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接线规范-初版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2c49f05e009581b6ad9eb76.png)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1.电气接线颜色一定按标准接线颜色履行,线径大小一定知足设施所需用电量。
2.按图正确接线。
电气连结接线坚固、优秀,配线应成排成束地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敷设,要求齐整、雅观、清楚。
横平竖直,有条有理。
导线的长度适合,端头压接坚固,端子压紧。
3.电缆及桥架的敷设应远离锅炉高温部分,如现场条件限制应在高温地区加装保温资料。
4.电缆及桥架的敷设应防止与导热油油管平行或交错,防止导热油渗漏惹起电缆起火事故。
5.柜内和桥架内电缆走线应切合:电源线和控制线尽量分开,平均散布,理顺以防止交错,方向一致。
6.当导线两头分别连结可动与固定部份时,如跨门的连结线,一定采纳多股铜导线,而且要留有足够长度的余量,免得因曲折产生过分张力使导线遇到机械损害,并在邻近端子处要用线夹卡紧固定线束。
7.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纳螺栓连结、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坚固靠谱。
凡是多股软线的连结头,一律用冷压接头压接。
螺丝连结时,弯线方向应与螺丝行进的方向一致。
为保证导线不松懈,多股导线不单应端部绞紧,还应加终端附件或搪锡。
采纳压接式终端附件是较好的一种方式。
8.线束敷设一定合理,不得阻碍电器的拆换或维修,不同意导线在两只接线柱中间走线,不得遮盖线路标号和察看孔眼。
9.强、弱电回路不该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摆列。
10.双障蔽层的电缆,为防止形成感觉电位差,采纳两层障蔽层在同一端相连并予接地。
11.设施中协助电路的连结线,均应在两头套装标号头。
全部标号头应依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将其输入电脑印字机,打印在专用套管上,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标号头的长度一般为依据线号长短电脑自行输出,标号头的套装要求数字摆列方向一致。
如是水平套装,数字从左到右,如是垂直套装,数字从上到下。
标号头要求笔迹清楚、正确,一般不得用手写标号头。
使线号有字的一面朝外。
12.如控制箱面板有按钮,指示灯等元件时,须将门上各导线整理好,用扎线带沿箱表面绑扎齐整。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05942b89eb172dec63b719.png)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 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 距离。
四、导线连接的要求
1、接触电阻要与原值约等;机械强度不小于 原有的80%;绝缘性好,耐腐蚀性好;接线紧 密,工艺美观。 2、剖削导线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剥削 导线的绝缘层,也可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的 绝缘。 3、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时,电工刀 刀口在需要剖削的导线上与导线成45度夹角。
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器件的安装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电能计量仪表0618控制开关按钮0620紧急操作件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实例讲解导线的连接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
返回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1、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2、单股铜芯导线的T字形连接 3、双股线的对接 4、多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5、多股铜芯导线的T型连接 6、不等径铜导线的对接 7、单股线与多股线的T字分支连接 8、软线与单股硬导线的连接 9、铝芯导线用压接管压接 10、铝芯导线用沟线夹螺栓压接
=56.98A R=P*L/S=0.0174*800/70
=0.20Ω U=I*R
=56.98*0.20 =11.33V 得:5%U=0.05*380
=19V ΔU=<5% 符合要求
(2)敷设方法: 所有导线从一个端子到一 个端子的走线必须是连续的,中间不得有接 头。有接头的地方应装设接线盒。接线盒的 位置应便于安装和检修,而且必须加盖,盒 内导线必须足够长,以便于接线和拆线。
电气接线标准规范
![电气接线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8e7b1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3.png)
电气接线标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电气接线的标准规范,以确保安全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提高操作的一致性和效率。
2. 基本要求- 电气接线应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并获得相关许可和认证。
- 接线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证书,并严格按照规范操作。
- 所使用的电线、插头、配件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质量检测。
3. 接线程序1. 在进行任何电气接线之前,务必切断电源,并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
2.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电线规格和类型,确保电流负载和电压要求的匹配。
3. 使用绝缘工具剥离电线端部的绝缘层,不应剥离过多或过少。
4. 检查电线的质量,并对裸露的导线进行编织或焊接处理。
5. 使用合适的连接器或终端块将电线连接到相应设备或电源。
6. 在接线完成后,进行有效的绝缘和封装,以防止漏电和机械损坏。
7. 连接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查,确保接线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措施- 接线人员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 在进行高压电气接线时,需使用绝缘手套和绝缘材料进行保护。
- 确保接线过程中整洁有序,预防电线短路和触电的风险。
- 在操作环境中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他人避免接近或触碰电气接线。
5. 维护和检修-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接线,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受损的电线和配件。
- 在进行维护和检修时,务必切断电源,并按照相关程序操作。
6. 结论本文档所制定的电气接线标准规范将有助于提升电气接线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并为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接线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电气接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规范】电气接线规范一
![【规范】电气接线规范一](https://img.taocdn.com/s3/m/272d0b6184868762cbaed538.png)
【关键字】规范电工接线规范一目的:规范电工接线,提高电工接线质量。
一、元器件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电气布局图安装,图纸有不详之处或有争议之处,要有自控部经理签字更改,禁止私自更改。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备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
7、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备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8、柜内所有的电器元器件只要有接地标示的都要接地,要单独接地,禁止并联接地,接地线要大于2.5平方。
电气门要如下接地处理。
9、整个设备的所有的电器元器件都要贴电气标示(和图纸一一对应)二、柜内布线规范1、要按图纸正确接线,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裸露部分不超过2mm。
动力线和信号线尽量分开走线。
2、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必须两根导线合并压一个线鼻子。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回拉式弹簧端子的联接导线的剥线长度:10 mm导线插入端子口中,直到感觉到导线已插到底部,上部不能露铜。
5、配线颜色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动力线:红色零线:蓝色接地线:黄绿色DC24V+: 棕色DC24V-: 蓝色PLC-IN:蓝色PLC-OUT:蓝色其它:灰色6、配线规格标准(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按此标准执行)动力线:不得小于1.5平方(根据实际功率确定)零线:不得小于动力线接地线:不得小于2.5平方DC24V+: 0.75平方DC24V-: 0.75平方PLC-IN:0.75平方PLC-OUT:0.75平方断膜加热线:采用高温线,不得小于1.5平方。
(根据电流确定)其它:不得小于1平方7、柜内所有的电线都要压线鼻子,要选择合适的线鼻子,一定要用专业工具,禁止违章操作。
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范本
![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8c05c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7.png)
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范本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规定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范本,可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电气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包括电源接地、设备接地、接零线的连接等。
第三条接地和接零是电气设备运行的基础,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
第四条进行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具备相应的电气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按照本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第二章电源接地第五条电源接地是指将电源的零线与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通路,以确保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
第六条电源接地的主要要求如下:(一)电源系统的零线应与设备的地线直接连接,三相电源系统应进行三相接地。
(二)电源接地的导线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导电性、低电阻的铜排。
(三)电源接地导线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与地之间的接触电阻应小于0.1欧姆。
第七条居民用电源接地应符合以下要求:(一)低压电源系统的零线应与住宅楼地面的接地网连接。
(二)住宅楼地面的接地网应由铜排和电气专用接地装置组成,铜排与地之间的接触电阻应小于0.2欧姆。
(三)住宅楼的接地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八条工业用电源接地应符合以下要求:(一)工业用电源系统的零线应与工业场所内的接地网连接。
(二)工业场所内的接地网应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与地之间的接触电阻应小于0.1欧姆。
(三)工业场所的接地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其他类型的电源接地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三章设备接地第十条设备接地是指将设备的外露导体(如金属外壳、金属框架等)与地之间建立良好的导电通路,以防止触电和保护设备。
第十一条设备接地的主要要求如下:(一)设备的外露导体应连接到建筑物的接地系统。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0d1bcd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7.png)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工之家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affed2ab9d528ea80c77967.png)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接线标准
![电气接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38e4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6.png)
6、一台半断路器接线 (1)接线特点分析
3个断路器构成1串,接在 两母线间,引出2条出线 可靠性:高 灵活性:高 操作:避免用隔离开关进行大量倒闸 操作调度和扩建 经济性:大 一次投资:每串增加联络断路器。 (2)进出线布置原则 电源和负荷配对成串 只有两串时,交叉布置 (3)适用范围:330~500KV配电装置
16
两线连接不能铰接,用胶带包裹,应该使用接线帽或者对接接头。 17
电气元件无特殊要求,均应垂直固定安装 18
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使用扎带扎好,并且剪去多余的扎带.导线绝缘良好, 无损伤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
19
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剥 除绝缘层时,不得损坏线芯,线芯和绝缘层端面应整齐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 线。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剥线工具,不得损伤 未剥除的绝缘,切口应平整。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 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
4
(3)接线特点分析 可靠性:差 断路器故障或检修 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 灵活性: 操作:方便 调度:不方便。电源只能并列运行 扩建:方便 经济性:好 、一次投资:设备少
(4)适用范围 出线回路少,没有重要负荷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中。
5
2、单母线分段接线 (1)接线特点分析(与单母线比较)
13
三、电气接线实际应用
1、电线的选用
❖ 选用导线首先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 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要留足余量。
❖ AC 380V 黑色
❖ AC 220V 红色
❖ DC 24V
普蓝色
❖ DC 12V
电气接线作业规范
![电气接线作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3016d05727a5e9846a616e.png)
电气接线作业规范总体要求:1.1作业基本要求:➢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器件外观有无损坏➢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元件安装具体要求:辅助元件安装要求:(线、端子、按钮铭牌及警示标志、端子排、线号、输入输出铭牌、线槽、螺钉、扎带、套管)1.1导线:➢按图面要求选择合适的线型(线径、屏蔽、品牌等);➢颜色(依图面要求进行,如无要求则按常规要求进行);➢导线进金属孔洞或与锐边金属相连时,应采用护套或套管;➢导线中间不允许出现断线短接点;1.2端子:➢按线径和要求选择并用压线钳压实,固定可靠;一线一端子;1.3按钮铭牌及警示标志:➢固定可靠,保证横平竖直,可借助直尺进行确认,字体平正;1.4线号:➢线号按图纸要求穿线号;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表面干净、字迹清楚、字体朝上;一线一线号;➢每束线束上套上与接线图一致的线号;➢备用线未接入端子的不穿线号,接入端子部分的线号与端子号标注一致;1.5端子排:➢按图纸标注要求摆放端子,数量,型号与图纸标注一致。
➢每一安装单位的端子排的端子都要有标号,字迹必须端正清楚。
➢端子排必须写上端子排序号;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标记,图纸无要求的必须每隔5档用记号笔涂上记号,以便查对。
➢端子排接线点原则上接线螺钉只允许接一根导线,连接端子要用连接片,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必须拧紧。
1.6扎带(固定夹):➢要松紧合适,不留尾巴。
有工艺要求的按工艺要求捆扎,无要求的间隔距离100-200mm;1.7线槽:➢安装要横平竖直,不留锐边毛刺。
进线孔要有橡胶保护条;1.8套管:➢按图面要求穿软管并加装管接头,导线不允许裸露,软管线路用卡子固定;1.9空开:➢与接线图纸要求的型号一致;2自检通电要求:各部分台子接线完成后要进行通电测试:(空开、插排、开关电源、端子排、电路板)。
2.1空开:➢通入电源后,空开能推上工作位置无跳闸,漏电情况。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85ea83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e.png)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完整版)电工布线(接线)规范
![(完整版)电工布线(接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c6dc9f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1.png)
(完整版)电工布线(接线)规范电工布线(接线)规范一、配电柜内元件的电路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检查产品型号、元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若发现图纸有不明或者错误之处应报知组长或与设计人员沟通。
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必须按图纸安装(如果有图纸)。
5、元器件组装的顺序应以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6、同一型号元器件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二、二次回路布线:1、控制线采用U型端子或欧规插入端子,且同一端子台接线不能超过两个端子。
欧规插入或端子只能配一个端子。
2、配线以一线到底方式,不可断线连接。
3、电源线、接地线需用0.5mm2以上电线。
4、线色管理:DC电源:负极用蓝色线,正极用棕色(或黄色)线;主电路回路:R相——黄色、S相——绿色、T相——红色、零线——蓝色、接地线PE——黄绿相间或黑色。
内部各芯线不限但须有线号。
上述线材均采用铜线。
5、线束应衡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洁美光,同一单元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6、二次线不得以母线相间穿过。
三、柜外布线(现场布线)1、应尽量多用中间接线盒以减少航空插头的数量,但应注意:不同电压等级的线不能在同一空走电缆上。
2、地上走线应放置电缆桥架(厚度位2mm),并附带扣式盖子,桥架应可靠接地。
3、制作航空插头时,各针线焊接应牢固可靠。
航空插头母座处应打印贴纸标示,连接处部电缆的公头处应用扎带固定标示牌对应标示。
4、机器本体上使用的线槽,金属软管等须以固定夹固定,不可采用粘附的方式。
5、检知元件(如:光电开关、电磁阀等)如采用快速接头(如公母插)连接,则元件侧采用公接头,控制侧采用母接头。
6、中间接线盒及机器人控制柜出入线口应使用固定头或护套密封防尘。
7、各操作盘、手控盒上的名牌应端正整齐,整体大小一致。
8、电机电缆应独立与其它电缆走线。
松下私服电机编码器线与电机线走线应分开至少300mm。
捅死避免电机电路与其它电缆长距离平行走线,为有效抑制电磁波辐射盒传导。
设备接线规范
![设备接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621b5c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c.png)
设备接线规范电气设备连接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接线规范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因此,进行接线前必须确保接线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遵循相关安全和技术规范,并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顺利进行。
1.接线前的准备在进行接线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检查,并查看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特殊要求、接线图等相关资料。
所有电缆、导线、插头、电缆夹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并成套配合,保证安全可靠。
在进行接线前,必须断开电源,拆卸电缆插头,排除电源线路中储存的残留电荷,确保能够安全接地。
在接线现场还应贴标示于各连接端点,以指导接线和使用。
2.接线时的注意事项在接线时,必须按照设备接线图进行操作,并正确选用导线规格和电缆芯数,确保接线的正确性。
接线时还应按设备种类、电压等级、功率大小进行分组接线,并排列整齐。
各导线应按接头的颜色、形状、编号等进行标示,以便于查找、维护和更换。
电缆接头应设有防水套,防止雨水渗入而造成短路、漏电等故障。
电气设备的导线必须整齐地穿过导线槽,避免上下跳动和晃动,从而减少磨损和振动损坏。
3.接地和绝缘的处理电气设备的接地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接地,避免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电击等安全隐患。
同时,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进行良好的绝缘处理。
在绝缘处理方面,应加强检查,及时更新老化发黄的电气绝缘材料,并注意绝缘材料的选用和施工。
特别是在高压电气设备的配电室和控制室内,应加装防静电地线,确保尘埃、静电等不会影响设备的运行和绝缘性能。
4.验收和测试设备接线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测试工作,查验设备接线图符号是否正确,各导线是否准确接地,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设备测试时应遵循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清晰的记录,以便后期使用、维护和管理。
对于测试出的问题和故障,必须及时处理,避免日后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总之,设备接线规范是电力系统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寿命、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fe1207c9b89680202d82516.png)
1 元器件安装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电能计量仪表 0.6-1.8控制开关、按钮 0.6-2.0紧急操作件 0.8-1.6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操作方便。
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
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
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
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1.15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
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b) 双重的标识1.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c) 门上的器件1.17 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电气接线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3f87e8bf242336c1fb95ecd.png)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
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8。
柜内的PLC等电子元件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回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他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
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模版
![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f6a3a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0.png)
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规定模版一、引言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准确规定、合理布置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是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的规定进行详细说明。
二、电气设备接地规定1.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进行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规定值。
2. 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应符合规定标准。
3. 接地电阻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并保存。
三、电气设备接零规定1. 电气设备的零线应连接到公共零线上,保证设备之间的电势差不超过规定值。
2. 电气设备的零线应保证连接可靠,不得有断开、虚焊等现象。
3. 电气设备的零线应符合规定标准,不得与其他线路混淆或接错。
四、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的布置要求1. 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连接可靠,不得有锈蚀、断裂等现象。
2. 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尽量独立布置,避免与其他线路交叉,以减少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3. 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应有固定的路线,不得随意更改或移动。
4. 电气设备的零线应按照规定布置,在设备之间采取合适的连接方式。
五、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的检测和维护1. 对新建或改造的电气设备应进行必要的接地和接零检测,保证符合规定要求。
2. 对已投入使用的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接地和接零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
3. 对接地和接零设备的维护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及时修复损坏或老化的设备。
4. 对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进行维护和检测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电击等事故。
六、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1. 本规定适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
2. 在特殊环境下,如易爆、易燃、易腐蚀等场所,应采用相应的特殊的接地和接零措施。
3. 在操作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注意安全,并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
七、结论电气设备接地和接零是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准确规定、合理布置电气设备的接地和接零,对于保障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范本模板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40bbfc44b73f242326c5f67.png)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1.目的和分类1。
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
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A类:敏感信号线缆B类:低压信号线缆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1。
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
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
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
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
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
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
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
5倍。
2。
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2。
7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5584。
电气设备接线规范-初版
![电气设备接线规范-初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a2e29ce45c3b3566ec8ba6.png)
电气相关设备电气接线规范2017.06 BY谢良辉总要求一. 三按生产:按工艺、按标准、按图纸;二. 操作方法:选择正确的材料和正确的使用工具;三. 安装要求:横平竖直、安装牢固和防震、做好通风、远离热源;四. 接线要求:横平竖直、弧度一致、接线牢固、主次分离、不露铜丝、号码清晰一致;五. 环境卫生:动前整理、完后清扫。
常用电缆型号:BV- 表示单铜芯聚氯乙烯普通绝缘电线,无护套线。
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 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线电缆。
BVR-表示聚氯乙烯绝缘,铜芯(软)布电线,常常简称软线。
由于电线比较柔软,常常用于电力拖动中和电机的连接以及电线常有轻微移动的场合。
线的选用1.选用导线首先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要留足余量(20%)。
2.电缆知识a.电线一扎长度:100 米,正负误差0.5 米;b.电线型号:BV单股,BVR多股,BVV双胶单股,BVVR双胶多股;c.电线常用规格:1平方/1.5平方/2.5 平方/4 平方/6 平方/10 平方等;3.载流量(下图供参考)4.电线颜色定义常用电线颜色AC380V:黄绿红淡蓝黄绿双色(地线PE)左中右远中近上中下ABC\UVW\L1L2L3 AC220V:黄绿红黑色淡蓝黄绿双色(地线PE)LN 传感器信号线:黑白粉BVV- 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圆型护套电缆,铜芯(硬)布电线。
常常简称护套线,单芯的是圆的,双芯的就是扁的,常常用于明装电线。
BVVB- 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平型护套电缆。
适用于要求机械防护较高、潮湿等场合可明敷或暗敷。
SYV-实心聚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
适用于闭路监控及有线电视工程。
RVV- 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形连接软电缆。
适用于楼宇对讲、防盗报警、消防、自动抄表等工程。
RVVP- 表示软铜芯绞合圆型聚氯乙烯绝缘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线。
电气接线基础规范
![电气接线基础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0b9572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d.png)
导线连接旳基本规定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旳电阻比应不不小于1-1.2倍;2、接头旳机械强度应不不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旳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重要避免残存熔剂或熔渣旳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重要避免电腐蚀;4、不同线号旳导线及不同金属旳导线不得在受张力旳地方连接;5、接头旳绝缘强度应与导线旳绝缘强度同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旳措施;7、导线旳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互相联接,6平方毫米如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旳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旳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旳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旳状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旳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旳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旳最短途径。
即在不同旳使用状况下,由于导体周边旳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旳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旳安装构造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也许,元件旳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她元件及导线束旳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旳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旳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旳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旳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他元件旳热影响。
电气、电仪接线标准
![电气、电仪接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1d5c3fa998fcc22bdd10d02.png)
电气、电仪接线标准一般场所1、紧固接线用力要适中,防止用力过大将螺栓螺母滑扣,发现已滑扣的螺栓螺母及时更换,严禁将就作业。
2、用螺丝刀紧固或松动螺丝时,必须用力使螺丝刀顶紧螺丝,然后再进行紧固或松动,防止螺丝刀与螺丝打滑,造成螺丝损伤不易拆装,尤其是挂箱内的常用空开。
3、发现难于拆卸的螺栓螺母,不要鲁莽行事,防止造成变形更难于拆卸,应给予适当敲打,或加螺丝松动剂、稀盐酸等稍后再进行拆卸。
4、不要用老虎钳紧固或松动螺栓螺母,以防造成损坏,用活口扳手时要调整好开口,防止将螺栓螺母损坏变形,造成不易拆装。
5、同一接线端子允许最多接两根相同类型及规格的导线。
6、易松动或易接触不良的接线端子,导线接头必须以“?”型紧固在接线端子上,增加接触面积及防止松动。
7、导线接头或线鼻子互相连接时,中间严禁加装非铜制或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
8、导线接头连接时,要求接触面光滑且无氧化现象,接线鼻子或铜排相接时,可在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后涂抹导电膏,然后再进行紧固。
9、接临时线时,单根导线软线的要求接线头对折一次,然后接到空开下口;单芯硬线要以“?”型接到空开下口。
10、30KW及以上电机接线,要求电机出线和连接电机的电缆导线之间不允许跨接导电性能不好的垫片,如镀锌螺母、平垫、弹簧垫等。
11、使用绝缘胶带缠绕电缆或其他要保护绝缘的设备时,绝缘层要以压置1/2的比例从一端缠绕到另一端,且至少往返一来回。
12、接线图例防爆场所:1、严格按照公司下发的《电气设备失爆标准》进行接线。
2、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
当易燃物质比较重时,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
架空时要采用槽板;当易燃物质比较轻时,线路应在较低处敷设。
3、电缆不容许有接头。
4、保护管必须密封5、电缆或钢管穿过墙、楼板的孔洞,应用阻燃性或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6、安装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区的所有仪表、电气设备和电气材料,必须有符合防爆质量标准的技术鉴定文件和“防爆产品出厂合格证”,并且外部没有损伤和裂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相关设备电气接线规范
2017.06 BY谢良辉
总要求
一.三按生产:按工艺、按标准、按图纸;
二.操作方法:选择正确的材料和正确的使用工具;
三.安装要求:横平竖直、安装牢固和防震、做好通风、远离热源;
四.接线要求:横平竖直、弧度一致、接线牢固、主次分离、不露铜丝、号码清晰一致;
五.环境卫生:动前整理、完后清扫。
一、电线的选用
1.选用导线首先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要留足余量(20%)。
2.电缆知识
a.电线一扎长度:100米,正负误差0.5米;
b.电线型号:BV单股,BVR多股,BVV双胶单股,BVVR双胶多股;
c.电线常用规格:1平方/1.5平方/2.5平方/4平方/6平方/10平方等;
3.载流量(下图供参考)
4.电线颜色定义
常用电线颜色
AC380V:黄绿红\淡蓝\黄绿双色(地线PE)左中右\远中近\上中下 ABC\UVW\L1L2L3 AC220V:黄\绿\红\黑色\淡蓝\黄绿双色(地线PE) LN
传感器信号线:黑\白\粉
常用电缆型号:
BV-表示单铜芯聚氯乙烯普通绝缘电线,无护套线。
适用于交流电压 450/750V 及以下动力装置、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线电缆。
BVR-表示聚氯乙烯绝缘,铜芯(软)布电线,常常简称软线。
由于电线比较柔软,常常用于电力拖动中和电机的连接以及电线常有轻微移动的场合。
BVV-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圆型护套电缆,铜芯(硬)布电线。
常常简称护套线,单芯的是圆的,双芯的就是扁的,常常用于明装电线。
BVVB-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平型护套电缆。
适用于要求机械防护较高、潮湿等场合可明敷或暗敷。
SYV-实心聚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
适用于闭路监控及有线电视工程。
RG-表示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电缆,常用于同轴光纤混合网(HFC)中传输数据模拟信号,以及视频传输,通信系统及信号控制系统。
SYWV-物理发泡聚乙绝缘有线电视系统电缆,视频(射频)同轴电缆(SYV、SYWV、SYFV)适用于闭路监控及有线电视工程。
结构:(同轴电缆)单根无氧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锡丝铝)聚氯乙烯(聚乙烯)
RVV-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形连接软电缆。
适用于楼宇对讲、防盗报警、消防、自动抄表等工程。
RVVP-表示软铜芯绞合圆型聚氯乙烯绝缘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线。
适用于楼宇对讲、防盗报警、消防、自动抄表等工程。
BVVP-表示硬铜芯扁平型 PVC 绝缘 PVC 护套,铜网屏蔽电线。
RVS-表示铜芯聚氯乙烯绞型连接电线。
常用于家用电器、小型电动工具、仪器仪表、控制系统、广播音响、消防、照明及控制用线。
VV(VLV)-表示铜(铝)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线缆,适用于敷设在室内、隧道、及沟管中,不能承受机械外力的作用,可直接埋地敷设。
二、接线前检查
工作前,使用万用表检查机器确认已无电源,并在开关上标注“禁止合闸标志”。
三、专用工具及相关材料
1.剥线钳及其使用方法
2.压接钳
这种压线钳可以压Y端子及O形端子。
3.欧式端子压接钳
这种压线钳专门压接欧式管形端子。
效果图如下:
四、接线工艺
压接位置:
1.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
(见图1)
2.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
(见图2)
3.裸端头压痕在筒中央处,且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
(见图3)
图1 图2 图3端头的选择:
(a)预绝缘端头的使用,除裸端头、管形预绝缘端头和特殊端头以外的接线,均应采用预绝缘端头。
(b)裸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接线端子排稳定之处。
端子排之间的电气间隙隔离不会因为设备运输、操作等而改变其状态。
(c)管形预绝缘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端子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
(d)圆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突出端子孔的接线,
以及非突出式端子孔的接线螺钉但可能对导线产生一定拉应力的导线。
(e)叉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凹陷于端子孔的接线。
(f)插鞘式母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为插片或两针式插入端子。
(g)片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
(h)管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为圆形,或非圆形插入口但接线端子压板为碗形的情形。
工艺要点:
△要点1:预绝缘端头压接后,绝缘部分不能出现破损或开裂;
△要点2:导线芯插入冷压接端头后,不能有未插入的线芯或线芯露出端子管外部以及绞线的现象,更不能剪断线芯;
△要点3:冷压接端头规格必须与所接入的导线直径相吻;
△要点4:针形端头、片形端头和管形端头长度,应根据所接入的端子情况,接触长度应与端子相一致或至少长出压线螺钉;二个压线螺钉时(如电度表),其端头长度应保证二个螺钉均接触固定;
△要点5:通常不允许二根导线接入一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子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用二根导线压接的专用端头,否则宜选用大一级或大二级的冷压接端头;
△要点6:平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片形端头或管形端头。
但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
△要点7:行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头处均应固定;
△要点8:行线槽的连接处应无间断,断截处应平直,无锯齿,无毛刺,尽量使用整条线槽及盖板;扣合应严密,防止一般振动脱扣致使导线外露;
五、示例与反面教材
示例:
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