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健康

合集下载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挑战、压力和困难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

身体健康是人们身体机能正常、生理状况良好的一种状态。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并阐述相关研究的实证结果。

一、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

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人往往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失眠等症状。

研究发现,心理应激会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这意味着长期承受心理应激的人更容易感染疾病,免疫力较弱,且更容易出现慢性疲劳和消极情绪。

二、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应激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就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长期累积的心理应激可能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出现,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应对心理应激非常重要。

三、心理应激管理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后,心理应激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和管理心理应激,以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1.充分休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心理应激。

2.良好的心理调适:学会自我管理,保持乐观的态度,建立积极的情绪和心理抵抗力。

3.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寻求情感支持和专业建议,有助于减轻心理应激带来的压力。

4.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释放压力,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韧性。

5.放松技巧: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度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身心的紧张状态。

四、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关联研究的实证结果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承受心理应激的人更容易患上各种身体疾病。

例如,亚洲地震后的研究发现,地震幸存者在长时间内持续面临巨大心理应激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体验到更高的生理不适和疾病风险。

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四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1.生理性应激反应
2.心理性应激反应
1.否定作用
2.退行作用 3.幻想作用 4.反向作用
1.镇静剂
2.体力锻炼 3.放松训
5.潜抑作用 6.幽默作用
7.升华作用 8.合理化作用
第二节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理社会因素引起机体躯体功能改变,根据其强度和 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1 心身反应○2 心身障碍 ○3 心身疾病。

消化性溃疡
支气管哮喘
恶性肿瘤
1.生活事件刺激2.人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格特征及行为方式3. ,坚持劳逸结合,养
不良情绪反应
1.情绪因素2.人格特 解释,鼓励,保证, 点3.早期习得经验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1.心理应激2.人格特 自我心智重建,给予
征3.消极情绪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包管中料拒试含路调试绝验线敷试卷动方槽设技作案、技术,以管术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一、什么是心理应激?心理应激,又称为心理压力,精神应激,或者精神压力。

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群独处。

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可以存在各种精神刺激事件,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战争、洪水、地震、空难、海难、车祸,恐怖袭击,尤其是从未见过的可怕新的传染性疾病,更容易引起人们强烈的急性精神创伤。

心理应激是最早由著名生理学家塞里提出为了说明较强烈的刺激,易引起身体内稳态的变化。

有了心理刺激,就会有心理反应。

弱刺激引起弱反应,强刺激引起强反应,呈现正相关,当刺激强度增加到某种程度,反应强度即达到了最高值,超过这个界限的刺激度称为超强刺激,此时身体出现反应的强度不再增加,甚至反而下降。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也有此种现象,例如小的损失引起轻度不愉快,大的损失引起极度悲痛,而极大的损失却可引起情感麻木状态,而不是更强烈的情绪反应。

动物实验表明,当面临新异的、不规则出现的、不能控制不能预测的、非常强烈的、不符合个体需要的厌恶刺激时,容易出现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受试者皮肤接触荨麻叶时,立即出现荨麻疹,接触枫叶时不出现荨麻疹。

令被试掩盖双目,皮肤上真正接触的是枫叶,但告诉他接触的是荨麻叶,结果局部出现了荨麻疹。

这个例子说明言语刺激的作用胜过了物理刺激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语言刺激可以直接引起身体生理反应。

我国古代中医学对“心身关系”的精辟论述《内经》提出五脏常因情志大过而伤,引发疾病;而五脏虚实病变也可累及情志,导致心神失调。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怒不节则伤脏”则明确提出情志过极会伤及内脏。

《素问》具体说明各种情志变化对相应脏器的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心胞,恐伤肾,惊伤胆”,便是情绪致病的佐证。

可见我国传统中医药也强调精神紧X伤肾的说法,而肾功能的损害可以进一步破坏人体内脏的平衡,引发多种疾病。

评估和测量个体所遭遇的精神刺激事件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

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

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2017护士资格证《心理护理学》考点:第四章应激导语: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是可以适应或适应不良。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关于应激的概念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是可以适应或适应不良关于应激的概念,经历了如下的几种变化:(一)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二) 应激是一种主观反映(三) 应激是一种刺激物与机体的互动作用*二、应激过程的模式(一)、输入部分——应激源1、概念:应激原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识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或生理反应的刺激。

*2、分类:(1)社会文化性应激源(2)职业性应激源(3)环境应激源(4)心理性应激源(二)、心理中介机制——对应激源的察觉和评价一般认为,一件不可控制或不可预见的事情对人的威胁最大(三)应激反应——生理反应恐惧、焦虑、过度依赖和失助感、抑郁、愤怒、敌意和自怜* 塞里(selye)的生理应激理论:Selye根据个体对应激源的生理反应,将应激分为三个阶段,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1)警戒期(2)抵抗期(3)衰竭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免疫系统:(三)应激反应——心理反应1、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愤怒、敌意、抑郁、失助2、行为反应(1)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2)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3、自我防御反应借助于自我防御机制对环境挑战,对自己或自己的应付效果做出新的解释,以减轻应激所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

(四)结果:适应良好或适应不良三、心理应激与健康(一)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适度的应激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是维持本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可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

可价高已有的疾病。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

74
返回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四章 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预防措施
• 对具有明显心理素质弱点的人,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 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咨询培养健全的人格。对有明显行为问题者, 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特征等用心理行为技术予以 指导纠正。对工作和生活环境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要提高对应激源 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减少和消除心理刺激。对出现 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遗 传倾向的病人(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经有心身疾病先兆征象(血压 偏高)的病人,更应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 1.心身疾病的个体预防 从个体来说,维护心身健康应重视以下几 个方面: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应对能力;积极应对策略;建立和谐 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学习应激管理技术;加强体育锻炼,增 强体质。 • 2.心身疾病的社会预防 从社会来说,应大力开展个体不同年龄阶 段与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 式,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水平,防止心身疾病 的发生。 75
73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
第四章 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
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 5.帮助危机者了解和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帮助危机者了解可以采用 的应对方式,以帮助他们回避应激情景。有些危机者常常采用消极的 应对措施而导致危机的加重,因此,要对危机者使用的应对策略进行 分析,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取代替无效的应对方式。 • 6.帮助危机者建立新的社交天地 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则是 危机干预的有效方式之一。鼓励危机者积极参加活动,扩大交往,在 现实生活去体验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情感,并且可以获得新的 信息或知识。 • 7.提供医疗帮助 及时处理危机时出现的紧急情况,如晕厥、休克等。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的关联人类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境,这些压力和困境使我们处于一种紧张和挣扎的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可以简单理解为对外界环境和内心情绪的一种反应,而这种反应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旨在引起大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并提供一些改善身心健康的建议。

首先,心理应激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应激反应本身并不是一种坏事,适度的心理应激能够提高个体应对不利环境的能力。

然而,当心理应激长时间持续或频繁发生时,就容易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长期的心理应激会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增加患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心理应激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另一方面,心理应激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症状,如头痛、失眠、胃肠不适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工作和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了解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心理应激相关的心理机制。

当我们遭遇到紧急或威胁的情况时,内分泌系统会释放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以应对这种挑战。

这些激素的释放会导致身体处于“战斗或逃跑”的应激反应状态,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生理变化也会随之而来。

然而,当心理应激处于长时间持续状态时,这些生理反应就容易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心理应激还会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因此,了解心理应激的心理机制对于预防和管理心理应激非常重要。

然而,仅仅了解心理应激的影响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首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应对心理应激非常重要。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能够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

其次,积极应对压力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应对挑战和困境。

寻求支持网络也是缓解心理应激的有效方法,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

临床心理学重点

临床心理学重点

第四章心理应激、应对与健康第一节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1、应激现象的特点:1)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在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

4)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应激——是由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环境要求所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3、心理应激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

在心理应激中,心理方面起主导作用。

在心理应激的发生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心理应激(概念)——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5、应激原——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

6、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原,除了同该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当事人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特点等。

7、应激原分为两大类:躯体性的和心理社会性的。

前者可称作物质性的;后者则属于“精神性的”或称作“符号”刺激物。

◆躯体性应激原——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心理社会性应激原分为社会性应激原、生活应激原、工作(学习)应激原、文化性应源原和心理性应激原。

1)社会性应激原——指那些造成人生活风格上的变化、并要求对其适应和应对的社会情境和事件。

2)生活应激原——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种种变故或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小事。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应激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对压力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的独立 和自我实现,而其他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相互支持。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容易面临经济和生活的压力,从而增加心理应激的 风险。
04
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
应对方式的分类
积极应对
面对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概述
身心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等。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心理应激是身心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长期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 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身心疾病的治疗
治疗身心疾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措施。
06
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
心理应激会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这些情 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认知评价
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其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性质,消 极的认知评价可能加重应激反应。
人格特质
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方式,如易焦虑、易 怒或过于敏感等。
应激反应的认知过程
注意过程
心理应激会影响个体的注意过程,使其更容易关注负 性信息或忽视正性信息。
记忆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导致记忆障碍,影响个体回忆和提取信 息的能力。
思维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影响个体的思维过程,使其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
03
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性特征
不同的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反应不 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应激的影 响。例如,内向、敏感、自卑的人可 能更容易感到压力和紧张。

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心理应激是人们在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对身心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身体影响和心理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身体影响1. 免疫系统心理应激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受损,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更容易患病并康复较慢。

2. 消化系统心理应激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胃病、胃溃疡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产生。

长期的心理压力还会导致食欲不振、进食过量等饮食失调问题,进而引发身体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

3. 心血管系统长期的心理应激状态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理应激会使心脏负荷增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心理影响1. 焦虑与抑郁心理应激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长期的心理应激还会造成严重的抑郁情绪。

焦虑和抑郁会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自杀。

2. 失眠与疲劳在心理应激的状态下,人们往往难以入睡或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这会导致失眠问题。

长期的失眠会引发身体疲劳,甚至影响注意力和思维敏捷度,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3. 注意力不集中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的状态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

人们在面对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任务时,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和应对,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解决办法1.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缓解心理应激有积极的作用。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摄取丰富的营养物质,适量参加户外活动,有助于调节身心状态。

2. 积极的情绪调节学会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冥想、听音乐等,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分享自己的压力和烦恼,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3. 学会有效的应对方法面对心理应激,我们需要学会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

临床心理学14--应激心理

临床心理学14--应激心理

临床心理学14--应激心理第四章应激心理学现代社会变迁越来越快,人们面对知识爆炸及价值观念改变,每日要不断地接受各种信息,其中也包括许多前所未有的负性的或紧张的信息,导致心理压力很大,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与应激反应有关的心身障碍。

因此,应激心理是临床心理学十分关注的一个领域。

第-节应激的概述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机体遭受各种有害因素侵袭时所发生的心理及生理的变化。

应激不是刺激,而是由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导致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心理生理的紧张状态,有人将其形象地描述为战斗状态。

也就是说,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适应或应对的过程。

近年来,对于应激的研究不仅仅只关注于其生理反应,而且已经扩大到应激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

二、应激理论及其研究发展过程(一)从生理学观点看应激理论1、贝尔纳德的适应研究。

19世纪中期,贝尔纳德致力于身体恒常性功能的研究。

他研究所有生物共同的特征,他发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独立的生物体都会采取最适当的方法维持生命,并控制内部环境使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比如,人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而血液中的组成成分却保持恒定不变。

虽然气温变化,但人的体温大致上保持恒温,生物生存的环境虽有变化,而体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仍然维持在一定状态中,等等。

贝尔纳德认为这些现象都是生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2、坎侬应激研究。

20世纪初(1914),美国哈佛大学生理学家坎侬最早提出了"应激"这一名词,他研究人类和动物对危险事件的反应,提出"应急"理论时使用过"重大情绪应激"及"瞬时应激"的概念。

坎侬提出体内平衡的概念,意思是指生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保持内部环境稳定的能力,此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

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使全身机能紧张的是交感神经,缓和全身机能使之"休息"的是副交感神经,二者保持协调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性,这就是体内平衡概念。

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应对

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应对

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应对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

无论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家庭纠纷,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心理应激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1.1 压力激素对身体的影响当我们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时,我们的身体会释放出压力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

这些激素使得我们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以帮助我们应对威胁或危险情况。

然而,当这种状态持续存在时,它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以及消化问题等健康问题。

1.2 心理应激与免疫系统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心理应激(如抑郁、焦虑)可能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对抗外界病菌和保持健康的关键,因此它的减弱会使我们容易受到感染和患上疾病。

1.3 心理应激与心血管系统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人可能面临心血管系统问题。

过度释放的压力激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以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

二、应对心理应激的策略2.1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我们抵御心理应激的能力。

如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定期锻炼,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暴饮暴食等)等都是有效缓解压力和维持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2.2 学习有效的应对技巧了解并学习一些有效的应对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心理应激。

比如积极主动地培养社交支持网,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缓解压力等。

2.3 寻求支持和沟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可以帮助减轻内心的负担。

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并保持坦诚的沟通,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取情感支持。

2.4 寻求专业帮助当心理应激超过我们所能应对时,寻求专业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并教授更多应对技巧来处理压力和改善身体健康。

结论:在现代生活中,遭遇心理应激是不可避免的。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遭受生活事件或环境压力时,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当人们面临各种压力时,身体会产生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会使身体和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使机体处于受到威胁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激因素会导致各种心身疾病的形成。

本文将探讨心理应激是如何导致心身疾病的,并介绍几种能够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遭受生活事件或环境压力时,身体和心理的反应。

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学,行为上以及情感上的变化。

生理学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行为上的变化包括情绪波动、暴躁、易怒等。

情感上的变化表现为心理上的焦虑、抑郁等。

长时间的心理应激会导致机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影响脏器的正常功能。

长期的应激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各种心身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下降,使机体易受疾病侵袭。

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与应激及免疫系统失调有关。

此外,长期的应激还可能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分类应激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急性应激,如突然听到枪声,身体会立刻做出应激反应以适应外界环境,这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第二种是慢性应激,是指由生活环境中的一系列小压力事件所组合造成的一种压力状态,比如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和等等,这种长期的应激反应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缓解应激缓解应激是维持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情绪管理有效的情绪管理是应对应激的重要因素。

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可采取的方法包括:•接受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情绪,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要保持客观的看待问题,不要让情绪主导思考。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聊天、寻找精神上的支持,可以缓解情绪。

•调整心态:更换思考方式,关注积极、正面、有希望的方面。

运动运动是一种有益的缓解应激的方式。

各种类型的运动都能够帮助减轻应激。

【推荐】第四章心理应激

【推荐】第四章心理应激
目前,作为一个多因素的集合概念,心理应激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这些因素可称之为应激有关因素或简称应激因素。 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目前心理应激定义
3.不成熟型 多发生于幼儿期,但也被成年人采用。包括退化、幻想、内射等。 4.成熟型 出现较晚,是一些较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成熟的成年人常采用。包括幽默、升华、压抑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退行、幻想、转移、合理化、反向、升华、幽默、潜抑等。
第五节 社会支持 定义 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在应激研究领域,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过程说: 该定义强调,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始终起关键性的作用。
多因素作用的“系统”说: 应激所涉及的各种有关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交互的关系。例如不同质的生活事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认知评价,不同的评价结果又趋向于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从而也会有不同的反应结果和反过来影响生活事件本身。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应激多因素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证明,应激其实不是简单的因-果或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应对研究在心理病因学中的意义 各种研究证明,应对与各种应激有关因素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应对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应激反应等各种应激有关因素相关,还与性别、年龄、文化、职业、身体素质等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应 激 源
健康、疾病
社会支持
个性特点
(三)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当个体通过认知评价觉察到环境事件的威 胁后,会引发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 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成为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2、应激的心理反应 3、应激的行为反应
1、生理反应

心理-神经
其原因有:
1) 2)
心理冲突 心理挫折
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 导致个人动机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 1)外部挫折:社会环境(不良人际关系、角色冲突、、 歧视)和自然环境(交通赌赛、工作条件差、气候恶劣)
2)个人挫折:能力(智力)、体力、年龄、性别文化





表4-1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生活事件 LCU 1. 配偶死亡 2. 离婚 3. 夫妻分居 4. 坐牢 5. 家庭成员死亡 6. 个人受伤或患病 7. 结婚 100 73 65 63 63 53 50 14. 家庭增加新成员 15. 工作岗位变动 16. 经济状况的变化 17. 好友死亡 18. 工作性质变化(改行) 19. 夫妻不和睦 20. 中等负债(超过1万美元) 39 39 38 37 36 35 31
举例:失恋 外科手术

评价的结果是将应激源区分为“积极应激”及“不良应激”。
前者可以适当提高皮层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情绪和

理性思维、正确使用应对机制;后者则过度唤醒大脑而致焦虑、注
意力唤散、自我意识模糊、情绪反应过度(激动)或不足(抑郁), 思维非理性化、应对策略运用不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通过改变认知来避免不良的应激反应。 例如,郑板桥——不公平的社会现实——“难得糊涂”——保持安宁。
2.应激源的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应激源 stressor
(1)躯体性应激源
生物性(病毒、细菌) 物理性(高温、噪音、湿度等) 化学性(空气、水源的污染等) 疾病或健康问题(感染、外伤、睡眠障碍等)
(2)心理性应激源
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反应 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

生活事件、认知特点、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个性和应激反应 主诉、表情、生理反应
(二)测量
1.生活事件量表(LES)
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3.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4.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5. 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
生活事件量表(LES)



简介 施测步骤 测验的记分 结果的解释 使用注意事项
(3)社会性应激源
亲人死亡、意外事故、 工作挫折、家庭矛盾、 战争、社会变革、就业等
社会再适应量表

由美国霍尔姆斯和雷赫(精神病专家)编制 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工具 生活变化单位— 表示生活事件的作用强度 LCU>300, 86%患病 150~300, 50%患病 <150, 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3、人格特征
A型
B型 C型 坚韧性格
时间紧迫感、竞争敌意倾向——易发冠心病 介于A与C型性格之间 压抑、愤怒、不能释放——易发恶性肿瘤 抗应激性格
(1)奉献
(2)控制 (3)转变
个性与应激因素的关系
A型行为特征模式的人对问题的起因多强调自身因素,采 用积极正视问题的应付行为。

B型行为特征的人容易接受现实,默认环境。
8. 被解雇 9. 复婚
10. 退休 11. 家庭成员健康变化 12. 怀孕 13. 性功能障碍
47 45
45 44 40 39
21. 丧失抵押品赎回权 22. 工作职责变化
23. 子女离家 24. 婚姻纠纷 25. 杰出的个人成就 26. 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
30 29
29 29 28 26
27. 上学或毕业 28. 生活条件变化 29. 个人习惯改变 30. 与上司的矛盾 31. 工作时数或条件变化 32. 搬家
通过调节控制自身对应激 躯体指向 情境的情绪反应,不改变 (使用药物、放松方法、生物反馈) 认知指向 应激源 (有意的分心、幻想、自我想象)
应对活动
问题指向性方式
计划
回避 面对 分散注意 升华
再评价 否认 祈祷 自评 幻想 合理化
求助 倾诉
情绪指向性方式 幽默 淡化 转移 放松 自控 退化 烟酒 自责 屈服 药物 忍受 发泄 情 绪 反 应 生 理 反 应
糖皮质激素
汗腺分泌
保钠、排钾
调节糖代谢 蛋白质分解 氨平衡失调 血小板生成增加等
2、应激心理反应
(1)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应激) 提高认知能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等 (2)消极的心理反应(过度应激) 1)不良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愤怒、敌意、失望、悲哀等 2)认知能力降低:感知、记忆、思维能 力下降

应激概念的提出:加拿大 塞里
应激——1936年
观点:
1、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
应激是个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反应。
◆许多处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个体都出现: 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无力、萎靡不振 ◆大量动物实验注意到,处于失血、感染、 中毒等有害刺激作用下以及其他紧急状态 下的个体,都可出现:肾上腺增大和颜色 变深,胸腺及淋巴结缩小、胃肠道溃疡、 出血等现象。(一般适应综合征)
机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后,在没有发
生特异性的病理性损害前所产生的一系列
·
非特异性应答反应。
应激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 做出认知评价后,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的过程。
一、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个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觉察需 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一 种适应环境的心身紧张状态。
12
11
生活事件与疾病(中国)
1 2 3 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伴随负性情绪 人际关系不协调
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青年: 学习、婚姻、恋爱、人际关系、工作与经济问题 中年人:
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
老年人: 健康问题和经济问题
(4)文化性应激源
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中介机制
简介

是由杨德森、张亚林1986年编制 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


家庭生活方面的问题(28条) 工作学习方面的问题(13条)


社交及其他方面的问题(7条)。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身心疾病、 各种躯体疾病求助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 病求助者,主要应用于:

(1)神经症、身心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 的病因学研究。 (2)指导心理治疗、危机干预,使心理治疗和医疗干预 更有针对性。 (3)甄别高危人群,预防精神疾病和身心疾病,对LES 高者加强预防工作。 (4)指导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负荷、维护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相比之下,屈原就不如郑板桥聪明,没有学会糊涂,结果跳进了汨
罗江,再也没上来。
2、社会支持
定义:个体与社会各方面(亲属、朋友、同事等人以及家 庭、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 联系程度。 社会支持的种类 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它人支持 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等 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发 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举例:老人有密切的朋友交往,减少抑郁症状。

心理-神经-内分泌
心理-神经-免疫

应激源(生物、理化、心理社会因素)
大脑皮质
认知评价
下丘脑 腺垂体 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 儿茶酚胺释放
(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
免 疫 系 统
盐皮质激素
心肌收缩 心率 血压 胃肠蠕动 胃液分泌 糖原分解 血糖 代谢耗氧 脂肪分解



2. 施测步骤

自评量表 标记出一年内曾经历过的事件,并标定次数 长期性事件记录



填写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去判断那些经历 过的事件对其本人来说


(1)是好事(正性事件)或是坏事(负性事 件)? (2)影响程度如何?(分为5级评定)

பைடு நூலகம்
0.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 1.三个月内,2.半年内,3.一年内,4.一年以上。
应激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结果
中介是最关键的部分
应激的过程
输入部分
应 激 源
( 生 活 事 件 )
应激中介因素
应对方式
应激反应
结果
认知评价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活反应
健康、疾病
(二)输入部分---应激源 应激源 (stressor):是指能够引起应激的 各种刺激因素。
3、应激的行为反应

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

改变自身
逃避、回避


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

改变环境 搬家、愤怒、转移、攻击

(四)应对
拉扎鲁斯和福克曼——美国心理学家
应对方式类型 问题指向性 通过直接的行动或问题解 战斗(消除或减弱威胁) 逃跑(使自己远离威胁) 决来改变应激情景 避免未来的应激(增强个体承受能力) 情绪指向性 举例
出估计,同时也可估计面临应激源时个体可动用的应对资源。
无利害关系 适 应 有效 问 题 初 评 有 利 害 关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