突出了其特点,即具有操纵隐蔽性使得监管不易,且危害较大。
最新 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精品
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正逐步独立发挥出不同的职能作用,它们为规范实际的会计核算行为,如实、客观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法律归属,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两者从目标到相关的核算基础都存在差异,新政策下这种差异企业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将进一步加大。
会计人员在进行处理经济业务时,主要是依据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在为企业申报纳税的时候必须依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所以利润总和应纳税所得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虽然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从而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并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由于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无法识别具体的核算过程,所以我们利用估算的应纳税所得来进行分析。
本文就是以两者之间的差异为切入点,讨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目前许多企业账面利润无法反映其真实业绩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利用推算的应纳税所得来帮助外部的投资者来甄别企业真实的业绩。
一、引言(一)研究意义利润总额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一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确认的,扣除所得税支出之前实现的总额。
利润总额是基于会计相关准则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为投资者判断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提供了参考。
FASB(1978)认为,以应计制为基础的会计盈余的信息,通常比只包含现金流量的财务信息更能表现企业当期和持续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
国内外关于利润额的有效性检验,均表明相对于现金流量,利润总额能够更好地计量业绩和预测未来现金流量。
但是由于但是由于管理层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做出不同的会计选择来影响利润总额,将使得公司的业绩报告在失去可比性的同时,也逐渐失去其价值相关性。
有报道指出,安然在破产前几年的会计数字表明其盈利很好但是安然却没有缴税,这些文章暗示投资者也许忽略了衡量公司真实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应纳税收益。
论会计-税收差异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媒体监督
点问题之一。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监管、理论研究以及实 缓解信息不对称性以保护投资者利益[4]。但关于媒体在发
证研究中皆处于重要地位。学术界大多从会计的稳健性、 挥监督角色时,其对公司会计—税收差异以及会计信息
持续性、可靠性、相关性等方面来研究会计方法的适用性 质量会产生什么影响,鲜有文献提及。因此,本文从整
并没有研究对整体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另外,全球化的 计—税收差异对企业整体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媒体
今天,信息化日益深入,媒体产业的发展使得媒体的力 监督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环境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71273209) 【作者简介】吴建忠(1975— ),男,福建泉州人,金融经济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区域经济、产业经济、资本运营等;詹圣泽(196海峡两岸国家高新企业(塔斯曼)院士工作站专家 / 研究员,厦门海投集团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詹天佑研究会研究员,研究 方向: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科学等;赵井芳(1974— ),女,江苏新沂人,厦门海投集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财务管理、 投融资管理等;兰菲(1973— ),女,福建武平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财 务管理、税收筹划、计划统计等;许屹臻(1971— ),女,福建厦门人,经济师,厦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监控保全部专家, 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金融管理、不良资产管理、投融资管理等 ① 詹圣泽为通讯作者。
113
财税研究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媒体监督与会计—税收差异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主要采用适度分离模式来处理 企业所得税。该模式下,在会计和税务的处理中往往存在 较大差异。应税收益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与按会 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收益确认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管理层 对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操纵,即会计—税收差异的形 成除了制度性影响因素外,主要有盈余管理因素和避税 因素。从避税动因来看,Desai 等[5]研究指出,美国企业的 会计—税收差异由于避税行为而变得更显著。吕敏与曾 富全[ 6 ]也发现企业税收规避行为会加大企业的会计—税 收差异。安然公司向资本市场虚报利润最终爆发丑闻,这 一事件最开始是源于其税收筹划动机,同时也是会计与 税法两制度客观上存在差异。从盈余管理动因来看,叶康 涛[ 7]发现税率高的企业公司会通过操纵非应税项目来规 避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钱春杰和周中胜[ 8 ]研究认为会 计—税收差异能反映应计会计中管理当局操控的信息。 龙凌虹和陈婧婧[ 9 ]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会更 常采用非应计税收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程度 越大,其税收差异越大。石宁和陈文哲[ 10 ]认为,经营业绩 越好的企业更倾向于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来提高会计利 润,因而会使会计—税收差异变大。总的来说,盈余管理 和避税动机是造成会计—税收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公司 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代理问题是引致这二者活动 的重要原因。 作为法律之外的替代机制,媒体的公司治理机制作用 逐渐受到学术界的肯定[11]。媒体监督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 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降低企业避税和盈余操纵行 为,进而降低会计—税收差异。媒体监督缓解这些问题的 主要作用路径是行政部门的介入机制,媒体报道可以将 企业的避税行为和盈余操纵等不对称信息传递给行政管 理部门,这会加强管理部门的检查勤勉程度,加之由于媒 体报道带来的行政介入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也使企业 在避税和盈余操纵时有所顾忌。考虑经理人声誉机制,在 媒体报道之下,企业会减少其机会主义行为,企业管理层 会珍视其名誉,不会冒着声誉丧失、前途尽毁的风险进行 避税和操纵盈余。还有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机制,使媒体报 道通过向公众传播信息,社会大众将所有的事件察觉、怀 疑和不满情绪都反应在企业股票市值上,管理层为避免 市值出现大幅缩水会减少避税行为和盈余操纵。据刘笑 霞和郭思远[ 12 ]的研究,在国有企业中,媒体负面报道与税
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盈余管理度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盈余管理度量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高秀兰高淑东韩士民来源:《会计之友》2011年第08期【摘要】文章通过1985年以来的文献回顾,将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比较前人提出的Healy(1985)、ELO(1986)模型等12个估计模型捕获操纵性应计利润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不同模型捕获操纵性应计利润时候的考虑,最终评价其优劣。
指出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存在的并且不会产生经济危害,建议使用收入和生产能力控制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度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一、引言随着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操纵性应计利润被用在衡量公司管理层调整利润的程度,评价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质量。
在实证研究中,使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水平、审计独立性或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取得了一系列被广为接受的成果。
本文利用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成果,根据现金流量表法计算总体应计利润;利用需要回归的模型分行业回归得到了需要的参数,将参数代入模型得到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使用总体应计利润和估计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差值作为盈余管理水平的替代变量。
在评价各种模型优劣时比较了它们的均值、相关性以及识别ST公司的能力等。
结果显示Jones类模型各种特征相似,与其他模型区别较大。
1991Jones模型的特征处于各种模型中间位置,修正模型并没有达到一致有效的结果。
本文建议使用收入和生产能力控制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二、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规定现金流量表方法是现在被承认的计算总体应计利润(TA)的主要方法。
现金流量表法的计算公式是:TA=非经常项目前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计算得到的结果需要用滞后总资产进行调整。
t期折旧和摊销费用计算方法为t期累计折旧和t期待摊费余额减去t-1期的累计折旧和t-1期待摊费用余额。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龙语财经信息分析系统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官方资料。
【推荐下载】最新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最新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最新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以下为为您编辑的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敬请关注!! 目前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应计制会计中预提、摊销、会计职业判断等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应计制会计被认为是盈余管理的工具而备受指责。
盈余管理和应计制会计的关系一直是含糊的。
我们须对二者有清醒认识。
一应计制会计下会计职业判断的意义应计制会计要求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按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以权责发生为标准。
为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业绩,应计制会计采用预提、待摊、递延和分配等方法,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将各期的收入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
应计制会计能较好反映经济业务,在会计领域的地位不可动摇。
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要求一定程度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是在假设条件下产生,从确认、计量、记录剑报告每一环节都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无法确知客观事件发生的概率,只能进行主观地判断经济业务何时进入账务系统。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会计准则无法替代的作用会计域中存在的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原因在于会计规则的制定者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过程中存在偏差,是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性所造成。
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企业的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才会对决策者有用,这就需要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向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传递企业的内部信息。
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公司制下企业理财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会计人员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要与股东目标一致。
企业理财要进行税收筹划,也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二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应计制会计下,会计人员通过会计职业判断报告盈余信息。
实务界人士普遍认为盈余管理盛行的根源是应计制会计下有太多职业判断空间。
要杜绝盈余管理,须减少主观性,提出用收付实现制取代权责发生制。
在西方,盈余管理是辨证的概念。
它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构建经济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时,误导以公司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影响以会计报告数据为基础的契约。
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盈余管理度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操纵性应计利润对盈余管理度量影响的实证分析【摘要】文章通过1985年以来的文献回顾,将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比较前人提出的Healy(1985)、ELO(1986)模型等12个估计模型捕获操纵性应计利润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不同模型捕获操纵性应计利润时候的考虑,最终评价其优劣。
指出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存在的并且不会产生经济危害,建议使用收入和生产能力控制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度量;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一、引言随着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操纵性应计利润被用在衡量公司管理层调整利润的程度,评价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质量。
在实证研究中,使用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水平、审计独立性或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取得了一系列被广为接受的成果。
本文利用国内外对盈余管理研究的成果,根据现金流量表法计算总体应计利润;利用需要回归的模型分行业回归得到了需要的参数,将参数代入模型得到了非操纵性应计利润,使用总体应计利润和估计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差值作为盈余管理水平的替代变量。
在评价各种模型优劣时比较了它们的均值、相关性以及识别ST公司的能力等。
结果显示Jones类模型各种特征相似,与其他模型区别较大。
1991Jones模型的特征处于各种模型中间位置,修正模型并没有达到一致有效的结果。
本文建议使用收入和生产能力控制非操纵性应计利润。
二、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规定现金流量表方法是现在被承认的计算总体应计利润(TA)的主要方法。
现金流量表法的计算公式是:TA=非经常项目前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计算得到的结果需要用滞后总资产进行调整。
t期折旧和摊销费用计算方法为t期累计折旧和t期待摊费余额减去t-1期的累计折旧和t-1期待摊费用余额。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龙语财经信息分析系统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官方资料。
数据是可靠的。
研究中使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中国上海和深圳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
【推荐下载】浅谈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浅谈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广大朋友们,关于浅谈应计制会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目前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应计制会计中预提、摊销、会计职业判断等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应计制会计被认为是盈余管理的工具而备受指责。
盈余管理和应计制会计的关系一直是含糊的。
我们须对二者有清醒认识。
一应计制会计下会计职业判断的意义应计制会计要求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按产生的财务结果在不同期间加以记录,以权责发生为标准。
为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业绩,应计制会计采用预提、待摊、递延和分配等方法,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将各期的收入与费用、收益与损失配比。
应计制会计能较好反映经济业务,在会计领域的地位不可动摇。
会计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要求一定程度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信息是在假设条件下产生,从确认、计量、记录剑报告每一环节都包含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无法确知客观事件发生的概率,只能进行主观地判断经济业务何时进入账务系统。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会计准则无法替代的作用会计域中存在的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原因在于会计规则的制定者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过程中存在偏差,是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性所造成。
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企业的会计信息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才会对决策者有用,这就需要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向报表的外部使用者传递企业的内部信息。
会计职业判断有助于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公司制下企业理财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会计人员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要与股东目标一致。
企业理财要进行税收筹划,也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证券市场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指出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是近期的根本任务。
发展是在规范基础上的发展,而规范市场的基础在于信息披露、尤其是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下总第431期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58
Accounting Audit 【会计审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会计管理理念被应用到对公司利润和盈余的管理中,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管理模式也随之诞生,对公司管理层在利润的调整和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会计—税收差异的概述
会计—税收差异指的是企业所得税和会计准则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也可以说成是在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之间存在的差异,也可以被分成是永久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两种,永久性差异表示的是本年度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
大量的资料证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会计收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较大,而会计-税收差异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对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盈余所产生的行为进行捕捉,以提高会计-税收的真实性。
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以提高企业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度。
1.1985Healy
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型:DAN t =∑t
TA t /T ,EDA t =TA t -NDA t ,但是由于该模型在对操纵性
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受到时间的限制。
因此,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2.1986DeAngelo
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型DAN t =TA t -1,EDA t =(TA t -TA t-1)/A t-1。
在使用本模型时,不需要注意任何的特殊规定,只需要按照规定的要求计算即可。
3.2005KothariB
在对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模型:TA =σ0+σ1(1/ASSETS t-1)+σ2(ΔSALES t -ΔAR t )+σPE t +σ4ROA t +U t 。
在使用此模型时,需要将企业的净利润计算出来,除以企业此时的总资产,其他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即可。
在上述所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都需要进行多次的验证,以保证数据资料的正确性。
三、盈余管理
对企业的盈余报告进行分析发现,在企业盈余变化的过程中,出现小幅度下降的几率是很低的,相反增加的几率却
是极大的。
中国证监会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连续三年上市公司都出现亏损的情况就会被称为ST,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都出现亏损的情况,将会被迫退市;如果上市公司出现盈余状况的话,则需要增加的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收益要在6%以上,离现在最近一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收益要在6%以内。
通过多方的资料和市场调研发现,加权平均净资产的收益在0%—1%或者是6%左右的企业都对盈余管理有着极为强烈的认可度,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的收益如表1所示。
表1 上市公司的净资产的收益
变量名样本数最小值最大值
平均值
中位数
标准差BTD 1138-0.18652290.65420030.0023909-0.00266890.0441522CFO 1138-0.9863788 1.82660.00220190.00157230.1514919EM 1138010.148506200.3557573
DA
1138
-1.158769
1.006614
1.47e-09
-0.01187560.1369585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中的收益都呈现出正态分布
的形式,是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才得来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中的14.85%的比例都在进行避亏与增发的现象,对公司进行盈余的管理,在1%左右的上市公司的比重较大,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就存在着盈余管理。
通常情况下,都将企业中的资产净收益作为是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标准使用,以实现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上市公司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会计-税收差异以及操纵性应计利润等对上市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通过的日常调研工作 中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显示:会计—税收差异中存在的中位数与均值,将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数据信息与无盈余管理行为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
发现,前者的中位数与均值相对来说较大。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会计-税收差异来对上市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实现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上市企业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以对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以及盈余管理等进行阐述,并通过会计税收差异来对上市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阐述,以实现上市公司的避亏或者是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时音菠)
收稿日期:2013-07-16
作者简介:何慧玲(1972-)女,湖北随州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税收实务。
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与盈余管理研究
何慧玲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 要:笔者对上市公司数据资料的进行分析后发现,通过会计—税收差异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识别,以实现上市公司避免亏损,增加效益的目的。
笔者先是对会计—税收差异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介绍了盈余管理。
关键词:会计—税收差异;操纵性应计利润;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 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9-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