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教案教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华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掌握一定的汉语文化知识。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
2. 华夏文化的代表作品:《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3.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4. 中国传统艺术: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舞蹈等。
5. 华夏建筑特色:宫殿、园林、寺庙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华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分析代表作品,介绍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华夏文化的相关知识。
3.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华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华夏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分析代表作品,介绍传统节日和艺术形式。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华夏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活动:1.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手工艺制作:教授学生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刺绣等,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3. 传统体育活动:介绍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少林功夫等,让学生体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展现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原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余玮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与高贵的气质。
建筑物南面和东南两个入口各面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榀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
大厦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通过屋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玻璃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之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这绝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之手。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对建筑产生兴趣纯属偶然。
在上海读书时,周末他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意念。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
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
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
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他们合作达12年之久。
12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2024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教案设计
2024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教案设计1.1 设计背景:1.1.1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中华文化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1.1.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1.1.3 本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程内容:2.1.1 中华文化的定义与特点2.1.2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2.1.3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模块:3.1.1 文化概述: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3.1.2 文化传承:阐述中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3.1.3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亲身体验华夏文化魅力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4.1.2 掌握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与内涵4.1.3 理解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4.2 能力目标:4.2.1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水平4.2.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4.2.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文化活动体验华夏文化魅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5.1.1 中华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5.1.2 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逻辑5.1.3 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5.2 重点:5.2.1 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5.2.2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与内涵5.2.3 学生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与实践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多媒体教学设备6.1.2 投影仪6.1.3 教学课件6.1.4 华夏文化相关书籍和资料6.2 学具:6.2.1 笔记本和笔6.2.2 课前预习资料6.2.3 小组讨论记录本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华文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7.1.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7.1.3 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成果,提出疑问。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参观博物馆或文化景点,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感受和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教学内容:第1课:《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对中国文化的基本了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加强记忆。
3. 课文理解:(1)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文化元素,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2.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改进。
注意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2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当前文化多元的大环境下,探究和传承中华文明和文化遗产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化课程是承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塑造学生丰富人文素质、培养综合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育中,课程设置不仅应当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更要肩负起培养国民精神的使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的同时,汲取其中优秀品质,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节《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属于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内容,旨在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和体验,让学生了解并敬仰多彩的中华文明。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华文化悠久历史,开阔视野,增长见识;②熟悉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色,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髓;③掌握中华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的传统节日”等。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信自主的人格;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①积极传递正能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②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意识,发扬中华文化光荣传统;③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基础概念2. 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及其主要发展阶段3. 中国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历史渊源和应用现状4.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5. 中国的传统习俗与礼仪(如古代婚礼、礼节会馈、餐桌礼仪)6. 中华经典文化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安排:第一课时: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开学典礼观看节目、点燃纪念日、展示校园文化等活动,为课程铺垫。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课文的标题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如果只看标题会以为写的是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
但课文记叙的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事迹。
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明明是写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物,为什么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呢?全文除开头语以外,用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作者用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方法,竭力铺叙夕阳映照下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惊人的气势和高贵的气质。
仅从两个入口的数字就可以想见其气势的惊人,从大厅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就可以想见其气质的高贵。
这就一定会引起读者的思考:这样的建筑出自谁人之手呢?然后作者点出本文描写的对象——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
“绝妙之作”是对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评价,承上;“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是对贝聿铭先生的评价,启下。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这一部分共两段,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
主要用概述的方法进行记叙。
第一段先概述贝聿铭的求学经历。
他先后在3个大学攻读建筑,而且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大学,这就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后概述他在柴根道夫的公司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12年期间的设计工作。
第二段写自己成立建筑公司初期贝聿铭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有影响的一些设计。
这一段时期他设计的特点是“关心平民的利益”。
为说明这一特点,除概述外,作者举出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为例,并列举了他由此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这一系列荣誉都是表彰他“关心平民的利益”的。
第二部分,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重点写他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第一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
这座图书馆1964年设计,1979年建成。
“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世界建筑大师行列”,可见这一作品的水平之高。
“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是它的主要特点。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使学生掌握华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汉字、诗词、书法、绘画等;(3)培养学生对华夏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华夏文化;(3)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华夏文化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提高学生全球视野下的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华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介绍华夏文化的起源,如古代文明、神话传说等;(2)讲述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3)分析华夏文化发展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
2. 第二课时:华夏文化的核心元素(1)汉字: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2)诗词: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词,让学生欣赏和品味;(3)书法与绘画:介绍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欣赏经典作品。
3. 第三课时:华夏文化的艺术瑰宝(1)音乐:介绍古代音乐的形式和特点,欣赏经典曲目;(2)舞蹈:讲解古代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欣赏舞蹈表演;(3)戏曲:介绍戏曲的种类和特点,欣赏戏曲片段。
4. 第四课时:华夏文化的民俗风情(1)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2)饮食文化:讲解华夏饮食的特点和地域差异;(3)民俗工艺:介绍剪纸、泥塑、刺绣等民俗工艺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5. 第五课时:华夏文化的智慧与思想(1)儒家思想:介绍儒家的创始人、代表作品和思想观念;(2)道家思想:讲解道家的起源、代表作品和思想观念;(3)佛教文化:介绍佛教的传入、发展及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华夏文化相关的图片,如古代建筑、艺术品等;2. 视频:华夏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传统技艺表演、节日庆祝等;3. 教材:选择适合的华夏文化教材或辅助材料,如《中国文化史》等;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如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华夏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华夏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华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 视频展示:播放关于华夏文化的视频片段,增加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汉字与书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艺术特点。
教学活动:1. 汉字起源介绍: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书法欣赏:展示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书法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书法练习,体验书法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2.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教学活动:1. 节日介绍: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和习俗。
3. 节日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包饺子、做灯笼等。
第四章: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国画、剪纸、陶瓷等。
2. 传统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教学活动:1. 艺术形式介绍:讲解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起源和发展。
2. 艺术欣赏:展示不同传统艺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艺术创作:学生分组进行传统艺术创作实践,如剪纸、绘画等。
第五章:传统习俗与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习俗和礼仪。
2. 培养学生对传统习俗和礼仪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中国的传统习俗和礼仪的起源和意义。
2. 传统习俗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课文所介绍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提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所介绍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的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描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讲解课文所介绍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4. 实践环节:(1)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 案例教学:选取典型的传统文化案例,分析其内涵和价值,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华夏文化的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1. 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华夏文化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第二章:汉字与汉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和汉语词汇。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一些基本的汉字和汉语词汇。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2. 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练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和汉语词汇。
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资料,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第三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 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准备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
第五章:中国传统美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种类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美食的种类和特点。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华夏文化的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对华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华夏文化的历史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华夏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图片展示法:展示华夏文化的代表性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华夏文化。
第二章:汉字与书法2.1 教学目标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结构特点。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和欣赏方法。
2.2 教学内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书法的基本笔划和结构。
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
实践法: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书法,培养书写技巧。
欣赏法:展示名家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4 教学评估学生书写作业:评估学生的书法书写技巧和字形美感。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练习情况。
第三章:传统节日与习俗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理解节日和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
3.2 教学内容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传统习俗:贴春联、赏月、赛龙舟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基本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四章:中国传统艺术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4.2 教学内容中国画的特点和技法。
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和表演特点。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画的特点和技法,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形式和表演特点。
欣赏法:展示中国画、音乐和舞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
七下《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反思
七下《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反思苏教版七下《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反思《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学反思之一备课时,我想这篇要两课时完成的课文用一课时结束,时间短,容量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才能有效突出教学重、难点呢?我想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人物通讯,应该教会学生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地报道人物的方法。
于是我这样设计:简单介绍贝聿铭和苏州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记者,说说自己会突出介绍贝聿铭的哪些事迹,接着让学生按行文顺序找出作者是抓住有关贝聿铭的哪些内容来写的,在这一步骤中明确了文章的主体内容以小标题形式分为三个部分,并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详略写了哪些部分?(二、三部分详写),在每一部分中,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可写得也很多,让学生找出作家又是详细介绍了哪些建筑,紧接着以做回导游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这些建筑设计的特点以及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白了贝聿铭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对于这样的教学预设,学生的反应好吗?教学结束后,反思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算十全十美,但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完成了,而且学生配合也比较好,这和自己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过多地突出了我预设的意旨,忽略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几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一直是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不停的追问,让他们被动的跟从,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气氛上显得沉闷了一点。
如做回导游,介绍贝聿铭在非议中创建的三大建筑奇迹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学生心思都是在揣摩我的用意,所以他们的回答都是集中于筛选文章信息,很少有自己完整的分析。
如果我能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由欣赏画面到结合文章谈谈自己内心对贝聿铭的建筑感受的话,这样,课堂就会填充着不同角度与不同的体悟,才会真正启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七年级语文教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课文内容,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特点和魅力。
2. 生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型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生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学生跟读并模仿,巩固记忆。
4. 句型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学生互相练习,提高口语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华文化的小短文。
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继续阅读《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课文内容,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
2. 生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新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句型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知识的掌握。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新词语,学生跟读并模仿,巩固记忆。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三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三篇【篇一】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泱泱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属中华。
不管是在过去的多少年,还是现在。
书写一直都很重要,然而随着我国发展的迅速,书写却成了一个难题。
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书写,以往老师们上课都用粉笔写字,而现在都改用了 PPT 。
我国很多的书法家都是古代的,现在的几乎没有。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
古时人们都是根据你写的字给予评价。
不仅仅是我们面临这个问题,而是整个中华民族,我们是一个集体。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把字写好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大多是源于他们对书写的不重视。
从小到大我都非常喜欢写字。
记得有一次在上书法课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本字帖,我当时写得很慢,一笔一画,毫不马虎。
回到家后我便朝爸爸说道:爸爸我要练字,你给我买一本好吗?爸爸很快就答应了我,于是晚上的时候就给我买来了。
我对当时的事情记得不那么清楚,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它的样子。
再说文言文吧!刚接触它的时候觉得它很陌生,但熟悉之后就很好理解。
仔细品味,去揣摩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思想感情,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
我国有许多的文化。
列如:茶文化、诗歌。
在我们身边我们了解最深的就是茶文化了。
每当我们临摹名家书法时,我们都会感受到汉字的美。
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书法,电视上开展了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的结果是令人震惊的。
在进行比赛的选手中有成功人士,孩子、老师等。
有的谢十个对了两个,有的仅仅只对一个。
而且听写的字全是我们经常用到的。
比喻在生活中很常见,但也会有人写错。
这个结果表明现在大多数人都存在能听但不会写的问题。
而对这一问题,学校还开展了书法比赛,根据拼音写汉字的活动。
这大大调动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在业余之际练练字。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学好这一点,把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写出它独特的魅力。
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而我们现在第一应该做的是把字写正确,辨别多音字,形声字。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七年级语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成就,包括诗词、书画、建筑、哲学等领域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华夏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成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华夏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华夏文化的魅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文化现象为例,深入剖析华夏文化的特点。
3.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华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增强民族自豪感。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化素材,如诗词、书画、建筑、哲学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华夏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
2. 课堂讲解:a. 讲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如唐诗、宋词等。
b. 分析中国古代书画的艺术特点,如书法、国画等。
c. 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如宫殿、寺庙、园林等。
d. 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3.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文化现象为例,深入剖析华夏文化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华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化题材的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文化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华夏文化知识,可以是诗词朗诵、书画展示、建筑模型制作等形式。
2. 开展华夏文化知识竞赛,测试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奖励优胜者。
3. 邀请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华夏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教案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华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汉字文化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和艺术魅力。
3. 学习汉字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第二课时:书法艺术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演变和各种书体。
2. 分析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3. 练习书法创作,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第三课时:中国绘画1. 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和特点。
2. 分析中国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学习中国绘画的基本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第四课时:传统音乐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2. 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分类。
3. 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体验音乐的魅力。
第五课时:传统舞蹈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舞蹈的历史和种类。
2. 分析中国传统舞蹈的动作和表现形式。
3. 学习中国传统舞蹈的基本动作,进行舞蹈演练。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华夏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了解学生对华夏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2. 辅助材料:汉字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图片、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音乐和舞蹈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汉字文化1. 导入:通过展示汉字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成就。
3. 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4. 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5. 学生身边的中华文化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文化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文化体验。
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华夏文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2. 讲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成就。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身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4. 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讲解我国各地域、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如春节、端午节、藏历新年等。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祖国、自豪民族文化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程度,汇总结果并进行分析。
3.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中华文化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 结合学生的课后实践报告和调查分析,评价学生对中华文化形式的探索和传承。
3.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
七、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图片、音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
2. 收集和整理各种文化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制作教学课件,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和重点。
七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3篇
1、七年级语文教案一等奖《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掌握书下生字词。
(2)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质疑的能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对文字的概括、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欣赏建筑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贝聿铭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初备统复备一、导课:“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长廊中,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被书写在了顶级大师的行列,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建筑大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贝聿铭简介)二、解题华夏顾名思义指中国,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了中国什么文化的魅力?三、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并解释词语:剔透轩然大波遴选萦系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出:(1)在美国的建筑界,贝聿铭(1)是怎样一步一步初露头角的?(2)在人们的非议中,贝聿铭设计的哪些建筑受到了人们的称赞?(3)你对贝聿铭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四、研读课文〈一〉感悟贝聿铭的杰出艺术成就。
1、(1)、出示快速阅读方法,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方法:即不出声,不四视,眼光沿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能体现贝聿铭杰出建筑艺术成就的句子。
(3)、学生交流所找到的句子,教师及时评析。
2、(1)教师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贝聿铭的杰出成就。
(2)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导游,如何带领游客游览贝聿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
(3)学生上台表演。
〈二〉感受贝聿铭的一片爱国之心。
1、学生找出文中能表现贝聿铭的爱国之心的句子。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学生运用文化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模仿、创作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包容多元文化。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介绍唐诗、宋词、元曲等代表性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和意境美。
2. 中国古代艺术:介绍书法、绘画、瓷器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点。
3.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代表性节日,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传说和习俗。
4. 中国的饮食文化:介绍中式烹饪技巧、代表性菜肴和饮食习惯,让学生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5. 中国的民间风俗:介绍婚嫁、丧葬、生子等民间风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节日、饮食文化和民间风俗的基本知识。
2. 示范法:展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节日、饮食文化和民间风俗的具体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某个文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 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华夏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文化教程》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3. 教具:准备相关的文化实物,如书法作品、绘画作品、瓷器等。
4.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大师贝聿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理解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贝聿铭的建筑成就及爱国情怀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你最喜欢哪一种艺术?文学还是音乐?绘画还是书法?雕塑还是舞蹈?有青睐建筑艺术的吗?那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他就是美籍华人贝聿铭。
、
介贝聿铭生平
二、通读全文,解决生字词。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注音
榀()剔透()贝聿铭()聘()跻身()犊()遗孀()遴选()萦系()勘察()水榭()抉择()2、解释
功成名就:变幻莫测:相得益彰:熔于一炉:轩然大波:别具匠心:
三、熟悉课文,整体感知
1、按时间顺序罗列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主要成就
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1948年被纽约房地产商聘用,担任某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其间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1960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1963年费城莱斯大学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荣誉奖章
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观东楼设计建筑成功,香山饭店
1978年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设计建筑成功
同年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20世纪80年代设计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获得普茨克奖
1984年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的大厦
2、据粗略估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100项以上,获奖50次以上
3、以上材料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详写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北京香山饭店
略写其余
4、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
--这样写既可了解全貌又可突出重点
5、作者是如何安排如此众多的材料的?
--开头从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写起,起统领全文的作用
早期成就
主体突出成就
爱国之心
结尾点明贝聿铭是一位建筑艺术大师,总结全文
6、主题部分的顺序安排是怎样的?
早期成就
国外突出成就
国内
7.这样的构思安排有何好处?
--使人贝聿铭这一世界顶级建筑大使的伟大成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第一部分: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1):概述贝聿铭得求学经历
(2):写自己成立建筑公司初期贝聿铭设计的一些特点和有影响的一些设计
第二部分: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
(1):贝聿铭设计建造了艺术水平很高的肯尼迪图书馆,引起建筑界的轰动
(2):贝聿铭设计和建造华盛顿国家艺术观东楼,获得极高的评价(3):贝聿铭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的最伟大的奇迹
第三部分: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1)、写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
写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对贝聿铭的影响
写中国香山饭店的设计和效果
写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的思想
写贝聿铭对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
结束语:点明贝聿铭是一个建筑艺术家
二、课文分析
1、文章开头两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两段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出这篇人物通讯的描写对象,总起下文。
)
2、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A、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
特点?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B、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三、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
(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
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
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
("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
四、读了课文后除了感到贝聿铭建筑艺术成就了不起外,你还有哪些感受?
--例: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能大胆创新
体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精心结合
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萦系着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
五、总结全文
1、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2、写作特点
精心选择,安排材料
详略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六、延伸练习
1、你最欣赏哪一种艺术?请你对喜欢的艺术进行一次创作尝试,然后在班内交流。
2、完成练习册。
3、熟读课文,丰富自己的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