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材质成份解析
q235钢材质化学成分
![q235钢材质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83aee8f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4.png)
q235钢材质化学成分
Q235钢材是一种低碳结构钢,深受广大工程和制造业的喜爱。
其材质化学成分如下:
碳(C):0.14-0.22%
锰(Mn):0.30-0.65%
硅(Si):≤0.30%
除了上述成分外,钢中还含有微量的铜(Cu)、铬(Cr)、镍(Ni)、钒(V)等元素。
其中,碳是Q235钢材的主要成分之一。
低碳钢是指碳含量不超过0.30%的钢材,因此Q235钢材属于低碳钢。
碳含量越低,钢材的韧性和可焊性就越好,但其强度和硬度相应也会降低。
锰是起着硬化作用的元素,可以提高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同时也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硅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剂,可以降低钢中氧的含量,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
磷和硫是钢材的有害元素,对钢的冷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了化学成分之外,Q235钢材的机械性能也是很重要的指标,主要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
在设计和选择钢材时,需要考虑到钢材的用途和性能要求,从而确定合适的钢材种类和规格。
钢材质分类
![钢材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e7752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3.png)
钢材质分类
钢材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和用途等多种因素进行。
1. 根据组织结构:
- 全钢:也称为纯铁,由纯铁和少量的碳组成。
- 碳钢:主要由碳元素和铁组成,碳含量一般在0.03%至2.0%之间。
- 合金钢:除铁和碳外,还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钴、镍、
铬等)。
- 不锈钢:主要由铁、铬和镍组成,具有抗腐蚀性能。
- 工具钢:用于制造切削工具、模具等,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2. 根据化学成分:
- 碳素结构钢:主要由碳和铁组成。
- 合金结构钢:除了碳和铁外,还包含其他合金元素。
- 不锈钢:含有至少10.5%的铬,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 工具钢:含有较高的碳和其他合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硬度
和耐磨性。
3. 根据生产工艺:
- 热轧钢:通过加热后的连续钢坯经轧制而成。
- 冷轧钢:通过冷加工处理的连续钢坯经轧制而成。
- 镀锌钢:通过在钢材表面镀上一层锌,以提高耐蚀性。
4. 根据用途:
- 结构用钢:用于建筑、桥梁和机械等结构工程。
- 不锈钢:用于厨具、化工、医疗器械等。
- 高速工具钢:用于制造切削工具、模具等。
- 特殊钢:用于特殊领域,如航空航天、能源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只是对钢材的一种常见分类方式,并不能穷尽所有的钢材分类。
实际上,钢材的分类还有很多其它细分类别,具体分类方式还取决于不同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钢材合金化学成分分类标准是什么
![钢材合金化学成分分类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7f56c0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5.png)
钢材合金化学成分分类标准是什么
钢材合金化学成分分类标准是根据其各种合金元素的含量和比例,将钢材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般来说,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包括碳、锰、硅、磷、硫、铬、镍、钼等。
根据这些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的不同,钢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碳素钢:碳元素是钢材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碳素钢中的碳含量在0.05%至
2.0%之间。
根据碳含量的不同,碳素钢又可以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2. 合金钢:除了碳元素外,合金钢中还含有其他的合金元素,例如铬、钼、镍等。
合金钢的合金元素含量一般在1.0%至5.0%之间。
3. 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富含铬元素的合金钢,一般含铬量在10.5%以上。
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和较高的强度。
4. 工具钢:工具钢中的合金元素主要包括钨、钴、钒等。
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零部件。
以上是钢材合金化学成分分类的基本标准,具体的分类方法还需根据钢材的用途和性能需求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 1 -。
钢的成分比例
![钢的成分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2aa9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c.png)
钢的成分比例
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其中铁的含量超过了50%,而碳的含量则通常不超过2%。
此外,钢的成分还包括锰、硅、硫、磷等小量元素。
钢的成分比例对其性能、强度、韧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钢种的成分比例及其对应的性质特点:
1.低碳钢
低碳钢的碳含量低于0.25%,其中~0.05%为碳的含量,其余的是铁和其他元素。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易于冷加工和热加工,并适用于焊接和热处理。
但是,低碳钢的强度较低,通常用于制造钢板、管道、纱线等低强度产品。
2.中碳钢
中碳钢的碳含量介于0.25%~0.6%之间。
中碳钢的力学性能比低碳钢高,耐磨性和硬度也非常好。
中碳钢常用于制造车辆零部件、大型机械零件等高强度零件。
3.高碳钢
高碳钢的碳含量一般在0.6%~1.5%之间。
高碳钢硬度和强度非常高,
但其可塑性和韧性较低,易于产生裂纹和断裂。
高碳钢通常用于制造
锯条、弹簧、锉刀和其他需要高硬度的零部件。
4.合金钢
合金钢是在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合金元素,比如铬、镍、钼等。
这些
元素可提高钢的机械性能、耐蚀性和抗磨损性。
合金钢的成分比例因
用途不同而异,常用于制造复杂的零部件,如飞机发动机、汽车引擎、船舶结构等。
总的来说,钢的成分比例是钢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钢中各
元素的含量比例,可制造出不同性能的钢材,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83种钢材的合金成分介绍
![83种钢材的合金成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278a82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0.png)
83种钢材的合金成分介绍(1)碳素钢指碳含量一般为0.02%〜2%的铁碳合金。
其中含有限量的硅、锰和磷、硫及其他微量残余元素。
一般统称为非合金钢,但碳素钢的内涵没有非合金钢广泛,不包括具有特殊性能的非合金钢。
碳素钢按碳含量分类:①低碳钢。
碳含量小于0.25%的碳素钢。
②中碳钢。
碳含量为0.25%〜0.60%的碳素钢。
③高碳钢。
碳含量大于0.60%的碳素钢。
(2)微合金化钢。
指微合金化低合金高强度钢,是在低碳钢或低合金高强度钢中加人一种或多种能形成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的微量合金元素的钢。
常用的微合金元素为铌、钒和钛,可加一种或多种,如加人多种,其总含量一般不大于0.22%。
(3)低合金钢。
至少应有一种合金元素的含量在GB/T13304相应规定界限范围内,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5%的钢。
(4)髙合金钢。
合金元素含量大于10%的合金钢。
高合金钢通常包括不锈钢、耐热钢、铬不锈轴承钢、高速工具钢及部分合金工具钢、无磁钢等。
以下为按用途及使用特性分类的钢:(5)碳素结构钢。
用于建筑、桥梁、船舶、车辆及其他结构,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必要时要求冲击性能和焊接性能的碳素钢。
(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用于建筑、桥梁、船舶、车辆、压力容器及其他结构,碳含量(熔炼分析)一般不大于0.20%,合金元素含量总和一般不大于2.5%,屈服强度不小于295MPa,具有较好的冲击韧性和焊接性能的低合金钢。
(7)耐候钢(耐大气腐蚀钢)。
加人铜、磷、铬、镍等元素提高耐大气腐蚀性能的钢。
这类钢分为高耐候钢和焊接结构用耐候钢。
(8)建筑结构用钢。
用于建造高层和重要建筑结构的钢。
要求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足够的强度、良好的焊接性能、一定的屈强比,必要时还要求厚度方向性能。
(9)桥梁用钢。
用于建造铁路和公路桥梁的钢。
要求具冇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低的缺口敏感性、良好的低温韧性、抗时效敏感性、抗疲劳性能和焊接性能。
主要用钢为Q345q、Q370q、Q420q等低合金高强度钢。
钢的五大元素
![钢的五大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3c02a62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9.png)
钢的五大元素引言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机械制造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被誉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石之一。
钢的组成主要包括铁和碳,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几个重要的元素对钢材的性能产生着深远影响。
这些元素被称为钢的五大元素,分别是碳、硅、锰、磷和硫。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 碳(C)碳是构成钢材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控制含碳量来调节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在低碳钢中,碳含量通常在0.05%以下;而高碳钢中,碳含量可以达到0.6%以上。
•硬度:增加碳含量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
这是因为碳原子可以在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并增加晶格间距离,使得晶体结构更加紧密,从而增加了钢材的硬度。
•强度:碳的存在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
碳原子可以与铁原子形成固溶体,并生成强化相,如Fe3C(渗碳体),从而增加钢材的强度。
•韧性:适量的碳含量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
过高或过低的碳含量都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2. 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脱氧剂:硅可以作为脱氧剂,与氧反应生成SiO2,有效地除去钢中的氧化物。
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和耐蚀性。
•弥散剂:硅能够与其他合金元素形成固溶体,改善晶界结构,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抑制晶粒长大:适量添加硅可以抑制晶粒长大,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3. 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强化剂:锰能够与铁形成固溶体,并生成强化相,如MnS(硫化锰)和Mn3N (氮化锰),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脱氧剂:锰可以作为脱氧剂,与氧反应生成MnO,有效地除去钢中的氧化物。
这有助于提高钢材的纯净度和耐蚀性。
•抑制晶粒长大:适量添加锰可以抑制晶粒长大,细化晶粒尺寸,从而提高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 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起到多种作用。
•强化剂:适量添加磷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分类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43ecd7ff242336c1eb95e27.png)
长值与原始标距L0的百分率称为伸长 四个阶段; 率。即δ=(L1-L0)/L0×100% 伸长率表征了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 弹性阶段(O→A) 屈服阶段(A→B) 强化阶段(B→C) 颈缩阶段(C→D)
有益合金元素
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钢中加入
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铝 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的缺点是 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 性能。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和合金, 如铜、铝、锡、铅、锌以及黄铜、青铜、白 铜、铝合金和轴承合金等。另外,在工业上 还采用镍、钼、钴、钒、钨、钛等金属作合 金化元素,以改善金属性能,其中钨、钴多 用于硬质合金的制造。
钢是以铁为主要元素、含碳量一般在2%以
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
目前在钢材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
有益合金元素
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
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 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 热加工性能
有益合金元素
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
的塑性和韧性。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 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有益合金元素
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
脱氧剂,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 什么是屈服点呢? 点和抗拉强度,但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 接性能。
◆特点:经过塑性变形后,钢材内部组织中的晶格发生了畸变,阻止了晶格进一 意义:弹性模量反映钢材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钢材在受力条件 ◆意义:钢材受力大于屈服点后,会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已不能 ◆特点: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 步滑移,钢材得到强化,所以钢材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又重新提高。 将低碳钢(软钢)制成标准试件,放在万能 下计算结构变形的重要指标。 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屈服强度是设计中钢材强度取值的依据,是工 变形迅速发展,应力逐渐下降,试件 бb :抗拉强度,对应于最高点 C的应力值。 拉伸性能 实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可以绘出下图所示 E= σ / ε ,E —— 弹性模量,单位( MPa )б——弹性极限,即A 程结构计算中重要的参数。 被拉长,在有杂质或缺陷处断面急剧 ◆意义: 冲击性能 应变 力学 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4个4---4个阶段、 点对应的应力ε ◆ A→B:应力、应变不在成正比关系,开始出现塑性变形。应力 缩小,直至断裂。 1、屈强比 = бs / бb—— :屈强比越小,其结构安全可靠程度越高,但屈服比过小, 疲劳性能 4个指标、4个性能、4个意义 性能 OA段是一条直线,应力和应变成正比,当撤去外力应变消失, 增长滞后于应变的增长。钢材似乎不能承受外力而屈服。 又说明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偏低造成钢材的浪费。 特点: 伸长率:图中当曲线到达D点后,试 硬度 《规范》规定: бb实测 бS实测≥1.25 , бS实测/fyk≤1.3 ◆ σs屈服强度,与 B/ 下点(此点较稳定,易测定)对应的应力。 说明此变形是弹性变形。 件薄弱处急剧缩小,塑性变形迅速增 2 、即将拉断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设计时一般以 σs作为强度取值的依据。对屈服现象不明显的钢材 加,产生“颈缩现象”而断裂。量出 低碳钢受拉至 3、即将断裂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规定以 0.2%残余变形时的应力 σ0.2作为屈服强度。 拉断后标距部分的长度 Ll,标距的伸 ◆应用:工地现场调直、冷加工(如冷拉,冷拔或冷轧) 拉断,经历了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6c43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b.png)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钢材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和用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准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是指对钢材中各种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和分析的标准,其目的是确保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首先,钢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C)、硅(Si)、锰(Mn)、磷(P)、硫(S)等元素。
其中,碳是钢材的主要合金元素,其含量对钢材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性能有重要影响。
硅、锰等元素的含量也会影响钢材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因此,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需要对这些元素的含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和分析。
其次,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在钢材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钢材的化学成分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只有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钢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钢材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还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湿法分析和干法分析等,需要根据钢材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同时,还需要使用精密的化学分析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以确保对钢材化学成分的准确测定。
总的来说,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对于保证钢材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才能确保钢材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
因此,钢材生产和加工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标准,加强对钢材化学成分的检测和控制,提高钢材质量和竞争力。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以适应不同领域对钢材质量和性能要求的变化。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标准提升,才能更好地推动钢材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重视钢材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钢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不锈钢材料牌号中各种元素的意思
![不锈钢材料牌号中各种元素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8fa95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4.png)
不锈钢材料牌号中各种元素的意思不锈钢材料的牌号中各种元素的意思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铁:铁是不锈钢的主要成分,表示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材料。
2. 碳:含碳量决定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高碳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低碳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形变性。
3. 铬:铬是不锈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层,防止氧气与铁发生反应,从而提供防锈和耐腐蚀性能。
4. 镍:镍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使其更加耐高温和耐蚀。
5. 锰:锰是一种辅助合金元素,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硬度。
6. 钼:钼能够提高不锈钢的强度、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7. 钛:钛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对氧化还原性腐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8. 磷、硫:磷和硫是不锈钢中的杂质元素,其含量对不锈钢的性能有一定影响,但通常希望保持较低水平。
9. 氮:氮可以提高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牌号的不锈钢材料在其元素组成和含量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每个元素的意义和影响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钢材材料详细知识
![钢材材料详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f6761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d.png)
钢材材料详细知识钢材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材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定义、组成、分类、性能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钢材。
钢材是一种以铁为主要成分,将碳和其他元素掺杂于其中的合金。
其具有优良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被广泛用于建筑、制造、交通等领域。
钢材主要由铁和碳组成,碳的含量在0.03%-1.7%之间。
此外,钢材中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例如锰、硅、磷、硫等。
这些元素的掺入会对钢材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碳含量的不同,钢材可以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低碳钢的碳含量较低,通常在0.03%-0.25%之间,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焊接性能,但强度较低。
中碳钢的碳含量在0.25%-0.6%之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高碳钢的碳含量在0.6%-1.7%之间,具有极高的硬度和强度,但可塑性较差。
钢材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成分、处理工艺和热处理等。
以下是钢材常见的性能指标:2.韧性:指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钢材具有较好的韧性,能够吸收冲击和振动的能量。
3.可塑性:指材料在受力时的塑性变形能力。
钢材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冷加工或热加工进行成形。
4.焊接性:指材料进行焊接操作的能力。
钢材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可以通过多种焊接方法进行连接。
钢材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船舶、汽车、机械等领域。
其强度和可塑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工程的需求。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钢材的详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钢材作为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韧性和可塑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应用钢材。
钢材材质成份全解析!
![钢材材质成份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6f983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d.png)
钢材材质成份全解析!一、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二、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三、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四、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五、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六、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钢材材料分类
![钢材材料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bb43e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3.png)
钢材材料分类钢材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船舶等领域。
根据其化学成分、用途和生产工艺的不同,钢材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以下将对钢材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一、按化学成分分类。
1. 碳素钢。
碳素钢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其含量一般在0.12%~2.0%之间。
碳素钢又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低碳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加工性,主要用于制造一般零件和结构件;中碳钢强度较高,适用于制造轴承、齿轮等零件;高碳钢硬度较大,适用于制造刀具、弹簧等零件。
2. 合金钢。
合金钢中除了含有碳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合金元素,如铬、镍、钼、钒等。
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零件,如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等。
3. 不锈钢。
不锈钢中主要含有铬元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根据其组织结构和性能,不锈钢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等不同类型。
不锈钢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二、按用途分类。
1. 结构钢。
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建筑结构、桥梁、塔架等工程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2. 压力容器用钢。
压力容器用钢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适用于制造储罐、锅炉、反应器等压力容器。
3. 弹簧钢。
弹簧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疲劳性能,适用于制造各种弹簧。
4. 工具钢。
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工具、冲压模具等。
5. 耐磨钢。
耐磨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适用于制造挖掘机、装载机、破碎机等耐磨零部件。
三、按生产工艺分类。
1. 熔炼钢。
熔炼钢是通过熔炼生产工艺制备的钢材,包括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等。
2. 铸造钢。
铸造钢是通过铸造生产工艺制备的钢材,包括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等。
3. 锻造钢。
锻造钢是通过锻造生产工艺制备的钢材,包括自由锻造、模锻等。
以上就是钢材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钢材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用途和生产工艺,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钢材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其分类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钢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钢的成分元素
![钢的成分元素](https://img.taocdn.com/s3/m/90c4539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9.png)
钢的成分元素本文介绍了钢的成分元素。
钢是一种金属材料,主要由铁和碳组成,并且可以添加其他元素来改变其特性。
在人造钢(不锈钢)中,还会添加其他合金元素,比如铬、锰、镍、钴等。
铁(Fe)是钢的主要成分。
铁的原子重量约为56克/克原子,含量约为99%或更高,有的钢中含铁量还高达99.9%。
碳(C)是钢中的一种重要合金元素,它可以改变钢的结构、性能和外观。
碳含量通常取决于钢种的硬度和坚硬度以及其它特性。
碳的原子重量约为12克/克原子,含量在0.1%到2.0%之间。
硅(Si)是一种常见的钢制成的合金元素,它可以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硅的原子重量约为28克/克原子,含量通常在0.1%到0.5%之间。
锰(Mn)是另一种常见的钢制成的合金元素。
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塑性和热强度。
锰的原子重量约为56克/克原子,含量通常在0.2%到1.5%之间。
铬(Cr)是用来增加钢的耐蚀性的另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
铬的原子重量约为52克/克原子,在一些特殊的不锈钢中,它的含量可以高达30%以上。
锌(Zn)是另一种常见的钢制成的合金元素,它可以提高钢的热和电镀性能。
锌的原子重量约为65克/克原子,含量通常在0.05%到2%之间。
某些特殊用途的钢可能包含磷(P)、铬(Cr)、钴(Co)、钼(Mo)、铜(Cu)、锡(Sn)或钛(Ti)等其他合金元素。
磷的原子重量约为31克/克原子,铬的原子重量约为52克/克原子,钴的原子重量约为58.6克/克原子,钼的原子重量约为95克/克原子,铜的原子重量约为63.5克/克原子,锡的原子重量约为118克/克原子,钛的原子重量约为47.9克/克原子。
总之,钢是由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添加合金元素可以改变它的性能。
钢材主要化学成分
![钢材主要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1494df0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18.png)
钢材主要化学成分钢材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是由多种无害物质经过熔炼精炼而得到的高纯度的金属材料,是工业的主要原料。
在经过多种化学处理之后,钢材可以发挥出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因此钢材的性能有赖于其主要的化学成分。
钢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锰、硅、硫、铬、锌和铝等,其中碳最为重要。
在生产钢材时,碳含量是非常重要的,碳可以使钢材形成高硬度和高强度,但同时,过高的碳含量也会降低钢材的延性和耐腐蚀性,所以生产时很难控制碳含量,通常碳含量在0.1%-1.5%之间。
此外,锰也是钢材中重要的化学成分,锰不仅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而且可以提高钢材的冷弯性能。
一般来说,锰含量不宜超过0.4%1%,否则会降低钢材的密度,从而影响其机械性能。
硅也是钢材的重要成分,它可以改善钢材的浇铸性能,促进冷轧性能和抗击裂性能,但如果硅含量过高,就会影响钢材的焊接性能,通常硅含量在0.2%-0.8%之间会满足钢材的要求。
此外,硫也是钢材的重要成分,它可以改善钢材的焊接性能和韧性,但如果硫含量太高,就会影响钢材的淬火性能,一般来说,硫含量不宜超过0.2%,以免影响钢材的质量。
铬和锌是钢材中有利的成分,铬可以增加钢材的耐腐蚀性和抗拉强度,而锌可以增加钢材的延性和抗张强度。
然而,过高的铬和锌含量也不利于钢材的性能,一般来说,铬含量不宜超过0.4%-0.8%,锌含量也不宜超过0.2%-1.5%。
最后,铝也是钢材中重要的成分,它可以改善钢材的抗腐蚀性,但是,铝含量不宜超过0.15%-0.4%,否则会降低钢材的机械性能。
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钢材的性能与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不同的制造工艺都要求钢材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达到一定的比例,否则,钢材的机械性能就会降低,因此,在生产钢材的过程中,要确保不同的化学成分的含量达到要求,以保证钢材的质量。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44e7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4f.png)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中除了主要化学成分铁(Fe)以外,还含有少量的碳(C)、硅(Si)、锰(Mn)、磷(P)、硫(S)、氧(O)、氮(N)、钛(Ti)、钒(V)等元素,这些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对钢材性能有很大影响:1.碳。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碳对钢材性能的影响如图6-3所示: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图6-3 含碳量对碳素钢性能的影响——抗拉强度;——冲击韧性;——伸长率;——断面收缩率;H B——硬度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
2.硅。
硅是作为脱氧剂而存在于钢中,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硅含量较低(小于1.0%)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和韧性无明显影响。
3.锰。
锰是炼钢时用来脱氧去硫而存在于钢中的,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锰具有很强的脱氧去硫能力,能消除或减轻氧、硫所引起的热脆性,大大改善钢材的热加工性能,同时能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锰是我国低合金结构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
4.磷。
磷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随着磷含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屈强比、硬度均提高,而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
特别是温度愈低,对塑性和韧性的影响愈大,显著加大钢材的冷脆性。
磷也使钢材的可焊性显著降低。
但磷可提高钢材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故在低合金钢中可配合其他元素作为合金元素使用。
5.硫。
硫是钢中很有害的元素。
硫的存在会加大钢材的热脆性,降低钢材的各种机械性能,也使钢材的可焊性、冲击韧性、耐疲劳性和抗腐蚀性等均降低。
钢材成分alt
![钢材成分alt](https://img.taocdn.com/s3/m/ad56e61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7.png)
钢材成分alt摘要:1.钢材成分概述2.铝(Al)在钢材中的作用3.铝含量对钢材性能的影响4.控制铝含量的方法5.总结正文: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钢材的种类和性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众多钢材成分中,铝(Al)作为一种重要元素,对其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对钢材中铝的成分及其作用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铝在钢材中的价值。
一、钢材成分概述钢材是由铁(Fe)和碳(C)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此外还包含少量的锰(Mn)、硅(Si)、磷(P)、硫(S)等元素。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改善钢材的性能,往往会在钢水中添加一定量的合金元素,如铝、镍、铬等。
二、铝(Al)在钢材中的作用1.细化晶粒:铝可以降低钢的相变温度,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2.脱氧:铝具有很强的脱氧能力,可以减少钢水中氧化物的含量,降低钢的氧化物夹杂物,提高钢的纯净度。
3.改善钢材性能:铝可以与钢材中的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形成有益的合金相,从而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4.节省能源:铝的加入可以降低钢的熔点,缩短冶炼时间,节省能源。
三、铝含量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铝含量对钢材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适量铝含量的加入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但过量的铝会导致钢材塑性下降、焊接性能变差等问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铝的添加量。
四、控制铝含量的方法1.合理选择炉料配比:通过合理配比,控制铝的加入量。
2.精确配料:在冶炼过程中,根据所需铝含量进行精确配料。
3.优化冶炼工艺:改进冶炼工艺,提高铝的吸收率,降低氧化损失。
五、总结铝作为钢材中的一种重要合金元素,对钢材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通过合理控制铝含量,可以有效提高钢材的强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
钢材中元素化学性质
![钢材中元素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9186cc9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7.png)
钢材中都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杂志含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钢材的物理化学性质——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含碳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钢铁材料成分分析
![钢铁材料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38c644168884868762d65a.png)
(补充与考前辅导)
01 02 03 04 06
Page 2
第七章 钢铁分析
钢的分类 钢号的表示方法 铸铁的分类及其牌号表示方法 钢铁材料中各元素分析
§7-1 钢的分类
一、钢铁材料 纯金属及其合金经熔炼加工制成的材料称为金属
材料,金属材料通常又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 类。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及它们的合金,通常 称为钢铁材料。
Page 27
3. 测定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
方法原理 (NH4)2S2O8+2AgNO3+2H2O=2NH4NO3+Ag2O2+2H2SO4 2Mn(NO3)2+5Ag2O2+6HNO3=2HMnO4+10AgNO3+2H2O 5Na3AsO3+2HMnO4+4HNO3=2Mn(NO3)2+5Na3AsO4+3H2O 5NaNO2+2HMnO4+4HNO3=2Mn(NO3)2+5NaNO3+3H2O
2.日常维护与保养
(1)光源
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开关次数;关闭光源灯后间隔 5min后再重新开启;连续使用时间不要超过3h(需长时 间使用期间间歇30min);亮度减弱或不稳定时更换新灯; 窗口和灯外壁避免沾污(可用无水乙醇擦拭)。 (2)单色器
波长选择是应缓慢调节,不可用力过猛;定期更换单 色器盒干燥剂(硅胶)。 (3)检测器
Page 29
3. 测定方法: 方法原理
7P O 4 321N H 4 12M o7O 2 6 4 72H 7(N H 4)3[P M o12O 40](淡 黄 色 )36H 2O
(NH4)3[PMo12O40]
钢材成分alt
![钢材成分alt](https://img.taocdn.com/s3/m/71ee36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2.png)
钢材成分alt
摘要:
1.钢材成分的定义和重要性
2.钢材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3.钢材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4.钢材成分的控制和分析方法
5.结论
正文:
1.钢材成分的定义和重要性
钢材成分,指的是钢材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
这些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钢材成分是决定钢材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2.钢材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钢材的主要成分包括铁、碳、锰、硅、硫、磷等。
其中,铁是钢材的主要元素,碳是决定钢材硬度和强度的主要元素,锰和硅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硫和磷则会影响钢材的性能。
3.钢材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材的性能,如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都与钢材成分密切相关。
例如,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硫和磷的存在会降低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影响钢材的焊接性能和耐腐蚀性。
4.钢材成分的控制和分析方法
为了保证钢材的性能,需要对钢材成分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分析。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X 射线荧光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钢材中的各种元素含量,从而保证钢材的质量。
5.结论
钢材成分是决定钢材质量和性能的关键因素,对钢材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材材质成份解析一、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含量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二、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三、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四、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五、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六、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七、镍(Ni):镍能提高钢的强度,而又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
但由于镍是较稀缺的资源,故应尽量采用其他合金元素代用镍铬钢。
八、钼(Mo):钼能使钢的晶粒细化,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能,在高温时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抗蠕变能力(长期在高温下受到应力,发生变形,称蠕变)。
结构钢中加入钼,能提高机械性能。
还可以抑制合金钢由于火而引起的脆性。
在工具钢中可提高红性。
九、钛(Ti):钛是钢中强脱氧剂。
它能使钢的内部组织致密,细化晶粒力;降低时效敏感性和冷脆性。
改善焊接性能。
在铬18镍9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适当的钛,可避免晶间腐蚀。
十、钒(V):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
钢中加0.5%的钒可细化组织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
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
十一、钨(W):钨熔点高,比重大,是贵生的合金元素。
钨与碳形成碳化钨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在工具钢加钨,可显著提高红硬性和热强性,作切削工具及锻模具用。
十二、铌(Nb):铌能细化晶粒和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提高强度,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
在普通低合金钢中加铌,可提高抗大气腐蚀及高温下抗氢、氮、氨腐蚀能力。
铌可改善焊接性能。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铌,可防止晶间腐蚀现象。
十三、钴(Co):钴是稀有的贵重金属,多用于特殊钢和合金中,如热强钢和磁性材料。
十四、铜(Cu):武钢用大冶矿石所炼的钢,往往含有铜。
铜能提高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大气腐蚀性能。
缺点是在热加工时容易产生热脆,铜含量超过0.5%塑性显著降低。
当铜含量小于0.50%对焊接性无影响。
十五、铝(Al):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
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如作深冲薄板的08Al钢。
铝还具有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能,铝与铬、硅合用,可显著提高钢的高温不起皮性能和耐高温腐蚀的能力。
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
十六、硼(B):钢中加入微量的硼就可改善钢的致密性和热轧性能,提高强度。
十七、氮(N):氮能提高钢的强度,低温韧性和焊接性,增加时效敏感性。
十八、稀土(Xt):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71的15个镧系元素。
这些元素都是金属,但他们的氧化物很象“土”,所以习惯上称稀土。
钢中加入稀土,可以改变钢中夹杂物的组成、形态、分布和性质,从而改善了钢的各种性能,如韧性、焊接性,冷加工性能。
在犁铧钢中加入稀土,可提高耐磨性。
碳(C)在不锈钢中的作用碳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中以间隙元素存在于固溶体中,是奥氏体不锈钢中最有效地固溶强化元素;在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中,会有共晶碳化物和其他碳化物生成,对硬度及耐磨性非常有利,适合于生产各类刀具。
经固溶处理的奥氏体不锈钢中,碳以固溶体存在,当C>0.03%时,若将钢置于538~815℃的温度范围内,碳可能以碳化物形式在晶界析出,同时形成贫铬(Cr)区(焊接时最易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敏化析出(Susceptibility),使不锈钢增加了晶界腐蚀的敏感性;铁素体不锈钢亦会产生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界腐蚀现象。
目前的技术手段,只有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把碳元素含量将至0.03%以下,或通过加入钛(Ti)或Nb(铌)元素以形成稳定的碳化物,来避免敏化及防止出现贫铬(Cr)区(Poor - Cr Zone)及避免焊接时产生的刀状腐蚀。
名词解释(Terms’Definition)❶间隙元素(interstitial element):是指在金属中熔质原子(碳,氧,氮等原子)填入溶剂金属点阵中的间隙位置,所形成的一种固溶体的一种补充元素,起到稳定其金属原子晶格形式的作用。
❷固溶体(solid solution):是金属物在一定结晶构造位置上离子的互相置换,而不改变整个晶体的结构及对称性;固溶体分为三种:替代式固溶体、填隙式固溶体和缺位式固溶。
❸敏化析出(sensitization):不锈钢钢中的碳(通常含0.03%)与铬结合,在热处理过程中或在焊接过程中在晶界析出;形成的碳化物使晶界出现贫铬,发生局部的晶界腐蚀,降低了材料的耐应力腐蚀性。
❹贫铬区(Poor - Cr Zone):是指不锈钢中的碳元素与晶界处的铬结合,使晶界处的铬含量降低并析出; .造成不锈钢表面或内部局部铬含量低于平均含量的区域。
贫铬区的出现,通常是碳化铬析出的结果。
❺刀状腐蚀(Knife Line Attack):简称刀蚀。
在含有稳定元素的奥氏体不锈钢中(如1Cr18Ni9Ti,Cr18Ni12Mo3Ti等),焊接热影响区的过热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发生沿熔合线走向的深沟状似刀痕的腐蚀,称为刀状腐蚀。
铬(Cr)在不锈钢中的作用铬是不锈钢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抗氧化性都由随着的Cr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因为Cr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一层薄的氧化膜,阻碍或防止不锈钢的进一步氧化和腐蚀,在氧化环境中这层膜得到了强化。
在Fe-Cr系中,在所有温度下当Cr含量超过12%,均体现为铁素体;但高温情况下可能产生一下奥氏体组织,其原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C和N元素的缘故。
名词解释-------------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比值小于0.59时,形成具有简单晶格的间隙化合物,称为间隙相;当比值大于0.59时,形成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
中间相: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可形成以A为基体或以B为基体的固溶体外(端际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
空淬效应: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硬层(马氏体层)深度。
它是衡量各个不同钢种接受淬火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淬透性主要取决于其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而临界冷却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镍(Ni)在不锈钢中的作用最近镍价一直上涨,影响了不锈钢价格的波动。
但镍对于不锈钢有什么影响?镍是不锈钢中仅次于铬的重要合金元素。
为了耐还原性酸和碱介质的腐蚀,钢中仅含铬是不够的,铬必须加入镍。
镍促进不锈钢钝化膜的稳定性,提高不锈钢的热力学稳定性。
因此,不锈钢中铬和镍共存,可显著强化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
镍对不锈钢的高温抗氧性有益,但对高温抗硫化性有害。
因为镍与硫作用易形成低熔点硫化物。
而低熔点硫化物的形成会显著降低钢的热加工性。
镍与铬组合能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在苛性介质(例如NaOH)中的耐蚀性,镍还提高18-8不锈钢耐氯化物应力腐蚀的性能。
虽然在耐点蚀、耐缝隙腐蚀的PRE值(Cr+3.3Mo+16N,此值越大,耐点蚀、耐缝隙腐蚀性能越强)中并没有镍的作用在内,但在低铬、钼的通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镍的作用还是有益的。
镍是奥氏体形成的稳定元素,若含Ni量约为8%时,Fe-Ni系中在室温下为奥氏体组织,具有很好的可成型性,更好地焊接性,优异的韧性。
Ni对高温性能,特别是强度,冶金稳定性和保护性氧化膜的稳定性都有明显地提高。
在铁素体不锈钢中,加入Ni可提高韧性及弯曲性能,焊接性能及耐蚀性。
在沉淀硬化不锈钢中,Ni是重要元素。
在双相钢中,通过调整Cr和Ni的含量的变化,可改变铁素体的百分比,Ni还可以改善双相钢抗全面腐蚀和抗应力腐蚀性能。
Ni在奥氏体不锈钢中会降低其熔点,平均增加1%的镍含量,就可降低其4.4℃。
随着Ni的增加而是δ相减少;但是热加工性,低温塑性和韧性可得到改善,其成型性能(深冲性能增加,加工硬化性能降低,还可增加在硫酸中的钝化(passivation)作用。
镍能显著改善不锈钢的塑、韧性,可使具有脆性转变温度的一些不锈钢的脆性温度下移。
镍可提高一些不锈钢的冷成型性和焊接性,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硬化倾向。
镍可提高一些不锈钢的冷成型性和焊接性,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硬化倾向。
此外,Ni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表现了在其不锈钢及镍合金指数上不可替代的“王道”;一种足以让不锈钢和镍金属从业者们“HIGH”到极致的“摇头丸”;一种其金融属性已经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的“产业利益链”。
锰(Mn)在不锈钢中的作用锰元素可形成无限固溶体,有着强烈稳定奥氏体不锈钢结构的作用;并且对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不锈钢均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不锈钢的硬度和强度。
Mn是不锈钢生产的重要合金元素,在CrNi系不锈钢生产中作为脱氧元素,一般加入1.5%Mn,在Cr-Mn-Ni-N ,Cr-Mn-N系不锈钢中作为重要的合金化元素,一般加入6—20%。
和Cr-Ni奥氏体不锈钢相比,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最大的区别是大量地加入了合金元素Mn、N,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性能变化。
在奥氏体中,锰一般以合金形式存在,且含量小于2%;此含量对于不锈钢组织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但是锰元素,在不锈钢生产过程中被视为脱氧作用的残留元素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