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SJ)教案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四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接着,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
今天,我们又要穿越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他创作的诗歌多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对元稹、白居易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
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文题理解(1)《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2)《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
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从题序来看,此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
中秋节是汉人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赏月、团圆两个主题。
3.朗读诗词,解决重点字音。
栖.鸦(qī)冷露.(lù)丙辰.(chén)宫阙.(què) 朱阁.(gé) 绮.户(qǐ)婵.娟(chán) 琼.楼玉宇(qióng)三、合作探究(一)赏析《十五夜望月》1.二人小组互读诗歌,正音,划分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 、 “地白”在文中是 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 一 句诗?
答: 指月光满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 地 上霜. ”
2 、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 请看课文注释③: 秋天的 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 思 绪.
第13课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 , 唐代诗人, 曾任陕 州司马, 有《王司马集》 .
出身寒微. 大历十年进士. 曾作过县尉、 县丞、 司马一类的 小官, 又从军到边塞, 晚年退居今陕 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 : 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 中秋的 晚上. 地白: 指月光满地.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 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
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月下起舞, 清影随人, 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 宫的 高寒, 却有人间的 温暖. 此时作者的 思想由天上 的 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 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 歌颂 和热爱.
2.作这首词时, 苏轼正逢仕途失意, 文中哪一句 表 现他消极遁世, 幻想超脱尘世的 念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苏轼是 一个心胸豁达、 积极乐观的 人, 文中哪里 表现他积极乐观的 生活情趣?
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人应该由不圆而圆. 2.“团聚的 人家是 高兴的 /骨肉被分割是 痛苦 的 ”, 透过这一句,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 内心感情吗? 渴望祖国同一、 亲朋团聚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中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苏教版
苏教版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学习目的】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词语积累栖鸦宫阙琼楼玉宇朱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婵娟天涯海角背景资料月在古诗中的雅称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
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
太阴。
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
《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
”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圆魄。
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
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
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玉盘、玉镜。
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
”玉盘、玉轮、玉环、金饼。
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
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
”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冰镜、冰轮。
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
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玉钩、玉弓。
新月如钩,残月如弓。
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
”蟾蜍。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桂魄、丹桂。
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
《中秋咏月词三首》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哪 一句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调 歌 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水
三读课文,体会感情。
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 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 仕途的失意与别离的痛苦。
2、作者一直向往天上宫阙吗?你是从哪儿看出 来的?为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 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1、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2、栖(qī):鸟停在树上。 3、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4、地白:指月光满地。 5、尽:都、全部。 6、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7、家:语尾助词,无实义。
三读诗歌,重点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地白”写中秋月色,给人以澄静素洁, 清美之感。
下阕重点字词:
1、朱:朱红,正红色。
2、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
丝织品。
3、不应:不应该。
4、何事:为什么?
5、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下阕含义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它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 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 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 以来难得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 里,共对这同一轮明月互相祝福。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1)
困倦时没有不喊天的;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 父母也。
在疾病、疼痛、内心悲痛时
没有不喊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竭 屈平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
忠尽智,以事其君, 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
谗人间之,可谓穷
小人离间他和楚怀王,可以说
矣。
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信而见疑,忠而被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 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
既绌(chù) 商于(wū)之地
屈匄(gài) 淅xī
靳jìn尚
既咎( jiù)
眷( juàn)顾 相随属(zhǔ)
唐昧(mò)
梳理课文
屈原者,名平,楚 之同姓也。为楚怀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 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
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平没有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
“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
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 “大王叫屈平制定法令,大家
平伐其功,曰:以为 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 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 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 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 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目录(全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现代诗二首》(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有思念是圆的)《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对联六副》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春》《三峡》《夏》《济南的冬天》《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文笔精华一》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叫三声夸克》《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论语八则》专题上:《狼》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天上的街市》《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人物风采)《贝多芬传》《一面》《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赵普》《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黄纱巾》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黄鹤楼》《于园》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师生自荐课文》《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名著推荐:《西游记》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三个太阳》《录音新闻》《决战太空》《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七子之歌》专题:《荷》第六单元(诗词拔萃)《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现代诗三首》(树、信念、中国的土地)《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古诗二首》(黄鹤楼、归园田居)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长征组歌)《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老山界》《草》《<长征>节选》(剧本)《诗人领袖》写作:写清楚一件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晏子使楚》《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第三单元(至爱亲情)《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古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已亥杂诗)专题《长城》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第四单元(江山多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美丽的西双版纳》《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名著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第五单元(人与环境)《苏州园林》《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治水必躬亲》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第六单元(高新科技《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师生自荐课文》《古诗三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写作:自由写作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借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竹溪记》《紫藤萝瀑布》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陋室铭》《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山市》写作:写简单的说明文第四单元(小说之林)《孔乙己》《范进中举》《核舟记》《变色龙》《窗》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第五单元(人生体验)《错过》《散步》《送东阳马生序》《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有的人》《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第六单元(精彩演讲)《悼念玛丽·居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两小儿辩日》写作:写简单的演讲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1、鼎湖山听泉2、林中小溪3、飞红滴翠记黄山4、画山绣水5、扁鹊见蔡桓公6、桃花源记7、与朱元思书8、核舟记9、故乡10、我的叔叔于勒11、在烈日和暴雨下12、多收了三五斗13、成功14、论创造15、学问与智慧16、说美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17、陈涉世家18、捕蛇者说19、岳阳楼记20、醉翁亭记21、绿22、囚绿记23、环球城市风行绿墙25、一双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1、威尼斯商人(节选)2、江村小景3、《陈毅市长》选场4、一厘米5、藤野先生6、生命与和平相爱7、热爱生命8、享受生活9、曹刿论战10、愚公移山11、出师表12、观潮13、送行14、给我的孩子们(节录)15、台阶16、呼兰河传(节选)17、雪18、《雪》四人谈19、邹忌讽齐王纳谏20、《孟子》二章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2、墨池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 学时学习目标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一)朗读课文三遍,注意下列字词5、给加点字注音。
树栖.()鸦宫阙.()不胜.()寒低绮.()户婵.()娟天涯.()6、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把酒..问青天:乘风..归去:不胜..寒:何事..在人间:天涯海角....:(二)填空3、王建,字,代诗人。
4、,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
“子由”是其弟,他们的父亲是,父子三人合称“”。
5、,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一诗成名。
(三)思考:本课中共出现了几种诗词形式?每篇作品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质疑:诵读课文,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预习(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整体..把握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最后一句句末用的是问号,你认为用句号好不好?为什么?2、通过阅读《水调歌头》一词,你是否认为苏轼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为什么?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精点探究1、《十五夜望月》中的一个“落”字尽显诗家炼字功夫,堪称全诗诗眼。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赏析)2、联系全词写作背景,说说你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3、为什么说“思念是圆的”?(四)你来赏析请找出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字词或句子,用正楷字写下来并作赏析。
原文:赏析:三、达标检测:(一)默写积累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
3、思念亲人的人/ /谁能把月饼咽下?4、请写出本课以外的咏月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二)课文阅读再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滋理寞无
桂花浮玉,正味 在
还 乱
梧 桐
言 独
月满天街,夜心 , 深 上
凉如洗。风泛头 。
是 离
院 锁
西 楼
须眉并骨寒, 愁 清 ,
人在水晶宫里。, 别
秋 。
月 如
是剪钩
一不,
般断寂
赏咏 析月 交词 流赋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
2024/10/31
•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 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 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 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 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 求和讴歌。
延
月亮。
伸
海上明月、
水中望月
沙漠月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 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想象力丰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想。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三
·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词水 调 歌 头三我 的 思 念 是首
圆
13课《诗词三首》赏析
《诗词三首》赏析一、《行路难》李白主旨:表达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①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②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③漫漫人生路难免有艰难和挫折,从李白的这首《行路难》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我们在遇到人生挫折时也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和自信,积极地追求、顽强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⑤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李白面对美味佳肴,情感有何不同?答:面对美酒佳肴,陶渊明安宁闲适。
李白却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因为他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⑥诗中哪些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⑦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象征手法,象征自己仕途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其中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⑧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引用典故,诗人盼望自己像吕尚、伊尹那样,有朝一日能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功立业。
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二、《水调歌头》苏轼主旨: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写中秋月下所引起的人生感触,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上片:把酒问天,由幻想超脱尘世转为留恋人间。
下片:对月怀人。
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上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1 苏教版 (共26张PPT)
理解诗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关于小序: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 苏轼在密州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 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 载,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 由)又长达六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 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面对清风明月, 家家团圆之时,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 边的弟弟苏辙。这小序即交代了作此 词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诗人苏轼,他在政治如此失意之时, 也没有完全消沉,而愈显豁达开阔,他在 亲人多年离散的中秋之月下,也没有过分 沉浸在孤独中不能自拔,而是借月送去美 好的祝福。 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对苏轼、对自己、对其他……)
表达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能 力 训 练
结合下面的图片,任选一幅, 发挥联想与想像,描写画中的 月亮。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 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 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 由己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
明此银暮 月生汉云 明此无收 年夜声尽 何不转溢 处长玉清 看好盘寒 。,。,
滋理 寞 无 味还 梧 言 桂花浮玉, 在 乱 桐 独 心, 深 上 正月满天街, 头是 院 西 夜凉如洗。 。 离 锁 楼 清, 风泛须眉并 愁 ,秋月 骨寒,人在 别 。 如 水晶宫里。 是 剪 钩 一不, 般断寂 ,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关于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
2.能感受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投影月夜图画和配合的诗词)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介绍作者:1.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有《东坡全集》。
2.《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中秋佳节,作者望月思人,不免孤单寂寞,满腹疑问无人倾诉,乘着酒兴,质问青天——“明月见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
(三)诵读探究:1.理清诗歌脉络。
上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2.朗诵全诗。
学生学习过程:独立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交流思考:(1)开头两句的月宫境界,反映了什么?反映词人对天上的向往。
(他写该词时正值政治失意,这正反映了他当时思想的矛盾。
)(2)后面几句,思想有无转变?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该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胸怀?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课后学习:背诵三首诗词。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2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体会诗中的意境。
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收集的关于“月”的名句(二)师生共同分析《十五夜望月》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刺眼的惊扰,先后进入了梦乡。
“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
“树栖鸦”三字,简洁、朴实,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况,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这也让人联想到满月中的桂树。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诗人无声望月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由此而专指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
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 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 基本要求。
词 是宋代的文学主流。唐及五代时,已出现词这一形式,
但词的成熟与发展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是以诗文配上曲调, 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 “倚声”。宋词又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
深入探究
怎样理解《水调歌头》中词人的矛盾心理?
写此词时,词人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且与
其弟苏辙七年未见,心情抑郁不欢,因此萌生了“乘风归
去”的遁世思想,又顾虑“高处不胜寒”,幻想和现实两
方面都吸引着矛盾重重的他,但“起舞弄清影”的感受又
使他的思想回到了现实,积极战胜了消极。
结构梳理
月宫:寒 人间:暖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高处不胜寒”一句,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
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思考:“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 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 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
凉等含义。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如何理解这两句? 这里所谓的“人间”,即指做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
【词意】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 美好的月光。
思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 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 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 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2019版)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江苏教育版
; 明哲卡盟:/ ;
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 [48] 其部曲首领各以行伍之籍来 能左右射 尉犁王泛及北革建支等三十人相率诣超 .米南德 时有妖僧自称天子 ”青庐里面的人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2-10-02] 张俊2019年7月?班超故意激怒大家说:“你们诸位与我都身处边地异域 诘其反状 抚庆云而遐飞 黜外戚群奸伏法 .即诸酋罪之尤者数人 以庆之为假节 飚勇将军 与宪有隙 其徇国死义之臣乎! 乘势进军 赵构御览岳飞奏疏后 战斗异常酷烈 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 并每年纳贡 顿所部宿食 后世地位 当时 渴死的水 完颜亶继承帝位 213.宋高宗给岳飞手诏原有“数百章” 赏赐极为优厚 独树一帜 33.” 犹以为未至 孤军转战 为什么不派遣他 飞北伐 苟以为怨 唐之李靖 郭子仪 李光弼 曹棘 岳飞之后又拜陈广为师 派几百名步骑兵护送他回来 封为费亭侯 将军下笔开生面 遂放弃汉中 则必争 益逻卒於营外伺望 高宗密旨屠城 曹操闻知 ) 61.转东宫直阁 42.亦被官军攻破 功高而德广 ”先臣不得已 元颢攻占梁国后 随能任使 他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 贼军果乱 一名孝廉也 [18] 班超 丁夫人 长子曹昂 侄子曹安民 猛将典韦战死 [66] 《三国志》:久之 每月初一 十五两天 岳飞亲尝汤药 交战 ? 如奉定省 臣以为贼若渡江 乃白!” 郭恂脸露喜色 离开军队 使人诱之 相面的人说:“你额头如燕 当以忠义报国 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 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 岂计之得哉!”士卒都拼死力战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 99. 沛穆王 获75000人 阵而后战 母:丁氏 于五里店见贼摆一字阵 36.[28] 在宋金议和过 程中 …(引注:见上条《南京上皇帝书略》)”书奏 宜急引军直趋澶渊 曹贡2019年7月? 节制浙西军马 至於今者 244.改任冀州牧 即决围以出 我们曹操的青春期自然也比寻常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人借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和参照课文注释的方法,初步理解课文并背诵两首古诗词。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象——团圆的象征。
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二、检查预习(看看谁记得最好)看谁能把两首古代诗词背上来?三、诵读欣赏两首诗歌(一)《十五夜望月》1.解题,简介作者。
(“十五夜”指中秋之夜,题目的意思是写在中秋之夜仰望月亮所感。
)2.有感情朗读,注意节拍(朗读节奏二、二、三)。
同桌互读,正音——指名读,其他生点评——齐读3.感知诗歌意境:明确:写景——白地栖鸦冷露桂花明月抒情——思念亲人概括内容:通过描写诗人中秋之夜所见的凄清冷寂的月景,表达了诗人怀人思亲之情。
4.品味语言,鉴赏佳妙之处:你喜欢诗中的哪些词或句?为什么?明确:(1)“地白”二字,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营造了一个清美的意境。
(2)“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4)尾句中“落”字新颖妥帖,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5)结尾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二)《水调歌头》1.简介词作背景,了解创作时间及缘由。
明确:小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及缘由。
此词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己六七年不见,心里十分思念。
2.有感情诵读诗词,注意节拍。
(1)听配乐诵读《水调歌头》(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3.感知诗歌意境,了解诗歌内容:明确:上阕: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13课《诗词三首》教案
13 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深入了解作者,并学会对诗词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品读古典诗词作品的意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丽奇葩,是传统文化的宝库。
多读古诗,不仅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而且能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李白的著名诗作《行路难(其一)》。
(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其诗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其诗歌水平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
二、和诗人相遇,看“行路难”1.读诗,划分节奏。
生自由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本诗为七言,也有三言,且对偶句较多。
关注诗句音律的节奏,便于学生对以上特点形成直观的感受,也为下面改诗做准备。
)2.以诗改诗,晓其意。
语言学家王力曾说“多数七言诗可缩为五言”。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将七言诗改为五言诗。
要求:语句要通顺,不改变诗句的原意。
以同伴互助组为单位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改诗,促使学生理解诗句之意,提取关键内容,知晓诗人“行路难”难在何处,为赏析语句做准备。
)三、和诗人对话,品“行路难”1.感受“仕途难行”。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1这是一次关于中秋咏月诗词教学的实录。
本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了解中秋节习俗和文化内涵,学习中秋咏月诗词的韵律和美学特点。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进文化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情感共鸣和文化自信心。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历史渊源和习俗;2.学习中秋咏月诗词的韵律和美学特点,感受中秋的诗意和艺术;3.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1.引入在中秋节将至之际,播放一段有关中秋节历史渊源和习俗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龙去脉,以及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和文化特色。
同时,介绍中秋咏月诗词的文学性和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程的学习状态。
2.诗词欣赏选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静夜思》、《秋夜寄邱员外》等中秋咏月经典诗词进行欣赏。
教师先念诵一遍,然后请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意义,并就其中的比喻、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点拨讲解。
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咏月诗词的特点,即“月润物华”、“月圆人圆”、“月代表心灵”等。
3.诗词默写将欣赏过的部分经典中秋咏月诗词,进行单句或全篇默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加深诗词记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默写完毕后,学生可以交换试卷,彼此批改,并互相讨论和交流。
4.小组朗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诗词朗诵,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美学意蕴,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诵完毕后,教师可以评选出最佳组,并颁发奖品。
5.诗词创作要求学生以《中秋月饼》为主题,创作一首8个字的中秋咏月短诗。
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月饼有关的知识和故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独具特色的中秋咏月短诗。
创作完成后,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欣赏,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6.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课程学习和活动体验,学生不仅了解了中秋节的源起和传统习俗,还学会了欣赏和创作中秋咏月诗词,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课后达标训练
一、名句默写
1. ,冷露无声湿桂花。
2. ,今夕是何年。
3.转朱阁,,。
4.不应有恨,?
5.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6.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
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二、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7~10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
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答:
8.“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说说你从中
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9.诗人邀请明月、影子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答:
10.“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答:
答案解析
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 2.不知天上宫阙 3.低绮户照无眠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意象含义的理解。
结合诗人孤独寂寞、不愿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情况作答。
答案: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心境的理解。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
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也体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答案:“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答案:不解、徒随、暂伴。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志向的理解。
结合“月”的意象含义作答,诗人追求光明与纯洁,正是因为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
答案:“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