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黄河颂》
黄河颂课文笔记 (3)
![黄河颂课文笔记 (3)](https://img.taocdn.com/s3/m/df4230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8.png)
黄河颂课文笔记1. 简介《黄河颂》是一篇叙事诗,成书于1988年,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高洪波。
作品通过对黄河的描写,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和神奇,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和热爱之情。
本文档将对《黄河颂》的内容、主题以及艺术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内容概述《黄河颂》以黄河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和叙述,展现了黄河的源头、流域、流经的城市和乡村等各个方面。
作品以叙事的方式呈现,将人物、景物和黄河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3. 主题分析3.1 黄河的伟大和创造力《黄河颂》中无疑是在赞美黄河的伟大和创造力。
作者通过描写黄河的源头、泥沙、流域等特点,展示了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的壮丽和豪迈。
黄河的水势磅礴,一路奔腾,不仅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土地资源,也孕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
3.2 科技与人类对黄河的影响在《黄河颂》中,作者也描绘了科技进步对人们对黄河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一些灌溉系统、水利工程等科技手段被应用在黄河流域,增加了农田的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利益,但同时也对黄河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3 黄河的文化意义黄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水文化符号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河颂》在描写黄河时,也融入了对黄河的文化意义的赞美。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流经的城市和乡村也充满了历史厚重感。
黄河流域的文化资源丰富,如三星堆遗址、兵马俑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艺术特点4.1 描写细腻、形象鲜明《黄河颂》的描写细腻、形象鲜明,通过生动的用词和形象的描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黄河爆发了,她的水既雄浑,又澄澈;既缓慢,又迅速”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亲临黄河之畔,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和美丽。
4.2 叙述情感真挚《黄河颂》一直贯穿着作者对黄河的真挚情感。
作者对黄河表达了自己的热爱和敬仰之情,通过叙述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共鸣。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84b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6.png)
《黄河颂》教案教案:《黄河颂》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课文名为《黄河颂》。
本文是一首描写黄河壮丽景观的诗歌,通过对黄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描写黄河表达的爱国情怀,学习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描绘黄河的句子,并在旁边注明自己的感受。
3.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画出的句子和感受。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赞美黄河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尝试自己朗读课文。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黄河颂壮丽景观→ 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将课文《黄河颂》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黄河的图画,并在旁边写一段描述黄河的文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黄河的认识得到了加深,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风景名胜区,亲身感受黄河的壮丽景观。
《黄河颂》课文
![《黄河颂》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3d131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7.png)
《黄河颂》课文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发生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了不起而又勇敢!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盼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势不可挡,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之句,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是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张开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是你一样的了不起勇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ppt课件
![《黄河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1786c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c.png)
1945年8月15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一夜之间日本人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日军继续南下践踏我们的国土,蹂躏我 们的百姓。许多同胞被残忍杀害了,也有许多被迫 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祖祖辈辈生活过的母亲河。
1.研读批注,习得方法。 (1)读懂批注,明确方法。 引导:这篇课文,编者很用心地给我们做了批注。请同 学们结合课后“积累拓展”第三题对批注的解释,理解批注 。
三、研读批注,理解诗歌
明确:第一处:是对段落作用的批注; 第二处:是对词语作用的批注; 第三处:是在提示诗歌的内容层次; 第四处:是在赏析句子的作用; 第五处:是对结尾特点的评价。
四、创写批注,领会诗美
《黄河颂》蕴含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 黄河颂》独特的诗美至今仍震撼人心。《黄河颂》美在何处 呢?
请大家再读批注四和批注五,体会诗美之所在。
四、创写批注,领会诗美
明确:批注四:诗歌的韵律之美。 批注五:音调铿锵之美。
这首诗不仅音调铿锵,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在 抒情方式、画面营造、句式等方面都独具美感。我们可再次 浸泡诗中,去领会诗歌在这些方面所体现出的美。
情景情入
母亲河
黄河颂
pò
气魄
péng
澎湃
bǔ
哺育
字词预习
lán
狂澜
píng
屏障
xiè
倾泻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 喻声势浩大。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 的气势。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哺育: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作者简介
光未然 1913-2002
《黄河颂》PPT课文课件精品
![《黄河颂》PPT课文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104e82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6.png)
四、整体感知 1、朗读提示:
(1)这首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 以示区分。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 “望”重读,以示引领后面的内容。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 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 的气势。
气魄: 气势,魄力。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或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一泻万丈: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
中指前者。
浩浩荡荡: 形容广阔或壮大。 培养: 喂养,比喻培养。
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 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 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四、合作探究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 有什么作用?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以及她所代表的我们民族坚忍顽强的意志和不屈 不挠的精神,开宗明义地点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表明了写作目的。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 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 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 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抗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 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 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 气魄。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 情。
2.了解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 意境美。
3.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 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一、作者简介
光未然: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黄河颂(3)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黄河颂(3)](https://img.taocdn.com/s3/m/4fb5cf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1.png)
一往无前 豪情万丈 勇敢无畏 博大宽广 保卫祖国 开辟进取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 培养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 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 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 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 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唱
黄
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 洛阳的龙门石窟等等,宏伟壮观, 技艺高深,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 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 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 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 队的英勇斗争。
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 啊!
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 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 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保护母亲河——黄河
断流的黄河
干涸的河床
被污染的黄河
黄河广告词:
1、让黄河母亲与华夏儿女同在。
2、黄河母亲再也受不起伤--保护黄河,人人有责。
3、别让黄河母亲断肠。 4、黄河母亲不需要颜色,不要随便的给她涂鸦!
5、让黄河之水源源不断,让母亲乳汁永不干涸。
6、断流!污染!别让母亲河欲哭无泪—— 7、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8、不要让我们母亲河的血液再受到污染 。 9、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弄脏! 10、炎黄子孙为了使黄河变成绿河,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 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 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正如 诗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黄河中游景观
壶口瀑布
中国几代帝王都在黄河流域 建都。尧、舜、禹的都城分别 为今天的临汾、永济、禹县。
《黄河颂》ppt课件
![《黄河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451d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3.png)
学习任务三:赏析体会
补充创作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 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血流成河,哀鸿遍 野……在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时,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 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 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 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 史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保护中 华民族;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 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学习任务三:赏析体会
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抒情方式)
用“啊!黄河!”的句式,直接抒发了诗人热爱、赞颂 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这一句式反复出现,把 作者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体现出文章的层次感。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反复朗读课文,读出诗韵。 1.探究:请同学们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历史创作背景,谈谈
该如何朗读本篇诗歌。 2.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3.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
能读出感情。 4.认真聆听老师范读。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 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 “结”“奔”“劈”的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 黄河磅礴的气势。
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 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 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 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 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 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 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黄河颂》教案3篇
![《黄河颂》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efc8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c.png)
《黄河颂》教案3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黄河颂(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5745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8.png)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黄河颂》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黄河颂》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黄河颂》的音乐理论知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唱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爱国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生通过音乐学习,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更加珍惜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黄河颂》的旋律,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学生能够分析歌曲的结构,理解歌曲的高潮、转折等音乐元素。
-学生能够解释歌曲中的音乐术语,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黄河颂》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板书设计
①《黄河颂》歌词内容概要
-歌曲赞美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歌词中描绘了黄河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景象。
-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团结精神。
②《黄河颂》音乐理论知识
-歌曲的旋律特点:激昂、高亢、充满力量。
-歌曲的节奏特点:坚定、有力、富有节奏感。
-歌曲的和声特点:丰富、和谐、富有感染力。
《黄河颂》教案15篇
![《黄河颂》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6447b0f7ec4afe05a1df98.png)
《黄河颂》教案15篇《黄河颂》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
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二、介绍写作背景:先让学生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读,感悟。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2、听课文配乐朗诵。
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3、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
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
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5、快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黄河颂课文原文内容
![黄河颂课文原文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023a76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4.png)
黄河颂课文原文内容The Yellow River, known as China's Mother River,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hear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t has been a symbol of resilience, strength, and the endur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r centuries. The Yellow River has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of dynasties, the struggles of the people, and the hardships they have faced. Its waters have nourished the land, providing sustenance and life to millions of people along its banks.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在中国人民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几个世纪来,它一直是中国民族坚韧、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征。
黄河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人民的奋斗以及他们所面对的艰辛。
它的河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为沿岸数百万人提供了食物和生命。
The poem "Ode to the Yellow River" by Guang Weiran pays tribute to the river's significance and its impact on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t reflects on the river's majestic presence, the cycles of life and death, and the e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land. The Yellow River is not just a physical body of water; it is a symbol of theChinese people's collective memory, identity,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光未然的诗篇《黄河颂》是对黄河的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的致敬。
《黄河颂》课件
![《黄河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188a02360cba1aa911da44.png)
学习黄河榜样
思考·赏析
1. 诗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反复三次,体现了内容层次,分别为黄河养育了中 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营造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加强了抒情的气势。
请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 们民族的屏障。”做赏析式批注
字词注音
浊流( zhuó)
狂澜( lán)
山巅( diā)n
屏障(zhàn)g
澎湃( pài)
哺育( bǔ)
九曲连环( qū )
词语解释
气魄:气势。 坚强:意志坚定,不动摇。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
势或猛烈的潮流。
整体感知
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
朗诵词
黄河颂
歌词
描绘黄河气势 赞颂黄河精神
摇篮:比喻的修辞,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写 出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我们的文化在这里产 生、发展与壮大,表达对黄河的热爱与赞颂。
屏障:可以作为军事屏障,保卫着人民;伟大坚强 的精神,更是民族精神的城防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 的臂膀”?
(1)比喻,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 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 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 州词》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 难·其一》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 淘沙》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2)如此比喻,形象地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 锐不可当的气魄,可以更好地激发民族精神 和民族信念。
《黄河颂》教案4篇
![《黄河颂》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4a440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9.png)
《黄河颂》教案4篇《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黄河颂》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黄河颂》课文课件
![《黄河颂》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d723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b.png)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保卫家园而 奋斗。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歌,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
02
CATALOGUE
课文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题,综述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重要地位,接着分 别从不同角度歌颂黄河,最后总结全文,发出豪迈的誓言。
中国水利网
包含了大量的关于黄河的历史、文化、地理 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一个有关水利资源的官方网站,提供了大量 有关黄河治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课文学习活动设计
小组朗诵和角色扮演活动
总结词
增强情感体验
详细描述
通过小组朗诵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对黄河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自豪感。
黄河文化探究活动
总结词
拓展知识视野
VS
详细描述
通过黄河文化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 关于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拓展知识视 野,增强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制作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
总结词
锻炼综合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制作黄河文化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更好 地掌握课文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包括团队合作、创意设计、文字表达等。
06
CATALOGUE
相关资源推荐
黄河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推荐
1 2 3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部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片, 详细介绍了黄河的起源、历史、文化以及治理情 况。
主要内容
本文以热烈的颂歌形式,赞美了黄河的雄伟形象,表达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深厚 情感和民族精神。
第二单元5黄河颂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5黄河颂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37aa94240c844769eaee9f.png)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 贡献的?提示性句子是什么?赞美了黄河 哪些方面的气魄?
摇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臂膀(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啊!黄河!”
创作背景
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率领第三抗敌演 出队由陕西东渡黄河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1939年 春再渡黄河至延安,两度目睹黄河的伟大气魄,亲 临母亲河的惊涛骇浪,更为黄河船夫们劈风斩浪的 壮观场面而感概,奋然写下长诗《黄河吟》,并在 当年延安的除夕联欢会上高昂地朗诵了这部诗篇, 深深感动了当时在场的青年音乐家冼星海。当光未 然应冼星海之约将原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歌 词以后,冼星海在窑洞里仅用了六天的时间,就完 成了全部八个乐章的谱曲。4月13日,由第三抗敌演 出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大获成功。从此, 这部作品传遍大江南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巨 大的推进作用。
导入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 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 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 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 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 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 河颂》,一起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颂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 仰,更表达了人们对黄河深情的依恋。
朗诵词——黄河精神:伟大坚强
黄 河 颂
望 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 写→纵向描写→横向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2.品析经典句段,全面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涵。
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00后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伤痛,“少年不识愁滋味”,保家卫国的激情要在他们心中产生共鸣,也有一定难度。
但是,青春年少的他们又不缺乏激情,所以,让他们的激情燃烧起来,关乎全局,成为关键。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相信通过多种手段的激发,学生的心灵终会被打动,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会好。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感受黄河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2.品析经典句段,全面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学生吟诵“黄河”有关诗句,调动知识储备,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
)
(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等)
今天,让我们吟诵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来共同感受诗人为我们展现的黄河形象吧。
二、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在《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读诗歌,悟形象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颂歌,下面我们一起听读黄河的颂歌。
1.播放《黄河颂》视频朗读,让学生感受黄河,并谈谈黄河形象。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我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惊涛澎湃、勇往直前等
2.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激昂、雄健、悲壮)
3.学生朗诵课文一遍,正音。
哺育(bŭ)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 ài )狂澜(lán )
4.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加深理解。
注意:读音、语调、语气等。
四、品诗歌,探精神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
2.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总领全文,应该是哪个字?(望)
3.认真诵读歌词,看看“颂黄河”之前蓄势阶段领起哪些内容,从哪几个角度对黄河进行了描写。
提示:(这个问题学生们概括描写角度估计有点难度。
)“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成分,又有雄奇的想象,选择不同的立足点,对黄河全方位进行了描写: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纵向描写黄河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子问题:
A.“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不好。
因为“望”字从“黄河滚滚”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给人震撼。
而“看”字仅仅是指单纯地用眼睛看,情感远不如望字好。
B.“……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改成“分”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不行。
“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劈”字雄健有力,写出了黄河波涛滚滚,不屈东流,横贯中华的雄伟气势。
用“分”就不能表达这种意境。
4.找出“颂黄河”环节的明显标志,。
默读第二节,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提示:标志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
分为三个层次: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子问题:
A.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提示:“啊!黄河!”的反复出现,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B.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提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喻为“摇篮”。
把黄河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是可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梳理这首诗的结构。
序曲------------- 主体--------- 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 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配乐朗读
(配乐《黄河钢琴协奏曲》,播放黄河视频),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六、结语
过去,黄河母亲激励着广大中华儿女以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了黄河,保卫了中国,还建立了新中国。
如今,我们将继续汲取黄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七、拓展练习
查找黄河相关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序曲 ----------- 主体 --------- 尾声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 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