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又称土壤持水曲线,它是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它能表征土壤水分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土壤呼吸:土壤空气与大气间通过气体扩散作用不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使土壤空气得到更新的过程。
土壤通气性(透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土壤通气性产生的机制(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
土壤空气扩散:指某种气体成分由于其分压梯度与大气不同而产生的移动。
土壤空气整体交换:指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的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交换,是土体内外部分气体的整体相互流动。
1、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是土壤最基本的性状之一,是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肥、保温、导温和耕性等的决定性因素,它和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的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
砂土类:保肥性差、通气性好、透水性强、热容量较小、松散易耕、要适时追肥、“热性土”、“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冷性土”、“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2、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
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b.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泥入砂,砂掺泥,以改良质地,改善耕性
c. 翻淤压砂、翻砂压淤:下层砂土或粘淤土翻到表层使砂粘混合,改良土性
d. 引洪放淤、引洪漫沙:利用洪水中泥沙改良土质
e. 根据不同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3、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包括哪些过程
1)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2)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质的组成: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
腐殖质的性质:带电性、吸水性、稳定性。
4、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状态
土壤水、热状况
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酸碱性
5、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
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6、如何积累和调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调节土壤水热状况。
7、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的差异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十至数百倍
2)土壤空气中氧的含量低
3)土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比大气高
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还原性气体
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