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201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12020年4月19日东南大学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门类:专业代码:授予学位:学制:制定日期:一. 培养目标二. 基本要求三.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四.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五. 主要课程六. 主要实践环节七. 双语教学课程八. 全英文教学课程九 .研究型课程十.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十一. 各类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十二. 教学安排指导表指导性教学计划(1)注:按学季开设课程用“∕”区分,即:秋∕冬,春∕夏。
无“/”表明按学期开设课程。
指导性教学计划(2)指导性教学计划(短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课外学分安排)双学位教学计划注:在完成第一学位学业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能够获得由学校颁发的第二专业证书;学分绩点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第一专业与第二专业属于不同学科门类,能够获得由学校颁发第二荣誉学位。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注:学生按照本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修满学分能够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学程安排示范指导第一年第 1 短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二年第 2 短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三年第 3 短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第四年第 4 短学期:文档仅供参考第七学期:第八学期:112020年4月19日。
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02级学制4 年制定日期2002年9月
一、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物理环境和环境控制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调试、运行管理和楼宇自动化等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并初步具备这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主干学科
建筑环境与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技术
三、学科基础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控原理建筑楼宇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四、采用外文教材的课程
流体力学
五、自学课程
数值计算与建模
六、课程体系的构成及学分学时分配比例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一门学科。
电子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的电子技术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应用电子技术解决工程问题,设计、分析和管理电子系统的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制造和维护电子系统。
二、培养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数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器件与电路、电子系统设计等。
2. 专业拓展课程(1)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功率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波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
3. 实践教学环节(1)电子工程实验、电子技术实习、电子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等。
三、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1)通过电子工程实验教学,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习(1)开展电子技术相关的实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增强工程技能和实践能力。
3. 项目实践(1)通过电子系统设计、毕业设计等项目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四、科研能力培养1. 科研训练(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学术交流(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五、综合素质培养1. 人文素养(1)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调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2. 创新创业(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3. 社会实践(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电子工程 培养方案
电子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子工程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能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电路设计、电子系统集成、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要求1. 具有扎实的电子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2. 具备较强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 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 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5.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6. 具备较强的自学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物理学、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2)专业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学、微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等;(3)拓展课程: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传感器技术、通信网络与协议、集成电路设计、射频电路设计等;(4)实践课程:电子工程实验、电子设计实践、电子技术创新实践等。
2.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导师制。
为每位学生分配导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技术活动;(3)开展校外实习。
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科研院所等地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4)创新创业教育。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资源(1)建立实验室。
配置先进的电子实验室和项目实践实验室,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2)引进优秀师资。
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帮助;(3)丰富课外活动。
组织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学生论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交流平台;(4)提供创新创业支持。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电子学科为基础,结合通信、电气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具备电子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本科人才。
该专业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培养目标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的电子科技应用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如下:1.具备坚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2.掌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技术,具备电子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与维护能力。
3.具备电子系统的测试与调试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子系统中的问题。
4.具备电子电路设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参与科技创新和应用开发。
5.具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微积分、物理学、电磁学、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等。
2.专业核心课程:集成电路设计、通信原理与技术、电子器件与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等。
3.专业选修课程:电子测量技术、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电子技术等。
四、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开设以下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设计课程:开设电子系统设计、模拟与数字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等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创新能力。
3.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实习实训学院将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实习实训涉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学生将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实践课题报告撰写。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电子工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和电子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熟悉电子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学习深入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前沿技术;2.具备电子工程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3.具备电子系统测试和调试能力,能够解决电子产品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4.具备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能力,能够为企业和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5.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层次的团队中合作开展工作;6.具备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和行业需求。
三、培养体系1.基础课程阶段: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生将学习数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阶段: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将学习电子技术、电子工程、电子仪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子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程,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3.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嵌入式系统设计、半导体器件与工艺、通信原理等。
5.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模式1.学院与企业合作模式:学院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2.产学研结合模式:学院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五、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信息产业、通信业、计算机软件与硬件开发、自动化控制、新能源等领域就业,担任电子工程师、电子产品设计师、电子系统测试工程师、电子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职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光电子、电磁场与微波等相关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光通信、电磁场、射频微波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光电子、电磁场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英语基本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微波通信技术和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3.具有光电子、光通信、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应用能力;4.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现代光学工程、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磁场、微波技术、光电子学、光电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微波电路及CAD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工程训练、电子认知实习、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43周。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光电子学实验等、现代光电信息处理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范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模式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培养模式:本专业按照数、理、电基础扎实、技能熟练、具备知识创新的素质与能力、能够运用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四、专业方向与业务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通过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学生可具备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专业方向: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业务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该专业领域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可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数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掌握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3.具有将物理信息、电子信息、计算机、单片机等相结合的综合设计和开发应用能力;4. 具有解决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中相关问题的能力;5.了解无线电物理和微波技术方面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状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五、主干课程设置数值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程、微波技术基础、计算物理、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微波仿真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量子力学、微波遥感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微波器件与电路、地波传播、天线CAD、光学传感与测量、射频识别技术、电波传播概论、智能天线概论、光纤与光通信、信息光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宽厚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
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获得较好的器件、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080606)(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ining Program 080606)一、专业简介(Ⅰ、Major Introduction)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核心与基础,其主要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它是由光学、激光、电子学和信息技术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学科,它以近代物理为基础,涉及激光技术、光波导技术、光检测技术、光计算和信息处理技术、光存储技术、光显示技术、激光加工与激光生物技术。
光电子产业是全球战略产业,高层次光电子人才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急需人才。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core and foundation of the moder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ain specialty direction is Optoelectronics,which has become a high—tech discipline formed from the merger of Optics,Laser,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modern physics, concerning Laser Technology, Optical Waveguide Technology,Optical Detection, Optical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 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Optical Display Technology, Laser Processing and Laser Biotechnology. Optoelectronics industry is the globally strategic industry, and high-level optoelectronics talents are much need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society。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博士培养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实事求是,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
通过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物理电子学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深入了解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标准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努力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电子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教育,以及投资与开发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卓越人才。
基本思路: 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递进式精品课程群和系列化英语课程群等为课堂教学链,以规模化实习基地、教学实验平台、创新研发基地和多功能试验室等为创新实践链,以国际课程班、双语教学等为交流合作链的立体化、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实现矩阵
参见附件Excel表格。
四、课程体系
五、企业培养方案参见附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大学 2017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70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7年6月
一. 培养目标
培养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能跟踪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或光通信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人格健全、责任感强、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电子工程所需的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模块、系统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针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微电子或物理电子或光电子或光通信等电子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四. 主要课程
1.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思政类、军体类、外语类、计算机类、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程等。
2.大类学科基础课:电路基础、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
微机系统与接口、电磁场理论。
3.专业主干课:固体物理基础、半导体物理基础、现代光学基础、信息电子技术中的场与波、光电子物理基础、电子器件、VLSI设计基础。
4.专业及跨学科选修课: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概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光学应用与实践、机械设计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微波电路、电子器件可靠性理论基础及应用(研讨)、操作系统。
五. 主要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科研与工程实践、电子工艺实践、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电路实验、模拟电子电路实验、电子系统设计、信号与系统实验、微机实验、机械制图(D)、工业系统认识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电子器件、电路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概论、光网技术概论、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液晶显示技术、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新型微纳电子器件。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光电系统工程实践、计算机视觉基础、视觉感知与统计基础。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习概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概论、微电子机械系统概论、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显示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液晶显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基础、视觉感知与统计基础、计算电子物理学、真空技术与应用、视频处理与显示基础、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存储技术、液晶光电子器件、太赫兹技术的基础与应用、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集成技术概论、光电系统工程实践、光电功能薄膜技术、微波毫米波电子学、微波光子技术、电子/光子器件CAD、微波真空电子器件应用、光网技术概论、微电子系统集成与封装基础、集成电路制造基础、高频集成电路、微纳加工技术、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纳微光机电系统基础、功率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新型微纳电子器件、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人机交互技术基础、计算机视觉基础、数字通信系统及应用、芯片上的实验室、科技论文写作、技术创新与专利知识基础、创新工程设计导论。
九. 毕业学分要求及学士学位学分绩点要求
参照东南大学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学分要求150,即可毕业。
同时,外语达到东南大学外语学习标准、平均学分绩点≥2.0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3)外语类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学生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别推荐学习“2级起点”、“3级起点”或“4级起点”系列课程,详见《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版)》,共
专业相关课程
第一学年
跨学年、跨学期选修课说明
[1]:大学英语组合课程:选修6学分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
[2]:二选一
大学物理(A)Ⅰ,大学物理(B1)Ⅰ
[3]:二选一
大学物理(A)Ⅱ,大学物理(B1)Ⅱ
[4]:二选一
计算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学方法
[5]:限选15学分
信息电子技术中的场与波,半导体物理基础,固体物理基础,光电子物理基础,现代光学基础,电子器件(双语), VLSI设计基础
[6]:二选一
创新工程设计导论(研讨),管理与创新
[7]:跨学科选修,选修2学分
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概论
[8]:跨学科选修课:限选4学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双语),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工程光学应用与实践,机械设计基础(B),嵌入式系统设计,微波电路,电子器件可靠性理论基础及应用(研讨),操作系统,数据结构
[9]:专业方向选修:选修2学分
微电子机械系统概论(双语、研讨),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研讨),显示技术(研讨),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双语、研讨)
[10]:A组-专业方向选修研讨课
液晶显示技术(双语、研讨),图像处理技术基础(研讨),视觉感知与统计基础(英文、研讨),计算电子物理学(研讨),真空技术与应用(研讨),视频处理与显示基础(研讨),纳米材料与器件(研讨),信息存储技术(研讨),液晶光电子器件(研讨),太赫兹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讨),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讨),光电子集成技术概论(研讨),光电系统工程实践(英文、研讨),光电功能薄膜技术(研讨),微波毫米波电子学(研讨),微波光子技术(研讨),电子/光子器件CAD(研讨),微波真空电子器件应用(研讨),光网技术概论(双语、研讨)
[11]:B组-专业方向选修研讨课
微电子系统集成与封装基础(研讨),集成电路制造基础(研讨),高频集成电路(研讨),微纳加工技术(研讨),数字集成电路(研讨),模拟集成电路(研讨),纳微光机电系统基础(研讨),功率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研讨),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双语、研讨),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与设计(双语、研讨),人机交互技术基础(研讨),计算机视觉基础(英文、研讨),数字通信系统及应用(研讨),微芯片上的实验室(研讨)
附录一: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
附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