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一.引言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
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
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
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
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
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
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
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
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the movie ( which is) 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
中英文化对比及其翻译作文
中英文化对比及其翻译作文英文,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re significant, and it can be challenging to navigatethese differences when communicating or doing business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s the emphasis on collectivism versus individualism. In China, family and community are highly valued, and decisions are often made with the group in mind. In contrast, Western cultures tend to place a higher emphasis on individualism, with personal achievement and success being highly valued.An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the approach to time. In China, punctuality is not always a top priority, andthere is a more relaxed attitude towards timekeeping. In contrast, Western cultures place a high value on punctuality, and being late is often seen as disrespectful. This can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and frustration when scheduling meetings or appointments.Language is also a significant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hina,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s common, and people may avoid saying no directly to avoid causing offense. In contrast, Western cultures tend to place a higher value on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saying what you mean. This canlead to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usion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Finally,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ocial etiquette and customs. For example, in China, it is customary to offergifts as a sign of respect or gratitude, while in Western cultures, this can be seen as bribery. Understanding these differences can help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and buil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中文,中西方文化差异显著,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或做生意时,很难应对这些差异。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语和汉语语言在其文化习惯和表述方式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可以在句子结构,构词特征,语法时态,词格,修辞结构等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下文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变异性研究摘要: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而作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下使用的法律语言,英语和汉语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依据拉波夫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异理论,从语域外与语域内两个角度探究了法律语言产生变异的原因,并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变异的现象,对汉语的法律语言进一步完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法律语言;语言变异;英汉对比1 概述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开创的语言变异研究(language variation)是社会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
法律语言是一种具备特殊语言交际功能的应用性语言。
然而,一些语言学者曾质疑“法律语言”这种说法的合理性,他们认为“法律语言”是民族大众语的一部分,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语言而存在。
确实,法律并没有使用完全区别于民族大众语的独立语言,但是,廖美珍教授指出,“法律语言具有不同于民族大众语的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正是这些显著的特点足以将从事法律活动的语言称之为‘法律语言’”。
为了法律交际和发展的需要,法律语言作为民族大众语言的一种语言变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民族大众语言不同的发音、语法或词汇。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这种发生在法律语言上的变化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值得关注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英汉两种法律语言中形成此种变异的原因、现象与影响,拟通过对比英汉两种法律语言在语音、语法等具体语言因素上的异同,探究揭示法律语言的变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以期对汉语的法律语言之完善起到些微作用。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对比与翻译论文
高级翻译学院英语专业期末考查报告2015 -2016 学年第二学期院、系:高级翻译学院班级:翻译(英语)1401姓名:李健宇学号:2014001983科目: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论文中英文题目: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The difference of English-Chinese linguistic structures and the way totranslate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英汉语言结构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初赛试题(节选)”的英汉翻译实践为例翻译1401班李健宇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习惯不同,其语言结构也大不一样。
由于英语重形合、语法结构严谨,因此在表达一个庞大意群时会呈现出“树形语言”的现象。
而汉语重意合、语法结构相对松散,故通常会呈现出“波浪式语言”或“竹节式语言”的现象。
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打破原有语言结构,重新建立起符合目标语言的结构来表达原文含义。
原语简介:原语选自第七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初赛试题。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最早于2010年12月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六次。
该项赛事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BTI)教学协作组主办,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承办,由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协办。
其影响日益扩大,受到《文汇报》、《法制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新民晚报》、《英语世界》等报刊的关注。
一.英汉语言结构的对比与分析一般来说,英语属于形态性语言,注重形合、语法结构十分严谨,一句话中只能有一条主谓主轴;而汉语属于语义性语言,注重意合、语法结构相对松散,句中多主语、多谓语、无主语、无谓语的现象时有出现。
因此英语通常被认为是“树形语言”,即句子内部具有庞大的语法体系以及复杂的逻辑关系。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学期论文
班级:12级英本一班学号:121140141023 姓名:王彦云英汉对比研究之物称、人称和思维方式的关系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的区别,这种区别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
物称主语使句子显得客观公正,紧凑严密;人称主语使句子显得自然流畅,合乎逻辑,这与不同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关键词:思维方式物称人称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什么是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即人们的思维习惯或顺序。
那么思维方式和物称、人称又有什么关系呢?西方文化认为世界万物是对立的。
而在万物中人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人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征服和战胜自然,故西方人生则与自然相分离,认为自然才是宇宙、世界万物的本位。
正是这种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的思想,使西方人形成了客观的思维方式。
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具体的、客观的、辩证的,由此英语注重客体思维,因此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在书面语,如公、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多采用物称表达法。
这种表达往往使文章显得客观、冷静,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
与之相反,我国从道家老子便开始提出这样一种思想:人法地,地法天。
到儒家“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又占据主流。
不管是那种说法,其中都渗透着“我为主,物为客”的思想。
因此汉语较注重主体思维。
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总有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在做主导,往往从子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
但当人称不言自喻时,有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英语用非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名词做主语,同时又使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因而这种句式往往带有隐喻或拟人化的修辞色彩,语气含蓄,令人回味,反映了英美名族的幽默感。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论文[推荐五篇]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论文论文关键词:国俗语义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
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涉及到得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对两种文化的转换。
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汇本身承载着很多文化民族意义,也就是国俗语义。
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词汇在国俗语义方面的差距,为更好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二、汉英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关系及其翻译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上添加的一个民族文化含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民族文化色彩,离开民族文化背景,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英汉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同异并存的现象。
下文就这四种情形分别举例植物词以及习语进行讨论。
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时的翻译由于事物本身的属性是一致的,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现象的认识能力大同小异,因此,英汉有些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基本一致。
在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译者方可直译意象,达到传神。
植物词。
laurel(桂树):中西方人都将laurels(桂冠)视为“胜利”、“荣誉”和“辉煌成就”的象征。
汉语中“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及第、“丹桂”是月亮的代称、“桂树”喻指“长寿”。
因此在翻译“looktoone’slaurels”和“winone’slaurels”可分别洋为“确保声誉”和“金榜题名”。
习浯。
这里的国俗语义基本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内容方面也就是二者的意思、思想等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形式方而也就是二者在词、句的表达方面完全一样或几乎完全一样。
比如“justsoso”和“不过尔尔”;”ANo.1”和“天字第一号”等等。
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
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第一篇: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英汉对比与翻译课程论文题目: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姓名:沈凡学号:2011213403主修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英语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沈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2011213403)摘要: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一直是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科技术语的构成、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
关键词: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一、引言科学文化交流中,翻译活动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在翻译活动中科技术语的翻译是任何一个翻译工作者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
专业术语是指某一学科领域所特有或专用的词汇,它描述了该领域特有的事物和现象,我们接触该领域,也就意味着必须接触该领域的专业术语。
由于各种原因,科技术语的国际语言是英语,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规律,让科学文化的交流不受语言的障碍。
二、科技术语的构成分析科技术语的构成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的翻译科技文章。
科技术语的构成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派生派生法通过给词根或单词增加一个或多个词素或词缀形成新术语。
如: multi-(多)+media(媒体)=multimedia(多媒体)hard(硬的)+-ware(部件)=hardware(硬件)2.合成合成又称复合,是将已存在的词或词素结合构成新的词。
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的website网页3.缩略缩略词是将较长的英语单词取其首部或者主子构成与原词同义的短单词,或者将组成词汇短语的各个单子的首字母拼接成为一个大写字母的字符串。
math=mathematics数学ad.=advertisement广告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4.旧词赋新意旧词赋新意就是对已存在的词赋予新的意义创新术语。
如:memory普通语意为“记忆力”,而在电子技术中引申为“存储器”;monitor愿意为“班长”,而在计算机科学中为“监视器,显示器”。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免费下载篇1论英汉语言的对比及转换摘要:现代社会中西方国家交流和合作日益紧密,语言的沟通尤为重要,这就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但是把英语转化成汉语并不仅仅是靠简单的语法和词汇转换。
本文通过研究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其背后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思维特征,旨在更好地转换这两种语言,达到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汉转换文化对比一、英汉语言转换目的及标准(一)语言转换的目的现代社会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的交流和规模,频率和速度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巴别塔现象”――各国人们之间语言不通――则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障碍。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而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障碍。
因而翻译这项活动也日益重要。
(二)语言转换的标准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名家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曾经提出“信、达、雅”之说受到普遍的认同,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及语言学家林语堂也提出过好的翻译应做到“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英国的翻译家泰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疑问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国际译联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
”但这些标准都有着共同点,忠实准确、通顺流畅和风格得体可以说是所有标准的共核。
二、英汉语言对比(一)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多为无主语而重主题的形式。
而英语则是注重主语的语言,造句离不开主语。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2)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2)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3浅议英汉语言对比人类的共性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共性,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
但在明确两者共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即二者之间的差异。
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点,对于更好地掌握英汉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这一需求,从英汉构词法对比、英汉词类划分及特点对比、英汉词义对比三方面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对比语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将英、汉两个语言体系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有着一定的难度。
现将我任教以来的一些经验、方法加以总结、归纳,希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以便更好地完成英汉翻译学习。
一、从英汉构词法对比来看汉语构造词语的方法可分为合成法、附加法两种。
1.合成法,也称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新词的方法,其合成形式多样、主要有:(1)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如多少、是非、反正;(2)偏正式,前一个语素对后一个语素加以修饰限制,如高楼、深夜、漆黑;(3)主谓式,前一语素为陈述对象,后一语素对之加以陈述,如心跳、胆小、地震;(4)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后一语素表示行为或动作的对象,如讲理、操心、说谎;(5)补充式,后一语素对前一语素加以补充说明,如改正、打开、分明。
2.附加法,亦称加缀法,是指通过在词根前加前缀或在其后面加后缀构造新词的方法。
汉语词缀表达的意义不像英语那样丰富繁多,往往一缀一义,极为严格,如汉语当中“老”这个前缀,老家(hometown)、老师(teacher)、老虎(tiger)、老鼠(mouse)、老外(foreigner),虽然汉语是同一个“老”字,但组成不同的词语后意思却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而英语词缀一缀多义、多缀同义的现象十分普通。
如“un-”前缀,它所表达为3种意思;词义①是 not,不、非,例unable;词义②是 opposite相反,对立,如unlock;词义③是 remove from,移走,如unmask。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优秀范文推荐文章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热度: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热度: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免费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发表热度: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热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民族传统习俗特色。
英汉两种语言在传统习俗、文化背景以及词汇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1浅谈英汉广告对比摘要:广告语作为广告的表现形式,有它独特的语言魅力。
汉语和英语的广告语言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同时也各具特色。
本文就英汉广告的词汇在其拼写、音韵、构词、功能转换等方面的创意现象做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发现英汉广告用语中词汇使用的共性及差异以及达到的不同效果。
关键词:广告用词英汉共性差异一、引言广告语言是一门浓缩起来的艺术,在用词方面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在英汉不同的广告用语中,通过词汇的不同技巧的运用,从而达到各自的语言特色和文化煽动效果。
即用五个字母来形容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为:A(Attention)抓住眼球/ I (Interest)引发兴趣/ D(Desire)刺激欲望/I(Impression)印象深刻/A (Action)采取行动。
二、英汉广告语词汇的共同特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的广告语言,都是为了劝说,达到鼓动消费者的效果。
因此在英汉的广告语言中,都有广告自身的“推销作用”,使消费者在看到或者听到广告后产生消费的愿望,故结合英汉广告语言的特点,有如下几点是共通的。
(一)名词出现频繁由于名词是关键词,不可或缺。
所以,评价一则广告是否妙,是否能达到效果,主要在于是否恰当使用名词。
英汉广告中名词的选用都达到了绝妙的程度,突出了产品的特色、特点和作用。
如:There are many forces that motivate you to run, emotional stability,mental clarity,skinny jeans. Luckily once you motivate to lace up your shoes,the running part has a way of taking care of itself.(Reebok 跑鞋)其中 force,stability,clarity,jeans等从性能、材质的角度说明了该跑鞋的优秀。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
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受社会因素影响产生变异的特殊符号系统。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英汉语言对比方面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语言学习中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母语正迁移母语负迁移论文摘要: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学习中,要针对其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
英汉对比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 引言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此现象为母语正迁移;而不同之处将阻碍语言的学习,此现象被称之为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发挥其有利的影响,降低其不利影响。
因此英汉对比研究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2 英汉对比学习的理论依据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产生迁移作用,这是被语言学家所证实的事实。
Odlin(2001)这样定义语言迁移,它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学习者先前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引起。
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阻碍二语的习得,称之为负迁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先前习得的语言,一般是母语,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牢固的基础,这一特点给二语习得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
因此英汉不同之处的对比就变得尤为重要。
3 英汉对比的方面3.1 本体对比3.1.1 大小写方面在汉语中,我们不用考虑汉字的大小写,因为汉字不存在大小写的区别。
而英语的字母则不同,有大小写之分。
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大小写概念不强,母语的不区分大小写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错。
英语中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须要大写的,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书名等。
Chapter4Chapter4英汉对比与翻译(二)
Chapter4Chapter4英汉对比与翻译(二)Chapter 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art II) Teaching aims: to learn about th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o as to translate them accurately.Main Language points:Comparative studie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 hypotactic & paratactic; subject-prominent & topic prominent; static & dynamic.Teaching references:1.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M]. 青岛出版社,20022.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外教出版社;彭长江.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 湖南师大出版社;3. 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Teaching methods: Analysis and Practice1.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形合与意合)As E. A. Nida points out in his “Translating Meaning”, …so fa r as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concerned,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linguistically is the 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Hypotaxis: The dependent or subordinate construction or relationship of clauses arranged with connectives;Parataxis: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Examples:1. That is our policy and that is our declaration.—— W. Churchill这就是我们的国策。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2)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2)英汉语言对比论文例文篇3浅谈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摘要:作为翻译工作者,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首先要了解原语和目的语各自的语言特点,译文要更符合目的语的语法规范和使用习惯,才能使译入语读者更自然地接受。
英语和汉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英语为综合-分析语,汉语为分析语;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分析和举例,希望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译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翻译一、引言要做好两种语言间的翻译工作,就必须先对两种语言本身有所了解,对比分析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不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语言交际,还有助于教学和翻译。
对比分析可以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原语和目的语的特征,但真正意义上的对比分析,其兴起和流行是在20世纪50年代。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出版了《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开启了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
在我国则较晚,80年代对比语言学研究才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
许多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他们既关注语言的内部形式和结构,又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译者要产生高质量的译文,明白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前提。
二、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语言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将综合语定义为: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 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德语、古英语、法语、拉丁语等都属于这类语言。
分析语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
中英文议论文区别作文
中英文议论文区别作文英文:When it comes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ursive writing, there are several keydistinctions that are important to consider. One major difference is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writing. In English discursive writing, there is a clear and logical progression of ideas, often following a specific formatsuch as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On the other hand, Chinese discursive writing may not follow such astrict structure and can be more flexible in its organization.Another difference li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style. English discursive writing tends to be more direct and to the point, using clear and concise language toconvey ideas. In contrast, Chinese discursive writing maybe more elaborate and flowery, with a focus on creating a harmonious and poetic style of expression.Additionally, cultural influenc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discursive writing in both languages. English discursive writing is often more individualistic and focused on presenting a strong argument or point of view. In Chinese discursive writing, there is often an emphasis on harmony and the collective voice, with a focus on consensus-building and avoiding confrontation.In 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ursive writing are evident in the structure, language,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Understanding these distinctions i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both languages.中文:说到英文和中文议论文的区别,有几个关键的不同点是很重要的。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方式,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要。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很大的差异,如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这使得英汉翻译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论文主要探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并提出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部分:英汉语言的比较英汉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 语法差异:英汉语言在语法上有许多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不用加助动词,而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必须用助动词。
此外,英语的时态、语气和语态等也比汉语复杂。
2. 词汇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英文单词的形式和含义往往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goodbye”在汉语中是“再见”。
同时,英汉的词汇量也不同,英文的词汇量比汉语多很多。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词汇来完成翻译工作。
3. 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就影响了英汉语言的差异。
例如,在中西文化中,礼仪、习俗、信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这也就导致了英汉语言在表达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
第二部分:英汉翻译的挑战由于英汉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如下所述:1. 语言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翻译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语句结构和表达方式来达到最佳效果。
2. 文化差异:中西文化的不同在英汉翻译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并理解原文中的文化背景和含义,然后才能将其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并使翻译出来的内容符合当地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
3. 表达效果: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无法精确表达原文的意思,或者翻译语句有歧义,那么就很难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
第三部分:英汉翻译中的技巧针对英汉语言的差异和翻译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技巧:1. 理解原文:在进行翻译前,必须首先读懂原文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语句的结构和语言中的细节。
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
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篇1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1.1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U.S.State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英汉对比与翻译作业(二)
The Assignment of a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II )翻译下列句子或语段:1.In the afternoon rush of the Grand Central Station his eyes had been refreshed by the sight of Miss LilyBart.2.What is known is that weight extremes in either direction are definitely unhealthy.3.At all costs time must be gained.4.You are requested to look into the matter and give us an early reply.5.In the far distance was seen the glittering surface of a lake surrounded by pine woods.6.As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it was not long before John tried to break all his promises.7.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to wherever it is needed.8.For generations coal and oil have been regarded as the chief energy sources used to transport men fromplace to place.9.Another silence fell on the group.10.Investigation led us to the foregoing conclusion.11.Her good work and obedience have pleased her teachers.12.Rumors had reached her ears of what that father’s character was.13.A potentially dangerous blunder by police and security authorities yesterday saw the First Lady mobbedby yelling demonstrators during a shopping mall walkabout.1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初阳蒸融了。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
”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
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
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
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
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
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
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
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语言总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连词量词冠词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语言总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连词量词冠词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
”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
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
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
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
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
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
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
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语言总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连词量词冠词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语言总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数词连词量词冠词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
这必然包含必要的词性转换。
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结构转化为汉语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变“静”为“动”;同样,进行汉译英时,则适时地化“动”为“静”。
A.英译汉例1.是名转动:He was a clever man; a pleasant companion;a careless student; with a great propensity for running into debt, and a partiality for the tavern. 译文:他人很聪明,容易相处,但学习粗心大意,老是借债,嗜好喝酒。
例2.是介转动,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译文: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B. 汉译英例3.他们四处流浪,到了冬天就涌入大城市,忍饥挨饿,到处碰壁,前途茫茫,心烦意乱。
译文将动词结构处理为形容词结构:They drifted across the land and gathered in big cities when winter came, hungry, defeated, hopeless, and restless.此外,对于文中开头所举“perfect stranger”这一翻译过程可以归纳为词汇的翻译境界。
所谓的“境”就是指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理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正如吕叔湘先生(1975: 9)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
对于什么是语境,胡壮麟教授(1994)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 linguistic context)、情景语境( situational con2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
依此,本文作者做了以下调整,称之为“词语翻译三境界”:一,“望断天涯路”,也叫“意译”,这是词汇翻译的基本要求,指在词汇翻译的初期,我们当知晓该词的基本词义(principal),仿佛在万千条道路做一个选择;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作“义译”这是词汇翻译的第二阶段,即经过不同的尝试后,选定最适合(proper)的那个词义;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化境”,这是一个日趋臻化(perfect)的阶段,是指对选择义放入语境后反复思量,争取实现最优搭配。
Ⅰ.语言语境(意译)英文的常用词很少只有一个意思的 ,而且任何一部词典都不可能列出每一个词所有的意思 ,这就使英语在语义上往往是多义的、不确定的 ,因而在对某个句子、词组或单词的理解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解释。
以“credit”一词为例。
1. No credit is given at our shop.(本店概不赊账。
)2. He is a credit to the family.(他是家族中的光荣)3. The bank refused further credits to the company.(银行拒绝再次贷款给这家公司。
)4. She was given the credit for what I had done.(事情是我做的,她却受到称赞)5. You can pay by credit card.(你可以用信用卡支付。
)因此,在英译汉的理解阶段,为了排除歧义,必须从所提供的语言语境中,依据上下文关系吃透原文的词义。
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第一、二阶段。
例2. 他是家族中的光荣,词义选择正确,但是不够地道。
故可替换为“他很为家族争光”/“他很为家族张脸”。
这里也采用了英汉词性转换的规律,Ⅱ. 情境语境(义译)指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况,即“谁于何时对谁说的什么话”(费什曼),其中还包括参与者的的主观因素,如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情趣、心境等。
属于言语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言语行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面这篇短文的题目翻译为例:玉米的心事玉米和“我们”小八子对视着,时间久了,平白无故地陷入了恍惚,憧憬起自己的终身大事。
……老人说,门槛高有门槛高的好,门槛高也有门槛高的坏,玉米相信的。
村子里和玉米差不多大的姑娘已经“说出去”好几个了,她们时常背着人,拿着鞋样子为未来的男人剪鞋底。
玉米看在眼里,并不笑话她们,习惯性地偷看几眼鞋底,依照鞋底的长宽估算一下小伙子的高矮程度。
先从“意”译来看,通过查字典可知,“心事”对应的英语词汇有:mind、worry、concern、a load on one’s mind、something on one’s heart等。
以上词汇都可以从语言层面表示“玉米的心事”。
“心事”可以找到对应词,但是如果找不到对应词,或者出现一词对多词的现象该做如何处理呢?如本学期另一篇译文“简笔与繁笔”直接输入词条搜索出的结果如下:“简笔”对应的是“brush stroke(简笔画)”;“繁笔”无对应词条。
再有“吃香”,be very popular; be most welcome; be in great demand;be very popular,显然这些表语结构来做文章标题是欠妥的。
可见,对词汇进行孤立分析 , 就很难把握它的意义 ,译文就不可能符合原文的要求。
因此,翻译时 ,译者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情景语境。
那么,词汇翻译就进入了“义”译的阶段。
理解了原文后不妨将“玉米的心事”译为“Yu Mi’s Secret”。
一个“secret”便将老人们背地里说(in private);姑娘们背着人做鞋(secretly), 玉米的偷瞄(peek)与估摸都统一在一个隐秘的大语境下。
深层含义就出来了。
Ⅲ.文化语境(化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言: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称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则称之为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这论述同样适用于翻译之中。
情景语境中包含了很多主观因素,因而可以称之为“有我之境”;而“无我之境”显然就是客观因素为主导的文化语境了。
文化语境属于言语发生的宏观的、宽泛的主客观文化环境中,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及政治背景等诸多客观因素。
以Mark Twain的小说A Dog’s Tale的选段为例:My father was a St. Bernard, my mother was a collie, but I am a Presbyterian. This is what my mother told me, I do not know these nice distinctions myself. To me they are only fine large words meaning nothing.例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极为普通极为常见又极难处理的词“large”,“意译”为“大词”不能充分表达“large”所要表达的意思;“义译”为“高端大气上档次”,意思倒是符合了,但是文化环境不符合,试想,马克·吐温生活的年代是十九世纪,而“高大上”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此外,这是一篇小说,即使有着调侃幽默的意味也不代表它用词随意,“高大上”偏于口语化,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所以译文不建议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