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王禹偁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诗词鉴赏
《点绛唇》诗词鉴赏《点绛唇》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
归不去。
凤楼何处。
芳草迷归路。
译文翻译杏花开了,芳香弥漫,柳树绿了,垂丝飘飘如缕,其轻如烟。
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边的红房子里,她打开窗帘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却是一片黄昏雨景。
晚风吹来,烛光摇动。
我相思满怀,愁卧在床。
想念但又归不去,她现住在何处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经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注释解释点绛唇:词牌名。
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烟翠:青蒙蒙的云雾。
缕:线。
形容一条一条下垂的柳枝。
朱户:红色的门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烛影摇风: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风摇晃的样子。
伤春绪:因春天将要归去而引起忧伤、苦闷的情怀。
凤楼:指女子居住的小楼。
芳草:散发出香气的草。
也指春天刚出土的青草。
创作背景此词亦作贺铸、李清照词,曾慥《东坡词拾遗》及南宋人编《外集》卷八十五已收录,应为东坡词。
《东坡词拾遗》中提及了此词背景,约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
是时,东坡正自京口还钱塘,在京口得乡书,即赋此词以抒怀。
诗文赏析东坡才大如海,其词堂庑亦大。
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固然极富创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深具传统之神理。
此首《点绛唇》亦然。
此词所写,乃是词人对于所爱女子无法如愿以偿之一片深情怀想。
上片悬想伊人之情境。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起笔点染春色如画。
万紫千红之春光,数红杏、柳烟最具有特征性,故词中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上柳如烟”之名句。
此写红杏意犹未足,更写其香,杏花之香,别具一种清芬,写出飘香,足见词人感受之馨逸。
此写翠柳,状之以含烟,又状之以拖轻缕,既能写出其轻如烟之态,又写出其垂丝拂拂之姿,亦足见词人感受之美好。
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之造化,词人则以之赋予对伊人之钟情。
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
下边二句,遂由境及人。
古代诗歌赏析王禹偁《点绛唇云恨雨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雨恨云愁北宋王禹偁①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①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中进士,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
次年,改任长洲(苏州属县)知县。
这首词就是王禹傅任长洲知县时的作品。
他出身贫寒,对仕途充满抱负。
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恨云愁”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强烈外射,移情于景,寄寓词人惆怅苦闷的心情。
B.“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勾勒了人们怡然而居的水乡生活场景,写出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C.“平生事”“凭阑意”,寥寥数语透露了作者人生际遇和抱负之间的落差,万千感慨尽在其中。
D.词作描写江南景物视角丰富,俯仰结合,作者的情感表达层层深入,但又含而不露。
16.本词中的“鸿”与辛弃疾《水龙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的“鸿”的意蕴有何不同,并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直陈北伐失利,一代英雄赍志而没,让人痛惜涕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月光流转应照妆台,女子触发离愁,试图将月赶出自己的视线却又徒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前天边云彩先发生颜色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B“写出了作者的向往之情”错。
三四两句抓住江南水乡常见和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一片寂寥、萧瑟的景象。
没有体现作者的向往。
16.(1)辛词中“断鸿”指失群的孤雁,象征着漂泊江南孤寂的词人自己(以此衬托出词人的孤独寂寞。
)(2)王词中的“征鸿”,指成群奋飞的大雁,象征词人也有高飞的远大理想,又暗寓其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怅惘,同时也用成群的大雁反衬了词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点绛唇》阅读答案及赏析
《点绛唇》阅读答案及赏析
《点绛唇》阅读答案及赏析
陆游①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1.“处处闻渔唱”中的“闻”字在词中的意思是
2.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分)
3.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2分)
1.听、听见、听到(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景象。
根据“渔唱”一词即可理解“闻”为“见”的意思,诗可是即指隔着山岭也能听到“渔唱”,用“处处”“渔唱”之多。
【考点定位】
2.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 );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共2分,每点1分)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诗歌,从中找到有关人物活动的内容,如“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醉弄扁舟”用自己的语言之些内容即可。
3.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答复即可。
(共2分,每点1分)例如: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 (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点绛唇·波上清风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古诗简介《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北宋词人魏夫人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首表现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
上片写清风、明月、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费心悦目的。
但是,词人所面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
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人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
下片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将人生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整首词用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翻译/译文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色傍晚归来之后,日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心头。
独自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
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1、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3、独自凭栏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4、聚:团聚、相聚。
5、散:离散、分手。
6、回首:回顾、回忆。
7、隐隐:隐约。
8、芜(wú)城:即广陵城,今江苏扬州。
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
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
9、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赏析/鉴赏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
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
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
江波、清风、明月、画船,开端并列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
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人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而,其人竟登舟飘然远去,“良辰好景虚设”,令人黯然神伤。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
古诗点绛唇·雨恨云愁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雨恨云愁翻译赏析《点绛唇·雨恨云愁》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王禹偁。
其古诗全文如下: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前言】《点绛唇·雨恨云愁》是宋代词人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
此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并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全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在一定程度上开拓的词境,其影响及于两宋词家。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孤烟:炊烟。
⑶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⑷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⑸会:理解。
阑:亦作“栏”。
【翻译】细雨绵绵,恨意难消,天色微暗,愁绪堆积,但雨中的江南景色依旧很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此时凝望这搏击长空的大雁,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赏析】王禹偁是继柳开之后起来反对宋初华靡文风的文学家,有《小畜集》传世,留下来的词仅此一首。
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过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着我之色彩”。
此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时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点绛唇 感兴》全文及赏析
《点绛唇·感兴》全文及赏析《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这首词的赏析如下:词中描绘了江南的雨景,细雨缠绵,云愁雾绕,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诗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通过雨水的描述传达出江南景色的美好和湿润,体现了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词中提到了水村渔市、孤烟细、征鸿遥远、行如缀等景象,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
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作者在词中提到了平生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思考。
而“谁会凭阑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状和他人理解的担忧。
整首词以江南雨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通过对雨景、水村渔市等景象的描绘,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体现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同时通过平生事和时代现状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时代现状的深刻思考。
《点绛唇·感兴》这首词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词中描绘了江南的雨景,表现了江南景色的美好和湿润,即使在雨天,也依旧美丽如画,传达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词中提到了水村渔市、孤烟细、征鸿遥远、行如缀等景象,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作者在词中提到了平生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思考,而“谁会凭阑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状和他人理解的担忧。
整首词以江南雨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红唇古诗词
红唇古诗词《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衍生注释:蹴:踏。
这里指荡秋千。
慵整:懒得收拾。
纤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细长柔美。
袜刬:即来不及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走路。
二、赏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俏皮可爱的少女形象。
上阕写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姿态,下阕则着重刻画她见到客人后的娇羞之态。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几句将少女的羞涩与好奇表现得淋漓尽致,十分传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作者介绍: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其词语言优美,善用白描手法,在词坛中独树一帜。
四、运用片段:“哎呀,你看她那模样,不就像那‘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俏皮小姑娘嘛,真是可爱极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衍生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光滑似玉的竹席。
锦书:书信的美称。
二、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词中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地表现出思念的难以排遣,情感细腻而真挚。
三、作者介绍:李清照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她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婉约之美,又有豪放之气。
四、运用片段:“他离开后,我这心里呀,就跟那李清照写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样,整天都念着他。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一、衍生注释:彩舫:彩色的船。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二、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少女游湖图,充满了欢快的氛围。
《点绛唇》翻译赏析
《点绛唇》翻译赏析《点绛唇》翻译赏析《点绛唇》作者为元代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
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
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在梦中去寻觅了。
【鉴赏】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
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
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
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
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
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
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
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
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
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
“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
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译文] 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渔村上空袅袅升起。
[出自] 北宋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佳丽:指景色秀美。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 孤烟:炊烟。
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译文1:细雨蒙蒙,云雾弥漫,使人顿生愁意。
这江南景色,却依旧是那么秀美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袅袅,冉冉腾起。
天边鸿雁,远远看去,一行行飞过,排列整齐。
想起平生遭遇,此时禁不住注目凝视。
面对振翼搏击长空的万里征鸿,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译文2:阴雨浓云令人添恨生愁,这江南的秀美风光依旧被称为天下的佳丽之地。
傍水的村庄繁华的渔市,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里。
天边的鸿雁向远方急飞,遥望整齐的雁行连缀在一起。
回顾一生经历,此时凝神注视着万里征鸿,谁能知道这凭栏望远的心意。
译文3: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含蓄地表达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本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王禹偁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
【原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一、前言王禹偁一生八黜三贬,贬商州、滁州、黄州。
他是北宋官员们贬谪路上的精神领袖。
欧阳修贬谪滁州,马上参拜了王元之画像,声称“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谦虚得都忘记了自己的才华是可以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样的千古名句。
苏轼也给偶像王禹偁写《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赞他“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
苏轼表示“愿为执鞭而不可得”。
冥冥之中,老天爷仿佛听到了苏轼的声音。
果然两年后,苏轼就跟偶像王禹偁一前一后,历史性地与黄州相逢了。
王禹偁如果跟苏轼同朝为官,肯定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两人无论是出身、性格、文学主张、职业生涯,都出奇的相似。
出身农家,崇拜白居易,做过翰林学士……王禹偁百黜守直道,苏轼屡贬屡乐道。
两人可以称得上是贬谪路上并肩而行的革命同志!王禹偁是欧阳修、苏轼诗文革新运动的老前辈、先驱者。
他提倡清新隽永、古雅简淡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文格调清新而旷远。
唯一传世的词作就是《点绛唇》(雨恨雨愁),这也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一下这首小令《点绛唇》。
二、鉴赏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成绩是全国高考第一名,皇帝复试中乙科,时年28岁的他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第二年改任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
大理评事,属于大理寺正八品官阶,京官兼职地方一把手,何况还是江南苏州繁华之地。
王禹偁的仕途起步,算是北宋年间考中进士后的高配。
苏轼后来也是如此。
这首《点绛唇》,是王禹偁任职长洲知县时期的作品。
有人认为,这首词写出了王禹偁“满怀用世的抱负,而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如今流寓江南,面对凄凄秋雨,依依炊烟,怎能不生出无限的哀愁和愤懑呢!”说他是“在屡遭打击、被贬江湖之后,对官场的倾轧是多么厌恶,对朝廷的不辨曲直是多么不平”,因为他“可能想到过要避开污浊的官场,到烟雨江湖上簑笠一生”,并且还认为“这,不该是牵强附会的揣测吧?”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对王禹偁这首词的牵强附会。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及鉴赏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及鉴赏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代: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及注释译文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
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
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
蹴:踏。
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赏析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
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
“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 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
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
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
“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诗词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诗词赏析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的*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点绛唇-雨恨云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①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②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③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④【注释】①佳丽: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意为风景秀丽之处。
雨恨云愁:是自然景观人格化的写法,或者说是移情于雨、云,以表现抒情主体的心绪。
②孤烟:指渔村中炊烟,孤是说少。
③征鸿:鸿雁是候鸟,南来北去如征队之鸟。
行,读hang。
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④凝睇:注视。
【译文】江南毕竟是个清丽的山水窟,依然如此美得动人心;轻云疏雨,似含愁似衔恨,楚楚动人。
展眼望去,水湾渔村中飘浮起一缕炊烟,不免令人觉得有点凄清感! 抬头看,远天飞翔着一行如线的鸿雁,是春暖北归了吧?鸟也有个归宿,有个目的地,我呢?我亦北人,却飘荡江湖,未尽展怀抱。
谁理解得此时我登高望远,凝视天际的心情呵!【集评】清·沈雄:“宋初以词章早著名者,梓州苏易简作《越江吟》,载《百琲明珠》,蜀之大魁自此始。
钜野王禹偁作《点绛唇》,见《小畜集》,谓其文章重于当世。
”(《古今词话》上卷)清·王奕清等:“王元之有《小畜集》,其《点绛唇》词“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历代词话》卷四转引《词苑》语)【赏析】迁夫谪客的言愁诉恨,最忌直陈,而高明人则每表现出一份洒脱,一份摇曳之姿。
王禹偁此词大抵作于被贬黄州写《三黜赋》时之前后。
开罪了权相张齐贤等,他的襟怀是难以尽展了的。
这首《点绛唇》虽说不上写得多么潇洒,但他在开首点出“愁”,“恨”二字是没着很重痕迹的,不是读到结末处,还以为他全在写江南之景呢!很重要的一个意象是“征鸿”,词人对此连用“遥认”、“凝睇”,前者是专注焦点,后者转为散点透视以至于无意识漫视,这样其心绪的复合层面,即那种怅望、失望、落寞、寂寥等等也就一一抽发。
江南风光虽好,愁人眼底怎消受得了啊!由此而思之,“依旧”二字又包孕着物我之间的反差,于是,所以连炊烟也只见“孤”、“细”一缕,凄清得紧了。
北宋古诗词《点绛唇·感兴》原文译文赏析
北宋古诗词《点绛唇·感兴》原文译文赏析《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点绛唇》王禹偁阅读答案
《点绛唇》王禹偁阅读答案《点绛唇雨恨云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点绛唇雨恨云愁》习题8.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6分)《点绛唇雨恨云愁》答案8.(5分)描绘了一幅明丽的江南秋景图(2分)。
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
首尾相连,款款而飞(3分)。
9.(6分)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惆怅和抑郁不平之情(2分)。
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反衬的手法(2分)。
用江南明丽的秋景来反衬自己的抑郁和惆怅,以乐景衬衷情;用展翅高飞的大雁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树人(2分)。
《点绛唇雨恨云愁》赏析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点绛唇 草赏析
简说
这是一首咏春草之作,而通篇没有出现一个草字。 足见作者在文字上的功夫。
上片园林年年春色乱生无主,待余花落去,留下满 地应和着烟雨的正是春草。作者的伤春之情此时已 寓于景中。
下片进一步写到长亭离歌,王孙远游,别情依依。 出行者无论去向东南西北,任何地方都是前路遥遥, 也都是要行走在无限繁茂的春草之中。
点绛唇 草
林逋
原文
金谷离歌,一阙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金谷:地名,在今洛阳。这里泛指园林。 谁为主:意为无主,并没有谁来主宰。 一阙:本指歌曲或词一首。这里是一首曲终的意思。 王孙:贵族富豪的子弟,在诗词里常用以泛指远游者。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汪藻:点绛唇
汪藻:点绛唇《点绛唇》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注释:1、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2、“闲却”句:与末句相应。
言无意饮酒。
翻译:一轮圆月明媚新秀,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
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
“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
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
“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
此处“闲却传杯会了。
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
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
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王禹偁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感兴
--------北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阑意。
点绛唇王禹偁翻译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
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点绛唇王禹偁赏析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
旧是美丽的。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