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三篇)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防止和控制配奶间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配奶间的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
第三条定义1. 配奶间:提供婴儿配方奶喂养和照护的专用空间。
2. 医院感染:在医院内患上的与入院时无关的新发感染,包括医院内感染和院内感染。
3. 感染管理:采取预防措施,监测和控制感染传播的一系列措施。
4. 消毒隔离:通过消毒和隔离措施来控制感染传播。
5. 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管理工作的委员会。
第二章配奶间感染管理第四条人员管理1. 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有关感染防控知识和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2. 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定期洗手、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戴手套等。
3. 工作人员禁止患有传染病和有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进入配奶间工作。
第五条感染监测1. 配奶间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配奶间的环境和设备的检测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2. 将配奶间的感染监测结果报告给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六条感染控制措施1. 配奶间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对包括地面、墙壁、床和家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 配奶间应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并保持空气流通。
3. 配奶间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4. 配奶间的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三章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第七条消毒要求1. 配奶间应根据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消毒计划,明确消毒的频次和方法。
2. 配奶间应配备合适的消毒剂和工具,确保消毒的效果。
第八条消毒操作1. 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操作,并记录相关消毒过程。
2. 消毒操作应包括清洗、消毒和干燥三个步骤,确保消毒的全面和彻底。
新生儿科配奶间操作规程
新生儿科配奶间操作规程
《新生儿科配奶间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1. 完善消毒:配奶间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净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 配制奶粉:根据医嘱和配方,按照比例配制奶粉。
3. 准备器具:将配奶所需的奶瓶、奶嘴、奶粉勺等器具进行消毒并准备就绪。
4. 测量水温:使用温水在奶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并使用温度计确保水温适宜。
5. 加入奶粉:根据医嘱将配制好的奶粉加入到温水中,按照比例正确搅拌均匀。
6. 验温:用温度计测试奶瓶内的奶温,确保奶温适宜。
7. 保存奶瓶:根据婴儿喂养计划,将配制好的奶瓶正确保存,并标注日期和时间。
二、注意事项
1. 温度:配奶时要确保水温适宜,不可过热或过冷,以免造成婴儿腹泻或烫伤。
2. 卫生:操作时要保持手部卫生,避免污染奶瓶或奶粉,并及时清洁消毒使用过的器具。
3. 定量:根据医生的指导,确保配制奶粉的比例正确,不可随意增减。
4. 标注:每个奶瓶都要标注上日期和时间,以便及时使用,并及时处理剩余的配制好的奶瓶。
5. 存放:配制好的奶瓶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储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喂养,以免奶瓶内的奶液腐败。
三、消毒流程
1. 清洗:用流水冲洗奶瓶、奶嘴和奶粉勺,去除残留的奶粉。
2. 消毒:将清洗后的奶瓶、奶嘴和奶粉勺放入消毒锅中进行高温蒸汽消毒,确保无菌。
3. 保存:经过消毒的器具要放入密闭的容器中保存,以免二次污染。
新生儿科配奶间操作规程旨在保障婴儿喂养的安全和健康,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奶瓶配制的安全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和食物中毒。
同时,科学的消毒流程也为宝宝提供了一个干净无菌的喂养环境。
SOP-SM3-004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SOP作业标准书□营运中心□南京☑苏州□江北一、目的:规范新生儿配奶工作流程,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因配奶不当而导致的医院内感染,特订定本作业标准。
二、适用范围:苏州明基医院护理部、产科、尊荣产科、新生儿科病区。
作业项目流程说明/注意事项(含异常处理) 备注1、工作人员管理(1)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
(2)配奶间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操作前后均应洗手,配奶过程中疑有手污染时应重新洗手。
2、配奶用品管理(1)奶粉应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存放;开启后保存时间根据说明书要求。
(2)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3)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
(4)配制后的奶保存条件及保存时间,应参照不同奶粉使用说明。
(5)奶具使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
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奶具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6)奶具及配奶容器的清洗消毒流程。
1)工作人员洗手后,取下奶嘴,倒净剩余奶。
2)在流动水下搓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必要时使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3)在流动水下搓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进行物理方法消毒,如煮沸消毒15min、流通蒸汽消毒(100℃,20min),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
煮沸消毒时物品应完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应从水开始沸腾时计算。
4)将消毒后的奶具及配奶容器取出晾干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时应注意清洁操作。
5)消毒后奶具及配奶容器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未使用的剩余奶具应重新清洗消毒。
盛放奶具的容器及保存奶制品的冰箱每日必须清洁与消毒。
标准类别☑作业流程☐照护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标准名称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编号:SOP-SM3-004页码/页数: 1/2主办部门:院感科制定日期:2014-10-17修订年限:最近修订日期:2014-10-17已修订次数:0 次四、参考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S].2010. [3]SIFIC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临床实践指引.2013.五、备注说明无。
3配奶操作规程
配奶操作规程
1、只有本科室护理人员才能配奶,严禁实习同学、进修人员单独配奶。
2、配奶前洗净双手,戴口罩;配奶前清水擦拭操作台,配完奶后再次用清水清洁操作台,冰箱每日用清水擦拭一次。
3、配奶时严格三查七对。
4、准备用物:量筒、奶粉、开水(冷、热)、量匙、镊子
5、用量筒将冲调水配制成40~60℃
6、按配方奶“哺喂量建议表”取奶粉加入冲调水中配制成全奶,或遵医嘱再配制成分奶,注意奶的浓度及量,配奶用空针一次性使用。
7、奶粉开罐(袋)前先检查有效期,再用双手挤压包装袋,如果过期或有漏气不能使用;开罐(袋)后检查奶粉颜色,如果颜色异常或有异味,结块决不能使用。
开袋后一次未用完的奶粉将袋口封好后用夹子夹紧,注意将量匙把朝上,防量匙污染奶粉。
8、配奶用开水应保证使用已烧开的水,每次配奶后将冷却杯接满开水冷却以便下次配奶时使用。
3。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PPT课件
04
对可能携带病原体的新 生儿进行隔离观察和治 疗,防止病原体在院内 传播。
04
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测评估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
制定全面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01
包括清洁、消毒、隔离、垃圾处理等方面,确保医院环境整洁
、卫生。
明确各部门职责
02
指定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医院
环境。
定期检查与评估
在进行消毒灭菌操作时,应遵循操作规范,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操作,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03
避免误区
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注意避免误区,如过度使用、浓度不当、浸泡
时间不足等,以免影响消毒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应注意化学与无菌操作原则
隔离区域设置及要求
加强多学科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儿科、感染科、微生物实验室 等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新 生儿医院感染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针对监测结果制定整改措施
根据空气、物体表面等监测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措施并跟踪验证
将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并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整改效果。
定期总结与反馈
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管理进行总结与反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将 监测结果和整改情况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通报,共同维护医院环境卫生安全。
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汇报人:xxx 2024-03-17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消毒灭菌技术与操作规范 • 隔离防护与无菌操作原则 • 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测评估 •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培训教育 • 药物使用管理与耐药性监测 • 总结:构建完善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体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模版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模版配奶间是新生儿医院中的重要设施, 用于婴儿的喂养和保健。
鉴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 因此在配奶间的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模板,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一、感染管理1.配奶间的进出人员应按要求进行身体状况检查, 包括体温测量和日常问询。
如发现有发热、咳嗽、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不适, 应立即报告并暂停进入配奶间。
2.所有进入配奶间的人员应进行手部卫生, 包括彻底清洗双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进入配奶间前后, 以及每次接触婴儿前后都需要执行手部卫生措施。
3.所有进入配奶间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口罩、手套等。
4.配奶间的空气质量应定期检测, 确保空气流通并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配奶间内的设备和器具应定期维护和清洁, 并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6.婴儿的母乳和配方奶应分开储存, 并严格按照标签上的日期进行使用。
7.婴儿餐具、奶瓶等用具应定期消毒, 并采用专用器具进行储存。
8.配奶间应定期扫除、清洁, 确保环境清洁整洁。
垃圾应及时清理并妥善处理。
9.严禁在配奶间内饮食和吸烟。
10.所有进入配奶间的婴儿和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记录健康状况。
二、消毒隔离制度1.所有配奶间的设施和用具应定期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应符合卫生标准。
消毒记录应详细记录, 包括消毒时间、方法和人员。
2.婴儿餐具、奶瓶等用具应每次使用后立即清洗, 并进行高温消毒或化学消毒。
不得使用已经损坏、脏污或有裂缝的用具。
3.使用消毒剂时, 应确保剂量准确、时间充足, 并按照说明书指导进行操作。
4.配奶间内的垃圾桶应定期清理, 保持干燥和清洁。
5.如果发现婴儿或工作人员感染疾病, 应立即报告并进行隔离措施, 确保病原体的传播最小化。
6.所有进入配奶间的人员应根据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并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程序。
7.配奶间应定期进行拆洗和消毒漏水检查, 确保设施和管道的正常运行。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及流程
泗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布局流程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室、配奶室、治疗室等。
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3、新生儿病室、治疗室、配奶室、沐浴间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备后快速手消毒剂。
4、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操作时戴口罩和帽子。
二、工作人员1、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士、保洁人员,上班必需穿工作服,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每周更换,如有污染,随时更换。
2、非本科室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时请穿戴隔离衣、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洗手,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后方可进入。
3、离开时请将口罩、帽子、鞋套丢入病区门口的医疗垃圾桶内。
4、如以确定患传染性疾病或怀孕携带病原菌时,请勿进入新生儿室,以免与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5、工作人员上班时不要携带手机等通讯设备,非本室工作人员尽量避免携带手机等通讯器材或调节至静音状态。
三、病室环境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必要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3、采用层液净化系统或动态空气消毒器的,应每天坚持设备的运转状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4、桌面等物品表面要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应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5、病人使用的床头柜,窗台每天用500mg/l“84消毒液”湿擦一次,抹布一桌一用一清洗消毒,拖把(地巾)分区域、分室使用、分地(桶)刷洗。
使用后的抹布,拖把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侵泡30分钟,悬挂晾干备用。
6、每天上午护理前用上述消毒液擦拭所用护理车一次、专用抹布、桶。
7、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制度1.医务人员须穿清洁的工作服,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感染性疾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的患儿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类疾病可同室隔离,护理人员固定、诊疗用品专用,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应加穿隔离衣,脱掉隔离衣以后方可接触其它患儿;5.医务人员患有腹泻、呼吸道感染、皮肤有疖肿或破溃时,治愈前不得接触患儿。
6.母亲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不得接触或母乳喂养新生儿;7.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接触新生儿之前医务人员应指导探视者做好手卫生;8.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疾病状况,一旦发现特殊感染情况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环境和物品管理制度㈠空气: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各1次,每次30分钟。
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
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
㈡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迹、霉斑;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㈢地面:包括治疗室、储藏室、病房、走廊、卫生间、污物间等,每天1次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污染时随时擦拭。
㈣医疗器械: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按钮、操作面板,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㈤诊疗物品:包括治疗台、治疗车、药品柜、病历夹、床栏杆、床头柜、电话、门把手等,每天1次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雾化吸入器、呼吸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㈥床单元:患儿因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以后,应及时对床单元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㈦办公用品,包括电话听筒和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每天1次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㈧基本原则:1.清洁用具,包括拖布、抹布等,必须分区使用、清洁、消毒、晾干、保存,最好以不同颜色区分,清洁区为蓝色,污染区为红色;2.物体表面清洁时抹布应一桌一抹一更换,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拖布一次擦拭面积不得超过20m2,或者一病房一拖布;3.清洁用具使用后先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再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10分钟以上,再使用清浩流动水清洗干净,晾干备用;4.当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洗即可;当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当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4篇)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配奶间是医院中提供婴儿喂养和照料的特殊区域,因为婴儿的免疫系统较弱,所以在配奶间的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感染管理1. 定期培训: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操作规程。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正确操作消毒设备等。
2. 定期检查:医院应定期检查配奶间的卫生状况,包括空气质量、表面清洁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3.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在进入配奶间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正确洗手,并戴上洁净的手套。
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或婴儿前。
4. 个人防护用品: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帽子、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这些个人防护用品应保持清洁,并定期更换。
5. 婴儿的隔离:如果婴儿有传染性疾病或感染风险,应将其隔离开来,避免传播疾病。
隔离婴儿的空间应单独设置,且通风良好。
同时,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和穿戴好隔离衣。
二、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医院应选择合适的消毒设备及药物。
常用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高温高压灭菌器等。
当设备由于长时间未使用或过于频繁使用而受到污染时,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2. 定期消毒:配奶间的表面、设备和器具应定期进行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漂白粉、75%酒精等,使用时应按照说明正确稀释或使用。
3. 婴儿用品的消毒:婴儿用品如奶瓶、奶嘴、玩具等应经过消毒处理才能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灭菌、煮沸消毒、化学消毒等,具体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物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
4. 废弃物的处置:废弃物包括使用过的纸巾、尿布、婴儿用品等,都需要按照医院的废弃物管理制度进行妥善处置,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其他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通风:配奶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污染和病原体滋生。
N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 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空气净化设施维护保养记录
料---物品、药品、血制品的管理
物品有效期 开启后的一次性无菌物品、 消毒液、抽取的药液是否 及时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 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自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在科室晨交班、工作群
及周一晨会进行反馈、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人人知晓,人人整改,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归根结底是
基于意识、制度、技术、能力 和行为的人的管理--核心是执业行为
二甲复审检查重点
关于院感方面检查的主要内容: 1、病房的整体卫生环境状况 2、病房的布局流程 3、暖箱的清洁维护保养(院感组与护理组对此项内容均做
超低早产儿是高危人群中 的高危人群!
二、N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等级评审主题
安全
绩效
评审
质量
主题
管理
服务
新一轮评审更加关注的是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的使用
等级评审六大要素---管理六大法
人
测
机
评审 要素
法
环
料
人---人员的管理
保洁人员的管理
1.培训与考核 2.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3.多重耐药菌患儿是否做 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终末消毒 5.手卫生 6.医疗废物规范处置
是否一次性使用 封管液、冲管液、加管用注射器
奶瓶、奶嘴、吸氧管、吸痰管、雾化 吸入器等
储存与摆放 储存环境是否清洁,温湿度是否符 合要求,是否按要求进行放置,摆 放是否遵循清洁与无菌分开放置
是否一人一用一消毒
体温表、浴巾、浴垫、听诊器、 呼吸机管路、喉镜等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确保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其五个部分,包括感染预防措施、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控制培训、环境清洁与消毒以及手卫生措施。
一、感染预防措施:1.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应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
此外,还应注意手部卫生,如保持指甲短、不戴手饰等。
1.2 确保消毒和无菌操作:在给新生儿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如消毒器械、使用无菌手套等。
1.3 避免交叉感染:新生儿病房中的病儿应单间隔离,避免与其他病儿接触。
医护人员在接触不同病儿时,应更换手套和隔离衣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感染监测与报告:2.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新生儿病房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病房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2.2 建立感染报告机制:医护人员应及时报告感染病例,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等详细信息,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处理。
2.3 进行感染病例调查:对于发生感染的病例,应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感染控制培训:3.1 医护人员培训: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消毒和无菌操作等技巧,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3.2 家属教育:新生儿病房应向家属提供相关的感染控制教育,包括手卫生、探视规定等,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3 定期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和提升。
四、环境清洁与消毒:4.1 定期清洁和消毒:新生儿病房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床铺、器械、地面等。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2 空气质量控制:新生儿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质量,定期检测并控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浓度。
4.3 废物处理:对于感染性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新生儿配奶制度与流程
7 应保证暖水瓶内水温,暖水瓶内的开水 每8小时更换1次,配奶时需将水温调配 至40~45℃,并有温度监测。
8 按比例冲调奶粉,不可过稀或过浓,用 量杯正确的量取水量,小于10ML的奶量 需用注射器量取。(先放水再按配比放 入等量奶粉)
9 母乳喂养患儿所食用的母乳需提前水浴 或用温奶器进行复温至39~41℃,不得用 微波炉进行加热。
10 所有奶粉应现用现配,剩余奶应及时 弃掉。
11 病房内奶粉应有专人进行管理,遵医 嘱定期领取,有出入库记录。
母婴同室配奶区管理制度
一、环境及工作人员要求
1)、配奶区为清洁区,工作人员配奶前 应洗手、戴口罩。
2)、 配奶应在单独的配奶间或清洁区内 独立的配奶车或配奶台上完成(母婴 同室)。
3)、配奶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并登记,配 奶区物表每日用 250mg/L含氯消毒 剂擦拭,并保证清洁。
一、环境要求
配奶应在单独的配奶间或配奶专区 内完成,房间要求清洁、干燥,室 内每日紫外线照射,物表每日用 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配方奶粉1罐(袋)、量勺1个
消毒量杯1个、消毒搅拌勺1个、
暖瓶1个、温度计1支、凉白开水壶1个。
消毒喂哺工具:喂杯,小勺;无菌一次 性喂奶管(根据婴儿情况选择合适喂哺 用具);如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需人工 喂养,应准备无菌奶瓶、奶嘴。
4、每季度做一次物体表面(消毒后的喂奶 杯、搅拌勺或奶瓶、奶嘴等)消毒效果 监测并做记录。
5、严格执行物品消毒规定,奶瓶刷应每日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 后应用清水冲洗,后悬挂晾干。
6、工作人员应掌握并严格执行消毒锅消毒 规范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消毒锅性能并 做记录。
7、有条件者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包装,高 压灭菌。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规范及流程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4、新生儿科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7、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8、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NICU制度职责、流程(重要)
1 第一部分 NICU制度职责一、NICU规章制度NICU工作质量标准1、监护病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反应敏锐,判断能力强,身体健康,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熟练。
2、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如岗位职责制、消毒隔离制度、交接本制度、仪器使用保管维修制度、监护记录和资料保管制度、急救工作制度等,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3、无菌技术管理严格,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
有预防婴儿皮肤感染具体措施:奶具做到一婴一瓶,一用一消毒:观察婴儿的异常情况,做到“三及时”(报告医师及时、抢救处理及时、护理记录及时):“两无”(无臀红、无抱错婴儿)。
4、早产儿护理应专室监护,严格隔离。
喂养做到细微符合要求,记录准确及时。
5、室内布局合理,物品陈设规范,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空气新鲜,定期消毒空气及地面。
6、抢救工作组织周密,分工明确。
抢救技术熟练,配合及时熟练、配合及时准确。
7、病情观察细致,护理记录及时、完整,为诊断、治疗提供准确资料。
8、熟练掌握监护仪器操作方法,掌握仪器性能。
仪器设备有专人负责,有使用记录,急救器材药品管理符合要求。
9、严格探视制度,每周二、四、六下午进行探视。
NICU护理守则1、 NICU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仪表端庄,淡妆上岗。
2、病区内环境安静、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窗台桌面不得有私人物品,严禁在病区喧哗、聊天,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区。
3、有高度责任心,时刻保证病儿床铺整洁,卧位舒适,不使病儿受到意外伤害,保证患儿安全,对每个病儿严格实行双手圈及额头头贴制,保证患儿身份准确。
4、严格执行病区消毒、隔离制度,对入病区不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所有人员,有权阻止其进入病区或病室,并登记。
每日泡鞋,每周消毒工作衣二次。
5、足月儿每2小时换尿裤、每3小时喂奶,早产儿每2小时换尿裤、喂奶(腹泻者遵医嘱调整)不得延长喂奶及换尿裤时间。
6、患儿病情变化或出现其他问题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总值班,不得擅自处理。
配奶操作规程
配奶操作规程
一、配奶间要求
1、配奶间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
2、配奶前应先洗手,戴口罩,消毒液擦拭台面。
3、一切奶具应保持无菌,一人一用一消毒。
4、喂奶前30分钟进入配奶间新鲜配制,未用完的奶液应丢弃。
5、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地面湿式清洁,室内每日定时空气消毒机消
毒,台面用专用抹布擦拭,每月做空气培养,并记录。
6、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二、配奶方法
1、根据所需奶量,备好适量温开水(≤40℃)。
2、根据医嘱配置各种成分奶液:
A、全奶= 60ml水+ 1大勺奶粉
= 90ml水+ 3小勺奶粉
(具体配置方法参照奶粉外包装上的说明进行)
B、稀释奶: 1:1稀释奶=1份全奶+1份温开水
2:1稀释奶=2份全奶+1份温开水
3、配奶用具一次性使用,配奶时注意无菌操作。
4、口服给药:钙剂不宜放入奶中;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如吗叮啉,宜喂
奶前30分钟溶解后喂服;其他片剂应磨成粉末加入奶中充分摇匀;肯特令为吸附剂应与其他药物隔开1小时喂服。
5、鼻饲喂奶方法: 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抽吸胃管看胃内有无潴留
1)潴留奶量未超过前次喂养量1/2时,本次减量喂养(喂养量
= 全量-潴留量),超过1/2时停喂一次。
2)潴留奶液为半消化奶液时,注入胃内继续消化,为未消化奶液时,抽出弃去。
注奶后用少量温开水冲管,鼻饲过程中应防止空气进入。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5篇)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配奶间是医院的一个重要区域,用于婴儿及母亲进行哺乳和奶粉配制。
为了确保婴儿及母亲的健康安全,配奶间应遵循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1. 感染管控措施:- 持续教育:培训医护人员有关感染控制和手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 干净和洁净操作:医护人员应使用洁净手套,并避免手套重复使用。
- 咳嗽礼仪:妈妈和医护人员应当咳嗽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并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 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配奶间,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表面进行消毒。
特别注意对常接触到的物品,如配奶器具、台面等进行消毒。
- 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分类和处置配奶间产生的废物。
2. 隔离措施:- 对于有感染患者的配奶间,应设置相应的隔离区域或房间,并严格管理人员和访客的进出。
- 为隔离区域配备专用的器具和设备,避免与其他区域共用。
- 隔离区域内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并遵守相关防护措施。
3. 消毒措施:-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配奶器具和工作台面的消毒。
- 配奶器具应经过清洗、消毒和干燥后,再进行储存和使用。
- 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工具的有效性,并记录消毒操作。
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需要医院管理部门、医护人员、妈妈及访客共同遵守和落实,以确保配奶间的卫生安全。
同时,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和消毒培训,持续改进和优化配奶间的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措施,确保医院提供的配奶服务安全可靠。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2)一、工作人员管理1、配奶工作由护士负责完成,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
2、进入配奶间配奶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并规范清洗双手,配奶过程中疑有手污染时应及时清洗双手,配奶时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配奶后做好一手清工作,保持配奶间清洁干燥。
二、配奶用品管理1、奶瓶。
清洗干净后每天一次高压灭菌,灭菌后奶瓶及时规范地放臵于存放柜中,以防污染;当天使用的奶瓶清洗干净后可经消毒柜消毒备用,消毒灭菌后的奶瓶超过____小时应重新灭菌。
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工作人员管理1.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
2.配奶间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操作前应洗手。
二、配奶用品管理1.奶粉应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密闭存放;开启后保存时间根据说明书要求。
2.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3.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
4.配制后的奶保存条件及保存时间,应参照不同奶粉使用说明。
5.奶具使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
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奶具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6.奶具及配奶容器的清洗消毒流程。
(1)工作人员洗手后,取下奶嘴,倒净剩余奶。
(2)在流动水下搓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必要时使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3)将清洗干净的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进行物理方法消毒,如煮沸消毒15 min、流通蒸汽消毒(1()()℃,20 min),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
煮沸消毒时物品应完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应从水开始沸腾时计算。
(4)将消毒后的奶具及配奶容器取出晾干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时应注意清洁操作。
(5)消毒后奶具及配奶容器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 h,未使用的剩余奶具应重新清洗消毒。
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洗消毒。
三、配奶间环境管理1.应保持空气清新、干燥,地面、墙面、天花板等清洁无尘。
2.应设置足够的清洗水槽及专用清洗用具,保持清洁,每日清洗消毒。
3.每次配奶开始前及结束后,应清洁配奶操作台。
4.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奶具存放柜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及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
配奶间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范本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配奶间的卫生、防控医院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院配奶间的管理及相关人员。
三、工作职责1. 配奶间负责人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落实情况。
2. 配奶间工作人员负责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卫生、防控医院感染。
3.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配奶间进行定期检查、指导及培训。
四、配奶间的卫生要求1. 设施及设备:配奶间应保持通风良好,设有洗手池、消毒柜、婴儿用品储存柜等设施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2. 清洁与消毒:每日至少进行两次整体清洁,每次喂奶后,立即清理奶瓶、奶嘴等,并进行高温消毒。
3. 奶瓶、奶嘴和餐具的管理:应专用专洗,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确保无颗粒残留。
4. 配方奶粉的储存: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阳光直射。
五、配奶间的防控措施1. 入口放置插有消毒液的鞋底消毒垫,进入配奶间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鞋底消毒。
2. 工作人员在进入配奶间前,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洗净双手,穿戴好工作服和口罩。
3. 工作人员应在配奶操作之前,先对自己进行手部消毒,佩戴好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奶瓶和奶嘴。
4. 配奶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避免说话、咳嗽或打喷嚏,以免污染奶粉和奶瓶。
5. 用完的尿布、纸巾等污物要分类投放,并妥善处置。
六、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1. 配奶间每季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一次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配奶间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知识水平。
3. 配奶间负责人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自查自纠,并做好记录。
七、惩罚措施对违反本制度的工作人员,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依法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并报领导批准后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配奶感染预防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工作人员管理
(一)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患有感染性疾病者在未治愈前不得参与配奶工作。
(二)配奶间工作人员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配奶操作前应洗手。
二、配奶用品管理
(一)奶粉应密闭存放,保存于清洁干燥处,在有效期内使用。
开启后注明启用时间,开启后执行说明书要求。
(二)取用奶粉的勺子应干燥存放,不得存放在奶粉中。
(三)配奶必须使用温开水进行配制。
(四)配置的奶液保存条件及保存时间,应参照不同奶粉使用说明。
(五)奶具使用后,统一回收清洗、消毒。
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所用奶具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六)奶具及配奶容器的清洗消毒流程。
1、工作人员洗手后,取下奶嘴,倒净剩余奶。
2、在流动水下搓洗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必要时使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3、将清洗干净的奶嘴、奶瓶及配奶容器进行物理消毒,煮沸消毒时物品应完全浸入水中,消毒时间应从水开始沸腾时计算。
如煮沸消毒15min,或选择压力蒸汽灭菌。
4、将消毒后的奶具及配奶容器取出晾干后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容器内,存放时应注意清洁操作。
5、消毒后奶具及配奶容器的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h,未使用的剩余奶具应重新清洗消毒。
盛放奶具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洗消毒。
三、配奶间环境管理
1、应保持空气清新、干燥,地面、墙面、天花板等清洁无尘。
2、应设置足够的清洗水槽及专用清洗用具,保持清洁,每日清洗消毒。
3、每次配奶开始前及结束后,应清洁配奶操作台。
4、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奶具存放柜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及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