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合集下载

完整版)食源性疾病培训考试题

完整版)食源性疾病培训考试题

完整版)食源性疾病培训考试题
20分)
1、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和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2、预防食品污染的正确措施包括:饮用洁净的水,把水烧开了再喝;饭前饭后都应洗手;菜刀、菜板等厨具用前都应清洗干净。

3、我国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制定了《食品安全法》。

4、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有机磷中毒、亚硝酸盐中毒、鼠药中毒、砷化物中毒、假酒中毒和蘑菇中毒等。

5、医疗机构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需要提交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和患者的生物样品等资料。

6、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迅速抢救中毒者、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等措施。

7、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包括发现明显的发病季节、进行动物毒性实验、找到可疑食品、符合该食物中毒的临床症状和有细菌及毒物检测结果证明等。

1.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物或饮用水等进入人体引起的传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2.医院需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人类型包括住院患者、门诊
患者和急诊患者。

3.食源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多发性的特点。

4.食源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四类,分别是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寄生虫病和其他食源性疾病。

5.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中,医疗机构的职责包括:(一)
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的采集;(二)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三)病例信息与标本的报送;(四)协助开展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6.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是食品、病原体和人。

为了预防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

食源性疾病报告流程

食源性疾病病例/事件、疑似食源性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流程
1、发现病例:临床医生发现与食品有关或怀疑与食品有关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

2、填写报告卡:临床医生根据食源性疾病病例或事件定义诊断病例或事件,及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或《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报告:
1)临床医生将“表”或“卡”及时送交院感科(正常上班时间)或电话通知(节假日、休息时间)。

2)院感科工作人员接到食源性聚集性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立即报告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及中心主管领导;接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立即报告中心主管领导,并在会诊确认后1个工作日内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及病历复印件送交市疾控中心;接到《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即食源性疾病个案在24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附件1:附表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V)病例编号:(自动生成)三、初步诊断*: □急性胃肠炎□感染性腹泻□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河鲀中毒□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四、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LI否(抗生素名称)五、既往病史:□无□一般消化道炎症□克罗恩病□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V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另在相应的性别前打V。

监护人:14 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 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出生日期:填写病人出生日期。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V。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填写详细,至少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原则上填写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在相应的地址。

患者职业:V发病时间:本次发病日期,填写到小时。

就诊时间:本次就诊日期,填写到小时。

死亡时间:死亡病例填写,填写到小时。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前打",不能为空,至少填写一项。

初步诊断:不能为空,填写诊断结论。

既往病史:如有,则输入。

暴露信息:病人主诉或怀疑由食品引起,勾选是,需填写暴露信息,可填写多个。

食品名称:填写可疑食品的名称,不能为空。

食品品牌:定型包装产品,填写食品品牌,如奶粉等。

生产厂家:定型包装产品,填写生产厂家,如奶粉等。

购买地点:填写详细地址,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必填一项。

购买地点类型: 填写购买地点类型序号。

进食场所:填写详细地址,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必填一项。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1、所有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的病例均需上报。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

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临床表现常见的有7类:(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痢疾);(3)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4)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5)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6)酒精中毒;(7)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2、所有符合食源性异常疾病定义的病例均需上报。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或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食源性异常病例”,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后,临床医生负责病例信息的采集,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初步诊断、饮食暴露史等。

4、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上报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家会诊,初步确认为异常病例后上报县卫计委卫生监督科及县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他们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确定为异常病例后由临床医师填写《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科存放),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检查结果、主要诊断、可疑病因、可疑食品、上报原因等并复制病历信息上报至县疾控中心。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附件1:附表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病例基本信息 (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V )病例编号:(自动生成) ___________ 门诊号/患者ID 号: 二姓主要症状与体征 * 全出生症状与体征… 1病人热一*、 是否住院:□是□否住院号: (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男□”中打",至少填监一项姓名:r 统日(年龄_ —亠亠亠 统其它县区 :幼丿次童天|学生/ =本县区□恶本 :□散居儿童51吐;人员□干部职员□便痛离退人员时教师海时间*: 急后是否复诊:匚是匚否 岁/天) 联系呼吸系: 心脑血管系统 □本省其它城市漏外呼呼吸短促台□外籍心胸闷”旳 (填写详细) 叱胸工人不详 □气短不详 □其他:訂民工 □商□ 就诊时间」月餐饮食品I 其他 日 时□浮肿 □体重下降 □寒战 □乏力 □贫血 —1— 1 □粘液便□脓血便□洗肉样变 □鲜血样便□黑便 □其他□肿胀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 □失眠 □尿量减少 □头痛 □眩晕□瘙痒 □畏光 □背部/肾区疼 □昏迷 □眼睑下垂 □烧灼感 □ 口有糊味 痛□惊厥 □肢体麻木□皮疹 □金属味 □肾结石 □谵妄 □末梢感觉障碍 □出血点 □肥皂/咸味 □尿中带血 □瘫痪□瞳孔异常:□黄疸 □唾液过多 □其他:□言语困难 □扩大 □其他:□足/腕下垂 □吞咽困难 □固定 □色素沉着□感觉异常 □收缩□脱皮□精神失常 □针刺感□指甲出现白带□复视□抽搐□其他:□视力模糊□其他:时三、初步诊断*: □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腹泻 □毒蘑菇中毒□肉毒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农药中毒 □菜豆中毒 □河鲀中毒 □其他 __________ 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 □是 □否 (抗生素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既往病史:□无 □一般消化道炎症 □克罗恩病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脑膜炎、脑肿瘤等□其他 __________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 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 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 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 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 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 “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 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 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 “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 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 学生患上白血病。
LOGO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流程
患者就诊
医生填写纸质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 医生填写纸质版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异常健 康事件报告卡 康事件报告 报告传染病管理科
传染病管理科专职人员收集 报告卡 请示主管院长召开相关科室 会诊 进行异常病例会诊
根据会诊结果, 根据会诊结果,由传染病管理科 专职人员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 现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 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 以及食品中德有害因素进行监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 LOGO
• 湖南省卫生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2011年湖 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湘卫监督 发〔2011〕5号文件) • 《2011年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 施细则》(湘卫监督发〔2011〕4号文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监测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附件1:附表附表1-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 病例编号:(自动生成)三、初步诊断*:□急性胃肠炎 □感染性腹泻 □毒蘑菇中毒 □菜豆中毒 □河鲀中毒□肉毒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 □农药中毒 □其他(抗生素名称 )五、既往病史:□无 □一般消化道炎症 □克罗恩病 □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肿瘤□肠易激综合征 □脑膜炎、脑肿瘤等 □其他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由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自动生成。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监护人:14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出生日期:填写病人出生日期。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填写详细,至少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原则上填写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患者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发病时间:本次发病日期,填写到小时。

就诊时间:本次就诊日期,填写到小时。

死亡时间:死亡病例填写,填写到小时。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前打√,不能为空,至少填写一项。

初步诊断:不能为空,填写诊断结论。

既往病史:如有,则输入。

暴露信息:病人主诉或怀疑由食品引起,勾选是,需填写暴露信息,可填写多个。

食品名称:填写可疑食品的名称,不能为空。

食品品牌:定型包装产品,填写食品品牌,如奶粉等。

生产厂家:定型包装产品,填写生产厂家,如奶粉等。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
出生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填写病人出生日期。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填写详细,至少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原则上填写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患者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
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
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监护人:14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附录1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表格
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附表1-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附表1-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
附表1-4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编码规则
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
发病时间:本次发病日期,填写到小时。
就诊时间:本次就诊日期,填写到小时。
死亡时间:死亡病例填写,填写到小时。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前打√,不能为空,至少填写一项。
初步诊断:不能为空,填写诊断结论。
既往病史:如有,则输入。
暴露信息:病人主诉或怀疑由食品引起,勾选是,需填写暴露信息,可填写多个。
医院编码:系统为每一家哨点医院提供的唯一编码。在网络填报时,填报人只需选择哨点医院,系统将自动提供一个编码;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报告卡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年月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现住址:省市区/县固定电话:户口地址:省市区/县移动电话:患者发病时间:年月日患者就诊时间:年月日主要症状:全身症状:皮肤和皮下组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热□寒战□乏力□脱水□浮肿□发绀□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其他瘙痒□烧灼感□皮疹□出血点□黄疸□其他呼吸系统:呼吸短促□咯血□呼吸困难□其他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其他泌尿系统:尿量减少□背部/肾区疼痛□尿中带血□其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里急后重□其他头痛□眩晕□昏迷□抽搐□惊厥□谵妄□瘫痪□言语困难□吞咽困难□感觉异常□其他复视□视力模糊□眼睑下垂□肢体麻木□末梢感觉障碍□针刺感□精神失常□其他其他症状:主要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辅助检查结果(B超、CT或核磁等):主要诊断:可疑病因:(可多选)□与食品有关□与饮用水有关□与环境污染有关□职业□辐射□不详□其他如果疑似与食品有关,请列出可疑食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报原因(报告病例需要与某种可疑食品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用现有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无法合理解释;□病情/健康损害严重,临床少见并且无法合理解释;□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类似的病人数异常增多,超出既往水平并且无法合理解释;□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疑似与进食某种食品有关。

医疗机构名称:填报人:填报日期:填表说明1.报卡编号:哨点医院、县(区)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需填写。

报告卡编码由系统自动生成,由医院编码、填报时间和病例序号三部分组成,报告卡编码的原则及方法如下:医院编码:系统为每一家哨点医院提供的唯一编码。

在网络填报时,填报人只需选择哨点医院,系统将自动提供一个编码;填报时间:填报人在网络填写报告卡时,由系统自动赋予的时间;病例序号:为4位,是填报人在网络填写报告卡时,报告系统根据记录自动提供该哨点医院最新的病例序号,改序号不会与哨点医院曾经记录的病例序号重复;‘2.姓名:必填内容,与身份证上登记的姓名一致;新生儿没有姓名,以父母亲姓名命名,为“某某之女”或“某某之子”。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模板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模板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模板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由于人们食用污染了微生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食品或饮用水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有害物质来自于生产、加工和储存环节,亦包括市场与餐桌上的环节。

食源性疾病通常是突发性的,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感染性和病死率,容易引发大面积的食品安全事件,受害者包括不限于消费者和从业人员。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是什么?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是一种监管工具,用于记录已发生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它是一个格式化的文本文件,收集关于食物来源、食品处理和处理方式、出现疾病的时间和地点、疾病症状和患者数量等必要的信息。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的主要内容1. 患者信息每个患者的信息应单独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不应用于追踪个体,而仅用于食品安全调查,保证事件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疾病信息每个患者的病情应详细描述,包括首次出现症状、病情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其它医疗记录等。

以便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最终确诊。

3. 时间和地点记录出现疾病的时间和地点,检查是否有其他患者同时出现疾病。

时间和地点是重要的调查线索,有助于确定和分析疫情.4. 食物来源食品来源通常是食源性疾病调查中的重要资料,应记录受感染食品的来源、品牌、成分和供应商等相关信息。

同时,要记录食品在加工、制作和食用前的处理过程、储存情况等细节情况。

5. 疫情来源如果有多个患者同时出现疾病,需要了解他们的联系方式,找到疫情的可能来源。

如出现在某个场所或餐馆,则应记录相应的餐馆或场所的名称和地址。

总结食源性疾病报告卡是食品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监管工具。

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健全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及时追踪与公布体系,并配合安全生产、医疗卫生、社区卫生等各行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才能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保护食品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附录1 食源性疾病监测相关表格附表1-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附表1-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3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生物标本检验结果表附表1-4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编码规则附表1-1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病例编号:就诊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名称:否三、初步诊断*:四、既往病史:五、暴露信息是否怀疑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症状:是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个。

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六、生物标本采集七、病例附件八、填报机构信息医疗机构名称*:填表人:填写时间:年月日《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卡说明病例编号:根据编码规则编写或者由监测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门诊号:填写病人就诊的门诊号,同一家医院门诊号不能相同,除非是复诊的病人。

是否住院:在相应的选择前打√住院号:填写病人的实际住院号姓名:填写病人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监护人:14岁以下的儿童、无行为能力者和80岁以上老人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

出生日期:填写病人出生日期。

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方式: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填写详细,至少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原则上填写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患者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发病时间:本次发病日期,填写到小时。

就诊时间:本次就诊日期,填写到小时。

死亡时间:死亡病例填写,填写到小时。

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前打√,不能为空,至少填写一项。

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调查表

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调查表

疑似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1.1姓名:1.2身份证号码1.3性别:(1)男(2)女1.4年龄:____________1.5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餐饮业(7)商业服务(8)工人(9)民工(10)农民(11)牧民(12)渔(船)民(13)干部职员(14)离退人员(15)家务待业(16)医护人员(17)其他□□1.6现居住地: ______省______市_____县(区)______乡(街道)______村固定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1.7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1.8户口所在地(详细填写)_________省_________市_______县(区)______乡(街道)_______村1.9 家长姓名(年龄小于14岁儿童)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学习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1.10发病时间_________ 月_______ 日确诊时间_______ 月________ 日1.11住院时间 __________ 月_____ 日出院时间_______ 月________ 日1.12住院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1.13病人转归⑴痊愈⑵未愈⑶好转⑷死亡1.14死亡时间 __________月_______ 日1.15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6报告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临床表现2.1呼吸道症状2.1.1发热(腋下体温≥38℃,持续≥1h)⑴有⑵无2.1.2鼻塞⑴有⑵无2.1.3流涕⑴有⑵无2.1.4咽痛⑴有⑵无2.1.5咳嗽⑴有⑵无2.2体温____________℃,发热持续_________________ 天2.3脉搏_________ 次/分2.4呼吸 _________次/分2.5血压 __________/________mmHg2.6恶心呕吐⑴有⑵无□2.6.1呕吐方式为喷射状⑴有⑵无□2.6.1.1先吐后泻⑴有⑵无□2.6.1.2先泻后吐,吐泻同时⑴有⑵无□2.6.2呕吐物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大便性状⑴水样便⑵粘液便⑶脓血便⑷成形便□2.8腹痛⑴有⑵无□2.8.1里急后重⑴有⑵无□2.8.2绞痛⑴有⑵无□2.9大便失禁⑴有⑵无□2.10腹痛部位⑴上腹部⑵下腹部⑶脐周□2.11少⑴有⑵无尿量________ml,持续时间_________天□2.12多尿⑴有⑵无尿量________ml,持续时间_________天□2.13神经系统症状2.13.1头痛⑴有⑵无□2.13.2烦躁⑴有⑵无□2.13.3昏迷⑴有⑵无□2.13.4谵语⑴有⑵无□2.13.5惊厥⑴有⑵无□2.13.6抽搐⑴有⑵无□2.13.7颈强直⑴有⑵无□2.13.8颅内压增高⑴有⑵无□2.13.9呼吸减弱⑴有⑵无□2.13.10呼吸衰竭⑴有⑵无□2.13.11浅反射⑴有⑵无□2.13.12巴氏症⑴有⑵无□2.13.13布氏症⑴有⑵无□2.13.14克氏症⑴有⑵无□2.14口唇青紫⑴有⑵无□2.15瞳孔缩小⑴有⑵无□2.16瞳孔放大⑴有⑵无□2.17大汗淋漓⑴有⑵无□2.18黄疸(巩膜、皮肤)⑴有⑵无□2.19出血(皮肤、黏膜、鼻出血、喀血)⑴有⑵无(在出血的方式上打勾)2.20皮疹⑴有⑵无□2.20.1皮疹出现日期月日2.20.2皮疹持续时间天2.20.3皮疹分布部位、、、2.21 淋巴结肿大⑴有⑵无□2.21.1肿大部位2.21.2出现日期月日3.实验室检测结果3.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1012/L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3.2脑脊液糖 mmol/L 蛋白 g/L 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106/L淋巴细胞3.3尿常规3.3.1蛋白尿⑴有⑵无□3.3.2血尿⑴有⑵无□3.3.3管型尿⑴有⑵无□3.4血清学检测结果第一次采血时间月日结果第二次采血时间月日结果3.5细胞、病毒培养分离标本名称采样时间结果标本名称采样时间结果3.6毒物检测标本名称采样时间结果标本名称采样时间结果3.7临床医生诊断意见4.相关资料4.1发病72小时进食史及可疑食品4.2病人隔离⑴有⑵无□4.3消毒措施⑴有⑵无□4.4治疗使用主要药物的名称与剂量:4.5治疗的费用:4.6饮水类型4.6.1浅井水⑴有⑵无□4.6.2深井水⑴有⑵无□4.6.3江水⑴有⑵无□4.6.4河水⑴有⑵无□4.6.5塘水⑴有⑵无□4.6.6沟水⑴有⑵无□4.6.7自来水⑴有⑵无□4.6.8饮开水⑴有⑵无□4.7家庭成员共人相同发病情况人4.8病人外出史⑴有⑵无外出时间外出地点4.9近一年内接种过何种疫苗 1)接种时间;2)接种时间;3)接种时间。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工作规范
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CDC,并且附上该患 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 6、试点医院所在地CDC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 后,应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 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 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 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 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CDC通过网络填报电 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
(3)配合当地疾控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当所在地和上级疾控机构需要进行疑似食源 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时,试点医院应当积极配合疾控机构进行病 例相关信息的调查 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4)按时上报结果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报告工作规范
阜南县人民医院
• 工作背景和目的
• 监测内容 • 监测对象 • 报告流程 • 医院职责
工作背景和目的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中心领
导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系统 ■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 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子系统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子系统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子系统
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由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
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
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
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
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 者。
• 许多食源性疾病呈现慢性或亚急性机体损 害,病例在人群中累积过程缓慢,分布松 散,疾病不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很难采 用某种特定疾病报告的方式进行监测。 • 针对这类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食源性健康 损害,有必要建立以医疗机构为报告主体 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一旦出 现类似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发生, 能够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事件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事件报告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事件报告
一、监测主体:监测医院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监测对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人群为监测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的科室为内科和儿科,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 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 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三、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对象一般信息、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特征:
(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二)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与食品相关,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三)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四、信息报送流程:
1.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病例/健康事件后,监测医院应组织专家会诊,确认后填写纸质报告卡。

2.防保部门汇集报告卡,及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3.辖区疾控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立即向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汇报,由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临床、流行病学、
预防医学等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信息核实;
4.辖区疾控中心将核实确认后的病例上报上级疾控中心;
5.市级疾控中心对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报告给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卫生健康委。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制度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制度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制度
一、急诊内科、消化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发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及时报告医务科,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二、重点以腹泻为主就诊的门诊病例(年龄≥1周岁),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没有其他已知的、非感染性的原因的患者,接诊医生必须检查便常规配合检验科样本采集工作并认真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三、医务科专管人员汇集报告卡,组织专家会诊,督促发现报告的医生尽快准备好相关资料,会诊结束后确认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24小时内完成会诊登记表,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病例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周记录》。

四、填写报告卡内容完整、详细,按规定时间内报告,做到不错报、不漏报。

五、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报告卡

附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填写说明
1.加*项:为必填项。

2.发生日期:指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时间。

3.报告日期:指负责调查的疾控接到事件报告(口头报告或电话等形式)的时
间。

4.住院人数:仅统计入院治疗并留院观察24小时以上的病例数。

5.首发时间:指首发病例出现症状的时间。

6.潜伏期:统计潜伏期在每个时间段的相应病例数。

7.潜伏期中值、病程中值:指统计学上“中位数”的概念,即一组数据从小到
大排序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者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8.食品所属分类、原因食品分类:1)植物类:粮食类、蔬菜、水果、食用菌、
糕点面制品、豆制品、其他 2)动物类: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水产品、其他 3)其他食品:软饮料、固体饮料、冷饮、酒类、食用油、糖果蜜饯、食用糖、食用蜂产品、调味品、其他包装食品 4)保健食品、混合食品、多种食品、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9.采样数量、阳性数量:均填相应的样本的份数,而非体积。

10.致病因素: 1)化学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食品添加剂 2)生物污染物:细菌类、病毒类、霉菌毒素、寄生虫类 3)天然毒素:动物毒素、植物毒素、贝类毒素 4)混合因素 5)不明。

从中选择相应的分类,填入表格中。

11.诊断名称:如事件为豆角中毒,请在“致病因素”选项选择天然毒素-植物
毒素-植物毒素其他;“诊断名称”处填豆角中毒。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一、首诊医师负责制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增强高度的食源性疾病筛查和报告意识,熟练掌握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二、监测对象所有符合病例定义的就诊病例,即: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学、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

重点(优先)监测对象包括:(一)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二)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学、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真菌毒素中毒、肉毒毒素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

(三)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但无法明确病因诊断的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的婴幼儿肾结石病例。

三、监测内容对疑似与食品有关或符合病例定义的生物学、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包括症状与体征记录、饮食暴露史、临床结果、临床诊断等个案信息。

四、信息报送(一)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首诊医师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表格》,疾病控制办公室和门诊部经审核接收报卡后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报卡的修订和保存。

(二)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临床医生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后,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疾病控制办公室和门诊部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确认后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病历的复印件。

(三)报送时限: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报送时间应于病例就诊2日内报送,食源性异常病例信息报送时间应于发现病例1个工作日内报送。

(四)病例报告管理:医院病例报告管理工作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包括节假日、双休日),正常上班时间疾病控制办公室和门诊部随时接收报卡并进行网络直报,在非正常上班时间报告总值班。

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收集

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收集

食源性疾病病例数据收集、上报制度
为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确保收集信息、上报的准确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首诊医师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信息采集。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饮食史等,所有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二、首诊医师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食源性疾病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填写时字迹清晰规范,内容完整准确,尤其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

三、上报院感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须对收集的数据内容进行逐一核实。

四、发现疑似病例,组织专家会诊;如为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1个工作日内网报;如为暴发事件,信息核实后报卫计委。

五、院感办专管人员,对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所有病人的准确信息,1个工作内及时报告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登录“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完成网络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食品有关□与饮用水有关□与环境污染有关□职业□辐射□不详□其他_________
如果疑似与食品有关,请列出可疑食品名称:
上报原因(报告病例需要与某种可疑食品有关):
□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用现有的专业知识及临床经验无法合理解释;
□病情健康损害严重,临床少见并且无法合理解释;
□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类似的病人数异常增多,超出既往水平且不能合理解释;
谵妄□针刺感□
瘫痪□精神异常□
言语困难□其他______
吞咽困难□
感觉异常□
其他______
泌尿系统:
尿量减少
背部∕肾区疼痛□
尿中带血□
其他______
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
咯血□
呼吸困难□
其他______
其他症状:
主要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
辅助检查结果(B超、CT或核磁等):
主要诊断:
可疑病因:(可多选)
面色苍白□
其他______
皮肤和皮下组织:
瘙痒□
烧灼感□
皮疹□
出血点□
黄疸□
其他______
心血管系统:
胸闷□
胸痛□
心悸□
气短□
其他______
消化系统:
恶心□Leabharlann 呕吐□腹痛□腹泻□
便秘□
里急后重□
其他______
神经系统:
头痛□复视□
眩晕□视力模糊□
昏迷□眼睑下垂□
抽搐□肢体麻木□
惊厥□末梢感觉障碍□
□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疑似与进食某种食品有关。
医疗机构名称:___________填报人:_______填报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报告卡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性别:
出生时间:年月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现住址:省市区∕县
固定电话:
户口地址:省市区∕县
移动电话:
患者发病时间:年月日
患者就诊时间:年月日
主要症状:
全身症状:
发热□
寒战□
乏力□
脱水□
浮肿□
发绀□
面色潮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