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教授《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1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
《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
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
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中国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中国仅得了20分。
……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
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
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精选8篇)
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精选8篇)【导语】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怎么写好?本文精选了8篇优秀的新理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都是标准的书写参考模板。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第一篇: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读书札记新时期新理念——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观台学区西艾口学校王志江新时期新理念——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读书是一种乐趣,一种情趣;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聚会,体验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对读书的赞美。
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教学若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 我教过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发现老师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对象,你怎么说话,做事??甚至有几个顽皮的孩子学你走路。
这两年一直都在教毕业班,特别明显感觉到教师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教育是人学”。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第十一章 当代教育的新理念
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概述
问题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陶行知也言:“发明千千,起点一问。”
老师在回答学生的问题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 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种教学方 法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 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 法,特别是形成自己的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案例
孩子们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候,他们请教老师。老师并没有简单的 回答他们这是真是假,也没有解释什么叫文学,什么叫童话。老师笑眯眯地把大 家都表扬了:大家都说得很好。你们能对课本产生怀疑这样的精神非常可贵。刚 才老师认真地听了你们的话,你们都努力想办法说服对方,有的同学还用了别的 故事或者是自己从别的地方学到的知识来证明,这就叫辩论。发言的同学都可以 得到一个辩论奖。在刚才的辩论当中,你们都动了脑筋,其实你们已经学到了比 课本里的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时候,自己动脑筋去思考, 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创造出更棒的东西来。
定模式,为教师的跨学科进修提供机会。
研究性教学
所谓研究,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 然后或者通过实验、或者通过调查、或者通过文献整理,等等, 去验证或推翻假设,然后把研究的过程、得到的数据写成报告, 最后,如果有可能或需要的话,提出某种建议。在研究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研究的方法,而且学会了协作,增强了主人的 意识。
“散点教学:是一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它不是把所有 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 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间的联 系,补充他们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散点式教 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培养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 为能够使学生跳跃式发展成为可能,
教育新理念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新理念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新理念》是一本由袁振国编写的书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从课堂到课程、从学科到学术观念更新的问题。
下面是关于教育新理念教师读书笔记的内容,欢迎阅读!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论)这本书。
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
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
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
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
而这种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数学的本质。
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
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
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
”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
我的教育理念
我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2班李文斌学了四年的教育学,在教育行业也工作了三年,我的教育理念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何谓教育理念。
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前言第一句就是: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简单明了的定义。
袁振国接着说: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只不过有些人对此比较明确,有些人则比较模糊。
我是属于比较模糊的那些人。
“对于在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系统中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明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看来我连基本的素质要求都没具备。
既然如此,为了成为一名具备基本素质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我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支撑、指导我的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
小时候,大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老师。
老师在我心目中是一个伟大崇高的形象,是辛勤的园丁、无私奉献的蜡烛,受人尊敬的职业。
于是小时候的我也装模作样地学起老师的样子,教小弟弟、小妹妹那些我知道而他们不知道的“知识”。
很幸运,我进入了培养老师的最好的大学学习教育。
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我接触了全面系统的纯教育理论。
应该说我还算得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认真做笔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喜欢去英东一楼的教育图书馆阅览群书。
可是你要问我,学了这么多教育理论,那你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这还真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回想一下,我只记得零星碎片了,比如有个我很喜欢的德育原理课的教授经常说的“以人为本”,虽然我没完全理解“以人为本”,但是这句话我一直记着,也相信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如果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以人为本,那还谈什么教育。
怀揣着伟大的理想,走上工作岗位,我开始实践。
三年的教育实践应该说时间不长,但也足够让我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
我想当一名好老师、出色的老师。
第一年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办公室,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做课件、做学生思想工作。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继续教育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其它教案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TOP↑
本站最佳分辨率:1024×768 版本:动易2005 设计:周建刚 维护:现代信息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05 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总校)
教师风采
|
教师论坛
|
教师教学首页
|
科研档案
|
教学设计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5 更新时间:2007-1-31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英语
常识
艺术
综合
语文试题
书中一句句的论述,一个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数学教育。
教育法规
课题一览
实验报告
阶段小结
科研成果
现代教育技术
新课程专题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论》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而这种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数学的本质。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案,就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里既表现了赞可夫的教学机智,更表现了他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严格讨论数学的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中学教师学习教育新理论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教育新理论》念书笔录第一篇:念书笔录——《学前教育新方略》念书笔录——《学前教育新方略》 20xx-5-24 21:31:00念书笔录——《学前教育新方略》随手翻阅《学前教育新方略》这本书,殊不知感觉甚多。
“生活”过去我们只知道吃、喝、拉、撒就是生活。
看了此书以后,才理解生活的意义,理解什么是少儿生活的教育。
它是丰富多彩的,每日的生活都会储藏着很多生活教育的内容。
真的很值得人们去领会,去回味着。
过去学前教育重视“加强”的看法比较重,认为少儿就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
其实,少儿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能动发展着的人。
也就是《大纲》中重申的,要以少儿为本体。
一个人的生活很宽泛,少儿园生活、小学生活、中学生活、社会生活、人际生活等等。
还有最重要的也是家庭生活。
每个年纪有着不同的特点,而每个年纪也有着不同的生活。
小班少儿的生活经验少动作发展协调性差,语言表达力有限,议论的时间少一些,操作实践的多一些,也就是“玩”多。
而大班则相反。
小班少儿自进入少儿园后,一定先抓优异的生活卫生行为,培育他们最为基本的个人优异的行为。
俗语说的好:“三岁看到老”优异的行为形成将令人终生得益哦!此刻的少儿,大多是独生儿女,娇生惯养的生活使他们极缺少劳动生活的体验。
从小培育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从事小班教育后的经验。
在少儿生活教育中,让少儿学习擦抹玩具、桌椅、橱柜等。
不但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术,加强生活的能力并且还能够培育少儿爱洁净、讲卫生的习惯。
此刻的独生儿女,家长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的生活教育也是不行忽略的。
特别是节俭这一块,此刻的家长哪还有“俭”,个个一掷干金。
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花费、理财教育常常误导,认为这个大人们的事与孩子没关。
长大成人自然就会了,其实否则。
关于成长中的少儿相关的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啊!这也是生活教育中的一部分。
我也深受领会,儿子的玩具坏了、搞丢了一点也无所谓,他人有的也必定要买,他们对父亲母亲赚钱的辛苦以及节约意识特别缺少的,所以我们仍是要从小浸透相关方面的教育,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
2020《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新理念》是一本由袁振国编写的书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从课堂到课程、从学科到学术观念更新的问题。
以下是《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后,感受颇多,收获颇丰。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者。
我是九十年代毕业的师范生,自踏上工作岗位至今一晃已十多年了,这十多年中,课堂教学中遵循的主要是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即把一节课分解为准备上课、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作业)五个阶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其间我也在不断汲取着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上或多或少地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
但我总觉得这些陆续吸收的理念,没有象《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中所讲得那么全面、深入,让人信服。
它让我更加系统地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的实质、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各种教育观的发展历程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等,真让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阅读期间,我不止一次地在书中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随感,尤其是书中所举到的一些实例,有的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最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书中第一章里所提到的关于课堂教学革命的问题。
“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书中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我们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
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
读书心得—读袁振国教授《教育新理念》有感
读书心得—读袁振国教授《教育新理念》有感我拜读了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很受启发。
袁振国教授整本书共分五大部分,从课堂教学的革命、学科教育的新视野、素质教育——跨世纪的伟大理想到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和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几方面进行了阐述,《教育新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活动,以及结合平时听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以下是我针对课堂教学的革命这部分内容的几点感悟。
反思一:没有问题的课堂是完美的课堂吗?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过程活跃,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让人叹为观止。
当老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
按照我们习惯的观念,这堂课可谓是天衣无缝。
因为,我们认为,教师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题吗?”当学生回答说没有问题了,老师就放心了。
正是因为我们多抱着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这样的教育被称为是“去问题教育”,就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样理解教育的,美国的家长最关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提了几个有质量的问题,美国的教师认为:应该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方式。
因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在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把这两种形式的课堂进行一个比较,可以发现:一堂课提问众多的问题,学生们对答如流,看似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气氛很活跃。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读《教育新理念》有感德阳市实验小学刘晓菊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进一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为此,我在假期中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在先生的思想引领下,我从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剖析,结合班主任工作,我特别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如何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一、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生活处处皆学问,关键是教师能不能准确把握。
新课程改革为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也给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改革期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教室中的权威变为平等的合作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最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教师角色的转变最终是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和方式等一系列具体变化之上的。
通过《教育新理念》这一本书的学习,既丰富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知识储备,更培养了我们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的能力。
我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一名教师具有了良好的知识储备,他就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自然就会受到学生的钦佩,他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他在学生面前的教育才会更有信服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结合学校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地思考,认识到要以“真教育”理念为基础,认真开展好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增强“真教育”理念,具备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教师必须拥有智慧的课堂技巧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技巧的艺术,它不仅仅检验学生学习的状况,更考量教师的智慧。
教师究竟需要哪些技能才能为每位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有效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实施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哪些评价技能,才能对教与学的效果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过去,我总是更多地集中在理论探讨上,却较少关注将理念转化为实践操作。
实施全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忌 _
培
禹
语 文教师要改 变以往那种 满堂灌 的教 学模式 , 教 师 不 再是 教学 的主 角 。新 课 程 强 调 教 师 是 学 生 学 习的合作者 、引导者 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 往、 共 同发展 的互 动过 程 , 提倡 自主 、 合作探究 的学 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 同探讨新知 、 平等对话的过程 , 语文教师在新的课程 环境下要逐 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 ,向与新 课 程同步成熟 的“ 平等 中的首席” 作根本位移 。以前 曾“ 以学科为 中心” , 后提出“ 以教师为中心” , 现在则 “ 以学生为 中心” 。在实际教学 中坚持了“ 师生平等 ” 的教育基本 理念 ,切实实现 了师与生 、教与学的平 等。这 或许才是语文教师践行“ 下蹲约定” 的价值所 在。我们应在具体实践 中多多发明教与学平等的举 措, 比如“ 师生互评 ” , 每节课 留下部分时间让师生交 流, 老 师这节课上 的如何 , 学 生学的怎样 , 师生共 进 退 。新课程 背景下 , 语文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 : 一是 民主意识 。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 作 为对话人 的主体地位 。 例如在阅读教 学中 , 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 的阅读 实践 , 要珍视学 生独 特的感 受 、 体验和理解。二是人本意识 。 既然学生是
一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三、 教 学 中做 学 生 的 良师 益 友
、
要 着 眼 于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高 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素养 的重要学科 ,在教学 秦 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想 实践 中教师要培养学生 要 培养 高素质 的创新人才 ,塑造新一代具有创新意 识 的学 生 ,就应该拥有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 力 的师资 队伍 。 作为学习活动引导者的教师 , 需要真 正地意识到 : 创新教育已经成 为全社会 的共识 , 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担 的 责任。 语文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为核心 , 让 学生掌握知识 ,培养他们从不 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 力, 用多种思维方式来解 决问题。 在强调高 中学生全 面发展 的同时 , 需要特别 注重 学生 个性 的发展 。 在高 中语文 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不仅应该顾及学生眼前 的利益 , 同时还应该重视学生的长远利 益。 想要建立 新 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应该懂得学生是教育对 象, 同时还应该在相互 信任 、 相互尊重 、 相互理解 的 基础上 , 与学生建立平等 、 合作 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 能够更好地 培养 出高素质 的创新型人才 。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教育新理念》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新理念》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新理念》读后感1暑假里应学校的要求,也为了给自己“充电”我读了袁振国老师的《教育新理念》。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形式,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基本生存技能、求知能力和社会规范等内化在个体之中,从而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遵循社会的游戏规则,调节自身的行为。
但人们对教育目的的看法往往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针对受教育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了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
在这些观点中,缺乏对教育目的的真正认知,人们不是对一些庸俗的名利孜孜以求,就是对犬儒主义的生活态度趋之若鹜。
我想所有的教育都是容类贯通的,不管你是教语文,数学,还是音乐,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就拿我的音乐学科来说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
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
重视听觉体验和听觉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听懂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音乐有表现热情、欢快、活泼的,有表现怀念、悲哀、思念的,也有表现雄壮、坚定有力的,音乐反映着各种不同的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体验与个人的经历、阅历、听音乐的时间、环境的不同虽然是同一乐曲也都会有不同的反映。
教学中可采用对比的手段,引导学生去鉴别两种不同情绪所标记的符号,所选择的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线条等都有什么不同,从不断的对比中感悟出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绪,总结积累出听觉辨析与判断音乐的能力。
2024年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3篇)
2024年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2024年,我有幸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教育新理念的心得体会。
教育新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理念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纳入考虑,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通过了解新理念,我深感教育应该是一种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而不是一种单一的制度性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知识传授和学生记忆为重。
而在新理念中,知识的获取和学习是一个过程,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我发现,新理念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例如,新理念中引入了项目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切合现代社会所需,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快速变化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新理念的教育模式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传统教育中,很多时候教育只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表现,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新理念教育中,学生通过思辨性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挑战。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感思辨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理念教育还注重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管理。
传统教育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结果。
[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袁振国一:[袁振国]《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体会我读完袁振国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后收获颇多!书中这样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教师绝不是教书匠,而应该是具有教育思想、教育风格、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应该对教育活动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追求,有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应该使教育过程成为实现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塑造他们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丰富自己的情感,放射智慧的光辉,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
这是一种真正的教师境界。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当具备比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怎样转化差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
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对角色作用提出了挑战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教师作为促进者,应当冷静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及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
其二,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以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具有合作精神。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首先应该成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研究。
二、对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将重新建立教学方式。
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创设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三、联系教学,不断摸索和探讨1、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
教育新理念下师生关系的探究
2012-10和谐校园当我翻开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之后,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这本书通俗易懂,和我们的教学息息相关,书里有很多关于教育教学的案例,我们可以作为平时工作的参考。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明白,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要成为一位合格、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不一定要做多么高深的学问,但是教师一定要心里想着大事,把身边的一些小事做好。
我印象最深的是本书第四章内容“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强调教育的人文主义,要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
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种种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也是学生成长中有益的助力。
新课程的实施,必定带来新的师生关系的变化,所以,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我们实行新课程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在人格上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热爱、关心学生,处处维护学生的尊严。
学生是未成年人,在教育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显示其主动性,从学习、生活等不同方面关心、爱护学生。
冰心老人在单独会见北大附小的教师时殷切地说:“我一般不讲尊师爱生,我只讲师生是最好的朋友。
”这句话真实真知灼见,启发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管孩子,而是爱孩子,做学生最好的朋友。
对于教师来说应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不辱骂、不冷落、不嘲笑学生,尤其要尊重所谓“差生”的人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善待这些所谓的“差生”,多给他们一些耐心和关爱,大家会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差生”都很聪明,很可爱。
我校单招艺术专业的学生因文化分数较低,组班时总是其他专业分数不够而被分到艺术专业来参加单招高考,因此,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总被多数人认为是“差生”。
我认为,在教学中使优生更优的“锦上添花”容易,给“差生”补差的“雪中送炭”就困难多了。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010·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以文科综合为导向的教学和以语数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关键词:综合教学;文科综合;语数综合中图分类号:G 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0)11-0030-04收稿日期:2010-07-22作者简介:姜正川,中学高级教师,大丰市教育局(江苏大丰,224001)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姜正川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提出了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
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应用这一教学理论,开展了以文科综合和语数综合为导向的教学创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袁振国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阐明了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理论[1]。
1.世界是综合的世界是综合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学科日益增多。
人们把自然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等。
把社会科学分为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等等。
可是世界并没有因为学科分类的增多而发生变化,自然现象也好,社会现象也好,依然是浑然一体的。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当你面前放着一杯水时,你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它的体积、比重、温度等等,也可以从化学和营养学的角度去分析。
2.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割裂根据比较,我国中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少。
我国高中所学的许多内容在国外要到大学一二年级才学习。
而且,我们的学生普遍的考试成绩不低,他们对相当精深的专门知识都能掌握。
遗憾的是,他们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低。
实践证明,没有综合性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人,很难解决科研和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知识的综合与知识的综合教育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科学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很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振国教授《教育新理念》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是的,一本好著作犹如心灵鸡汤,如醍醐灌顶,会让你茅塞顿开,清晰地看到隐藏现实背后的灰暗。
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感想颇多,感受颇深。
本书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教学方式、素质交流、理想教育、校长的文化革命、教育家的诞生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任何教育行为改进的先决条件,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贴切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如今,当我们重温此话时,是否该反思我们的当前教育上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呢?一、“无痕教育”你在吗袁振国教授在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第四节中指出:“最大的声音,听起来反而稀声,最大的形象,看起来反而无形。
”说得多么恰如其分啊!回想我们平常的教学场景,一些教师常常在公众场合对犯错误后的学生严厉呵斥,甚至动作粗暴,而学生低头挨训,一脸无奈。
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呵斥和责骂吗?真正的教育,应像春天的甘露,润物细无声。
“无痕教育”应是我们育人的追求,它能收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一味说教的力量往往是微弱的,原因是教师的教育意图太明显,导致学生腻烦心理,觉得教师是老生常谈、大话连篇,如此教育怎能走进学生心灵?有些老师对转化后进生常有这样的怨言:“我对他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讲了那么多,他居然无动于衷!真不知该怎么办?”显然,你把教育意图写在脸上,你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他怎会静心听你说教?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的角色意识。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藏,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身教”是实现教育的主要方式。
回头想想我们的学生时代,给我们最大影响的是什么?是老师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幼苗茁壮成长的园丁,最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的影响,习题和考试之类的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枝节而已。
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正在发育的学生。
教师应该在自己周围制造一个“磁场”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善于把教育蕴于“随机”,在不着痕迹的情况下,给学生上一堂堂深刻的教育课。
因此,教师应该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表现去替代苍白枯燥的说理。
注重在“小事”对学生的渗透。
陶行知曾语:“生活即教育。
”教育无小事,通过“小事”的渗透教育,往往是最富影响力的教育,而这种不露痕迹的教育又常常是最能入脑入心的教育。
如教育者善解人意的一个微笑,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感人肺腑的一段故事,不露迹象的一个暗示……都将在学生内心深处漾起涟漪。
“无痕教育”是一种成熟化的教育,是一种更富有教育效果的誉人技巧,它更好地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和坦诚相见,我们何乐不为?借用温州大学赖学军教授讲课时的话,那是:无为教学,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
二、让爱化作宽容吧袁振国先生在第七章《教育家的诞生》第一节中赫然阐述,“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没有‘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回’的大爱……岂有大成就者?”诚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想,如果您爱您的学生,那就先从宽容开始吧!传统教育中,学生上课不专心,老师当众厉声责骂,且拎出来站在墙角“思过”;上课看课外书,不问青红皂白地在脸上来座“五指山”,然后将书撕毁;作业没按时完成,罚抄数次至几十次;后进生因成绩上不去,用侮辱性的语言讽刺挖苦他;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顶撞,就将他痛骂一顿,尔后从位置上拖起“仍”出教室……这些现象可谓屡见不鲜了。
有些教师还把这些作为“治教法宝”,“代代相传”。
殊不知,所有这些已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是违法行为,它只能不断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抹上阴影。
学生缺乏自我主张、自我保护和分辨能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如不善于爱护、尊重学生,而是在施加不良教育、影响,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下一代要么是唯命是从,唯唯诺诺,毫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奴才”,要么就是“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的“小人”。
这一切造成的后果和教育的宗旨是南辕北辙罢了。
赖学军教授说:“爱,是人格素质教育的关键……理解,是人格素质教育的难点。
”确实,“我们宁要民主,不要专制;宁弃老师,不弃朋友。
”(赖学军教授语)我们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
学生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
实践证明,宽容似一缕希望曙光,能使每一个错误中的学生获得新生;宽容是一场深刻的爱的教育,它能润物细无声。
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亦是这个道理。
三、让幽默之花常开袁振国先生在第五章《对理想教育的追求》第四节中还提出:“保持孩子生活在一种快乐、冲动的氛围中,保持健康的开放心态,是保持旺盛创造力的心理条件。
”袁教授在众多论述中提倡的教师要创造快乐的氛围,和赖学军教授所言的“要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给学生以美感”是不谋而合的。
而教学幽默是使学生“乐学”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一定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其效果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是人类智慧火花艺术的闪现。
准确地说,教学幽默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
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夫甚至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中外教育的调查也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
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现,具体地说,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1.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心理研究中表明,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和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钝,无创造性可言。
2.调控课堂纪律。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尊重儿童所以才约束他们。
”面对班上部分学生上课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如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幽之默之,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和谐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教育实践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认识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
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适当地添加一点奇巧精辟的幽默,让学生处于愉快的情境中,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4.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
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5.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
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学生犯了错误,直接严厉地指出,不能直接促进学生心灵的发展,只能刺激他们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如避免肉体的疲劳)和安全需要(如不使自己名誉受损),因此,只能收到短期效果。
要使学生根治这些错误,不妨适时来点幽默,采用明褒实贬的迂回批评法,以满足学生高层次的认知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7.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在概括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基本教育特征和发展趋势后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
教学幽默在个性健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因为教学幽默是教学审美化的较高表现,是理智感和道德感的自在流露,也是教师人格美的示范,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宽容的机智。
8.消除疲劳。
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
对此,“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心理研究已经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娱乐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根据负诱导规律,紧张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皮层兴奋区域得到了休息,起到了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活动的良好作用。
四、请还孩子以个性袁教授在第四章《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第二节中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作潜能,铸成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特征的学生。
”“应试教育强调统一性,不强调个别性,抹杀甚至扼杀个别性。
学生的个性发展自然也就难以实现。
缺乏个性对学生来说,是个人的不幸;对民族、对国家来说,缺乏丰富多样性,是民族、是国家的不幸。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当前老师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考试分数,过分强调统一性,从而严重挫伤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多么地不幸啊!现以作文教学为例,略作剖析,说明问题。
纵观当前的作文教学,老师们总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写作原则”、条条框框和自以为科学实际上臆想的“训练系列”,以及陈腐而又花哨的“写作技巧”灌输给学生,然后去束缚他们的手脚、嘴巴和大脑,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失落了个性。
写小草必须默默无闻、自强不息;写母亲必定温柔贤淑、教子有方;写国庆就非得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不可;到动物园看到非洲河马就得说“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呢”……更多的是,以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提篮子、扶瞎子)来服从和服务于所谓的“光明主题”。
于是,学生写的文章千篇一律,他们对本应抒发情感的作文也散失了兴趣。
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因此高耗低效。
殊不知,作文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而,作文教学的第一原则便是:想什么就能说什么,说什么就能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