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由于很多患者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发生的酮症酸中毒,因此让他们不知如何预防这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准确找出病因,不但不利于今后的酮症预防,也不利于本次酮症的治疗。
法国著名科学家格里塞利认为,中国医生聂文涛在《中美糖尿病技术合作与展望》讲座中强调DKA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格里塞利是法国国务委员,原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院院长。发生酮症之后要首先寻找病因,然后针对治疗。在病因不清楚或病情严危重的情况下,应首先运用激素(胰岛素)进行治疗。诱发DKA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可作为首发症就诊。
导致DKA中毒的最常见原因
(1)感染。这是最常见的诱因。肺炎、急性肠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软组织患脓感染、败血症,甚至皮肤病感染,都可以儿茶酚胺过度分泌,导致酮症酸中毒。
(2)严重饥饿、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厌食或进食障碍,也是常见的诱因。上述情况可以促使胰高糖素分泌。胰高糖素可以促进脂肪分解。而酮体正是脂肪分解的产物。所以,一些患者为了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而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外科手术、分娩、严重创伤等应激事件,也是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原因。
(4)其他可促进胰高糖素、儿茶酚胺、可的松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各种事件。
(5)胰岛素使用不当。
DKA中毒的症状
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实际上是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有轻、中度酸中毒者可列为中度;重度则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者,或虽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后者很容易进入昏迷状态。临床上,较重的DKA可有以下临床表现:
1.糖尿病症状加重和胃肠道症状
DKA代偿期,患者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口渴等症状加重,明显乏力,体重减轻;随DKA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乃至不能进食进水。少数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可有广泛性急性腹痛,伴腹肌紧张及肠鸣音减弱而易误诊为急腹症。原因未明,有可能与脱水、低血钾所致胃肠道扩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有关。应注意或由少见的诱发DKA的急性原发性腹内疾病引起。如非后者,纠正代谢紊乱腹痛即可缓解。
2.酸中毒大呼吸和酮臭味
又称Kussmaul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大,由酸中毒所致,当血pH<7.2时可能出现,以利排酸;当血pH<7.0时则可发生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呼吸麻痹。重度DKA,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味的酮臭味。
3.脱水和(或)休克
中、重度DKA患者常有脱水症状和体征。高血糖导致大量渗透性利尿,酸中毒时大量排出细胞外液中的Na,使脱水呈进水性加重。当脱水量达体重的5%时,患者可有脱水征,如皮肤干燥,缺少弹性,眼球及两颊下陷,眼压低,舌干而红。如脱水量超过体重的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继而烦躁不安或嗜睡,逐渐进入昏睡,各种反射由迟钝甚而消失,终至进入昏迷。意识障碍的原因尚未阐明。严重脱水、血浆渗透压增高,脑细胞脱水及缺氧等对脑组织功能均产生不良影响;有认为血中酮体尤其是乙酰乙酸浓度过高,可能与昏迷的产生关系密切,而β-羟丁酸堆积过多为导致酸中毒的重要因素,丙酮则大部分从呼吸排出且其毒性较小。
5.诱发疾病的表现
各种诱发病均有其自身的特殊表现,应予注意识别,避免与DKA相互混淆或相互掩盖而延误诊治。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1)、应针对纠正内分泌代谢紊乱,去除诱因,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或尽量避免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降低死亡率等。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是:立即给予胰岛素纠正代谢紊乱,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去除诱因。
2)、补液必须快速补充足量液体,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这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原则上先快后慢。当血糖>16.7mmol/L(300mg/dL)时,采用生理盐水,以每小时500~1000ml速度静脉滴注;当血糖降至13.9mmol/L (250 mg/dL)时,可改为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速度减慢。治疗过程中必须防止血糖下降太快、太低,以免发生脑水肿。
3)、胰岛素治疗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使血糖稳步下降。在生理盐水中加入短效胰岛素,按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1单位静滴(大约相当于每小时6
个单位胰岛素)。当血糖降至14mmol/L以下时,将盐水改为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通常按2~4克葡萄糖比1单位短效胰岛素静滴,使血糖维持在10mmol/L左右,尿酮体转阴,尿糖+,(这时可停止补液及静滴胰岛素,病人恢复进食,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目前认为该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较少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等优点,故被临床广泛采用。
4)、补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缺钾,但因失水量大于失盐量,治疗前血钾水平不能反映体内缺钾程度,往往在输液、胰岛素治疗后4~6小时,血钾明显下降。故在开始补液时应注意同时补钾。一般在500毫升的液体中加入10%氯化钾10~15毫升(钾1~1.5克)静脉滴注,然后视血钾浓度和尿量而定,注意“见尿补钾”。当血钾正常时,应改用口服氯化钾5~7天,每次1克,每日3次。补钾时应严密监察血钾和心电图。对于一开始化验血钾不低(5.5mmol/L)且有肾功能不全、无尿者可暂缓补钾。
5)、纠正酸中毒通常不需要补碱,因为轻、中度的酸中毒经过补液和胰岛素治疗,酸中毒可逐渐纠正。只有当重度酸中毒,血PH7.1,二氧化碳结合力10mmol/L,有抑制呼吸中枢和中枢神经功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才给予碱性药物,以5%碳酸氢钠溶液为宜,不用乳酸钠。当PH7.2,二氧化碳结合力15mmol/L时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