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比较阅读03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03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之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03 湖心亭看雪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余拏.一小舟()(2)雾凇沆砀..()(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客.此()【答案】(1)撑(船)(2)白气弥漫的样子(3)还(4)客居【解析】本题考查文言重点实词。

(1)句意:我撑着一只小船。

“拏”,撑(船)。

(2)句意:冰花周围弥漫着雾气。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3)句意:西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更”,还。

(4)句意:客居此地。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答案】(1)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析】考查关键词和文言句的翻译(1)注意“俱”“绝”的意思,“俱”,都;“绝”,消失。

(2)注意句中的“惟”“而已”的意思,“惟”,只,“而已”,罢了。

3.刘勰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文字凝练,意蕴丰富。

分析此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案】看雪的背景;雪大;雪下得时间久;天气寒冷;环境幽【解析】本题考查从语句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大雪三日”,可以知道是雪天,而且下了几天了,雪下得很大;“湖中人鸟声俱绝”,可以看出环境特别清寂,天气寒冷,人影鸟声都消失了。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13年_湖北省襄阳市中考】(20220103211147)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13年_湖北省襄阳市中考】(20220103211147)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1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20XX 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 20XX 年·湖北省襄阳市】(二)阅读下边两段文言文,达成12—16 题。

( 10 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此间。

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这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虽乘奔御风(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此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宋无罪而攻之14.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甲、乙两文都擅长抓住光景特色进行描绘,但采纳的写法又有所差别:甲文采纳的是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光景的风采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纳的是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归纳,犹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川,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光景的形与神。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

(14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三天,湖中的人和鸟声都消失了。

那天晚上,我准备好小船、毛衣和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空、云、山和水都一片白茫茫。

湖上只有一条长堤、一个湖心亭和我的小船和两三个人的影子。

乙.那晚,天空放晴,林间月光明亮,可以数毫发。

于是我放弃了小船,步行沿着湖边,拿着拐杖。

经过雷峰、南屏,到惠因涧洗了脚,进入灵石坞,沿着支径上风篁岭,休息在龙井亭,喝了泉水。

在普宁寺和寿圣院,我走过了十五个佛寺,都是寂静的,没有人声。

路边的房屋,灯火闪烁,草木茂盛,流水激荡,几乎不像人间的景象。

走了两个时辰,才到达朝音堂,拜访了辨才先生,第二天才回去。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霁: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

殆:大概。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鸟声和人声都消失了)2)上下一白(一片白茫茫)3)濯足于惠因涧(在惠因涧洗了脚)4)谒辨才于朝音堂(拜访辨才先生在朝音堂)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余: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C.于:憩于龙井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乃:明日乃还/见渔人,乃大惊答案:C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我划着小船,穿着毛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那晚,天空放晴,林间月光明亮,可以看得清楚。

29.甲乙两文中,“大雪三日”“天宇开霁”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湖中人鸟声俱绝”“十五个佛寺,皆寂不闻人声”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静。

(4分)二)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三天,湖中的人和鸟声都消失了。

那天晚上,我准备好小船、毛衣和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空、云、山和水都一片白茫茫。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练习(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文言文对比阅读(解析版)

13、湖心亭看雪——群文阅读文言文对比阅读写景散文,作者常常通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情感。

本文作者通过对醉翁亭秀丽环境、自然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读】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当然,用来作比较的文言选段,也可能不止两篇(段),可能将古代诗词,甚至现代文与文言文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仍以字词为主,也涉及对内容的理解。

【技法点拨】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

解题的基本步骤:1.初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

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

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如在回答词义、句义及用法时,要从与之相关的语句和试题的考查点入手,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寻找突破口。

这样可以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解答时只要努力回忆和运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绝大部分题目是能迎刃而解的。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解析【2019年山西省】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答案解析【2019年山西省】

5.(12分)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山西省】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天与.云与山与水(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白乐天春日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游西湖。

【分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这首写景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堪称古今描写西湖“最漂亮的文章”。

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思。

强饮三大白()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余挐一小船()2、下面画线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室中更无人B、上下一白强饮三大白C、湖中人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D、上下十余里间余住西湖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文段理解。

本文采用白描手法写西湖雪景。

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文中的“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一“独”字刻画了作者。

参考答案:1、尽全力;穿;白气弥漫的样子;通“桡”,撑船。

2、C3、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们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世俗的生活方式。

(写出一点即可)湖心亭看雪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篇二」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强人所难B.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巘多生怪柏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是金陵人 //是非曲直【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古游记大多较简。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5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5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5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5篇现如今,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比较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8~12题。

(15分)【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船,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

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倚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如倩女之赜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2分)A.山峦为晴雪所洗酿泉为酒B.冻风时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一、【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用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是日更定矣。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④何似在人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体现在那些事上?答案:(1)○1晚上八时左右;○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3茂盛的样子;○4哪里比得上(2)○1(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shǔ)B.浩浩汤汤(dàng)C.长堤一痕(dī)D.强饮三大白(qiáng)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百废具兴(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余拏一小舟( )(4)客此(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甲】【乙】两文作者都借景抒情,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答案1【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补充[去月]上月。

1。

解词(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

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一)(2021·辽宁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

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

②糁:散开,散落。

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

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陋室铭》)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小石潭记》)2.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

【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答案】1.B2.(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3.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及答案解析

阅读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及答案解析

张岱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关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一柳宗元《江雪》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以为妙绝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文回答)?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简述其“痴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2.D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意对即可)(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5.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阅读训练一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本文描写雪景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的情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理解附答案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①余挐一小舟()②雾凇沆砀()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客此()【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上下一白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①上下一白②及下船C.①是日更定矣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千山鸟飞绝【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小题4】.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小题5】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几联描写雪景的古诗词。

(不少于2联)(2分)答案【小题1】①通“桡”,撑(船)。

②白气弥漫的样子。

③尽力④客居【小题1】D【小题1】①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小题1】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小题1】示例: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太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2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3.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

(3分)答案:.( )考虑、想到 ()完全没有了 )尽力()于是,就22.( 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他们很高兴的说,湖上怎么还有这么痴迷的人呢。

(4分。

每小题2分)23.( 1)空明清丽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2)冰花弥漫水天一色(2分)24. 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 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4分)(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 )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2.翻译画线句子。

(4分)绝: 遂:(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 “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 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 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 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 古游记大多较简。

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 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 与“痴”的? (2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A 11.C 12.D13. 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 和松柏的影子。

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 白色。

14. 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 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虽乘奔御风( ) ②其间千二百里( )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C •与余舟一芥(小草)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12.B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2 分)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咼。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2分)①即使②代词,那③代词,这④都2 、(2分)D 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自”“亭午” “曦” 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4 、(2分)A5、(4分)①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

(2分)②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

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

(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D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 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 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答案:1. (4分,每词 1分,意思对即可 )(1)全(2)往西走 (向西去)(3)就,便 (立即,马上 )(4)回去(回来)2. (3分)D (得到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①抬起②发动 C.①来得及②和)3. (6分,每句 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2)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 迷于此的人啊 !)(3) 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 (眼前美景 )却无法做到, 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 (那 种惊艳的感觉吧 )。

4. (3分)B (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附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 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 )心早已到西湖之上。

中午时分到了昭庆, 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 ;( 岸 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 ;湖上和风, 如同酒香一样醉人 ;湖中波纹, 似白绫一样起伏。

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

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 竟然不知怎么写。

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 恍惚时, 忽见水边有个美女, 是河洛之神, 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 慕的心情的时候。

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

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 等景点后走回来。

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 没有仔细观赏。

到了十九日, 收到了陶石篑的 请帖, 第二天早上, 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 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 都聚集到一起了。

(1)上下一.白 ( )(3)即.棹小舟入湖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2) 从武林门而西.()⑷取道 .... 石径塘而归.())(3分)为忠善者则心已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