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发育生物学论文-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论文-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

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莫肇勇2009574201 09生本2班摘要:发育生物学是研究有机体从胚胎发生、生长发育至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传统胚胎学的深入和发展。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殖细胞的产生以及受精机理,受精卵的分裂、分化, 组织和器官发生、生长以及机体的衰老等, 在这些生命现象中, 基因调控是其最基本的机制。

干细胞的决定、分化、机体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是其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关键字: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发展;基因我理解的生命科学,是破译密码的过程。

就像计算机被输入程序一样,我们每个人的机体都被编好了程序,每一分每一秒所发生的事情都是按照程序进行的,甚至可以精确到我们无法识别的程度。

生命科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开生命背后的密码。

虽然说生命科学不同于其他很多理论性的基础学科,但他们都是相互紧密联系,也可以说生命科学是用数学、化学和物理的语言来还原生命活动的本质。

生物学没有真正的公理,随着技术一天天的更新,理论一次次的被推翻,新理论不断建立。

正因为如此,一张纸、一本书和一支笔对于生物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纸上完全推到成立的结论,在实验上很有可能不能实现。

相反的,也许我只是个新手,可是如果用事实证明了我自己的假说,我也可以取得很大的发现。

另一方面,当今生物学的研究对技术有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生命科学前进的速度。

发育生物学的迅速兴起和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同时,学科的交叉也为生命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如:干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

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相关学科的结合,未来的生命科学将会飞速发展,生命的奥秘将一个个被解开。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这次的主题: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ontogent)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海胆的发育

海胆的发育

发育生物学学科论文(综述)题目海胆的早期发育姓名孟丽巧学号124120025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12生科A班指导教师王晓燕职称(学历)本科海胆的早期发育摘要:海胆(Sea urchin)是一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在动物的系统分类学上,隶属于棘皮动物门 (Ectu'nodermata),游走亚门 (Eleutherozea),海胆纲(Echinoidea)。

海胆是生物科学史上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是:容易得到大量精子和卵子用于实验;人工受精后,完全同步发育;胚体透明,便于观察;可在水中甚至在显微镜下发育;孵化速度快,仅需1—2d就可孵出幼虫,是研究极早期发育的好材料。

它的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海胆的配子发生、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为稚海胆这4个过程加以综述。

关键词:海胆;配子发生;胚胎发育;幼体发育1 配子发生海胆的性成熟年龄多在2—3龄。

在海胆配子发生的过程中,根据生殖细胞和营养噬细胞 (NP)的变化活动,可将海胆的繁殖过程分为4个时期:1.1 配子隐藏及营养噬细胞 (NP)发育期上一次配子形成结束后,在性腺内囊腔表面覆盖有一层还没有进行过有丝分裂的卵原细胞,这些卵原细胞将参与下一次的配子形成。

在雌性个体中,卵巢腔中储备有成熟的卵,在雄性个体中,精巢中留存有精子,根据贮留的卵母细胞的酸性磷酸酶的活动,认为贮存的成熟的卵子在这一阶段会发生自溶作用,消化其自身的内容物,目前,还没有办法解释这种内消化作用。

营养噬细胞参与并调控了从配子隐藏期到成熟配子的排放过程。

营养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①保护进行无丝分裂的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②保护上一次排精(产卵)产生的可发育的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③吞噬已成熟的卵细胞和精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营养噬细胞必须能识别出不同时期的配子细胞,并对他们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果这种识别机制出现错误,将会导致海胆不育。

发育生物学实验论文

发育生物学实验论文

课堂号 560 课程名称:发育生物学实验主讲教师:汪家林学号 2010212810 姓名王芝成绩:性别女专业生物科学常用电子邮箱1390501534@利用果蝇总RNA进行RT-PCR制备cDNA并通过电泳的方法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果蝇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前言:果蝇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具有很多的优点:首先,果蝇体型小,体长不到半厘米;饲养管理容易,既可喂以腐烂的水果,又可配培养基饲料;一个牛奶瓶里可以养上成百只。

其次,果蝇繁殖系数高,孵化快,只要1天时间其卵即可孵化成幼虫,2-3天后变成蛹,再过5天就羽化为成虫。

从卵到成虫只要10天左右,一年就可以繁殖30代。

再次,果蝇的染色体数目少,仅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便于分析。

作遗传分析时,研究者只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一个个地观察、计数就行了,从而使得劳动量大为减轻。

因此,本实验就运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摘要:先用Trizol试剂提取果蝇的总RNA,然后再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RNA的性质以确定此RNA是否可用于下游实验。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不用年龄阶段的果蝇中各种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关键词:果蝇总RNA 电泳 RT-PCR 蛋白质正文1.果蝇总RNA的提取1.1总RNA的提纯和纯化取果蝇成虫一只放入Trizol试剂中充分混合并研磨充分。

4℃、1 000 r/min 离心15 min,弃上清。

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TRIzol试剂,将沉淀转移至1.5 mL 离心管中,室温振荡5 min;再在每毫升TRIzol试剂中加入0.2 mL氯仿,剧烈振荡15 S,室温放置2~3 min;4 、12 000 r/min离心15 min。

此时,离心管中分为3层,即上层水相、中间相和下层有机相。

将上层水相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用于RNA提取,加入0.5 mL异丙醇,混匀,室温静置10 min;4~C、12 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用1 mL 75%乙醇(用DEPC处理水配制)洗涤沉淀;风干,加适量经DEPC处理的水溶解沉淀,即是TRIzol法提取得到的RNA。

发育生物学论文【最新精选】

发育生物学论文【最新精选】

发育生物学论文摘要:发育具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的次序性,这种次序性由发育的遗传程序控制。

发育是有机体的各个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也是一系列基因网络性调控的结果。

DNA上的一维信息是如何控制生物体三维形态结构构建和生命现象的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章从早期胚胎细胞全能性、胚胎空间结构定位、发育程序的控制、形状变化、胚胎血液的形成以及胚胎发育的调控因子等,对近几年胚胎发育与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发育;调控因子;胚胎一个有机体的发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细胞到功能多样的多细胞,里面隐含着极其精妙的发育调控机制。

发育的核心问题是细胞分化,而导致细胞分化的则是基因的作用。

发育是物种遗传特性的表达,是遗传信息按照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的结果是生物体基因型与内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并逐步转化为表型的过程,它产生了生命机体内的细胞多样性和时序性,同时又保证了生命代代相传的连续性。

胚胎发育的遗传程序及其形成机理已经成为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1、早期胚胎基因组的活化胚胎生长发育初始需要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成熟卵母细胞提供的,因此,卵子在充分生长前活跃地转录和翻译其自身特有的基因,在此期间,卵母细胞中合成并积聚了多种RNA、蛋白质、细胞器,这些构成了早期胚胎发育的母源物质。

完全生长的卵子在随后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转录完全停止,翻译减少,母源性基因的表达程序可能被消除。

受精以后,母源物质逐渐下降,胚胎基因组的转录表达开始,胚胎的发育逐渐由自身合成的物质来调控,这一过程即发育由母源向胚胎调控的转变(transition from maternal to embryonic control of development, MET),以胚胎基因组的活化(embryonic genome activation,EGA)为主要特征。

在MET之前,DNA一直与来自卵母细胞的组蛋白结合,而来自于胚胎细胞合成的组蛋白一般在MET期与DNA结合,且结合速度与DNA转录和复制活性直接相关。

【生物】胚胎生物学与发育工程相关论文

【生物】胚胎生物学与发育工程相关论文

【关键字】生物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 2 学期《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工程》课程论文课程号:任课教师成绩正文动物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此类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外观上有较大的差别,比如毛虫和蝴蝶或蛴螬和甲虫。

完全变态昆虫被认为是昆虫纲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群,种类也最繁多。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蛾子、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

它们的幼虫在外观上与成虫差别一般不大,通常只是体型稍小,没有翅。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生活在陆地上的又称为若虫,生活在水中的又称为稚虫。

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蚜虫、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另外,还有一类昆虫在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态。

它们是昆虫纲中的原始种类。

它们没有翅膀,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无翅亚纲。

这类昆虫种类很少,平时能见到的可能就是生活在书箱或衣箱里的衣鱼(书虫)。

相对于以上两种变态发育,这一类昆虫的发育又称为不变态或表变态。

在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不一定所有都是受精卵,譬如蜜蜂,蜂王产下的卵,分受精和未受精的,未受精的也可以变态发育成雄蜂。

受精卵发育成工蜂,吃蜂王蜜长大的发育成蜂王,没吃的则发育为工蜂,未受精的发育成雄蜂,雄蜂和蜂王交尾产生下一代变态发育的前提是有性生殖。

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 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

变态是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根据发育过程中是否有蛹期可以把绝大多数昆虫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两大类。

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

动物发育生物学论文2

动物发育生物学论文2

动物发育生物学论文题目:海胆性腺发育研究姓名:赞哈尔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2 年 11 月1日摘要:海胆性腺发育,以马粪海胆, 中间球海胆, 光棘球海胆为例。

意在发现其异同点及规律性,以求为海胆的遗传育种和增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探索并阐明海胆生殖腺发育的规律对于准确地掌握其繁殖期及最佳采捕期,更有效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殖保护以及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对于渔业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利用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海胆性腺发育1.海胆性腺发育的研究概况对海胆性腺发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赫维早在100多年之前就研究发现了海胆的精子与卵原核在卵中的融合现象,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其受精的机制;其后,久米又三等又对海胆的个体发生与发育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做出了比较详细地阐述。

在中国,隋锡林等,曾对中国海胆的苗种人工培育技术及与其密切相关繁殖生物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常亚青等系统总结了中国海胆的种类、型态、生理生态、及其苗种生产和资源增殖方式,其间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国海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总结并提出了新的观点。

2.几种常见海胆的生殖习性2.1马粪海胆12月下旬,马粪海胆雄性个体开始性成熟,生殖腺指数为11%一12%,此时雌性个体生殖腺指数为12.3%一25%,卵巢尚不成熟;从1月份开始,雄性个体生殖腺指数最高达到28.3%,一直保持到5月份。

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繁殖盛期,水温13℃左右。

一般个体越大成熟越早,但是壳径50~以上的个体,5月份性腺基本上退化。

产卵量依个体大小而异,壳径30一40~的个体,产卵量为300-500万粒,卵径为110一130m。

繁殖生物学最小型的个体壳径为2smm。

2.2中间球海胆在日本齿舞,4月到7月性腺指数的平均值达到20%以上,尤其在5、6月份,80%的个体性腺指数达到20%以上,到7月下旬出现了性腺指数10%以下的个体,9月上旬时50%的个体性腺指数在10%以下,性腺指数平均值急剧下降。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行为as thewas given. was1908年贝尔奖获得者。

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

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

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专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遗传学在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

人们对它的遗传背景有着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以果蝇为实验模型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基因、脑与行为的关系是脑与认知科学面临的重大战略性科学问题。

不同物种的脑虽然在形态上迥然不同,但是在基因水平上却有很高的同源性,从而使脑具有相似的基本功能。

在脑与认知科学中选择何种模式生物对于科研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预防和治疗相关性神经和精神疾病。

诺贝尔奖得主坎德尔教授就曾选择海兔作为模式生物,成功地将各种行为包括将来的学习行为与突触的可塑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确定了短时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储存在神经系统中的。

而对于研究学习记忆所选择的主要模式生物就是本文要介绍的果蝇。

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个重要的模式生物,果蝇是探索生命奥秘的万能钥匙,以果蝇为模型有诸多的优势。

第一,果蝇的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

第二,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在2000年果蝇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果蝇基因组有13000~15000个基因,所有果蝇的遗传密码已经清楚。

根据果蝇的遗传密码以及相关的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各种各样果蝇的相关数据库,而其相对简单的神经系统也很有助于对其进行研究。

第三,果蝇也具有多种多样的行为,果蝇可以进行学习,有的非常“聪明”,当然也有“傻瓜”。

果蝇也可以发生老年痴呆,还会饮“酒”、吸“毒”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重要的是果蝇可以睡眠,甚至做梦,还可以唱情歌。

因此,以果蝇为模型,通过基因突变和行为筛选可以确定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候选基因,进一步通过反向遗传学方法,可能在不同物种中确定候选基因的调控机制及其学习记忆等行为中的功能。

动物发育生物学论文

动物发育生物学论文

动物发育学论文题目海胆早期神经发育及研究进展姓名胡政香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11月2日摘要:海胆的早期神经发育过程,综述神经系统对海胆早期发育的调控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海胆神经系统发育研究1 海胆早期神经发育1.1 血清素能神经系统的发育血清素能神经系统是目前在海胆早期发育过程中研究较为透彻的神经系统之一。

血清素细胞在原肠胚后期到棱柱幼虫早期最先出现在顶端神经节,血清素合成限速酶色氨酸羟化酶的转录也是从原肠胚后期开始,特异性的在血清素顶端神经节发生。

血清素细胞的数目在棱柱幼虫期到二腕幼虫期快速增长,其后增加变缓慢。

例如马粪海胆的血清素细胞在 24小时受精后,原肠胚晚期最早出现在动物极外胚层,其数目到棱柱幼虫增加到2—3 个,二腕幼虫期达到5—7 个,在长腕幼虫晚期,血清素细胞的数目根据个体间顶端神经节大小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大部分达到8—10 个。

至长腕幼虫期,血清素能顶端神经节的基本结构形成。

马粪海胆的血清素能顶系神经节细胞呈梨形,血清素细胞沿着顶系神经节的结构呈线性排列。

在长腕幼虫期,不同品种海胆血清素细胞的数目不同,例如紫球海胆在 86—90hpf 长腕幼虫期有 8 个血清素细胞,北方球海胆在92hpf 长腕幼虫期有24 个血清素细胞,马粪海胆在72hpf 长腕幼虫期有8—10 个血清素细胞。

随着数目的增加,血清素细胞开始长出突起并不断延伸,与相邻的神经细胞彼此相连。

海胆血清素能轴突的延伸受到神经导向因子及其受体的调控。

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马粪海胆最初均匀地分布在囊胚表面,随着发育的进程,分布发生变化,在动物极的表达量增加,植物极的表达量减少,至长腕幼虫期的表达呈现规律的梯度分布,表达量在背部反口面外胚层和后端腹部外胚层较高,在口面外胚层和前端腹部反口面外胚层表达量较低。

血清素细胞在棱柱幼虫早期出现在上述两个区域之间表达量适中的区域,在发育进程中,位于中线左侧和右侧的血清素细胞先朝富的中脊延伸处延伸轴突,在穿过中脊后,又续延原来的方向朝远离富的区域延伸,直至到达靶组织。

发育生物学论文5000字

发育生物学论文5000字

发育生物学论文5000字篇一:发育生物学论文鱼类天然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摘要:鱼类雌核发育是在雌核控制下发育的一种重要的单性生殖方式。

本文概述了鱼类雌核发育研究的进展情况。

主要包括:雌核发育鱼类的特征、种类、染色体组成、细胞学、受精生物学效应。

并对雌核发育在鱼类育种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作了介绍。

关键词:鱼类,雌核发育,研究,应用正文:自然界中,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单性生殖和两性生殖之分。

脊椎动物绝大多数行两性生殖,但也有少数脊椎动物(如某些鱼类、两栖类)是行单性生殖的。

单性生殖涉及四种繁殖方式,即孤雌生殖、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杂种发育。

鱼类的单性生殖一般泛指鱼类的雌核发育、杂合发育和雄核发育,其中雌核发育是鱼类单性生殖中一种重要的生殖方式。

雌核发育所需的精子由两性型亲缘关系相近的雄性提供,精子入卵后不形成雄核与卵核融合,而是只起诱导卵子开始发育的作用。

1 天然雌核发育的主要特征天然雌核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几乎整个种群的个体都是雌性的,雌鱼产出的卵子具有与母本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组成。

天然雌核发育的原理是:成熟的卵细胞需要外来精子(两性亲缘种的精子)的刺激,然后进行雌核发育生殖,若其卵子与同源精子受精时,则进行两性生殖。

天然雌核发育的生殖过程是:精子进入卵细胞并能把卵子激活,但精核一直处于固缩状态,不能与雌核结合形成原核,胚胎的发育完全置于雌核的控制下,新生后代与母本相似,不具父本性状。

例如,当银鲫的卵与同源精子受精时,采用两性生殖方式,产生遗传分化的两性型子代;而当银鲫卵与不同种的异源精子受精时,则采用雌核发育生殖方式,产生具有高度遗传同质性的全雌性子代。

2 天然雌核发育鱼类的种类1932年以前,科学界已经普遍接受无脊椎动物存在各式各样孤雌生殖的事实,只是在1932年Hubbs等发现亚马逊河花鳉科的帆鳉(Poecilia formosa)行单性生殖之后,人们才知道脊椎动物中也存在天然雌核发育的事实。

继此之后,又有多种单性脊椎动物被其他学者相继发现。

发育生物学论文

发育生物学论文

Oct4在小鼠和猪植入前胚胎的表达情况摘要 Oct-4这种传统的多能因子在小鼠中研究较多,而猪中Oct-4的表达情况与传统表达模式有差别。

搞清猪多能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机制可对猪的ES的建立提供切入点。

关键词 Oct-4 小鼠猪Oct-4属于POU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1~3]。

POU家族转录因子都有一个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POU结合域。

它由于最先在转录因子Pit-1, Oct-1, Oct-2和Unc-86中发现而命名[4] 。

POU结合域分为两部分:N端大约74~82个氨基酸构成POU家族特有的保守结构域,POUs结构域;C端大约60个氨基酸构成传统的同源异型结构域,POUHD 结构域。

POUs和POUHD结构域间有连接肽连接。

根据POU结构域的同源性和连接肽的长度,POU 转录因子家族被分为7个亚族,Oct-4属于第V亚族[5,6]。

Oct-4转录因子是因能与含八聚体模体(octamer motif)的DNA结合而命名的,除Oct-4外还有大量蛋白质能与这种八聚体模体结合,分别从Oct-1命名到Oct-10,它们有专一的细胞和组织的表达模式,但都属于POU家族[7]。

Oct 转录因子结合的八聚体模体的保守序列是ATGCAAAT[8] ,Oct-4转录因子正是通过结合到八聚体模体上而调节基因的转录的。

小鼠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卵细胞中有母体oct-4转录产物和蛋白质的表达,受精后在2细胞和4细胞胚胎阶段,在所有卵裂球胞质中有相对低水平的Oct-4蛋白的表达[9~11]。

合子oct-4的表达在4细胞胚胎阶段被激活,随后直到桑椹胚,在所有胚胎细胞核中可观察到高水平的Oct-4蛋白的表达[11] 。

到囊胚时期,oct-4 RNA和蛋白质只在内细胞团中维持先前的表达水平,而在滋胚层细胞中表达下降[9]。

随后oct-4 RNA和蛋白质在ICM形成的上胚层细胞中一直维持表达,在下胚层细胞中的表达有暂时性升高,但随着其分化成脏壁、体壁内胚层细胞而消失[7,9]。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行in inLotasAnd of of ofmelanogaster wasgiven. The futuredirection ofresearch inDrosophilamelanogaster wasgiven,as well.1 前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

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

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药物成瘾和酒精中毒、衰老与长寿、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果蝇以发酵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容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而易于观察等特点,因而是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材料。

早在1908年由天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科学家不仅用果蝇证实了孟德尔定律,而且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

摩尔根193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

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

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

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专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遗传学在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

人们对它的遗传背景有着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以果蝇为实验模型所具有的诸多优势基因、脑与行为的关系是脑与认知科学面临的重大战略性科学问题。

发育生物学课程

发育生物学课程

发育生物学课程
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它深入探索了生命的奥秘,揭示了生物体内部复杂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受精、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等方面探讨发育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受精是生物个体发育的第一步,它发生在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中。

一旦受精发生,卵子就会开始分裂,形成一个个细胞,逐渐形成胚胎。

胚胎发育是发育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包括卵裂期、囊胚期、胚胎期等。

在每个阶段,胚胎会经历细胞分裂、细胞移动、细胞分化等过程,最终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器官形成是发育生物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在发育过程中,胚胎内部的细胞会根据一定的规律和信号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各种器官。

这个过程涉及到基因表达、细胞信号通路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器官的形成机制,甚至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生物体的发展和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发育生物学,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个体的形成过程,理解生物体内部的调控机制,并探索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同时,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还可以为医学和农学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发育生物学是一门重要且有趣的学科,它深入研究了生物体的发育过程,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通过研究发育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个体的形成过程,为医学和农学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创新。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推动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发育生物学 原版的文章

关于发育生物学 原版的文章

关于发育生物学原版的文章发育生物学:探索生命的奥秘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细胞分化、组织形成、器官发育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研究发育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揭示出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的机制。

在受精卵形成后,细胞开始分裂并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分化。

通过细胞分化,原始的受精卵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脏细胞和皮肤细胞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合作,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组织形成是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组织形成过程中,相似类型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并通过相互作用和信号传导来建立特定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经网络,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处理。

在心脏发育中,心肌细胞会组织成心脏组织,使心脏能够有效地泵血。

器官发育是发育生物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器官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组织和细胞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器官结构。

例如,在眼睛发育过程中,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等不同类型的组织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眼睛。

这些器官结构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对发育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影响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

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供应、温度和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都可以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研究发育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是如何从一个单一的受精卵发展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的。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生命的本质有更深入的认识,还为疾病治疗和组织再生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也为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发育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

通过研究细胞分化、组织形成、器官发育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展过程。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与影响因素

斑马鱼的胚胎发育与影响因素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 二 学期《 发育生物学 》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080任课教师 刘泽隆 成绩 论文题目:(可指定题目,也可说明题目范围。

)斑马鱼的发育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论文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出判分规定。

) 1. 论文题目:准确得体,简短精炼,醒目2. 摘要:文字简练,字数不超过正文的5%;关键词不少于三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3. 正文: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3000字4.字体:摘要、关键词宋体5号字;题目黑体三号字;正文宋体四号字 10分 教师评语:教师签字:年 月 日斑马鱼的发育及其发育的影响因素摘要:斑马鱼(zebra fish),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

斑马鱼由于个体小,养殖花费少,能大规模繁育,且具许多优点,经过30多年的研究应用和系统发展,已有约20个斑马鱼品系,斑马鱼基因数据库里有相关斑马鱼的资料可供查询和下载,方便了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斑马鱼的发育过程以及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温度,TCDD 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Abstract :Zebra fish because of the individual small, breeding cost less, can breed, and with many large scale advantage, after 30 DuoNian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already had about 20 zebra fish strain, zebra fish genes related data in the material available for inquires zebra fish and download, convenient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zebra fish glucose solution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the influence of TCDD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关键词:斑马鱼;发育;葡萄糖;溶液浓度;温度;TCDD一、斑马鱼简介斑马鱼(zebra fish),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发育生物学论文)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发育生物学论文)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进展生科1202班张文娅201224140212摘要: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胚胎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性别控制、体外受精、核移植和转基因等技术成功前提和关键[1]。

关键字: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哺乳动物卵巢内含有大量的原始卵泡,其数量因物种和发育阶段而不同,如出生小鼠大约为一万个,人和家畜约为几百万个。

到初情期后,小鼠约四千个,牛羊约十万个,猪约四十多万个,但大部分卵泡中途闭锁退化,在一个生殖周期中发生排卵的卵泡只有一个或几个[2]。

所以说,哺乳动物卵巢的开发潜力很大。

1 卵母细胞的获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是指从卵巢中获取未成熟卵,经过适宜的体外培养条件,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具有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对卵母细胞的激活、受精及其后继的胚胎发育均有重要影响[3]。

获取大量的优质卵母细胞是实现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先决条件,也是胚胎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

1.1 活体采集活体卵母细胞的采集主要有盲采法、内窥镜法和超声波法。

20世纪80年代初,Sirard首次将内窥镜用于牛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同年Copata也以同样的方法获得成功;荷兰Pieterse等首次利用超声波技术通过子宫壁从活牛卵巢采集到卵母细胞。

盲采法由熟悉操作的人一只手通过操控采卵器进行阴道弯隆穿刺,另一只手直肠内配合引导采卵器并把握卵巢吸取含有卵子的卵泡液进行取卵[4]。

盲采法回收率达65%以上。

内窥镜法是在腹腔镜探头的观察下,通过操作杆和采卵针收集卵母细胞的方法。

内窥镜法对卵母细胞的回收率达40%-80%,超声波法回收率达60%。

盲采法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活体采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1.2 离体采集离体采集卵母细胞最大的优势在于取材方便,相比活体采卵技术,显著降低了卵母细胞的获取成本和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能够满足实验对大批量卵母细胞的需求。

发育生物学论文

发育生物学论文

《发育生物学》期中考试论文题目:浅谈滋养层细胞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08生科姓名:李如艳学号:200813050156上课时段:周二(10、11)浅谈滋养层细胞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摘要:胚胎植入是哺乳动物生殖的关键环节,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本文通过滋养层细胞的来源、生长、功能分化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了概要的叙述,并对滋养层细胞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的阐述,为进一步阐明胚胎植入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关键词:胚胎植入;滋养层细胞Abstract:Embryo implant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mammalian reproduction.The paper introduce embryo implantation by elaborating the origin growth, fu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trophoblast cells .The aim of the review is to suppor t some idea oft he molecule mechanism in the embryo implantat ion by expatiating the role of embryonic tr ophocytes in imbedding.Key words: trophcyte; embryo implantation;胚胎植入(emb ryo imp lan tat ion) 是指从卵子受精到胚泡着床的一系列细胞或分子生物学事件, 主要包括游离胚泡(f ree b lastocyst)、粘附和穿透(at tachmen t and penet rat ion)以及胎盘形成(p lacen tat ion) 。

这一过程受许多因素的精确调节。

医学发育生物学公开课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发育生物学公开课教学模式论文

医学发育生物学公开课教学模式论文医学发育生物学公开课教学模式论文医学发育生物学是发育生物学一个重要分支,是由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

它以人类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的生命个体,最终到个体死亡这个多阶段而又复杂过程中,人的组织器官如何发育形成、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与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诊疗和预防的途径和方法[1]。

因此,医学发育生物学除了侧重研究人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还关注与发育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是一门将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近些年由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相继开设此课程,并且医学发育生物学成为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之一。

我校于2014年在2011级和2012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试点,以公开课的形式开设了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结合基础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我们提出了本课程的学习指导思想,即在现有基本知识框架基础上,深入理解发育生物学基本概念,综合归纳建立扎实的医学发育生物学知识体系。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不但能够巩固和加深胚胎学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熟悉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与之同时,为教师更加深入地完善自身教学活动,拓宽科学研究思路以及增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良机,促进了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

1制定适合基础医学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基础医学专业是为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培养可以从事基础医学各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在临床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2]。

本着这个指导思想,我校针对2011级和2012级基础医学专业开设医学发育生物学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学期。

这时他们已经学过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这些医学基础课程。

动物发育学论文

动物发育学论文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 -2013 学年第2学期《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工程》课程论文课程号:2522080任课教师刘泽隆成绩正文热休克蛋白在胚胎发育中的研究进展摘要:热休克及其他物理、化学、生物、生理等刺激广泛地诱导了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中一系列分子量较小、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称之为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的蛋白质合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有机体不仅在刺激条件( 应激条件) 下大量合成H SPs, 而且在正常生长和发育过程中, HSPs 也有水平不等的表达[ 1、2] 。

根据HSPs 的作用和调控方式, 可以把HSPs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之为构成性热休克蛋白( constitutive heat shock proteins, HSCs) , 它们在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理条件下表达和发挥作用[ 3] ; 另一类称之为诱导性热休克蛋白( induced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 它们在机体和细胞受到刺激时表达, 并使细胞产生抗逆性[ 4] 。

虽然HSPs 和H SCs 基因的调控方式有一定差异, 但同一家族的HSPs 和H SCs 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及它们的结构基因并没有很大差别,因此, 在没有必要特别强调或没法将两者严格区分时( 例如,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H SPs 表达) , 往往把HSPs 和HSCs 通称为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

HSP70对胚胎发育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害作用。

本文对HSP70做了概述,阐述了它的定义、分类,特性等。

再从HSP70对胚胎和保护和损害作用两方面分别论述了几点:HSP70保护胚胎发育,提高细胞的耐热力、抑制细胞凋亡、作为分子伴侣;HSP70损害胚胎发育;热环境条件下Hsp70与胚胎生长发育。

关键字:HSP70 胚胎发育保护损害当胚胎、组织器官和细胞受到热应激时可激发热休克反应,也称为应激反应,从而诱导产生一组高度保守、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家族,称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Hsps最早报道见于1962年,Ritossa观察到江果蝇幼体的饲养温度从25℃提高到30℃,经30min 后,其唾液腺多丝染色体上出现了特殊的“膨突”[1]。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 -20 学年第学期《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课程号:任课教师成绩正文对果蝇的基因特征、脑结构与个体行为的初步探讨摘要对在果蝇研究历史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回顾,着重介绍以果蝇为实验模型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以及在基因、脑、行为框架下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果蝇基因特征脑结构行为ABSTRACT Offering a review of previous milestone-style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e long course of research in Drosophilamelanogaster.Lot’s of advantages of which regarding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s the experimental model werestrong emphasized. And an overview of several novelmodel progresses in the setting of gene,brain,behaviour of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as given. The future directionof research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was given,as well. 1前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科(Drosophilidae)果蝇属(Drosophila)昆虫。

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

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药物成瘾和酒精中毒、衰老与长寿、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果蝇以发酵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附肢的发育和再生研究
摘要脊椎动物附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器官,它具有许多不对称的部分。

虽然脊椎动物的附肢都是由体壁中胚层和外部的表皮共同形成的,但他们的最后形式却各不相同。

在附肢中每一块骨和肌肉的位置都精密的组织在一起。

一些两栖类具有恢复被截断附肢的能力。

有尾类附肢明显的再生能力使它成为一个极好的研究附肢再生的系统。

Abstract Vertebrate appendages is an extremely complex organ, it has many asymmetric part. Although vertebrate appendages by the body wall mesoderm and the formation of a common external skin, but their final form, but different. Attached to each limb in a position of both bone and muscle tissue with precision. Some amphibians have to restore the ability of truncated limbs. Urodeles regenerate appendages make it obvious an excellent study with limb regeneration system.
关键词附肢发育再生
Keywords limb development regenerate
前言
脊椎动物,特别是鸡和两栖类附肢的发育包含了大量各种各样诱导的相互
作用。

再生现象在动物中普遍存在, 一般认为在动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过程中,
再生能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这与组织和器官分化程度有关。

不少资料报道两栖
动物的再生能力很强, 尤其是在它们的幼体或蛙类的蛾抖阶段更是如此。

并认为
有尾两栖类的再生能力要比无尾两栖类强。

我国有关两栖类的再生能力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 文以蓝尾蝾螈为材料, 观察了肢体再生的全过程, 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1.脊椎动物附肢的起源及早期发育
1.1附肢的起源
脊椎动物的附肢在起源上是由胚胎体壁向外生长形成的,主要是由来自侧板中胚层的体结部分和体结腹侧部产生的疏松间质产生的中央核,以及位于外部的,来自外胚层的表皮两大部分组成。

附肢的原基称为附肢芽。

附肢的基本成分是由中胚层形成的,通过不同的实验,许多脊椎动物胚胎中的预定附肢区已被定位,图14.2示蝾螈尾芽期胚胎的一个预定前肢域。

这个大区包括能形成附肢的所有细胞,称为附肢域。

在尾芽期蝾螈中,任何半个附肢盘被移植到一个新的位置时,都能再生出整个附肢。

1.2附肢的早期发育过程
1.2.1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相互作用
1.2.2附肢发育时期轴的建立
1.2.3附肢中组织类型的建立
1.2.4同源基因在附肢发育中的作用
2.有尾两栖类附肢再生的实验研究
2.1实验材料和方法
选用采自云南楚雄地并经过室内饲养繁殖的蓝尾蝾螈(雄2 、雌2)4共四条,
分为两组, 每组雌雄各一条。

先用乙醚麻醉, 量度各蝾螈的体全长、左右后肢长, 棍据实验要求, 将四条蝾螈的右后肢从膝关节部位(即第一组第1和第2号)或大腿中部(第二组第3和第4号)截除, 量度截除部分和残留部分的长度, 绘制截除肢的外形图(见图1)。

将手术后的蝾螈放入玻缸内饲养, 定期观察和记录肢体再生情况, 直至再生肢体的长度基本稳定时为止, 即截肢手术后的137天, 再次将各实验蝾螈的再生肢体分别从膝关节和髓关节处截除, 将两次截下的肢体(即原肢体和再生肢体)从外部形态和骨骼特征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3.实验结果总结分析
有关四条蝾螈分为两组, 它们在右后肢的除部位、伤口愈合和再生肢体的生长过程, 以及再生肢的外形和骨骼特征等记述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四例截除右后肢的蝾螈,虽然截断部位不同, 但均能再次长出新的肢体。

再生肢在生长过程中, 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伤口愈合及再生肢孕育期, 此期再生肢体尚未长出, 原肢体的残留部之长度未增加, 约需19天左右。

第二阶段是再生肢生长期, 即长出再生芽基至再生肢各部结构形成, 大约需时83天至137 天左右。

从四例蛛螺再生肢的生长速度上看, 截断大腿中部者比截断膝关节者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前者截肢后在100天左右再生肢的生长基本稳定;后者在100天以后再生肢体仍在继续生长(图3 )。

在截断膝关节的两例蝾螈中, 再生肢体的生长进程基本一致, 从再生芽基长出至5趾基本形成共需41天左右。

而截断股骨部位的两例蝾螈中其特点是再生肢的生长速度较快, 特别是趾的发育生长较快, 从再生芽基长出至5趾基本形成只需30-34 天左右。

从四例蝾螈再生肢的外形观察, 其共同特点是再生肢与原肢体均有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在再生肢体比原肢体相对较短小(其量度对比等见表2)。

此外, 发现原
肢体踱部均有踱突,趾间无蹼;而再生肢体班部则无踱突, 趾间蹼均较显著(图1:2,4).值得注意的是, 四条蝾螈中第123号的再生肢均为五个趾, 仅第4号的再生肢只有四个趾。

解剖观察各蝾螈再生肢的骨骼, 其中股骨、胫骨和排骨在形态上与原肢体者相近似;但是, 第4号蝾螈再生肢的附骨与原肢体相比却有明显区别, 再生肢的附骨只有4 片, 而原肢体的附骨为8片, 其数目减少一半, 从再生肢附骨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分析,可能是附骨合并所致。

此外第4号蝶螺再生肢四个趾的趾骨式为1、2、3、1, 与原肢体五个趾的趾骨式1、2、3、3、2 相比较, 再生肢缺少第五趾、第四趾缺少2 个趾骨, 仅有1个趾骨(图1:5,6)。

由此可见, 蝾螈肢体再生可能产生异常肢体, 即畸形肢体。

此种现象有可能出现在生活于自然环境内的蝾螈中, 这说明肢体再生可能是畸形技体产生的因素之一。

第4号蝾螈的再生肢体之所以产生畸形, “这可能与截除伎体的部位有关。

Marccuci(1916)认为肢体近端再生能力较远端为弱。

Schotte and Harland(1943)也报道截断蛙类蝌蚪后肢的不同部位, 发现其各部位的再生能力不同;后肢远端部再生能力较强, 愈近腿基部其再生能力就愈弱。

本实验印证了以上结论。

截除肢体的动物能否长出再生肢体, 无疑是衡量动物再生能力的标志, 其再生肢体能否如像原肢体的形态则可作为动物再生能力强弱的依据, 如果再生肢体能够恢复原肢体的形态结构, 则再生能力较强, 如果再生肢体虽然能够长出, 但不能恢复原肢的形态, 则是再生能力减弱的表现。

本实验第4号蝾螈截除的部位(股骨部近端1/3处)比其它三只蝾螈都更近于腿的基部, 它
的再生肢出现畸形, 这说明截除部位近腿基部的第4号蝾螈比其它三只的再生能力要弱些, 这与“后肢远端部再生能力较强, 愈近腿基部其再生能力就愈弱”的结论相符合。

据赵肯堂(1978)报道, 蛤蚧的尾部有再生四次的记录。

为了证实蓝尾蝾螈肢体是否可以多次再生、1985年9月25日将各实验蝾螈的再生肢截除, 结果证明:第二次从膝关节或髓关节处截除再生肢后, 都能第二次长出再生肢体。

如第1号蝶螺从膝关节将再生肢切除, 于1986 年6 月25日观察, 第二次长出的再生肢长9.4 毫米, 为原肢体13.7 毫米的68.6%,为第一次再生肢11.2 毫米的83.9%,踱趾均短, 仅有三趾, 趾间具蹼。

第4 号蝾螈从髓关节将再生肢切除, 于1986 年6 月25 日观察, 第二次长出的再生肢长6.3毫米, 为原肢长15.8毫米的34.9%, 为第一次再生肢长11.7 毫米的53.8%, 踞趾部甚短小, 仅见三个小趾突, 趾间具蹼。

根据本实验结果看出, 蓝尾蝾螈的肢体至少可以再生两次。

同时其结果还看出, 第二次再生肢生长较为缓慢, 虽然肢体已截除242天, 但与第一次再生技相比仍然短小, 其踱部甚短, 趾数减少。

由此说明,蝾螈虽然能够第二次长出再生肢, 但其再生能力有减弱的趋势, 而且切断骸关节者(近腿基部)比切断膝关节者(远离腿基部)的再生能力更弱。

蓝尾蝾螈能否第三次、第四次长出再生肢体, 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

结论
1.通过蓝尾蝾螈断肢再生实验的观察, 说明该蝾螈前肢或后肢被截除后均可再生, 而且可以再生两次。

能否第三次再生,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再生能力与截除的部位有关, 截除部位愈近腿基部者其再生能力愈弱;愈远
离腿基部者其再生能力愈强。

3. 再生肢体与原肢体相比较, 再生肢体较为短小。

第一次的再生肢约为原肢长
度的60.0%-81.8%; 第二次的再生肢约为原肢长度的34.9%-68.6%; 此外, 再生
肢踱部无踱突, 趾间有蹼, 皮肤颜色较深等特征与原肢体均有明显区
别。

4.蝾螈后肢一般为5 趾。

本实验结果, 在四只蝾螈中第一次长出的再生肢仅一只畸变为4趾;解剖观察其骨骼也有畸变, 如附骨只有4片, 第四、五趾的趾骨也有减少等。

第二次长出的再生肢比第一次的再生肢更为短小, 仅有3趾, 畸变更为
明显。

由此可见, 蝾螈肢休的再生有可能产生畸形肢, 断肢再生可能是蝾螈畸形肢体产生的因素之一。

表2 原肢体与再生肢体各部特征区别(单位:毫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