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研究体验。

其次,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2.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如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要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研究、探究式研究等,创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质,通过参加教育培训、教研活动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实现师生之间有价值的交流和对话,我们需要解决学生研究心理上的顾虑和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感、畏惧感。

这可以通过师生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来实现,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纪律与自主的辩证关系,自主不是放任,避免一切都在教师控制之下的“虚假”自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依据教材知识关联,科学设置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具备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使学生摆脱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局面。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精选22篇)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精选22篇)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精选22篇)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篇1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

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

“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

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

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基于发展学生学习品质的游戏化学习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基于发展学生学习品质的游戏化学习
二、基于学习品质的游戏化学习探索
( 一 ) 学生学习品质 专家学者指出 : 学习品质就是指学生在处理学习 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促进任务有效完成的、可 观察到的行为和倾向。具体表现为 : 学生学习任务中 表现出来的基于内在的好奇心和兴趣积极探索与完成 任务的程度 ; 当前的刺激物与重要的学习目标冲突 时 , 学生调节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以达到学习目 标的心理过程。我们认为 : 学习是与学生的成长和终 身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活动 , 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首要过 程。那么 , 培养生学会学习就是课堂改革中重要的一 环 ,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 关键。 ( 二 ) 游戏化学习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 传统课堂的集体教学与 静坐听课模式无法满足学生主动的、个别化的学习要 求 , 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 活跃课堂氛围 , 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等。 当下对游戏化学习普遍的界定是 : 在教育情境中 教师以核心概念、关键能力为主线 , 通过设计具有游 戏要素的学习活动来组织儿童的学习 , 它是儿童的一 种学习方式 ; 是由积极情感引发和维持的主动学习。 简而言之 , 游戏化学习就是将游戏这种学习方式引入 学校与课堂 , 让游戏融入学习设计 , 从而改造传统的 教与变革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 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综合问题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培养核心素养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根本 任务。从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来说 , 素养是一种通用的 品质和能力。
在进入深入学习和分析后 , 我们发现所有核心素 养体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指标关键词“学会学习”“创 新实践”等 , 都向我们指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 新能力是核心素养中极为重要的要素。因此 , 在我们 将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聚焦于如何让学 生快乐学习、主动参与 ,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根据我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 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 改革学校课堂教学生态。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16期文 | 左璜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改革内容尽管各国或地区因本土情境脉络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改革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以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主要沿着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都要诉诸学生学习的质量,因而核心素养为本的课程评价其内容与形式也必须根据核心素养目标而进行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核心素养不仅可教可学,而且具有可测量性,即可以进行评价。

根据国际组织、各国及地区的经验,已有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指标需要根据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做相应的调整,包括测评内容和测评手段的改革。

单一核心素养的测评或某一类核心素养的测评都将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措施。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在核心素养的整体结构中,认知类的核心素养(如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语言素养等)更容易量化测查,并且国际上也陆续开发出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测评工具。

相对而言,对于非认知类的核心素养,例如一些态度价值观、情绪情感方面的素养等,其客观化评价与测量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未来在这部分核心素养的测评方式及工具开发方面,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丰富测评手段,弹性地运用观察、谈话、档案等多种方式,以探索出有效的测量与评价手段。

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创新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本质上就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而它必然也是指导课程改革的方针与根本导向。

目前,国际上将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改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指导型与互补融通型。

所谓直接指导型,就是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直接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框架,指导国家的课程改革。

此外,由于许多国家或地区在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未出来之前,已经启动了新课程改革,颁布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因此,在实现核心素养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主要以互补的形式将核心素养指标逐渐渗透进课程标准中,进而使二者达到融通的状态。

这一类型我们把它称之为互补融通型。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教育界也逐渐意识到在核心素养视域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授科学实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授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注重跨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因此,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积累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进行融合和运用。

例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地理、语文等学科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注重跨学科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路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路径与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综合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路径与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要想实现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教师是关键。

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成为必然选择。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置启发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构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

通过项目化学习和问题驱动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实际效果。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此外,课堂的组织形式也需要改革。

传统的讲授式课堂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鼓励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和表达。

采用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发展语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评价方式也需要相应调整。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通过平时量化考核、课堂表现评价、项目作业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才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通过合理的路径和策略,我们有信心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内容整洁美观,语句通顺,上下文贯通,流畅易读。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了解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一系列活动,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定义。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引导出来;(2)理解。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自身发展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核心素养明确表达出内在原则;(3)感知。

最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核心素养的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核心素养学习课堂知识】为了让学生运用核心素养学习课堂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渗透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融入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多元文化素养。

(1)将核心素养渗入课堂教学中,以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认知;(2)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3)鼓励学生持续思考和发现新的学习方式、新技能;(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乐于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5)引导学生使用专业术语和编码,学会自我整理和表达思想。

【3、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活动】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采用不同的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1)创新性思维类活动,比如小组讨论、团队合作游戏,增强学生的创造力;(2)社会交往能力类活动,比如开展小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人际关系;(3)实践活动,比如设计创意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勇于实践的能力;(4)科学知识讲授,结合课堂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科学知识;(5)信息素养类活动,比如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4、结束语】利用以上方法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归纳能力。

坚持以教授实践思想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策略,助推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实现教学更好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作者简介:姜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政治工作系讲师;辛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实施、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等方面。

其中,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要改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要建立通用教师能力。

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将核心素养纳入并深化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尤其是融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

(一)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首先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

根据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现代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即描述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二是内容标准,即规定学生在具体学科领域应知道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三是教学建议,也称“机会标准”,即为保障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提供的教育经验和资源,包括课堂讲授内容的结构、组织安排、重点处理及传授方式,还有学校公平性、教育资源的分配、学习环境的创设等;四是质量标准,即描述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继续接受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等方面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

[1]在课程标准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涉及三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马来亚大学教育学硕士马来硕..核心燕亲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境略,马来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制1-2年,性价比高,可集中授广告留服认证,专业顾句1对1申请服务,马来亚/素莱/博特拉/思特雅/国民/世纪/拉受/马来理科大.个方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其中之一就是教学改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关注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成为了现在的趋势。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学习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素,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一、重视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必须的要素,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正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锤炼。

二、注重跨学科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需要跨学科思维的引入,使学生以跨学科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三、重视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也是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勇于探究,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交叉融合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得学科之间的知识交流和沟通变得更为频繁和自然。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强化交叉融合意识,利用好学科交叉的契机,让学科之间的知识得以相互融合。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但是总体来说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同时,教学改革也需要教师的坚持与努力。

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从而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改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做法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够培养和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改变:
1. 教学目标的转变:从注重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将目标由传递知识改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

2. 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评价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笔试评价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中,评价应该突出考察学生的能力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笔试考试来评价学生成绩,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口头表达评价、实际操作评价等,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种变革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还要配合相应的政策和教育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题(3篇)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创新教育教学能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意义(1)有利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有利于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1)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核心素养的特征: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时代性。

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优化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5)加强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3.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案例(1)语文课堂实践案例:以《荷塘月色》为例,通过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数学课堂实践案例: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知识的获取者和创造者,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融合跨学科知识。

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课程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将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社会问题结合起来,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培养创新思维。

在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合跨学科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提出是对课程改革的一次再推动,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到学校办学中将是学校教育教学主要工作。

核心素养培养主要渠道是课程与课堂,其中课堂教学又是决定课程质量的核心环节,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培养才能真正落地。

一、研究主题: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二、研究内容:1、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备课改革:备课改革一是要解决好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问题。

教学目标、备课、课堂教学三者存在一致性,目标不同,备课思路不同,课堂教学实施不同。

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共同交织的体现,备课中教师必须解决如何结合学科独有内容细化教学目标的问题。

现在教师备课主要的依据就是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概括起来的总目标就是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综合与发展,具体操作层面的目标也应该跟进提升。

备课中教师制定目标的依据要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核心素养中的18个要点,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具体教材特点,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融汇在学科、年段、学期、单元、课时当中。

二是解决好教学设计跟进变革问题。

备课中必须设计好课堂操作步骤,具体到课堂操作,目标不可能是分项落实,交融又要避免混沌不清,备课需要将这些设计问题思考清楚。

教学活动展开的顺序要由知识形成逻辑顺序,变为学生学习活动展开逻辑顺序;要设计问题化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学习活动真正展开,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要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让知识学习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体现学习的综合性。

总之知识学习要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

2、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就是不断变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使之与教学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并不断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

一是解决好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的问题。

学生经验是学习与成长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分析学生生活与面向未来的生活经验需要,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经历,丰富学生的经验。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核心素养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课程之一,也需要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探讨,分析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维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作为综合素质的核心,被视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培养和小学语文的关系分析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都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

首先,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的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密切相关。

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1】。

其次,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小学语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和经验,培养对世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与解读,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围绕课文展开,但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获得充分的知识信息和文化体验,缺乏对不同文体、不同题材的理解和欣赏。

这导致学生的阅读领域狭窄,对于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了解。

其次,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普遍以传统的讲授与听讲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缺乏对于教学内容的发现与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核心素养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素质教育。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策略。

一、理念转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首先需要进行理念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也应该倡导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多元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应该倡导多元评价的理念,包括平时表现、参与度、学习成果展示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对考试的过分依赖。

三、项目式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可以倡导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扮演者主导角色,教师则担任指导者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跨学科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应该倡导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突破学科的界限,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应该倡导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拓展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

核心素养教育便是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改革理念,它突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而不仅仅是传统教育所强调的知识技能。

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充当教学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

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

这样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和改进意见。

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来实施这一理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等,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

它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颠覆和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兼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向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水平。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合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持续完善。

根据这个要求,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战场在课堂。

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大显成效。

为了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承担了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新常态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当前已经顺利结题。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有效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当前发展的态势与优势,寻找一些急需解决的,存有于现实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落实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准确分析学情,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程理念,及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体会《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描述及实施途径等。

2.科学分析学情,善于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兴趣需要、思维特征、学习状态、水平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最佳条件,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要认真研究使用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与学科内容无关的基本素养。

这种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对学生有何影响?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再把知识灌输作为唯一目标,而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

3.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和项目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的实施方式?1. 以学生为中心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 引入跨学科教学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3. 采用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变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
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强调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具有综 合性和整体性。
其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经过学生后天的 学习可获得,即可教、可学、可测。
其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综合考 虑了适应社会,终身学习,成功生活、个人发 展等多方面的要求。
其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连续性和 阶段性。
•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 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 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 合表现
•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 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 的积极表现。
• 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等 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明确化与深化。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适应当今与未 来发展的最关键的素养,强调其对于每个 学生的“整体效应”。
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对于 确定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研制学科课程标准,推进 教学和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 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素质教育是针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素质 主要强调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本性。从 某种角度来说,素质构成了教育的必要基 础,但并不构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联盟”“经济合作与 发展组织”等先后做出了核心素养模型,发达国 家依然把可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兼论中小学课堂教
学改革的趋向
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根据这个要求,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主战场在课堂。

只有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大显成效。

为了研究如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承担了陕西省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新常态背景下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研究》,目前已经顺利结题。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发展的态势与优势,寻找一些急需解决的,存在于现实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落实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正确分析学情,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原则。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科学依据,教学设计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课程标准》所承载的课程理念,及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体会《课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涵描述及实施途径等。

2.科学分析学情,善于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了解并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背景、兴趣需要、思维特征、学习状态、能力水平等,了解学生的客观需要,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最佳条件,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要认真研究使用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摆脱课堂教学“教教材”的局面,从而进入“用教材教”的良性状态。

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整合课程资源。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要让师生积极进入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认识到学生是资源,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教师也是资源,要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学生经验、地方资源、社区资源、网上资源等有效课程资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内容。

4.制定科学而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时,一是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有这样的目标意识: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二是要在“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关系的基础上,把握好“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内在联系,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强调重点突出,允许有些目标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达成。

三是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能
够以认知目标为主线,打牢基础;以能力目标为核心,注重过程;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

5.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按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质疑、调查、尝试、研究、体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展、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要充分利用一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创设自然亲切的认知情境。

其次,切实关注课堂教学过程。

1.高度重视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既包括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也包括学生学习新课时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准备状态。

通过搜索阅读相关的文本材料,观察体会相关的事实现象,调动自己相关的人生经验,以展开想象,激起疑问,发现新课与经验之间的教学关系,明确学习方向,引起学习兴趣。

2.努力形成民主氛围。

课堂上要破除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种种限制,努力消除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顾虑和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感、畏惧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解放,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价值的交流和对话。

通过师生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要注意纪律与自主的辩证关系,自主不是放任;要避免一切都在教师控制之下的“虚假”自主。

3.依据教材知识关联,科学设置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发展性,使学生摆脱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局面。

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的类别及目的,要掌握设置问题和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基本技巧,使提问变成争论式探究。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感受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认识到学生能提出问题是认识的一种升华。

4.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其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创设合作探究的机会要把握有效性,防止在无谓的浅层次问题上进行探究式讨论,使合作、探究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厌倦。

课堂教学不排斥讲授的形式,但教师要克服“标准答案发布者”心态,语言要始终把握在有利于刺激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上,使师生在思维层面上互动。

教学过程要服从学生发展,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真正被激发起来,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局面已经形成时,要努力保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涌动性。

5.善于运用教育机智。

在教学情境中,课堂上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恰当处理突发事件;增强应变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切实提高课程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及时捕捉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契机。

6.灵活改变作业形式。

提倡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当增加开放性作业,不布置过多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不搞题海战术。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提升、综合,是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要积极开发不同年级、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作业的类型;要积极研究包括知识巩固型、实践研究型、情感体验型、拓展创新型、信息收集型和合作共建型作业的性质和特点,体现出作业计划性、趣味性、实践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有效性的特点。

7.建立基于核心知识的学生独学、群学、教师点拨的课堂教学模式。

核心
知识是每个教学活动单元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解、探明的主要知识技能,是一个学期教学、一个单元教学、一节课教学的主体内容与知识主干,是整个教学活动链条中的关键,是联系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栖息地。

第三,进一步强化中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1.注重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除必要的检测外大多是随机发生的。

评价中要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中心,要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要使课堂评价在了解学生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鼓励创新和发展特长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效应。

2.强化反馈调节。

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学生课堂中的学习信息,不单纯是知识掌握情况,而是学生全面的综合素养发展状况,是教师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

师生双方都需要不断获取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行为,这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水平的具体表现。

这种能力既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组成部分,又是一种重要的生存、生活能力。

3.构建反思机制。

课堂教学反思按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与创造性,可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灵活性与机智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则具有改进性与再创造性,可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课堂教学实施后,要认真对照分析,寻找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际进程的差距,以及课堂中迸出的火花和处理的得失,以课后记的形式明确记录并进行分析,寻求教与学方式不断优化。

只有这样深入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切实加强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可以说,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