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
合集下载
《伤仲永》优秀 ppt课件
2020/4/10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2020/4/10
写乡人,邑人和父亲的表 现的作用是什么?
• 从侧面写出了方仲永天资非 凡,才思敏捷的神童形象。
唐宋八大家
• 唐:韩愈、柳宗元 •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2020/4/10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2020/4/10
翻译时注意事项:
(1)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按文言 文的词序,句式,一字一句地对照着翻译。)
• 埋下方仲永才能衰退的隐患
2020/4/10
“不使学”的作用有哪些?
• 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 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 化的关键。
2020/4/10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 先扬后抑。 •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 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 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 才“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 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020/4/10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2020/4/10
2、“还自扬州” 倒装句 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 省略句 即“受之(于)天”:从上天 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七年级下语文5-《伤仲永》人教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pān
环谒于邑人
yè
不能称前时之闻 chèn
泯然众人矣
mǐn
解释加红色旳词
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 传一乡秀才
属于 曾经 以为异 给 写 题 全
自是
这
指物作诗立就
完毕
邑人
同乡人 同县旳人
奇之
以为……奇
稍稍来宾其父
渐渐;把……当做来 宾
或以钱币乞之
有人
父利其然也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旳人 旳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 扎克
13、天才就是99%旳汗水加1%旳灵感。—— 爱因斯坦
自写格言比赛: 天才就是——(请你续写)
1.天才就是非凡旳傻劲 2.天才就是入谜 3.天才就是长久旳忍耐 4.……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yì
pān
yè
正音,正确朗诵
chèn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 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mǐn
正音,正确朗诵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 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 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
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 ,提出政治改革旳主张。继 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 一定成就。但因为保守派旳 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 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川集》、《王 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
《伤仲永》优质-七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认为, 二者之间, 后者更为重要, 即后天教 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 么作用?
• 题目中的“伤”字有何含义?
❖ 1.为一个天资聪明的儿童最终沦为“众人” 而感到惋惜。
❖ 2.感慨仲永虽有天赋, 却没有遇到有利于 他成长的环境。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 有见有闻, 有 详有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 是以“闻”的形 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 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 又是以“闻” 的形式。
见闻结合, 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 有见有闻, 有详有 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使学。 即其父贪图小利, 目光短浅, 而“不
使• 学动”词。“扳”和“谒”, 起修饰作用的“环”, 活灵活
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吃喝的庸俗相, 生动形象, 慨叹之情溢于言表。 •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 教育。 • 用极其凝炼的笔墨, 揭示了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 教育才能衰竭, 天资尽丧的原因。
为其名。
即书诗四(仲句永),
(余)
(余)
(仲永)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父家见之,
十 (余)
(仲永)
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 天资非
凡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表现在——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逐渐地 稍微
作者认为, 二者之间, 后者更为重要, 即后天教 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 么作用?
• 题目中的“伤”字有何含义?
❖ 1.为一个天资聪明的儿童最终沦为“众人” 而感到惋惜。
❖ 2.感慨仲永虽有天赋, 却没有遇到有利于 他成长的环境。
仲永成长三个阶段的叙述, 有见有闻, 有 详有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 是以“闻”的形 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 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 又是以“闻” 的形式。
见闻结合, 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 有见有闻, 有详有 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使学。 即其父贪图小利, 目光短浅, 而“不
使• 学动”词。“扳”和“谒”, 起修饰作用的“环”, 活灵活
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吃喝的庸俗相, 生动形象, 慨叹之情溢于言表。 •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 教育。 • 用极其凝炼的笔墨, 揭示了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 教育才能衰竭, 天资尽丧的原因。
为其名。
即书诗四(仲句永),
(余)
(余)
(仲永)
明道中, 从先人还家, 于舅父家见之,
十 (余)
(仲永)
二三矣。 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
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 天资非
凡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表现在——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逐渐地 稍微
《伤仲永》PPT课件-2024鲜版
20
寓言故事运用技巧
寓言故事的选择
作者通过精心挑选寓言故事,将深刻 的道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寓言的寓意揭示
作者在讲述寓言故事的过程中,逐步 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引导读 者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的主题。
寓言与现实的结合
文章中的寓言故事并非纯粹的虚构, 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对现 实问题的寓言化表达,使得文章更具 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关注全面发展
除了才智方面,儿童的品德、情感、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样重要。我们应该关注儿童 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包括优秀 的教师、丰富的课程、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情感 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2024/3/27
23
05 知识拓展:相关文化现象解读
2024/3/27
24
古代神童现象及其影响
2024/3/27
古代神童现象
在中国古代,神童被视为拥有非凡才智和天赋的儿童,他们通常在文学、诗词、 书法、绘画等领域表现出色。这些神童往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社会影响
古代神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同时也促进了 各种才艺比赛和选拔机制的形成。然而,过度强调神童的特殊性和优越性,也可 能导致其他儿童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从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02
解读:通过作者与仲永的再次相 遇,展现了仲永才华的衰退和成 长的困境。
15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2024/3/27
16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
魏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
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
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 院的硕、博连读。 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 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过,即使带他玩也都是
搞学习,一边走一边搞学习,一边走路一边搞学习,如果
整体感知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
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 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 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 人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 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 那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 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 九的汗水。 —爱迪生
魏永康回家后,母亲对他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束。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不许他出门,而永康在家里也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 里不同妈妈讲话。母子间的关系达到了空前恶化的程度。 长期以来的心理自闭使魏永康非常内向,语言表达木讷 迟缓,极少与人沟通。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 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反思“神童悲剧”
生之有神,也得育之有方,
否则大器难成。
板书设计
• • • • 叙 •
• 议
伤仲永 王安石 闻 : 幼年天资聪颖 见 : 少年才能衰退 闻 : 青年沦为庸人
《伤仲永》ppt课件
影片亮点
• 浪漫至极的爱情故事,感人肺腑。 • 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城市文化及人文风貌浓缩呈现。 • 伤仲永在外求学遭遇困境,以及在国外的生活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评价和奖项
评价
• 豆瓣评分8.8,imdb评分8.3。 • 影片上映后数月,佳士得拍卖会上,这
支电影的照片及剪辑资料以高价出售。 • 由于故事非常感人,许多观众看完后被
主要角色
伤仲永(张国荣 饰)
故事男主角,坚强勇敢、聪明机智,深爱美好 的生活和草原上的马。
红妹(巩俐 饰)
故事女主角,倔强独立、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和事业,内心深处渴望家庭和幸福。
吕文正(孙艺洲 饰)
故事中重要配角,电台主播,帮助伤仲永和红 妹解决难题。
红妹母亲(曹桂芬 饰)
故事中重要配角,是个智慧和善良并存的母亲。
剧情梗概
1
相遇
伤仲永在上海车站结识了红妹,两人因马而相遇,愉快地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2
分离
伤仲永因病被迫与红妹分别,但他们深爱着对方,红妹动情凝望着离去的车站, 伤仲永抬头对天空身份的原因不能回国,直到红妹得知他的消息后来到美国 寻找他,两人终于再次相遇。
深深触动,感慨道“伟大的爱情,不应该 只是留给电影。
获奖状况
• 第十三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 角提名。
• 1987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最佳化妆奖等五项大奖。
• 1986年在第43届威尼斯电影节中获提名 金狮奖。
结尾和感言
看完电影的人们纷纷表示,不仅欣赏了这部电影的完美创作,同时也感受到了其中电影创作者的深爱, 传达的是对生活及其所包容的万物的深深情感,这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伤仲永》
《伤仲永》是一部讲述了一对男女在上海相遇相恋又分离的传奇爱情故事。
伤仲永完整ppt伤仲永
被过分地追捧。
告诉我们什么?
(1)人旳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别,但这 不是起决定性作用旳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旳原因是后天旳教育和学习。
天资 + 勤奋 = 栋梁之材
(2)假如成长中只有优点旳宣扬,只存 在夸赞,可能也会有不好旳影响。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 天也。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 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伤:哀伤、哀怜 → 感到哀伤、哀怜
伤仲永:为仲永感到哀伤
注意下列语句旳停止
· 仲永/生五年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传/一乡秀才/观之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余闻之也/久
疏通文意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世代。 隶:属于。
疏通文意
(10)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自:从。
复:再,又。
焉:代“仲永”。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 家,问起方仲永旳情况。
疏通文意
(11)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旳样子。 众人:一般旳人。
(人们)回答说:“(他旳)才干完全消失, 成为一般人了。”
方仲永旳变化经历了哪几阶段?
或以钱币乞之 有旳人
泯然众人矣 一般人
今义 判断词
稍微 或许 许多人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有详有略:
详写才干初露旳情形,更加好地体现文 章主旨——将方仲永旳天赋渲染得越浓,与 长大后旳对比越强,对其才干泯灭旳哀伤、 痛切之情才更深。
方仲永身上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
告诉我们什么?
(1)人旳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别,但这 不是起决定性作用旳原因,起决定性作用 旳原因是后天旳教育和学习。
天资 + 勤奋 = 栋梁之材
(2)假如成长中只有优点旳宣扬,只存 在夸赞,可能也会有不好旳影响。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 天也。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 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 为众人而已耶?
伤:哀伤、哀怜 → 感到哀伤、哀怜
伤仲永:为仲永感到哀伤
注意下列语句旳停止
· 仲永/生五年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传/一乡秀才/观之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余闻之也/久
疏通文意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世:世代。 隶:属于。
疏通文意
(10)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自:从。
复:再,又。
焉:代“仲永”。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 家,问起方仲永旳情况。
疏通文意
(11)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旳样子。 众人:一般旳人。
(人们)回答说:“(他旳)才干完全消失, 成为一般人了。”
方仲永旳变化经历了哪几阶段?
或以钱币乞之 有旳人
泯然众人矣 一般人
今义 判断词
稍微 或许 许多人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有详有略:
详写才干初露旳情形,更加好地体现文 章主旨——将方仲永旳天赋渲染得越浓,与 长大后旳对比越强,对其才干泯灭旳哀伤、 痛切之情才更深。
方仲永身上为何会发生这些变化?
王安石《伤仲永》PPT
邋遢大王
历史上的王安石其实不爱洗脸洗澡,也不爱换衣服,甚至不修边幅,不顾自身形象管理, 身上还会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怪味,你会不会觉得王安石的人设崩塌了? 但其实王安石不修边幅这件事,也不是个秘密。《宋史》里这样记载到王安石“或衣垢不 浣,面垢不洗”;清初李宗孔所撰《宋稗类钞》卷四也用这样的话“不事修饰奉养,衣服 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所择”来形容王安石。 除了历史记载,关于王安石不爱干净这件事,还有这样一些传言。传说宋仁宗在王安石的 领口上看到过虱子;一位和他一起共进工作餐的同僚,在吃饭吃得最香的时候,发现他的 胡须上也爬有虱子一只……这下王安石“不爱干净”的人设是撇不掉了。
目
第二章
录
诗词内容
诗词原文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 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这首诗是以供养父母、团结族人 为内容。此事传出后,一乡的秀 才都来观看。从此,人们指着东 西让他作诗,他挥笔而就,文采 与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县里人听 说,亦很惊奇,渐渐有人请他父 亲带他去作客,也有人拿钱帛请 他作诗的。
诗句赏析
“余闻之也久”,束上起下,一 方面显示上段所写的内容即据传 闻而得,另一方面又引出亲识其 面的愿望。作者写了两次见闻: 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暗示在 这六七年中,仲永的诗毫无长进。
改革运动
目 录
公元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 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 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 “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 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物 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改革变法触及官 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加上在实施 过程中一些官吏借机敲诈盘剥,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 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 1074年四月接受王安石辞去相位,再任江宁知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ppt课件(最新编辑)
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 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课件在线
23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 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 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
后“闻”。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 之感。
课件在线
24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 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而“不使学”。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课件在线
21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 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
要。
课件在线
22
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 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
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 正常的后天教育。
不能够吧?
课件在线
16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在线
17
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课件在线
18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 方仲永“世隶耕”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 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 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
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课件在线
19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属于 曾经 认为异 给 写 题 全
课件在线
31
解释加红色的词2
对……感 到惊异
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课件在线
23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 么作用?
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 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
后“闻”。
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 之感。
课件在线
24
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 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
而“不使学”。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
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课件在线
21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 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
要。
课件在线
22
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 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
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 正常的后天教育。
不能够吧?
课件在线
16
答问 深入理解课文
课件在线
17
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课件在线
18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 方仲永“世隶耕” ?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 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 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
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课件在线
19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属于 曾经 认为异 给 写 题 全
课件在线
31
解释加红色的词2
对……感 到惊异
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5伤仲永精品PPT课件
天才需要呵护 天才需要勤奋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代词,那些,引起下文 得,能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已,停止。
得为众人而已耶? 耶,表反问,吗。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 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 段,有见有闻,有详有 略,这样的安排用意何 在?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岁……其文理皆 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 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 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 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3)“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 良心态。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 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么看 的?
父利其然,不使学 受于人者不至
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 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 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 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 的”为题,说说自己的观点。
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
之九十九的汗水。
业精于勤,荒于嬉
——
——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
并自为其名 邑人奇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平民,百姓
兼类词,相当于“于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
《伤仲永》ppt课件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
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
已耶?
止 本来
尚且
那
精选完整ppt课件
能
12
四、注意下列实词的理解
• 1伤仲永 • 2世隶耕
伤: 哀伤、叹惜 隶: 属于
• 3养父母
养:赡养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立就: 立刻完成
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
秀才看了。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
立即写好,诗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
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的请他的
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
处拜访同县的人,不精选完让整p他pt课件学习。
23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 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 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 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 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回答说:“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样了。”
让
学习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我 听说
这件事 跟从
回在
他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让消曰失 “泯然相众当人矣”“助的词”
名声 回家
…的样子
精选完整ppt课件
一般的人
再一次
这件事
11
终于
达到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
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他的天资胜过一般有才能的人。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 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伤仲永》ppt课件(精品)
金溪民/方仲永,听世/隶读耕课。仲文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
/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伤”
的意思是 。
2、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所指
代的内容。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自己的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3)父利其然也。( )
这
(4)稍稍宾客其父。( ) 他,指方仲永
他的,指方仲永的
14
课堂检测
5、以下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 A、上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
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即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正 常的教育。(即:其受于人者不至)
内容图解
伤 叙事 仲 永
方仲永
父
幼年天资聪慧——指物作诗立就
少年才能衰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利其然 青年沦为庸人——泯然众人矣 不使学
议论:
自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本注释读懂文意
一、解释下列词语 隶 尝 书具 异 旁近 其 以 意 一 是 就 其 观 奇 宾客 利 谒 于 使 之令称闻自复焉泯然 通 悟 受 贤 卒 彼其 夫 固 已 耶
5
自读课文
全
曾经一、解释下列词语
他的
对……感到诧异 对……感到惊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神童个体来讲,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到足以抵御如 此强烈的社会关注的地步。无度的宣传和热捧,对他们的 健康自然成长造成了莫大的损害。神童说到底还是离不开 一个“童”字,而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是游戏、同龄人及 岁月才能给予的精神财富,当神童把过多的精力都用于频 繁的跳级和对新知识的猎奇时,其作为孩子的生命架构就 不知不觉发生了比例失调--身子的整体发育萎缩了,而脑 袋独大了。当有一天弱小的身体支撑不了沉重的头颅时, 整个神话就轰然倒塌。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二
其
①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 ③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④其受之天也:代词,他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三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整体感知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 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 怎样叙述的?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 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汗水。
—爱迪生
魏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 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 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 院的硕、博连读。
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 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过,即使带他玩也都是 搞学习,一边走一边搞学习,一边走路一边搞学习,如果 六一儿童节带他到街上看花灯,看元宵,看热闹,我都是 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
他把所有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也的确取 得了惊人的效果。三年时间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全 部课程。在一级级的连跳的同时,他也跳过了自己的童年。 生活上所有的事,都是其母亲一手包办。魏永康在学校住宿 后,用别人的牙膏,穿被人的鞋子,袜子也乱丢,由于长期 生活不能自理, 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 康而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 他才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 原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 主题。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 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 扎克
1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爱因斯坦
课外作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
才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 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5、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托尔斯泰 7、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
—塞涅夫 8、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
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 雪夫斯基
9、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 一些。 ——罗曼·罗兰
10、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本文语言非常精练, 作者将丰富的表现力赋 予了每一个句子、每一 个词甚至每一个字,找 出相应的例子来。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 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 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扩展 迁移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 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1.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 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2.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 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 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 前》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 罗庚
整体感知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1、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2、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 教育。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先扬后抑。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 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用 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 “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 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 捷,天资非凡。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 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 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 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 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 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 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 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 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 人矣”。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 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 形式。
魏永康回家后,母亲对他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束。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不许他出门,而永康在家里也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 里不同妈妈讲话。母子间的关系达到了空前恶化的程度。
长期以来的心理自闭使魏永康非常内向,语言表达木讷 迟缓,极少与人沟通。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 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反思“神童悲剧”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 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二
其
①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它,诗 ③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④其受之天也:代词,他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三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
整体感知
㈠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 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 怎样叙述的?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 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汗水。
—爱迪生
魏永康的成长烦恼
“神童”魏永康,两岁的时候识两千多个汉字,四岁 就上了小学,三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在八岁时, 他进入中学学习,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 院的硕、博连读。
他母亲一心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据其母亲说,孩子幼 年时,没有任何小伙伴,“没有玩过,即使带他玩也都是 搞学习,一边走一边搞学习,一边走路一边搞学习,如果 六一儿童节带他到街上看花灯,看元宵,看热闹,我都是 要他用心形容这个场面,要他学成语。”
他把所有孩子们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也的确取 得了惊人的效果。三年时间里,永康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全 部课程。在一级级的连跳的同时,他也跳过了自己的童年。 生活上所有的事,都是其母亲一手包办。魏永康在学校住宿 后,用别人的牙膏,穿被人的鞋子,袜子也乱丢,由于长期 生活不能自理, 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 康而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的 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贪利导致 他才能衰退。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的 原因,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 主题。
11、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 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12、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 扎克
13、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爱因斯坦
课外作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
才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 就只有学习!学习!! —高尔基
5、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 6、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托尔斯泰 7、没有某些发狂的劲头,就没有天才。—
—塞涅夫 8、非常的单纯,非常的明确——这是天才
的智慧的最可惊人的品质。——车尔尼 雪夫斯基
9、天才有的弱点并不少于普通人,也许更多 一些。 ——罗曼·罗兰
10、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本文语言非常精练, 作者将丰富的表现力赋 予了每一个句子、每一 个词甚至每一个字,找 出相应的例子来。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 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 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又是对
“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 铺垫
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 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 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
扩展 迁移
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 请搜集关于天才的名言。
1.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 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2.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第一声啼 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 是一首好诗。——鲁迅《未有天才之 前》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4、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 罗庚
整体感知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1、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2、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 教育。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先扬后抑。
文章先抑后扬,先铺写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 后写他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前后互为反衬, 对比鲜明,显示出放纵用才能的落差之大, 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 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文章采用 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 “受于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 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 捷,天资非凡。
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 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 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 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 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 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 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 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 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 人矣”。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 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 形式。
魏永康回家后,母亲对他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束。在相当长 的时间里不许他出门,而永康在家里也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 里不同妈妈讲话。母子间的关系达到了空前恶化的程度。
长期以来的心理自闭使魏永康非常内向,语言表达木讷 迟缓,极少与人沟通。2004年,魏永康曾经几度离家出走, 最长的一次走了39天。
反思“神童悲剧”
5《伤仲永》优秀课件:51页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 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 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