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我们学习和了解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历史试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道很大的挑战,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事件、时间和人物。

如果我们缺乏适当的策略和技巧来解决历史试卷,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困惑和不安。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历史试卷答题的技巧启示类,希望它们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历史试卷。

1. 了解试卷的题型和分值为了更好地应对历史试卷,我们需要了解试卷上的不同题型和它们的分值。

历史试卷通常包含多种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我们需要知道每种题型的分值并计划好如何分配时间。

在解决试卷时,我们应该首先解决那些分值较高的题目,然后再解决那些分值较低的题目。

这样,我们就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得分。

2. 快速浏览试卷在解决历史试卷之前,我们应该快速浏览试卷,了解试卷的整体结构和问题的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试卷题目、问题的数量、分值和关键词来建立对试卷的整体印象。

这有助于我们计划好时间并更好地应对试卷。

3. 理解问题的关键词历史试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特定的关键词。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关键词,以理解问题的意义和准确回答。

例如,如果题目中有“解释......的意思”,我们需要发掘它的含义并给出自己的理解,而如果题目中有“讨论......的影响”,我们需要着重讨论它的影响。

4. 通过阅读文章进行分析和识别历史试卷往往包含大量的文章和材料,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进行分析和识别。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分析文章中的开头和结尾段落来了解文章的主题。

我们还可以阅读段落中的关键词和短语,以理解段落的意义。

通过理解各个段落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回答试卷上的问题。

5. 使用图表和地图历史试卷中有时会有图表和地图,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和问题。

我们需要在阅读问题之前仔细阅读图表和地图,以了解有关的信息并在解决问题时使用。

例如,如果地图显示一个国家的地形、城市和地理特征,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以更好地回答与该国相关的问题。

2019中考历史启示类试题解题技巧

2019中考历史启示类试题解题技巧

启示的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来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学习历史的主要作用之一。

“启示”类开放性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

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我们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解题须知“启示”类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解题步骤第一是“读”。

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

第二是“找”。

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产生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原因。

这是解答好题的关键。

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

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分析出精练的答案。

第三“提”。

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

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

常用套路1.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①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②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

2.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⑤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中考历史启示类题目的三种题型及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启示类题目的三种题型及解题技巧

每 2口09. 中 学 政史 9

方 面 的 内容 ?
( ) 治 维新 对 日本 有哪 些积 极影 响 ? 2明
() 3 材料 二反 映 的是 历 史上 的哪一 事件 ?从材 料 中可 以看 出维新
派 的 目的 是 什 么 ?
( ) 论 是 变 法还 是 改 革 , 该 国的 历 史都 起 到 了一 定 的作 用 。 4不 对
由此你得 到 了什 么启 示?
解析 : 题题 干部 分 说 明探 究 主题 是 “ 思变 法改 革 ” 因此 对 于 本 谋 , 第 () 4 问启 示设 问 , 们 只要从 改 革 对历 史 发展 的促进 作 用这 个 角度 我
回答 即可 。
参 考 答 案 : 1 经 济 方 面 的 内容 ( 这 方 面 的具 体 内容 也 可 ) () 答 。
受人 瞩 目的 大戏 。大 国崛起 的 历程 , 给人 类 留 下 了丰 富的 经验教 训 ,
启 迪 着今 天 , 影响 着未 来 。20 也 0 6年 I 1月 , 中央 电视 台推 出 了一 部
以世 界 性 大 国的 强 国历 史为题 材 , 并跨 国摄 制 的 大型 电视 纪 录 片《 大 国崛起 》 此 片 一 经推 出 , 即 引起 了各 界 的 热烈 讨 论 。 阅读 下列 材 , 立 料, 结合 所 学知 识 回答 问题 : 材 料 一 “ 代 的 文 明 的美 国历 史 , 由一 次伟 大 的 、 正解 放 现 是 真
种 反对 匮乏 、 贫穷与 经济 不景 气的战 争 , 而且 是一 种争 取 民主政 治
生存 的战 争 。 们 正为挽救 一种 伟 大而珍 贵的政 府形 式 而战 , 是为 我 既
我们 自己, 也是 为全世 界 。”

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一)

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一)

历史启示类答题技巧(一)历史启示类答题的技巧引言历史启示类答题在考试中常常出现,它要求考生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经验教训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将提供几种有效的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完成历史启示类答题。

技巧一: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1.详细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

2.理解事件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3.分析事件或人物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找出其中的关键要素。

技巧二:概括历史启示1.梳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主要启示,弄清其带来的教训和警示。

2.将启示归纳总结为关键词或短语,以便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清晰表达。

技巧三:联系现实问题1.理解现实问题的背景和要求,确保对题目的准确理解。

2.找出现实问题与历史事件或人物之间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3.使用历史启示解释现实问题,阐述历史经验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

技巧四:举例论证1.在回答中使用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具体案例进行论证。

2.选择能够与现实问题紧密相关的案例,突出历史启示对现实问题的指导作用。

3.利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论证,以增加回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技巧五:全面回答问题1.确保回答问题的全面性,不要局限于一个角度或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

2.综合运用不同的历史启示,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给出综合性的答案。

3.在回答中展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深入理解和对现实问题的全面思考。

结论历史启示类答题在考试中常常要求考生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概括历史启示、联系现实问题、举例论证和全面回答问题等技巧,考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这类答题。

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能对考生有所帮助,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

历史启示类答题的技巧(续)技巧六:思考未来发展1.基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启示,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2.分析现实问题是否存在与历史事件或人物相似的情境,预测其发展可能产生的后果和解决方案。

3.使用历史启示指导对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和预测。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一.什么是启示型历史试题?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

因而启示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

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来提出。

二.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指导启示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从中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等,因此,在文科考题中,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

最后说明,启示类试题答题时最多答三点,一般答两点即可,不要贪多误时。

因为启示类试题是开放性的,给分一般是2至4分。

启示类试题的解题模式:根据主观题中的史实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怎么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

如“--”的教训:在社会主义社会主张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避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议(怎么做)。

启示类试题的答题思路:一是紧扣考查主题或话题,切忌空谈理论,要具有针对性;二是适合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

“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

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

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

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

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

(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

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

历史启示题答题模板

历史启示题答题模板

历史启示题答题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历史启示的概念和重要性历史启示是指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过去的经验教训,以期得出对当前和未来有指导作用的结论和观点。

历史启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个体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通过借鉴历史经验,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二、历史启示题的常见类型1. 比较类历史启示题范例:比较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探讨其历史启示。

2. 原因类历史启示题范例:就长城的修筑原因及其历史启示进行阐述。

3. 影响类历史启示题范例: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并得出相关历史启示。

4. 发展类历史启示题范例:探讨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启示。

5. 其他类历史启示题范例: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启示进行分析,如历史行动对当前社会的启示等。

三、答题模板示例1. 题目:比较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探讨其历史启示。

答题模板:引言: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有着明显的差异,探讨这一比较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

主体:- 探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薄弱性及其原因,如封建体制的影响、外族入侵等。

- 比较西方国家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包括科技创新、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等因素。

- 分析中国工业化失败的教训,包括重视科技创新、改革经济体制、注重人才培养等。

结论:近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比较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 题目: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并得出相关历史启示。

答题模板:引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和总结相关历史启示。

主体:-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帝国主义的崩溃、国际联盟的建立等。

-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塑造,如《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对德国的影响等。

-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示,包括保持和平、促进多边合作、避免大国冲突等。

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解题技巧

2019年中考历史学科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注意事项
1、 如何针对不同的呈现方式,提炼有效信息。
2、 注意回归历史情境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史实辨析题 例题:
(摘编自附中试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涂“T”, 错误的涂“F”。(6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从上海赴南京参加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成千上万的 群众列队欢呼,共和万岁之声震动天地。经受了太多失败和屈辱的中国人相信, 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将很快使古老的中国结束屈辱,光彩重生。…… ——摘自《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3)“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
主要内容
应对中考历史学科的 复习策略和解题技巧
一、复习策略——中考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浏览四本历史教材,全面掌握初中历史知识要点。仔细阅读书 中的正文、材料、图片、思考题以及补充在书上的内容。
2、浏览配套的专题内容,专题可以将纷繁琐碎的历史知识按一定的 线索横纵梳理,加深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历史发展规 律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选择题
选择题呈现方式多样化,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 用等能力。该类试题知识覆盖面比较大,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 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同学们可以根据题型特点,采用最佳选择法或 排除法进行解题。
解题技巧注意事项 1、解题时,须读懂题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的限定词语,如时间、人物、事 件、地点等,必要时可以在原卷中做标记,要理清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 2、注意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的选项内容本身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 3、对于反向选择题,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有的试题可能跟你平时常训练的题目很类似,但考察角度或 许有微小差别,要耐心细致的重新审题作答,切勿匆忙落笔。

中考历史--复习启示类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复习启示类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复习启示类题型答题技巧(一)战争类专题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问: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

(2)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

(3)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中学生就要认真学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1)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

(2)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3)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当时中国经济政治落后,国力衰弱。

(2)客观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头号的资本主义强国。

4.从《南京条约》图片、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1)经验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3)社会责任: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5.你对南京大屠杀的感想是什么?(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2)我们要勿忘国耻,更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强大而奋斗。

(3)当今社会,我们仍要提防军国主义的复活,争取世界和平。

6.(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

(2)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3)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7.怎样才能制止战争?(1)加强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2)反对霸权主义。

(3)反对恐怖主义。

(4)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以对话代替对抗。

(6)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1)二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不能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解析(通用)

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解析(通用)

2019年中考历史启示类题型解析科技1、从三次科技革命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国家应如何去应对这个结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措施:(1)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2)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第一要务。

2、如何看待“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举例说明科技给人类带来灾难。

看法:科技不仅能改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带来重大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举例:人类利用科技制造出来工具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自相残杀。

使人类变成了大自然和自身的敌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如:两次世界大战,利用了当时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空前浩劫和灾难,对环境资源破坏无法估量。

也就是在二战中,人类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并研制出了毁灭性的战争武器——原子弹。

目前科技革命进入到信息时代,人类对基因研究的突破(如克隆技术)在令人惊喜的同时,却更增加人类自我毁灭的危险性。

20世纪末几场现代化战争,以及当今高科技种种负面效应足以证明,科学正用于人类自我毁灭。

3、就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试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

(2)注意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也要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的能力,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3)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5)支持改革开放,学习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6)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4、解决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战略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世界问题,国际间应如何共同解决这一难题?(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人类应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3)不同国家应该就环境问题加强协作,互惠互利,谋求共同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给分)5、科教兴国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个人的责任,你认为为什么要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你准备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原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019中考历史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9中考历史解题方法和技巧

2019中考历史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单项选择题解题方法和技巧认真审题是关键,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看完、看清、看懂!!!)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辨析改错题解题方法和技巧◆理清题意,准确判断首先需要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主旨,然后逐句逐段进行分析判断,找准错误之处。

◆改正错误,规范答题针对史实叙述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等方面的错误,作出相应改正或用具体史实来说明错误的原因。

在改正错误时,不能直接在原题上用笔勾画,应按照试题的要求规范作答。

◆检验改正,防止误辨对错误的改正要还原到试题的句子或段落中,检验修改是否正确。

三、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和技巧一、读——是解答的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问题,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

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如何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

如何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

如何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
启示类问题常出现在历史试题中,其旨在让考生从过去的经验中获
得启示,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回答此类问题需要考生对历
史事件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具备较强的思辨、分析和总结能力。

以下
是如何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技巧。

一、理解问题
回答启示类问题,第一步是要理解问题。

对于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要注意它所要求的是从历史事件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考生需要
仔细分析问题,弄清楚问题的重点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二、分析历史事件
回答启示类问题,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充分的分析。

考生需要从多个角
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

可以结合历史事件的相
关资料和历史学家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思考历史启示
分析历史事件后,考生还需要思考历史启示。

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事
件中获得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引导作用的经验教训。

考生可以从历史事
件的发展规律、历史人物的经验、历史事件的影响等方面思考历史启示,在此基础上回答启示类问题。

四、阐述历史启示
回答启示类问题最后一步是阐述历史启示。

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析
和思考,得出对历史事件所获得的启示和经验教训,并简要阐述其应
用范围和重要性。

综上所述,回答历史试题中的启示类问题,需要考生对历史事件进行
充分的分析和思考,并得出合理的历史启示。

同时,回答问题的思路
要清晰明了,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以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019年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及答题要求

2019年中考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及答题要求

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及答题要求
总体:慢审题,快答题
一、单选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题干(全面、细致)
第二步:勾画解题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专有名词)
第三步:读选项(四个选项必须读完,特别是“最合适”“最准确”)第四步:选择选项(多用排除法,尤其是难题)
二、材料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看材料前的题干,把握大题灵魂
第二步:勾画问题分值,明确答案个数
第三步:看清问题设问,准确圈画求答词
第四步:根据设问读材料,寻找答案
第五步:对应设问顺序写答案(贴合材料,有的放矢)
三、材料题答题要求:
1、答案必须写在指定位置
2、书写要求干净清晰工整
3、文字表述应该规范完整
4、法典文件作品标书名号
5、外国人名中有点必写清
6、开放类问题必答可多写。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

中考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答题方法一、启示和认识类问题的解答:首先是说明你认识到什么道理(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原因,概括性的结论),然后是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此列举几种问题的启示类答题方式:1、民族关系类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才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2、经济发展和改革类问题:①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④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⑤改革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和守旧势力作斗争。

3、中外关系、世界大战和国际冲突问题: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②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③中国要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发展国防力量,做好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准备④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世界大战与维护和平问题:①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④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⑤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5、科技类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国家要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创新能力;6、从个人角度谈认识: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7.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说明的问题: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④我们也要有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8、中共开辟民主革命道路的启示: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真正维护人民利益9、从两次国共合作中得出的认识:①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力量,坚持以斗争求团结;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019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分析

2019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分析

2019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①奇数法记年代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②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中国抗日战争③因果推导法市场——走私鸦片——销烟——鸦片战争④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2007年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叙述要简单、准确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年的时代特征?应包含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

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实用举例:①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

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2019中考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及启示汇编

2019中考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及启示汇编

2019中考历史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及启示汇编。

启示和认识类问题的解答:首先是说明你认识到什么道理(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原因,概括性的结论),然后是说明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此列举几种问题的启示类答题方式:1、民族关系类问题:加强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平等意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才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2、经济发展和改革类问题:①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④改革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⑤改革要切实维护人民利益,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和守旧势力作斗争。

3、中外关系、世界大战和国际冲突问题: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②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③中国要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发展国防力量,做好事态进一步发展的准备④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世界大战与维护和平问题:①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②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国家之间要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国际冲突尽可能以和平手段协商解决;④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⑤发展中国家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5、科技类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国家要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创新能力;6、从个人角度谈认识:要刻苦学习,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7.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说明的问题: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④我们也要有爱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为国家富强而奋斗。

8、中共开辟民主革命道路的启示: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勇于改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真正维护人民利益9、从两次国共合作中得出的认识:①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民族和国家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②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力量,坚持以斗争求团结;③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考题型专项练
题型1史料主旨类选择题
1.《左传》记载:“晋卻至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晋侯使卻至勿政争。

”材料反映出( )
A.周天子丧失土地主宰权
B.宗法制度已经全面崩溃
C.土地私有制已普遍确立
D.晋侯正式取得霸主地位
解析:选A。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体现了晋侯与周王争土地,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的崩溃,故选A项。

材料体现宗法制受到破坏而非全面崩溃, B项错误;晋侯与周王争土地说明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而非普遍确立,C项错误;晋侯争地而非周王认可其会盟,不能说明取得霸权地位, D项错误。

2.表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解析:选D。

解读题干材料,“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选D项。

“孝廉”为两汉时期选官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唯一标准, A项错误;“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能判断所选之人为贵族, B项错误;“太祖(曹操)少机警”所举时空依然属于两汉时期,不能体现魏晋时期的发展, C项错误。


3.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载:“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
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
解析:选B。

据题干“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信息,表明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故选B项。

4.(2018·山东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

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

”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教条主义
C.主张学以致用D.反对儒家思想
解析:选B。

根据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可知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故选B项。

5.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解析:选C。

洋务运动时期处于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了中国社会对器物的变革要求。

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现了中国提倡社会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思想。

故选C项。

其余选项不能全部概括材料内容。

6.1866年,左宗棠在奏折中指出:“自洋船准载北货行销各口,北地货价腾贵,江浙大商以海船为业者,往北置货,价本愈增,比及回南,费重行迟,不能减价以敌洋商、日久销耗愈甚,不惟亏折货本,寝至歇其旧业。

”这反映出( )
A.外企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洋务官员与洋人分利的意识
C.中外正当贸易已经出现逆差
D.传统手工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解析:选B。

解读题干材料,反映出左宗棠认识到外企对中国航运业带来冲击和危害,说明他已经有了与洋人分利的意识,故选B项。

7.(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86年9月,邓小平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专访时指出,“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苏关系是看中国和苏联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这说明我国外交( ) 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
C.坚持国家利益至上D.奉行不结盟的政策
解析:选C。

依据题干史料,可知说明了中美和中苏关系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不以意识形态为转移,说明我国外交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故选C项。

8.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上的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

原因在于:获得各种信息需要代价;制定、下达、执行和反馈计划需要成本;不同主体之间利益难以达到高度一致;计划人员的理性非常有限。

另外,中央计划手段的有限性与实际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也不相适应。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经济建设中要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B.代价成本高导致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C.国家干预经济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D.计划经济难以有效地合理配置资源
解析:选A。

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指导经济的有效性有限,需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故选A项。

9.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

罗马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

”由此可知( )
A.法律推理与研究的方法是自然法的体现
B.各国法律的趋同现象表明自然法的实现
C.实定法是自然法抽象原则的具体化
D.自然法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产生的
解析:选D。

题干材料中“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表明不是为体现立法者意志,而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故选D项。

10.“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

”这反映了( )
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B.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
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可知,该时期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故选D项。

宗教改革爆发于1517年,与材料中给定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动摇天主教会权威的是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 B项错误;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是没有激化,很明显并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内容, C项错误。

11.(2018·山东临沂模拟)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

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

”这表明新政(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
D.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

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可以得出,新政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故选D项。

12.1955年3月,丘吉尔说:“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这说明丘吉尔认为( )
A.英国在冷战中难以生存
B.美苏已经达成战略平衡
C.第三世界冲击两极格局
D.核武器威胁的积极影响
解析:选D。

据题干“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信息,表明由美苏双方均拥有可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所以双方在冲突中均保持克制,使国际局势趋于和平,故选D项。

13.某学者指出:成功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制度的发展,较容易在同质文明内部产生。

冷战后的世界发展已经表明,同质文明之共通性,已取代政治意识形态与传统势力平衡的考虑,成为合作与结盟的首要基础。

冲突与暴力即便会发生在同质文明的国家与集团内,但此类冲突较文明间冲突更为温和,也不易扩大。

作者主要强调的是( )
A.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其他形式的冲突
B.同质文明易形成成功的区域一体化
C.同质文明的内部差异性逐步的消失
D.同质文明比其他文明具有先天优势
解析:选B。

根据题干“同质文明之共通性……成为合作与结盟的首要基础”“更为温和,也不易扩大”信息,可知同质文明易形成成功的区域一体化,故选B项。

材料未涉及文明冲突外的其他冲突, 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同质文明内部也可能发生冲突与暴力,说明同质文明内部存在着差异性, C项错误;作者强调同质文明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优势,并非比其他文明具有先天优势, 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