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变化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期,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发展迅猛。
本文主要讨论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变化。
一、秦汉时期的农业经济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养蚕业、畜牧业、渔业、矿业和制造业也比较发达。
秦朝时,统一中国后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比较平均地分配给每个农户。
汉武帝时期,实行“亩转租”制度,使得农民可以自由流动,这种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工具逐渐改进,农民增加了精神尺寸,增加了生产力,大量农产品的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秦汉时期商贸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商贸活动也非常繁荣。
由于秦统一天下和保护贸易的政策,各种商品可以自由流通,国内商贸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汉朝更是采取了经济发展的稳健政策,商业和手工业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胡经济的兴起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沿海诸侯国也以出产海产品为贸易的主要内容,构成了海陆联运的贸易网络。
三、秦汉时期的手工业秦汉时期的手工业也比较繁荣,关键在于手艺人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的需求。
汉武帝时期的铁冶业对中国标志性的,铁器的生产量大大增加,刀剑、铠甲等武器制品得到了重视,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技术的良匠,他们的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受到朝廷、个人和地方官府的赏识。
秦汉时期,陶、木、织等手工业品制作水平也有大幅提高,特别是染织业的发展。
四、秦汉时期的货币和税收秦汉时期货币制度比较完善,货币统一铸造,秦时实行贯通币,汉时实行五铢钱。
赋税制度也比较完善,秦朝实行丁输制,是一种人口普查根据丁田征收赋税的制度,赋税税额比较高,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征税制度。
汉武帝时期,实行“升田制”和“免田制”,对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
此外,郡县官吏还负责孝敬老弱、扶贫济苦等民生救济工作。
五、秦汉时期的社会变化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变化,社会不再是奴隶制、封建主义和天命观决定的,社会关系逐渐变成数量象征奴隶订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和工商行业的地位。
秦汉时期的金融币制
汉时期的币制 “四品并行”
增发“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三种不足值大额新货币
金属货币本身价值和代表价值应基本相当 人为指定面值大于其实际价值,诱发民间盗铸,Hale Waihona Puke 坏社会物资交换体系汉时期的币制
大泉五十:重12铢,能兑换50枚五铢钱,指定面值超过实值19.83倍) 契刀五百:实重为五铢钱的四倍,一刀等同于500个五铢钱,指定面值超过实际面值125倍 一刀平五千:一刀值5000文五铢钱,“一刀”两字嵌金而成,又称“金错刀”)
汉武帝进推行的币制改革:
统一铸钱:取缔郡国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新钱重5铢(24株=1两) 钱面铸“五铢”字样
遏制盗铸: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
官铸币材为紫铜 民间无法掌握紫铜铸造技术
设立上林三官:由上林三官专铸五铢钱,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流通
汉时期的币制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继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中国货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 开辟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新阶段
秦时期的币制
半两钱 :秦统一的货币,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
注:半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克)
秦时期的币制
秦统一币制有五个历史意义: 1、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的发展; 2、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 3、促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4、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5、钱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始。
●创造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钱币体制 ●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 ●巩固中央政权、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使居民生产生活得到稳定 ●五铢钱的重量成为后世统治者铸钱的标准重量
汉时期的币制
西汉末年王莽币制改革
王莽违反货币流通规律,四度改革币制, 改铸新钱,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换金,朝令夕改, 币制混乱,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秦汉的货币流通和财政管理
秦汉的货币流通和财政管理秦汉时期,货币流通和财政管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货币形态及特点,货币铸造及发行,财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形态及特点在秦汉时期,流通的货币形态主要是金银铜币和贝壳。
金币主要是黄金,该货币形态主要用于贮备和交易价值较高的商品,如粮食、布料、矿物等。
银币则在经济交易中应用广泛,因其重量轻,易于携带,同时银材料的纯度相对较高,流通范围较广。
铜币则在小额交易中使用较多,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易。
贝壳因为材料相对较为脆弱,自然不能成为主要货币形式,但在特定区域或场合,仍有一定的流通度。
货币的特点在不同的形态中表现得不同。
金币具有重要的储藏价值,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财政稳定。
银币由于其重量较轻,可以方便的进行大宗交易,促进日常经济活动。
铜币则便于小额交易,划分价值的同时也使得货币流通更加灵活。
二、货币铸造及发行货币铸造与发行是繁荣经济的关键。
秦汉时期,货币的铸币主要是由权威机构进行,如钱局和宫廷等。
铸造标准相对严谨,每个单位的重量、材料和标记等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定。
质量保证是货币发行的重要标志,使得货币的发挥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此外,货币的颜色和图案也对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如秦朝的铜镜造型、汉朝的博古铜钱等都是当时人当前的时尚,同时也成为历史文化的珍贵代表。
货币的发行主要反映了国家的赤字和盈余状况。
当国家财政进入赤字状态时,为了弥补亏损,需要增发货币。
反之,则可以减少货币的发行,以控制通货膨胀。
但需要注意的是,货币的过量发行有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和经济动荡,因此,货币的稳定和可控性是发行者的首要任务。
三、财政管理财政管理是国家经济的核心。
在秦汉时期,财政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
对于货币流通,财政管理相当于为货币运作提供了支撑。
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家财政稳定、推动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和谐与共同进步。
财政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税收体系和财政预算制度。
首先是收税,税收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主要手段之一,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负担能够被有效监控。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一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秦汉两代的币制演变与货币流通分析
秦汉两代的币制演变与货币流通分析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了各个诸侯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这一历史事件也将中国的铸币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中国货币发展的先河。
秦汉时期,铸造钱币的数量不断增加,货币的使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秦汉两代的币制演变是中国货币发展的一段重要历史。
一、秦始皇时期的货币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对货币的规范化管理。
在秦始皇时期,货币主要是铜钱和金币。
铜钱分为大钱和小钱两种,金币则有方孔和圆孔两种。
这种货币制度在当时虽然是非常新颖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钱币制造工艺不一、容易造假、铸币数量过大等等。
秦始皇一共铸造了200亿元。
这时期,货币的使用范围并不十分广泛,许多人仍然使用贝壳、布匹、矛、铁器等物品进行交换。
因此,秦始皇时期的钱币并没有完全代替传统的物物交换方式,这种现象在汉朝时期也同样存在。
二、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流通汉武帝时期,由于铸币业的发展,货币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
在这个时期,铸币质量得到了大力提升,各种钱币也得到了更好的规范化管理。
此外,在规模上也得到了提升,汉武帝一共铸造了5500万两钱,其中铜钱占99%。
这种数值和比例的变化也表明了铜钱货币体系已经基本成形。
汉武帝时期的货币流通现象,除了继续沿袭秦朝时期的大、小、微三种铜钱外,还开始出现善质、五铢、刀币等多种新型铜钱。
这些新型铜钱的使用不仅方便了交易,而且汉朝政府也通过铸币来展示自己的统治力量。
然而,铸币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依然存在,许多银子成分掺杂不明的“假钱”也开始出现。
三、汉末时期的货币流通汉朝后期,由于政治、经济危机的爆发,货币系统逐渐瓦解。
到了三国时期,由于铸币的不断泛滥,百姓纷纷弃用铜钱,转而使用其他的物品进行交易。
由于铜币大量产生的同时,粮食、商品供应减少而贬值,甚至出现了兑换十文钱一升米的怪现象。
最终,汉朝灭亡,货币系统也随之瓦解,而随之产生的动荡使得物物交换方式重新流行,铜钱货币体系的发展也暂告一段落。
秦汉时期的钱币制度与发行史
秦汉时期的钱币制度与发行史秦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钱币作为流通媒介和财富积累的象征,逐渐成为了重要的货币形式。
同时,钱币的制度和发行也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秦朝的钱币制度与发行史秦朝时期,由于统一币制的需要,秦始皇开始推行一律改用小铜钱的政策,以统一货币的形式,方便税收和贸易。
至此,秦朝的铸币制度逐渐成为了成熟的货币管理制度。
在秦朝时期,钱币的制造全权由铸钱官掌握。
根据当时货币的不同分类,秦朝的钱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方孔钱,主要用于大宗交易,如缴纳赋税;另一种是圆孔钱,用于一般日常交易。
而在钱币的颜色方面,秦朝时期的钱币以青铜、黄铜、铁等金属为主要材料,而且经常出现一种杂色的钱币,极具特色。
二、汉朝的钱币制度与发行史相较于秦朝,汉朝钱币的种类相对较多,制造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尤其是在西汉时期,由于经济的发达和商贸的繁荣,钱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不同的交易需求,人们开始出钱币的不同面值,如“五铢钱”、“当钱”等,并且诸侯国也开始自行铸币,造成了货币形式的相对混乱。
汉朝的钱币制度依旧由铸钱官主管,但是其权力逐渐被地方官员夺取,逐渐形成了以地方官员的“官私铸模”为主的钱币制度。
在钱币的材料方面,汉朝时期主要以青铜为主要材料,但也出现过使用黄铜、银等金属制作的钱币。
三、秦汉时期钱币制度的影响秦汉时期的钱币制度与发行史对后来的钱币制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推行一律使用小铜钱的政策为后来统一币制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其次,汉朝诸侯国自铸钱币的现象也为后来货币分化的问题提供了应对思路;最后,秦汉时期钱币的发行和铸造管理方法,也为后来的钱币管理奠定了基础。
总之,秦汉时期的钱币制度与发行史,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不稳定的特点,其制度模式和发行手段对于后来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发展
秦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与金融发展秦汉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货币制度和金融发展也承载着众多有意义的历史信息。
本文将从货币制度和金融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变迁。
一、货币制度在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秦朝推行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废除了过去诸侯国各自铸造货币的混乱形式。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单位,统一重铸了货币,以方便贸易和征税。
然而,秦朝统一的货币制度并没有持续很久。
在汉朝时期,开始出现了双钱制度。
白银在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出现了以黄金、银币和铜钱为主要交换媒介的货币体系。
这种双钱制度在宋代前后出现过,为后来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另外,在货币形式上,秦汉时期主要使用的是铜钱,而丝绸、布匹等物品也被当作流通媒介。
这种货币形式在那个时期被广泛接受,为经济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金融发展在秦汉时期,金融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
银行业的兴起,使得金融活动更加便捷和发达。
商业交易中的信用也开始得到重视,人们开始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手段。
此外,草创于西汉时期的汉代钱庄更是对金融活动的促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汉代钱庄除了提供银钱贷款给公私贫弱者之外,还提供了抵押、典当等金融服务。
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中也记载了那些利用个人积蓄开设钱庄的商人。
不仅仅是钱庄,汉代的金融活动中还出现了以利息为基础的单利和复利运算。
实际上,汉代的经济制度和金融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为后来的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虽然金融活动得到了发展,但秦汉时期的金融业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因为当时还没有确立完善的金融法规和监管机构,容易滋生经济失衡和金融风险。
尽管当时还没有像现代金融市场中股票和债券等复杂的金融工具,但秦汉时期的金融活动为后来的金融市场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总结在秦汉时期,货币制度和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尽管在现代看来,秦汉时期的货币制度和金融发展相对简单,但它为我国后来的货币制度和金融发展提供了奠基石。
中国金融史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金融
2.废除黄金为币 没收黄金收归国有
(二)第二次币制改革:罢错刀、契刀、五铢钱, 改行大小泉 因迷信罢错刀、契刀、五铢钱 新铸小泉,重1铢,大小泉并行,子母相权 为防盗铸禁民携带铸钱材料铜和炭,加速铸造破 坏铸钱制度
(一)西汉早期的货币 通行半两钱,但轻重有别 1.汉初“半两”:荚钱 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破坏了社会经济,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允许民间自由铸钱。由于私铸半 两钱越来越轻,有如榆荚,成为“荚钱”,重3铢,后轻至1 铢,货币持续贬值石米万钱,买马以黄金计价。 2.八铢“半两” 惠帝三年以“铸伪钱”为不法。由于半两钱太重,榆荚钱 太轻不便流通,于吕后二年行八铢钱,即重8铢的半两钱。 3.五分“半两” 吕后六年行五分钱,即半两的五分之一,2铢4累,面文 “半两”,也属荚钱。
第7任 武帝刘彻 BC140—BC86年 在位54年
第8任 昭帝刘弗陵 BC86—BC73年 在位14年 无子嗣 第9任 废帝刘贺 BC73年 第10任 宣帝刘询 BC73—BC48年 在位26年 第11任 元帝刘奭 BC48—BC32年 在位16年 王政君 皇后 第12任 成帝刘骜 BC32—BC6年 在位26年 无子嗣 皇太后 王莽做大司马 第13任 哀帝刘欣 BC6—公元1年 在位6年 刘骜弟弟的儿子 无子嗣 太皇太后 第14任 平帝刘箕子 公元1—5年 在位5年 中山王 病死 第15任 孺子刘婴 公元5—8年 王莽摄政4年 西汉王朝 END
2.其他类型的“五铢” 其他类型的“五铢”包括宣帝五铢、小五铢等 宣帝五铢与三官钱形制相同:铜质较好,铸造也佳,外郭较宽, 钱文严整,字体略狭长,直径约2.6厘米左右。 小五铢:汉宣帝所铸,钱径小,1.2厘米,鸡目钱、鹅眼钱
金融史第二章秦汉金融
3、东汉章帝一度废钱不用。汉桓帝想铸造大 钱没有成功。汉灵帝时候又铸造四出五铢 钱(见下图)。
东汉董卓
4、东汉末年董卓改铸 劣质的无文小钱(董 卓五铢),导致恶性 通货膨胀,钱币难以 流通,交换退化为物 物交换,实物经济盛 行,中国货币经济的 发展出现大倒退。
下图是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铸造的一 种劣质无文无郭的小钱 (董卓五铢) 。
(二)西汉金钱本位制下的黄金单
汉代“马蹄金” 汉代“柿子金”
西汉金饼
(三)西汉早期货币:通行半两钱。
1、汉初“半两”。初期铸币权的分散 导致量名钱(名符 其实的半两钱)退 出流通,劣币膨胀, 物价上涨。
汉高祖
汉无郭半两钱,汉代半两钱种类较多,最早 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
2、八铢“半两”:重8铢的半两钱。 3、五分钱:半两的五分之一。
(三)秦朝币制改革存在不足:
1、金钱复本位制下,两种金属同时充 当币材,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使 得同一市场上同种商品有两个价格, 价格依然紊乱。 2、秦半两钱太重,不适于使用。 3、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流通规律也会 发生作用,进而导致物价和经济的波 动。
二、西汉的币制
(一)西汉仍以黄金和铜为币材,货 币分为黄金和铜钱。大额交易用黄 金,小额交易用铜钱。
4、四铢“半两”
5、三铢
汉景帝
(四)西汉中晚期货币
汉武帝币制改革 确立了中国的五铢 钱体制:
汉武帝刘彻 (前156年-前87年)
1、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内容
(1)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令铸造五铢钱。 新钱币重5铢(1两=24株),钱面铸有“五 铢”字样。
左图为西汉武帝时铸造的有郭五铢钱, 右图为西汉 的磨郭五铢钱。
中国金融史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金融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馀年,从建元以来,用 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 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 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今半两钱 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鋊,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 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 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 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 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撱之,其文龟,直三 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 吏民之盗铸白金者不可胜数。 於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 侍中。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 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 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 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 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而山川 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 养焉,不领於天下之经费。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 过数十万石。 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 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 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 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史记•平准书》
二、西汉的币制
汉朝政府下令放铸,黄金以一斤为单位,简省法令 禁条以消除秦之酷法暴政。 黄金用量较大但多做赏赐和贮藏,作为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较少;布帛在政府财政收支中占有重要位 置;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钱币迅速增加,布帛渐 趋减少,钱币取而代之成为市场流通的主要货币。 西汉钱币发展一般以五铢钱的铸行为界分为早期和 中晚期两个时期。
秦汉唐货币制度的演变
秦汉唐货币制度的演变
秦汉唐货币制度的演变是一个从分散到集中,再到统一的过程。
秦朝通过统一六国,确立了圆形方孔的圆钱作为统一的货币标准。
这一时期,货币制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转变,以及黄金计量单位的变化。
汉代的货币制度继承了秦朝的货币制度,主要以黄金与铜钱为主,但黄金的计量单位从溢改为了斤。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半两,行五铢钱,五铢钱一直是主流的货币形式。
唐朝的货币制度经历了重大变革。
唐高祖李渊在公元621年开始改革货币制度,废除了通行720年的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的形制沿用秦朝方孔圆钱,但规定每十文重一两。
这一改革标志着唐朝货币制度的统一,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对稳定货币政策的需求。
此外,唐朝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货币和财政制度的完善。
秦汉帝国的经济政策
秦汉帝国的经济政策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之一,其建立和发展是在经济和贸易上不可分割的。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密不可分,秦汉时期正如这样。
在秦汉帝国的繁荣时期,其经济和贸易的成功对其发展和维持至关重要。
每一个经济政策都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使得秦汉帝国能够如此长久而繁荣。
一、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秦始皇时期,他要求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以方便贸易和管理资本。
据历史记载,秦国所使用的货币是贝壳和铜器。
而在这一时期,贝壳货币逐渐被限制使用,铜币成为秦统治下的主要货币。
秦汉时期,货币制度的统一使得货币交流的信任度高,在政府的掌控下,资本的流通度也更便利,加速了帝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商品流动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影响。
二、科技创新和推广秦汉时期,科技创新和推广是经济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秦始皇统一律令、度量衡和文字,大大促进了科技一体化,同时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汉朝时期,张骞向西域出使,将丝绸之路推至高峰,带回了大量的文化、科技、艺术和商品等。
同时,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也鼓励和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推广。
符合社会需求的发明和创造以及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重视锄禾日举国皆知的农业政策在经济政策中,农业政策可谓是最重要的部分。
汉朝时期,推行了重视农业、重农抑商和均田制。
均田制规定土地所有权在国家手中,每个人平均分配土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意识和自主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农业技术和劳动分配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生产效益有较大提升。
农业政策的重视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在秦汉时期,政府推行的商业和对外贸易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派遣经济使团出使东南亚铕米王国从而建立和扩展经济联系,充分利用天然资源及地理优势,通过国家行政权力收缩一方,推动商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同时开辟了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展了国家的经济范围和国家经济发展基础。
秦朝的货币制度与财政政策
秦朝的货币制度与财政政策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统一货币制度的朝代,其货币制度与财政政策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秦朝的货币制度及财政政策,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秦朝的货币制度秦朝在统一六国后,取消了以前各国独立的货币制度,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
秦朝的货币主要有两种:铜钱和布币。
其中,铜钱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广泛流通于全国各地。
铜钱的制作使用了统一的标准,使得铜钱之间可以互相流通,方便了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
秦朝的货币制度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例如,根据《秦律》规定,私自铸造铜钱的人会被严厉惩罚,以维护货币的稳定性和信用。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地维护了货币制度的正常运行。
二、秦朝的财政政策1. 税收制度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制度,包括徭役、粮税、商税等。
其中,徭役是根据土地面积和人口收取的劳动力税,粮税是以农产品收取的税金,商税是对商业交易征收的税收。
这些税收制度为秦朝提供了可观的财政收入,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2. 货币政策秦朝通过严格的货币管理,加强了对整个货币流通的控制。
一方面,秦朝规定了统一的货币标准,提高了货币的稳定性和流通性;另一方面,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私自铸币和操纵物价等,以保障货币的有效发行和流通。
这种货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财政的稳定。
3. 租庸调制度秦朝实行了租庸调制度,通过对土地的收租和对人口的征调来获取财政收入。
这一制度不仅为秦朝提供了大量的军费和行政开支,还鼓励了农民种植农作物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秦朝货币制度与财政政策的影响秦朝的货币制度与财政政策在当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统一的货币制度加强了商品交换和经济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合理的税收制度和货币政策为国家的财政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为秦朝的军事扩张和行政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最后,租庸调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还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秦汉时期的货币
秦汉时期的货币秦汉时期的货币货币的产生,有它古老的历史。
它开始表现为具有使用价值的实物,后来才逐步确定为一种等价物的形态,进而有金属货币的出现。
秦汉时期,是金属货币的重要发展期,它把黄金与铜钱固定为金属货币的复本位制,并称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把珠玉、古代的龟币、贝壳及银、锡等金属,都排除在法定货币之外,只能作为珍宝与器饰看待,几乎从此确立了整个封建社会的货币制度的基础。
黄金和铜钱据云梦秦简所载,秦国时的货币还是黄金、铜钱与布三本位制。
《金布律》规定:“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
”这说明铜钱和布,都是秦国的法定货币本位。
又出土《秦律》讲到对犯人罚款时,有“赉钱如律”的话;当时计算各种实物的价值时,也往往以若干钱计算;这说明铜钱确是法定的货币。
《金布律》又规定:“钱十当一布”、又规定每“一布”,是“袤八尺,幅广二尺五寸”的标准星,这表明法令对每“一布”的规格和它同铜钱的兑换率或比价,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此外,《法律答问》简文中,还几次提到给追捕逃犯有功者以奖励黄金“二两”的规定,如“当购二两”、“人购二两”、“购人二两”等。
这里的二两,显然是指黄金而言。
因此,黄金也是法定货币的本位之一。
故秦国实行的是黄金、铜、布的三位制货币体系,即尚未完全摆脱以实物作为等价物的状况。
从前引“毋敢择行钱、布”的规定,表明人们逐步倾向重钱而不重布,故有此规定。
再结合《封诊式》简文中关于惩办盗铸钱币者的案例考察,说明秦国的铜钱铸造权是属于国家的,私铸铜币是违法的。
由三本位制货币完全过渡到金属货币的二本位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现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 年)统一全国后,下诏“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就包括统一货币制度。
所谓统一货币,其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统一货币的形制。
据太史公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龟贝。
秦汉货币若干问题研究
秦汉货币若干问题研究引言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货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秦汉时期的货币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货币材质、货币制度、货币经济等方面,以揭示当时货币体系的特征和规律。
文献综述关于秦汉货币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学者们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方面的研究,对秦汉货币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然而,对于秦汉货币的若干具体问题,仍存在争议和研究的空间。
问题阐述秦汉时期,货币材质主要以铜为主,同时也出现了铁钱、金币、银币等。
货币制度方面,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定货币制度,汉朝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货币经济方面,秦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货币的流通,货币在当时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以下问题:1、秦汉货币的材质及其演变过程;2、秦汉货币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3、秦汉货币与当时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了解秦汉货币的基本概况和特点;其次,利用统计数据对货币数量和流通情况进行分析,以揭示当时货币体系的规律和特征;结合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对秦汉货币的演变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结果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统计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秦汉货币的材质主要以铜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铁钱逐渐成为主流;2、秦汉货币制度具有统一、稳定的特点,但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制度也在不断演变;3、秦汉时期货币在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对秦汉货币若干问题的研究,揭示了当时货币体系的特征和规律。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例如,对于铁钱逐渐成为主流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需要深入分析。
此外,对于秦汉货币与当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秦汉时期的铸币制度和经济发展
秦汉时期的铸币制度和经济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铁器时代。
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同时也伴随着铸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铸币制度的建立在秦朝时代,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货币统一,首次建立了钱币的统一制度,使用了新的金属货币——铜钱。
这个货币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金融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朝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铸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银钱。
钱币的大小、重量和形状都得到了标准化,更加便于交换。
同时还设立了铸造局、调铸司等机构,完善了铸币制度。
这种货币制度的建立,为汉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铸币制度的作用铸币制度在秦汉时期的经济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一,游牧民族长期侵扰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
货币的统一让货币流通更便捷,也减少了假冒货币的风险,大大提高了货币的安全性。
第二,银钱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交易时的便利性和效率,这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银钱可以流通到各个地方,也为区域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第三,铸币当然也是为了政府的税收。
正是因为有了货币统一制度,政府才能很好的收取各地的税收。
经济发展在秦汉时期,经济的发展是以农业为主,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尽力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新型耕作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农民对土地的开发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在商业方面,中原地区的铁器和盐都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不同地区间的贸易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提到的货币统一制度和银钱对于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手工业方面,瓷器、纺织业和刺绣等工艺大为发展,不仅对当时社会的精神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且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的重要出口。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铸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为后来的金融事业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与贸易经济
秦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与贸易经济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了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与贸易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秦汉时期的货币制度与贸易经济。
一、秦朝货币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奉行“一统天下”的思想,对货币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秦朝实行的是铸钱制度,主要铸造铜钱,分别是小钱、中钱和大钱三种。
小钱一般重九文,中钱重二十文,大钱重四十文。
此外还有一种负责量度的铜钱,称为秦钱,它是秦朝的主要计量单位,也是后来“钱”字的来源。
秦朝的货币制度对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钱也逐渐出现了贬值,但是秦朝铸造的铜钱对中国的货币制度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汉朝货币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长久的王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贸易和经济文化的重要时期。
随着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朝的货币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汉朝依旧采用铸钱制度,但不同于秦朝,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货币的统一管理。
汉朝晚期开始出现货币名制(即在钱币上标注钱名),例如“五铢钱”、“当十钱”等等,这也为后来的货币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汉朝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其中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56-87年)更是“五铢钱千万户”、“布帛之利万端”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广泛开展的商业活动和国家与外交贸易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货币支撑,也催生了汉朝的官府票券。
官府票券就是官方的财政凭证,主要用于统计租税、支付军饷等。
汉代官府票券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货币不足,方便官民之间的交易,但也滋长了“纸钞膨胀”的风险,到了东汉末期,纸钞逐渐失去信用。
三、秦汉时期的贸易经济秦汉时期的贸易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次高峰。
秦朝及其后的汉朝,推行了一系列的开发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治水”的政策。
秦朝实行“三长制”,派遣专人管理治理河道,并采用一系列工程技术,例如开凿黄河、渠化水源、修筑堤坝等等,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把握秦汉时期中国币制的特点、沿革及其 原因、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中国货币种类、形制的变化 及货币流通状况。
★了解秦始皇统一币制、西汉武帝及王莽改 革币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了解秦汉时期信用的形式及特点。 ★秦汉时期的金融理论(略)
二、秦汉时期的货币(P63)
◆规定货币种类分为黄金和半两钱两 种。
◆规定货币形制和单位:黄金为称量 货币,沿用金钣、饼金的旧形制; 单位为镒,1镒为20两。铜钱为圆 形方孔的铸币,单位是半两。从此 确定了中国钱币外圆内方的基本形 制。
◆规定铜钱的金属重量为“半两”, 并以该金属重量命名铜钱,叫“半 两”钱,后人称之为秦半两钱。这 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半两钱不是 秦统一后创造的新铸币,而是将统 一前秦国的半两铜钱推广到全国。
★两汉的货币与货币制度变迁:P63-69
◆西汉沿袭秦朝的货币制度,实行金钱 本位制,但黄金的单位和钱制有变化、 发展。
▼西汉仍以黄金和铜为币材,货币分为 黄金和铜钱。大额交易用黄金,小额 交易用铜钱。但因为黄金短缺,所以 实际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
汉代“马蹄金”
汉代“柿子金”
西汉金饼
西汉金饼
汉高祖和汉文帝
汉景帝
☆上述政策造成西汉“半两”钱的重 量名称与实际金属重量脱节,铜钱 的名目价值与实际价值脱节,劣币 膨胀,以至于“钱益多而轻,物益 少而贵”。可见,在金属货币制度 下,铸造不足值的劣币也会造成通 货膨胀。
☆上述政策还造成地方诸侯的财力和军 力膨胀,出现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 乱”。可见,维护国家的政治统一必 须将货币铸造、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 府。
东汉董卓
四出五铢钱,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时铸造,青铜制品。 钱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郭。由于政府腐败 无能,民愤日深, 当时民间有传言道: 当此钱铸成时,人民便 会四道而逃离东汉。钱币直径: 25mm
下图是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铸造的一种劣质无 文无郭的小钱 (董卓五铢) 。东汉末期,社会架构陷于破产,币 值低贬,铸造的币钱既偷工减料,而且工艺极为苟且。
☆虽然西汉时期白银和铁曾经充当过币材, 但是此时的货币材料仍以黄金和铜为主。
☆西汉末年王莽违反货币流通规律, 四度改革币制,废除五铢钱,改铸 新钱,以小换大,以轻换重,以铜 换金,朝令夕改,以至币制混乱, 货币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破坏,社 会矛盾激化(见下图)。
王莽
左图为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造的王莽货泉,货泉径一寸, 重五铢,文右曰“货”,左曰“泉”,枚直一,与贷布二品并 行。钱币直径: 23~24mm。右图为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 造的王莽货布, 青铜制品。为王莽实行最后一次(第四次)改革 的产物。货布重25铢, 质货泉并行,对换率为1:25。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货 币制度:
◆秦统一前,在秦国境内已经实现了 币制的统一。公元前210年秦始皇 统一六国后,颁布货币改革令,要 “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 下之币”。
秦始皇
◆规定黄金和铜为货币本位(币材), 禁止其它财物作为币材,确立金铜 (钱)本位制,这是货币复本位制 的一种。这样,秦朝的币制就从秦 国的钱布本位制演进为金钱本位制, 排斥了布等实物货币。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 信用货币,是各国货币发展的 共同趋向,但历史上的货币金 属在各国货币发展史上不尽相 同.
☆我国的货币金属长期以铜银为主,西汉是 中国白银货币的肇始,唐宋时期白银作为 货币使用的情况逐渐增多,明代确立白银 的货币地位,明清两朝实行银(铜)钱本 位制,清末确立银本位制,民国初期确立 银元本位制,直至1935年中国才废除银本 位制。白银在中国货币经济发展史中有重 要的地位和影响。
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章帝一度废钱不用。汉桓帝想铸造大钱没有 成功。汉灵帝时候又铸造四出五铢钱(见下图)。
☆东汉末年董卓改铸劣质的无文小钱(董卓五铢, 见下图),导致恶性通货膨胀,钱币难以流通, 交换退化为物物交换,实物经济盛行,中国货币 经济的发展出现大倒退。可见,东汉是中国币制 从金钱本位制向钱帛(谷)平行制过渡的时期, 而钱制仍属于五铢钱体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的货币 制度从混乱走向统一。公元前206年秦王朝 被农民起义推翻,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 (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公元前 202年,刘邦在长安建立起统一的西汉王朝。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社会矛盾 激化,绿林、赤眉起义推翻新朝后,各地 豪强并起、军阀混战。刘秀消灭各地军阀 后,于公元25年在洛阳重新建立统一的东 汉王朝。
☆可见,历代王朝在政治腐败、经济 凋敝、财政困难的时候,都会铸造 不足值的劣币来搜刮物质财富,导 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乱。货币制度 的优劣以及币制改革成功与否,关 系到社会经济能否稳定发展。
三、秦汉时期的信用发展(P71)
★两汉时期以私人信用为主的放款活动盛行。 ◆秦汉时期的政治和币制统一、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
☆货币材料的历史演进既与商品交换 的发展内生出来的货币需要有关, 又与货币材料自身的优点及其供给 有关。白银作为币材,原因也是如 此。
▼西汉金钱本位制下的黄金单位从 “镒”和“金”改为“斤”。
▼西汉初期铸币权的分散导致量名 钱(名符其实的半两钱)退出流通, 劣币膨胀,物价上涨:P64
☆西汉初期,经济破败,财政困难。 统治者认为货币就是财富,国穷民 贫原因是没有钱币。故而推行铸币 减重以及允许民间采矿、冶金和自 由铸造钱币的政策以增加钱币的数 量。
☆西汉初期的钱币经过九次峰回路转的 曲折演变,最后通过汉武帝的币制改 革,从半两钱体制演变为五铢钱体制。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 的皇帝之一,景帝刘 启第三子,母王美人, 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 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 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 汉景帝后三年(前141 年),16岁的刘彻登上 皇帝位。第二年,首 创年号为"建元"。从 此,我国历史开始用 年号纪年。
秦半两钱,出现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 中国的时代
◆规定金钱具有同样的法偿能力:黄金 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大数用金,小 数用钱。
◆秦二世执政后继续推行统一货币的政 策,他“复行钱”,目的是实现“货 币王室专铸”,将货币铸造权和发行 权统一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手中。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 年—前207年,在位时 间前209年—前207 年),也称二世皇帝。 是秦始皇第二十六子 (最小的儿子)、太 子嬴扶苏的弟弟。秦 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 中时,在赵高与李斯 的帮助下,杀害哥哥 扶苏当上秦朝的二世 皇帝.
◆汉武帝币制改改革的内容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令铸造五铢钱。 新钱币重5铢(1两=24株),钱面铸 有“五铢”字样。新钱因为大小重量 适中,受商民欢迎而流通开来。
左图为西汉武帝时铸造的有郭五铢钱,钱币直径: 26mm,重 3.33克,故以为名。五铢钱,流通达七百多年之久(至隋代 仍仿此制)。右图为西汉的磨郭五铢钱。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P65
☆创造出了五铢钱这种适合社会经济 发展的新铸币及其体制。五铢钱成 为汉武帝至唐朝初年700多年间中 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西汉初期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
☆据《梅福传》张晏注说:“(西汉成帝) 河平二年,沛郡铁官铸钱”,说明西汉成 帝时期实际上铸有铁五铢钱。
☆长沙、衡阳西汉古墓中也发掘出了铁半两 钱。
☆秦王朝的“货币王室专铸” 的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 奉行。
☆统一货币单位,确立铢两货币, 为西汉至隋朝的五铢钱体制的 建立准备了条件,直接影响到 其后两千多年中国货币经济的 发展。
☆改革并定型了中国货币的形制,圆形方孔 的铜钱形制由此固定下来并流行了两千多 年。环钱的使用,减少了钱币在流通中的 磨损,贯穿使用也比其他形制的货币便利 得多。
◆东汉的货币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西汉
的五铢钱体制:P69
☆东汉成立初期,以谷帛、货泉(王 莽新币之一)、西汉五铢钱为货币。 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杂用,币制混 乱。
☆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铸造五铢钱 以后,东汉恢复了五铢钱体制,但 所铸造的五铢钱大小、重量与过去 有不同之处。黄金继续作为货币使 用,但已经大为减少。
汉无郭半两钱,汉代半两钱种类较多,最早 出现的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
▼白银开始成为币材,虽然存在的时间 不长,但很有意义:
☆秦规定珠玉银锡不为币,只能作器饰 宝藏用。汉初,白银仍不作货币使用。
☆西汉武帝时期曾经用银锡合金铸造过 白金币这类严重不足值的铸币,由于 铸造该货币的利益巨大,以至民间盗 铸犯罪严重,所以该货币铸行时间不 长就被废止了(P65)。
◆秦统一币制有三个历史意义:
▼统一货币的铸造和发行权,可以 抑制诸侯残余势力的财力增长,防 止诸侯割据势力死灰复燃,有利于 维护国家统一。
▼统一货币有助于加深各地的 经济联系,形成全国统一的 大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 巩固中央集权专制政府的财 经基础。
▼统一币制对后来中国的钱币 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整顿和统一币制:
◇取缔各郡国的铸币权,提高五铢钱的铸造 技术含量,遏制盗铸。
◇销毁地方铸币,设立上林三官(钟官、辨 铜、均输)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的铸造、 成色鉴别、运输的机关,集中各地的铜材, 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 钱,禁止非三官钱流通。
☆黄金开始执行完整意义的货币职能,金属 货币基本上取代了实物货币,不仅货币的 价值更加稳定,而且也更有利于交换的发 展。
▼秦朝币制改革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