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二章-糖代谢——糖酵解.
生物化学 糖代谢
6 ATP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2*异柠檬酸→2*α -酮戊二酸 2*α -酮戊二酸 →2*琥珀酰CoA
辅酶
NAD+ NAD+ FAD
ATP
2*3 2*3
2*琥珀酰CoA →2*琥珀酸
2*琥珀酸→2*延胡索酸
2*1
2*2
2*苹果酸→2*草酰乙酸
NAD+
2*3
24ATP
总ATP数: 第一阶段——6或8 第二阶段——6 第三阶段——24 36 或 38ATP
活性受NADP+/NADPH比值的调节,NADPH能强烈
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戊糖途径的流
量取决于机体对NADPH的需求。
• 概念:有氧,葡萄糖(糖原) → CO2 + H2O • 反应部位:细胞液、线粒体 cytoplasm mitochondria
+ ATP
有氧氧化的概况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
• 第一阶段:葡萄糖→ →丙酮酸(胞液) • 第二阶段:丙酮酸→ →乙酰CoA (线粒体) • 第三阶段:乙酰CoA → →CO2 + H2O + ATP (三羧酸循环)(线粒体)
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
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 学能(主要是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 能量转换过程。
一、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1.概述 多糖和低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 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 2. 淀粉
3.淀粉水解 淀粉 糊精
7.无氧发酵 (Fermentation)
⑴乙醇发酵
COOH C CH3
CO2
生物化学 糖代谢
生物化学:糖代谢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构成生物体大量重要物质的原始物质。
糖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糖类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合成的过程。
糖代谢主要包括两大路径:糖酵解和糖异生。
本篇文档将从分解和合成两个角度,介绍生物体内糖的代谢。
糖的分解糖酵解(糖类物质的分解)糖酵解是指生物体内将葡萄糖和其他糖类物质分解成更小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能量。
糖酵解途径包括糖原泛素、琥珀酸途径、戊糖途径、甲酸途径等。
其中主要以糖原泛素和琥珀酸途径为代表。
糖原泛素途径糖原泛素途径又称为糖酵解途径,是生物体内最常用的糖分解方式。
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同时产生2个ATP和2个NADH。
糖原泛素途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糖分解阶段和草酸循环。
糖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葡萄糖通过酸化和裂解反应,进入三磷酸葡萄糖分子中,并生成一个六碳分子葡萄糖酸,此过程中消耗1个ATP。
接着,葡萄糖酸分子被磷酸化,生成高能量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产生2个ATP。
随后,1,3-二磷酸甘油酸分子的丙酮酸残基被脱除,生成丙酮酸或者丁酮酸。
草酸循环草酸循环是指将生成的丙酮酸和丁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柠檬酸,随后通过草酸循环将柠檬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ATP。
草酸循环中的关键酶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
琥珀酸途径琥珀酸途径也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另一种重要的糖分解途径,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30多个ATP。
琥珀酸途径中,葡萄糖通过磷酸化,生成高能分子葡萄糖6-磷酸,随后被氧化酶和酶羧化酶双重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琥珀酸途径的关键酶有异构酶、羧酸还原酶等。
糖异生(糖合成)糖异生是指非糖类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通过一系列合成反应,转化成糖类物质的过程。
糖异生是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维持生命的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糖异生途径包括丙酮酸途径、戊糖途径和甘油三磷酸途径等。
丙酮酸途径丙酮酸途径是指通过丙酮酸合成糖的途径,它可以将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乙酰辅酶A进一步转移,合成3磷酸甘油醛,随后通过糖醛酸-3-磷酸酰基转移酶反应,合成葡萄糖6磷酸。
生物化学--糖代谢
COO-
C
O~ P
H2 O
CH2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旳磷酸转移
COO-
ADP ATP
C
O~ P
CH2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
CO
CH
3
丙酮酸
2. 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COOH NADH+H + NAD +
CO
CH
3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COOH
CHOH
CH
H2O
延胡索酸酶
COO-
HOCH
CH2 COO-
延胡索酸
苹果酸
反应8:苹果酸氧化生成草酰乙酸
乙酰-CoA H2O
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氧化)
苹果酸
NADH
柠檬酸合成酶 (缩合)
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脱水)
H2O
顺乌头酸
H2O
顺乌头酸酶
(水化)
异柠檬酸
H2O
延胡索酸酶
(加水)
延胡索酸
FADH2
NADH
非糖物质
血糖 肝、肌肉 合成糖原
(3.89~6.11mmol/L) 转变为
[血糖]> 8.9mmol/L
非糖物质
转变成其他 糖及衍生物
尿糖
血糖水平旳调整
正常情况,来路去路,维持动态平衡 1.肝脏调整 [血糖]正常水平,肝糖元Glc,[Glc]
糖异生作用加强 [血糖]正常水平,Glc肝糖元,[Glc]
糖异生作用减弱 2.肾脏调整
肾 糖 阈 : 肾 脏 所 能 保 持 旳 最 高 [Glc] 在 160180mg/dl,
生物化学原理-糖酵解
第十五章糖酵解一、糖酵解 糖酵解概述:• 位置:细胞质• 生物种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共有 • 作用: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总反应:葡萄糖+ 2ADP+2NAD++2Pl -2 丙酮酸+ 2ATP + 2NADH + 2H+ + 2H9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投入ATP 阶段):1分子葡萄糖转换为2分子甘油醛-3-磷酸;投入2分子ATP.. ©反应式:葡萄糖+ ATPf 葡萄糖-6-磷酸+ADP 酶:己糖激酶(需Mg >参与) 是否可逆:否 说明: • 保糖机制一磷酸化的葡萄糖被限制在细胞内,磷酸化的糖带有负电荷的磷酰基,可防 止糖分子再次通过质膜。
(应用:解释输液时不直接输葡萄糖-6-磷酸的原因) • 己糖激酶以六碳糖为底物,专一性不强。
• 同功的一一葡萄糖激酶,是诱导酸。
葡萄糖浓度高时才起作用。
②反应式: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 醒: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是否可逆:是 说明:本章主线:糖酵解丙酮酸代谢命运 (乙醇发酵乳酸发酵) 糖酵解调控 巴斯德效应 3种单糖代谢(果糖、半乳糖、甘露OH I cn 2 CH 3乙醇CH 3 丙酮酸无氧COOcn-OH CH 3乳酸CH O1I葡翱精C = O无较•是一个醛糖一酮糖转换的同分异构化反应(开链-异构一环化)•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表现出绝对的立体专一性•产物为a-D-吠喃果糖-6-磷酸③反应式:果糖6磷酸+ATP7果糖-L 6•二磷酸+ADP霹:磷酸果糖激酶-I是否可逆:否说明:•磷酸果糖激酸-I的底物是B-D-果糖-6-磷酸与其a异头物在水溶液中处于非酶催化的快速平衡中。
•是大多数细胞糖醉解中的主要调节步骤。
反应式:果糖6・二磷酸一磷酸二羟丙酮+甘油醛3磷酸醉:醛缩酷是否可逆:是说明:•平衡有利于逆反应方向,但在生理条件下,甘油醛-3-磷酸不断地转化成丙酮酸,大大地降低了甘油醛-3-磷酸的浓度,从而驱动反应向裂解方向进行。
•注意断链位置:C3-C4⑤反应式:磷酸二羟丙酮f甘油酸3磷酸酶:丙糖磷酸异构酶是否可逆:是说明:・葡萄糖分子中的C-4和C-3 T甘油醛3磷酸的C-1;葡萄糖分子中的C-5和C-2 T甘油醛-3-磷酸的C-2;葡萄糖分子中的C-6和C-1 T甘油醛-3-磷酸的C-3o•缺少丙糖磷酸异构酶,将只有一半丙糖磷酸酵解,磷酸二羟丙酮堆枳。
生物化学 --糖代谢(共32张PPT)
同小分化子作物用质合成大分子的需能过程
中间代谢
大异分化子分作解用成简单小分子的放能过程
Top
1
2
3
4
糖代谢概述 糖原的代谢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磷酸戊糖通路 糖异生
糖代谢与其 他代谢关系
第一节 糖类的一般概况
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组成, 乳糖、蔗糖等.
CH3
丙酮酸
COO HC OH + NAD+
CH3 乳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 甘油酸1,3-二磷酸
丙酮酸
无有氧条条件件
NADH
丙酮酸进一步被氧化分解
乳酸
NADH经呼吸链生成水
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乳酸
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
糖异生
乳酸
乙醇
NADH
乳酸发酵
NAD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 脱羧酶 乙醛
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汇总Βιβλιοθήκη HOCH 2C O P O OH
HC OH HO
H 2C O P O OH
3-磷酸甘油醛
上述的5步反应完成了糖酵解的准备阶段 。酵解的准备阶段包括两个磷酸化步骤由六 碳糖裂解为两分子三碳糖,最后都转变为甘 油醛3-磷酸。
在准备阶段中,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能量 ,与此相反,却消耗了两个ATP分子。
以下的5步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磷酸
3113-PPii
3 生成甘油酸2-磷酸
4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磷酸
ATP
ATP
5 生成烯醇式丙酮酸 6 生成丙酮酸
⑹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
O
生物化学-糖酵解、糖异生和戊糖磷酸途径
18
p531⑦
⑦ 磷酰基从1,3-BPG转移给ADP
- 磷酸甘油酸激酶
(以逆反应命名)
= 1st步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的高能磷酰基直接转移到 ADP/GDP而生成ATP/GTP,反应仅
涉及可溶性酶和化学中间物
3-PG
• ⑥和⑦为能量偶联过程
(共同中间物为1,3-BPG)
- G3P (醛)氧化为3-PG (酸) - NAD+还原成NADH - ADP磷酸化为ATP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290~)
① Glc磷酸化成G6P
- 己糖激酶
- 己糖激酶 I~III广泛分布 于肝肾外所有组织中,
- 1stATP被消耗:不可逆 - 为后续反应激活Glc
KmGlc = 0.1 mmol, 专一性不强且为变构酶: G6P为其变构抑制剂
- keeping some energy from ATP’s breakdown
- ATP抑制而AMP解除抑制 - 柠檬酸和F-2,6-BP分别为
变构抑制剂和激活剂
亲核攻击
1st调拨点 F-1,6-BP只能
进入酵解
精选2021版课件
12
p527④
④ F-1,6-BP裂解成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3-P
- 醛缩酶
(DHAP)
(G3P)
= 可逆羟-醛缩合反应
- C3–C4断开
尽管⊿G’o意味着反应 倾向于逆行,但由于
Otto F. Meyerhof 1884-1951
(shared 1922 NP in Phys./Med.)
(糖)酵解 细胞质中通过一系列 酶促反应将葡萄糖最 终降解为丙酮酸并伴 有ATP生成的全过程
生物化学(2)第二章 糖的分解代谢
意义
将葡萄糖分子磷酸化成了易参加代 谢反应的活化形式; 磷酸化的葡萄糖分子带有很强的极 性基团,不能透过细胞膜,能够防止细 胞内的葡萄糖分子向外渗出; 为以后底物水平磷酸化贮备了磷酸 基。
己糖激酶特性: 1)需要二价金属离子如Mg2+或Mn2+ 作 为辅助因子,己糖激酶才有活性; 2)别构酶:G-6-P和ATP是其别构抑制 剂; 3)分布很广,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均有; 4)专一性:不强,能催化许多六碳糖, 如D-果糖、D-甘露糖等,但对葡萄糖亲 和力较大;
5)糖酵解的第一个调节酶(限速
酶)。 6)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
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
糖激酶。
己糖激酶
与
葡萄糖激酶 的区别:
己糖激酶能催化一切己糖,存在于细 菌、酵母及多种动植物中; 葡萄糖激酶只能催化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只存在于肝脏,肌肉中没有。 肝脏中的葡萄糖激酶量比己糖激酶量高。
该酶作用于粘稠的淀粉糊时,能使 粘度迅速下降成稀溶液状态,工业上称 此为“液化”。
存 在 动物的消化液、植物的种子和块根
α -淀粉酶可以看作是淀粉酶法水解 的先导酶,大分子淀粉经其作用断裂, 产生很多非还原性末端,为β -淀粉酶或 γ -淀粉酶提供了更多的作用点。 工业化一般水解淀粉时,用量
30-60单位/每克
乳酸
葡萄糖 丙酮酸 乙醛 乙醇
糖酵解
生醇发酵
(二)糖酵解的过程 包含四个阶段: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己糖磷酸化) 丙糖磷酸的生成(磷酸己糖的裂解) 丙酮酸的生成 乳酸的生成
1、第一阶段: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分子 活化) 葡萄糖或糖原经磷酸化转变成1,6-二磷 酸果糖。 以葡萄糖为起始物: 葡萄糖的磷酸化 分成三个过程: 异构化 果糖磷酸的磷酸化
生物化学糖代谢小结
糖代谢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 步反应降解为2 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 分子NADH+H和2 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 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 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 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和H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连续两次脱羧和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 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 分子GTP 和琥珀酸;琥珀酸再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及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循环一次放出2 分子CO,产生3 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在磷酸戊糖途径中磷酸葡萄糖经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被氧化分解为CO,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 脱氧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 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 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生物化学糖酵解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Mr为14000,由4个相同亚基组 成,每个亚基牢固地结合一分子NAD+,并能独立参加 催化作用。已证明亚基第149位的半胱氨酸残基的—SH 基是活性基团。能特异地结合甘油醛-3-磷酸。NAD+的 吡啶环与活性—SH基很近,共同组成酶的活性部位。
磷酸二羟丙酮 + 甘油醛-3-磷酸 丙糖磷酸异构酶
·在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两个三碳糖之间有同分异构体 的互变。
甘油醛-3-磷酸
·由于甘油醛-3-磷酸的持续被氧化,反应的平衡将生成甘油醛3-磷酸的方向移动。总的结果相当于1分子果糖-1,6-二磷酸生 成2分子甘油醛-3-磷酸。
·甘油醛-3-磷酸氧化为甘油酸-1,3-二磷酸,该过程是 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氧化脱氢反应,生物体通过此反应 可以获得能量。
CO2
NADH + H+ 乙醛
NAD+ 乙醇
丙酮酸脱氢酶
乙醇脱氢酶
无氧条件下,酵母等微生物及植物细胞的丙酮酸能继续转化为乙醇并释放出CO2,该过程称为乙醇发酵。 硫胺素焦磷酸(TPP)为辅酶。
乙醇发酵总反应式: 葡萄糖(C6H12O6)+2Pi+2ADP
2乙醇(CH3CH2OH)+2ATP+2H2O+2CO2
ADP 果糖-1,6二磷酸
·在醛缩酶的催化下,果糖-1,6-二磷酸分子在第3与第4碳原子之 间断裂为两个三碳化合物,即磷酸二羟丙酮与甘油醛-3-磷酸。
果糖-1,6-二磷酸 醛缩酶
·醛缩酶催化的是可逆反应,标准状况下,平衡倾向于醇醛缩合成 果糖-1,6-二磷酸一侧,但在细胞内,由于正反应产物丙糖磷酸 被移走,平衡可向正反应迅速进行。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归纳
各种组织细胞门静脉肠粘膜上皮细胞体循环 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一、糖的生理功能1. 氧化供能2. 机体重要的碳源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SGLT 肝脏过程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CO 2NADH+H +FADH 2H 2O[O]TAC 循环ATPADP四、糖的无氧分解第一阶段:糖酵解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E1 E2E3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1、反应过程 ○1糖酵解途径(同糖酵解,略)②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acetyl CoA)。
总反应式:③乙酰CoA 进入柠檬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概述: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 )也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 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第一个中间产物是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糖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
糖代谢为生物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
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代谢提供。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辅导:糖代谢。
糖代谢新陈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特点:1、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完成;2、反应协调而有顺序性;3、反应分步进行并伴有能量变化,有中间产物。
糖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
糖代谢为生物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
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糖代谢提供。
糖代谢包括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包括糖的有氧氧化分解(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合成代谢包括糖异生和光合作用。
注:代谢章节的特点是易懂难记,但对于任何一种代谢过程无非学习以下几个方面知识:1、每步中间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是什么;2、催化的酶是什么;3、物质和能量变化情况;4、代谢如何进行调节;(5、生物学意义)。
一、糖酵解糖酵解(EMP途径):葡萄糖经过一系列中间反应后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
1、过程: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此反应不可逆,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一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似乎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2)、G-6-P异构化为F-6-P;此反应可逆,反应方向由底物与产物的含量水平控制。
由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催化,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 ,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
3)、F-6-P磷酸化,生成F-1.6-P;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调节位点,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
磷酸果糖激酶既是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又是酵解途径的第二个调节酶4)、 F-1.6-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DHAP);该反应可逆,由醛缩酶催化。
《生物化学》——糖代谢
《生物化学》——糖代谢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您的性别: [单选题] *○男○女1. 糖原分解过程中,可被调节的酶是磷酸化酶。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2. 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而有氧氧化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3. 糖酵解过程只因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是单向反应,所以整条代谢途径不可逆。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4. 糖酵解是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糖,产生ATP的代谢途径。
所以在供氧充足条件下,所有组织细胞是通过有氧氧化来供能。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5. 糖酵解过程的特点之一是不需氧分子参加,无氧化反应,故称之为糖的无氧分解。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6. 肝糖原分解是指肝脏中的糖原磷酸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而肌糖原分解是指肌肉中糖原转变成乳酸的过程,后者不能直接生成葡萄糖。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7. 糖原合成中UDPG是6-磷酸葡萄糖与UTP反应生成的。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8. 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9. 肌糖原经磷酸化酶作用后生成葡萄糖。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0. 在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主要依靠糖异生作用。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1. 糖异生作用只能在肝脏中进行。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2. 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可分解成葡萄糖。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3. 降低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4.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也是糖、脂肪、蛋白质,彻底氧化共同途径。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5. 由于肝细胞膜对葡萄糖自由通过,不依赖于胰岛素,所以肝脏的糖代谢不受胰岛素的影响。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6. 在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脱下的2H是经NADH氧化呼吸链传递最后与氧结合成水并产生3分子ATP。
生物化学-考试知识点_糖代谢
糖代谢一级要求单选题1 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CoA数是:A D 1摩尔4摩尔BE2摩尔5摩尔C 3摩尔B2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 C E 果糖二磷酸酶磷酸果糖激酶 I磷酸化酶BD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果糖激酶ⅡB3 4 糖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A丙酮酸 B 葡萄糖乳酸C 果糖D 乳糖E E糖酵解的脱氢反应步骤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BCDE3—磷酸甘油醛冲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C5 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的反应,需哪些条件?A果糖二磷酸酶,ATP和Mg2 +B C D E 果糖二磷酸酶,ADP,Pi和Mg2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Mg2 +磷酸果糖激酶,ADP,Pi和Mg2 +ATP和Mg2+ C6 7 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反应的酶是:A磷酸己糖异构酶 BD磷酸果糖激酶CE醛缩酶磷酸丙糖异构酶烯醇化酶 C 糖酵解过程中NADH + H+的代谢去路:A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BCDE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以上都对 A8 9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 ATP水解为ADP和 PiBCDE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为ATP分子使底物分于加上一个磷酸根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分子 B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 H+的代谢去路:A进入呼吸链氧化供应能量B 丙酮酸还原为乳酸C D 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 3—磷酸甘油醛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 1,6-双磷酸果糖E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 1,6—双磷酸果糖 B10 正常情况下,肝脏获得能量的主要代谢途径:A 葡萄糖进行糖酵解氧化 C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B D 脂肪酸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氧化葡萄糖 E 以上都是 B11 乳酸脱氢酶在骨骼肌中主要是催化生成:A 丙酮酸B 乳酸 3-磷酸甘油酸C 3—磷酸甘油醛 D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B12 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A 己糖激酶B 6-磷酸果糖激酶 IC 丙酮酸激酶 E 果糖二磷酸酶D 6—磷酸果糖激酶Ⅱ 13 146—磷酸果糖激酶 I 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A C E 1,6-双磷酸果糖 ADPB D AMP 2,6-二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 B D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之 2H 的辅助因子是: A FAD 15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转乙酰化酶的辅酶是:B 硫辛酸 16 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A 柠檬酸B 草酰乙酸 CO 2 NADH+H +17 糖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CO 2+H 2O+ATP B 乳酸 D 乙酰 CoA E 柠檬酸 18 最终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 2和H 2O 并产生能量的物质有:B 硫辛酸C 辅酶AD NAD +E TPP D BA TPP C CoASH D FAD E NAD + C 乙酰 CoA C 丙酮酸D EAAAEA 丙酮酸B E 生糖氨基酸 以上都是C 脂肪酸D —羟丁酸 19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02和H 20并产生能量的物质有: A 乳酸 B -磷酸甘油E 以上都是 C 生糖氨基酸 D 乙酰乙酰 CoAE20 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的反应有:A 酮体生成 D 糖原合成B 脂肪合成 E 以上都是C 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D21 丙酮酸不参与下列哪种代谢过程A 转变为丙氨酸B 经异构酶催化生成丙酮D 还原成乳酸 C 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E 异生为葡萄糖B22 每摩尔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 36或 38摩尔数 ATP 的关键步骤是:A 苹果酸氧化为草酰乙酸B C D E 异柠檬酸氧化为-酮戊二酸 丙酮酸氧化为乙酰 CoA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 1,3—二磷酸甘油酸 1,3—二磷酸甘油酸水解为 3—磷酸甘油酸D E23 从糖原开始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产生 ATP 摩尔数为:A 12 24 下列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有催化作用A 丙酮酸激酶B 丙酮酸羧化酶 B 13.C 37D 39E 37-39 C 果糖双磷酸酶-1 己糖激酶 D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E D25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A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B UDPG 焦磷酸化酶C E 糖原合成酶 分支酶D 磷酸化酶C26 下列有关草酰乙酸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 B C 草酰乙酸参与脂酸的合成草酰乙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在糖异生过程中,草酰乙酸是在线粒体产生的D 草酰乙酸可自由通过线粒体膜,完成还原当量的转移E 在体内有一部分草酰乙酸可在线粒体内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原合成酶参与的反应是:D27 A G+G G-G B D UDPG+G G-G+UDPUDPG +Gn--n+1+UDP C E G 十 Gn Gn+1Gn Gn-1 + GD28 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时可生成A 1分于NADH+HC 1分子NDPH+H+B 2分子NADH+H + D 2分子NADPH+H + +E 2分子CO 2 D29 糖原合成酶催化葡萄糖分子间形成的化学键是:A —1,6—糖苷键 C —1,4—糖苷键 E —1,—4—糖苷键B —1,6—糖苷键 D —1,4—糖苷键 C30 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A 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C 缺乏脱支酶B 缺乏磷酸化酶 D 缺乏己糖激酶E 含肌糖原高肝糖原低 A 31 糖异生过程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中的己糖激酶催化相反的生化反应: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C 丙酮酸羧化酶B 果糖二磷酸酶 I D 葡萄糖—6—磷酸酶 E 磷酸化酶 D D32 不能经糖异生途径可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 —磷酸甘油 C 乳酸 乙酰 CoAB 丙酮酸D E 生糖氨基酸33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A 3B 4C 5D 6E 8 DA34 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A 糖异生B 磷酸戊糖途径C E 血红素合成D 脂肪酸合成 胆固醇合成35 在下列酶促反应中,哪个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A 己糖激酶B 葡萄糖激酶C 磷酸甘油酸激酶 E 丙酮酸激酶D 6磷酸果糖激酶-1 C36 Cori 循环是指A B 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有氧时乳酸重新合成糖原 肌肉从丙醻酸生成丙氨酸,肝内丙氨酸重新变成丙酮酸C 肌肉内蛋白质降解生成丙氨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内异生为糖原D 肌肉内葡萄糖酵解成乳酸,经血循环至肝内异生为葡萄糖供外周组织利用E 肌肉内蛋白质降解生成氨基酸,经转氨酶与腺苷酸脱氨酶偶联脱氨基的循环D37 有关乳酸循环的描述,何者是不正确的?A 肌肉产生的乳酸经血液循环至肝后糖异生为糖B 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避免乳酸损失和因乳酸过多引起的酸中毒C 乳酸循环的形成是一个耗能过程D 乳酸在肝脏形成,在肌肉内糖异生为葡萄糖E 乳酸糖异生为葡萄糖后可补充血糖并在肌肉中糖酵解为乳酸 38 下列哪个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D A CE 6-磷酸葡萄糖 B D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2,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A 39 每摩尔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的能量(以千焦计)是A 3840B 30.5C 384D 28.4E 2840 E40 下列哪个代谢过程不能直接补充血糖?A 肝糖原分解 D 糖异生作用B 肌糖原分解C 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 E 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B41 指出下列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错误论述A 促进糖的异生B 促进糖变为脂肪 D 促进糖原合成C 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进性 E 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A D42 葡萄糖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下列多种物质,除了A 甘油B 乳酸C 核糖D 酮体E 脂肪酸 43 44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6-磷酸果糖生成A 1—磷酸果糖B 6-磷酸葡萄糖 D 1,6-二磷酸果糖 E 2,6--二磷酸果糖C 6-磷酸甘露糖 EA糖无氧酵解途径中;下列哪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A 己糖激酶 B 磷酸己糖异构酶 E 乳酸脱氢酶C 醛缩酶D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45 1分于葡萄糖无氧酵解时净生成几分于ATPA 1B 2C 3D 4 46 不参与糖酵解的酶是E 5 BDA 己糖激酶B 磷酸果糖激酶-1C 磷酸甘油酸激酶 E 丙酮酸激酶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47 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提供高能磷酸键使ADP 生成ATPA 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果糖B 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 -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D 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 1,6-二磷酸果糖及1,3-二磷酸甘油酸 48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需要A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磷酸化酶BD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醛缩酶C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及磷酸果糖激酶D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及磷酸果糖激酶E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及醛缩酶C 49 丙酮酸羧化支路中有几种核苷酸成分参与A lB 2C 3D 4E 5 BB50 下列哪一种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A 果糖二磷酸酶 D 醛缩酶B 丙酮酸激酶C 丙酮酸羧化酶 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51 下述对丙酮酸羧化支路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 是许多非糖物质异生为糖的必由之路B 此过程先后由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C 此过程在胞液中进行D 是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E 是个耗能过程C D52 2分子丙酮酸异生为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A 2个B 3个C 4个D 6个E 8个 53 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糖异生步骤是A 乳酸丙酮酸B 丙酮酸草酰乙酸D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BD54 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A 醛缩酶B 烯醇化酶C 果糖二磷酸酶—1D 辅酶AE 生物素 E D 丙酮酸激酶 E 磷酸己糖异构酶 55 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是A FADB NAD +C TPP56 1分子乙酰CoA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后的产物是A 2 CO 2+4分子还原当量+GTP C CO 2 + H 20B 草酰乙酸和CO 2 D 草酰乙酸+ CO 2+H 20 E 草酰乙酸A。
糖酵解复习笔记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ATP
(4)高能化合物 : 1,3- 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酵解生理意义:
紧急供能:剧烈运动时。 生理供能:红细胞、视网膜、睾丸和骨髓 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中间产物为糖异生提供原料。
5
3. 6-磷酸果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F-1,6-BP)
1
是第二个磷酸化反应,反应不可逆。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是糖酵解的限速酶。 耗一个ATP。
4. 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生物化学 糖代谢(糖酵解)
5. 磷酸丙糖同分异构化
6.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 转变成乳酸。 (一)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1.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G-6-P)
磷酸化使葡萄糖不能自由逸出细胞; 需要激酶,己糖激酶(HK) 分四型,肝中为葡萄糖激酶(GK); 反应不可逆,酶是关键酶(限速酶) 耗一个ATP
2. 6-磷酸葡萄糖异构为6-磷酸果糖(F-6-P)
G 己糖激酶G 6 P F-6-P 磷酸 果糖激酶F-1,6 2P PEP 丙酮 酸激酶丙酮酸
生物化学 糖代谢过程,能量的净生成 :2ATP 消耗ATP的步骤:
G ATP6 磷酸G
6 磷酸果糖 AT P1,6 二磷酸果糖
生成ATP的步骤:
1,3-二磷酸甘油酸 3 磷酸甘油酸+ATP
脱下的氢由NAD+接受产生NADH+H+。 糖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高能磷酸键。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巯基酶,所以它可被碘乙酸不可逆地抑制。故碘乙酸能抑制糖酵解。
7.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COOCH OH CH2-O-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变位酶
COOCH O- 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油酸脱水成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CH O- P CH2-OH
2-磷酸甘油酸
COO-
C
O~ P
CHO CH OH CH2-O-P
3-磷酸甘油醛
NAD+
O=C-O~P
NADH+H +
CH OH
CH2-O-P
Pi
3-磷酸甘油 1,3-二磷酸甘油酸 醛脱氢酶
(7) 1,3-磷酸甘油酸的磷酸转移
O=C-O~P
ADP ATP
COO-
CH OH CH2-O-P
磷酸甘油酸 激酶
CH OH CH2-O-P
CH OH
H OH
1 P- O-CH2
HH OH OH H
CH2-O-P
5
6
O=C-O~P
CH OH
OH
OH
H OH 2
CH2-O-P 7
P-O-CH2 O CH2OH
O=C-O-
H OH
CH OH
H
OH
OH H
CH2-O-P
P-O-CH2 O 3 CH2O-P 8
H OH
H
OH
O=C-O- OP CH P
H2O
CH2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
COO-
ADP ATP
C
O~ P
CH2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OOCO CH3
丙酮酸
2. 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无氧时,乳酸菌等微生物可将丙酮酸转变为乳酸,这就是 乳酸发酵,酸奶、泡菜就是这样生产出酸味来的。
COOH NADH+H + NAD +
(3)磷酸果糖的磷酸化作用
P-O-CH2 O
CH2OH
ATP
ADP P-O-CH2 O
CH2O-P
H H
OH
OH OH
H
Mg2+
H H
OH
OH OH
H
磷酸果糖激酶1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4)1,6-二磷酸果糖一分为二
CH2O-p CO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P
COOH
CO CH3
乳酸脱氢酶
CHOH
CH3
丙酮酸
乳酸
3.丙酮酸转变为乙醇
无氧时,酵母菌等微生物可将丙酮酸先转变为乙醛,再还 原成乙醇,这就是酒精发酵。
COOH
CO2
NADH+H + NAD +
CO
CHO
CH2OH
CH3
CH3
丙酮酸脱羧酶
CH3
丙酮酸
乙醛
乙醇
HO-CH2
HH
OH
OH H
OH
OH
4 CHO
1,6-二磷 酸果糖醛缩 酶
1,6-二磷酸果糖
CH2O-P CO CH2OH
磷酸二羟 丙酮
CHO
CH
CH2-OO-PH
3-磷酸甘 油醛
(5)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作用
CH2O-P CO CH2OH
CHO
CH OH 磷酸丙糖异 CH2-O-P 构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3. 某些组织在有氧时也通过糖酵解供能
4. 糖酵解的中间产物是其它物质的合成原料
2. 丙酮酸激酶 ATP和丙氨酸具有抑制作用;1,6-双磷酸果糖 是变构激活剂
3. 葡萄糖激酶或己糖激酶 己糖激酶受6-磷酸葡萄糖的反馈抑制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1. 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 肌收缩更为重要。
2. 无氧条件下糖的降解过程,糖经一系列的 酶促反应变成丙酮酸,并生成ATP,是一 切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 谢途径。1mol葡萄糖酵解净得 2mol ATP
第二单元 糖代谢 糖酵解
一、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酵解途径 (二)糖酵解的调节 (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一)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的代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酵解途径
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 有10步反应 2. 丙酮酸变为乳酸的过程
1. 糖酵解途径
(1)葡萄糖的磷酸化作用
HO-CH2
H H OH
OH H
CH2-O-H
CH2O-P
糖
CO
酵
CH2OH COOH
解 代
谢
CHOH 途
CH3 径
COOH
CO
10 CH3 O=C-O-
C O~P 9 CH2
(二)糖酵解的调节
三个调节点: 1. 6-磷酸果糖激酶
ATP和柠檬酸是此酶的变构抑制剂。 AMP、ADP、1,6-双磷酸果糖和2,6-双磷酸果 糖是此酶的变构激活剂。
OH
H
OH H
OH OH
葡萄糖
ATP ADP
Mg2+
己糖激酶
P O-CH2
H H OH
OH
H
O糖
(2)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作用
P O-CH2
H H OH
OH
H
OH H
OH OH
Mg2+
P-O-CH2 O
CH2OH
H OH
H
OH
磷酸己糖异构酶
OH H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