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网上作业1、2
国开电大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主题测验
国开电大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主题测验题目1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其中“畏”的意思是()选择一项:a.亲近b.畏手畏脚c.敬畏d.服从e.无畏题目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句出自()选择一项:a.老子《老子》b.张载《张子语录》c.孟子《孟子》d.司马迁《史记》题目3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论语•颜渊》)中“爱人”的意思是()选择一项:a.爱孩子b.妻子c.爱一切人d.配偶题目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此句出自()。
选择一项:a.老子《老子》b.孟子《孟子》c.司马迁《史记》d.王阳明《大学问》题目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所谓中庸的“中”的意思是()选择一项:a.指中等水平b.好啊c.指合适的位置和地位d.指没有错误,没有失误e.指无过亦无不及,恰到好处的意思题目6万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二章)其中“弗居”的意思是()选择一项:a.无有b.居功自傲c.不居其功d.不知道e.不居住题目7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氐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其中“亲亲,仁也;敬长,义也;”的意思是:()选择一项:a.亲人距离近;邻居距离远。
b.团结同事,尊敬领导。
c.亲近孩子,是仁的表现;尊敬爱人,是义的表现。
d.关爱别人,照顾兄长。
e.亲近父母亲人,是仁的表现;尊敬师长,是义的表现。
题目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第四十八章)其中“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3 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3 试题及答案1 .庄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
A.正确2 .韩非子认为,子女赡养父母是最高境界的孝。
A.正确3 ."本末〃是讲做事首先要明白万物的本末始终,也就是了解事物的外部规律。
A.正确B程4 .祖国医学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原则。
A画B.错误5 .孙子,名武。
后世尊称他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B.错误6 .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间,才有房屋容纳和通气的作用•作用。
ASB错误7 ."上善若水"是一种智慧。
尽量去做别人不愿做而有利于自己的事情。
A.正确8 .8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
A.画B.错误9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AHB.错误10 .“初唐四杰”包括(ABCD随机变化!!)?AI1."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正确的是(ABCD随机变化!!)。
A忸个故事表现了孔子那种"天命在我"的自信。
这是老子说的"无〃的B C DB.孔子当时地位身份很高,所以匡人奈何不了他。
C孔子因为有很多弟子保护,所以不怕匡人。
D 乩子之所以不怕匡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身负天命.12 .请问以下诗句中写岳阳楼所见之景的是(ABCD随机变化!!)?A.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乾坤日子庭水,今上岳阳楼13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CD随机变化!!)?A∣<⅞子》JB∙∣《论语》IC.《学记》D.《荀子》14 .天行健fBCD随机变化!!);地势坤,(ABCD随机变化!!)。
A.|君子以自强不息B■明德载画C.寒往则暑来D.暑往则寒来15以下说范尹哽有:(ABCD随机变化!!)。
国学经典作业及答案
国学经典作业及答案单项选择题(70.0分)1.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以()为代表(10.0分)A:?诗经?B:?国风?C:?楚辞?D:?离骚?2. 屈原投江是在农历(10.0分)A:⼋⽉初五B:五⽉初五C:⼋⽉⼗五D:三⽉初三3. 以下不属于民间纪念屈原的⽅式的是(10.0分)A:吃⽉饼B:赛龙⾈C:包粽⼦D:插菖蒲4. ?天问?是屈原作品当中第⼏⾸长诗(10.0分)A:第⼀⾸B:第⼆⾸C:第三⾸D:第四⾸5. 楚辞代表了祖国古代()⽂化(10.0分)? A:黄河流域B:珠海流域C:长江流域D:松花江流域6. 屈原担任左徒⼀职的条件包括(10.0分)? A:出⾝贵族D:以上都是7. 以下不是唐诗发展的源流的是(10.0分)? A:?离骚?B:?楚辞?C:屈原D:李⽩判断题(30.0分)1. ?离骚?是我国⽂学史上乃⾄于世界⽂学史上最长的⼀部政治抒情诗(10.0分)? A:对 B:错2. 楚辞的出现续写了先秦诗歌发展的历史(10.0分)A:对B:错3. 屈原只是诗⼈不是政治家(10.0分)A:对B:错单项选择题(70.0分)1. ⾹草,美⼈实质是⽤来⽐喻(10.0分)A:情投意合B:门当户对C:君⾂遇合D:传统美德正确答案:C2. ?湘君??湘夫⼈?是以()的故事为题材(10.0分)? A:⽜郎、织⼥B:舜帝、⼆妃C:唐太宗、杨贵妃D:林黛⽟、贾宝⽟3. ?国殇?,殇是指(10.0分)A:有主之⿁B:⽆主之⿁正确答案:B4. ?九歌?中有()篇作品(10.0分)A:九B:⼗C:⼗⼀D:⼗⼆5. 屈⼦精神是(10.0分)A:为理想⽽求索B:光辉峻洁的⼈格C:⾚诚的爱国精神D:以上都是6. 参差在古代叫(10.0分)A:竖笛B:排箫C:琵琶D:古筝7. ⾹草,美⼈是屈原词中的特⾊,它是()的⼀种象征(10.0分)? A:⾼贵 B:奢华C:质朴D:品质判断题(30.0分)1. ?国殇?是对为国捐躯,⽆名烈⼠的赞美歌唱(10.0分)A:对B:错2. ?湘君?体现了屈原⽆可奈何的⼼境(10.0分)A:对B:错3. ?湘君?是个失恋的主题(10.0分)单项选择题(70.0分)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有⼏个诗眼(10.0分)A:三B:五C:六D:⼋2. 胡应麟的“⾄⽼杜⽽后,句中有奇字为眼”中的“⽼杜”指的是(10.0分)? A:杜甫 B:杜牧C:杜昌D:苏轼3. 诗眼⼀词最早建于(10.0分)A:南宋B:北宋C:初唐D:中唐4. 唐诗从体裁上看,形式不包括(10.0分)A:古体诗B:五⾔诗C:近体诗D:乐府诗5. “⼤漠孤烟直”的“直”体现了什么(10.0分)A:峰台烧的是狼烟B:边疆荒悍⽆风C:将⼠们的挺拔D:以上都是6. 杜甫的?送蔡都尉?中的“⾝轻⼀鸟”后⾯是什么字(10.0分)? A:起B:疾C:度7. 唐诗对格律⽅⾯的要求不包括(10.0分)A:对偶B:平仄C:押韵D:对仗判断题(30.0分)1. 李⽩说杜甫的诗到处都是眼(10.0分)A:对B:错2. 唐诗有很多精美的字,被后⼈称作诗眼,⽽词不属于诗眼(10.0分)? A:对 B:错3. 诗歌内容以美丽的语⾔表达出来,就可以使作品表现出⼀种绘画的美(10.0分)A:对B:错单项选择题(70.0分)1. ?春江花⽉夜?分为五层的话,第三层是(10.0分)A:第三个⼋句B:第三个四句C:第四个三局D:第三个五句2. 谁没有写过?春江花⽉夜?(10.0分)B:张若虚C:陈叔宝D:李⽩3. 陈⼦昂登幽州台的背景是(10.0分)A:仕途兴旺B:怀才不遇C:家庭和睦D:年⽼多病4. “江⽉何年初照⼈”这⼀问的答案是(10.0分)A:⼈⽣有限B:宇宙⽆穷C:⼈⽣⽆穷D:宇宙有限5. 陈⼦昂作为诗歌理论家,他主张诗歌创作要注重()(10.0分)A:表现形式B:思想内容C:社会作⽤D:B和C6. ⼈类也有和宇宙⼀样永恒的的东西,那就是(10.0分)A:⾎脉相承B:情感永固C:精神永存D:以上都是7. ?春江花⽉夜?的第⼆层⼋句是内在关系的(10.0分)。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屈原的代表作是《________》,这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 离骚;“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__________》一文。
-> 逍遥游;“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________》。
–> 蒹葭;元杂剧前期最优秀的作家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___》。
–> 窦娥冤;唐代兴起的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被称为_________。
–> 唐传奇;曹植的《________》是建安时期优秀的抒情小赋。
->洛神赋;无名氏所作的组诗《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 古诗十九首;清代蒲松龄的《》,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代表了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 聊斋志异;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因为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__________。
-> 楚辞;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在战乱中、在赋税剥削和不合理兵役制度下的痛苦生活,故有“”之美誉。
–> 诗史题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的作者是标准答案:龚自珍题目: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标准答案:《陌上桑》题目: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于()。
标准答案:镇江题目:下列词作中,辛弃疾自称为“壮词”的是()。
: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标准答案:《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题目:《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2024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绝不能谋求本职之外的任何事情。
A.正确
2.《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左氏三传”。
A.正确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
B.错误
4.《老子》一书中把“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称作“和”。
A.正确
5.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1。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M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 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子日:“(),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中庸”中的"中”是()?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一阴一阳之谓()。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1、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答: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道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福足的不同状态下,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的不同情形下,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在自己身上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做没有根据的揣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这三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因为这三句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很有教育意义2、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1、读经典2、观看视频讲座3、听老师讲解经典4、上网浏览相关知识3、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是很广泛的,可以用5句话概括:1.传承美德;2.健全人格;3.陶治情操;4.铸造精神;5.提升智力。
我认为国学热的原因是:自从西风东渐,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
社会上充斥的是急功近利,信仰淡漠,人生态度无所依归,人生方向感迷失,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犯罪年龄降低,以及学术良知沦落,原创性思维缺乏等,种种现象,其实就是没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文化教养的结果,丧失自我文化的民族,终为其他民族所轻视,想要改变此现状,应延续传统国学,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落实人格教化,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已经深入人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
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只有具备了深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二、四、五、六、七、八、十章)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答:我认为学习国学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很多启发,这本书实际上是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细致地分析人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一到十章也就是潜移默化地说明了一个人生存的法则,我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国学的思想去对待自己对待社会,那我们的国家将会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地方。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1、学习“国学”的意义: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
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 读经典B 观看视频讲座C 听老师讲解经典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E 其他:()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
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
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作业一国学经典选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形考作业一是对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全面完整地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国学经典选读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
这些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形考作业一可能涉及对其中某一篇章节的理解和解读,或者对多篇经典之间的联系和比较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原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进而进行分析和解答。
其次,形考作业一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包括对经典文本的准确理解、对作者思想的把握、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理解等。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研读和思考,对经典中的观点、道德准则、人生哲学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展示自己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形考作业一可能涉及到多个层面的问题。
学生需要从文本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用词、句法结构、修辞手法等,以及对于文本中的重点、主题等进行概括和解读。
同时,还需要从思想层面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等,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比较分析。
此外,还可能涉及到与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联系,学生需要将经典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应用和探索。
最后,形考作业一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阅读和学习,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重要观点和核心思想,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解答中。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术能力。
总结起来,形考作业一是对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理解经典文本的意义和思想,展示自己对于经典的理解和思考。
同时,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这样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国学经典网上作业1、2.3.
国学经典网上作业1、2.3.作业11、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中庸看是无所为,其实不一定啊,很多情形它就化解了很多的事情。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意思是: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道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福足的不同状态下,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
人是生活在大家的环境里的。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不能自满,要时刻抱着虚心的态度.2、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举例: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或其他。
(2)我认为国学热的原因是:自从西风东渐,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上充斥的是急功近利,信仰淡漠,人生态度无所依归,人生方向感迷失,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犯罪年龄降低,以及学术良知沦落,原创性思维缺乏等,种种现象.其实就是没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文化教养的结4、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1)第七章《顺逆》(2)因为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发展,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逆境随时可能到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没有必要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所以,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作业二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翻译:樊迟问什么叫“知”,孔子说:“切实地为民众办事,学习世间的学问,敬奉鬼神而远离它们,就叫做‘知’了。
国学经典平时作业1
国学经典平时作业1
|文言文概论作业(1)
199
199分阅卷人1名,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99分老师签名1名。
《诗经》是周诗集,共305篇,全书分为“风”和“雅”两部分(
2)。
孟子的“君贵”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尚书》以来的民本思想,也代表了中国政治理论健康发展的方向。
()
3。
《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是对《春秋》的详细解释。
()4。
这部编年史的历史记录出现得比较晚。
它出现在编年史的历史记录的基础上()5。
儒家思想是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
分为评审员2名,名词解释(每项6分,共30分)1名。
指向事件:
2。
象形文字:
3。
李周:
4。
其他历史:
5。
写诗:
分为三类:主考和简答题(每项8分,共32分)。
1.20世纪“国学”三次洗礼简介
2。
《中庸》关注的三个问题简介
3。
《史记》五种体例简介
4。
宋明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简介
分为四个部分:主考、作文题(每题14分,共28分)。
1.浅谈汉字的特殊性
2。
什么是训诂学?研究训诂学的意义是什么?。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
国学经典选读第一次作业篇一:《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as习“as的意义ffassdf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asdf华精神的途经,sd实在是荒a唐!asdas何谓“国学”?三百千?f经史asdfasdf子集?dfasd大名著?其实a“国as学”不过f是一sd个被炒作的概念而已!dfasdfas就以所a谓“国学大师asdfa”季羡林为df例,其专a长是什么?“梵学、佛学、吐火罗文asdf”,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实在遥远!asasd在书商眼f里看df来,传统的as古典作品没有f版权纷sdf、不需要投入asd太多的编辑力量,找几个fa大学生三asdf拼两凑可以堂而a皇之的骗钱了!一本万利!1篇二:《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国学经典选修》构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答: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学习国学,是借鉴东方价值观以圆满人生,以及学习传统文化以传承历史的一个过程。
“国学热”反映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
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祖归宗”现象,是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中国人对自己精神故乡的回归与认同。
国学中的许多思想,既适合人类文明进步法则又指导人们思想行为。
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你讨厌的自学“国学”的方法就是什么?请选择,可多选:()a读经典b观赏视频讲座c听到老师传授经典d玩游戏下载有关言识e其他:(bcd)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七章顺逆)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科学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2)恳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去谈谈为什么对你存有协助意义?答:我个人认为第七章《顺逆》对我的现实生活更有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1
1、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1,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意思是: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到好处。
中庸看是无所为,其实不一定啊,很多情形它就化解了很多的事情。
2,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意思是: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道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福足的不同状态下,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
人是生活在大家的环境里的。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个人不能自满,要时刻抱着虚心的态度.
2、
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举例: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上网浏览相关知识;或其他。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进行学习“国学”,读经典、观看视频讲座、听老师讲解经典、
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我觉得这连个是分不开的,首先是读经典,只有你读过经典之后才才能了解到经典的内容是什么,才能知道什么是经典~算是个了解的过程;其次是观看视频讲座,自学只能了解皮毛,在这个快速的时代,想要学习,但是又不耽误工作的方法就是观看视频讲座,这样可以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第三是听老师讲解经典,每个人对于经典的解读都不一样,所以只有去真正的走入课堂,听老师在讲解,才能进一步吸收、理解经典;最后是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3、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1)我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是很广泛的,可以用5句话概括,1.传承美德.2健全人格.3陶冶情操.4铸造精神.5提升智力.
(2)我认为国学热的原因是:自从西风东渐,传统文化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上充斥的是急功近利,信仰淡漠,人生态度无所依归,人生方向感迷失,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犯罪年龄降低,以及学术良知沦落,原创性思维缺乏等,种种现象.其实就是没能相对地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文化教养的结
4、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1)第七章《顺逆》
(2)因为人的一生往往是在顺境和逆境的交替中向前发展,当我们身处顺境时千万不要得
意忘形,因为顺境只是一时,逆境随时可能到来;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也没有必要悲观失望,因为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所以,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作业二
1、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翻译:樊迟问什么叫“知”,孔子说:“切实地为民众办事,学习世间的学问,敬奉鬼神而远离它们,就叫做‘知’了。
”(樊迟)又问什么叫“仁”,孔子说:“奉献在前,享受在后,这样就可以称为'仁'了。
”
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翻译: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
就是仁人了。
”子张说:“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
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翻译: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翻译: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答: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
7、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所迷,其日固久。
(《老子》第五十八篇)
答:祸与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因为祸福的这种变化莫测,难以把握,正的会变化为奇的,善的会变化为妖的。
这种当
局者迷,早已根深蒂固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答: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论语·子张》)
答:子夏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10、事莫大乎无悔。
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
(《荀子·议兵》)
答: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成功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简答题:
1、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答:所谓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有教无类就是教书的对需学生要同等对待,主要是说别因学生的贫富和学习好怀来区别孩子!“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
这一思想不但打破了当时教育的等级界限,更扩大了教育的受众者,使平民老百姓也有接受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