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说明
2.1.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分离方法的适用场景,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 实验法:设计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增强实践体验。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分离与提纯的实验过程和原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常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设计问题,如“过滤和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的互动功能,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预习资料,初步了解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尝试回答预习问题,记录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
- 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倾听、表达和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增强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形成了严谨、客观、合作的科学态度,关注实验安全与环境保护。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4. 具体效果表现:
- 在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中,学生对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良好,正确率明显提高。
-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所学方法进行分离与提纯,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展现出较强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持续改进的学习习惯。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和学术论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入探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掌握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有:1.1 过滤过滤是指用滤纸或其他过滤器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过滤的原理是利用过滤器的孔隙大小,将固体颗粒截留在过滤器上,而让液体通过过滤器。
实验步骤:1.取一个玻璃漏斗,将滤纸放在漏斗上;2.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3.等待液体通过滤纸,固体颗粒留在滤纸上;4.将滤纸上的固体颗粒取出,即可完成过滤。
1.2 蒸馏蒸馏是指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分离出来的方法。
蒸馏的原理是将混合物加热至其中一种液体沸点,使其汽化,然后将汽化的气体冷凝成液体收集。
实验步骤:1.取一个蒸馏瓶和一个冷凝器,将两者连接起来;2.将混合物倒入蒸馏瓶中;3.加热蒸馏瓶,使其中一种液体汽化;4.汽化的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凝成液体,收集液体即可完成蒸馏。
2. 物质的提纯物质的提纯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种成分分离出来并纯化的过程。
常用的物质提纯方法有:2.1 结晶结晶是指将溶解在溶液中的某种物质通过降温或加入沉淀剂使其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使其在低温下析出。
实验步骤:1.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2.加热溶液,使其中一种物质溶解;3.缓慢降温,使溶解的物质结晶析出;4.将结晶物质过滤出来,用冷溶剂洗涤,晾干即可完成结晶。
2.2 蒸发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挥发掉,使其中一种物质得以纯化的过程。
蒸发的原理是利用溶剂的挥发性,使其在加热的条件下挥发掉,留下物质的纯化物。
实验步骤:1.将混合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2.加热溶液,使其中一种物质溶解;3.将溶液倒入浅盘中,放置在通风处;4.等待溶剂挥发,留下物质的纯化物即可完成蒸发。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的实验方法。
3.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分离物质等基本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本课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他们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让我们继续用化学家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个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个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叶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种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开吗?实验室使用的滤纸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刚好能使溶液通过,而留下沉淀。
为了保证过滤的效果和速率,实验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过渡] 我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往往是混合物,化学上要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首先需要将其中各组分分离开来,以实现物质的提纯。
分离与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且与原状态相同)的过程。
提纯通过一定途径获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过程。
[讨论1] 现有含MgCl 2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NaCl 。
实验方案:粗食盐混合物 粗食盐水食盐水(含NaOH 、泥沙、Mg (OH )2)食盐水(含NaOH ) 食盐水 精制食盐[过渡] 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
可加入适量化学试剂,将杂质其转变为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过滤、蒸馏、结晶、离心、萃取等方法。
2. 物质的提纯:结晶、升华、溶解结晶等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些混合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思考和讨论。
知识讲解:2. 解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概念和重要性。
3. 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示范实验:4. 进行一个简单的示范实验,如通过过滤和蒸馏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液体成分。
小组合作探究:5.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混合物样品,要求他们设计合适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
6. 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各自方法的优缺点。
概念巩固:7. 通过课堂讨论,总结各种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拓展应用:8.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如何从海水中提取盐等。
课堂练习:9.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堂总结:10.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1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教材内容、解答问题或设计实验等。
教学评估:12. 结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 混合物的图片或实物- 示范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小组合作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练习题和答案-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1个性化教案2教学过程一、 复习预习1、 氧化物、单质、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2、 过滤、结晶、蒸馏等分离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个性化教案3二、知识讲解考点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理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谓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
分离完成后各组分要保持(经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的组分经过转化而分离还要恢复为)原有的物质组成和状态。
所谓提纯就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组分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物质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适的试剂外,还应选择适宜的杂质(或产物),以便于同被提纯物进行分离。
分离和提纯的依据是物质性质的差异。
要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必须分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决定选用何种试剂和操作方法。
同时需注意,物质的分离对于被分离出来的物质都有纯度要求,即分离出来的物质必须都是纯净物,而提纯(或称除杂)对分离出来的物质并无纯度要求。
个性化教案4个性化教案5考点2: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一)、常用的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分离方法。
1. 过滤法:当可溶性物质混入不溶性物质或不溶性物质中混有可溶性物质时,用此法。
如:食盐中混有泥沙,可按如下步骤:①先将混合物溶于水。
②过滤。
③将滤液蒸发得NaCl 。
2. 结晶法:当两种物质都可溶,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时,用此法。
如:KNO 3中混入NaCl ,可按如下步骤:①溶于水加热,把混合物制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②降温结晶。
③过滤。
3. 升华法:当易升华物质与其他物质相混合时,可用此法。
如:碘单质中混有砂子,其操作是:①加热使碘升华,收集碘蒸气。
②冷凝,得单质碘。
4. 特殊性质法:利用混合物中某些物质的特性进行物质分离。
如:Cu 粉中混有Fe 粉,可用磁铁吸出铁粉。
(二)、常用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两种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
高中化学教学课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过渡】以上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都有一个共同特 点,那就是这两个
的方案最终都是固液的分离,都要用到过滤。如果 被分离提纯的物质
都是液体,那么又应该采取什么方案呢? 3、萃取 【思考】如何把溴从溴水中提取出来? 【演示】用 CCl4 提取溴水中的溴 【学生】观察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向溴水中加入四 氯化碳溶液, 充分振荡,现象如何?从现象中得出结论。 【小结】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度的不 同,用一种溶剂把 溶质从原来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而 CCl4 称为 萃取剂,水和 CCl4 互不相、CCl4 的密度比水大、溴在 CCl4 中的溶解 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 解度。 【过渡】那是不是所有物质可以从水中把提取出溴 呢?如果不是,那 什么样的物质才能有这样的本领呢?即哪些物质 可以作为萃取剂?
(1).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
性。树立安全意识,初。
学生学习能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基本的分离方法过滤,在此基
力分析 础上,学习其他的分离方法。
本节课在讲述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的思想,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讨
【展示】(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这个茶杯比 普通茶杯多了一个
金属网,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时茶叶中能溶于水 的成分形成了茶叶
水,为饮用方便,我们加了一个金属网,实现茶叶 和茶水的分离。
这种分离方法就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过滤,哪 种混合物可以
通过过滤的方法加以分离?用这个金属网能将化 学反应生成的沉淀
【简述】萃取剂的选择条件:1.萃取剂不溶于原溶
剂。2 萃取剂不与
原溶剂和容质反应。3.溶质的溶解度在萃剂中的溶
解度远大于在原溶
剂中的溶解度。
【过渡】刚才用 CCl4 萃取了的溴还和水分层存在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情境导入同学们,实际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但是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P18,我们来学习新课)第二部分:讲解本课题内容:【板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今天我们来学习分离、提纯两种实验方法,那么那么大家来说说看,物质的分离和物质的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物质的分离: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以及恢复到原来状态,就是说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它杂质除去。
例如:分离米和沙子、提纯粗盐。
提问:同学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学习过哪些有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呢?提示:过滤、蒸发、结晶等。
【板书】一、过滤、蒸发、结晶【讲解】混合物的分离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假如两种混合物中,一种组分可溶于水,而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我们就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具体操作是怎样的呢?同学们看P18交流与讨论的第1道。
(读题)写出反应式,分析KCl、MnO2的溶解性,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其中KCl易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我们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来分离这两种混合在一起的固体。
滤渣:、MnO2固体溶解----过滤----滤液:KCl溶液-------------KCl晶体【过渡】一般我们把蒸发结晶叫做“蒸发”,而把后者称作“结晶”。
过滤、蒸发、结晶是大家已经熟悉的三种分离的常用方法。
以上所学的分离方法都是针对固体的,那么假如对于两种液体,有什么的化学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呢?好,同学们现在看P19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现象:溶液分层,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水层。
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溴应该是在下层的CCl4溶液层中。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物质的提纯与分离台州一中(318000)姜孟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尝试回忆过滤的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2)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3)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的美。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过滤、萃取与蒸馏的原理;2. 过滤、萃取与蒸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 教学方法分析――探究――实验四. 教学过程在科学研究、生产及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有什么不同?分离把混合物中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
提纯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余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将食品袋中的干燥剂加入水中,要得到澄石灰水,应如何操作?_______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方法。
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要点:“一贴”、“二低”、“三靠”.思考2:这杯浊液能喝吗?若要从这样浊液获得纯净水,应如何操作?_____〔引导出蒸馏的概念〕汤沸腾后,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遇空气?)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在化学上我们怎么称呼(沸腾冷凝的过程)?大家想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讨论〕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蒸馏的分离方法?(引出酿酒,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查阅酿酒工艺方面的知识)〔思考〕今天,我们不酿酒(这是我们实验选修课的内容),我们用蒸馏自来水的方法来制备蒸馏水。
刚才我们已经谈到蒸馏的过程需要先沸腾蒸发后冷凝,请大家思考我们的蒸馏装置会长什么样?〔引导〕首先要沸腾蒸发,需要什么仪器?烧杯?烧瓶?为什么?(蒸汽要能便于冷凝收集)引出蒸馏烧瓶,给出实物。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物质的混合与纯净的概念。
(2) 掌握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浓缩和结晶。
(3)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离与提纯的过程。
(2)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物质的混合和纯净的概念。
(2) 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3) 运用所学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对实际生活中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与提纯。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分离与提纯?”2.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物质的混合与纯净的概念。
2. 介绍物质分离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过滤和蒸发(1) 给出一杯脏水,要求学生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式将其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2. 实验二:浓缩和结晶(1) 给出一杯含有溶质的溶液,要求学生通过浓缩和结晶的方式将溶质提纯出来。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第四步:讨论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和分析,总结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
第五步:课堂反馈(10分钟)1. 提问学生,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手段1. 实验仪器与材料(1) 脏水、过滤器、烧杯、蒸发皿、热板、溶质、溶液、试管等。
2. 教学方法(1) 课堂导入法(2) 课堂讲授法(3) 课堂实验法(4) 小组讨论法(5) 课堂提问法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2. 实验材料3. 教辅材料:课本、实验手册、复习资料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_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作者: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之(二)“水与常见溶液”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之(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之(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5.知道是由是混合物,了解石油的炼制可以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6.认识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二、教材分析: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物质的科学实验方法,教材对于这一部分的编排是按照由易到难,不断渗透的思路,教材主要涉及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和工业实例有:第二单元《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第四单元《空气的成分》分离液态空气法:蒸馏;第六单元《化石燃料的利用》石油:分馏;第八单元《海水制镁》化学方法提纯MgCl2;《海水晒盐》蒸发结晶;《海水晒盐》粗盐中泥沙和可溶性离子的除杂,等……教材把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编排穿插在上、下册的不同内容中,并不断的通过实际工业流程,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安排遵循了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整合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形成思维导图;通过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量计算三个角度对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进行有序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已经先后接触了很多物质分离的方法和例子,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并不清楚,这前后所学的方法和工业流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类目标:1.复习回顾上、下册课本中所学过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形成思维导图2.针对性的复习学业考试的基本题型,形成答题能力。
过程方法类目标:通过小组汇报,培养学生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养成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哪些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3.理解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哪些方法。
2.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各种物质分离及提纯方法的原理。
2.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1.物质的分离方法(1)过滤法:操作流程:取一纸漏斗,装上滤纸。
将需分离的混合液漏斗过滤。
将过滤得到的物质置于恒温干燥器中晾干。
注意事项:①滤纸部分应紧贴漏斗壁面,不能留有缝隙。
②滤液要全部过滤完,不要让滤液从滤纸的周边流出,否则物质得不到分离。
(2)结晶法:操作流程:①将可溶性固体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
②慢慢地降低温度,使其溶解度降低,结晶分离。
③将结晶取出,通过吸滤和洗涤去除杂质。
注意事项:①浓度越高,结晶速度越快。
②降温速度要缓慢,避免溶液过度饱和而结晶。
2.物质的提纯方法(1)蒸馏法:操作流程:①将混合物加热,挥发点低的物质先蒸发出来。
②将蒸气冷却,变成液态,收集在接收瓶中。
③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纯净物质收集全。
注意事项:①挥发点低的物质先蒸发,高挥发物质保留下来。
②收集液体时,要掌握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物质分解或结晶。
(2)结晶法:操作流程:①将待提纯固体溶于合适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
②降温,使固体结晶分离,通过吸滤去除杂质。
③将结晶体置于干燥器中干燥并称重。
注意事项:①制备饱和溶液时控制溶液浓度,避免过度饱和而导致结晶速度过快。
②结晶体干燥时应控制温度,避免物质分解。
六、教学评估1.教学过程中的点名。
2.学生自制物质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教案中重点介绍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及其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对于学生来说,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验操作结合,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分离及提纯的原理,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设计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物质的提纯方法,如晶体的制备、萃取、蒸馏等。
3.掌握物质分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物质分离的方法。
2.物质提纯的方法。
3.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现。
2.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通过介绍混合物与纯物质的概念,启发学生对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理解,并联系实际情况,化妆品中的成分提取、制药过程中的提纯等。
2.理论授课介绍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如晶体的制备、萃取、蒸馏等,并指出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1)晶体的制备实验:使用硫酸镁、氯化钠等化学品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掌握晶体制备方法。
(2)萃取实验:使用酒精与水混合物对香蕉中的色素进行萃取,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并让学生了解萃取的原理与方法。
(3)简单蒸馏实验:使用甘油蒸馏水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简单蒸馏的原理,并加深对物质分离的理解。
4.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操作结束后,由学生自行处理实验数据,并将分析的结果进行汇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测验:对学生关于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进行测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结果与数据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能力。
3.作业评价:对课后布置的练习题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些有趣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离和提纯技术的实际应用。
2.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操作环节。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性学习,探究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的最新发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 设计

《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 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 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 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⑴将粗盐溶解于水,过滤除去泥沙 ⑵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⑶过滤除去沉淀物 ⑷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HCl至溶液显中性 ⑸蒸发、结晶,得到精制的NaCl晶体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加入NaOH和稀HCl溶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加NaOH是为了沉淀镁离子,加稀HC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 [教师]没错,NaOH与MgCl2反应生Mg(OH)2 沉淀和NaCl,而稀HCl中和过量 NaOH生成的也是NaCl和水,两个反应都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再通过过 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以得到NaCl晶体。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化学方法 把物质的转化和分离结合起来,来实现物质的提纯。 [过渡]如果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 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那如果我们想分离两种都能溶于水的 固体,如氯化钾和硝酸钾粉末,要怎么办呢? [多媒体展示]KCl和KNO3 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3]根据给出的信息,请设计实验方案从氯化钾和硝酸钾粉末的混合物 中提纯硝酸钾。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 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 壁相接触。 [教师]这里我们已经得到了两种分离开来的物质,残留于滤纸上合得到的滤 液分别是什么物质? [学生]滤液是KCl溶液,残渣是MnO2 [教师]通过过滤、洗涤我们就可以得到MnO2 。 [板书]1、过滤:固液混合物分离 [教师]滤液则要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得到KCl晶体。 [实验演示]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晶体析出时,防止固体飞 溅)。 [教师]蒸发时注意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 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由此就得到了KCl晶体。 [讨论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粗盐提纯的实验,那么现在我们进一步来思 考:如何提纯含有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盐? [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教师]由于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和氯化钠一样是溶于水的,所以要把 氯化镁除去就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来实现,将其转化为沉淀。我们可以采 用这样的方案来实现。 [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案: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学案)

1.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掌握过滤、分液、蒸馏等操作的步骤及要求。
2.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2.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写操作方法及相关内容。
图1图2图3图4图5(1)如图1,方法、装置的名称:过滤。
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注意事项: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上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尖口处紧靠烧杯内壁。
②若滤液浑浊,需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饱和溶液的方法。
如图2,方法、装置的名称:蒸发结晶。
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而飞溅;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3)如图3,方法、装置的名称:分液。
适用范围:①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②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注意事项: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②萃取剂与原溶剂不反应、不相溶;③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
(4)如图4,方法、装置的名称:蒸馏。
适用范围: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5)如图5,方法、装置的名称:升华。
适用范围:某种组分易升华的混合物,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在加热条件下分离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蒸馏、过滤、萃取等。
3.能够根据不同的物质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蒸馏、过滤、萃取等。
3.不同物质性质和分离要求的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食盐、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中一种物质分离出来,从而引入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原理。
2.学习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蒸馏、过滤、萃取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3.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分离和提纯的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物质性质和分离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4.小结与巩固:在实验结束后,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进行巩固练习。
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问题或想法,进行课堂讨论。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时,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资料或新闻,进行阅读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分离和提纯的技能。
4.讨论法: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物质分离与提纯的问题或想法,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估1.知识评估: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能力评估: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教案

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教案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引言: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基础原理和技巧。
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我们可以了解化合物的组成、性质以及纯度,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本教案将以实验为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原理;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离与提纯原理的理解;2.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与观察的细节。
四、教学过程1. 实验准备目的:准备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具体操作:-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漏斗等;- 准备所需的化学药品,如硫酸、盐酸、氯化钠等;- 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否完好无损。
2. 实验一:溶液的分离与提纯目的:通过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溶解的物质被分离出来。
具体操作:- 取一份含有杂质的溶液,如含有硫酸铜的溶液;- 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搅拌溶液;- 观察溶液的变化,注意沉淀的形成;- 倒出上清液,获得分离出的纯净物质。
3. 实验二:固体的分离与提纯目的:通过固体的溶解和结晶,将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
具体操作:- 取一份含有杂质的溶液,如含有食盐的溶液;- 将溶液加热至溶剂快要蒸发时,停止加热;- 让溶液冷却,观察结晶的形成;- 将结晶的固体物质过滤,得到纯净的固体。
4. 实验三:气体的分离与提纯目的:通过气体的溶解和溶液的沉淀,将气体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气体。
具体操作:- 取一份含有杂质的气体,如二氧化硫气体;- 将气体通过一定的溶液中,使气体溶解在溶液中;- 观察溶液的变化,注意沉淀的形成;- 将上清液与沉淀分离,得到纯净的气体。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一、引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1. 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3. 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净化等步骤;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将涵盖以下内容:1.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原理;2. 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升华等;3. 实验操作过程与技巧;4. 数据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理论讲解(可采用课堂讲解或多媒体展示)首先,讲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和原理,包括混合物、纯物质、溶解度、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概念。
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和应用。
2. 实验演示为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如蒸馏、过滤、结晶等。
通过实际操作过程,展示每种方法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3. 学生实验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如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
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他们需要思考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讨论。
5. 结果展示与总结学生将在班级内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他们需要准备简洁明了的报告,并对自己的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报告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学生对物质分离与提纯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延伸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他们对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学习和理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观科学实验室等方式。
八、结语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概述2. 过滤及其应用3. 蒸发与结晶4. 蒸馏与分馏5. 萃取与离子交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操作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物质体系的分离与提纯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物质分离与提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各种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概述2. 第二课时:过滤及其应用3. 第三课时:蒸发与结晶4. 第四课时:蒸馏与分馏5. 第五课时:萃取与离子交换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内容6. 纸层析法介绍纸层析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领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纸层析法的分离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7. 离心分离讲解离心分离的原理、分类及操作要点。
通过实验演示离心分离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8. 膜分离技术介绍膜分离技术的种类、原理及应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膜分离过程中的压力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9. 吸附分离讲解吸附分离的原理、吸附剂的选择及操作条件优化。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吸附柱的操作方法及吸附曲线的分析。
10. 色谱分离法介绍色谱分离法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操作步骤及分离效果的比较。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纸层析法:纸层析法的操作步骤及应用。
7. 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的操作原理及应用。
8.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过程中的压力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9. 吸附分离:吸附剂的选择及操作条件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第2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之一,与其它自然学科相比,化学与实验的联系应更为紧密,化学原理、定律以及规律的发现都与化学实验密不可分,可以说离开化学就没有这些发现。
本单元教学设计重在要让学们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化学实验室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从中掌握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方法,并在全课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物质分离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对知识运用、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直接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平台。
二、学习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容的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①初步学会物质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②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③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④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
2、本课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容的组成成分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以物质分离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仪器方法为暗线,首先简单温习了初中已经介绍过的几种物质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然后以溴的萃取为例介绍了“萃取”这种分离方法以及分液,又以蒸馏自来水获取少量纯净自来水为例介绍了“蒸馏”,最后以“拓展视野”的形式简单介绍了层析法的发展与应用。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编排在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中,又从化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这样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入手,因此把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化学家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来进入物质研究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研究的一般步骤,首先是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开始的,为学生建立起一种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也为之后对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等其它实验方法和操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容,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实验方法旨在强调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教材与传统教材最重要的不同点。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常用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教学难点:萃取、蒸馏操作的掌握及应用三、学习者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首先,学习者虽然是高一新生,但在本专题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有用化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能力,其次,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物质分离的实验,对粗盐提纯的实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通过回忆、温习达到巩固效果,并在这样的知识架构上融合化学转化的知识进行物质分离,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提升的效果。
本课容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巩固和提升,也为之后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从初中已学过的过滤、结晶等物质分离的方法切入,这样既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知识,又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切入将要学习的容。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在设计实验方案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中存在一定困难(2)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较差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溶解、过滤、结晶等操作,初步学会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能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设计实验方案。
(2)初步尝试在实验探究中与人合作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前准备教师的准备①搜集相关图片、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②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烧杯,玻璃棒,普通漏斗,铁架台,铁圈,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分液漏斗,试管,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收器,温度计,沸石,锥形瓶,橡胶管药品:KCl和MnO2 粉末、溴水、CCl4 溶液③其它: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入]大家都学过禹锡的《浪淘沙》,还记得里面有一句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吹尽狂沙始到金”是什么意思呢?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学生]这句诗是说,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黄金。
[教师]没错,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多媒体展示]淘金者淘金的图片[教师]大家知道淘金者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淘金的吗?[学生]利用黄金比沙子重![教师]是的。
由于金更重,淘金者就是用盛一盆黄金和沙子的混合物后在急流中抖动的方法直到把沙子清理掉。
那么这是从金、沙混合物中分离出金的方法,如果是铁屑和沙的混合物,大家会采用什么方法呢?[学生]用磁铁![教师]很好,有同学想到了磁铁,由于铁具有铁磁性,而沙子没有铁磁性不会被磁铁吸引。
[实物展示]一个有过滤网的茶杯。
[教师]再比如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这种有过滤网的茶杯,它的作用是将茶水和茶叶隔离开来,利用的是茶叶和水物质直径、大小的不同。
以上说的这三种都是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开来的方法,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但是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板书]§1.2.1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教师]那么大家来说说看,物质的分离和物质的提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多媒体展示]分离与提纯的区别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
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它杂质除去。
【回忆巩固,温故知新】[教师]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或是人工制备的物质,大多都是混合物,而要从中获得某种纯净物就需要将它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提纯,经常是两种方法并用的。
例如刚才提到的淘金者淘金的过程,利用重力淘去沙子留下的黄金也非纯净物,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其它化学方法来制备较纯净的黄金。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分离物质的方法?[学生]过滤、蒸发、结晶等。
[教师]请同学们考虑:怎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怎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来分离?怎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结晶的方法来分离?然后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设计方案来解决以下问题。
[板书]一、过滤和结晶[讨论1] 实验室制取氧气用的是KClO3在MnO2 催化下受热分解的方法,实验后固体剩余物的成分有哪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离?[学生]①固体剩余物是KCl和MnO2 ②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其中KCl易溶于水,而MnO2不溶于水,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教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混合物中两种产物之间性质的差异找到了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来分离这两种混合在一起的固体。
那么这个实验我们要怎样具体来实施呢?首先要选择用到的仪器和药品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实验操作大致可分为三步,我们来一步步看每一步用到的仪器有哪些:溶解操作,我们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涉及的仪器有普通漏斗,铁架台,玻璃棒及滤纸;加热蒸发,涉及的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玻璃棒。
[实验演示]溶解:取适量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混合物于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时为止。
[教师]在溶解操作时,要注意水的用量。
[实验演示]过滤,同时讲解注意事项: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壁相接触。
[教师]这里我们已经得到了两种分离开来的物质,残留于滤纸上合得到的滤液分别是什么物质?[学生]滤液是KCl溶液,残渣是MnO2[教师]通过过滤、洗涤我们就可以得到MnO2 。
[板书]1、过滤:固液混合物分离[教师]滤液则要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来得到KCl晶体。
[实验演示]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晶体析出时,防止固体飞溅)。
[教师]蒸发时注意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由此就得到了KCl晶体。
[讨论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粗盐提纯的实验,那么现在我们进一步来思考:如何提纯含有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教师]由于粗盐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和氯化钠一样是溶于水的,所以要把氯化镁除去就要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来实现,将其转化为沉淀。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案来实现。
[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案:⑴将粗盐溶解于水,过滤除去泥沙⑵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⑶过滤除去沉淀物⑷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HCl至溶液显中性⑸蒸发、结晶,得到精制的NaCl晶体[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加入NaOH和稀HCl溶液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学生]加NaOH是为了沉淀镁离子,加稀HC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教师]没错,NaOH与MgCl2反应生Mg(OH)2 沉淀和NaCl,而稀HCl中和过量NaOH生成的也是NaCl和水,两个反应都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再通过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以得到NaCl 晶体。
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运用化学方法把物质的转化和分离结合起来,来实现物质的提纯。
[过渡]如果两种固体,一种可溶于水,另一种不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异,通过过滤的方法实现分离。
那如果我们想分离两种都能溶于水的固体,如氯化钾和硝酸钾粉末,要怎么办呢?[多媒体展示]KCl和KNO3 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3]根据给出的信息,请设计实验方案从氯化钾和硝酸钾粉末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学生]两者溶解度差异较大,可以用结晶的方法。
[教师]没错,在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的时候,我们先在较高温度下将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急剧下降,因此在降温过程中有大量的硝酸钾晶体析出,而氯化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因此不会有结晶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