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地球暖化問題
抑制溫室氣體成長的防範措施:
綠化:阻止森林砍伐,並且有計畫的造林、育
林、發揮淨化空氣的功能。 開發乾淨能源:研究無污染能源,如水力、風 力、太陽能、潮汐、地熱、燃料電池等。 節約能源:降低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使用率、 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保護臭氧層
1985年維也納公約及1987年蒙特婁公約,世界
各國訂出有關臭氧層保護的一般性規定,以達 成減量氟氯碳化物的使用,並發展代用品。 我國在1996年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改用替代 品。
表2.1 UVI 預報資料
U来自百度文库I
0~2
曝曬級數
微量級
曬傷時限
-
3~4
5~6 7~9 10 ~ 15
2.1.1 地球暖化問題
森林-地球之肺遭破壞
印尼廿世紀末才因處理不當引發森林大火,造
成漫天灰燼的東南亞霾害。 巴西亞馬遜叢林已有 12 ~ 15%雨林面積自地球 上消失。
我們應該有溫室效應的危機意識,加強綠 色投資、拯救地球之肺、改善二氧化碳的 排放及研究二氧化碳深地層灌注的新科技, 確保活力盎然的地球。
2.1.3 酸雨
台灣的酸雨
東岸
pH值大於5,西岸普遍小於5。 來自大陸的二氧化硫已成為台灣酸雨形成的主 因。 42% 來自境外。
人為污染源(主要禍首):
機動車輛排放的氮氧化物(NOx 石化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
)。
2.1.3 酸雨
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
降低河川、湖泊的pH值,導致魚貝類大量死亡,
破壞生態系,使形成死湖。 刺激人類眼睛、皮膚、毛髮等。 腐蝕牆壁、公共設施、大理石、金屬物質,造成人 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土質酸化,土壤肥沃度降低,危害農作物及植物新 陳代謝。 水生植物及酸化水質灌溉的農作物,累積有毒金屬 經食物鏈進入人體,間接影響人類身體器官健康。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臭氧洞將導致紫外線長驅直入,這種結果對
環境的影響:
人類罹患皮膚病變和白內障機率大幅提高
。 海洋生態系中的淺海浮游生物將受到致命的影響。 農產品時序改變,收穫亦將減少 。 將吸收的紫外線轉換成熱能,來維持平流層的溫 度之功能失調,氣候將發生變動而造成災害。
2.1.1 地球暖化問題
京都議決書
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簽定,2005年2月16日正
式生效。 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合物、全 氟碳化合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種溫室氣體納入管制。 明定歐美等先進國家在公元2008年至2012年溫室 氣體排放須較1990年削減6%~8%。 除美國和澳洲基於自身利益提前撤簽外,各國皆積 極改善能源使用的途徑與污染排放。
O2 O O3
臭氣對紫外線有極強吸收能力,使地球表面在對流
層外形成一層保護外衣,不會被紫外線直接傷及。 大氣中的臭氧吸收約97% 以上的紫外線,並有熱 能釋出,導致上平流層氣溫增高。 根據衛星測量報告顯示,兩極上空均出現臭氧層的 破洞。 臭氧愈少,地球氣溫愈升高,愈易造成氣候變異。
2.1.1 地球暖化問題
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居世界第
24 位,且每年以 6% 的速率增加。 我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 52%,高居各類排放的第一位,而運輸部分僅 佔17%。 各項因應措施,政府相關機構正在評估當中, 期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以符合國際環保趨勢, 也避免國際經貿制裁的現實壓力。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主要物質氟氯碳化物CFCs。
非常安定、無毒,進入平流層後吸收紫外線
而分解產生氯原子,氯原子可與臭氧發生反 應而破壞臭氧分子,臭氧層日益變薄之原因。 航行於平流層上各類噴射機所排放的氮氧化物 廢氣及來自肥料的氧化亞氮。 大氣中試爆核彈及燃燒石化燃料。
低量級
中量級 過量級 危險級
-
30分鐘內 20分鐘內 少於12分鐘
2.1.3 酸雨
pH<5.6 的雨水稱為酸雨 酸雨廣義解釋為酸性沉降, 分為:
濕式沉降:所有氣狀污染物或
粒狀污染物,隨雨、雪、霧或 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 乾式沉降:在不下雨時,從空 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夾帶的酸性 物質
大氣垂直結構
對流層:有顯著上下對流,
天氣現象多半發生於此。 平流層:空氣流動成一種 水平流動的型態,上平流 層亦稱臭氧層。 中氣層 增溫層 外氣層:大氣圈最外圍
圖2.1 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圖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臭氧層
日光 臭氧 O3 的形成: O2 2O
第2章 大氣變遷與 空氣污染防治
2.1 2.2 2.3 2.4 大氣變遷的情形 氣象與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的影響 空氣污染的防治
2.1 大氣變遷的情形
聖嬰( El Nino )現象
南美洲地區,秘魯和厄瓜多爾緊臨南太平洋一
帶有股強勁暖流來到,使海水異常增溫,造成 水中浮游生物及魚類減少。這種暖洋流都發生 於聖誕節前後,故稱聖嬰。 這種海域溫度的異常現象,每二至六年發生一 次,每次持續約一至兩年之久 。 由於「聖嬰」現象,導致全球各地都有該來的 不來,造成旱澇不均的現象,無以數計的生命 財產損失,土石橫流或是乾旱焦枯的景觀。
溫室效應
指地球接受陽光能量溫度上升後,無法藉輻射
作用散熱至太空中,使地球暖化的現象 。 造成的主因就是過多二氧化碳的排放 。 法國科學家傳里耶從於1827年首度提出 。 1890年代瑞典科學家阿倫尼亞斯發展出燃燒煤 炭產生愈來愈多的二氧化碳,因而引起氣候變 遷的研究,更確認造成溫室效應的原因 。
2.1.1 地球暖化問題
1980年代初期,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 「地球只有一個 」的研究報告,提到大氣 層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正以每年0.2% 的速率 增加中。 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氣體 ( 如:O3、CH4、 NOx、CFCs等 ) 造成「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增加地球的溫度。
表2.1 溫室氣體對地球暖化的貢獻百分率
氣 體 貢獻百分率 (%) 主 要 來 源
二氧化碳 CO2
對流層臭氧 O3 甲烷 CH4 氮氧化物 NOx
50
8 16 6
石化燃料燃燒、森 林砍伐
石化燃料
稻草堆、沼澤、木 材燃燒等 肥料、土壤、石化 燃料、木材燃燒等 冷媒
氟氯烷 CFCs
20
2.1.1 地球暖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