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概念界定: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的一个子概念,它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以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要有足够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实现路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次,对于机构养老,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再次,对于一些高收入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优质健康保健服务。
(2)服务提供主体: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凝聚力。
其次,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尽职尽责。
(3)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广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护理服务。而是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三十精神慰藉、精神安慰、老年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4)服务人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侧重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于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与家庭建立契约关系的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再次,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5)实现路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集中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全科医生,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单一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或养老服务。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
(6)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高精技术的服务,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简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中心至少要达到一级医院的标准,简历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对服务进行监督。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功能,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机构,是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创新。主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货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大兴医院机构利用自身优势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三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
展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服务,并对基层医疗和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理论基础:
1.福利多元理论
该理论实在福利国家面临危机的背景下产生。主张福利是全社会共同的产物,国家、市场、雇员和家庭都要承担起提供福利的责任,他们之间不是纯粹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养老领域,老年人的医疗问题符合福利多元理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社区居家养老后劲不足,特别是社会经济发展使得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此外,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对于医疗护理和保健康复的需求增加。而我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条块分割、自成体系,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地医疗保健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家庭加强合作,并动员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尽一份力,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社会分层理论
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分别提出了阶级理论和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两个研究学派,共同点是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资源的不均等分配为基础,即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对占有社会中财富、收入、教育以及声望等有价值的事物的机会不同。主要研究这种不平等对特定社会体系的影响程度及其在社会变迁中的变化。
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收入、不同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的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和享受服务的水平和程度不同,从而使养老服务在社会中的分配呈现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使养老服务的提供呈现两极化,久而久之就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养老服务的提供上,不仅要考虑不同收入水平老年人的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不同层次的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更要注重使养老服务惠及每一位老年人,增加公平性,加强福利性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3.需求理论
需求层次论是马斯洛提出的,他讲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认为人类需求是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排列的,人们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才会要求较高层次的需求。
养老服务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仅仅是基本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面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等现状,老年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加倾向于以医疗救治、健康查体、慢病管理、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为主的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和以娱乐活动、精神慰藉等为主的文化和精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