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
.
e.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 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 ,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 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 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 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 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3
.
④其它细胞系: 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系统及其
它细胞: 该类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细胞形态
有无异常,有无原幼阶段的细胞。 如疾病与这类细胞无相关性,可作简要描
述,如有相关性要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14
.
⑤ 有无特殊细胞、特殊病理细胞: 如恶性组织细胞、戈谢氏细胞、尼曼-匹克
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瘤细胞。 ⑥ 有无寄生虫。
粒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细胞所占的比 例,各期粒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形、有无 双核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现象、成熟 粒细胞有无分叶过多或过少。
核染色质结构;核仁大小、数量;胞质量 的多少,颜色深浅;颗粒的多少,有无中 毒性颗粒及空泡变化。
10
.
② 红细胞系统: 各期幼红细胞的增生情况,各阶段幼红细
.
骨髓象检查
1
.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2
.
一、检查的步骤 (一)低倍镜观察 1.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满意。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
细胞分布均匀处,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 的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 估计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
3
.
骨髓象检查4精品版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 骨髓象检查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级
增生程度
极度活跃 明显活跃 活跃 减低 极度减低
成红/有核 细胞 1:1
10:1
20:1 50:1 200:1
PPT学习交流
6
骨髓象检查 概述
▪ 禁忌症
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 穿刺部位有畸形;晚期妊娠妇女
PPT学习交流
7
骨髓象检查
标本的采集
▪ 骨髓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骨髓穿刺 首选部位:髂后上棘 病人翻身困难时:髂前上棘 其他部位不成功时:胸骨 其他部位:小儿可选胫骨粗隆; 病变部位
取材失败的判断:骨髓部分稀释:骨髓小粒/油滴少; 骨髓特有细胞少;有核细胞少;成 熟细胞和幼稚细胞比值大于3/5 骨髓完全稀释:与血片完全一样
PPT学习交流
13
骨髓象检查
涂片良好的指标:片膜厚薄适当、均匀,有头、体、尾 三部分,尾部呈锯齿状,上下边缘整 齐、留有一定空间,镜下见各类有核 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既不重叠, 也不过度分散、皱缩(1.5cm3cm)
有核细胞 /HP >100
50-100
20-50 5-10
<5
常见疾病 白血病,增贫 增贫,白血病,MDS 正常骨髓象,贫血 血液稀释,再障
PPT学习交流
15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PPT学习交流
16
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标准骨髓免疫学诊断是白血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检查,有助于对白血病进行更加精确的分类和分型。
以下是白血病骨髓免疫学诊断的标准:1.骨髓象检查: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依据。
正常骨髓象表现为骨髓细胞分布均匀,细胞种类齐全,各阶段细胞比例适当。
而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通常出现幼稚细胞增多、成熟细胞减少、细胞分布不均等现象。
此外,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如细胞核变形、核仁明显等。
2.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主要包括细胞表面抗原和细胞内抗原的表达。
通过对白血病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可以判断白血病的类型。
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表面抗原CD10、CD19、CD22等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表面抗原CD33、CD13、CD14等阳性。
此外,免疫学检查还可以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内的免疫球蛋白表达,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白血病。
3.细胞遗传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主要是针对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具有不同的染色体核型特征。
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异性的染色体核型(t (15;1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Philadelphia染色体(t (9;22))。
细胞遗传学检查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4.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主要是针对白血病相关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中FLT3、NPM1等基因突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PML-RARA、NPM1-RARA等融合基因。
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对白血病进行分子分型,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5.流式细胞术检查: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高效的细胞分离和检测技术,可以对骨髓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对骨髓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可以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和分期。
此外,流式细胞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微小残留病(MRD),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正常骨髓报告单
正常骨髓报告单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例)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报告单样本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增生尤其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网织红计数:正常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血片: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网织红计数:减少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骨髓片: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2%,粒红比值为4.61:1。
骨髓检查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早幼粒细胞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早幼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鉴别
中性颗粒 大小 形态 数量 染色 分布 细小、针尖状、 大小均一 细颗粒状 多 淡红色 均匀 嗜酸性颗粒 粗大、均一、小 珠状、似鱼卵 圆形或椭圆形 多 橘黄、橘红色、 暗黄色 均匀 嗜碱性颗粒 粗大、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不一定、常不多 深紫红色或深紫 黑色 分布不一、常覆 盖在核上 嗜苯胺蓝颗粒 粗大、大小不一 形态不一 少量或中等量 紫红色 分布不一、有时 覆盖在核上
4..纤维细胞(fibrocyte)
5.成骨细胞(osteoblast)
胞体较大,直径 20~40μ m,长椭圆形或 不规则形,单个或多个 成簇分布,胞核椭圆或 圆形,常偏于细胞一侧, 核染色质深紫红色,排 列呈粗网状,有1~3个核 仁。胞质丰富,染深蓝 或灰蓝色,可见核旁淡 染区,胞质边缘多呈模 糊的云雾状。
核仁 胞质颗粒
7.脂肪细胞(fatty cell)
直径30~50μ m,圆或椭圆形, 胞膜极易破裂。胞核较小, 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在一边, 核染色质致密,呈网状,无 核仁。胞质内充满大量脂肪 小球,大小不等呈薄膜状或 空泡样,染淡粉红色或浅紫 色,有时呈一个大脂肪空泡, 中间有网状细丝,在核旁呈 多色性,胞质边缘常不整齐。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1.细胞大小 大———————→ 小(巨核细胞除外) 2.核质比(N/C) 大——————————→ 小 3.细胞质 (1)量 少———————→多(淋巴细胞除外) (2)着色 深蓝或浅蓝——————→浅红色 淋巴细胞系呈透明天蓝色,单核细胞系呈灰蓝,红系保持不变,浆细胞系则由 浅灰蓝色变为深蓝色。 (3)颗粒 粒细胞、单核细胞、巨核系胞等多从无颗粒到有颗粒,红系细胞胞 质中无颗粒。 4.细胞核 (1)大小 大—————→小(成熟红完全消失) (2)核形 规则——→凹陷——→分叶(红系无核变化) (3)核染色质 疏松——→粗糙——→成块 (4)核膜 不明显———→明显 (5)核仁 有—— —— →消失
骨髓象检查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3~20
造血功能底下
小于3
再生障碍性贫血
增生极度低下
增生低下
增生活跃
增生并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总数,如 将骨髓膜标准化为1.5cm×3.0cm则巨核细 胞参考值为7~35个;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其他原因引起血小板减 少时,应进行巨核细胞分类,以油镜确定巨 核细胞的阶段,分类至少观察25个巨核细胞, 求出巨核细胞各阶段百分率。
胞质量、颜色、有无包涵物(豪-焦氏小体、 嗜碱性点彩)。
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 有无异常红细胞(球形、椭圆形、镰刀形、
靶形、盔形、三角形、棘形、泪滴样、大 红细胞、多色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 胞、卡波氏环等)。
③巨核细胞系统:
全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各阶段细胞的比例, 有无成熟障碍现象,有无病理性改变,如 微小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 细胞、多核巨核细胞。
细胞、转移性肿瘤细胞、恶性淋巴瘤细胞。 ⑥ 有无寄生虫。
第三节 正常骨髓象
正常骨髓象应具备四项条件: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2)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
大致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3)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异常; (4)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1.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为 2-4:1。
骨髓象检查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一、检查的步骤
(一)低倍镜观察
1.观察取材、涂片、染色情况是否满意。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细 胞分布均匀处,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 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 计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的判断一般采用五级分类法,
即: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 增生低下、增生极度低下。
(医学)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
整理ppt
18
中幼红细胞
整理ppt
19
晚幼红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园形.直径13微米. 胞核 圆而更小,稍偏或明显偏心. 染色质 聚集成数个大块,或黑褐色团块.以致
看不出任何结构. 胞质 增多,染灰色或浅红色.与成熟红细胞
相似.
整理ppt
20
晚幼红细胞
整理ppt
21
红细胞
胞体 圆形平均.直径7.6微米. 无核 中心染色稍浅.淡红色.
整理ppt
24
整理ppt
25
整理ppt
26
原始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0微米. 胞核 位于中央或稍偏一旁,椭圆或圆形. 染色质 紫红色,纤细的粒状.有时排列如筛状,
非常均匀非常平坦而薄. 核小体 有3-5个淡兰色清晰的核小体. 胞质 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围. 无颗粒.
整理ppt
54
单核细胞
整理ppt
55
淋巴细胞系统的形态
总的特点 较圆,但不如红细胞圆.
核质比大,核欠圆,有如鸡心形,
胞质兰色较深.
整理ppt
56
整理ppt
57
原始淋巴细胞
胞体 圆或椭圆形,直径10-20微米, 胞核 居中或略偏一侧.深紫色. 染色质 呈颗粒状.但比原粒细胞的稍粗,排列成粗
偶有边缘加浓者,绕于核周. 无颗粒.
整理ppt
16
早幼红细胞
整理ppt
17
中幼红细胞
胞体 圆形,直径13-18微米. 胞核 较小.核质比约为1/2. 染色质 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 间有明显的孔隙.犹如打碎的墨. 无核小体. 胞质 略有增加或核质各半.多数 为灰兰色或淡兰色或嗜多色. 无颗粒.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医学PPT
11
2、注意涂片的制备、染色、观察部位不同对细胞 的影响。
3、遇到过渡类型的细胞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4、对于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难以判断时,可
采用大数划归法。 5、注意结合病人资料。
医学PPT
12
干抽:指由于非技术错误或选择部位不当而多次抽 不出骨髓液或仅抽出少量血液的现象。 引起干抽的主要原因:
实验三 正常骨髓象检查报告
一、目的 1.掌握:骨髓片检查步骤、观察内容及报告单
填写 2.掌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 3.掌握:大致正材 显微镜、正常骨髓象骨髓片
三、操作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 主要观察骨髓片质量、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
数、有无异常细胞、选择适宜观察部位。
干净的部位;计数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免出现重复 计数的现象,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呈“S”形走 势;计数细胞包括除巨核细胞、破碎细胞、分裂象 以外的其它有核细胞及异常细胞,至少200个。
医学PPT
6
3.结果计算 (1)计算各阶段细胞百分比、各系细胞百分比及
粒红比值(填写在表格中) (2)血片分类后,计算各系细胞、各阶段细胞百
(1)骨髓纤维化 (2)骨髓极度增生 (3)骨髓增生减低 (4)肿瘤骨髓浸润
医学PPT
13
骨髓取材失败(骨髓稀释):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 液称之。
判断标准: (1)骨髓增生假性减低 (2)成熟阶段细胞比值偏高 (3)杆/叶接近外周 (4)巨核细胞数量与外周血小板数量不符
医学PPT
14
医学PPT
2
增生程度分级标准
分级
有核细胞 成熟红细胞
增生极度活跃 1:1
增生明显活跃 1:10
增生活跃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骨髓象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通过对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的观察,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疾病。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是指骨髓象检查结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的报告单。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常骨髓象报告单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一、骨髓象检查结果。
1. 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正常,包括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等细胞形态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2. 骨髓细胞数量,骨髓细胞数量正常,各类细胞比例协调,无明显增多或减少。
3. 骨髓细胞比例,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的比例符合正常生理状态,无明显异常。
4. 其他相关指标,骨髓象检查中还包括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组化检测等,这些指标也应符合正常生理状态。
二、临床意义。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意味着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比例均符合正常生理状态,这对于排除骨髓疾病、判断骨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正常骨髓象报告单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注意事项。
1. 骨髓象检查应由专业医生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骨髓象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骨髓象检查结果的解读应慎重,避免片面解读或误诊。
四、结语。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是指骨髓象检查结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的报告单,对于排除骨髓疾病、判断骨髓功能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骨髓象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
正常骨髓象报告单目录1. 骨髓象概述1.1 骨髓象是什么1.2 骨髓象的检查项目1.3 骨髓象的意义2. 正常骨髓象报告解读2.1 白细胞2.1.1 中性粒细胞2.1.2 淋巴细胞2.2 红细胞2.2.1 红细胞数量2.2.2 红细胞形态2.2.3 血红蛋白2.2.4 红细胞平均体积2.2.5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3 血小板2.4 骨髓象其他项目3. 结论与建议骨髓象概述骨髓象是什么骨髓象是通过对骨髓内细胞形态学和数量学的检查,来评价造血组织中不同细胞系的分布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性改变的一项检查。
骨髓象的检查项目骨髓象的主要检查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不同细胞系的数量和形态,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评估。
骨髓象的意义骨髓象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髓增生异常、恶性肿瘤或其他疾病,为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正常骨髓象报告解读白细胞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主要类型,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范围为......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其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反映体内炎症反应或感染状况。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主要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数量的异常变化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红细胞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系,其数量和形态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红细胞数量正常范围内的红细胞数量有助于维持适当的氧气输送和供应。
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的正常与否可以反映贫血或其他疾病的存在。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氧载体,其浓度需要保持在一定水平。
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体积是红细胞大小的指标,异常值可能与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有关。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反映了单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其变化可能与不同类型的贫血相关。
血小板血小板是人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其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与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相关。
骨髓象其他项目除了上述主要项目外,骨髓象报告还可能包括其他细胞系的指标,如嗜酸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等。
正常成人骨髓象特征
正常成人骨髓象特征
骨髓象是指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骨髓细胞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
正常成人骨髓象具有以下特征:
1. 骨髓增生活跃:正常成人骨髓象中的造血细胞增生活跃,包括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等。
2. 各系细胞比例正常:粒细胞系约占50%~60%,红细胞系约占 20%~25%,巨核细胞系约占 5%~10%。
3. 各系细胞形态正常:正常成人骨髓象中的
各系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异常形态。
4. 无异常细胞浸润:正常成人骨髓象中无异常细胞浸润,如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细胞等。
5. 成熟细胞比例正常:正常成人骨髓象中的成熟细胞比例正常,无过多的幼稚细胞。
6. 骨髓象无明显异常:正常成人骨髓象中无明显异常,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需要注意的是,骨髓象的正常范围可能因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读骨髓象时,需要结合临床表
现、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正常骨髓形态学检查
血细胞分化
粒系各阶段细胞示意图
原粒
早幼粒
中性中幼粒
中性中幼粒
中性晚幼粒
红系示意图
幼稚红细胞
幼稚红细胞
晚幼红
淋巴系示意图
原始淋巴细胞
原始 幼稚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5 单核细胞系统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4 浆细胞系统
浆细胞
红系增生活跃:占有核细胞20%左右
原始红细胞<1% 早幼红细胞<5% 中幼红细胞10%左右 晚幼红细胞10%左右 成熟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4)淋巴细胞约占20%左右,儿童可达40%以上 (5)单核细胞<4% (6)浆细胞(plasma cell)< 2% (7)全片巨核细胞约为7~35个,多为产板型巨核 (8)可见少量骨髓特有的非造血细胞:内皮细胞、吞噬细 胞、组织嗜碱细胞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注意事项
(1)骨髓取材、涂片、染色良好时,才能准确进行形态观察
(2)对有严重出血倾向的疾病,禁忌骨髓检查,如血友病
(3)书写骨髓申请单时,需提供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外周血 细胞检查情况,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及其它相关检 查等,便于骨髓形态检查报告结论更具体
1、取髂骨,其次胸骨. 2、量:0.2-0.3ML 3、制片:迅速推片3-5张,头、体、尾分明,较薄,易
于观察。
4、涂片进行瑞氏染色
1.低倍镜观察骨髓细胞涂片:增生程度、巨核 细胞数量、异常细胞团、寄生虫等。
骨髓增生程度: 极度活跃 明显活跃 活跃 低下 极度低下
1:1 1:10 1:20 1:50 1:300
骨髓增生程度
骨髓增生程度
显微镜油镜检查:
(1)观察细胞形态:浏览全片,观察骨髓有核细胞、成熟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变化
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在常规的检查项目中,大部分的患者对骨髓象检查还是非常陌生的,因为他们甚至都没有听过这种检查,但是在血液科,骨髓象检查是很常见的一个检验项目,利用骨髓象的检查,能够对骨髓造血细胞程度做出评估。
主要对一些疾病做出判断,例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提到骨髓象检查,有一些人不免泛起嘀咕,骨髓象检查难道是需要开刀将骨髓抽出来的一种检查吗?那么骨髓象检查是不是非常的痛苦?患者心里存在着诸多对骨髓象检查的疑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在文章中一起来解答一下吧!你知道什么是骨髓象检查吗?骨髓象检查又被称之为是骨髓细胞组的检查,它是根据和细胞所占的比例将骨髓增生程度划分等级,来感受认识骨髓造血的活跃程度。
在取材,制片和染色良好的情况下,正常人的骨髓增生程度大多描述为骨髓增生活跃,一些贫血患者骨髓代偿增生能力良好,则会表现增生明显活跃,如果造血功能低,则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或者是极度减低,如果患者不慎出现了白血病,那么骨髓增生会出现明显活跃或者是极度活跃。
骨髓象的检查就是骨髓涂片后,在显微镜上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
骨髓象检查需通过骨穿,抽取少许骨髓液、图片、染色,然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抽取骨髓液不需要开刀,是用专用的骨穿针,在抽取时会用到特殊的骨髓活检针会穿透皮肤到达骨髓处,一般在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特殊需要时可作胸骨穿刺。
两岁以下的小儿多选在胫骨上1/3段前方,偏内侧中央处穿刺,其他部位,如脊突也可选用。
骨髓象检查时,需要对骨髓进行穿刺活检,抽取骨髓液,抽取的部位以胸骨,脊椎棘突和髂脊最常见。
骨髓象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知多少?骨髓象检查时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为了让检查的结果更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就需要注意这些检查事项。
宏观看待很必要由于人体细胞形态的变化多种多样,所以在观察细胞时不能抓住某一、二个特点就轻易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而应全面观察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胞核大小、形态、位置、核染色质等,例如要对核仁数量、大小、清晰度进行综合观察才可以判定;同时要注意于周围细胞进行比较,有时可见到难以识别的细胞,可参考涂片上其他细胞后做出判断,如仍不能确定可归入“分类不明”细胞,但不宜过多,若有一定数量,则应通过细胞化学染色、集体读片或会诊等方法弄清类别。
1骨髓血液细胞诊断图谱【正常骨髓象】112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及分叶核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各阶段 体积较中性粒细胞及 嗜酸粒细胞为小.也分为中幼粒细胞,晚幼粒 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所不同者 为胞质内颗粒为嗜碱性.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变来。 总的特点 浆细胞呈椭圆或瓜子形, 核偏在, 胞浆呈紫丁香色,或偏兰或偏红。近
核处有淡染区。
原始浆细胞
胞体 椭圆形,直径15-25微米。 胞核 圆。常偏于细胞一侧, 染色质 紫红色,呈粗颗粒网状。 核小体 有清淅的核小体1~2个。 胞质 灰兰色。无颗粒。近核处有一半圆形
概述 1
1骨髓是一种海绵状,胶状,脂肪性的组织,封 闭于坚硬的骨髓腔内.成人骨髓的重量为 1650G-3748G,占体重的3.4-5.9%.平均4.6%.骨 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人初生时,红骨髓充 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出现黄 骨髓,从远处开始向心性发展.到成人,红骨髓 退到肱骨的上1/3和股骨的上1/3.而颅骨,胸 骨,肋骨,肩胛骨,脊椎及髂骨仍是红骨髓.红骨 髓重量约1000G.红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原始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0微米. 胞核 位于中央或稍偏一旁,椭圆或圆形. 染色质 紫红色,纤细的粒状.有时排列如筛状,
非常均匀非常平坦而薄. 核小体 有3-5个淡兰色清晰的核小体. 胞质 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围. 无颗粒.
原始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胞体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25微米. 胞核 圆或卵圆形,偏于细胞一侧. 染色质 呈粗粒网状.紫红色. 核小体 较大,有1-4个,较不清楚. 胞质 稍多,淡兰色,近核凹处有一不着色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骨髓象检查 (一)
一、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检查步骤
1.低倍镜检查 (1)观察涂片情况:取材、制片、染色 (2)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选择细胞分布均匀处
增生程度 极度活跃 成熟红: 有核细胞 1:1 有核细胞均数/ (高倍镜视野) >100 常见病例 各种白血病
明显活跃
活跃 减低 极度减低
粒系
1.增生程度:增高、偏高、大致正常、偏低、减低,也可以用百分比代替。 2.各阶段比例、形态描述(各阶段形态大致正常/未见异常;XX阶段可见XX, 其他阶段形态大致正常) 3.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时报,减少或正常时不报(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
全片可见巨核细胞多少个,其中各阶段各为多少个(至少分类计数25个), 有无血小板多少及分布(易见,少见,罕见,不见/未见;散在分布,成堆分布)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结果计算和报告单的书写
2. 骨髓报告单填写
(2)血涂片检查结果 ①取材、涂片及染色情况 ②分类计数有核细胞(200个)注意有无各类幼稚细胞, 形态有无异常 ③观察血小板有无数量、形态、颗粒、聚集性等异常 ④有无病理细胞及寄生虫等 (3)报告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10:1
20:1 50:1 200:1
50~100
20~50 5~10 <5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增 生 极 度 活 跃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增 生 明 显 活 跃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增 生 活 跃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6.少量非造血细胞,无其他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骨髓报告单书写格式
1、取材、涂片、染色的情况:良好?尚可?不佳?
2、骨髓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级,G/E=?/1 3、粒系占?%,其中某阶段细胞占?%,↑或↓,形态如何异常? 其余阶段细胞数量、形态大致正常。 4、红系占?%,其中某阶段细胞占?%,↑或↓,形态如何异常? 其余阶段细胞数量、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 染色、结构有何变化? 5、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数量?形态? 6、巨核细胞?个/全片,血小板的大小、形态、聚集状态如何? 7、有无异常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正常骨髓象所具备条件
1. 2. 3. 4.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正常(2-4:1) 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百分比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各系统、各阶段细胞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第三节 正常骨髓象
正常骨髓象所具备条件
1. 粒系:50%;原粒<2%,早幼粒5%,分叶少于杆状,
染色良好
无染料沉渣,细胞染色均匀,深浅适当,色泽鲜明、颜色正确,成 熟红细胞浅红色。细胞膜完整,胞质颗粒清楚。细胞核形、核染色质、 核仁清楚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红系
1.增生程度:增高、偏高、大致正常、偏低、减低,也可以用百分比代替。 2.幼红细胞形态描述(以中晚幼红为主) 3.成熟红细胞形态描述(大小,形态,染色,结构)
嗜碱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 <5%;各阶段无形态异常 2. 红系:20%;原红<1%,早幼红<3%,中、晚幼各为
10%;形态无异常
3. 巨核系:7-35个,主要为颗粒和产板巨;血小板散在 或成簇,无异常和巨大血小板 4. 5. 淋巴:20%,小儿可达40%,主要为成熟淋巴 单核及其他细胞:M <5%;浆细胞<2%;通常均为成熟阶段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取材良好(尚可、欠佳)
有较多的骨髓小粒、幼稚细胞和巨核细胞,并且可有少许非造血细 胞(浆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 纤维细胞等,杆状核与分叶核之比大于外周血
涂片良好
薄厚适当,有头体尾,上下边缘有一定空隙(约为1-2毫米),片 膜面积1.5cmX3.0cm,镜下各类有核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互不 重叠,也不过度分散、不皱缩
增 生 减 低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增 生 倍镜检查 (3)注意巨核细胞的数量:数量变化大,约有7-35 个。 报告方式:易找到、不易找到、增多; 计数全篇巨核细胞并至少分类25个 ( 7-35个只记数不分类、35-100 按实数 分、大于100个分类100个) (4)观察全片看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结果计算和报告单的书写
2. 骨髓报告单填写
(4)填写诊断意见 ①肯定性诊断; ④排除性诊断 ②符合性诊断; ⑤可疑性诊断描述骨髓象特征 ③提示性诊断; ⑥描述骨髓象特征 意见书写: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提示/符合XX疾病,建 议做XX检查;诊断为XX疾病;骨髓象大致正常;简单的 描述骨髓象特征
第三节 正常骨髓象
第二节 骨髓象检查的方法
检查步骤
2.油镜检查 (1)各细胞系形态学观察:胞体、胞核、染色质 、胞浆 A.粒细胞系; E.非造血细胞 B.红细胞系; F.是否出现特殊的病理细胞 C.巨核细胞系; G.有无血液寄生虫 D.单核细胞 (2)骨髓细胞分类:体尾交界处;200个有核细 胞;按 各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G:E;各阶段巨核细胞百分比或个数。
注意事项
细胞变化多端,全片观察 至少观察两张骨髓涂片 两阶段之间归入下一阶段 两系统之间,多数归类 白血病时,依据较成熟阶段判断原始阶段归 属 归类不明细胞过多要进行化学染色或会诊等 血小板减少判断要慎重,排除凝血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