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水资源保护(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水资源保护(1)
本章主要介绍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水环境质量 监测与评价;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 基本理论;污染水源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 术;水源污染防护带理论技术;水质保护与 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 系等。
8.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8.2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8.3 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 8.5 水资源保护措施
消减断面是指废水和污水汇入河流后,经一 段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经稀 释和自净而逐渐降低,其左、中、右三点浓 度差异较小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 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m以外的河段上。
河流采样断面上采样点的设置,应根据河流的宽度 和深度而定。
50 m 50 m—100 m 100 m—1000 m 1500 m
内梅罗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2 (P ) Pi max P综 , 2 2
式中: P 是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 P 为i采样点某类污染
综 i max
物单项污染指数中的最大值;
1 n P Pi n i 1
为单因子指数平均值。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将水质分为三级:
(1)当P综>1,水质污染较重; (2)当0.5≤P综≤1,水质已受到污染; (3)当P综<0.5时,水质未受到污染。 ( P综=Pij)
(5) 侧向污染扩散,是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 源的一种扩散形式(包括海水入侵).污染物在地下 水中扩散受开采漏斗的水动力条件和污染源的分布 位置的控制。
监测点应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和平 行地下水流向上布置。在接近污染源分布的开采漏 斗的上游,应重点监测,在整个漏斗区可以适当布 置控制点。
在一条垂线上,
.3~0.5 .3~0.5 .3~0.5 .3~0. 5 1/2 1
1
1
对水库、湖泊的采样断面,考虑出入湖库的河流汇合处及 湖岸功能区的分布,再考虑面积、水源、鱼类洄游和产卵 区。采样点的位置同河流。如果存在温跃层*,考虑设置温 跃层采样点。
*湖水温跃层
湖水温跃层是指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 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连续面。湖温在垂线方向上的变 化,有在上层和下层缓慢下降,而在中层发生急剧 变化的现象,此突变层称为温跃层。 由于风的作用,上层水发生混合和温度变化, 下层水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上下层之间便会产生 温度急变的跃层。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湖水增 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湖盆形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风力愈大,跃层的位置也愈深。
(4)块状污染扩散区,是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 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面积垂直污 染约—种扩散形式,污染的范围和程度随有 害物质的迁移能力、包气带土壤的性质和厚 度而定。污染污染物多为易溶的无机盐类和 有机洗涤剂等,如居民区大面积的硝酸盐污 染,应当采用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监 测断面。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河段设置的监测断面(广 义),一般设置对照断面、监测断面(狭义) 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是为了弄清河流入境前的水质而设置的。 应在流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避开各类废水流入或 回流处设置,一般对照断面只设一个。 监测断面是为了弄清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 评价水质状况而设置的。监测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 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二)评价方法 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水质的物理化学 参数的实测值为依据的评价方法;另一类 是以水生物种群与水质的关系为依据的生 物学评价方法。
较多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 其中又分:①单项参数评价法。②多项参数 综合评价法。指数评价法用两种指数即参数 权重评分叠加型指数和参数相对质量叠加型 指数两种。
根据生物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理建立 起来的生物学评价方法,通过观测水生物的 受害症状或种群组成,可以反映出水环境质 量的综合状况,因而既可对水环境质量作回 顾评价,又可对拟建工程的生态效应作影响 评价,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的补充。 缺点是难确定水污染物的性质和含量。
(1)单项水质指标比照法
即用某一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与 水质标准对比,判断水质的优劣或适用 程度。
(二)地下水质监测
地下水污染区监测点的布置方法应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 中的存在形式来确定。地下水污染物的扩散形式按污染途径 及动力条件,分为以下类型:
(1)渗坑、渗井的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动而在其下游形成条带 状污染,这是有害物质在含水层渗透性能强,渗透速度快的 地区扩散的特点。监测点的布置,应沿地下水流向,平行和 垂直监测断面控制,其范围包括重污染区、轻污染区以及污 染物扩散边界。
8.2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一、污染源调查
污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明水体污染现状、污染 危害程度、污染发生的过程、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 径及污染环境条件,并揭示水污染发展的趋势,确 定影响污染过程的可能的一半条件和影响因素。 调查的内容: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污 染环境条件等。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8.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一、水资源保护概念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
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
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
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 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2)单项水质指标污染指数法 选取单项水质指标,以其实测值与相应的水质 评价标准的比值作为单项水质指标污染指数: I=Ci/C0
I 某项水质指标的污染指数 Ci 某项水质指标的实测值 C0 某项水质指标的评价标准
I 小于或等于1时,水质满足要求;I大于1时, 水质污染。该方法简便直观,但不能反映多种污 染物所形成的复杂水质状况。
水环境质量监测目的
(1)提供现状数据 (2)预测水体污染变化趋势 (3)水污染对生物及人体健康影响 (4)探明污染原因及污染机理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 1、水质监测站网 水质监测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 以适当数量的水质监测站构成的水质资料收 集系统 水质监测站网的建立与设置根据其目的及 所要完成的任务,可分为基本站、辅助站、 背景站。
当水体有多种用途时,
P=∑WjP综
Wj为不同用途权重,第一、二类用途权重定为0.4,第
三类定为0.2。
(4)综合污染指数法
即把选用的若干参数综合成一个概 括的指数来评价水质,又称指数评价法。 Iz=1/nΣ(Ci/C0i)
Iz综合污染指数;Ci某项水质指标的实测值;C0i 某单项 水质指标的评价标Hale Waihona Puke Baidu;n,水质指标总项数。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 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的质量利用价值及 水的处理要求作出评定。 水质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 项基本工作,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和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质标准
根据不同的评价类型,采用相应的水质标准。 评价水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养殖水体的质量,要采用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评价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点的水源水质,用地面水 卫生标准;评价农田灌溉用水,采用农田灌溉水质 标准等。 一般都以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类水质标准 作为评价标准。在没有规定的水质标准情况下,可 采用水质基准或本水系的水质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
根据水质综合指数的大小可将水体分为合格、基本合格、污染和重污染 四类。不同类型水体相对应的综合指数和水质现状阐述如下: 合格:Iz≤0.8,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能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即使 有个别指标超标,但超标倍数较小(1倍以内),水体功能可以得到充 分发挥,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 基本合格:0.8<Iz≤1.0,有少数指标超过相应类别的标准,但这些 指标不直接影响到水体功能效应,水体功能没有受到明显损害,但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某些因素(水质指标)的制约。 污染:1.0<Iz≤2.0,由于综合指数已明显超过1.0的标准限值,多项 指标值已超过相应的标准值,其水体功能明显受到制约,要充分发挥水 体的原有功能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性或非工程性措施,水质对应于其功能 已受到污染。 重污染:Iz>2.0,各项水体指标的总体均值已超过标准1倍以上,部 分指标可能超过标准数倍,水体功能已受到严重危害,如不采取必要的 措施,直接利用其水体功能可能是危险的。对这类水体必须采取必要的 措施,或改变其功能,或付诸行动开展污染整治。
小结 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 对的,即对应于水体功能要求评判其污染程 度。 污染程度是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水质要求的。 污染程度的分级是为了定性反映水质的现状, 水体污染说明该水域原定的功能不能安全、 全面地发挥效应,其功能得不到保证。 不同功能水体即使达到相同的污染程度,其 危害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2)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性能很弱的
地区污染扩散特点。由于地下水径流条件差,污染物迁移以 离子扩散为主,运动缓慢,污染范围小,监测点应在渗坑、 渗井附近布置。
(3)带状污染扩散,是污染物沿河渠渗漏污染 扩散的形式。监测点应根据河渠状况、垃质 结构,设在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的河渠段上, 并垂直于河渠设监测断面。
3.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变化。 常规水质监测采样频率及时间的要求为: (1)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来样8次一12次, (2)重要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全年采样12次; (3)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 (4)面积大于1000 km2的湖泊和库容大于1亿m3的水库, 每月应采样分析1年不少于12次; (5)其他湖库,全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
2、监测断面的设置 断面设置原则:
(1)没在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 下游; (2)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 (3)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
(4)设在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 水域和娱乐水域等
(5)设在主要文流汇入主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
二、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1)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 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 (2) 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 关的生态系统;建立安全供水的保障体系; (3) 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 (4)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 术体系; (5) 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 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
(3) 内梅罗指数
美国学者内梅罗在《河流污染科学分析》一书中提出 了该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的一种。 内梅罗指数是一种兼顾极值或称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 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它将水的用途划发为三类 (j):
a 人类直接接触使用(j=1):包括饮用、游泳、制造饮料等; b 间接接触使用(j=2):包括养鱼、工业食品制造、农业用 等; c 不接触使用(j=3):包括工业冷却水、公共娱乐及航运。
河流采样断面,一般设置背景断面与监测断面:
背景断面:所渭水环境背景直是指未受或少受人 类活功影响的区域内的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与基本 含量。在清洁河段个设置水环境背景采样断面或采 样点,可得到一个水系或河流的水环境背景值。 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 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
本章主要介绍水资源保护的概念;水环境质量 监测与评价;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 基本理论;污染水源控制与修复的理论与技 术;水源污染防护带理论技术;水质保护与 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 系等。
8.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8.2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8.3 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 8.5 水资源保护措施
消减断面是指废水和污水汇入河流后,经一 段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经稀 释和自净而逐渐降低,其左、中、右三点浓 度差异较小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 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 m以外的河段上。
河流采样断面上采样点的设置,应根据河流的宽度 和深度而定。
50 m 50 m—100 m 100 m—1000 m 1500 m
内梅罗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2 (P ) Pi max P综 , 2 2
式中: P 是采样点的综合污染指数; P 为i采样点某类污染
综 i max
物单项污染指数中的最大值;
1 n P Pi n i 1
为单因子指数平均值。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将水质分为三级:
(1)当P综>1,水质污染较重; (2)当0.5≤P综≤1,水质已受到污染; (3)当P综<0.5时,水质未受到污染。 ( P综=Pij)
(5) 侧向污染扩散,是地下水开采漏斗附近污染 源的一种扩散形式(包括海水入侵).污染物在地下 水中扩散受开采漏斗的水动力条件和污染源的分布 位置的控制。
监测点应在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和平 行地下水流向上布置。在接近污染源分布的开采漏 斗的上游,应重点监测,在整个漏斗区可以适当布 置控制点。
在一条垂线上,
.3~0.5 .3~0.5 .3~0.5 .3~0. 5 1/2 1
1
1
对水库、湖泊的采样断面,考虑出入湖库的河流汇合处及 湖岸功能区的分布,再考虑面积、水源、鱼类洄游和产卵 区。采样点的位置同河流。如果存在温跃层*,考虑设置温 跃层采样点。
*湖水温跃层
湖水温跃层是指湖水温度在其垂直方向上发生急 剧变化而产生的不连续面。湖温在垂线方向上的变 化,有在上层和下层缓慢下降,而在中层发生急剧 变化的现象,此突变层称为温跃层。 由于风的作用,上层水发生混合和温度变化, 下层水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上下层之间便会产生 温度急变的跃层。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湖水增 温程度、风力大小和湖盆形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风力愈大,跃层的位置也愈深。
(4)块状污染扩散区,是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 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大面积垂直污 染约—种扩散形式,污染的范围和程度随有 害物质的迁移能力、包气带土壤的性质和厚 度而定。污染污染物多为易溶的无机盐类和 有机洗涤剂等,如居民区大面积的硝酸盐污 染,应当采用平行和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监 测断面。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的河段设置的监测断面(广 义),一般设置对照断面、监测断面(狭义) 和消减断面。
对照断面是为了弄清河流入境前的水质而设置的。 应在流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避开各类废水流入或 回流处设置,一般对照断面只设一个。 监测断面是为了弄清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 评价水质状况而设置的。监测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 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
(二)评价方法 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水质的物理化学 参数的实测值为依据的评价方法;另一类 是以水生物种群与水质的关系为依据的生 物学评价方法。
较多采用的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 其中又分:①单项参数评价法。②多项参数 综合评价法。指数评价法用两种指数即参数 权重评分叠加型指数和参数相对质量叠加型 指数两种。
根据生物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原理建立 起来的生物学评价方法,通过观测水生物的 受害症状或种群组成,可以反映出水环境质 量的综合状况,因而既可对水环境质量作回 顾评价,又可对拟建工程的生态效应作影响 评价,是物理化学参数评价方法的补充。 缺点是难确定水污染物的性质和含量。
(1)单项水质指标比照法
即用某一参数的实测浓度代表值与 水质标准对比,判断水质的优劣或适用 程度。
(二)地下水质监测
地下水污染区监测点的布置方法应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 中的存在形式来确定。地下水污染物的扩散形式按污染途径 及动力条件,分为以下类型:
(1)渗坑、渗井的污染物随地下水流动而在其下游形成条带 状污染,这是有害物质在含水层渗透性能强,渗透速度快的 地区扩散的特点。监测点的布置,应沿地下水流向,平行和 垂直监测断面控制,其范围包括重污染区、轻污染区以及污 染物扩散边界。
8.2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一、污染源调查
污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明水体污染现状、污染 危害程度、污染发生的过程、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 径及污染环境条件,并揭示水污染发展的趋势,确 定影响污染过程的可能的一半条件和影响因素。 调查的内容:污染现状、污染源、污染途径以及污 染环境条件等。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8.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一、水资源保护概念
水资源保护,从广义上应该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与水质
的保护与管理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合理开发、管理
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质、量供应,防止水污染、水
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 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2)单项水质指标污染指数法 选取单项水质指标,以其实测值与相应的水质 评价标准的比值作为单项水质指标污染指数: I=Ci/C0
I 某项水质指标的污染指数 Ci 某项水质指标的实测值 C0 某项水质指标的评价标准
I 小于或等于1时,水质满足要求;I大于1时, 水质污染。该方法简便直观,但不能反映多种污 染物所形成的复杂水质状况。
水环境质量监测目的
(1)提供现状数据 (2)预测水体污染变化趋势 (3)水污染对生物及人体健康影响 (4)探明污染原因及污染机理
(一)地面水水质监测 1、水质监测站网 水质监测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 以适当数量的水质监测站构成的水质资料收 集系统 水质监测站网的建立与设置根据其目的及 所要完成的任务,可分为基本站、辅助站、 背景站。
当水体有多种用途时,
P=∑WjP综
Wj为不同用途权重,第一、二类用途权重定为0.4,第
三类定为0.2。
(4)综合污染指数法
即把选用的若干参数综合成一个概 括的指数来评价水质,又称指数评价法。 Iz=1/nΣ(Ci/C0i)
Iz综合污染指数;Ci某项水质指标的实测值;C0i 某单项 水质指标的评价标Hale Waihona Puke Baidu;n,水质指标总项数。
三、水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 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的质量利用价值及 水的处理要求作出评定。 水质评价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一 项基本工作,为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和水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水质标准
根据不同的评价类型,采用相应的水质标准。 评价水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养殖水体的质量,要采用渔业用水水质标准; 评价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点的水源水质,用地面水 卫生标准;评价农田灌溉用水,采用农田灌溉水质 标准等。 一般都以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各类水质标准 作为评价标准。在没有规定的水质标准情况下,可 采用水质基准或本水系的水质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
根据水质综合指数的大小可将水体分为合格、基本合格、污染和重污染 四类。不同类型水体相对应的综合指数和水质现状阐述如下: 合格:Iz≤0.8,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能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即使 有个别指标超标,但超标倍数较小(1倍以内),水体功能可以得到充 分发挥,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 基本合格:0.8<Iz≤1.0,有少数指标超过相应类别的标准,但这些 指标不直接影响到水体功能效应,水体功能没有受到明显损害,但在一 定程度上受到某些因素(水质指标)的制约。 污染:1.0<Iz≤2.0,由于综合指数已明显超过1.0的标准限值,多项 指标值已超过相应的标准值,其水体功能明显受到制约,要充分发挥水 体的原有功能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性或非工程性措施,水质对应于其功能 已受到污染。 重污染:Iz>2.0,各项水体指标的总体均值已超过标准1倍以上,部 分指标可能超过标准数倍,水体功能已受到严重危害,如不采取必要的 措施,直接利用其水体功能可能是危险的。对这类水体必须采取必要的 措施,或改变其功能,或付诸行动开展污染整治。
小结 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 对的,即对应于水体功能要求评判其污染程 度。 污染程度是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水质要求的。 污染程度的分级是为了定性反映水质的现状, 水体污染说明该水域原定的功能不能安全、 全面地发挥效应,其功能得不到保证。 不同功能水体即使达到相同的污染程度,其 危害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2)点状污染扩散,是渗坑、渗井在含水层渗透性能很弱的
地区污染扩散特点。由于地下水径流条件差,污染物迁移以 离子扩散为主,运动缓慢,污染范围小,监测点应在渗坑、 渗井附近布置。
(3)带状污染扩散,是污染物沿河渠渗漏污染 扩散的形式。监测点应根据河渠状况、垃质 结构,设在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的河渠段上, 并垂直于河渠设监测断面。
3.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集的水样必须有代表性,要能反映出水质在时间和空 间上的变化。 常规水质监测采样频率及时间的要求为: (1)饮用水源及重要水源保护区,全年来样8次一12次, (2)重要水系干流及一级支流,全年采样12次; (3)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 (4)面积大于1000 km2的湖泊和库容大于1亿m3的水库, 每月应采样分析1年不少于12次; (5)其他湖库,全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
2、监测断面的设置 断面设置原则:
(1)没在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 下游; (2)设在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出口和入口; (3)设在河流主流、河口、湖泊和水库的代表性位置;
(4)设在主要用水地区,如公用给水的取水口、商业性捕鱼 水域和娱乐水域等
(5)设在主要文流汇入主流、河口或入海水域的汇合口。
二、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1) 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加强其能力建设,切实落实与实 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有效合理分配; (2) 提高水污染控制和污水资源化的水平,保护与水资源有 关的生态系统;建立安全供水的保障体系; (3) 强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的战略性研究; (4)研究与开发与水资源污染控制与修复有关的现代理论、技 术体系; (5) 强化水环境监测,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法律法规,加 大执法力度,实现依法治水和管水。
(3) 内梅罗指数
美国学者内梅罗在《河流污染科学分析》一书中提出 了该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的一种。 内梅罗指数是一种兼顾极值或称突出最大值的计权型 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它将水的用途划发为三类 (j):
a 人类直接接触使用(j=1):包括饮用、游泳、制造饮料等; b 间接接触使用(j=2):包括养鱼、工业食品制造、农业用 等; c 不接触使用(j=3):包括工业冷却水、公共娱乐及航运。
河流采样断面,一般设置背景断面与监测断面:
背景断面:所渭水环境背景直是指未受或少受人 类活功影响的区域内的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与基本 含量。在清洁河段个设置水环境背景采样断面或采 样点,可得到一个水系或河流的水环境背景值。 监测断面:为了弄清排污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水 质污染状况所设的采样断面(也称控制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