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教学设计
张微华生物组
一、教材分析
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但是对于什么是基因,以及基因与核酸、染色体的关系,却一无所知。而在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学生先学习孟德尔的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再学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样的教学顺序安排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更能使学生体会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实验、研究、推理、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也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研究往往是多角度的、多维度的。同时,这种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的教学安排,利用了“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真正把抽象的基因具体化,能够从减数分裂的角度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遗传与减数分裂、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真正融合起来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后面伴性遗传、基因的表达、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生物进化的变异来源、人类遗传病的传递规律等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模块内容之前,已经粗略地了解了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清楚了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也清楚了基因的分离定
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内容,同时又学习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并且高中学生已经具有比较强的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本节课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能力上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知识后,也期待更深入地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原因,因而对本节知识的学习有心理上的准备。高中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本节课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的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得以实施。
但是,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类比推理的方法比较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
2.知道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3.能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阐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动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遗传学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合作、尊重科学、乐于探索生命奥
秘、勇于自我否定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与突破
教学的重点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教学的难点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
染色体学说与生殖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一致性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示意图给予学生一定的问题探讨,引起学生思考,并给学生相应的提示。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本节课主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再结合多媒体与学生共同归纳来突破。
五、教学模式与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传授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讲授式的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结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些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思路: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减数分裂与孟德尔定律的回顾,通过“基因(即遗传因子)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究竟会存在哪里?遗传的规律性有没有可以观察的实验依据?”引入课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之后结合材料,再由学生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什么物质的行为与基因的行为非常相似,通过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得到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的行为相一致,从而推断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这样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带着问题主动的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亲历科学家探索基因的历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团结合作、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
2、设计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后,如果直接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告诉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不能做到真正理解两大遗传基本定律的实质,这样又会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减数分裂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标上基因,通过已经学习了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基因在减数分裂时的行为,从而得出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流畅,而且在前一阶段学生推理分析之后,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改变了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注意力的集中,也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六、课前准备
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式图
基因的遗传行为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对比图
孟德尔定律的细胞学解释的单因子和双因子示意图
红色和蓝色的电线,红色和绿色、黑色和白色的橡皮筋,一张大白纸
七、教学过程
1、基因与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平行行为(突破难点之一)的遗传行为”与“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的示意图
请同学们思考: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
子)基因在配子的形成和结合过程中的行为
与染色体在相同过程中的行为有没有什么
共同的地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学生一起就两者的
共同点进行总结。
学生根
据多媒
体上的
示意图
进行分
析。
提高学
生对图
示的分
析和总
结能力。
使学生
了解基
因与染
色体在
细胞分
裂中的
平行行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