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扶贫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中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村扶贫一直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农村扶贫政策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
本文将就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演变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回顾中国的农村扶贫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扶贫工作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
在解放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土地改革和农垦开发等政策,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
然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中,中国农村遭受了由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等多重原因引起的严重困境,农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施了以农田水利、农谷绿化、粮棉增产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为主的农村改革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农村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
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这一改革使农民可以长期占有和使用土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农村小额信贷、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尽管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国农村扶贫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贫困区域集中、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的问题是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于2001年启动了农村扶贫开发计划,将农村扶贫工作列为国家重点工作。
在农村扶贫开发计划的推动下,中国农村扶贫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加强农村扶贫工作。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
同时,政府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建立财政扶贫、社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手段,精准识别和帮助农村贫困人口。
中国的扶贫与减贫政策
中国的扶贫与减贫政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贫困国家。
为了解决国内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与减贫政策。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上介绍这些政策。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1. 制定扶贫目标:中国政府设定了明确的扶贫目标,力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同步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和住房问题。
2. 实施精准扶贫:中国政府强调精准扶贫,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实时监测贫困状况和公平分配资源。
政府通过分析贫困原因,制定个性化扶贫计划,实现精准施策。
3. 配套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教育和医疗保障等。
这些政策旨在提供全面的支持,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基础问题,提高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二、地方层面的政策1. 制定地方扶贫计划:各省市自治区制定了适应本地实际的扶贫计划,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贫困原因,制定具体的扶贫措施和时间表。
2. 发展特色产业:地方政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手工艺等产业,提升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3. 建立“村级扶贫工作队”:在重度贫困地区,地方政府会派遣专业的扶贫工作队到农村贫困村驻扎,帮助当地村民培训技能,引导发展产业,推动社会扶贫工作的开展。
三、社会层面的参与1. 扶贫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志愿者们可以通过走访贫困户、传授技能、提供义务教育等方式,给贫困地区带来实质的支持和关爱。
2. 慈善机构的参与:慈善组织和企业也积极参与扶贫工作,通过捐赠款物、资金赞助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
许多企业还有针对贫困地区的合作项目,帮助当地发展经济。
3. 媒体宣传:媒体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通过报道贫困地区的改变和扶贫政策的实施成效,调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力量,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扶贫、关爱贫困地区的良好氛围。
总结:中国的扶贫与减贫政策在国家、地方和社会各个层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实施。
“中国式扶贫”该怎么走?
“中国式扶贫”该怎么走?“中国式扶贫”该怎么走?近年来,扶贫工作风风火火的展开,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明显,通过整村推进、产业化扶持、连片开发等模式,“中国式扶贫”走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前,扶贫工作逐步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扶贫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真正极度贫困的偏远山区,经济增长的效应无法带动发展,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也无法从根本改变其发展平台、自然环境等,一些极度贫困的群体成了扶贫的死角。
下一步,“中国式扶贫”该怎么走?一方面,扶贫开发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从国家顶层设计来看,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不同地区、不同原因的贫困人口,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模式,将扶贫政策制定及资金用途权限下放,各省、市、县区能够就本地实际情况,真正聚焦最贫困人群的致贫因素,制定详实的扶贫攻坚计划,使政策和资金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实现精准性、针对性、差异性扶贫,力争做到一户一措施。
另一方面,扶贫开发重在落实,见效与否在于落实。
一是要理清职责,完善制度,建立硬性考核机制,以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升程度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强化党政一把手的领导责任;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加强部门协同,改变以往“交通部门对口就修路,卫生部门对口就送医送药”的局面,把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协同制定扶贫政策,形成扶贫开发合力;三是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将政策和资金无法有效作用的领域交给第三方机构或社会组织,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
各级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可持续的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吹响扶贫攻坚战决胜的号角。
中国扶贫模式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 中图分类号 】F2 1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7721)503—3 0814 (000 —000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走 出了一 条从 国情 实 际出 发 、特点鲜 明的农 村扶贫开发道路 ,据有关 国际组织 提供 的数据 ,从 19 年到 20 年 ,中国减贫人数 占全 90 07 球减贫人数 的比重超过了 7 %,是第 一个提前实现联 0 合国千年发展 目标中贫困人 口比例减半 的国家… 。联合
1992年中国政府与100多个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以减缓贫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里约宣言这在世界减贫史上是独一无在扶贫资源的传递方面从中央省地县乡中国建立了一个世界上机构最健全的传递系统行政方面的各级扶贫办公室资金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动员机制可以说我国扶贫资源的传递效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T E R T A O I N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研 究 H O EI L R O C H Z
格的全 国性会议 ,专题研究和部署扶贫工作 ;从 18 96 年 6 ,成立 了国务 院贫 困地 区经济 开发领导小组 , 月
年的25L . 人减少 到3 0 万人 ,贫困发生率从 3 . 4 00 0 %下 7
降到 3 %左右。第 四阶段: 新世纪 的扶贫开发 (0 1 20 —
2 1 年 ) 0 1 ,国务院颁布并实施 《 00 。2 0 年 中国农村扶 贫开发纲要 (0 12 1)》 0 0 2 0 — 0 0 ,20 年至 2 0 年期间 , 09 我 国低收入 以下 贫困人 口从 9 1 万人减少到 3 9 万 49 57 人 ,贫 困发生率从 1 . 01 %减少到 38 . %。2 0 年 3 , 09 月
在扶贫的战略决 策方面 ,我 国政府将扶贫列入国
中国扶贫方法
中国扶贫方法
法律分析:我国农村扶贫的方式有:
1、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2、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3、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4、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
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二十八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
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课件)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速发展、加 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扶 贫开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扶 贫 开 发第 面二 临章 的 形 势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二)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扶贫开发的深入实施 (三)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四)扶贫开发思路更加清晰,符合各地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 基本建立 (五)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 (六)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扶贫攻坚合力基本形成
第一节 主要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二)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事业显著改善 (三)贫困人口收入快速增长 (四)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五)“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节 基本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 (二)坚持“三个三”的扶贫开发基本思路 (三)积极探索符合贵州实际的扶贫开发新路 (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五)强化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 (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优化整合扶贫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为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争
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
姚正琼 2012年5月
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 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为改变 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经过长期、曲折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 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一)促进基础设施向贫困地区农村延伸 (二)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事业 (三)稳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回顾与总结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形式 贵州“十二五”扶贫开发 规划情况
回 顾 与 总 结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摘要】新中国救济式扶贫倡导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参与的扶贫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文章从历史演变、实践经验、问题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展望和创新模式。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积极意义在于减贫效果显著,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创新和可持续性,重视社会参与和政府支持。
这一模式的重要性在于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机会和资源,促使贫困人口融入社会发展。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经验、展望、历史演变、实践经验、问题、挑战、创新模式、积极意义、发展方向、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扶贫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救济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备受关注。
救济式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家庭进行帮扶、扶持和援助,使他们摆脱目前的困境,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在广大贫困地区得到了有效的实践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问题的变化,救济式扶贫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对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展望,对于今后的脱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是当前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历史演变、实践经验、问题与挑战、展望以及创新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借鉴过去的扶贫经验,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对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积极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和重要性的探讨,有助于指导未来扶贫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救济式扶贫的历史演变救济式扶贫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
在那个时候,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助主要是采取救济式的方式,即通过提供临时援助和救济物资来缓解当地居民的困境。
闽宁协作:中国式扶贫新典范
富 饶 ,因沿 黄河 城 市 群 的兴 盛 和 资
19 年 5 目, 务 院在 京召开 扶 9 6 )3 71 国
部 3 源 的富 集 ; 困, 贫 因西 海 固由来 已久 、 闻 贫 协 作 会 议 , 署经 济发 达 的 1个 省 市
帮 O 经国务 不 3年来, 0 中国的 绝 对贫 困人 口从 25 名 中 外 、“ 宜 人 类 生 存 ”的 艰 难 与 困 对 口 扶经济 欠发 达的 1个省 区, .
挂 职 , 然在 Q 虽 Q上可 以看见他 , 我 还 但
是 十 分 想 念 回到 家 时 老 爸 那 热 烈 的 拥
抱 。 ”
闽宁联 席会议一开 就是 l年 , 未 间 市 辖 县市 以两 年为 一 个 帮扶 周期 , 流 2 从 轮
这 样的 故事 , 在福 建 和宁夏 采访 , 每 断, 省的 党政 主 要领 导年 年 出席。 两 这也 对 宁夏 8 个扶 贫 重点县 区帮扶 。 他们 以项 天都会 听到很 多。
沿 海 地 区 要 加 快 对 外 开放 , 地 要 内
闽宁协 作 , 成功 在于 项 目官员和扶 贫
国家 加 大扶 贫 攻 坚 力度 的具 体 措 施 , 但 顾 全 这个 大 局 , 发展 到一定 时候 , 要求 沿 使 者 的 挂职 干 部 。 宁 干 部遵 照福 建 省 援
他们 真 真切 切 感受 得 到 : 些 福 建 人 来 海 拿出更 多的 力量来 帮助内地 的发展 , 这 沿 委 、 省政 府 “ 同一 个事业 , 同一种 责 为 尽 到他们 身边 ,“ 他们 打, 校 他们 建 , 井 学
福建 与宁夏 , 相隔3 0 公里 。 2 , 00 1年
一路 走来 , 手相 牵 , 情 但 自然 条件的极 度 恶劣, 中南 部的贫 困 在 反贫 困的路 上, 使
中国特色扶贫的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中国特色扶贫的最大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11月29日,时隔十年以中央名义召开的最高规格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权威人士的解读里,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为《望》新闻周刊分析指出,最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作了定调,再次重申了到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贫困线提至2300元之后在此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
伴随着贫困线标准的提高,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扩大,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借助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提高标准只是新扶贫战略的开始,“贫困问题不只是收入问题,还涉及到公共服务的缺失,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要切实解决发展问题,而这涉及到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等,一些落后地区要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面临着较大难题。
”扶贫标准一步到位,但相关配套政策能否一步到位还不确定。
李实认为,在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两种方式下,开发式扶贫可以依据新的标准作出政策的调整,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救济式扶贫则是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比如低保覆盖面的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也要相应增加。
而教育的公平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相关的政策会选择逐步到位”,李实说。
以贵州为例,按照2300元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省有贫困人口1764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8%,贫困发生率51%。
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究及展望
精准扶贫背景下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究及展望精准扶贫是中国在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一种新模式,它是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贫困原因,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背景、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究以及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精准扶贫的背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传统的扶贫模式往往只是单纯地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助,没有真正解决贫困的根本问题。
而贫困原因多样化,有的是因为交通不便,有的是因为缺乏教育机会,有的是因为缺乏医疗保障等。
中国政府意识到传统的扶贫模式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使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帮助,从而真正实现扶贫的效果。
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究:中国扶贫模式的探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以往的扶贫工作往往都是根据某些指标来进行贫困人口的识别,而这些指标往往是粗放的,无法准确地反映贫困人口的情况。
精准扶贫则引入了“五个一批”这个概念,即一户一档、一人一策、一村一方案、一区一表和一镇一图,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贫困人口进行详细的识别和数据的收集,从而精确地判断贫困的原因和程度。
第二,精准帮扶贫困人口。
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帮扶措施上,精准扶贫注重因人施策,根据不同的贫困原因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因教育问题导致的贫困,可以提供免费教育资源;对于因交通问题导致的贫困,可以修建交通设施。
精准扶贫强调综合施策,解决贫困人口的多方面问题。
建立精细化的扶贫机制。
精准扶贫需要有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专业的工作人员来推动和落实。
中国政府在推行精准扶贫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扶贫机制,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多部门联动、农民参与等。
各级政府也设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和部门,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导检查,从而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摘要】新中国救济式扶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改革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历史背景、具体做法、效果评估、不足之处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在减贫领域的重要作用。
本文也指出了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方向。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重要性,提出启示和建议,为未来减贫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未来的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经验,展望,历史背景,具体做法,效果评估,不足之处,未来展望,启示,发展方向,重要性再强调。
1. 引言1.1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重要性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是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重要性在于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扶贫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扶贫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繁荣。
最重要的是,扶贫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精神。
通过扶贫工作,可以传递出关爱他人、扶危济困的精神,激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是体现在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1.2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意义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意义在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实现共同富裕。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可以帮助解决贫困地区的基本生存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
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还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民生问题。
最重要的是,新中国救济式扶贫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动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中国实施一体两翼扶贫战略情况介绍
图4 2003年前中国减贫与返贫人数变化示意图
统计数据反映的每年收入低 于温饱线贫困人口减少数量
减贫人数 返贫人数
2003年返贫人口数量比减贫 人口数量高出80万
人数
年份
一、背景
(四)贫富差距继续扩大,相对贫困矛盾显现
以1985年、2000年和2004年三年为例,贫困农民收入 上限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为1:1.9 (206:398元)、1:3.6(625:2253元)和1:4.4(668: 2936元)。
为农民通过产业化养羊脱贫;右图为爱心企业参与扶贫)
三、整村推进
(一)为什么实行整村推进
1、适应新阶段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有利于瞄准扶贫 目标群体和增加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新时期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贫困乡、村, 呈“大分散、小集中”状态。只有抓住这些贫困村, 才能解决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问题。
三、整村推进
优先顺序,也就是合理引导和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 。 二是由群众自己公评公议确定贫困农户,由扶贫资金
予以重点扶持。 三是扶贫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专门印发了《关于建立
和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的通知》,到村的扶贫资 金和项目,都由群众参与监督、参与管理。
三、整村推进
(二)整村推进的基本做法和效果
4、整合资源 第一,扶贫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 金和扶贫贴息贷款。 第二,各类行业发展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退耕 还林(草)、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等。 第三,社会扶贫资金和人员,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东西 协作、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还有一些外资,等等。
图3 新疆3606个贫困村贫困状况
3000
2736 2678
2500
试论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模式及创新
计划》 明确提出, 集中人力、 物力、 财力, 动员社会各界力量,
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到 2 0 0 0 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 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 目 标、 明确 对象、 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在1 9 9 7 年至 1 9 9 9 年这三年中, 中国每年有 8 0 0 万贫困
1 9 7 8 年, 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 我国共有贫 困人 口2 . 5 亿, 占 农村总人 口的3 0 . 7 %。导致这一时期大面 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需要, 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 因此, 制度的变革就
成为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 即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 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 这种土地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
2 0 0 1 年5 月,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制定并颁布 了《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 2 0 0 1 — 2 0 1 0 年) 》 , 这是继“ 八七
计划” 之后又一个指导全国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对2 1 世
降到 1 4 . 8 %; 贫困人 口 平均每年减少 1 7 8 6 万人。
产品价格的提升、 农业产业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转化以 及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三个方面的渠道, 将利益传递 到贫困人口, 使贫困农民得以脱贫致富, 农村贫困现象大幅
度缓解。
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 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解
决农村贫困人口年度数量最高水平。到2 0 0 0 年底, 国家 “ 八
七” 扶贫攻坚 目 标基本实现。
( 四) 巩固成果, 综合开发阶段( 2 0 0 1 年至今)
据统计, 从1 9 7 8 年到 1 9 8 5 年, 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
中国和美国农村精准扶贫模式对比
中国和美国农村精准扶贫模式对比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贫困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在农村扶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进行对比,以期从中寻找可借鉴之处。
一、背景介绍中国和美国的农村扶贫背景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贫困程度相对较高,实施农村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农村贫困问题相对轻微,因此其农村扶贫模式更注重如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中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中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注重数据化和精确化。
首先,政府通过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
其次,通过精确的识别和分类,对于贫困人口统一甄别和精确评估,确保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中国政府还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维度的精准扶贫手段,全面提升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水平。
三、美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更注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
美国通过国家社会保障系统和各类社会援助项目,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美国政府也注重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职业培训等方式,为贫困农民提供更多脱贫途径。
四、模式对比和借鉴中国和美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各具特色,相互可以借鉴。
中国的数据化和精确化模式,可以在美国的贫困地区参考借鉴,通过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和评估体系,优化扶贫措施的精准性。
而美国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机会模式,则可以为中国提供参考,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全面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五、结论中国和美国的农村精准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互补性。
中国的模式注重贫困户的识别和帮扶手段的精确性,而美国则注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
两种模式相互借鉴,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扶贫的综合效果,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贫困问题解决。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农村精准扶贫模式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模式各具特色且相互可借鉴。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扶贫政策近年来,中国在贫困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然而,贫困问题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有效的扶贫政策来解决。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贫困问题以及当前的扶贫政策。
一、贫困问题的背景与挑战贫困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之前,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
然而,通过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并成功地将数亿人民脱离了贫困线。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一系列的贫困挑战。
首先,贫困地区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致使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其次,贫困人群中存在着老龄化、残疾人口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他们更加脆弱,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环保问题也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如水资源的缺乏、土地荒漠化和污染等。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以解决贫困问题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扶贫政策1. 精准扶贫政策中国政府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力求将救助对象锁定在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上。
通过调查摸底,建立贫困台账,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并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帮助措施。
例如,对于困难家庭,政府提供直接帮助,如发放补贴和救助金;对于贫困地区,政府采取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等方式来推动地区发展。
2. 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是扶贫的关键。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免费教育和助学金等福利政策,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设施,推动公平的教育机会。
3. 医疗扶贫政策保障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是中国政府的重要目标。
政府实施了医疗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金等福利福利。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以确保贫困人口有平等的医疗保健权益。
中国式扶贫:战略调整正当其时
在 宏观 的发 展格
第四 ,政府对扶贫制度的试验和创
局 中确 定扶 贫 的 新采取开放、开明的态度。在农村扶贫 地 位 、以宏 观发 制度创新路线 图中,政府在两个环节起
展 制 度 的 建 立 和 着关 键甚 至是 决定 性 的作 用 。一是 当出 完 善 来 选 择 和 确 现 问题时对外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采取 定 扶 贫 制 度 创 新 开 明 、开 放 的态度 ,愿 意学 习和 接受新 的 方 向 ,从 而 使 的 、 有用的扶贫理念和方法 ,使得扶贫
第 二 ,选 择 “ 题 一 学 习 一 试 行 推 广 。 ( 国宝 , 中国社会 科学 院农 问 吴
务 、责任 、资 金和 权力 “ 四到省 ” )再 验一调整一 推广” 的扶贫制度 创新模 村发 展研 究所研 究 员 )
42 I. ̄ t- . ti k X
责 编/ 杨昀赞
人 口的 1 %。即使 按新调 整 的标 准 ,贫 . 4
投 资以促进贫 困地 区的发 展为主要 目
挑 战 之 二 :分 配 不 平 等 加 剧 。不 的 ,8 年 代 中后 期和 9 年代 初 由于 0 O
困发生率也只有43 -%。但 由于这一标准 平等增加 导致 经济增 长的减 贫效应 降 贫 困人 口比重 较大而且分 配的不平等 . 过低而实际上低估 了中国的贫 困状况。 低 是 中国未 来减贫 的一大挑 战。在 目 程 度 也 相对 较 低 ,贫 困地 区 的 经 济 增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了中等发 前的不平 等程度下 ,中 国即使 能够取 长 必 然 能使 大 量 的贫 困人 口受 益 。 9 0
中国式扶贫 :战略调整正当其时
编者的话:扶 贫开发 是保 障 民生的一块 重要 基石 。在 长期 的扶 贫_作创 新探 索 中,我 国 Y - 积 累了丰 富 的 实践 经验 ,并逐 渐形 成 了 系统性 的扶 贫开发 理论 。 当前 , 中央 正致 力于研 究 完善 国家扶 贫战略和 政 策体 系,各 地扶 贫工作 也在 不 断深 入 。新形 势 下 ,扶 贫开发 工作 应 该 怎样 开展 ?我们邀 请 了相 关领 域 的知 名专 家深入 阐释 “ 中国式扶 贫 ” ,并辅 以 中国工商 银行 作 为 中央级金 融机构 在 四川的扶 贫开发 实践 范本 ,以期 对 “ 中国式扶 贫”的发展 和 完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日期】2001.10.15•【文号】•【施行日期】2001.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1年10月15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诸多原因,贫困一直困扰着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中国政府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这里就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一、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
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扶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并大规模实施的。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78-1985年)1978年,按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统计,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
导致这一时期大面积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
因此,制度的变革就成为缓解贫困的主要途径。
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首先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即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取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营制度。
这种土地制度的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与此同时,在农村进行的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改革,也为解决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打开了出路。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
新中国救济式扶贫的经验及展望近年来,中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功实现了较低收入群体的脱贫目标。
中国的扶贫模式以救济式扶贫为主,这种模式不仅在扶贫效果方面表现出色,而且也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救济式扶贫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贫困人群为中心,注重安排低保和临时救助等特殊救济性扶贫政策,为贫困人群提供生存保障;通过纾困扶贫、应急扶贫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推行“先救死、再救活、最后扶贫”思路,着重解决贫困人口的迫切需求,补齐保障短板,保证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
同时,救济式扶贫模式注重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扶持相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等方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扶贫格局。
例如,中国采取了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扶贫开发项目和生产生活资料供给的方式,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和外商投资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实施以增收为核心的扶贫模式,促进非贫困群众向贫困户转移。
通过救济式扶贫模式,中国的贫困人口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帮助,贫困率大幅度下降,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成就不容忽视。
但是,救济式扶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对贫困原因的精准判断不足,不能真正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
二是救济式扶贫比较注重对贫困人口的保障,没有能够完全解决贫困人口的发展问题。
三是在某些地区,政府部门和扶贫机构不健全,扶贫对象的真正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一些贫困人群仍然处在困难中。
因此,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救济式扶贫模式。
一是要为贫困人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的产业扶贫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困难群体创业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
二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扶贫的力度。
教育是打破贫困的金钥匙,强化贫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的教育投入,让贫困人群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走上致富之路。
三是提高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薄弱群体的帮助力度。
这些群体在文化、医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更为迫切,政府和社会应向这些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扶持。
中国的扶贫演讲稿
中国的扶贫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在这里我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对于中国扶贫事业的看法和观点。
扶贫,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全体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的责任。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扶贫挑战。
然而,多年来,中国政府和广大社会力量一直致力于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扶贫政策。
通过制定精准扶贫政策、加大投入、完善扶贫机制等措施,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数以百万计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其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事业。
众志成城,共同助力扶贫工作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许多企业纷纷投身于扶贫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
同时,志愿者们也积极参与到扶贫活动中,为贫困群众提供物资援助、教育支持等各种帮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另一方面,一些贫困人口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脱贫后可能会再次陷入贫困。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我看来,助力扶贫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扶贫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捐款、志愿服务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实际帮助。
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产品推广和销售,扩大市场渠道,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亲爱的同事们,共建美好未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中国的脱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扶贫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谢谢大家!。
中国方案列举
中国方案列举概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政策。
本文将列举一些代表性的中国方案,以展示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努力和成就。
1. 扶贫攻坚中国的扶贫攻坚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致力于减少贫困人口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扶贫方案:•精准扶贫:以精准的方式识别和帮助贫困人口,包括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制定个性化扶贫计划等。
•产业扶贫:通过发展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等方式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生态扶贫:通过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提升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和就业机会。
•教育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供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机会。
这些方案的实施使得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2. 乡村振兴中国农村的发展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方案:•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流转权,促进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
•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提升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潜力。
•人才引进:通过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长期目标,通过实施这些方案,中国农村的面貌正在不断改变。
3. 环境保护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和水污染、土壤退化等。
为了保护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工业减排,改善空气质量。
•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污染治理力度,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水体质量和供水安全。
•生态保护: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扶贫“湖南样本”作者:柴刚 | 发表时间:2015.09.07刊发于总2126期《中国经营报》[事件]版8月7日,永顺县城。
双向六车道的永顺大道,宽阔、平坦,人行道上人来人往,永顺县政务中心、法院、企业等林立两旁;湘潭南路从县城老城区延伸,另一端连接着新城区;府正家园和府顺家园正在建设,2017年前,将有2万多永顺人住进高标准、高品位的“府顺家园”……而此番景象,则缘于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集团”)5年前的进驻。
“大汉集团带来的不仅是城区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永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
”永顺县扶贫开发办主任田志贤坦言,仅在几年前,永顺县城则是交通拥挤、建筑无序的另一番摸样。
湖南省扶贫开发协会副秘书长刘明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永顺是湖南扶贫的一个缩影,其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由原来仅靠外部“输血”变为自身“造血”。
记者获悉,7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草案)》(简称“《决议》”)公布了其扶贫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省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老困难户”变样“县城土地资源稀缺,老城区就像一口大锅。
”8月8日,卢刚描述,而大部分城区居民挤在“锅底”。
他是土生土长的永顺人。
其回忆称,10万人此前挤在5.7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里,住宅破烂、拥挤不堪,县城原唯一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交通“永不顺”。
来自当地政府多名官员亦坦言,财政收入排名靠后,用电“五天一小停,十天一大停”如家常便饭,至今未通铁路、高速公路等。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永顺县财政收入2.26亿元。
永顺县政府向记者提供的资料介绍,永顺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北部,是湘西州农业大县、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和革命老区县。
资料显示,该县总人口54万人,是湖南省第七大县,其中农业人口、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86.9%、91.2%。
在卢刚的印象中,永顺大道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工,但长期曾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田志贤对此印证,永顺大道2000年开工,但苦于缺乏资金,而大汉集团进驻后,用一年多时间,拉通了这条长达3632米的主干道。
来自大汉集团官方网站描述,其创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综合性非公有制企业,业务涵盖钢材物流、城镇建设、商业地产、老年地产、商业管理、文化旅游、汽车贸易、职业教育等。
大汉城镇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城镇”)永顺项目部周刚介绍,大汉集团入驻永顺后对该县城区基础设施等进行了“一对一”帮扶。
其提供的资料显示,大汉集团总资产121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291.5亿元,中国企业500强、湖南省民营企业第二位。
2010年2月,永顺县与大汉城镇签订《永顺县县城综合运营开发合同书》,计划用5~8年时间,投资20亿元,建设“三路一市三园”。
“合同书”描述,建设永顺大道、湘潭南路、顺风路;商业步行街;府顺家园、府正家园、府贵家园,使永顺城区面积扩展到17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达到16万人以上。
记者获得的一组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大汉集团在永顺累计完成投资5.8亿余元,上缴税收6000余万元。
周刚介绍,其中永顺大道、湘潭南路将老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距离从原来的3公里缩短至不足1公里,而城区面积由5.7平方公里扩大至12平方公里。
“现在的县城模样就像长沙市里的一个城区。
”湘西州原州常委、宣传部长田景安告诉本报记者,永顺县城发展还有一个15年的整体规划。
对于县城居民而言,在2017年前,将有2万多人搬离低矮、潮湿的危房、老房,住进高标准、高品位的府顺家园。
“输血”变“造血”永顺县城之变是湖南扶贫的一个缩影。
田景安回忆称,上世纪80年代末,湖南开始提出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
他介绍,当时在湖南众多地区,除百姓生活贫困外,当地资金、设备、基础设施等基础差,其解决方式是靠上级政府等直接给予资金支援,也就是全靠“外部输血”。
而在一笔资金达到后,百姓仅能用于解决吃、穿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资金用光后则又陷入贫困,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产业发展资金瓶颈也没有得到解决。
“原来像撒胡椒面一样,每个生活困难的人都有,但是起不到扶贫效果。
”7月5日,谭永峰坦言。
他是全国青联委员、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泸溪县红山柑桔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对此做了这样一个描述:1000万元扶贫款,分给1万名贫困人,落实到每个人每年仅有1000元,最后谁也无法脱贫,更不敢企及致富。
他介绍,原来扶贫资金落实到基层后,谁与当地乡镇、村委会等关系好,扶贫项目、资金就向谁倾斜。
记者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泸溪县30多万人口,18万人处于贫困线上。
湘西州多名人士对此印证,原来政府穷、百姓穷,到处要钱,百姓要钱后买好吃的,吃完后还是穷,仍旧是要钱。
不仅如此,国家扶贫投资大都不公开,账务不透明,交通、水、电力等基础设施仍旧落后。
当地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2000年以前,湘西州没有一条二级公路。
在田景安看来,“外部输血”已解决不了“贫困”的自身病。
2014年3月,湖南省在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精准扶贫”基础上,提出“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转为“内部造血”。
他介绍,仅以永顺县城而言,大汉集团带来的不仅是城区环境的变化,更多是打开了永顺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
据了解,大汉集团有资金,永顺有土地,大汉集团入驻后不拿永顺政府一分钱,自己垫资修路,再通过招投标购买新修道路两旁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其应付的土地价款则与永顺应付的修路费用互相冲抵。
就在距离永顺县城50多公里的松柏镇,是湘西州目前最大的农业特色乡镇,土地、水资源丰富。
7月6日,该镇党委书记傅绍兴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镇2.3万人,2013年贫困人口占25%;截至2014年年底,贫困人口占10%。
他介绍,这一贫困人口数字的变化,缘于覆盖全镇的14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而剩余“10%”则是没有劳动能力、身体或智力残缺的百姓,也是精准扶贫的重点、难点。
在当地人印象中,原来因贫穷而多选择外出打工,土地抛荒严重。
近年来,国家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松柏镇这才找到猕猴桃、水稻等原本属于自己的优势,发展农业产业。
傅绍兴介绍,以农业合作社为载体,当地政府监督,有劳动能力的人用土地、林地、水面参股分红,并以职工身份参与劳动赚取工资。
而关于“10%”的脱贫,他说,农业合作社与农户直接签署协议,用其土地、林地入股合作社,予以托管分红。
在他的规划中,上述村民当分红资金积累到3万元后,脱离托管,土地变为流转,3口之家年收入在1万余元。
“只要产业不垮,此举是脱贫的长久‘机制’。
”他认为。
记者获悉,湖南湖湘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已入驻松柏镇。
傅绍兴坦言,湘西州农民脱贫最大的优势是“山、水、土地、旅游”,通过自身“造血”,把上述资源用活了。
“湖南模式”7月20日,公布的《决议》提出,外源输血与内生造血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分类施策相结合、整合资源与精准发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实行“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喷灌滴灌”式精准扶贫方式,做到精准到户、到项目、到资金、到产业、到举措、到效果。
田景安介绍,湘西州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地区,是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
一位官员则认为,早在2011年11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但多年没有实质性扶持、鼓励政策。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州视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
湘西州向本报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不足两年时间,湘西州减少贫困人口24.48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29%。
湖南省扶贫开发协会副秘书长刘明向记者介绍,湖南产业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由原来仅靠外部“输血”变为自身“造血”。
湖南省扶贫开发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湖南省有扶贫工作重点县(片区)48个,其中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37个。
全省596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10.48%,8000个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总数的19.2%。
上述官员认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农业效益低,不能实现集约化生产,同时交通闭塞、教育不发达等也制约着脱贫。
在他看来,贫困地区历史欠账太多,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成本也高。
刘明认为,精准发展支柱产业是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一环,湖南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加工、乡村游、劳务经济五大支柱产业。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对此称,湖南扶贫路子避免了此前专项扶贫资金流入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等扶贫经济组织,“扶富不扶贫”,扶贫对象在产业开发中被边缘化。
刘明介绍,湖南精准扶贫创新包括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三种帮扶模式。
即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对有产业发展愿望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扶贫对象,帮助其直接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扶贫对象个人或集团委托,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方式,将国家给予特定对象的扶贫资金直接委托给有意愿合作的、有社会责任、讲诚信和有实力的扶贫经济组织;鼓励探索将扶贫对象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扶贫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合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人。
《决议》显示,到2020年,湖南实现全省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到2017年,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到2020年突破10000元。
杨建国分析认为,湖南扶贫模式可在贵州、四川等其他贫困地区复制、推广。
他坦言,湖南面临的脱贫压力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