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纪伯伦《先知》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纪伯伦《先知》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纪伯伦《先知》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先知》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黎巴嫩]纪伯伦类型:散文诗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23年。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出生于黎马嫩北部一个美丽山村的农民家庭,祖上原为名门显贵,到父……《先知》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 : [黎巴嫩] 纪伯伦类型 : 散文诗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23年。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出生于黎马嫩北部一个美丽山村的农民家庭,祖上原为名门显贵,到父亲时已经衰落,并且父亲身陷囹图,家贫如洗。
纪伯伦12岁随母迁往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只身回国,在“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
后来游览了欧洲的文化名城、历史古迹,了解社会,扩大了视野,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哲理散文诗集《先知》是他的代表作,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诗集充满比喻和哲理,表现了作者教人从善、改良社会的开阔胸怀和道德理想,是他几十年人生经验的总结。
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内容精要由于《先知》探讨了26个方面的问题,难以一一道来,只能择其一二,以窥全貌。
《论爱》:在第1节诗中,纪伯伦运用恰当的比喻,刻画了生动的形象,从而讲出了一个辩证的道理:"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
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既给你带来欢乐又给你带来痛苦。
在第2节诗中,诗人提出人们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和平等的爱,所以他说:“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把人引向圣洁,才能使人变得崇高。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他磨碾你直至洁白,他揉搓你直至柔韧;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
纪伯伦的《先知》——开启永恒之门的钥匙
永恒的智慧——《先知》2009150304008 王世强一、《先知》的作者及其生活经历1883年1月6日,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著名的“圣谷”附近的贝什里村的一个农家。
12岁时,纪伯伦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
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会。
1902年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等三位亲人。
他14岁的妹妹死于肺病。
妹妹临死之前,哭喊着“希望见到哥哥,希望见到爸爸”,但是她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纪伯伦非常喜爱自己的同母异父的妹妹,还没来得及悼念妹妹的时候,母亲因为接连失去2个孩子,也病倒了,1903年6月,母亲也离他而去。
纪伯伦曾经用一幅画描绘了母亲临终前的瞬间,题为《走向永恒》,画中母亲的面容没有一丝的痛苦,显得十分从容和平静。
纪伯伦日后回忆母亲对他文学创作的启迪时强调“我的母亲,过去,现在仍是在灵魂上属于我。
我至今仍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关怀,对我的影响和帮助。
这种感觉比母亲在世的时候还要强烈,强烈的难以测度。
”1908年,他有幸得到友人的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指点。
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并领导阿拉伯侨民文化潮流。
当他感到死神将临,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耀,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直到48岁英年早逝。
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
纪伯伦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
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他艺术的灵感。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
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他反对愚昧和陈腐,他热爱自由,崇尚正义,敢于向暴虐的权力、虚伪的圣徒宣战;他不怕被骂作“疯人”,呼吁埋葬一切不随时代前进的“活尸”;他反对无病呻吟,夸夸其谈;主张以“血”写出人民的心声。
《先知》读后感
《先知》读后感
《先知》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一部散文诗集,它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纪伯伦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他的文字如同一首首美妙的歌曲,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和谐。
纪伯伦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思考。
纪伯伦的诗歌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先知》中的许多诗歌都是以儿童为题材,通过讲述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传递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纪伯伦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倡导的是一种全人教育,强调个性的发展和对美的追求。
这种教育观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先知》是一部充满美感、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集。
它让我感受到了纪伯伦对生活、自然和教育的热爱,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诗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于是一个男人说,请给我们讲自知。
他回答说:
在宁静中,你的心知道了白日和黑夜的奥秘,
但你的耳朵渴求听到你心的知识的声音。
你愿在意念中所了解的,能从语言中知道。
你愿能用手指去抚触你的赤裸的梦魂。
你要这样做是好的。
你的心灵隐秘的涌泉,必须升溢,吟唱着奔向大海;
你的无穷深处的宝藏,必须在你目前呈现。
但不要用秤来衡量你的未知的珍宝,
也不要用杖竿和响带去探测你的知识的浅深。
因为自我乃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
不要说“我找到了真理”,只要说“我找到了一条真理”。
不要说“我找到了灵魂的道路”,只要说“我遇见了灵魂在我的道路上行走。
”
因为灵魂在一切的道路上行走。
灵魂不只在一条道路上行走,也不是芦草似地生长。
灵魂如同一朵千瓣的莲花,自己开放着。
纪伯伦最出名的3首诗
纪伯伦最出名的3首诗
纪伯伦最出名的3首诗是《先知》,《泪与笑》,《沙与沫》。
1、《先知》
《先知》被认为是纪伯伦在其诗歌创作高峰时写出的、语言最优美、思想最深刻的作品之一,
《先知》这部散文诗集对于纪伯伦正如《吉檀迦利》之于泰戈尔,具有特殊意义。
正是这部
作品,给诗人带来了世界性声誉,使他当之无愧地置身于20世纪东方乃至世界最杰出的诗
人之列。
2、《泪与笑》
《泪与笑》是纪伯伦第一批散文诗的合集,也是他写得最美的散文诗集之一。
加上“引子”和
“结语”共有56篇作品,内容非常丰富。
《泪与笑》从一开始就展现了纪伯伦最关心的文学主题:爱与美、大自然、生命哲学、人道
主义、社会批判、诗人的使命和孤独等等。
本集中的全部诗作,预示了纪伯伦一生的创作方
向,也集中反映了纪伯伦艺术风格的发展趋势。
3、《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部格言和寓言体散文诗集,共收入作者有关人生和艺术的锦言妙语319条,
它们是纪伯伦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是其才思和灵感的产物。
《沙与沫》
可说是纪伯伦思想和艺术主张的“索引”和“指南”。
要把握纪伯伦诗歌创作的思想脉络,不妨先去读读《沙与沫》,换言之,可把《沙与沫》当
成进入纪伯伦内心世界和艺术殿堂的第一道大门。
Classified as Internal。
纪伯伦的《先知》
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
——纪伯伦《先知》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纪伯伦《先知》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纪伯伦《先知》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
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
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纪伯伦《先知》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
你要静守,度过你心里凄凉的冬日。
——纪伯伦《先知》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纪伯伦《先知》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纪伯伦《先知》彼此相爱,却不要让爱成了束缚:不如让它成为涌动的大海,两岸乃是你们的灵魂。
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
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
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
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
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近。
——纪伯伦《先知》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梦想;一切的梦想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纪伯仑《先知》我们走的太远 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先知》但你们不安于思想的表达时,你们便开始说话;当你们再也无法居住于心灵的寂寞时,你们将移居于唇舌间,而声音则成为一种消遣。
——纪伯伦《先知》有些人快乐的施与,这快乐就是他们的回报。
有些人痛苦的施与,这痛苦就是他们的洗礼。
——纪伯伦《先知》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纪伯伦《先知》你们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 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
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
——纪伯伦《先知》当爱召唤你时,跟随它,虽然它的道路艰难而险峻。
当它展翅拥抱你时,依顺它,虽然它羽翼中的利刃会伤害你。
当它开口对你说话时,相信它,虽然它的声音会像狂风劲扫园中的花朵似的击碎你的梦。
纪伯伦《先知》论痛苦
纪伯伦《先知》论痛苦
论苦痛
于是⼀个妇⼈说:请给我们谈苦痛。
他说:
你的苦痛是你那包裹知识的⽪壳的破裂。
连那果核也是必须破裂的,使果仁可以暴露在阳光中,所以你们也必须晓得苦痛。
倘若你能使你的⼼时常赞叹⽇常⽣活的神妙,你苦痛的神妙必不减于你的欢乐;
你要承受你⼼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野上度过的四时。
你要静守,度过你⼼⾥凄凉的冬⽇。
许多的苦痛是你⾃择的。
那是你⾝中的医⼠,医治你病⾝的苦药。
所以你要信托这医⽣,静默安宁地吃他的药,
以为他的⼿腕虽重⽽辣,却是有冥冥的温柔之⼿指导着。
他带来的药杯,虽会焚灼你的嘴唇,那陶⼟却是陶⼯⽤他⾃⼰神圣的眼泪来润湿调转⽽成的。
纪伯伦经典作品《先知》选(中英文)
纪伯伦经典作品《先知》选(中英文)When love beckons you, follow him, though his ways are hard and steep.And when his wings enfold you, yield to him, though the sword hidden among his pinions may wound you.And when he speaks to you, believe in him, though his voice may shatter your dreams as the north wind lays waste the garden.For even as love crowns you so shall he crucify you. Even as he is for your growth so is he for your pruning.Even as he ascends to your height and caresses your tenderest branches that quiver in the sun, so shall he descend to your roots and shake them in their clinging to the earth.——On Love当爱召唤你时,跟随它,虽然它的道路艰难而险峻。
当它展翅拥抱你时,依顺它,虽然它羽翼中的利刃会伤害你。
当它开口对你说话时,相信它,虽然它的声音会像狂风劲扫园中的花朵似的击碎你的梦。
爱虽然可以为你加冕,但也能将你钉上十字架;它虽然可以帮助你成长,但也能将你削砍剪刈。
它会攀至枝头高处,抚慰你在阳光下颤动的最柔嫩的叶子;但也会潜至你的根部,动摇你紧紧依附着大地的根须。
——《爱》Like sheaves of corn he gathers you unto himself.He threshes you to make you naked.He sifts you to free you from your husks.He grinds you to whiteness.He kneads you until you are pliant.——On Love爱把你像麦捆般聚拢在身边。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
先知纪伯伦读后感《先知》是美国作家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作品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古老城市的兴衰和人们的生活。
作品中融入了作者对人性、生命、爱情、理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读完《先知》,我深受启发,不仅对作品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作品中的诗歌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纪伯伦的诗歌风格简洁明了,却又富有力量和感染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读来顿生共鸣。
在《先知》中,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将对生活、爱情、理想等问题的思考表达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例如,“爱无他,只有自己的成长和对方的自由成全”、“你们是我的明天,而我却是你们的昨天。
在我眼前的明天,我看到了你们的昨天。
”这些诗句充满了智慧和哲理,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深刻理解。
其次,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先知》以一个古老城市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先知被囚禁在城市中,等待着他的船只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他与城市的人们进行了对话,谈论了关于生活、爱情、婚姻、工作等问题。
这些对话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也揭示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这些对话,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古老城市的风土人情,也可以从中得到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最后,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令人深思。
纪伯伦在《先知》中对人生、爱情、理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不是被物质和权力所束缚。
他还强调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呼吁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功利和欲望所蒙蔽。
这些思想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人不禁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之,纪伯伦的《先知》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理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引人入胜。
通过阅读《先知》,我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深的向往。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从中得到启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先知》赏析
《先知》赏析《先知》是一部由黎巴嫩美籍作家卡里尔·纪伯伦所著的长篇诗集。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其主题、艺术手法以及文学意义等方面对《先知》进行深入赏析。
首先,谈及《先知》的主题,不得不提到爱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全书以先知阿尔米特拉为主角,他在即将离开的时刻,向人们传递了关于生活的智慧。
作者通过阿尔米特拉的言辞,探讨了爱、婚姻、友谊、工作、自由、快乐等一系列人类关怀的问题。
其中,爱是作品的核心,占据了整个诗集的大部分空间。
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爱的多种形态,包括爱的善良和无私、爱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爱的力量和神奇。
通过对爱的探索,读者可以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对人生有更加全面的思考。
其次,艺术手法是《先知》的一大亮点。
作者采用了诗歌的形式表达思想,以抒情的方式展示了他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整个诗集流畅而抒情,充满了美感和韵律。
纪伯伦的语言优美、简练,他通过对自然、人物和情感的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作品中蕴含的力量。
此外,诗集还融入了散文的元素,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人物之间的互动和思想碰撞。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增强了读者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吸引力。
最后,谈及《先知》的文学意义。
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他对人类的关怀。
通过对人类情感的描绘和对生活智慧的传递,作者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品中流淌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使读者对自己和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先知》也成为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心灵寄托,通过其深邃的哲理,触动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
总结起来,《先知》是一部以爱与人生为主题的深思熟虑的诗集。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表达,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探索。
纪伯伦《先知》中英文对照
纪伯伦《先知》中英文对照纪伯伦《先知》中英文对照版内容提要:书中的哲理可以说是纪伯伦经积年累月爱与睿智的结晶。
其深邃广博几乎已达到人类精神修养所能及的最高境界,《先知》之所以可历久弥新,不受时间的限制,因为,它直接表达了“真理”,纪伯伦视《先知》为其一生最在的成就,他曾经说过:“我想,自我从黎巴嫩山构思《先知》一书开始,我就已和它寸步不离了,它仿佛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在我完成四年之后才将其付印,因为我想要确定,非常地确定,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必须是我的最佳贡献。
这一本奇妙的著作,它满足了个别心灵的不同需求,哲学家认为它是哲学,诗人称是诗,青年则说:“这里有一切蕴含在我心中的东西。
”老年人说:“我曾不断追寻,但却不知追寻为何,但在我垂暮之年,我在这本书中找到我的宝藏。
”作者简介:卡里?纪伯伦于1883年1月6日生于黎巴嫩一处名叫布雪里的地方。
布雪里位于称巴嫩的“圣谷”瓦第?卡地沙悬崖旁的平原之上,卡地沙以其丰沛的水源和青绿的柏树林闻名,当地居民称这引起柏树林为”上帝的柏树林”,而今,人们称纪伯伦家旁边的柏树为“神圣的柏树”。
纪伯伦的童年便是在“神圣的柏树”下度过的。
纪伯伦生长在一个宗教气息浓厚的家庭中。
母亲卡蜜拉是一位民龙教派牧师的女儿,美丽聪慧,多才多艺。
在和纪伯伦的父亲结婚之前,是一寡妇,育有一子——彼得。
嫁给纪伯伦的父亲之后,所生的头一胎便是纪伯伦,后来又陆续生下两个女儿——苏妲娜和玛丽安娜。
童年时期,纪伯伦的母亲亲自教他阿拉伯文和法文,以后,又请家庭教师教他英文。
1888年纪伯伦随母亲和哥哥彼得与两个妹移居美国波士顿,父亲为了守护家中的产业仍然留在故乡。
到达美国之后,得彼以经营杂货店维持生计,而纪伯伦继续求学。
在学校中,纪伯伦的表现相当优异。
1897年纪伯伦返回黎巴嫩以便接受祖国的教育,于是他讲入贝鲁特的一所教会大学就读,继续研读阿拉伯文和法文,并且选修了医学、国际法及宗教史和音乐等课程。
1898年,暑假期间,纪伯伦随父亲旅游中东各地。
重读纪伯伦《先知》
重读纪伯伦《先知》重读纪伯伦《先知》诩为灵魂的工程师,以为自己一直在做塑造灵魂的工作,为此,我们对孩子做了周密的计划,对孩子横加干涉,把我们自己没有完成的一切理想和任务都强加到孩子们身上,对孩子抱了太多的期望。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孩子,哪个身上不背了沉重的的负担。
作为教师,更加变本加厉的把它推广到所有的孩子身上,我们喋喋不休的把我们认为重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却很少去考虑孩子们的感觉。
我们那考试那把唯一的尺子去衡量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生命个体,于是我们内心深处把他们分成了三六九等,自以为是因材施教。
我们把孩子圈到学校的加工厂里,准备等我们的合格产品出世。
我们常常忘了他们是孩子。
这篇文章里,我再次悟出了教育的真谛。
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永远不能包办代。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教育者要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要转变教师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要转变学生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三要转变教学观,教学过程要由传授和记忆知识转变为学生发现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地倡导一种教学民主的精神,要使学生在一种平等、友爱与互相依靠和合作的气氛中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中的民主气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人际关系,是滋养学生主体在学习中的个性的最必须的营养。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中央又再次进行了课程改革,更新了教学内容。
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强调选文的时代性、实用性、广泛性。
并且提出尊重和理解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方式,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纪伯伦经典散文:先知(1)
奥法利斯城的人们啊,你们可以掩住鼓声,松弛琴弦,但谁又能够下令禁止云雀歌唱?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纪伯伦经典散文:先知(1)》,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船的来临被选和被爱的艾勒——穆斯塔法,当代的曙光,已在奥法利斯城等候了十二年,期待着他的船前来迎他返回自己出生的岛屿。
时值第十二载,"颐露"月的第七日,他登上没有城墙阻隔的山岗,眺望大海;他看到他的航船正从雾霭中驶来。
他的心胸豁然开朗,他的喜悦越过海面,流溢远方。
他轻闭双眸,在灵魂的静默中祈祷。
当他步下山岗时,却有一阵悲哀袭来。
他心中默想:我怎能毫无愁绪、平静地告别?不,我无法离开这座城市而不负任何精神创伤。
在这城垣中,我度过了多少漫长的痛苦日子,又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孤寂夜晚;谁能够毫无眷恋地离开他的痛苦和孤寂?我曾将那么多心灵碎片撒落于这大街小巷,我曾有那么多希望之子赤裸地穿行于这丘陵山岗,我不能没有负荷、没有痛苦地弃之而去。
今天,我不是脱去一件罩衣,而是用自己的手撕裂一层肌肤。
我留在身后的不是一种思绪。
而是一颗因饥渴而甜蜜的心。
但我却无法再滞留。
那召唤一切的大海在召唤我,我必须登舟了。
因为尽管时光在夜晚燃烧,但留下却意味着冻结,被禁烟于铸模。
多么希望将这里的一切带到身边,但我怎么能够?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空。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他行至山脚,再次面向大海,看到他的航船已驶近港湾,船头是来自故乡的水手。
于是他的灵魂向他们发出呼唤,说道:我古老母亲的子孙,你们这弄潮的健儿,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
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我已整装待发,我的希望与扬起的帆一起等待着风起。
只想再呼吸一口这宁静的气息,再回首投下深情的一瞥。
然后我就会加入到你们的中间,宛如水手在水手中间。
而你,浩渺的大海,不眠的母亲,江河溪流推一的安宁与自由,等这溪流再绕过一道弯,林中空地再传来一阵温偏低语,我就会投入你的慈怀,犹如无穷之水滴融入无穷之大海。
《先知》读后感
《先知》读后感《先知》是黎巴嫩旅美作家纪伯伦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哲理散文诗,创作于1923年,是纪伯伦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世界文坛具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纪伯伦自己对《先知》的评价是:“这是我思考了一千年的书。
”我们从书籍的海洋中,捧上一本清冽的诗集,这是距今130多年的,来自是黎巴嫩的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的卡里·纪伯伦。
他的代表作是哲理散文诗集《先知》。
它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26个人生和社会问题。
诗集充满比喻和哲理,以哲言警句构成,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章与章之间看似彼此独立,实际暗含着隐秘的逻辑关联,加上序章“船的到来”和尾章“道别”,全书共计28章,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爱”是一切之根本,推动着世间万物的运转,也主宰着万物之灵——男人与女人,“爱会引导你,如果发现你适于引导”。
有了“爱”,才有了男人与女人的结合,才有了人类社会繁衍与运转;孩子虽然为父母所生,却是独立于父母的人,具有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只有爱;孩子长大,成为社会人,要懂得爱他人,应具备乐善好施的美德;要懂得感恩上天赐予食物;要积极劳作,因为劳作是对生命的报答,“劳作是眼能看见的爱”;房舍衣物既是人生存所需,更是身外之物;公平买卖促进社会的和谐运转……而悲欢、苦痛、理性、热情、自知等构成人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智世界;罪罚、法律、善恶、自由、谈话、友谊、传授等构成人的社会属性;时间、祈祷、逸乐、美、宗教等构成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当人走完世间社会,死亡将会为我们揭启生命的真谛,“只有大地包容你们的肢体之时,你们才能真正手舞足蹈”。
《先知》从情智、社会和精神三个层面阐释了纪伯伦的生命哲学,即生命的意义在于爱,爱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人因爱而生,在爱中历练人性,爱自己,也爱他人。
爱自己,全力升腾,使自己摆脱在地上匍匐爬行的“侏儒性”,成为在天空中的“飞翔者”;爱他人,积极作为,促进社会的和谐运转,因为社会是人展示生命的舞台,必须以爱来维护。
哲理短文33:美(纪伯伦)《先知》
哲理短文33:美(纪伯伦)《先知》美纪伯伦一位诗人说,请给我们谈谈美。
他答道:如果美不以自身为途径,为向导,你们到哪里,又如何能找到她呢?如果她不是你们言语的编织者,你们又如何能谈论她呢?伤心痛苦者说:"美是善良而温柔的。
"她像一位因自己的荣耀而半含羞涩的年轻母亲,走在我们的身边。
"热情奔放者说:"不,美是强烈而令人惊畏的。
"她如暴风雨般震动我们脚下的大地,摇撼我们头上的天空。
"疲惫怠倦者说:"美是温柔的低语,她在我们的心中诉说。
"她的声音波动在我们的沉默中,犹似一道微弱的光在对陰影的恐惧中颤抖。
"但活泼好动者说:"我们曾听到她在山谷中大声呼叫,"随其呐喊而来的是足蹄踏地、翅膀拍击和雄狮怒吼的声音。
"夜晚,城市的守夜人说:"美将与晨光一同从东方升起。
"正午,辛勤劳作者和长途跋涉者说:"我们曾看到她透过黄昏之窗眺望大地。
"严冬,困在风雪中的人说:"她将与春同至,雀跃于山峦之间。
"酷暑,收割庄稼的人说:"我们曾看到她与秋叶共舞,雪花点缀于她的发梢。
"你们谈到关于美的所有这些,实际并非关于她本身,而是关于你们未被满足的需求,但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心醉神迷的欣喜。
她不是焦渴的唇,也不是伸出的空空的手,而是一颗燃烧的心,一个充满喜悦的灵魂。
她不是你们想看到的形象,也不是你们想听到的歌声,而是你们闭上眼睛看到的形象,堵住耳朵听到的歌声。
她不是伤残树皮下的树液,也不是悬在利爪下的翅膀。
而是一座鲜花永远盛开的花园,一群永远在天空飞翔的天使。
奥法利斯城的人们啊,当生命摘去遮盖她圣洁面容的面纱时,美就是生命。
但你们是生命,也是面纱。
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
但你们就是永恒,你们也是明镜。
纪伯伦诗歌
精心整理纪伯伦——先知船的来临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空。
爱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有了自己就足够了。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
一切都是生命对生命的馈赠——而你,将自己视为施主的你,不过是一个见证。
劳作是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我愿山谷成为你们的街道,绿径是你们的小巷,如是你们可以穿过葡萄园彼此造访,衣裳留着泥土的芳香。
回忆是那连接心灵峰峦的隐约闪现的桥梁,而美是那将心灵从木石之所引向圣山的向导。
你们的居室不应是锚,而应是桅。
它以晨雾为门,以夜的歌声和寂静为窗。
当阴影消逝,驻留的光将成为另一道光的阴影。
我遇到了漫步在我小径上的灵魂。
友谊时间造一道时间的溪流,在岸边目送流水逝去。
恶不就是被自己的饥渴所折磨的善么?美死亡只有当你们在沉默之水中取饮,你们才真正歌唱。
只有当你们到达山顶,你们才真正开始攀登。
只有当你们的肢体被大地占有,你们才真正起舞。
给我静默,我将向黑夜挑战。
当我的灵魂和肉体由相爱而结婚的时候,我就得到了重生。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
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
我的房子对我说:“不要离开我,因为你的过去住在这里。
”你如果藏在我的心里,就不难把你找到。
但是如果你藏到你的壳里去,那么任何人也找你不到的。
恋爱和疑忌是永不交谈的。
你是你所爱的人的奴隶,因为你爱了他;你也是爱你的人的奴隶,因为他爱了你。
我对生命说:“我要听死亡说话。
”生命把她的声音提高一点说:“现在你听到他说话了。
”。
《纪伯伦的诗》先知篇读后感
《纪伯伦的诗》先知篇读后感一生坎坷路,残酷当圣殿,信仰爱与美,创作绝世篇。
—题记很多人都说纪伯伦的诗是诗化的哲学,散文的圣经。
当初冰心先生在作该书译文之时,也深深地为之折服,颇有感慨地说“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予我极深的印象。
”这个来自东方的声音,超越地域、超越时间、超越文化、超越信仰,征服了世界各地一批又一批的读者,到底魅力在哪?于我翻阅此书之前就在思考这个看似复杂却简单的问题。
渐渐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找到了答案,明显而又隐蔽地存在于该书的每一个细节。
《先知》是纪伯伦后期的诗歌,也是其巅峰之作,出版之后就轰动了全世界。
初读《先知》,仿佛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跟我们叙述人生的大小事件,虑无不周;再读《先知》,犹如是一个无所不知的能者抑或是上帝在委婉叙述人生的哲理,告诫我们人生每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人应该坚持的底线和原则;最后读《先知》,貌似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哲人在用通俗而优美的文字,简单而又亲民的话题,朴素而又真实的情感在传达人生的真理,生活中出真知,真知中传播爱。
《先知》是一部传播爱与美得诗歌,不论你忧伤还是快乐,你都应该有爱;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你都不能缺爱;无论于己还是与人,你都要以爱的名义相处。
施与不是拿出自己的部分与他人分享,亦不是拿出自己的财产与他人分享;真正的施与是你拥有甚少却全部捐献,真正的施与是除了财产你还奉献出你自己。
不管是施与还是工作抑或其他,你都应该是快乐的,充满爱的。
“如果你漠然地烘烤面包,你们烤出的苦面包只能让人半饱。
如果你们不情愿地榨葡萄汁,你们的不情愿就会在葡萄汁中参杂一滴毒药。
如果你们能像天使那样歌唱,却并不爱歌唱,你们就会遮蔽人们聆听昼夜之声的耳朵。
”这段文字形象饱满,很能让人联想到此情此景,简单的言语饱含着工作之爱的解读,平凡的事件折射出不平凡的哲理。
爱于万事都是不可或缺的,无爱的房子,只能是个空壳;无爱的饮食,只能说明人与其他动物无异;无爱的婚姻、无爱的教育都只能让人有所结合而没有融合。
纪伯伦 先知的思想意蕴
《先知》的思想意蕴《先知》是纪伯伦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之作。
它是一部有连续性又各自独立成章的散文诗集。
在这部作品中,纪伯伦创造了一个充满挚爱和睿智的东方哲人形象。
通过不同职业者向亚墨斯达法的提问,进而讲述了自己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诸多问题的哲理思索。
关于这位“先知”纪伯伦也说过,“他是我的第二次降生,又是我的第一次洗礼。
他是使我成为一个站在太阳面前的自由人的唯一思想。
这位先知,在我塑造他之前先塑造了我,在我把握他之前先把握了我,在他站在我面前向我灌输他的情趣,爱好和主张之前,已先让我跟在他后面走了千万里”。
纪伯伦通过这位主人公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社会理想。
《先知》的基本主题是人的发展和提高,即生命如何“向着无穷前进”,如何“赤裸的无牵挂地超腾”。
纪伯伦认为,人类自身有三种特性:“神性”,“人性”和“不成人性”。
“神性”代表了人类的明天,“人性”代表了人类的今天,“不成人性”代表了人类的昨天。
“神性”就是“无穷性”是“大我”。
“神性”像“巨人”,像“海洋”,是人类的“白日”;“不成人性”像“侏儒”,是人类的“黑夜”。
“神性”代表着人世间的至善,至美。
“不成人性”象征着人的阴影,黑暗。
纪伯伦通过“先知“之口,呼唤”神性“,要人们发掘自身“未知的珍宝“,捕捉”在天空中飞翔“的“大我”。
他这样昭示人类,让人们看到自己的“真我”:你们不是在幽闭在躯壳之内,也不是闭锢在房舍和田野之中。
你们的真我是住在云间,与风同游。
你们不是在日中匍匐取暖,在黑暗里钻穴求安的一只动物。
却是一件自由的物事,一个包涵大地在以太中运行的魂灵。
摆脱“不成人性”,发扬人性,走向“神性”,获得“自由”,——这就是纪伯伦在《先知》中为人类“升腾”规划的“神”路历程,光明大道。
为此,他要人们抛掉“祖宗的忧惧“,走出”那死人筑造的坟墓“,跟上“向无穷前进”的“生命大队”的行列;他要人们懂“友谊”,区分“善恶”让“理性与热情”存于心中。
让人们“相信生命和生命的丰富”,无保留地“无痛”与“施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先知》
序
……
有一个名叫Almitra的女子从圣殿里出来,她是一个预言者。
Almustafa以无限的温蔼注视着她,因为她是在他第一天进这城里的时候,最初寻找他相信他的人中之一。
她庆贺他,说:
上帝的先知,至高的探求者,你曾常向远处寻望你的航帆。
现在你的船儿来了,你必须归去。
你对于那回忆的故乡,和你更大愿望的居所的渴念,是这样的深切;我们的爱,不能把你系住,我们的需求也不能把你拘留。
但在你别离以前,我们要请你对我们讲说真理。
我们要把这真理传给我们的孩子,他们也传给他们的孩子,绵绵不绝。
在你的孤独里,你曾守卫我们的白日,在你的清醒里,你曾倾听我们睡梦中的哭泣与欢笑。
现在请把我们的“真我”披露给我们,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关于生和死中间的一切。
他回答说:
阿法利斯的民众呵,除了那现时在你们灵魂里鼓荡的之外,我还能说什么呢?
论爱
于是爱尔美差说:请给我们谈爱。
他举头望着民众,他们一时沉默了。
他用洪亮的声音说:
当爱向你们召唤的时候,跟随着他,
虽然他的路程是艰险而陡峻。
当他的翅翼围卷你们的时候,屈服与他,
虽然那藏在羽膈中间的剑刃也许会伤毁你们。
当他对你说话的时候,信从他,
虽然他的声音会把你们的梦魂击碎,如同北风吹荒了林园。
爱虽给你加冠,他也把你钉在十字架上。
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虽升到你的最高处,抚惜你在日中颤动的枝叶,
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摇动你的根柢的一切关节,使之归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
他舂打你使你赤裸
他筛分你使你脱壳
他磨碾你直至洁白
他揉搓你直至柔韧
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
这些都是爱要给你们作的事情,使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在这知识中你便成了"生命"心中的一屑。
假如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
那不如掩盖你的裸露而躲过爱的筛打,
而走入那没有季候的世界,在那里你将欢笑,却不是尽量的笑悦,你将哭泣,却没有流干眼泪。
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
当你爱的时候,你不要说"上帝在我心中",却要说"我在上帝的心里"
不要想你能引导爱的路程,因为若是他觉得你配,他就引导你
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但若是你爱,而且需求愿望,就让以下的作你的愿望吧:
溶化了你自己,象溪流般对清夜吟唱着歌曲
要知道过度温存的痛苦
让你对于爱的了解毁伤了你自己
而且甘愿地喜乐地流血
清晨醒起,以喜扬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
日中静息,默念爱的浓欢
晚潮退时,感谢地回家
然后在睡时祈祷,因为有被爱者在你的心中,有赞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论哀乐
于是一妇人说:请给我们讲欢乐与悲哀。
他回答说:你的欢乐,就是你的去了面具的悲哀。
连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是充满了你的眼泪。
不然又怎样呢?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的越深,你越能容受更多的欢乐。
你的盛酒的杯,不就是那曾在陶工的窑中燃烧的坯子么?那感悦我的心神的笛子,不就是曾爱尖刀挖刻的木管么?当你欢乐的时候,深深地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知道只不过是那曾使你悲哀的,又在使你欢乐。
当你悲哀的时候,再内顾你的心中,你就看出实在是那曾使你喜悦的,又在使你哭泣。
你们有些人说:欢乐大于悲哀。
也有人说:不,悲哀是更大的。
我却要对你们说,
他们是不能分开的。
他们一同来到,当这个和人负席的时候,要记住那个正在你床上酣眠。
真的,你是天平般悬在悲哀与欢乐之间。
只在盘中空洞的时候,你才能静止,持平。
当守库者把你提起来,称他的金银的时候,你的哀乐就必需升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