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大二现代文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

大二现代文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

⼤⼆现代⽂学考试要点复习重点现当代⽂学复习重点1.⽼舍作品艺术特⾊及追求?艺术特⾊:塑造了⽣动的市民形象系列,⽼派市民、新派市民;伦理本位意识,表达的是⼀个道德主题;京味⼩说的开拓。

追求:京味与幽默⼀.京味主要体现在语⾔、民俗与⽂化⼼理上;⼆.⽼舍作品中的幽默具有两重性“油滑”,主要表现在⽼舍的早期作品中;后期作品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向,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我批判。

2.分析曹禺《雷⾬》中的周蘩漪形象?主观题3.分析张爱玲《⾦锁记》中曹七巧裂变⼥性形象。

屈抑的寡妇主观题4.简述狂⼈的形象。

主观题5.从新诗发展的⾓度,说明《天狗》在新诗史上的意义。

要点:开创性!《天狗》历来被看作是《⼥神》中最有特⾊的作品,它与《凤凰涅盘》和《炉中煤》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内容上,都是通过毁灭⾃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精神,在表现⼿法上,都是借助某⼀形象(或天狗,或凤凰,或煤)来表现主题。

《天狗》是豪放风格的代表,它的主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情绪饱满地表现了以爱国、反抗和进取为特征的五四精神,⽽且还在于它以形式上的“绝端的⾃由,绝端的⾃主”真正做到了“诗体的⼤解放”,并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让⼈们关于“⽩话能否⼊诗”的担⼼成为了多余,使⽩话新诗真正取代了传统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

作品充满了传奇的⾊彩,也很好地表现了作品预⾔⼀个新时代到来的主题。

6.⽼舍的创作特⾊与贡献。

⼀、浓郁的京味⼉。

⽼舍描绘北京的⼤杂院⼉、⼩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胜景在⽼舍笔下成了⼀张张⾊彩鲜明地图画,充满了诗意美。

同时,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像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事的讲究排场图阔⽓,“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活⽅式,还有⼀些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北京味。

⼆、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舍创造的最能显⽰市民社会丰富性的,是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象。

如车夫、艺⼈、暗娼、巡警、职员、游⼿好闲的⼋旗⼦弟和为⾮作⽍的洋奴汉奸。

现代文学一 简答题 知识重点

现代文学一 简答题  知识重点

现代文学简答题知识重点乡土小说的贡献1、拓宽题材:从知识青年转向社会民众。

从关心个人理想、感伤、回忆,到关注社会现实。

2、手法写实:从主观抒情到客观写实。

讽刺、实地描写、细节刻画。

纠正旧小说简括叙述的遗留。

3、文化批判立场,国民性批判主题。

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人物形象。

1、自叙传,表达自我情感:《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借他者写自己:《银灰色的死》《采石矶》自叙传不是自传:不重情节结构,写情绪心理,才气和激情充溢,真切的感伤和忧愤。

常用手法:直书胸臆、自我解剖、长篇独白。

《沉沦》《薄奠》身世和弱国子民情结结合:与“五四”后青年的经济、婚恋苦闷和精神失落呼应。

2、“零余者” :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彷徨、弱小或被损害的小人物,与现实势不两立,以痛骂或变态行为反抗。

3、“时代病” :颓废变态的心理言行“五四”退潮后青年知识者的身心病态。

抗议黑暗的病态社会《沉沦》个性和自由为社会所不容而成忧郁症。

与祖国民族命运相连祖国的贫病是青年“时代病”的成因之一。

4、性描写:对生命、性格中情欲问题的正视和剖析。

5、感伤美:源于忧郁激愤:屈辱、贫病和不平。

大胆暴露、无顾忌的自虐自伤自悼的文字,富于情绪的感染力,激起巨大共鸣的感伤风格庐隐(文研会)作品的艺术特征:问题小说《一封信》《灵魂可以卖么》抒情小说《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

叙写“五四”青年的情感世界关切新女性的命运、心态和历史。

纯“五四”式风格激切直露,笔调哀伤。

叹句,日记、书信,重视气氛,结构散漫。

鲁迅作品格式的特别1、情节结构模式:看/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

苍凉的绝望,对绝望的质疑、挑战和反抗。

2、创造新形式的先锋:《狂人日记》打破传统小说结构及叙事方式,两重叙述角度及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三层结构上外在的喜剧性和内在的悲剧性:孔乙己与酒客之“被看/看”;小伙计旁观并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隐含作者看。

《阿Q正传》对全知叙述的嘲弄,从有距离的观照到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试资料1.中国现在文学开始于1918年。

2.作家鲁迅的出现,是中国现在文学转型的标志。

3.现代文学创作的两个原则:一是“人性的解放”成为新文学的目标,二是个性化的创作原则。

4.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是在晚清时候开始的。

5.维新派的文学革新运动吸取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思想成果。

要求文学借鉴西方文化,表现西方的思想,新事物,心已经,表带爱国图强的民族主额民主思想,为思想启蒙和维新变法服务,在文学形式上,呼唤文体解放,主张“言文合一”向着通俗化,自由化的道路迈进,致力于打破封建旧文学的桎梏。

6.梁启超提出“世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取得创作实绩,7.成为“世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

8.梁启超既是“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者,又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

9.康有为是新文体散文的积极实践者。

10.1909年,南社成立。

苏曼殊是中国最早翻译拜伦和雪莱诗歌的人,也是中国最早介绍欧洲浪漫文学的人之一。

11.徐枕亚的《玉梨魂》是“蝴蝶鸳鸯派“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成分的小说。

12.林纾以翻译为名。

13.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和《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4.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同照、耿济之、周作人。

郭邵虞,以沈雁冰主编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刊会。

15.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东京,最早的成员包括了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山、田汉、穆木天、陶晶孙、何畏。

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后期倡导“革命文学”。

16.1920年,北洋政府的教育部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自小学一二年纪起,逐步该用白话文的国文课本,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现代汉语得以确立。

17.1930年,“左联”成立。

鲁迅做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倡导时期的经验教训做了总结。

18.1938年,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在武汉成立。

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现代文学考试重点

现代文学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重点一、常识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题型一:1.写出中国现代文学中下列作品的作者(10分)2.写出中国现代文学中下列人物所属作品的篇名(10分)题型二: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复习重点(共10分)1、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学衡派”以《学衡》为阵地,自我标榜“学贯中西”,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认为文化上的变革是缓慢的、渐进的,反对全盘照搬西方,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倾向。

受到鲁迅等人的批判。

1933年,《学衡》停刊。

2、“语丝文体”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其特色主要是多作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多进行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且“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主要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出版有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文研会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积极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对中国新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4、《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

由胡适创作,1920年出版,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

《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文学 大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文学期末重点题型一、填空二、判断三、关联四、解释五、简述六、分析一、名词解释1.东北作家群指1931年9.18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一批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的推动下从事文学创作,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出现是在1936年,他们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基本上具备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基础和特征。

但他们没有统一的艺术纲领和创作准则。

抗战后他们因生活道路不同而在创业实践上各不相同。

因此,事实上,他们是一个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发育尚未成熟即解体的流派。

主要作家作品: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萧军《八月的农村》;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创作特色:1.主要以表现东北民众的苦难生活为题材,以抗日救亡为主题。

2.乡愁意味浓重3.文笔粗犷、风格刚健2.七月诗派以胡风为中心,由他主办的《七月》杂志及《希望》《诗垦地》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一个诗人群。

主要代表有鲁藜、绿原、冀汸、曾卓、牛汉等人,他们在艾青的影响下,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旗帜,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为人民代言的方式,将心声传达给予大众。

创作主张:1.用文艺参加对敌斗争,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功利色彩3.强调以发扬主管战斗精神去能动的影响、改造事实3.九叶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是20世纪40年代曹辛之、陈敬荣、唐祈、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唐湜等九人,在西南联大时期聚集在《诗创造》《中国新诗》两个刊物周围,以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与人生的思考,在诗歌写作方法上借鉴欧美现代派诗歌的创作手法。

这些学生在建国后陆续遭到迫害,诗作被埋没。

1981年将40年代创作的诗歌结集《九叶集》公开出版,题意“不敢以红花自居,只取绿叶之意”,后来被诗坛将其称为“九叶诗派”。

代表诗人:穆旦4.星社性质:是1922年7月7日成立于苏州的一个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支撑时间最长的文学社团。

发起人:范烟桥、赵眠云、郑逸梅、范君博等9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1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之一。

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为人生,代表人物:周作人,沈雁冰。

2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郁达夫等创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3朦胧诗:朦胧诗是酝酿于文革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正式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得名于当时官方媒体对其作品“晦涩”、“朦胧”的批评。

最初以地下刊物《今天》为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朦胧诗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

4天安门诗歌运动:天安门诗歌运动:1976年4月5日前后,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爆发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群众性诗歌运动。

这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学自身5《讲话》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是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

讲话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剖析,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

6 现代诗:派继象征诗派、后期新月派后,在20世纪30年代诗坛上形成了被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的新流派。

主要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一个何其芳、徐迟、废名、林庚等,因主要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上发表诗作,故而得名,诗歌创作追求“纯诗”写作和新诗的现代性,强调诗歌形式的“散文化”和情绪的“朦胧美”,是西方象征派和古典诗歌美学主张的产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试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 考试重点。

茹志娟《百合花》:反英雄主题写小人小事。

重视人情,人性美的表现。

充满了女性的温婉和细腻。

有一种诗意的抒情。

杨朔散文特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言精美结构精巧,注重诗意的创造。

散文内容过于时代化。

产生杨朔模式,散文雷同化。

有意的拔高,对生活无真情实感,空泛。

马原小说特点:小说在叙述中呈现出费些事非虚构的模糊状态。

叙述的视角呈现出随意性。

叙述者被叙述者接受者纠缠在一起。

苏童小说特点:抒情成分多,表现出委婉细腻诗意的叙事特点。

在体裁上大多取材于历史,历史是虚幻的破碎的。

有强烈的江南文化韵味,弥漫着忧伤颓废的情调和气息。

余华后期小说特点:虽然继续体现了余华对暴力和死亡的关注,但小说内在情绪已经变得温和舒缓,甚至有很强的抒情性,《在细雨中呼唤》。

写作开始深入人物内心深处。

格非小说特点:在先锋事业上做出了很多贡献,尤其是空缺理论。

对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意象的营造继承和发展。

有诗意。

朦胧诗的思想核心:1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立,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险。

2 在艺术上,朦胧是对传统诗歌艺术观念进行了反叛和变革,为诗歌提供了新的理念。

3 意象性和象征性是艺术上最重要的特征。

巴金《随想录》的意义:1 自觉坚定地批评封建专制主义意识“封建文物的大展览”-用封建专制主义的全面复辟反对并不曾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

2 清醒深沉的人性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强调人的独立思考精神,推崇人的个性。

3 深刻坦诚的自信与忏悔意识。

4 朴实自然的文风。

巴金认为真实自然无技巧是艺术最高境界。

90年代,后新时期文特:1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进入了一个平静寂寞的发展期。

2文学逃逸话语中心,边缘化。

3商业主义大潮兴起,精英文学受挫。

4雅俗文学的对立与互补。

5市民话语与知识分子的互渗与互拒。

白先勇:创作特点,结合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形与神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意识流。

结构特点,纵横交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

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

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

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

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现当代文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3在语言上,运用了北方农民的口语,不但人物对话如此,作品的叙述成分也如此、“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二诸葛的话体现了他的迷信、迂腐。
冰心写作特点
1小说风格随意婉转又不落俗套
2结构特点是单纯
3在描写手法上多用白描
4语言上 典雅自由的文字,清丽流畅,笔调甜美婉转,很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着情真意切的抒情成分
《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1富有独特的艺术构造。曹禺总是带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和理想的情绪去观察和描写生活.他不是先有主题,而是在朦胧的诗意般的感受和想象中,抓住最激动人心的创作冲动或灵感开始创作构思.他的创作类似于诗人写诗,是从自身体验出发的。因此,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因素,表现出强烈的抒情特征
2内涵丰富的戏剧意象。曹禺对雷雨意象似乎情有独钟,雷雨意象在其作品中频繁出现,在其代表作《雷雨》中更是高度集中。曹禺利用这一独特意象,多方面展示了雷雨到来之前的特有氛围;从光与声两方面描绘雷雨的强大声势,强化雷雨意象的特征;随着剧情的逐渐推进,写出了雷雨由远及近、由弱到强、渐行渐进的到来过程。
主题:与20世纪西方的存在主义,现实主义有一定的联系。首先从文本的层次看,表现一种情感的困境。其次,从深层意义看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宿命感,痛感自己的无能,把人生困噩归于命运的嘲弄。
艺术特色:1表现出对人物、心里讽刺的高超技巧.为了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作者对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的一切事物无不进行另类的诠释和无情地批判。如作者对文凭的戏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盖起来。”2小说大量运用明喻和警句,富有知识容量。钱钟书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书中内容涉及到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门类,也谈到古典诗词、新诗、书画、中外典故以及许许多多的三教九流的东西。深而广的知识容量,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兴味,而且加强了讽刺的效果,开掘了作品题材的意义,使这部小说有着发人深省的思想力量!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资料

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资料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文学社团之一。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许地山、沈雁冰、郑振铎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创作宗旨是“为人生”,主张文学反映人生,指导人生,改良人生,也被称为“人生派小说”。

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文风。

2、创造社: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的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郑伯奇、张资平等在东京成立。

先后出版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日》、《创造月刊》等。

创造社从文艺思想到创作倾向都是以浪漫主义为其特点的。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3、“冰心体”小诗:在“五四“新诗坛上一度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体裁。

当时写小诗的诗人有冰心、宗白华、朱自清等。

小诗集《繁星》《春水》的出版,使冰心成为当时”小诗派“的代表人物。

小诗短小凝练,少则二三行,多则十几行,表现诗人刹那间的感受或独特的发现,寄寓某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给人以启迪和愉悦。

4、中国新感觉派小说:是我国第一个自觉运用现代派方法的小说流派,又称为心理分析派或现代派。

盛行于30年代的上海文坛。

该流派人数不多,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杂志为中心。

他们的创作以描写都市生活和市民心态为主,运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和现代心理学说,对现代都市社会的各色人生进行审视观照。

5、红色鼓动诗:指的是1929年以后,殷夫在党的秘密刊物《巴士底山》、《列宁青年》和“左联”的《萌芽》、《奔流》等刊物上发表的大量政治抒情诗。

这些诗歌直接歌颂无产阶级革命,抒发无产阶级的战斗豪情,诅咒黑暗,鼓动革命,调子激昂高亢,旋律急促,体现了鲜明的政治鼓动性。

6、京派:是文学中心由北京南移上海后,和“左联”同时并存,继续活跃在北方的一个以描写自我个性为主的作家群,创作以小说最为驰名。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内容及提纲二.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1.外来形式的民族化2.传统形式的现代化3.中西结合的崭新形式的创造三.现代文学的阶段划分1.发生期(1917—1920)。

文学革命标志着现代文学的诞生。

这时主要是在批判旧文学的同时开始新文学的创造。

2.发展第一期(1921—1927)。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成立、《沉沦》、《女神》、《阿Q正传》的出版和发表,是新文学进入发展期的标志。

特点为百花齐放。

3.发展第二期(1928—1937)。

“四一二”事变后百花齐放的局面结束,新一个时期也就开始了。

特点为左右分裂,大型作品走向成熟。

4.发展第三期(1937—1949)。

“七七事变”后,分裂局面结束,代之以统一的抗战文艺运动。

主要特点是因政治而划分为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又形成前后两个不同阶段。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和意义其内容主要有三项: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打破种种旧形式的束缚,追求文体的解放。

2.批判“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封建的文学观念;批判桐城派、《文选》派、江西派等封建文学的代表性流派。

3.提倡国民文学、平民文学、社会文学,要求表现社会的真实现状,描写普通人的生活。

世界意义:文学革命是十月革命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革命文学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二十世纪世界革命文学潮流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作品的艺术成就《狂人日记》借鉴俄国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体裁——日记体小说。

4.作品的意义《狂人日记》虽然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但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话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4.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六.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1.鲁迅小说对现代小说民族新形式的创造5.鲁迅小说形成了“寓冷于热”的独特风格七.郭沫若诗歌创作简况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生于四川。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解析

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重点解析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重点[小说]《阿Q正传》作者:鲁迅1、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2、分析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3、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4、如何评价阿Q的革命?两方面分析评价:一、肯定阿Q要革命。

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

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5、阿Q“大团圆”结局揭示了什么?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6、阿Q的典型意义。

①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

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7、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鲁迅对阿Q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8、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

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9、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的重点可能会因不同的学校和教材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些通常会涉及到的重要内容:
●文学流派和思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可能会涉及到多种文学流派和思潮,
如新文化运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流派和思潮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重要作家和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可能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作家和
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沈从文的《边城》等。

学生需要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包括作品的主题、风格、背景等。

●文学理论和批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文学理论和
批评,如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修辞技巧等。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还可能涉及到一些与作品相
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如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变革、文化冲突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并能够将它们与作品进行关联分析。

●作品的分析和评价:最后,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包括
对作品的主题、风格、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的重点需要涵盖文学流派和思潮、重要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和批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等方面。

建议学生提前认真阅读教材,做好笔记和总结,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提问,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大学《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大学《现当代文学》考试重点

一、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主要特色1、化腐朽为神奇、点铁成金的文抄体是周作人散文独具的特色。

其文抄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运用周氏独到的评点,达到了文我合一、物我两化的艺术境界。

2、在其闲适艺术风格中所表现出的平和冲淡的意境迂回曲折的笔墨情趣和渗透于文章的淡淡的苦味。

3、周作人用特殊的笔调把读者引入其境的意境美和作品中流露出的平淡而有韵致的故乡情绪美。

4、周作人散文语言平实质朴,却不乏精炼,平实冷静中包含着幽默,也是其文章的一大特色。

二、冰心体散文的特点文字清丽畅达、情感真诚温柔、情绪雅致婉约。

三、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思路上,朱自清“主情”客观写实;俞平伯,“主理”主观描写。

【朱自清属故地重游,而俞平伯则是初次游历。

朱重游是建立在已有的见识之上的进一步深层次的认识;而俞游秦淮河是初到者的“泛”游,是观景辩向的初级阶段。

具体讲,朱文依次写秦淮河里的船、秦淮河水、秦淮河岸人家、河里游玩时发生的趣事,笔端触及处无不是情之所至。

再看俞文,依次写,开穿,初泛灯舫,夕阳西下,谈天饮酒,暗夜里前行、绿影里停泊直到“前面已是复成桥”,情随景来,笔到之时,即景到之处。

】2、刻画上,朱自清采用“工笔”的手段,即细致描写;俞平伯采用“简笔”的手段,粗略描写。

3、语言上,朱自清的语言平实;俞平伯的语言跳跃。

四、田汉早期戏剧的基本主题和艺术特色(1)基本主题:对“真艺术(艺术家)”与“真爱情(艺术家-女性)”的追求是这一时期田汉的人生选择与艺术思想,同时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总的主题。

(唯美主义主题)(2)田汉早期剧作的另一个主题是“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摧残,扭曲)”,这一部分作品更具有社会批判性,而且是越来越强烈的。

(社会批判主题)(2)艺术特色①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在艺术表现上,他自觉地吸取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艺术资源,显示出“重象征,重哲理,重(主观)抒情”的特色。

背后有一位抒情主人公存在;不以故事取胜而以意境取胜;重感情,重情绪,是“情绪剧”。

现代文学 重点

现代文学 重点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 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 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 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 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 年成立春柳社;1910 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 年迁北京)10.1917.1 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 年5 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 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 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 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 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 人)18.1910.7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 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 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 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 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 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 年春迁往上海,1933 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XXX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XXX(1879-1942)、XXX(1891-1962)、XXX(1889-1927)、XXX、XXX、XXX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XXX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反对旧道德、发起新道德;大力介绍自在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退化论。

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发蒙运动。

揭晓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XXX 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XXX揭晓《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同一”的主张,打出口语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XXX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砥砺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百姓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清楚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XXX揭晓《人的文学》,发起以工钱本的人性主义文学,对胡、XXX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XXX揭晓《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述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XXX主编,体系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2期末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2期末考试重点

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4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要内容:1“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2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3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4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意义: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1京派2论语派3新月派4“自由人”5“第三种人”共同特征:1、革命文学以文学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工具、武器;2、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

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健康”、“尊严”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左联和新月派的论争,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的论争。

海派小说海派小说概观:广义的海派包括民国初年的包天笑、周瘦鹃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二、三十年代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现代派),四十年代对承言情传统和现代主义探索均有继承的徐訏、张爱玲、无名氏等新海派。

广义海派的很难说是一个流派。

它受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洋场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时髦而畅销的都市文学、租界文学、洋场文学。

海派的小说最基本的艺术思路有两条:一条是编织男女两性间曲折离奇的浪漫故事,一条是师法外国现代主义新颖活跃而又光怪陆离的表现手法新感觉派狭义的海派指新感觉派,中国的新感觉派是在日本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的酝酿,从一九二八年九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算起。

大一现代文学必考知识点

大一现代文学必考知识点

大一现代文学必考知识点一、先锋派文学先锋派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反传统、追求新颖和突破常规的文学运动。

其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胡适等。

先锋派文学的核心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1.1 反对旧体制先锋派文学主张打破传统文学形式和观念,反对旧有的文化体制和儒家道德规范。

他们试图通过创新的艺术手法和自由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现实和个人内心的矛盾。

1.2 探索个体意识先锋派文学关注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表达,追求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作家们通过以自我为中心的写作来表达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试图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3 突破语言表达限制先锋派文学注重对语言的创新和突破,试图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艺术效果。

他们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拓宽了语言的表达边界,使文学作品更富有张力和内涵。

二、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代表作家有詹姆斯·乔伊斯、弗朗茨·卡夫卡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2.1 对传统价值的怀疑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价值观持怀疑态度,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作家们通过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困境和精神困扰的反思。

2.2 对叙事方式的革新现代主义文学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了拼贴、碎片化和多重叙述等手法来展现作品的结构特点。

他们试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更开放和多层次的叙事方式。

2.3 复杂的意识流技巧现代主义文学借助意识流等技巧,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混沌。

作家们通过反映人类意识的流动和碎片化,表达了对个体存在的分裂和无助感,以及对真实与虚幻之间的模糊界限的思考。

三、20世纪文学的社会批判20世纪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以下是对这一方面的论述。

3.1 对社会不平等的揭示20世纪文学关注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和剥削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复习重点一、常识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题型一:1.写出中国现代文学中下列作品的作者(10分)2.写出中国现代文学中下列人物所属作品的篇名(10分)题型二: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复习重点(共10分)1、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学衡派”以《学衡》为阵地,自我标榜“学贯中西”,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认为文化上的变革是缓慢的、渐进的,反对全盘照搬西方,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倾向。

受到鲁迅等人的批判。

1933年,《学衡》停刊。

2、“语丝文体”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其特色主要是多作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多进行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且“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主要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

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3、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出版有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文研会较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积极提倡“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强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对中国新文学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4、《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

由胡适创作,1920年出版,是中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

《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大部分作品是与主张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基本一致的,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先生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5、“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一个文学与政治兼有的团体, 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鲁迅在成立大会上坐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1936年根据中共指示自动解散。

“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的迅猛发展。

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开展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

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三、列举(本大题满分20分)四、分析鉴赏题(本大题满分10分)对一处外貌描写进行分析鉴赏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结合作品分析阐释鲁迅《呐喊》和《彷徨》“表现的深切”。

“表现的深切” ——独特的题材、眼光(视角)与小说模式(1)题材方面: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

①农民题材小说:《阿Q正传》:阿Q 《故乡》:闰土、杨二嫂《祝福》:祥林嫂等②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类型(传统知识分子、现代知识分子)两类。

A、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被否定的反动知识分子--封建卫道士的形象:《高老夫子》《肥皂》B、现代知识分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2)独特的眼光(观察视角):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①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A、农民题材的视角:在《故乡》里,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B、知识分子题材的视角:也是着眼于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与危机:《在酒楼上》中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吕维甫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无论是农民题材还是知识分子题材,鲁迅的表现视角都是“内向性”的。

②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A、对农民灵魂的拷问:如《阿Q正传》小说写他先是在赵太爷的巴掌下,失去了姓赵的资格;在赵秀才的竹杠下,失去求婚和出卖劳力的机会;在辛亥革命中,在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下,失去革命的幸运;在把总老爷的枪炮下,失去生存的权利。

《阿Q正传》是对封建社会造成精神上的麻木的讽刺和批判,并将这种精神状态,高度浓缩在阿Q这个人物身上。

鲁迅指出国民劣根性以愚昧和精神麻木为特点,《阿Q正传》正是国民劣根性的总展。

B、对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拷问:如《伤逝》子君涓生(3)小说模式: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看/被看”的结构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模式。

A、看/被看的模式。

庸众之间:如《示众》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如《药》B、“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模式,也称为“归乡”模式。

如《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在酒楼上》:吕纬甫(离去-归来-再离去绕圈子的模式)2.试结合作品分析阐释鲁迅《呐喊》和《彷徨》“格式的特别”。

“格式的特別”—“创造新形式的先锋”(1)一方面,鲁迅完全自觉地借鉴西方现代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以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借鉴西方)受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日本文学的影响。

鲁迅以"拿来主义"态度融和了这些外来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小说叙述形式:《伤逝》《故乡》--用第一人称《药》--双线结构《阿Q正传》--仿传记体《风波》--独幕剧方式《一件小事》--写瞬间心灵的感受《狂人日记》--日记体《孔乙己》--叙述者的选择(酒店中的“小伙计”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如:《狂人日记》(1918):主要是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

《狂人日记》的“忧愤深广”:第一篇白话文的小说,小序竟然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小说文本中,正文和小序的分裂性,如同白话与文言,封建与进步的对立造成一种互相颠覆,互相消解,从而形成一种反讽的效果。

《狂人日记》包含双重观点和双重叙述:“日记”的叙述,狂人的感受。

“小序”的叙述,对“日记”的否定。

(2)另一面,鲁迅也在追求表达的储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借鉴中国传统)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诗歌、散文、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经验来进行小说创作。

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散文体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戏剧体小说:(《起死》)白描手法:“画眼睛”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

3.鲁迅说“在中国,民众总是戏剧的看客”,结合鲁迅作品谈谈看法。

(1)“看客”是鲁迅笔下经典的艺术形象。

《示众》以淡化情节、截取横断面的手法将“看客”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秃头、白背心、胖孩子、红鼻子胖大汉若干人等的窥视无不透现出整个国民灵魂的示众。

精神的空虚、信仰的缺失导致了这些人精神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冷漠、扭曲。

此外,《药》中那些潮一般涌向前看杀革命者头的人;《孔乙己》里拿孔乙己作为赏玩对象的酒客、掌柜和小伙计……这些爱看热闹的看客,男女老少俯拾即是,他们都是在赏玩苦难,这既是自身的悲哀,也是革命者乃至整个社会的悲哀。

(2)鲁迅深刻揭示了“看客”的精神实质及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看客”的精神特质是冷漠麻木、愚妄残忍,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

鲁迅正是借助于“看客”形象显示了他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意识和呼唤“真人”的现代性品格。

“看客”是一个具有特定社会心理素质和历史文化性格的群体,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中形成的。

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社会功能就是制造顺民和奴才,以维护专制的等级制度。

“看客”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活着的顺民,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庸众”,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意识,缺乏同情心,缺乏怀疑精神和反抗精神。

鲁迅先生浓墨重彩地着眼于造成“看客”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本环境,呼唤着一个启蒙时期的到来。

(3)“看客”形象中蕴含着鲁迅鲜明的启蒙立场和悲悯情怀。

鲁迅书写“看客”一方面具有一种清醒的启蒙理性,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在鲁迅笔下,“看客”的“看”蕴涵着“渴血的欲望”,潜藏着精神暴力欲望。

这是鲁迅对生命悲剧的正视,也是对人的巨大悲悯。

鲁迅看到了中国民众的落后与愚昧。

他悲哀于大众的冷漠,竟将烈士的鲜血吞食,竟把革命家逝世的日子作为欢乐的时光。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对“看客”的批判性书写,不是出于对民众的冷漠,而是出于对民众的热爱。

正因为爱之深切,才对其弱点不能容忍,才发出毫不留情的猛烈批判。

鲁迅对民众的态度没有表现出尼采式的蔑视或敌视,他对弱者,对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同情和悲悯显示出一个人道主义者的博大情怀和一个启蒙主义者的坚定立场。

(4)“看客”是鲁迅为完成“立人”、“立国”巨大历史使命而建构现代化的而塑造出来的饱含着主体自我意识的不朽形象。

4.分析老舍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

(1)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是人力车夫的典型。

祥子形象是通过他“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的描写来完成的。

祥子勤劳朴实,善良正直,富有责任感与同情心,尤为可贵的是有一颗精进向上的心。

他的全部理想就是买一辆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独立劳动者。

为了这一理想,他省吃俭用,起早贪黑,拼命拉车,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买了一辆车。

但黑暗社会对祥子的打击接二连三地袭来。

他买的第一辆车被军阀的大兵抢走了。

他极为愤怒但并未灰心,仍然顽强奋斗。

在经过拼命奋斗之后,又聚了一笔钱。

就在要实现买车希望时,他的几十块钱被孙侦探勒索一空。

第三次是用虎妞的私房钱买了一辆旧车,但因虎妞难产而死,他不得不把车卖掉。

从此,祥子绝望了。

一个自信要强的祥子,堕落成为“邪恶”的无业游民,变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是何等悲惨的人生悲剧。

(2)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三:①黑暗的社会制度对祥子的迫害;②祥子与虎妞不正常的婚姻;③祥子自己采用的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

(3)祥子悲剧的典型意义有二:①揭露和控诉了黑暗的旧制度的不合理及其吃人的罪恶;②批判和否定了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正确道路。

5.分析《家》中觉新的形象高觉新,是《家》中最深刻丰满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